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精華精選版 [打印本頁]

作者: indu    時間: 2011-12-4 12:47     標題: 精華精選版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4-17 21:56 編輯

嫁接各法實況報導

定堃果園:
http://tw.myblog.yahoo.com/jsm-49804981/archive?l=f&id=71

水星人的海水
http://tw.myblog.yahoo.com/martian-martian/archive?l=f&id=11

喬治農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georg ... chive?l=f&id=25
作者: indu    時間: 2011-12-20 23:56

看了陸人丙的嫁接影片,擷錄其重點:
1、接穗枝和砧木接點要接到形成層
2、會日晒用報紙遮,保濕用塑膠袋套袋
3、接穗枝和砧木取健康者接
4、最多一個月決定勝負,以長出新芽為準。三、四天即枯黃可切掉重接
5、同一株以最上面的嫩枝接下面的當砧木(切掉中間)可縮短成長期,早些開花結果。
6、多肉植物無形成層,只要肉接肉即可,如砧木切出凹V形接接穗枝的凸V形。
7、接的時間以植物長新芽為可接時期,戶外雨季不宜,室內接之前幾天不澆水。
作者: indu    時間: 2011-12-30 00:57

爬文爬到找不到原來發的帖,就再貼此處吧
桃樹修枝要點
http://bugu.cntv.cn/news/farming ... 091109/102152.shtml
重點摘要:
1、夏天修比冬天修好
2、直長者為徒長枝,斜長者為結果枝
3、半木質化的徒長枝若可留,可在分岔五公分處扭傷枝條,使直長變斜長,變成結果枝
4、摘心--去掉生長點,容易產生分枝
5、徒長枝用短截法--長度以留基部3~5個芽,上面留副枝成明年的結果枝
6、剪徒長枝需剪到有斜枝處,若無斜枝,頂端優勢又會長出新的徒長枝
7、支架拉枝:兩枝相近,用枝條拉開距離,不可拉至水平
8、主枝延展枝要高於副枝,以維持優勢,副枝要修剪
9、分枝過旺,主幹無葉無法生果,需結果枝回縮,剪掉結果枝,使近主幹處長出分枝葉子,就可生營養長果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6 23:00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8-16 21:05 編輯

又有一個很不錯的嫁接表演
http://tw.myblog.yahoo.com/12345 ... mp;id=27&page=2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7 22:22

大家應該聽說過腸道菌吧?大腸內的細菌會和免疫系統合作,維持腸道健康,並阻止其他細菌繁殖。最基本的就是大腸桿菌,再加上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因人種和飲食習慣而有不同。
但是有些人的腸道細菌似乎不太健康,缺乏大腸桿菌或是其他細菌,造成腹瀉或是腸胃過敏等等症狀,用抗生素沒用..因為他是缺乏細菌.....。

雖然有種東西叫做優酪乳,但是幫助其實不大,因為益生菌在沒有大腸桿菌這類基本腸道菌成員支援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成功定居。而且老實講,也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那些{在牛奶裡長大的溫室中的細菌}能在險像環生的人體腸道中存活。


那要怎麼辦呢?

天才的科學家想出了糞便移植這種方法...詳情請看>>>>>>>>>


轉自科學人新聞

布朗寧(Marion Browning)對自己的病已經束手無策了。當年79歲的她近一年來一直有慢性腹瀉,自從醫生開了抗生素來治療她的憩室炎(發生於結腸壁小囊中的感染),腹瀉就開始了,因為抗生素也殺死布朗寧小腸中的好菌,會產生毒素的困難腸梭菌取而代之,並開始將她的腸道內襯全部吃掉。

布朗寧連續數個月不停進出診所,服用強效抗生素好抑制困難腸梭菌的感染。每當一次療程結束,她就會有一陣子覺得好些。然而她所感染的困難腸梭菌菌株很頑強,總會有一些存活下來,在幾天之內開始繁殖,折磨人的腹瀉重演。經過四次抗生素療程後,她的醫生告訴她,他已經想盡辦法了。他建議她去找布朗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授凱利(Colleen Kelly),她正在嘗試新的療法。

凱利提出了一種聽起來符合邏輯,但是怪異又不醫學的治療方法。她告訴布朗寧,住在人體腸道中的好菌能夠維持動態平衡,讓病菌不會過度增生。這種平衡可能會因一般的抗生素治療而暫時中斷,但幾乎都會回到穩定狀態。布朗寧腸道內的細菌群落可能已經失去這種能力,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它恢復正常。她可以將布朗寧的細菌完全更新,只要從腸道健康狀態良好的人身上取得糞便,稀釋後放到她的結腸中就行了。如果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活下來,並且寄居在她的腸道中,困難腸梭菌就會被擠走,她就能痊癒。

這種手術有糞便移植、糞便細菌治療、糞便菌群重組等不同的名稱,布朗寧沒有聽過這種療法,但願意一試。凱利請布朗寧找一位健康的捐贈者。她選擇了49歲的兒子。在2009年秋天,當布朗寧進行結腸鏡檢前的例行腸道清潔程序時,她兒子吃下強力瀉藥;凱利將捐贈的糞便稀釋後,用結腸鏡將稀釋溶液注入布朗寧的大腸中。布朗寧的腹瀉在兩天內就消失,再也沒有發作過。

現年80歲的布朗寧說:「我不懂為什麼許多醫生不做這個手術。」由於美國聯邦法規與研究規則的複雜組合,加上過度審慎,造成這個手術無法幫助許多可能獲益的人。

【不正常療法】 糞便移植療法
布朗寧(Marion Browning)對自己的病已經束手無策了。當年79歲的她近一年來一直有慢性腹瀉,自從醫生開了抗生素來治療她的憩室炎(發生於結腸壁小囊中的感染),腹瀉就開始了,因為抗生素也殺死布朗寧小腸中的好菌,會產生毒素的困難腸梭菌取而代之,並開始將她的腸道內襯全部吃掉。

布朗寧連續數個月不停進出診所,服用強效抗生素好抑制困難腸梭菌的感染。每當一次療程結束,她就會有一陣子覺得好些。然而她所感染的困難腸梭菌菌株很頑強,總會有一些存活下來,在幾天之內開始繁殖,折磨人的腹瀉重演。經過四次抗生素療程後,她的醫生告訴她,他已經想盡辦法了。他建議她去找布朗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授凱利(Colleen Kelly),她正在嘗試新的療法。

凱利提出了一種聽起來符合邏輯,但是怪異又不醫學的治療方法。她告訴布朗寧,住在人體腸道中的好菌能夠維持動態平衡,讓病菌不會過度增生。這種平衡可能會因一般的抗生素治療而暫時中斷,但幾乎都會回到穩定狀態。布朗寧腸道內的細菌群落可能已經失去這種能力,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它恢復正常。她可以將布朗寧的細菌完全更新,只要從腸道健康狀態良好的人身上取得糞便,稀釋後放到她的結腸中就行了。如果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活下來,並且寄居在她的腸道中,困難腸梭菌就會被擠走,她就能痊癒。

這種手術有糞便移植、糞便細菌治療、糞便菌群重組等不同的名稱,布朗寧沒有聽過這種療法,但願意一試。凱利請布朗寧找一位健康的捐贈者。她選擇了49歲的兒子。在2009年秋天,當布朗寧進行結腸鏡檢前的例行腸道清潔程序時,她兒子吃下強力瀉藥;凱利將捐贈的糞便稀釋後,用結腸鏡將稀釋溶液注入布朗寧的大腸中。布朗寧的腹瀉在兩天內就消失,再也沒有發作過。

現年80歲的布朗寧說:「我不懂為什麼許多醫生不做這個手術。」由於美國聯邦法規與研究規則的複雜組合,加上過度審慎,造成這個手術無法幫助許多可能獲益的人。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1-17 22:23

提示:1. 麵包店老闆不是三吉,也不是四祥。
   2. 菸酒經銷商不是四祥也不是一夫。
   3. 此外,三吉和五平住在同一棟公寓,隔壁是公司職員的家。
   4. 三吉娶理髮師的女兒時,二郎是他們的媒人。
   5. 一夫和三吉有空時,就和肉店老闆,麵包店老闆打牌。
   6. 而且,每隔十天,四祥和五平一定要到理髮店修個臉。
   7. 但是,公司職員則一向自己刮鬍子,從來不到理髮店去。


1. 麵包店老闆不是三吉,也不是四祥。-->  麵包店老闆1,2,5
2. 菸酒經銷商不是四祥也不是一夫。-->菸酒經銷商2,3,5
3. 此外,三吉和五平住在同一棟公寓,隔壁是公司職員的家。-->公司職員1,2,4
4. 三吉娶理髮師的女兒時,二郎是他們的媒人。-->理髮師1,4,5
5. 一夫和三吉有空時,就和肉店老闆,麵包店老闆打牌。-->肉店/麵包店老闆2,4,5
6. 而且,每隔十天,四祥和五平一定要到理髮店修個臉。-->理髮店1,2,3
7. 但是,公司職員則一向自己刮鬍子,從來不到理髮店去。-->公司職員1,2,3

==>>>> 理髮師 1 , 公司職員 2, 麵包店老闆 5 , 菸酒經銷商 3 , 肉店老闆 4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1-18 08:05

帶著保險套射精  猜一字   嘿嘿嘿   快來猜猜看
indu 發表於 2012-1-17 20:50


元宵射虎提早了嗎?

猜兩字, 可以加上.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1-18 08:23

19# indu

版主為了節省2Home標題版面, 把值得推薦的轉載集中了.

建議版主, 每次的轉載, 都可以修改主題, 同樣不佔2Home標題版面, 還可以吸引2Home讀友的點閱.

每次都修改主題的例仔

http://www.2home.com.tw/bbs/view ... mp;highlight=%A4%A7
作者: sanyikw    時間: 2012-1-18 08:58

本文章最後由 sanyikw 於 2012-1-18 08:59 編輯
有一家人住在A島上,家庭人員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2個女兒,2個兒子,一個獵人和一條獵狗。
現在A島要沉了..他們只好逃到B島上。但是他們只有一條小船,小船每次只可以載2個人過河到B島,(爸爸不在媽媽會殺了2個兒 ...
indu 發表於 2012-1-17 19:57


A->B: 獵人+獵狗 獵狗留在 B 島
B->A: 獵人
A->B: 媽媽+獵人 獵人留在 B 島 (獵人不在獵狗會咬死全家人 所以獵人留下)
B->A: 媽媽
A->B: 媽媽+女兒 女兒留在 B 島
B->A: 媽媽
A->B: 媽媽+女兒 女兒留在 B 島
B->A: 媽媽
A->B: 媽媽+爸爸 媽媽留在 B 島 (媽媽不在爸爸會殺了2個女兒 所以媽媽留下)
B->A: 爸爸
A->B: 爸爸+兒子 爸爸留在 B 島 (爸爸不在媽媽會殺了2個兒子 所以不能留下兒子)
B->A: 兒子
A->B: 兒子+兒子 兩人留在 B 島 全部上B島
作者: sanyikw    時間: 2012-1-18 09:57

有誰猜得出下一個是什麼嗎?

1, 11, 21, 1211, 111221, 312211, 13112221,

答案很簡單,本來我看到解答也不懂,很來看到有人回應的一句話就開竅了
快,第一個解出來的送10分
indu 發表於 2012-1-17 18:51

我畫兩種答案, 一個加法, 一個個數法...小朋友有玩過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1-26 21:42

加分題:
3、三個人,豎著站成一排。有五個帽子,三個藍色,兩個紅色,每人帶一個,各自不准看自己的顏色。然後問第一個人帶的什麼顏色的帽子,他說不知道,
然後又問第二個人帶的什麼顏色的帽子,同樣說不知道,
又問第三個人帶的是什麼顏色的帽子,他說我知道。
問第三個人帶的是什麼色帽子? (第一個人站在排的最後,他可以看見前二個人的帽子的顏色)==>>>藍色
indu 發表於 2012-1-25 13:58


以紅色帽子的組合而言, 會有下列7種而已
123 RRB
123 RBR
123 BRR
123 BBR
123 BRB
123 RBB
123 BBB

1只有看到23都是RR時, 1就能肯定自己是B, 所以23頂多只有一個R

既然23頂多只有一個R, 如果3是R, 2就能肯定自己是B,所以3不會是R

既然12都說不知道時, 3就肯定是B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31 21:02

江山代有才人出,力害利害再厲害
[youtube]dStqHtf9GrU&hl[/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2-7 23:46

新聞出處:中央社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老鼠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將皮膚細胞直接轉變成腦細胞,能長成大腦的主要構成要素。研究人員說,這項實驗的潛在醫療用途,讓他們感到「非常興奮」。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刊載的這項實驗,跳過中間的「幹細胞」階段。
這項技術要應用在人類皮膚上,還需要做很多試驗。
幹細胞能分化成為從大腦到骨骼等其他特定細胞,被視為對許多療法有龐大助益。目前有許多試驗正在進行,像是在中風患者或特定失明類型上的實驗。
這個領域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幹細胞的取得來源。胚胎幹細胞有倫理道德上的隱憂,如果有任何幹細胞無法與本身的身體匹配,病人就必須使用抑制免疫藥物。
替代方法是取得皮膚細胞,然後將皮膚細胞變成「誘導式」幹細胞。這可利用病人本身的細胞,變成所需的細胞類型;不過這個過程會讓致癌基因活化。
加州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正在考量另一個選項:將人體皮膚細胞變成特定細胞,不會製造出「誘導式」幹細胞,這個步驟已成功將皮膚細胞直接轉變成神經元。
這項研究製造出「神經前驅」細胞,神經前驅細胞可變成3種腦細胞,分別是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與寡樹突膠細胞。
這些前驅細胞的優勢是,一旦製造出來,便可在實驗室大量生長。如果這些細胞要用在任何療法上,這點就非常重要。
腦細胞與皮膚細胞有相同的基因資訊,但這兩種細胞的基因密碼以不同方式解讀,由「轉錄因子」控制。
科學家使用病毒感染皮膚細胞,3週後約有1/10細胞變成神經前導細胞。
主要研究人員維爾寧(Marius Werning)教授說:「我們已經證明這些細胞可以融入老鼠大腦,然後製造出一種欠缺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對於傳達神經元的電子訊號至關重要。」
他說:「要從人類皮膚細胞製造出類似細胞,並評估其安全性與功效,還需要做更多研究。」
作者: indu    時間: 2012-2-17 22:08

「當歸人蔘9複方」 防中風失智冠全球

TVBS TVBS – 2012年1月10日

大腦細胞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少,三總和中醫界組成的團隊發現,將當歸、黃耆、人蔘等9種中藥調配的複方藥劑,經過4星期動物實驗,腦神經細胞都出現新生細胞,未來能運用在預防腦部老化、老人失智以及腦中風等保健,對民眾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那吃人蔘雞湯也有相同效果嗎?中醫說,中藥能補氣,但沒有複方效果來得好。

到中藥行抓藥,治病兼養生,其實中藥還能預防老人失智,甚至腦中風。中醫師李政育:「可以延緩帕金森氏症惡化,也可以對中風或者修復腦震盪後的修復,或者是腦膜炎後,會引起的行為動作,一些控制失調。」

三總神經外科和中醫界組成研究團隊,動物實驗後發現,由當歸、黃耆、人蔘等9種中藥濃縮而成的藥方,餵食老鼠3天,腦神經細胞停止溶解,服用4週後,腦細胞「奇蹟」再生。

腦膠質細胞也出現增生狀況,由此可見,吃中藥也能預防腦部老化、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重大疾病,那麼自己燉人蔘雞、當歸鴨,也有同樣效果嗎?中醫師李政育:「原則上以補氣補血補陽的藥物,效果會比較好,只是說你單品的藥物,療效沒有比綜合複方來得有效。」

中藥補氣效果好,但畢竟比不上複方藥,這項重大發現,幾乎算是全球第一,去年底取得美國專利,傳統中藥防失智已經不是夢。
作者: indu    時間: 2012-2-17 22:08

傳統醫藥-促腦神經再生中藥方劑獲美國專利

中時電子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12年1月10日

中藥可以讓受損的腦神經再生!三總與中醫界組成的研究團隊,動物實驗,餵食當歸、黃耆、人參等中藥濃縮方劑4周後,腦神經纖維細胞和腦的膠質細胞都出現新生細胞,未來可進一步運用在預防大腦老化及相關疾病的保健。

由中醫師李政育主持,協調三軍總醫院腦血管神經科主任張成富博士,宜蘭大學陳怡伶博士、中醫師何秀琴博士,共同進行研發的「誘導腦神經細胞增生之醫藥組成物,其醫藥萃取物及其製造方法」,去年底正式取得美國專利。

