七、總 結
由氣象的觀點來看節氣,是本書的要旨,為了尋求節氣名稱在全臺灣各地的合理使
用標準,因此整理了30 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由平均最低氣溫,全臺灣所有平地
都大於14.4℃的事實,我們認為臺灣平地冬天的季節不明顯,所以我們建議秋分之後的
節氣名稱(寒露、霜降等),尤其是冬天的節氣(如小雪、大雪),需要搭配氣象資料,才
能作適當的因應,本文所提供各節氣的氣象數據,即為最佳且客觀的參考標準。
30 年統計資料也顯示南部地區有低平均雲量、高平均日照時數、低平均相對濕度及
高平均蒸發量的特點,然而其平均降水量集中在立夏∼秋分(5∼9 月),其餘將近7 個
月的時間都處在枯水期,因此民生用水來源的取得,必是南部地區極其重要的課題。同
樣的,北部地區之夏季,尤其是小暑∼處暑(7∼8 月)有高平均氣溫、高平均最高氣溫、
低平均雲量、低平均相對濕度及低平均降水量的特點,因此夏季時,北部地區白天較不
適宜進行戶外等活動,需注意防曬及水份的補充。相對比較下,除西部冬季(尤其是1
月的小寒與大寒)之低平均最低氣溫、日夜溫差大與低平均降水量外,各項平均氣象因
子都指出,東部與西部地區氣候宜人,是適合旅遊居住的地區。
逐年的資料顯示,呈現上升趨勢的氣象因子有,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
低氣溫、平均日照時數、A 型平均蒸發量、平均地中溫度100cm 及平均地中溫度500cm
等;呈現下降趨勢的氣象因子有,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雲量等。下述列舉的現象,值得
日後進一步深入探討,一為平均雲量方面,北部地區(1987∼1999、2007∼2010)及南部
地區(2002∼2010),都有較低的平均雲量,另一為秋季之平均地中溫度100cm 方面,
1998∼2010 轉變成沒有南北差距,全臺灣約都在29℃附近。
分別統計分析四季的資料,能清楚顯示各季的氣候特徵。平均降水量指出,春季北
部之東北季風、鋒面降水,夏季南部之梅雨期降水,秋季北部東部之颱風降水,冬季北
部東部之颱風、東北季風降水等,為全臺灣各季節比較明顯的降水型態及降水地區。平
均降水量也指出,南部地區的冬季與春季的少雨,西部地區的秋季與冬季的少雨,是全
臺灣雨量較少的地區及相關季節。
本書主要從氣象的觀點進行分析研判,完整地分析1981∼2010 近30 年24 節氣的相
關氣象資料,為值得參閱的工具書,日後將尋求與其他學門合作,進行跨領域的資料分
析研判(如農業學界),如此必能將臺灣24 節氣的意義及應用,闡述得更加完善。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