李政育指出,過去,醫學界認為神經細胞不能再生,民國85年底,他和當時三總神經外科部主任林欣榮博士共同進行人體觀察實驗,發現脊椎脊髓神經細胞在截癱之後,仍可再生與恢復正常或部分功能,民國86年由美國《科學》雜誌列為當年十大科學成就之一。

李政育說,腦細胞可利用傳統醫藥誘導新生,去年又獲得突破,該研究由神經外科造模,以大鼠腦中風模式為依據,經3天的中藥餵食,發現中醫藥可預防損傷腦細胞的凋亡。餵藥4周即證明腦神經纖維細胞與腦膠質細胞的新生,所運用的中藥組合方劑包括當歸、黃耆、人參、川芎等共8、9種材料。

李政育計畫將這項腦細胞再生專利轉移給國際藥廠,研發成保健食品或藥物,未來可預防腦神經細胞凋亡,對腦中風、腦膜炎、老化,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阿滋海默症等腦神經病變,也可望靠傳統醫藥促進腦細胞新生,改善病患生活與健康品質。
作者: indu    時間: 2012-2-19 09:44

摘自蘋果日報
童燙傷皮爛 靠噴霧神奇復元
2012年 02月19日

英國
【施翩╱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林肯郡2歲男童梅瑞克去年在家中意外被滾燙茶水淋身,造成肩部、胸口及腹部二度燙傷,醫生利用革命性療法,為他「噴」上一層新皮膚,4個月後傷疤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重現細嫩肌膚。
細胞再生自動癒合

梅瑞克(Zed Merrick)去年10月意外大面積燙傷。他被緊急送至約克郡的平德菲爾德醫院,接受兩小時治療手術。醫生使用一項名為「細胞再生」(ReCell)的噴霧治療技術,在其身上採集一塊郵票般大的健康皮膚,透過特殊設備,讓酵素分解皮膚,製成培養液,然後用注射器噴灑在燙傷部位,使新皮膚細胞自行癒合,讓他不用忍受植皮或換藥之苦。
梅瑞克母親表示,看見孩子燙傷簡直是場噩夢,好在「治療成果十分驚人」。
梅瑞克胸前的燙疤在4個月後,幾乎消失無蹤。但代價並不便宜,專家估計以梅瑞克的案例而言,至少要花約23.3萬元台幣治療。
報你知 取自己皮膚培養

ReCell Spray-On Skin技術是7年前由英國Avita Medical 醫療設備公司開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整形外科主任吳煒文表示,該技術是取自己的皮膚做細胞培養,透過特殊設備將細胞製成小粉末狀,噴灑在傷口上,長出新的皮膚組織,與植皮類似。吳煒文強調,該技術仍在研發階段,目前還無法推廣。資料來源:綜合外電、吳煒文醫師
作者: indu    時間: 2012-3-2 11:07

被誤傳幾千年的八句熟語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識金鑲玉」,本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5、「不到黃河心不死」,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不過這個我還能理解點,因為好像四川那邊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屁」是污濁的象徵,對於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也就將就吧!

8、「王八蛋」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3-10 01:50

被誤傳幾千年的八句熟語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 ...
indu 發表於 2012-3-2 11:07


最近幾十年才流行的詞語 --  請看這裡
作者: indu    時間: 2012-3-15 19:45

掐胸救命…中醫也有CPR
台灣中醫權威董延齡一招「掐胸」技巧,安全易學。
●心肺復甦術(CPR)拯救了無數生命,最近重新改版,變得簡單,只需要按胸。事實上,傳統中醫早就有急救絕招,台灣中醫權威董延齡一招「掐胸」技巧,安全易學,數十年來,就讓眾多昏迷、失去意識的人醒了過來。 談起這招中醫急救秘訣,董延齡很得意,因為光靠捏扯的簡單動作,幾十年來,他至少救起上百名因中暑、心肌梗塞等原因昏倒的人。最讓他得意的,是一次飛機機艙內的急救,一出手,就為國爭光,讓外國醫師相形失色。那是一次飛往美國的旅程,機長突然廣播,機上一名年輕女子突然暈倒,請求具有醫事背景的乘客幫忙,董延齡走到暈倒女乘客身邊時,已有兩位外國籍醫師正進行CPR,但做了一陣子,這名女性還是昏迷。於是他客氣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沒想到,他在女乘客的腋下用力地一掐一扯,不到五秒鐘,這名女生就坐了起來,兩位外籍醫師當場目瞪口呆,直喊不可思議,對傳統中醫刮目相看。董延齡表示,這招中醫急救方式其實很簡單,首先舉起昏倒在地的患者左手,然後另一隻手握住患者右邊腋下的胸小肌,使勁一掐,然後用力往外扯。

★心臟出問題這樣做…
•左胸捏掐七、八十下,老先生恢復意識對於一般中暑患者來說,只要三至五下,就可以清醒過來,如果年紀較大,或是心臟出問題,則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可能得掐上數十下,才能弄醒暈倒的人。董延齡指出,有一次他至90 多歲的老患者家中出診,患者突然暈倒,讓家人緊張萬分。結果他前後總共掐扯了七、八十下,才讓老先生恢復意識,隨後趕緊將他送至急診室。為何在左胸捏掐,就能讓暈倒在地的人甦醒?董延齡解釋,原理就跟修車一樣。機車汽車突然拋錨了,發不動,癱在路邊,如果可以適時充電,就能讓車子恢復狀況。

★救昏倒的人這樣做…
•用力捏腋下胸小肌再往外力扯,扯捏三至五下用力捏腋下的胸小肌,再往外扯,扯捏三至五下,就能夠讓昏到、暫時失去意識的人立刻醒過來,主要原因在於此舉刺激了心肺神經,讓心肺律動,讓血氣得以繼續運行。董延齡表示,在左胸捏扯,如同重新點火,讓氣血持續運行。這方法不具侵襲性,不會違反醫師法,最重要的是,簡單易學,且有效。不過如果是小孩暈倒了,捏掐時的力道就不能太大。除了左胸捏掐之外,中醫急救還包括了虎口合谷穴、手腕下方的內關穴以及鼻孔以下的人中穴,如果有人意識不清,失去知覺,可以按壓這些穴道,就能讓人甦醒過來。
作者: indu    時間: 2012-3-20 13:32

抽筋緊急的治療方法呢?小腿正抽筋時,可把痙攣的拉直、揉搓,並且把往下抽筋的腳板往上扳。並在抽筋過後注意小腿肌肉的保暖。民俗療法中建議以指頭用力壓人中穴位的方法,亦可嘗試。腳抽筋痛起來雖然非常痛,痛得人半夜醒來,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不會有生命危險。
半夜腳抽筋在醫學上稱為「夜間下肢疼痛性痙攣」,指的是下肢肌肉非自主性地抽搐收縮,導致肌肉疼痛異常,發生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肌肉,但也可能生在其他部位上。根據美國過去的研究顯示,約百分之七十的老年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很可惜的是數十年來,醫學界對這種狀況的發生的原因一直不太清楚,所以治療的方法也稱不上有效,但萬芳醫院心臟內科臨床研究顯示,使用維他命B群一日三次,有百分之八十的病患獲得緩解,這項成果已刊載於美國「臨床藥理學」雜誌上。

抽筋自解方法:
1.手指抽筋:先用力握拳,然後迅速用力張開,再將手指往後壓,如此反覆動作直至復原為止.
2.手掌抽筋:將兩掌相合手指交叉,反轉掌心向外,用力伸張.
或是用另一手貼置於抽筋的手掌上,用力壓或是握住四指用力後彎,直至復原為止.
3.上臂抽筋:握拳並盡量屈肘,使前臂貼緊上臂,然後用力伸直,如此反覆動作直至復原為止.
4.足趾抽筋:將抽筋的足趾抵於另一隻腳的足後跟,並用足後跟境量壓迫足趾,
或用手握住足指,用力向抽筋部位反方向壓揉.
如遇雙足任何部位抽筋,都應以水母漂姿勢自解或按摩,直至復原為止或上岸休息.
5.小腿抽筋:先成水母漂姿勢,一手握住足趾,另一手頂住膝關節,用力拉足趾,然後用力揉捏.
6.大腿股四頭肌抽筋:先成水母漂姿勢,然後屈膝抓住足背處後拉,並向臀部壓,使足跟及足底盡量靠近臀部
7.大腿股二頭肌抽筋:先成水母漂姿勢,然後一手抓住踝關節,另一手壓住膝關節,盡量向臉部上拉,
並在抽筋部位用力揉捏.大腿抽筋後,短時間內很容易再複發,應稍作休息才能再下水游泳
作者: 黑面    時間: 2012-3-24 07:34

談到農業,任何人一定會覺得無利可賺,白忙一場,甚至倒貼。但在資本主義的教育下,任何產業,包含農業,只要擴大規模,利潤不可言喻。以下文章的註釋說明,南部台糖出租2500公頃的地供農民種毛豆,其中豆農侯兆百管 ...
indu 發表於 2012-3-23 13:57


大豆、黃豆及毛豆是否為同一種?還是只是名稱相同,另外可否提供學名。

答:

    大豆 :學名Glycine max (L)Merrill 英名:Soybean 別名:黃豆 。

    毛 豆:英名vegetable soybean或ganden soybean或green soybean毛豆為大豆在莢果種仁生長至八分熟時採收的鮮豆莢
,台灣早期以大豆品種(十石)為主要栽培品種對外觀及品質並無嚴格要求, 1968~1970年間為應日本毛豆市場之需求,引進日本毛豆用之大豆品種(三汗馬)(華嚴)(電光)等十餘品種,後又引入(鶴之子)(綠光)(群鶴) 1986育成國內第一個選育品種高雄選一號推廣後陸續育成二號三號五號等品種。

--  http://t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4684


希望他經營得即使不是有機, 也不要是基改產品.


延伸閱讀 --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48207479

作者: indu    時間: 2012-3-30 22:36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3-30 23:10 編輯

超越有機標章的自然農法—日本與韓國案例
http://hualien-permaculture.blog ... 2/blog-post_15.html

[youtube]btszJqCGnjo[/youtube]

[youtube]yg44VS1Kxh0[/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3-31 13:14

上樓影片摘要:
1、用科學語言將看似不科學的作法做新的解釋。
2、慣行農法:秧苗、化肥、化肥追肥、農葯..............
     有機農法:有機秧苗、有機肥、有機肥追肥、無毒XX液體.................
     心態未變,行為未變,只變對象,是有機???
3、秀明農法與MOA同一師父--岡田茂吉。MOA=日語茂吉岡田協會。秀明農法乃基本教義派之類,MOA乃去掉中心思想(靈學)的生活方式。
4、1935年,八年抗戰之前,岡田茂吉就已預知未來世界將會是無健康食物來源的世界(農葯肥料尚未普及時),因此提倡一個健康農法讓未來的世界仍有人種健康的食物。
5、世界上所有的學問,其間的爭議都來自尺度的不同,空間的尺度不同,時間的尺度不同,人(心)的尺度不同。
6、化肥施一百公斤,植物可吸收一至五成,其中有一半是吸收一至二成。
7、目標植物未吸收到的肥份,讓非目標植物(雜草)給吸收,依物質不滅定律,將雜草做成有機肥回到土壤,原本被吸收的肥份有機會再被目標植物吸收。問題在於時間的尺度,要幾年達成?
8、因此,把心態放慢放緩(慢活?),則慣行農法就變成有機農法(自行濃縮闡釋)。
9、芋頭永續種法:第一年種不收,放著第二年自長也不收,芋頭會在本體周圍長出小苗小仔,經二年的擴大,第三年自長後可開始收,田裡芋仔有很多,以後就自長,人負責收。如此土壤只鬆第一次,避免一直破壞土中生態,犧牲二年的收獲,可以永遠不用再種新芋頭。另外芋頭相連體系龐大,根系廣,可充分吸收土中養份,也減少使用肥料的機會,而可以大豐收。
作者: indu    時間: 2012-4-8 13:14

(續上篇)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深化所造成的環境剝削

     問題是:這樣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並不是僅僅影響到人類而已,還深深影響到自然環境。

  戰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經濟體系的同一化」加上「消費主義的主流化」,於是,全球化下的環境剝削,較諸工業革命初期或十九世紀更加深廣。

  所謂「先進工業國家」,其對自然資源消費需求的增加與工業生產所佔全球碳排放量的比例之高,自不待言;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擴張,許多新興的後進工業國家,也不遑多讓,急起直追,爭相加入破壞環境之列。

  做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為崛起所付出的代價,是極為鉅大的。

  素有「地球之肺」之稱的巴西熱帶雨林,在經濟開發的大纛下,急遽減少;反之,對地球溫室效應的增加,則不啻是雪上加霜。

  金磚四國中的另一個國家:中國,也有著相似的景況。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掛帥,甚至宣稱「發展才是硬道理」。而在極具寡佔性的官僚資本主義的主導下,更是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以追求經濟發展。於是,淮河嚴重污染與不時斷流,長江則因森林濫伐而宛如「黃河」,至於滇池等許多湖泊,也因優養化而變成「綠色蔬菜湯」。他如空氣污染、沙漠化……等現象,更是不勝枚舉。

  在人類對地球自然環境的眾多破壞中,最被關注的,就是因工業發展所導致的全球暖化問題。全球暖化的災難性後果,導致南北極冰層迅速減少;而海平面的上升,將導致許多島嶼國家,因陸沉而消滅。然而,由於涉及龐大的經濟利益,至今依舊難有能夠獲得各國欣然接受的妥善對策。

  此外,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許多新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紛紛出現;而隨著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人們往來頻繁,又導致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迅速傳播與流行。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鼓勵消費、競相生產,恣意剝削環境,造成自然資源嚴重短缺。2011年,全球人口到達70億;而在供需失衡、以及弱肉強食的情況下,讓資源分配問題
更形棘手。於是,水資源的爭奪、以及糧食戰爭,正四處上演著。

  這無疑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透支」。但自然資源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因此,我們無法用「赤字預算」來填補這個透支的漏洞。甚且,為了修補被人類所恣意破壞的自然環境,我們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但問題是:這些為了修補自然所需要的自然資源,又將從何而來?

  面對這種困窘的景況,我們除了對資本主義的省思外,恐怕還需要更多一些環境主義的警惕。

幽靈已然甦醒,並透過網際網路徘徊於全球

     令人感到悲觀的是:從歷史脈絡看來,「全球化」似乎勢不可擋;而人類整體發展趨勢既已至此,前景實在堪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全球化」運動的浪潮中,各地抗議人士所使用的串聯工具,卻是「全球化」的象徵:網際網路。而這波透過網路串聯的抗議力量,正方興未艾。
   
  的確,歷史正在改變中。2010年與2011年之交,發生在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以及蔓延在伊斯蘭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加上2011年9月,於美國紐約由民眾所發起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及其向世界各地的擴散,皆可謂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後續效應之一,也是透過網際網路串聯的絕佳範例。

  在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歷史辯證的存在。

  同時,大自然的反撲,也以人們無法預料的方式出現。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大海嘯,所造成的福島核電廠災難,清楚的提醒了我們:人類是否還要像這樣剝削人類勞動、浪費地球資源,以發展經濟、追求那些虛構的價值下去?
若仔細反省起來,我們或許不難發現:馬克思所建立的、由勞動產生價值的「剩餘價值論」,與天主教原本所主張之反對放貸取息的教訓,又何嘗不是出自同一種思維的產物?如今,我們又將如何彌補膨脹的金錢數字與銳減的實物資源之間,驚人的巨大落差?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對人的剝削、對環境的剝削,已經讓我們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因此,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又何嘗已經過時而消逝?面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瀕臨解體與地球自然環境的近乎崩潰,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警覺,仍然是必要的;只不過,或許還需要更深刻的環境主義思維,以補充其認識上的不足。

  一百多年前的1848年,《共產黨宣言》宣稱:「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 - 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然而,當時足以改變全世界的整體條件,尚未具備;亦即還未真正產生跨越國界的、屬於「有產者」與「無產者」的階級對立。如今,隨著全球化的擴張,與M型社會的成形,這個幽靈已然甦醒,並且,或許將開始隨著網際網路,徘徊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於是,那曾經振奮過世界上許多人心的國際歌歌詞,竟不禁在耳畔響起:
  Le monde va changer de bas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4-26 01:44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4-26 02:07 編輯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搜尋一下,宅神朱學恆有對此做介紹。公視有轉播。
看一下,我的心得是,對一般人而言,是很好發人深省的課程,對於站在更高度的視野來看的人,恐怕會覺得這只是小孩子的玩意。
討論中,會提出一些例子,讓人去思考:當怎樣時,您會如何抉擇?--而這是可笑的,因為生命的當下,沒有時間做哲學思辨,只有依自心的高度,立即的做出判斷--我做什麼,或我不做什麼。至於結果,極可能是例子提到的二擇一的結果,但當事者心中,並不存有二擇一的思考,而只有依自心的程度立即做出的行為罷了,雖然結果是一樣的。
另外,任何二擇一的例子可笑之處還有,任何事情,總是多面向的,絕不會只有二擇一的情況,當人認定只有二擇一時,只代表了人的短視與無知和無能。
但是,這樣的課程仍是值得讚賞的,因為人只有愈加的深思,才會有機會突破自己設的障礙,才有機會認識自己的無知,才有機會讓腦子好使而不是腦子全是屎。

[youtube]sHHa4ETr2jE[/youtube]

[youtube]DCx3O3gygok[/youtube]

[youtube]0EwJRUzVYxk[/youtube]

[youtube]J9btigv8l4s[/youtube]

[youtube]LpBtpejHb2k[/youtube]

[youtube]33nzbYo-NWg[/youtube]

[youtube]4ZLD6Q8e-To[/youtube]

[youtube]1LkfbieuB1w[/youtube]

[youtube]PaakM1V2Z80[/youtube]

[youtube]3yf8wKCwhMQ[/youtube]

[youtube]8Jq2g07UZxQ[/youtube]

[youtube]ssstg0uxEYI[/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5-11 11:26

純天然複合蔬果酵素~DIY圖解

http://www.wretch.cc/blog/sunpeer/28036303
作者: indu    時間: 2012-5-11 13:15

成功率極高的扦插方法

http://tw.myblog.yahoo.com/jw!_X ... amp;l=f&fid=136
作者: indu    時間: 2012-5-11 13:18

http://tw.myblog.yahoo.com/jw!_X ... amp;l=f&fid=136

桑椹最主要是差在管理技術 ~
4月採果後 從地面約50公分鋸斷
以後就冒出很多新枝 變叢生以後站著就可摘
8.9月新枝已經2.3公尺長 高約1.5公尺處 將枝條折彎
新枝條柔軟不易折斷 像柳葉般下垂
10.11月用手將所有葉子摘除 這時多澆水
2.3個月後就有冬季桑椹 4月中會再採收一次
有冬天生產的桑樹 3.4月那次 會較正常生長的晚1個月
4月採果可以將 桑椹連枝條一起剪下 回家再慢慢摘
10.11月摘葉時 才將枝條折彎 這樣較省工
作者: indu    時間: 2012-5-23 01:52

美國心理學家夏烏斯博士在《飲食·犯罪·不正當行為》一書中曾提到一個怪癖少年傑利。他從小多動,難以管教,9歲時曾被管教一段時間,11歲即因涉嫌犯罪而被法庭傳訊。專家建議控制糖類食物後,傑利的性格明顯好轉。對于其他的特殊性格特點,調節食物營養組成也能相當程度地改變其性格。

性格不穩定者:此類人常因長期缺鈣,造成心神不定,應該多吃一些含鈣、磷較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莧菜、炒南瓜子、海帶、木耳、紫菜、田螺、橙子、河蟹、蝦米等。

喋喋不休者:此類人大腦中缺少維生素B,從而整天嘮叨,需要多吃粗糧,或牛奶加蜂蜜,常飲用會有好的效果。

易怒者:這種人多因缺鈣和維生素B,遇到不順心的事,極易激動,甚至暴跳如雷。應減少鹽分及糖分的攝取。可以多吃些含有鈣質的牛奶及海產品。

怕事者:主要是缺少維生素A、B、C,宜多吃辣椒、筍幹、魚幹等。當然也可能因為食酸性食物過量,應多吃瓜果蔬菜。

怕交際者:這種人多屬于神經質兼冷漠,故宜多飲用蜂蜜加果汁,並可飲用少量的酒。

優柔寡斷者:要建立以肉類為中心的飲食習慣,同時食用水果、蔬菜。

消極依賴者:這種人平時遇事缺乏膽略和勇氣。應適當節制甜食,多吃含鈣和維生素B1較為豐富的食物。

做事虎頭蛇尾者:這種人通常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C,應多吃豬、牛、羊、雞肉、鴨肝、牛羊奶、雞鴨蛋、河蟹、田螺等食物,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辣椒、紅棗、獼猴桃、山楂、橘子、苦瓜、油菜、豇豆等。

固執者:減少肉類食物,但可多吃魚,並盡量生吃;蔬菜以綠黃色為主,少吃鹽。

焦慮不安者:多吃富含鈣質和維生素B族的食品,並要多吃些動物性蛋白質。

恐懼抑鬱者:不妨多吃些檸檬、生菜、土豆、帶麥麩的面包和燕麥等。

不妨嘗試一下用食物改變性格的方法吧。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13:51

轉貼伊莉
被騙五萬元學會的事:就算知道是詐騙,也要回應一下
case 1:
各位親愛的友人:
收到下面這封信,也想分享一下我最近的受騙經驗,下面這個案例結果是安然度過,因為當事人去報警,我的情況是乖乖交了五萬多元,事情經過是:
我四月底五月初也收到「元誠」寄來的「存證信函」說我欠他三萬七千多...
因為是沒有的事,我理所當然覺得是詐騙事件,也沒理會他...
六月收到台中地方法院寄來的「支付命令」...
說我欠「元誠」這家公司錢應償還,如有異議要20天內提出只是一張自說自話的紙,我還是覺得是詐騙事件,一樣置之不理。
最後八月初收到彰化地方法院的「執行命令」,主旨告知:將強制從我任職處扣薪水償還,我雖然還是覺得是詐騙事件,但居然對方也知道我的工作資料,我就打電話去彰化地院查詢,赫然被告知這是真的!
我回頭理解整個事件,才知道這個民事非訟事件的流程:
「存證信函」、「支付命令」、「執行命令」對方已經讓非法變成合法,只因我沒有在20天內提出異議!
也就是說我沒有在20天內說對方是錯的,就表示我默認對方是對的!!
對方依時間逐步取得必要法律效力後,「執行命令」已經是有法律效力的強制執行,結果三萬七連他所說利息,我總共乖乖匯入五萬三千多到他指定戶頭裡。
有無救濟之道,有!
你可以「再起訴訟」,但是律師跟我分析,我要付出的時間、力氣與成本恐怕不划算,就現實付出與經濟效益絕對不划算!
我是個很怕麻煩的人,又很清楚再起訴訟跟這些人攪和,我要付出的情緒成本恐怕更高。
五萬多,算了,就認栽了!
我到彰化與台中地院聲請閱卷,發現對方真是有「個案控管」地逐步處理相關申請,我因個人資料外流在他們手上而感到不安!
有位朋友幫我問到一位律師,很巧的事他老婆也收到類似的一封信,跟我一樣是被說欠「和信電信通訊費」,不過律師處理的方式在此建議給各位:
1. 先到遠傳(和信98年已被遠傳合併)直營門市填一張「未申辦聲明」(制式勾選表格而已)。
2. 再到地院提「異議」,這樣就沒事了!
律師也說更簡單的作法,其實只要在20天內跟地院提「異議」,地院就必須重起調查,開庭審理,其實也會沒事的。
壞就壞在我自認沒作這件事,覺得是詐騙事件就都仗勢天理還在,不處理,我現在才學會有人隨意指控你,不要以為對方是瘋子騙子就置之不理,你不說他是瘋子騙子,反倒自己變成百口莫辯的傻子!
其實事情發生到現在三個多星期,我還是處在訝異我們的民事訴訟處理流程可以如此簡單讓人受害!詐騙集團可以只用兩封信、兩張紙(都沒有任何附件說明),讓我一個大學教授因懶散乖乖認輸賠錢,詐騙集團的專業實在比我的專業好賺太多了!
花五萬多上了一堂神奇的法律常識課,提醒大家別跟我犯一樣的錯誤!
(請刪除我的郵件地址後,歡迎轉寄)

Case 2:
偷兒新手法 - 光明正大搬走你家
下面的訊息來自一位好朋友的提醒與關心;目前的犯案手法不斷翻新,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掉入圈套內,請各位同仁提高警覺並且預知平時在家的親人。
我昨天回到家看到這封信,本想收信人不對,我就想給它扔,後來我哥說那是"存証信函"而且沒有"封口",所以我就打開看。 85922_image002.jpg
什麼要帶鎖匠和管區員警要來我家"強制執行"拿走"動產"…
這太誇張了…這豈不是公然的強劫嗎?
我哥叫我先去警局備案,我向警察伯伯說明來意,警局伯伯就依著信函上的電話撥了過去。晚上10:00多了,還有個小姐接。
警察劈頭就問那接電話的小姐,妳為什麼寄給我這封信,我沒欠人錢啊…
那女的說 : 你的名字和地址?
警察不說,反問她為什麼亂寄存証信函?什麼是法務部?妳們來查封難道不用檢察官陪同嗎?
那女的結結巴巴答不上來…警察伯伯跟我說:千萬不能跟她們說我確切的住址和名字,以防她們套到妳的資料。
我想收到這封"平信"且"無封口"的存証信函的人應該不止我吧!

千萬要小心,由其是那些獨自在家且容易受騙的老人家,可能會因此受到驚嚇而開啟家門任他們大肆搜括!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20:31

藥物電流輔助 明年人體實驗
[attach]67862[/attach]
瑞士
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報導,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利用化學藥物和電流刺激脊髓,再輔以機器裝置,下肢癱瘓的老鼠2周後就能走動奔跑。研究團隊打算明年起開始進行人體實驗,盼有朝一日人類可受惠。

主導研究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寇廷(Gregoire Courtine)表示,成功關鍵在於如何讓老鼠參與復健。
寇廷說:「一開始老鼠頻頻掙扎,當牠終於跨出第一步時,老鼠看來很驚訝,像是『哇!我能走了耶!』」研究員在實驗中,讓老鼠的部分脊椎組織斷裂,阻斷接收大腦的訊號,令牠無法行走。
不久後還能快跑

研究員把能產生大腦協調肢體動作效果的化學藥物,注射進入老鼠的受損脊髓,再以電流刺激置入脊椎骨與脊髓間空隙的微小電極,讓牠的脊髓神經恢復活動。
老鼠在復健裝置下維持用後腳直立,加上前方放置的巧克力誘引之下,癱鼠終於在2周後自發邁開步伐。結果顯示,逾100隻老鼠在此方式下恢復不同程度的行走能力,寇廷說:「這些老鼠不僅能自主行走,不久後還能快跑、爬樓梯和避開障礙物。」但老鼠仍需復健裝置維持平衡。
神經連結增3倍

研究也發現,老鼠大腦和脊髓間的神經連結增加3倍,大幅提高恢復行走能力。斷裂的組織纖維重新生長,在脊髓裡建立起傳遞連結,使大腦訊號能繞過脊髓受損處,恢復對下肢的控制力,讓癱瘓者能自力行走。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20:35

仿生科技
植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獲得了適合生存的能力,其中隱藏著我們想像不到的機制。從這些先進的機制和構造中獲得靈感的就是仿生學。仿生學作為環境對策如今重新獲得了關注,奈米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工再現細微構造成為可能,其應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

把生物和植物具有的構造、機理和形狀等應用於工業產品的仿生學(Biomimetics)研發如今「突然發力」。例如,夏普從2008年開始向市場推出部分模擬生物形狀的產品,借此提高了效率和性能,現在該公司則在加快行動步伐。積水化學工業在2011年6月推出了模仿樹蔭的遮陽棚「Airy Shade」(圖1)。這種遮陽棚採用了樹枝的分形構造,能夠遮擋陽光,還能夠通風散熱。



積水化學工業的遮陽棚「Airy Shade」
以樹枝的分形構造為靈感,模仿樹蔭開發而成(a)。(b)為東京都內的採用實例。大自然中充滿了動植物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產生的智慧,比如以微少的能量有效發揮功能的構造、在常溫常壓的低成本環境下形成複雜的微細構造的機制,而且還不會對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其中就隱藏著有別於傳統工學方式的新型製造技術的靈感。某大型汽車廠商如今對產品進行功能分解,正在從生物和植物中探尋實現各項功能的方法。仿生學的應用不僅限于產品。三菱麗陽的無反射薄膜生產技術、豐田正在開發的低摩擦材料的製造技術中都應用了仿生學。通過採用像具有拒水效果的荷葉、以及類似雪花結晶那樣無需大量能量即可形成規則構造的「自我組織化」技術,就可以以低成本、低能耗實現所需的微細構造。「雖然具體行動尚未展開,但很多企業都在考慮採用仿生學。」這番話出自日本東北大學原子分子材料科學高等研究機構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教授下村政嗣,下村教授經常接到來自大企業經營者有關「在自然和環境方面能做些什麼」、「基於自然的技術應該如何發展」的諮詢。歐美發展仿生學以振興產業其實,歐美對於仿生學的關注勝過日本,尤其是在環保意識突出的歐洲,德國和英國最為積極。德國擁有大量的仿生學研究人員,2011年還在德國政府的援助下舉辦了仿生學國際展會。德國正在舉全國之力,將仿生學打造成一項產業。與此同時,為了明確仿生學的概念和定義,德國還在推動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德國已經領導成立了Technical Committee(技術專業委員會),希望以此在未來潛力市場的主導權爭奪中佔據有利位置。美國方面,受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委託,一份關於仿生學未來經濟效應的報告於2010年發表。該報告預測,到2025年,仿生學將能夠創造300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160萬個就業機會,很多企業對這一市場都充滿興趣。除歐美之外,中國、南韓政府也開始致力於仿生學的研究。中國更是從德國聘請了專家,開設了仿生學研究所。源於蜻蜓翅膀的小型風車仿生學本身其實並不稀奇,但最近忽然受到關注的原因主要有二點:一是以溫室氣體減排為代表的環保措施的推進。隨著環保要求的逐年提高,人們開始向高性能、高效率而且環境負荷小的自然現象尋求「解答」。在經歷了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日本,這種趨勢更是明顯。使用仿生學也確實可以製造出高效率的產品。其典型範例便是日本東北大學石田等人與日本文理大學合作研究的小型風車「微環保風車」。該風車的葉片就應用了仿生學,模仿的生物對像是蜻蜓。拆卸的靈感來自落葉樹木下面來介紹從高性能、高效率而且環境負荷小的自然現象中尋求「解答」的另一個例子。那就是日本物質及材料研究機構(NIMS)環境能源材料部門混合動力材料部互聯設計組組長細田奈麻繪研究的效倣植物和昆蟲的可逆焊接產品。細田關注的是落葉樹的樹葉。落葉樹的樹葉會隨著氣溫變化和果實成熟時產生的乙烯濃度的變化而掉落。此時,樹枝與樹葉之間被稱為「離層」的中間層會擴大,從而促進樹葉脫離樹枝。如果將其應用於金屬的焊接,就能夠使焊接在基板上的電子零件容易分離,方便回收利用。從落葉樹獲得靈感的分離技術
把周圍環境變化、離層增長、葉片脫離的三步式思路引入到了工業產品的分離和分解技術之中。在部件之間設置離層,通過外部的某些刺激和信號使離層起效。模仿的是功能的表現模式,而並非生物的構造或形狀。有望應用於電子零件的回收利用等方面。《日經製造》根據細田的資料製作因此,細田想到了利用液態金屬脆化實現落葉樹樹葉的「離層模式」。液體金屬脆化現象是指固態金屬在接觸到液態金屬時強度顯著下降,出現脆化的現象。例如,把焊錫作為離層,將電子零件焊接到基板上,在回收利用時,在離層塗上低熔點的鎵。這樣一來,焊錫離層就會變脆,使電子零件容易與基板分離。通過使用這種方法,完全無需加熱等多餘的能量即可完成解體。細田認為,「在未來的循環型社會中,低環境負荷的焊接技術將愈發重要」。奈米技術加速材料研究仿生學如今受到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奈米技術的進步。隨著電子掃描顯微鏡等觀察手段的高性能化,人們了解到了更多的生物微細構造,只不過在工業產品中對其進行人工再現卻並非易事。但是,隨著近來奈米技術的發展,這成為了可能。從壁虎的腳獲得靈感的膠帶、模仿藍色大閃蝶閃光翅膀機制的纖維就都屬於此類產品。模仿能夠在牆壁和天花板上自由爬行的壁虎的膠帶是全球黏合材料研究人員爭相開發的對象,其黏合力強、而且易揭開。靈感來源於壁虎的腳底。壁虎的腳底密布著非常纖細的毛,毛的尖端還有100∼1000條分叉。在過去,模仿這種微細的構造並非易事,但日東電工成功利用直徑為數奈米至數十奈米的碳奈米管(CNT)成功地對其進行了再現。2012年2月,該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宣佈商業化生產「壁虎膠帶」。不可或缺的多領域合作今後,要想擴大仿生學和生物規範工程學的研究範圍,推動實用化的發展,材料和工學研究者與生物學和農學等領域的研究者的合作必不可少。在此之前,關注仿生學的部分工學研究者和技術人員把著眼點放在特定的生物功能之上,推動了這些功能在工業產品中的應用。但這種方式得到的資訊十分有限,因此必須建立把生物學資訊更廣泛地應用於工學的機制。關於與其他領域的合作,日本東北大學的下村等人正在建設新的框架。已經開展的具體行動包括申請2012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科學研究費(科研費),構建機械和材料領域的工學研究者和技術人員與生物學、農學、博物學研究者交換資訊的場所,並構建關於生物功能的參考資料庫。將研究與產業化掛鉤的過程中,企業與大學的合作必不可少。積水化學工業的集團公司——Sekisui Integrated Research首席研究員佐野健三表示:「仿生學雖然是一項有趣的研究,但其是否擁有經濟合理性則不進行開發就無法確定。重要的是播下研究的種子,並長期培養。」日本要想發展仿生學使其與產業掛鉤,不落後於歐洲,產官學研究機構交流資訊的場所、參與研究的企業群組成的團體將愈發重要。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22:15

以下的報導極可怕,成真後黑暗政權可隨意隨時給人打乖乖針等控制人心的葯物,或歹徒打毒針要求贖金以求解葯等等數不清的可怕之事

科幻成真 無痛打針問世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科幻中的未來科技成真!《星艦奇航記》(Star Trek)中,醫師利用無針頭的注射筒把藥物注射到人體內,讓許多看電視的小孩期待這種無痛打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就研發出類似的裝置,利用高速壓力噴射注射的方式,把藥物穿過皮膚打入體內,被注射者不會感到疼痛。

研究團隊說,用這種裝置打針,就像被蚊子叮一樣,沒有太多痛苦,也不會留下針孔。這個裝置已經在綿羊等動物上測試過,受試的動物沒有察覺到自己被打了一針。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的《醫學工程與物理學》期刊上。但這項新裝置尚未進行人體實驗,距離商品化上市也還要好幾年的時間。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29 11:14

動態新聞 / 老農民除蚤 環保又有效         

新竹縣老農民的撇步,不必藥物可以殺光跳蚤:

新埔鎮60多歲的茶農鄧朋春廿八日指出,過去鄉下人除跳蚤,有人用糙米糠當餌,放一塊燒紅的木炭到一小堆米糠上面,米糠很快被燒出香味,跳蚤非常喜歡那種氣味,會紛紛朝米糠裡跳,然後全部被燒得死光光。

北埔鄉72歲老茶農蔡雲鎣使用的辦法相類似,誘餌不同,他使用曬乾的橘子皮,放在火坑上面燒,也是用燒起來的香氣吸引跳蚤跳進火坑,蔡雲鎣說,有一年他去別的老茶廠搜購庫存老茶,運回家後,沒想到裝茶葉的老布袋帶來很多跳蚤,於是他就燒橘子皮,一口氣除得乾乾淨淨,馬上沒困擾。

此外也有人利用中醫師針灸用的艾草條,點燃後,關緊門窗,人走出屋外,讓它去薰滿整間屋子,艾草條多點幾支讓煙越多越好,約十分鐘後就會燒完,此時暫時不要打開門窗,繼續讓煙薰滿屋內,大約 2 ~ 3 小時後,屋內的蚊蟲跳蚤就會被薰死。


引用(消息來源):時報資訊
作者: indu    時間: 2012-7-4 22:08

與細菌共生
▌文/阿克曼(Jennifer Ackerman)
▌譯╱涂可欣
▌提供/科學人

生物學家曾以為人類是獨立的生理島嶼,可以完全靠自己調節內部運作:我們的身體會製造所有必需的酵素來分解食物,吸收其中的養份來供應和修護組織及器官;各組織送出的信號宣告了身體的狀態,例如飢餓或飽足;免疫系統的特化細胞會自我學習如何辨識並攻擊危險的致病微生物,卻不會騷擾身體健康的組織。

然而過去10年來,研究人員證明人體並不全然是一座自給自足的孤島,更像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或一個社群網絡:我們的皮膚、生殖器、口腔、尤其是腸胃道等處,居住著數兆個細菌和其他微生物。事實上,人體內絕大多數的細胞竟然不是人類細胞,細菌細胞的數目是人類細胞的10倍;此外,由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基因構成的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並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反而協助了從消化、生長到自我防衛等基本生理機制。

這就是所謂的人類「自治」!

生物學家已詳細檢定了人體內最常見的微生物種類,最近他們開始調查這些居民的特定效應,也因而對人體的運作和一些現代疾病(像是肥胖和自體免疫疾病)越來越普遍的原因有了新見解。

種類繁多的共生細菌

每當提到人體內的微生物時,人們通常想到的都是病原體。的確有很長一段時間,研究人員專注於會造成危害的病菌,而忽略了那些有益菌的重要性。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瑪茲曼尼恩(Sarkis K. Mazmanian)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以扭曲的觀點看世界,他說:「我們的自戀使我們的思想受到局限,我們相信自己擁有維護健康所需的一切功能,但不能只因為微生物是外來的、只因為我們終生都可獲得,就認為它們不是我們重要的一部份。」

事實上,所有人在生命非常初期時即擁有一個微生物群系,即使出生時一無所有,每個人都會從周圍環境中獲得自己的共生社群。由於子宮通常不含細菌,胎兒一開始是無菌的個體,在通過產道時獲得了一些來自母親的共生細菌,這些細菌開始繁殖;之後在哺乳以及驕傲的父母、祖父母和親朋好友照護的過程中,再加上日常接觸床單、毛毯、甚至寵物,都讓嬰兒的微生物方舟迅速擴充。到了嬰兒時期末期,我們體內已形成了一個地球上最複雜的微生物生態系。

過去五年來,科學家努力描繪出這個生態系的特性。這是一項異常艱難的工作,舉例來說,許多已演化得能夠適應腸道擁擠又缺氧環境的細菌物種,難以在寂寞寬闊的培養皿中進行培養。幸好研究人員找到避開這問題的方法:他們研究細菌的遺傳指令(DNA和RNA),而不是整個細胞。由於DNA和RNA可在正常含氧的實驗室環境下操作,科學家只需從體內取出微生物樣本、萃取其遺傳物質,然後分析結果即可。

每種共生細菌都有它特有的標記:在細菌細胞負責製造蛋白質的核糖體內有一種16S核糖體RNA,其對應基因在各菌種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定出這個基因的序列,科學家就能編列出體內微生物群系的完整目錄,得知我們體內有哪些微生物物種,並比較不同人之間的確切物種組合。

科學家的下一步是分析微生物社群的其他基因,來判定哪些基因在人體內活化,又執行了哪些功能;這又是一件不容易的差事,因為菌種繁多,而且基因在萃取過程中全都混合在一起了。雖然判定某特定細菌基因是否在人體內活化(或表現)的方法很直接,但要找出這特定基因屬於哪個物種,卻又是另一回事。幸好,過去10年來電腦功能越來越強大,基因定序也非常快速,讓過去不可能完成的分類和分析任務,變成只是較為複雜的工作。

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兩組科學家利用這些新技術,詳列出人體內的細菌基因。2010年初,歐洲團隊發表了微生物基因普查報告:在人體的消化系統內,有1000多個菌種的330萬個基因,大約是人類基因組2萬~2萬5000個基因的150倍。

研究人類微生物群系的特性,帶來了許多意外的發現:沒有任何人的微生物組合是一模一樣的,即使同卵雙胞胎也不同。這個發現或許有助於解答人類基因組計畫呈現的謎題:該研究證實全世界所有人的DNA99.9%是相同的,我們的命運、健康、甚至一些行為,受自己基因影響的程度,可能還比不上微生物群系基因差異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雖然每個人體內微生物群系的組成菌種和相對數目差異很大,多數人仍享有一套完整的有益細菌基因,儘管這些基因可能由不同菌種提供。然而,即使是最有益的細菌,如果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也可能導致嚴重疾病,例如在血液裡會引發敗血症,或在腹部器官的組織網絡裡造成腹膜炎。

調節消化的細菌盟友

數十年前,從研究動物腸道的消化作用和維生素製造,科學家發現了某些細菌可能有益人體的第一個線索。到了1980年代,研究人員已經知道人類組織有多項功能需要維生素B12,例如細胞能量的生產、DNA的合成和脂肪酸的製造,他們也證實只有細菌的酵素才能以基本原料合成維生素B12。同樣的,多年來科學家早就知道腸道細菌會分解食物中原本無法消化、會原封不動排泄掉的特定成份,不過一直到最近幾年,科學家才得知其中有趣的細節:有兩種細菌對消化和調節食慾有重要的影響。

有益菌的最佳例子之一是多形擬桿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它是碳水化合物的頭號切割機,能把蔬果中許多複雜的大型碳水化合物切割成葡萄糖和其他簡單易消化的醣類。人類基因組缺少許多能分解複雜碳水化合物的酵素基因,而多形擬桿菌的遺傳密碼則可生產出超過260種能消化植物組成的酵素,幫助我們有效萃取橘子、蘋果、馬鈴薯和小麥胚芽等食物中的營養。

小鼠研究提供了多形擬桿菌如何與宿主互動並提供養份的有趣細節。科學家把一批小鼠飼養在完全無菌的環境裡(因此不具有微生物群系),然後讓牠們只接觸這種細菌。2005年,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多形擬桿菌靠分解複雜的多醣維生,細菌把這些物質發酵後產生短鏈脂肪酸(相當於細菌的排泄物),小鼠即可利用這些脂肪酸為能量來源。透過利用細菌的廢物,動物可獲得通常無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像是燕麥麩裡的膳食纖維)所含的熱量。事實上,體內完全缺乏細菌的齧齒類,得多攝取30%的卡路里,體重才能和具有完整微生物群系的齧齒類一樣。

對微生物群系的研究,也挽回了致病細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名譽。1980年代,澳洲醫生馬歇爾(Barry Marshall)和華倫(Robin Warren)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能在胃部酸性環境下生長的細菌。醫學界長久以來就知道,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而發現細菌與疾病息息相關則是相當醒目的新聞。在馬歇爾的發現之後,用抗生素治療消化性潰瘍成為標準做法,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消化性潰瘍病例因此減少了50%以上。

不過,研究幽門螺旋桿菌25年的美國紐約大學內科和微生物學教授布雷塞(Martin Blaser)認為事情沒那麼簡單,他說:「一開始我和所有人一樣,以為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單純的病原體,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認清它其實是共生菌。」1998年布雷塞和同事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在大多數人體內都會幫助調節胃酸,而營造出一個適合它自己和宿主的環境。如果胃部分泌太多胃酸而不利細菌生存,帶有cagA基因的菌株就會製造可通知胃部減少胃酸的蛋白質,然而cagA在某些敏感體質內卻會造成刺激潰瘍的副作用,為幽門螺旋桿菌帶來惡名。

10年後,布雷塞發表了另一項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除了調節胃酸,還有其他的作用。多年來,科學家知道胃部會製造兩種與食慾有關的激素,分別是通知大腦需要進食的飢餓素(ghrelin),以及通知大腦胃部已飽漲、不再需要食物的瘦身素(leptin)。布雷塞說:「你清晨醒來會感到肚子餓,是因為飢餓素濃度高,激素在通知你該吃東西了,等你吃過早餐後,飢餓素的濃度就會下降。」科學家稱這為餐後減低現象。

布雷塞和同事在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檢查了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和沒有這種細菌的人餐前與餐後飢餓素的濃度,結果一目了然。布雷塞說:「有幽門螺旋桿菌時,飢餓素在餐後會降低;消除了幽門螺旋桿菌,你就失去了這機制。由此可知,幽門螺旋桿菌會調節飢餓素,進而影響食慾。」不過細菌作用的機制仍是個謎。對92名退伍軍人所做的研究發現,和未感染的同僚比起來,用抗生素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體重增加得比較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飢餓素在該降低時仍居高不下,導致他們感到飢餓的時間較長,而吃得較多。

兩、三個世代前,超過80%的美國人體內都有這種頑強的細菌,現在體內測到這種細菌的美國兒童不到6%。布雷塞說:「我們有一整個世代的兒童,是在缺乏幽門螺旋桿菌調節胃部飢餓素的情況下長大。」此外,那些反覆接觸高劑量抗生素的兒童,體內微生物組成很可能會有其他改變。在15歲以前,大部份美國兒童光是為了中耳炎,就已接受過多次抗生素治療。布雷塞推測,廣泛使用抗生素治療幼童,會改變他們腸道微生物群系的組成,而這變化或許能解釋兒童肥胖症增加的趨勢。他相信,微生物群系內的各種細菌可能會影響體內特定幹細胞(相對較未特化的細胞)究竟要分化成脂肪細胞、肌肉、還是骨骼細胞。布雷塞認為,在嬰幼兒時期給予抗生素而消滅某些微生物,會干擾正常的信號,導致過多脂肪細胞形成。

人類微生物群系中,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細菌的快速流失,再加上高熱量食物極易取得,以及體力勞動越來越少的社會趨勢,足以造成肥胖症的全球流行嗎?布雷塞說:「我們不知道這些因素對肥胖症的影響究竟有多少,但我敢說,它絕不會是小角色。」

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並不是讓人類微生物群系遭遇空前破壞的唯一罪魁禍首。過去100年來,社會文化與行為的重大改變也有影響,像是近幾十年來剖腹產急遽增加,明顯削減了生產時從母體產道獲得所有重要細菌株的機會(在美國,30%的新生兒是經剖腹產出生的;而在實行一胎化的中國,城市婦女選擇剖腹產的比率更高達2/3)。全球各地家庭規模都變小了,意味著手足較少,而他們原本是幼小弟妹的主要微生物來源。乾淨水源雖救了無以計數的人,卻犧牲了人類微生物群系,限制了我們接觸到的細菌種類。最後結果是:越來越多人出生並成長在微生物日益貧瘠的世界。

維持免疫系統的巧妙平衡

從多形擬桿菌和幽門螺旋桿菌研究可看出,光是「這些細菌在人體內做些什麼」這樣最基本問題,都會牽引出複雜的答案。假若我們進一步追問,人體對外來細胞的存在有什麼反應的話,就更加錯綜複雜了。就拿免疫系統如何區別自身細胞和遺傳有別的非自身細胞來說,傳統觀點認為,人體的分子防衛機制會不斷防禦無數入侵者。那麼,為什麼腸道沒有成為人類免疫細胞和數兆個細菌的激烈戰場?這是免疫學裡最大的謎題。

我們擁有的少數線索提供了誘人見解,讓我們一窺20萬年來微生物群系和人類免疫系統間不斷修正調整的巧妙平衡。動物的免疫系統億萬年來演化出許多制衡機制,它們通常都能防止自己變得太激烈(攻擊自身組織)或太鬆散(無法辨識危險病原體)。舉例來說,T細胞在辨認和攻擊入侵微生物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也會引起紅、腫、發熱等一般感染病原體時的發炎反應,然而一旦身體增加T細胞的產量,它也會開始製造所謂的調節性T細胞,主要功能似乎就是要抵消其他促發炎T細胞的活性。

正常狀況下,調節性T細胞會在促發炎T細胞反應過度前就展開行動。瑪茲曼尼恩認為:「問題在於這些促發炎T細胞用來對抗感染的許多機制(例如釋放有毒化合物),最後反而會傷害我們自己的組織。」幸好調節性T細胞會分泌一種蛋白質來抑制促發炎T細胞,淨效益是緩和發炎反應並防止免疫細胞攻擊自身細胞及組織。只要好戰的T細胞和較寬容的調節性T細胞間維持良好平衡,身體就會保持健康。

多年來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制衡系統完全由免疫系統一手包辦,但另一個例子可顯示出我們對自己的命運有多無法控制。瑪茲曼尼恩和其他研究人員證明,健康成熟的免疫系統經常依賴有益菌的介入,他說:「『細菌會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功能較佳』這個觀點違背了我們的信條,但情勢越來越明確:免疫系統功能的驅動力是共生的。」
作者: indu    時間: 2012-7-4 22:09

(續)
瑪茲曼尼恩和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現,70~80%的人體內都有的常見微生物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會支援抗發炎活性而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他們觀察到無菌小鼠的免疫系統有調節性T細胞功能衰退的缺陷,當研究人員讓小鼠接觸脆弱擬桿菌後,就可恢復促發炎和抗發炎性T細胞間的平衡,讓小鼠的免疫系統運作正常。

但細菌是如何辦到的?1990年代初,研究人員開始檢定突出在脆弱擬桿菌表面的數種醣分子,免疫系統就是用這些分子來辨識細菌的存在。2005年,瑪茲曼尼恩和同事指出,其中稱為多醣A的分子會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他們接著發現,多醣A會通知免疫系統製造較多的調節性T細胞,好通知促發炎T細胞放過這些細菌。缺乏多醣A分子的脆弱擬桿菌株無法在腸道黏膜內襯裡生存,免疫細胞會把它們視為病原體而展開攻擊。

2011年,瑪茲曼尼恩和同事在《科學》上發表的研究,詳列出細菌促成這效應的完整分子路徑,這是第一個闡明微生物和哺乳類間互利共生的分子路徑。瑪茲曼尼恩說:「脆弱擬桿菌提供了我們自己DNA無法提供的莫大助益,從許多角度來看,它挾持了我們的免疫系統為其所用。」然而不像病原體,這種挾持並不會抑制或降低我們免疫系統的功能,反而幫助它的運作。其他生物對免疫系統可能也有類似作用,他說:「這只是我們發現的首例,以後無疑還會有更多的例子出現。」

可惜百年來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脆弱擬桿菌和幽門螺旋桿菌一樣日漸消失。瑪茲曼尼恩說:「人類社會在很短時間內徹底改變了我們與微生物世界的關係,在我們與致病感染原保持距離的同時,我們可能也疏離了與有益生物的合作關係。我們立意良好,但必須付出代價。」

在脆弱擬桿菌的例子中,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自體免疫病例的大幅增加。沒有多醣A通知免疫系統製造更多調節性T細胞,好戰的T細胞開始攻擊眼前所有物質,包括自身組織。瑪茲曼尼恩堅信,近來克隆氏病、第一型糖尿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病例之所以增加了7~8倍,就是和有益微生物的減少有關。他說:「這些疾病都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我相信環境因素就是微生物,而微生物的改變影響了我們的免疫系統。」我們生活方式的變遷造成微生物的變化(包括脆弱擬桿菌和其他抗發炎微生物的減少),結果導致調節性T細胞發展不全,這種偏差可能會讓有罹病遺傳傾向的人,發展出自體免疫和其他疾病。

至少這是目前的假說。在現階段研究中,微生物感染減少和免疫疾病增加之間的關聯,仍只是一項觀察結果,就像肥胖問題一樣,區別因果並不容易,可能是失去內生微生物促使自體免疫疾病和肥胖症激增,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和肥胖導致體內環境不適合這些內生細菌,不過瑪茲曼尼恩深信前者為真:消化道微生物群系的改變,是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因此他說:「證明的責任在我們科學家身上,我們必須破解其中機制來證明這關聯確實存在著因果關係,這將是我們未來的工作。」

(本文由《科學人》提供,原載《科學人》2012年第125期7月號)
作者: indu    時間: 2012-7-10 21:45

你用65元買1枝牙膏,牙膏本身只值5元,製造商、代理商和分銷商賺了30元,宣傳和包裝也用了30元。

牙膏 ─ 好抑或壞?

相信每人每日都會刷牙,牙膏便成了現代人生活用品不可缺的一種,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早上起床和晚上就寢前不使用的話,是不可思議的。可是,這種產品其實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大家對它的認識往往只是廣告洗腦的結果。

牙膏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牙膏對地球有甚麼害處?我們真的需要牙膏嗎?

※ 牙膏成分揭秘

首先不妨認識清楚,你每天塞進口裡那牙膏醮著的那一堆化學物質是甚麼。現在在市面各超級市場和藥房等地買到的「主流」牌子,都是用以下的物質合成的:甘油、洗潔精、山梨糖醇、磨料、增稠劑、乳化劑、香料。如果有人拿出以上任何一種化學品塞入你口內,相信你都會控告他蓄意傷人!

近年,大部分牌子的牙膏都加了氟,據稱氟可以有助於防止蛀牙。事實上,至今為止,並無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氟的確可以有助於防止蛀牙。相反,早已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實氟是劇毒化學物質,能致癌。即使氟的確對牙齒有利,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由餅乾到蔬菜果汁,都早已有過量的氟污染物。此外,也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氟導致牙齒產生斑釉(慢性牙氟中毒)。明明有那麼多資料證明氟影響人類健康,今天仍然有人買含這種毒物的產品天天塞進口內,人類的愚蠢真難以理解!

※ 牙膏效用的大騙局  

1960年代時,西德黑森林有個叫做穆因思韋的小鎮內,一位牙醫得到市長、銀行家、家長合作,研究三百個小孩的健康情況。

這些兒童都患有牙疾,他們被分為兩組:
第一組天天只吃全麥麵包、新鮮蔬菜、未煮過的果仁、未加熱過的牛奶;
第二組則隨便他們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完全不加限制或指導。

結果,第一組的兒童之中,1-3歲的蛀牙100%不藥而癒,3-6歲的有86.5%不藥而癒,10-14歲的有36.5%不藥而癒。

另一組的兒童蛀牙情況未變。

這位牙醫的研究證明了一點:刷牙不刷牙,用甚麼來刷牙,根本與牙疾關係不大。現代社會的人由小到老天天刷牙,聲稱用種種有甚麼威力的牙膏,但是有多少人牙齒完好無病?事實是牙疾與進食習慣有關,常吃不健康的、對牙齒不利的食物,用甚麼牙膏天天刷一萬次也沒有用。

故事還未講完:那位牙醫研究的結果,揭穿了同僚的騙局,影響了同僚的「飯碗」,損失了牙膏行業億萬元的利潤,他們當然不肯放過他,結果:牙醫公會控告他,恐嚇他要逐他出公會、除牌。幸好這件事被傳媒公開,輿論支持他,最後打了一場官司他終於勝訴。(事見K. Pedler The Quest for Gaia,中譯本《追尋新生活》第33章。)

※ 最天然有效的「牙膏」

你仍然堅持要刷牙,難以想像有一天,沒有用從那條金屬管擠出化學泥的日子,你如何過,因為你認為只有用牙膏擦過牙才可以參加社交活動。

這樣的話,現在各綠色商店已出售對生態友善又對人體無害的牙膏,它不含洗潔精也不含糖分,不妨去還一些合心意的產品使用。

其實有兩種最天然、最環保、最安全、最有效、而且最便宜的方法:

第一種是幼鹽(最好是海鹽):

用濕牙刷醮一些輕輕擦牙,不但令牙齒又白又乾淨,還可清除口氣,留下新境界的舒服感覺!

(且可得良心上的滿足:眾生感謝的你祝福你。)

第二種是津液(口水,天下間對你最有效的強大消毒劑、長生不老靈丹);

由早到晚每當有空時,記得起之時,用舌頭代牙刷來刷牙齒牙肉,效果比任何產品都好 — 問問任何一個有良心的牙醫。
作者: indu    時間: 2012-7-10 21:46

房間有螞蟻怎麼辦?

其實蒜頭對螞蟻就非常有效了

只要在他們的路徑上放一顆切開的蒜頭

螞蟻馬上絕跡

或者把蒜頭切兩顆放在水裡

然後 把水拿去擦地板

螞蟻從此後就立刻搬家

爽身粉,螞蟻很不爽

只要將小朋友用的爽身粉撒在需要隔絕螞蟻的地方,

螞蟻就不敢來了。

我試著把爽身粉撒在門窗細縫、垃圾桶周圍、零食櫃附近,

果然這些地方不再有螞蟻的蹤跡;

而且,爽身粉還會散發清香的味道,

讓廚房環境變得更宜人。
作者: indu    時間: 2012-7-31 20:17

我不再是個無能為力的老師

◎新北市現職國中英文老師

在校園內總是會有一些「不愛唸書、態度惡劣、行為偏差」的學生,每次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身為導師的我除了著急心疼外,還夾雜著恨鐵不成鋼的怒火,最令我感到挫敗的,是內心有一股深沈的無力感。因為不論我好說歹說,這類學生就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讓我感覺他們就是要把我一片苦心踐踏得一文不值。幾年的教學生涯,我不禁喟嘆,難道面對這樣的學生,真的要用體罰的方式才管得動他們嗎?然而又有什麼方式能讓他們浪子回頭呢?

在參加史英老師主持的「專業v.s.挑戰 工作坊」(此工作坊為「專業 v.s. 挑戰 正面管教教師營」的前身),我把我的困擾提了出來,史老師說:「像這類學生的問題,不是你一個人能解決的,因為你沒有能力去負擔整個家庭的困境,但這樣並不表示你不能做點什麼來拉這個學生一把。」聽完這一番話,頓時覺得找到支撐的力量,肩頭的壓力也減輕許多,灰暗的念頭重新被鼓舞。只是,他們根本就不理我,我能怎麼幫呢?

史老師建議我利用英文課下課時間,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指一句英文給他看,要他跟著我唸一遍,也不用管他真的唸對還是錯,說一句「很好」後要他離開,前後最多不可以超過五分鐘,避免他失去耐性。

一般人可能會懷疑這個方法,因為實在看不出會有什麼好的效果,但對一個老師來講,有什麼必要不去嘗試呢?

我班上就有個學生,爸爸酗酒、工作不穩定、更不常在家,而媽媽為了負擔家計,總得工作到深夜,學生回到家沒有人照顧,無聊的他只能時常在街上遊蕩閒晃。然而這個學生的本性十分質樸,好仗義勇為的個性,讓我很欣賞。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我決定先由他開始嘗試這個新方法。

第一次,在他半推半就、我連哄帶騙的情況下,我們進了辦公室,坐定後,我唸一句英文,要他依樣畫葫蘆地唸,之後稱讚他一句「很好」,然後請他離開。隔天,情況轉變成不怎麼費力地一叫就來,幾天下來,這短暫的五分鐘成為我們師生的共同默契。

一個星期過去,以往緊繃的關係不復在,我們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什麼話題都聊。雖然學生的觀念不是那樣的成熟,但卻是他最真誠的一面,他沒有絲毫隱瞞地與我分享他的世界。我真的很高興,我們的相處不再是板起臉訓話和愛理不理的模式,更重要的是,面對這類學生,我不再是個無能為力的老師,因為我知道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可以做,而學生也確實能有所改變的。

◎原文刊載於國語日報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2 20:46

對實體書愛好者來說,最怕就是看見書本沾汙。義大利科學家最近發明一種「超能紙質」,透過奈米科技協助,這種紙張不僅防水、抗菌,還具備磁力!研發人辛格拉尼(Roberto Cingolani)說,「喜歡的話,讓它螢光都可以!」

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納米技術,可在紙張纖維上塗佈一特殊塗層,使紙張具有磁性、防水、抗菌等功能,而又不改變其原來的性質,可大幅增加紙張的應用領域。
這項由意大利理工學院(Istituto Italiano di Tecnologia,IIT)研究人員辛格拉尼(Roberto Cingolani)所研發的技術,係將一種容易起反應的塗層覆蓋在紙張或布料等纖維質料上,其過程是纖維分子浸入含鐵酸錳(manganese ferrite)納米微粒的丙烯酸(acrylic)溶液中,進而創造出一種聚合物基體(polymer matrix)。
當纖維分子浸入這種溶液後,每一根纖維四周會形成一種納米大小的立體外殼,使紙張具有防水的功能。研究人員可以改變溶液的成分,使其帶有一些磁性,也可增加其他屬性,例如抗菌或發出螢光等。
辛格拉尼表示,紙張原有的性質不會改變,所以還是可以印刷。「納米微粒的屬性被移轉到紙張纖維上,使其具有防水、抗菌或發螢光等特性。」
他說:「抗菌紙張對食物包裝和醫學應用可能十分重要,螢光和磁性紙張可用於製作鈔票或保護重要文件。防水紙張則可用於保護屬於文化資產的文件。」
這種紙張也可應用於其它產品,諸如:書本、雜誌、報紙、壁紙等。舉例來說,醫院候診室的壁紙如果使用抗菌的紙張的話,或能在流感季節減少病菌的傳播。(來源:nownews)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5 11:59

樸門部落課程∼水資源與防洪設計
youtude有九集,可自行觀看,沒時間者看以下三圖精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7 21:41


上面怎麼打出來的?
打:不要空格
& # 9 8 2 5 ;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16 01:10

按著『Alt』輸入號碼,放開 Alt 時就會出現指定符號 ( ICQ 中不適用 )
(輸入數字要用鍵盤右邊數字鍵) 代碼如下:

☆ 41400 
‾ 41410  
﹟ 41420  
> 41430  
﹤ 41440
㏒ 41450  
↑ 41460  
/ 41470  
★ 41401  
 ̄ 41411
﹠41421  
= 41431  
﹥ 41441  
㏑ 41451  
↓ 41461
◇ 41402  
_ 41412  
﹡41422  
≦ 41432  
﹦41442
∫41452  
← 41462  
◆ 41403  
ˍ 41413  
+ 41423
≧ 41433  
∼ 41443  
∮ 41453  
→ 41463  
□ 41404
﹉ 41414  
- 41424  
≠ 41434  
∩ 41444  
∵ 41454
↖ 41464  
■ 4140  
﹊ 41415  
× 41425  
∞ 41435
∪ 41445  
∴ 41455 
↗ 41465  
▽ 41406  
﹍ 41416
÷ 41426  
≒ 41436  
⊥ 41446  
♀ 41456  
↙ 41466
▼ 41407  
﹎ 41417 
± 41427 
≡ 41437  
∠ 41447
♂ 41457  
↘ 41467  
㊣ 41408  
﹋ 41418  
√ 41428
﹢41438  
∟ 41448  
♁ 41458  
∥ 41468  
℅ 41409
﹌ 41419  
< 41429  
﹣ 41439  
⊿ 41449  
☉ 41459  
∣ 41069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16 12:48

美國肉品業十分了解大腸桿菌及其他動物製品中病原體會造成疾病及死亡。他們很注意食品感染的問題,因為這關係著他們的商譽以及可能的法律訴訟。所以他們針對問題想出了另一套解決方法:不是改善在第一時間提高感染機會的工廠化農場或屠宰場,而是改用輻照殺死病原──小心翼翼地將食物曝露在核子放射線之下。

本末倒置的輻照殺菌法
牧牛人很熱衷使用輻照殺菌,但眾多公衛團體卻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輻照可以快速控制食物感染的疾病,但這麼做很危險,主要原因是,雖然這樣可以殺死細菌,卻無法阻止環境中細菌及其他有機微生物的繁衍,更無法讓沾滿糞便、尿液、膿汁的牛隻變成更乾淨的漢堡。這兩種觀點的差異,簡直有若天壤之別。
儘管畜牧業者喜歡用輻照消毒,但是他們也知道這很難讓大眾接受。

為了避免產品被視為照過輻射線,他們積極說服大眾把這種方法重新稱為「冷殺菌」或「電子光殺菌」。這真的很厲害,聽起來也很健康,不過我很懷疑這麼做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健康──因為把食物放在輻射線下曝曬,等於是照了250萬次胸腔X光。

你並不想吃被「核子放射線」照過的漢堡,但感謝畜牧業者的努力,你大概已經吃過了。2000年2月22日,美國農業部認可經輻照殺菌的牛肉及其他肉品。3個月之後,連鎖商店開始販售這類肉品給消費者。它們在店內販售時,明確標示出是經由合法輻照;但若是提供給餐廳或學校午餐的肉品,則不需要這類標示。麥當勞、漢堡王的消費者及吃學校自助午餐的學童不知道自己成了這種技術的白老鼠,而且會對身體造成危險,然而肉品業者卻說,輻照殺菌很安全!

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懂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肉品使用輻照殺菌是為了讓它更安全,好殺死大腸桿菌以及其他有害細菌──我們這麼做,消費者應該很高興才對。這證明了就算肉品業做了正確的事,還是會飽受責難。我看,我們乾脆在商標上註明『經過處理可以增進健康』算了。大家應該放輕鬆點,信任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相信我,請安心食用經輻照殺菌的食物。」──多明尼克.傑諾金(Dominique Jenokins),美國重要肉品公司執行長

.「在食物上使用輻照殺菌,會形成不自然或無法辨識的化學物質。由於人們對這些陌生複合物的輕忽,讓業者很容易欺騙大眾說:『我們知道經過輻照殺菌的食物很安全。』用這種欺瞞的手段騙人購買食物,真是可恥。」──約翰.高夫曼(John W. Gofm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及細胞生物學系榮譽教授,羅倫斯李瓦末全國實驗室生醫研究部門

當今肉類感染微生物的問題,在於它們散播得太廣、太厲害,而且增加速度太快,所以肉品業者寧可讓所有肉品都用輻照殺菌。

目前有關輻照殺菌的安全問題,還沒有經過任何長期研究。不過就我們所知的短期研究發現,經輻照殺菌的食物會破壞其原有的維生素A、B1、C、K、E,並形成全新有致癌性的化學複合物。另外,它有可能會製造出突變的細菌及病毒。

資料來源
摘自《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暢銷修訂版) /約翰.羅彬斯(John Robbins)著/柿子文化出版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17 22:38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8-20 20:16 編輯

有土能種物,有水可養魚,有人則有伴,有馬走天涯................猜一字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18 11:19

《小知識》高雄厝陽光社區

▲立意: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施,打造綠能城市。

▲目標:希望3年打造高雄10座世運主場館的太陽光電規模。

▲補助:每千瓦1萬至1萬5千元,今年度總補助金額為新台幣900萬元,估計將提供150戶市民申請。

▲收益:產生的電力可轉賣給台電,以每度9元的收購價估算,每戶每月的收益約2千8百元。

▲申請對象:原辦法規定申請條件是未從事營業行為的私有建築物,工務局將修法,將一樓做為店鋪的透天建築或大樓納入補助。 (資料來源:市府官網)
作者: 毛8    時間: 2012-8-18 16:52

有土能種物,有水可養魚,有人則有伴,有馬走天涯


indu 發表於 2012-8-17 22:38

當今時代不同喔....

有輻射土不能種物,有工業廢水不可養魚,有惡人則難為伴,有壞馬走不了天涯
作者: indu    時間: 2012-8-21 19:51

「碳化」柳丁 成天然除臭劑淨水器
柳丁除了可以吃之外,其實還有除臭功效!彰化一名退休老師發現柳丁具有特殊蜂巢式結構,只要經過「碳化」,放進水中可以去除水中雜質,放進冰箱裡,還可以除臭,最重要的是,民眾可以在家裡製作,是最天然的除臭劑。

黃先生將一顆又一顆的柳丁放進烤箱裡烘烤,做什麼用呢?6個小時後,答案揭曉。

翻開烤箱的門,原本黃橙橙的柳丁,全成了黑黑的木炭,黃先生說這是最天然的淨水器和除臭劑。

碳化柳丁發明者黃明權:「可以放到冰箱裡有除臭功能,也可以放到水塔裡淨水,像這個永遠都是這麼清澈,表示裡面有一些雜質或是讓細菌成長的東西都被吸附走了。」

真的這麼神奇嗎?黃先生說秘訣就在柳丁裡。碳化柳丁發明者黃明權:「空隙非常多而且均勻,接觸面積非常大,所以吸附性會很強。」

看到這裡,家庭主婦應該很心動吧,其實民眾只要把柳丁放進溫度300度左右的烤箱,同樣也可以製作碳化柳丁,而且不只柳丁,包括柚子、橘子或是金桔都可以,效果還媲美時下最流行的備長炭,黃先生的新發現,讓柳丁農找到了新出路。
作者: indu    時間: 2012-9-19 20:45

  氫能是未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太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來源。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利用太陽能直接產生化學能而不需要電的介入?德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半導體催化劑,它能夠讓太陽直接“劈開”水分子,得到氫氣。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德國馬普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inorganic Chemistry)的Martin Demuth,他和同事利用的新型催化劑源自二矽化鈦(TiSi2),一種具有特殊光電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表明,在反應最初階段,二矽化鈦表面的微小氧化物會促使接觸反應中心形成,從而直接、高效地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值得註意的是,二矽化鈦在反應中所起到的不僅僅是光催化作用,它同時能夠可逆存儲產生的氣體,從而實現氫和氧的完美分離。

    Demuth表示,“二矽化鈦催化劑分解水的效率比其他利用可見光的半導體系統更高。”此外,盡管存儲的氣體中有氫氣也有氧氣,但由於氧氣只有在溫度高於100攝氏度而且黑暗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來,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方便地利用低溫來分離出氫氣。(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作者: indu    時間: 2012-9-27 21:32

棉被上的塵蹣如何處理--轉貼
看不見的塵蹣對於會過敏的人來說真的是很討厭
日本電視台教的一個好方法
棉被通常在太陽的曝晒下~塵蹣還是沒法根除
所以日本人把過程試給觀眾看 ....
先用高倍數顯微鏡在已曝晒的棉被上觀看
證實棉被雖經曝曬~但依然有塵蹣
方法來囉.
把想要曬的棉被或衣物..玩偶..毯子都行
用最大的黑色垃圾袋裝起來綁好
一定要黑色的喔~因為黑色會吸熱
然後放在大太陽底下曬個1-2小時
因為蹣在高溫50度就會死亡
真的?
雖然我們看不見
但是日本人實驗後用顯微鏡再觀看一次
那些"可恨的蹣 "真的都陣亡囉~
作者: indu    時間: 2012-9-28 20:16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9-28 20:17 編輯

伸出圓手--轉貼
  人類高度文明的發展,除了歸巧髂o明的大腦外,還有我們特有的靈巧的手指,可以幫助我們執行頭腦想出來的主意。因此,科學家在設計機器人時,總是會複製這樣的模式,除了著重在高效的運算核心外,還會花很多心思在手指的設計及操控上。但是美國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Illinos的科學家跳出了這個窠臼,他們製造了一款沒有手指卻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機器手,包括倒茶、畫畫等。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Illinos的Eric Brown表示,雖然手指讓人類可以做很多事,但是手指在機器人的身上卻反而是一個大的負擔,因為要用電腦完美的操控二十多個關節實在不事件容易的事。握東西的時候,如果握太緊,常常會把東西握壞,如果握得不夠緊,又容易脫落,因此Brown及同僚們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設計機器人的手。在發表在2010年11月2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工作中,他們使用裝滿咖啡豆或是小玻璃球的橡皮袋來充當機器人的手。當橡皮袋接觸物體時,有個小管會把袋中的空氣吸走,使皮袋膠變形並依照物體的形狀貼附在物體上。雖然變形的程度很小,大約只有1%,但根據研究人員的測試,已經足夠抓取很多物體了。Brown就強調,這樣就會很好控制,不需要去控制惱人的關節了。
  這樣的機器手對拿取硬的、乾的以及幾何形狀複雜的東西非常在行,例如螺絲起子、瓶說B閃光燈燈泡、叉子、筆等等。可是對於像塑膠盤這種平的東西以及像棉球這種多孔的物體就無法拿取了。另外,也無法拿取太大或太重的物體。不過根據研究團隊的測試,這種機器手的最有利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多弁鄔吽A只要東西不要太大,它幾乎可以拿起任何形狀的物體,然後再把物體拋出去。
  Yale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Corey O'Hern表示,科學家尋找通用的抓取方法已經好幾十年了,使用裝著顆粒的袋子的方法也不是新的想法,但是這個工作卻是第一個針對著個點子做測試並做定量的量測。他強調,從量測的數據顯示,這個方法似乎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Brown表示,斷臂者或野i以從這個技術中得到幫助。有一個可以握叉子或是可以刷信用卡的手臂或章鴷肮‵~質的改善很有幫助。由於不需要去控制那麼多的手指,這種方法會比目前市面上的輔助手臂還要好控制多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0-2 21:58

具有四十倍的充電速率的「奈米勺」電池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研究小組利用碳─鋁─矽「奈米勺」(nanoscoop)結構,分散負極材料所受應力,大幅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容量與充電速度。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優點,它重量輕且能儲存大量的電能的特性,現已廣泛使用在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及電動車中。一般市售的鋰離子電池使用石墨作為負極,正極則是過渡金屬與鋰的氧化物。在充電的過程中,鋰離子從正極從電池內部經由電解質及隔膜,來到負極嵌入石墨形成LiC6。
  由於石墨具有層狀結構,因此當鋰離子進入層與層的間隙中,將使石墨體積膨脹大約10%。如果充電速率過快,效應太過劇烈,將導致石墨的剝落,甚而短路爆炸。一般市售電池之所以充電速率緩慢,主要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危險。
另一種負極材料是矽。矽與鋰的化合物具有極高的比電容(specific capacity),理論值為4200 mAh/g,是石墨(370 mAh/g)的十倍之高。但是矽與鋰的化合物的體積膨脹率也遠高於石墨,最高可達到400%。科學家們希望藉由奈米製程解決矽體積膨脹的問題,如此便可以使用矽電極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儲電量。
  Nikhil Koratkar的研究小組,成功製造出碳─鋁─矽的奈米勺(nanoscoop),利用位於中間的鋁質夾層,分散將鋰嵌入矽時產生的應變(strain)。這樣的電極不僅具有矽的高比電容,也不會在高充電速率的情況下因為體積膨脹而使矽電極崩解。奈米勺的結構看起來像甜筒(碳)上面有一勺冰淇淋(矽),鋁層則在二者之間。鋰離子嵌入鋁之後,造成的體積膨脹率為94%,介於碳及矽之間,故具有減少應變的作用。另外,由於碳錐之間存在空隙,膨脹過後的矽並不會對彼此有嚴重的擠壓。
  奈米勺電極以一般市售鋰離子電池充電速率的40倍充放電100次,仍可以維持412 mAh/g的比電容以及100 kW/kg的能量密度。然而,這樣的比電容以矽電極材料而言仍有改進空間。Nikhil Koratkar表示,增加奈米勺的高度,或者嘗試堆疊其他中間層材料,例如銻 (體積變化 147%) 或是砷(體積變化201%),可望更進一步提升效能。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0-4 19:49

環保署今發布 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人類頭髮50~70微米,一般灰塵10微米,海灘沙粒90微米,而PM2.5只有2.5微米。
(圖片來源:引自美國環保署)


•朱淑娟/2012.5.14

環保署今天(2012.5.14)發布實施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原本現在使用的空氣汙染指標(PSI, 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是由五種污染物監測所得,包括:PM10(粒徑小於等於十微米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今天發布實施後,環保署即開始推動各項減量措施,目前在環保署網站上看到的空氣品質監測還是採取自動監測,從今年八月起將在全國30個測站增設手動監測設備,未來判定是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是以手動法為主。(由於手動比自動所測值少20%~30%,採手動法仍有爭議)

依空氣汙染防治法第二、五、六條規定,每三年修正「汙染防治區」是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因此三年後民眾才能第一次得知所住地區的PM2.5是否符合標準。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表示,未來空氣汙染指標也將改為「空氣質量指數」(AQI, Air Quality Index),是一個較具有健康概念的進步指標。而 PSI與AQI的差異就是AQI加計了PM2.5,以及臭氧改成連續監測8小時的值。

學界、民間、政府互動促成政策立法

PM2.5會造成新生兒早產、體重過輕、兒童氣喘與過敏,醫界也指出75%得肺癌女性並沒有抽煙,最主要的禍首極可能就是PM2.5。

但過去有關PM2.5的危害較少受到關注,環保署從民國94年起才開始在全國57個空氣品質測站加設PM2.5自動監測設施。

2010年7月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在國光石化討論過程中提出「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報告,隨後引發各界關注,2011年4月3日馬英九總統參加彰化醫界聯盟反國光石化餐會時,當場承諾管制PM2.5,環保署的管制進度急轉直下,經過1年多研議終於公告。

PM2.5標準各界看法不一

環保署公告的PM2.5管制值是24小時平均值35微克/每立方公尺,年平均值15微克,預計民國109年達到這個目標。而長期目標希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目標, 24小時平均值 25微克/每立方公尺,年平均值 10微克/每立方公尺。

環保署統計,民國 99 年全國PM2.5濃度年平均值31.4微克(校正回手動檢測值是 20.8 微克),但不論自動、手動數值都遠超過草案所訂目標15微克,環保署認為要達到這個與美、日相同的標準很困難。

不過民間團體認為環保署訂定的標準沒有企圖心、也不足以保障民眾健康。包括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彰化醫界聯盟都認為應訂定與WHO相同標準。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則認為,對「空汙重災區」的高屏地區而言,這個年平均值應達不到,建議針對高屏地區標準應再加嚴。

前環保署長、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重信則建議,民眾 90%的時間都在室內,至少在室內空氣品質方面,屬於敏感族群的醫院、學校等地區應訂定更嚴格標準。

標準如何達到有待檢驗

不過工業局、國營事業在之前一場公聽會中表達標準訂的太嚴,環保署也預估如果要達到這個標準,各相關產業需投入60億元改善空氣汙染,未來相關行業改善態度、成效也應持續追蹤檢討。

而境外傳輸汙染減量也是一大挑戰。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也質疑,環保署首先應落實空汙法第8條的總量管制,並指定總量管制區,管制區空氣不符合標準時,主管機關可指定汙染削減目標及期限,可惜公告後至今一直未落實。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回應,未來將加嚴汽柴油車排放及油品標準,減少化石燃料、加嚴電力業、鋼鐵業等排放標準。而過去台灣的環保法規標準多數直接採用國外標準,PM2.5是少數試著建立本土研究、也是近年來具代表性的空氣品質立法。

(註1) 什麼是PM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汙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PM2.5只有頭髮直徑的28之1,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
包括電廠、石化廠、煉鋼廠等工業、以及汽機車廢氣、營建工程、裸露揚塵等都會排放原生性、衍生性PM2.5。其中衍生性來源遠大於原生性,成因也較複雜,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前驅物在大氣中經複雜化學反應都會形成PM2.5。而台灣位於亞洲季風區下游,在春、冬兩季東北季風強盛時污染物也隨之傳送到境內,統計境外傳輸佔台灣PM2.5濃度37%。

此外民眾一些生活習慣,包括二手煙、烹調、放鞭炮、拜香、燒金紙、放煙火等都會製造PM2.5。在一些特定節日後,常發現天空迷迷朦朦,誤以為是霧,但其實是PM2.5濃度太高導致視線不良。

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2/05/pm25.html
作者: hebaiqiaoshi    時間: 2012-10-24 10:36     標題: -支持一下

樓上說的對,表示支持………………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0-25 20:10

革命療法/移植大便 嚴重腸菌感染剋星

治癒率近百分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新研究提出更多證據顯示,「移植大便」可有效對付一種名為「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的腸道細菌,根據這份上週在「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IDSA)年度會議上發表的新研究,治癒率接近百分之一百。

抗生素療法復發率高

這種「腸道菌叢移植術」(IMT),是把健康者的糞便與溫水混合後,透過鼻胃管或大腸鏡檢查移植到患者大腸中,協助患者腸道細菌群恢復平衡。這份研究發現,四十九名嚴重感染患者接受這種療法後,有四十六人在一週內病情好轉,之後也沒出現併發症。這四十六人中有四人復發,相較下,過去研究顯示,抗生素療法的復發率在二十五%到三十%之間。

研究負責人、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醫師雷米許說,「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是一種會致命的嚴重感染疾病。採用此療法的治癒率接近百分之一百。」樣本患者平均年齡六十五歲,在二○一○年五月到二○一二年六月間接受治療,移植的糞便來源包括他們的配偶、小孩、父母、兄弟姊妹或者非親屬人士。

糞便移植療法通常用於成年感染者,不過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網報導,巴爾的摩西奈醫院腸胃科主任杜特在「美國腸胃病學會」年會提出一名二十個月大的男童案例,這名男童感染艱難梭狀芽孢桿菌,使用強效抗生素、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都無效,今年三月移植媽媽的糞便後痊癒。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腹部絞痛,嚴重時可能致命,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資料,美國一年有一萬四千名死亡病例與此有關,老人和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最容易感染。

抗生素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並非對每名患者都有效,有些嚴重病例需要開刀切除遭感染的腸段。雷米許說,這種療法對於傳統療法無效或者不想開刀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選擇」。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3 22:13

原住民一直被自高自大的高知識現代人視為土著、落後民族,不過看一下原住民在吃的觀點,層次極高!

●消逝中的飛魚文化

飛魚,是母親的乳汁,為達悟族人提供豐富的動物蛋白質來源;達悟族人認為飛魚是「神的魚」,富有靈性,必須與之締約並遵守禁忌、踐行儀式後才能夠捕撈與煮食。可以說,飛魚文化正是達悟文化的核心,衍生出各個月份的歲時祭儀、拼板舟工藝,以及船團、漁團等社會組織,建構了人之島上的生活次序。
.................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6 19:55

  科學家發現,生物多樣性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免於傳染性疾病的危脅。這意味著,物種的滅絕會讓環境中的危險病源體增加,並且讓人類更容易飽受傳染性疾病的折磨。
  美國紐約巴德學院的生物學家Felicia Keesing等人,在飽覽近五年來發表的好幾十篇文獻後發現,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疾病的傳播有無形的關連。
  他們還不知真正的原因何在,不過他們推想有些物種可能能夠緩衝疾病的傳播,而因為那些物種過重地投資於免疫力而使得生育力不高,因為當生物多樣性下降時,就首當其衝;而生育力高免疫力低的物種卻能夠先存活下來。
  在他們的分析中探討了12種疾病的研究,包括西尼羅病毒症和萊姆病等。在所有研究中,當生物多樣性喪失後,疾病就開始流行開來。其中三個研究發現,當小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降低後,漢他病毒就流行了開來。
  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是一種熱帶和溫帶地區病毒。它主要傳染鳥,但還傳染人、馬、貓、臭鼬、灰鼠,和家養的兔子。人的傳染主路是由被傳染的蚊子的叮咬。大約八成的人感染後沒有明顯癥狀。其他的人大多數隻有輕微的類似流感癥狀,如倦怠、發燒、不思飲食、噁心、眼部、頭和肌肉疼痛、皮疹和淋巴結腫大,此稱為西尼羅河熱。在0.7%的感染者中,病毒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後導致腦膜炎或腦炎(西尼羅河腦炎),這兩類感染可導致死亡,對50歲以上的患者威脅較大。
  萊姆病(Lyme disease)或萊姆疏螺旋體病是一種傳染性的蜱媒病,由伯氏疏螺旋體 (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微生物),導致的疾病。萊姆病是一種地區性、全身性、慢性為症性蜱媒螺旋體病。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略多於女性。
  漢他病毒(Hantavirus),又譯漢坦病毒,是本雅病毒科的一種病毒,其引發的病症稱為漢他病,為一種經由老鼠傳染給人類的致命傳染病。該病毒於南韓漢灘江首度被發現,因而得名。
  對於西尼羅河病毒的三個獨立研究,其中之一在美國奧勒岡州進行,發現白足鼠(Peromyscus)的族群從14%降到2%後,漢他病毒就流行開來。在猶他州的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在巴拿巴的研究中,科學家實驗性地在五個實驗站把小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降低,結果在每個實驗站中,帶有漢他病毒的動物從平均五隻成長到六隻。
  在其他研究中,三個獨立的研究發現鳥類多樣性的降低,和美國西尼羅河腦炎的發生有高度的相關。在鳥類多樣性低的地區,能夠感染上西尼羅河病毒的鳥類是優勢種。可是相反的,在鳥類多樣性高的地區,擁有許多不會感染上西尼羅河病毒的鳥類。
  不過,對於新病源體的發生,他們發現有些研究顯示,在生物多樣性高的地區,新病源從野生動物跳躍到人類身上的機率也較高。Keesing表示,生物多樣性可能是新疾病的來源,可是當疾病出現後,生物多樣性卻有保護作用。

不過Keesing等人重新分析了資料後,卻發現人類開發土地以及獵食,才是新疾病出現的契機。因此,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接觸來是疾病起因,而非生物多樣性本身。Keesing表示,保護野生環境以及減少人類的接觸,才是減少疾病的良方。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7 23:32

[youtube]l0jefnESH1E[/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3 13:27

友緣基金會

大人講話,孩子愛理不理;說話時不看人家眼睛;上課學生暴粗口、開黃腔…… 孩子或學生的「無禮」行徑,背後究竟透露什麼訊息?如何引導孩子以禮待人?

一、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狀況一:在電梯碰到鄰居,五歲的小明趕緊別過頭,躲到媽媽背後。

狀況二:校門口,導護老師面帶微笑向學生打招呼,學生卻不回話。

可能原因:

大人可從孩子的年齡、特質、場合等分別去觀察,了解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的情境與對象,是偶爾因注意力放在別處而忽略,或是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還是針對「特定人物或場合」所展現的行為。

可以怎麼做:

年紀愈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保護自我的自然反應。大人這時可透過「小寶,這是住在隔壁的李媽媽」等介紹開始,自然將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這樣沒禮貌」來責備孩子。

當我們期待孩子主動打招呼時,也可釐清雙方對「打招呼方式」的期待是否一致。台北市金華國中校長黃景生說,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老師好、同學早」;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會拘謹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都可視為孩子練習回應的過程。大人先示範出自己熱情溫暖的一面,循序漸進,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有可能會因不喜歡某位親友,而不想主動打招呼。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曾碰過一個案例,由於孩子總覺得媽媽被阿嬤欺負,所以常會瞪阿嬤、不打招呼。

「讓孩子過度承擔大人的情感,對小孩的發展並不利,」黃倫芬指出,有時候小孩會很想替弱勢、或善待他的一方出氣;此時若大人能替自己發聲,孩子就不必選邊站,譬如可跟孩子說明「阿嬤的事,媽媽有在處理」。不是好婆婆,不見得就不是好阿嬤。當大人有辦法把兩件事情釐清,孩子也會有寬恕與放鬆的空間。

二、講話不直視對方

狀況:每一次豆豆跟人說話,眼睛總是盯著地板,不看著對方,看起來很沒禮貌,我該怎麼做?

可能原因:

對多數孩子來說,比他們高大許多的成人,就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尤其是他不認識的人。如果孩子天性害羞,「說話時注視著對方」這個要求會更困難。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害羞,試著讓他知道:「你低頭都不看著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喔!」當孩子做出了對的行為要強化:「你剛剛說話時看著阿姨,很棒喔!阿姨也很高興你跟她說戶外教學的事。」很可能提醒十次只成功一次,但還是要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

不要期待害羞孩子「轉性」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協助他學習一些技巧,能夠幫助他降低人際焦慮。《教孩子學禮貌》一書建議,在家鼓勵孩子說話時注視你的眼睛,要求愈具體愈好,與其說:「我跟你說話時你要專心。」不如說:「我們說話時,你要看著我的眼睛。」如果看眼睛讓他覺得不自在,那麼讓他看著你的鼻梁。《快樂交朋友》一書的作者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害羞,是因為被貼上害羞標籤。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性害羞,不妨告訴他:「你只是需要花點時間熱身而已,沒關係,很多人都會這樣。」

親職專家楊俐容提醒,害羞的孩子有時是很體貼的人,大人要去看見他個性中的良善和美好,千萬不要因此將他貼上「沒禮貌」的標籤。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才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因此,大人應想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是不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和人對話時是不是能夠直視對方?如果你也不習慣看對方的眼睛講話,把這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三、接電話沒禮貌,或打擾別人講電話

狀況一:如如每次都搶著接電話,但一接起人就跑了,留下電話那頭:「喂喂喂,有人嗎?」如果不讓她接電話,她又哭個不停。

狀況二:爸爸正以電話和同事討論公事,原本已經專心自己玩十幾分鐘的兩兄妹突然狀況不斷。哥哥十萬火急跑來問為什麼今天比較晚洗澡?妹妹想喝果汁卻灑了一地,哥哥還興奮的踩在果汁上

可能原因:

電話對小小孩來說是個迷人的新鮮玩意,小孩因為好奇又勤快,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小小孩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適當的回應,其實不容易。

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教孩子學禮貌》一書提到,七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成人最好都在場,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當孩子夠大,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有些時候是孩子和電話那頭的長輩不熟,不知道要說什麼。接起電話後記得替他解圍:「他現在忙著畫畫。」也讓長輩不要太難過。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他,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如如很棒,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小孩也會覺得,阿嬤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導,家裡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的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他只好以哭喊、胡鬧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四、用餐禮儀不佳

狀況一:帶孩子參加婚宴,孩子老愛玩中間的轉盤,影響同桌用餐者夾菜。

狀況二:十人一桌的合菜餐,小寶一個人卻獨吃了三支雞腿,水果總是撿最大塊的吃。

可能原因:

小小孩很容易受稀有事物的吸引,對他們來說,轉盤或許就像新玩具般有趣。至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拚命拿,有可能是平常在家用餐時,家人都習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優先,以致在公眾用餐場合時,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可以怎麼做:

帶小小孩參加正式用餐場合,尤其孩子特別好動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父母得多發揮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Ivy’s House 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莊建宜分享,大轉盤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個有趣迷人的玩意。父母可試著找出既滿足孩子好奇天性,但也不打擾別人的方式,讓長達兩、三小時的婚宴,對孩子不致成為無聊的折磨。

例如,當尚未上菜,孩子就對轉盤躍躍欲試時,可以在徵得同桌者允許下,幫助孩子練習旋轉的力道,並教導他「有人仍在夾菜時,輪盤就不能轉」。當孩子有能力用緩慢、適當的時機與力道使用轉盤,還可以告訴他「待會要夾菜的時候,我會請你幫忙轉」,交付任務給他,提升他在用餐過程的貢獻與參與感。

至於狀況二,則攸關孩子是否具備「換位思考」能力。莊建宜以幼兒園所的經驗為例,他們會讓孩子在用餐拿菜時,從「一次只拿一瓢」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朋友通常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練習估量,也不會因為飯菜裝得太滿而喪失食慾,從中也培養不浪費、顧慮他人的美德。

對國小學童來說,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也可鼓勵他把學校算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數一數同桌有多少人,算一算每個人可以吃幾個,會比直接斥責他「吃東西要想到別人」更具體。

五、愛插嘴、上課愛講話

狀況一:每次我只要和朋友講話,小潔總是插嘴,不是問我們:「你們在說什麼?」就是硬要說件一點都不重要的事:「媽咪,我們家土司只剩一片了。」

狀況二:小明每堂課必跟鄰座同學聊天,每次叫他名字提醒,他都很不高興:「又不是只有我!」

可能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為好奇你們交談的內容、因為想到一件事等不及要分享,或者他不說就會忘記。

如果孩子上課時習慣聊天,通常是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沒興趣,或根本跟不上。

家長怎麼做: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了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

黃倫芬建議,當孩子插嘴,跟他說:「我知道你很想講,等我們講完就換你。」然後儘快結束你們的話題。如果他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的時間。

如果有多個孩子七嘴八舌,就訂定規則:一人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得到一段時間不被打斷的發言權。當別的孩子說話時,也學會聆聽、等待。

有時候,孩子插嘴是在發出某些訊息。例如在路上不期而遇友人,大人聊了起來,而忽略了孩子,他很可能就以插嘴來表示不滿。

老師怎麼做:

黃倫芬分析,許多低年級孩子亟欲分享,還沒學會等待,想到有趣的事就想馬上說。老師這時要提醒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有趣想跟老師說,等老師把這部分講完再請你分享。」或請他將想講的事先寫下來,下課再找老師或同學講。也要讓孩子知道,上課時想要發言都必須舉手。

原則是,老師要安定自己的心,知道孩子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搗蛋,不要責怪孩子。通常提醒兩三次之後,學生會比較理解上課發言的規則。

當然,也有學生因為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成為上課說話的「慣犯」。黃倫芬提醒,儘量不要在上課時斥責學生,尤其當那個學生在同儕間已經因為不守規矩被排擠時。老師可以在下課時找他了解學習狀況,和孩子討論該怎麼辦,也讓他知道:「我知道你想要講話,但說話會影響上課秩序,讓老師很為難,也可能讓同學誤會你。」

如果是注意力比較不足或容易分心的孩子,老師可能要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將孩子的座位往前挪,他比較容易注意到上課內容;請他當小幫手,大約十五分鐘就請他發考卷、擦黑板。

當然,建立全班默契,像是「日立冷氣,靜悄悄」、「一二三、拉嘴巴」,雖然老套,卻還是有用的班級經營方式。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3 13:28

六、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罵三字經

狀況:孩子最近說話會出現「變態」、「屁啦」、「機車」等詞彙;鄰居張太太說他們家更慘,聽國中兒子講電話,簡直像電影《艋舺》台詞的翻版。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為,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了解箇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GreenHouse志工、蒙特梭利教師周惠華,曾碰過幼稚園孩子有段時間很愛說「大便」,禁止也沒有用;後來每次孩子這樣說就帶他坐到馬桶上,讓他了解語詞真正的意義。也曾有一段時間,有一群孩子很愛吐口水,家長抱怨連在家中也如此,於是她安排時間讓孩子圍著樹木漱口、並把水噴在樹根旁,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幫助孩子釐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幽默提醒,也是一種因應之道。教育部中央團人權教育諮詢輔導教師陳端峰,曾碰過學生對他說:「老師,你很機車耶!」「那麼是光陽,還是山葉呢?」他用幽默的雙關語方式,提醒學生用語的界線。不當面責罵,並不表示我們覺得那是對的,只是換個方式讓孩子知道。

親職專家楊俐容也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除了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為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為規範。

如教導他們:(1)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罵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也不在別人明白表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3)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線。

七、站三七步

狀況:青少年做錯事情被糾正,被叫去時卻以三七步的姿勢,站在大人面前。

可能原因:

當孩子知道自己即將被罵,這個站姿往往暗示孩子內心有防衛;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姿勢不良的慣性,根本沒有自覺。

可以怎麼做:

面對青少年的各種問題,大人有時得一件一件處理,很難強求一次解決。

黃倫芬舉例,若孩子因生氣說三字經,而你今天想了解的重點是「為何生氣」,當聽到三字經時可以先問:「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點放在聽他在生氣什麼,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在意表達方法。

三七步的問題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大人會因態度不佳而模糊了焦點。如果現在要討論的是這件做錯的事情,就先不要被態度激怒,模糊了焦點。

從身體語言觀察,三七步姿勢的背後,代表的是一種防衛的態度。孩子覺得要被罵,不自覺的會武裝自己。如果大人可以了解,他只是在防衛、保護自己,並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現無禮,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長年輔導中輟、特殊兒的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李崇建,則會用這樣的方式提醒:「站好。這樣站,我會認為你不尊重我。」「謝謝你告訴我你沒有這個意思。不過這樣站通常會被誤會不尊重人,這樣多划不來!」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習慣姿勢而不自覺站出三七步。在高雄餐旅學院擔任國際禮儀講師的李昀曾觀察,與強調挺胸、伸展的國際標準舞相較,流行於青少年的街舞文化,的確有較多駝背、聳肩等基本動作,一旦成為身體習慣,姿勢本身雖沒有不敬的意思,卻可能引起誤解,不妨提醒孩子留意。大人可透過鏡子、錄影等方式,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站立、走路的儀態與形象。

八、問話不但不回答,還頂嘴

狀況:小華出門前我問:「有沒有帶外套?」沒聽見回答;我提高音量再說:「要帶外套喔!」「煩不煩啊你!」他大吼,接著大大摔門聲,留下錯愕又傷心的我。

可能原因: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挑戰和頂撞權威(大人),可能是這個發展階段維護自我的正常方式。他依然需要成人的關心,但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獨立。家長怎麼做:楊俐容分析,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只要調整關愛方式,還是可以擺脫「嘮叨」惡名。楊俐容建議父母,常在心中默唸「孩子獨立真可喜」。當孩子嫌你囉唆時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規範孩子時也有一些原則:(1)以行動取代嘮叨。譬如玩電腦的時限到了,他還沒關,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他身旁要求關機,不要隔空喊話嘮叨不停。(2)善用客觀的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他自然會改。

當你已經盡力當個不嘮叨父母,孩子的頂嘴依舊,找個雙方心情的不錯的時間聊聊,畢竟青少年的道德發展已經從「他律」邁向「自律」,他必須知道並且認同,才會願意執行禮貌的行為。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老師怎麼做:

有事情與學生溝通,他卻頂嘴時,先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麼。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現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曾獲教育部正向管教特優的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提醒,有時候學生嗆老師真的會讓人難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回應,就什麼話都別說。有時候他會跟學生說:「我們明天再說。」不回應留下的空間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罵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機的禮節

狀況一:家族聚會時,八年級的諒宇坐在角落,一直埋頭看手機,阿公問話總是簡短回答。媽媽使眼色要他將手機收起來,他假裝沒看見,繼續盯著手機玩遊戲。

狀況二:愈來愈多學生在上課時拿手機錄音錄影,上週學校有一位老師罵學生的影片被張貼上網。即使學生可能沒有錄我,但我還是覺得很不自在。

可能原因:

家族聚會時青少年覺得無聊,所以藉著手機打發時間。至於在班上狗仔盛行,李崇建認為,偷拍、錄音等使用手機衍生出來的不當行為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文化的代價」:社會上狗仔盛行,這個情況就會具體而微顯現在學校。

家長怎麼做:

以「禮貌」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會時收起手機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會重新整理,發展出自己的禮貌體系,當他認同了,才會真的去做。

這個時期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對談,同理他的心情。大人們的談話內容對他來說的確很無聊,但他也得考慮到長輩感受。大人應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讓他自在、也不讓旁人難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機改看書,或假裝背英文。

當父母買手機給孩子使用,不妨對於手機使用規則約法三章。但楊俐容提醒,給青少年手機,時間、時段與額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規範的,其他等出了狀況再討論修改。當規則細節太多,好像在防賊,也容易記不住。

老師怎麼做:

當偷拍、錄音等事讓老師倍感威脅,學校可以做的是訂定規則,例如:「上課時間手機要關機」。要有心理準備,規則不會百分之百奏效,但多數學生的確需要知道怎麼做,以及違反後的罰則。

偷拍文化源於一種不尊重,老師可以努力的是,在學校內經營起相互尊重的主文化,當一個尊重孩子的大人。

十、開黃腔

狀況:實驗課。老師:「請將吸管插進去。」某男同學:「這樣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台上女老師卻漲紅了臉。

可能原因:

對國中生來說,「性」是他最關心、好奇的事之一,這使他總將所有的事與性聯想在一起。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學生的玩笑是隱諱的,除非已經影響了上課,否則可裝聽不懂不處理。當話語真的讓你不舒服,就直接請學生停止:「這些話讓老師覺得很不舒服。」如果可以輕鬆以對,事情可能會更容易。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分享,「開黃腔」是他任教的學生認為「最不禮貌」的一件事。即使有這樣的認知,學生仍忍不住想講,而且女老師的尷尬反應會讓學生覺得更有趣。

黃倫芬提醒老師,這是青少年的正常反應。當他們開黃腔,不要認為是針對你,才不會覺得難為情。

如果學生說完,全班哈哈大笑後仍能繼續上課,當它是個調劑學習氣氛的插曲,不要太在意。但如果造成全班一直針對此事開玩笑,就要提醒:「大家好像對性很有興趣,你們這個年紀,對性有興趣很正常。

不過現在是化學課,請同學在生活教育課時,好好跟老師請教。」絕對不要因此罵學生,他們只是在不對的課堂上問了不恰當的問題。

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界線」,黃腔絕不要開到老師或同學身上。如曾有老師自我介紹後,詢問是否有其他問題時,同學直接問老師「第一次是幾歲」的隱私。碰到這種情形,老師千萬別動怒,可從性騷擾的法律面角度切入說明,讓他們知道在職場中這樣問會有觸法之虞,也協助學生了解公開場合的問話禮貌。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3 13:31

外星人來襲?






















魔花螳螂
作者: sola    時間: 2012-11-16 19:39

哇,這是真的嗎?很漂亮!
作者: jonce    時間: 2012-11-17 00:26

62# sola


名字在這後一行哦~
google看看啊~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9 00:14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11-19 00:27 編輯

異父異母的雙胞胎
谷微

陳語安


朱立倫與妹妹


周董與東尼大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蔡旻佑與妹妹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9 11:40

蘋果日報
【楊芬瑩╱綜合外電報導】今年77歲的烏拉圭總統穆希卡,2010年上任後不搬進官邸,堅持住在太太名下的破爛農舍,作風儉樸,媒體封他為「全球最窮酸的總統」,有民眾批他失禮、不稱頭,但他堅稱:「我不覺得窮,那些為了奢侈生活拼命工作還不滿足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
英國廣播公司日前進入穆希卡(Jose Mujica Cordano)家裡採訪,他房舍破舊,屋外草皮沒修剪,養了一隻三腳黑狗,屋內擺設陳舊,儉樸生活全曝光。
不穿名牌拒隨扈

穆希卡年輕時受古巴革命影響加入游擊隊,多次受槍傷還蹲14年苦牢,出獄後一直是左派政治明星,從政之路順遂,但他始終生活儉約,2年前申報財產只有1800美元(約5.2萬元台幣)。今年申報財產「暴增」為21.5萬美元(約626萬元台幣),因為多了太太的農舍和一輛曳引機
,僅為副總統財產的2/3。
穆希卡不打領帶、也沒名牌衣服,謝絕隨扈、防彈車,只有兩名警衛屋外站崗,每天開著25年的福斯金龜車上班,還把1.2萬美元(約35萬元台幣)的月薪捐出9成,因為「剩下就夠用了」。
挨轟不會拼經濟

他認為:「如不擁有這麼多東西,就不必為維持生活水準而拼命工作,才能擁有自由與自我。」穆希卡的作風有人欣賞,但也有民眾覺得治國能力與個人物欲無關,民調專家蘇南柏直指穆希卡不會拼經濟,「大家也許同情他的生活水準,但可不會這樣就接受他的政績。」

註:一個不愛錢的總統,自然不會拚經濟,自然不受九成九的拜金主義者青睞。
這世界竟有不願被錢綁住的總統,實是奇蹟。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19 20:50

拷秋勤
好好孤狗一下,不可錯過的樂圑
[youtube]VYU_HqcgqIg[/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24 18:05

自由時報2012.11.24
成大橘色科技 8產品問世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集中注意力就能驅動電扇運轉、改變燈光顏色,玩遊戲可治療、延緩失智症,不需問卷或儀式測試即得知是否身心緊張,昨天在成大舉辦的「橘色科技創新研究論壇暨成果展」,讓人看見科技用於人文關懷、締造人類幸福的前景。
「橘色科技」為成大電機系教授暨現任大仁科技大學校長王駿發所倡導,強調將科技創新用於關懷人類福祉,落實於老人健康照護、疾病預防、兒童健康照護、身心靈障礙照護等。
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人過了更年期,健康多大不如前,毛病太多有時會讓老人家產生「不如歸去」的感嘆,希望橘色科技的研究越來越有成果。
「二○一二橘色科技創新研究論壇暨成果展」在成大電機系登場,八件具前瞻性的橘色科技軟、硬體產品,吸引相關領域人士駐足探詢。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展示健腦遊戲軟體,利用最新的體感技術、3D虛擬實境技術,目的在訓練使用者腦部關於記憶、模仿動作等的運作。
資策會人員表示,已有兩、三家連鎖看護中心與資策會接洽要引用該軟體,做為復健、維持失智者功能的「非藥物治療」。
萬智科技展示所開發的腦波睡眠品質評估軟體,睡眠品質好不好,多透過問卷來了解,難免流於主觀;運用科技方式觀察腦波運作變化,抽象變得具體起來。
業者表示,目前努力的方向,要發展無須配戴感測儀器,即能測得身心壓力狀態的互動系統,並進一步發揮內在正面能量,達到放鬆的目的。大寶科技的產品,讓人見識到「念力」的強大動能,頭戴感測儀、集中注意力即可驅動電扇運轉,調整燈光顏色。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25 09:38

自由時報2012.11.25
環教法 中研院連署說不!

中研院學者主張改採「自主環教」

〔記者湯佳玲、劉力仁/綜合報導〕中研院學者發起「面對荒腔走板的環教法施行,我們說不!」連署,認為政府違反公民意志、強迫公職人員接受環境教育,非常荒謬,還有侵犯個人隱私之嫌,呼籲環保署重新檢討,以「自主式環境教育」取代強迫式的環教法。

環教法去年六月施行,強制所有公家機構任職人員(外國人除外)每年必須參加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銘崇為凸顯此一法律的荒謬性,「以身試法」,拒絕參加,以致中研院被裁罰五千元,黃銘崇憤而在「中研院週報」投書,接連獲得民族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史語所等多位中研院學者響應。

連署聲明指出,無法接受政府一方面興建核四電廠、拆遷樂生療養院、姑息危害環境及民眾健康的重工業污染、台東縣府在環評之前通過美麗灣開發案,另一方面卻又強制人民接受環教的荒謬性;更不能允許政府因施行此法,發文給所有公職人員要求簽署同意書,允許將個人資料送給環保局,明顯侵害民眾隱私,整套機制既不合理也悖離民主自由。

黃銘崇主張改採「自主環境教育」,認為只要是實質關懷台灣生態環境的行動應該都可以獲得認證;例如上街頭參加反核遊行、聲援反八輕活動、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等,效果遠超過一個「公務員」三個或四個小時的規定。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表示,中研院連署書中提及的開發案,都經過環境影響評估,有開發難免有污染,但和開發之後帶來的利益比較,開發案是否值得?社會可以公評。

環署︰法規中上課方式多元有彈性

葉俊宏也說,環保署在同意書上有說明,參與環境教育課程者可以不填同意書及繳交資料,以後環保署查核時再出示上課證明即可。

對於學者提出「自主環境教育課程」,葉俊宏表示,環境教育法規定上課方式很多元、有彈性,中研院可參考環境教育法,設計一套環境教育課程。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1-29 12:08

自由時報2012.11.29
農機上路 先向公所申請號牌
〔記者詹士弘/ 古坑報導〕農機沒掛牌上路,與砂石車發生車禍,被警方當成拼裝車,險被沒入,古坑鄉公所表示,農機不是不能上路,但得向公所申請「農機號牌」掛牌,如不幸發生事故時,才能有爭取自己權益的機會。

車禍 能為自己爭權益

古坑鄉日前發生一起農機開上道路,與砂石車相撞的交通事故,由於農機未掛車牌,依規定不能在一般道路行駛,所以得負百分之百的肇事責任,加上農機上未掛車牌,警方視為拼裝車,依法得沒收,農民一度求助無門。

古坑鄉公所農經課長孫旺田指出,農機與農地搬運車不是不能開上道路,只要備妥出廠證明相關文件,到公所辦理登記,就可申請「農機號牌」,將之懸掛在農機機身前方或後方明顯處,就可合法在市區道路或公路行駛。

孫旺田指出,農機合法上路後,不僅不用怕警察取締,如果不幸發生車禍,也可依照交通管理法令,釐清責任歸屬,如果未申請車牌就上路,就算對方理虧,自己也有理說不清,必須扛全部責任。

孫旺田表示,農民買到農機後,應立即可公所申請「農機號牌」,以確保自己權益,如果還未申請者,可拿出廠證明,向公所要求補發。

沒牌 警方視為拼裝車

警方表示,無照農機行駛上道路,不僅違反交通管理法令,依法可視為拼裝車予以沒入,未掛車牌的農機請不要上路,如一定得開上道路,也請趕快至公所申請「農機號牌」,以免自身權益受損。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2-11 00:59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06

社論:禮貌與道德

清大學生在國會議場嗆罵教育部長,很有反對黨立委飆聲教訓官員的架式,如是激情演出本是立法院的獨特情境所誘發,恰是國人對於這個問政空間的刻板視覺、定型音量;學生恰如其份地複製、諧仿,其性質相當於抗爭現場上一齣準備博取媒體版面的行動劇。

只不過事件過後,各方紛紛陷入「禮貌」與否的爭執,學生的「態度」轉而成為議論的焦點。清大教授李家同的話很有代表性:「不要自以為是正義使者就亂罵人,要保持謙虛,能平心靜氣的將自己意見表達出來,禮貌是最重要的規則。」在這裡,「禮貌」被理解為教養的表徵,是值得期許的社會價值。

「禮貌」如果是一種價值,一種道德,那麼它可能也是最貧乏、最形式化,也最曖昧的。禮貌可以是詭詐,可以是虛假的,而詭詐與虛假恰恰是道德的反面。譬如,強者對於弱者的禮貌,常常是帶有凌辱性的;弱者對於強者的禮貌,又常常是懦弱屈從的表現。相對於這種性質的禮貌,驕傲輕蔑或是卑下順從可能都還比較簡單,比較真實。一個有禮貌的痞子,可能比無禮的壞蛋還更為可惡,因為虛偽往往帶來更大的危害。

一個禮數周到的納粹,肯定讓人更為毛骨悚然。就像鮮血在白色手套上更為鮮明一樣,有禮貌的恐怖絕對更為邪惡。野獸或許粗暴,但是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原諒。有禮貌的惡徒卻因為他的「教養」,更增添其可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禮貌,也可能是一切道德的源頭。我們從小被教導不說粗話,不打斷別人,不偷不搶不說謊,拿了禮物要說謝謝,撞了人要說對不起……,這些基本禮貌的訓示,先於我們的公民道德教育。禮貌是個人表達的體操,是軀體的、語言的初步訓練,讓人學會適應社會,熟悉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律。但是,就像軀體缺乏訓練將變得蒼白虛弱一樣,缺乏「禮貌的體操」,也無法融入社會,難以掌握人際關係,從而缺乏理解道德的基礎。

從立法院這場學生槓上教育部長的事件來看,我們寧願看到的是學生確切的「憤怒」,而不是情境空間所激發的演出,寧願將議題從「禮貌」的層次提升到自主自律的價值判斷,亦即「道德」的是非分辨。至於教育部長蔣偉寧在此一事件中的反應,只會雙手合十聆聽,看似「禮貌」,其實虛弱失職,這是缺乏道德勇氣的表現。道德的最高價值,無他,就是真實。此一事件的過程,許多夾纏,許多口水,關於事件源頭的「媒體霸權」是非,卻看不到對於「真實」的論辯和追尋,這是整個事件最不道德的地方!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2-12 08:11

在一個小班制的幼稚園裡      每個班級   每天 都能領到一塊蛋糕

其中 某個只有五個小朋友的班級裡     有四個小朋友很調皮    會欺負守規矩的那個

常常會從他的蛋糕上咖走幾塊   讓這個守規矩的小朋友 每次都只能吃到一點點蛋糕

所以 老師任命守規矩的小朋友為班長 由他負責分配蛋糕 希望能改善這個狀況






第一天

班長領到蛋糕後 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五份

自己拿了一份,其他分給另外四個小朋友

這四個小朋友都感覺自己分的那塊特別小,合起夥來惡整班長

把班長的那份蛋糕搶走  歡天喜地的跑了

班長哭哭啼啼的的去找老師主持公道   

老師說,看我的。



第二天

老師對著蛋糕切了三次 分成大小不一的六塊後,先挑了最大的兩塊給班長,

然後對其他的小朋友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蛋糕怎麼分

這四個調皮的小朋友為了搶奪較大塊的蛋糕,沸騰了起來

全然不故自己連平均份量的蛋糕 都沒拿到

也忘了平常都會咖到的額外收穫




班長欽佩的問老師,這是什麼辦法?

老師微微一笑,聽說過奮鬥者協定嗎?




第三天

老師依然把蛋糕切三刀  但是每刀都是平行的  把蛋糕切成了三快 ,

挑走了最大的那塊給班長,留下三塊

然後對其他小朋友說說:

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蛋糕怎麼分。

小朋友們說時遲 那時快, 馬上拳腳併發的  齊打交了起來

一口蛋糕 一口黑輪   每個人都滿載而歸的 吃了個飽

直到留下一個最弱的小朋友

躲在牆角邊 縮著頭  不敢有半點動靜 放棄他的蛋糕後 才結束了這場戰役

班長又欽佩的問老師,這是什麼辦法?

老師微微一笑,聽說過 末位淘汰法 嗎?




第四天

老師切第一刀時  把蛋糕分成兩塊,卻先挑走了一塊給班長

留下的那半則在邊緣切了兩刀 以修飾好外型

然後 對其他的小朋友說 :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蛋糕怎麼分。

這時 他們沒有任何顧忌了  抓奶龍爪手 魚祥拳 天帝劍頓戰幻舞 等禁忌絕招 全用了出來

最後  最強壯的小朋友打敗了其他小朋友,

大搖大擺的享用起蛋糕  吃飽以後  才允許其他小朋友去吃剩下的

這些小朋友都成了它的小弟, 恭敬的服從他的管理,按照順序來享用他吃剩的蛋糕

老師連維持用餐秩序都不用了

班長欽佩的問老師,這是什麼辦法?

老師微微一笑,聽說過競爭上崗嗎?




到了第五天

老師把整塊蛋糕都給了班長  並先從在圓形上切了個十字 在自高度切成對半

成為方便入口的八等分,   然後讓其他小朋友們乖乖的去吃飯。

因為之前的競爭,小朋友們已經無法一起同心協力的搗蛋了,於是只好逆來順受。

班長欽佩的問老師,這是什麼辦法? 老師微微一笑,聽說過 和諧社會 嗎?


從此之後 這個班的小朋友們 個個都端裝嫻熟 溫文儒雅  溫和恭儉良的合諧學習

每次po班級照到臉書上都被推爆 老師還得了總統教育獎呢


而每天都能吃到一個蛋糕的班長 變的頭好壯壯

並繼承了老師的教誨  一路攻讀專門研究資源分配的學術領域 成為計量經濟學博士

還在某個小國裡當了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呢   真是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




出處:  民明書坊 領導者經濟管理系列叢書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2-14 10:15

西醫漸進死胡同,法律準備違憲為西醫解一點套

蘋果日報2012.12.14
醫療糾紛強制調解
避免醫病纏訟 醫師出走

【連線報導】醫療糾紛處理有重大變革!行政院會昨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對不屬於醫事人員明顯故意或過失責任,也不是病人身體狀況所造成「灰色地帶」醫療糾紛,採強制協調,並透過衛生署醫療事故補償金給予補償。衛生署長邱文達說,《醫糾法》可解決醫病糾紛時,病人多年纏訟的折磨,及醫護人員擔心挨告而出走,造成醫療「五大皆空」。若本會期完成立法,最快後年上路。
由於病人處於弱勢,《醫糾法》草案明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院必須2日內提供病人病歷。

患者家屬李永信表示:「7年前妻子因插鼻胃管變成植物人,我撤銷刑事訴訟,向醫院求償照顧妻子後半輩子,目前官司還在更一審,家屬的煎熬沒人體會,行政院修法只顧醫界聲音,有傾聽家屬的心聲嗎?」

法官:有違憲之虞

控告台大醫院誤割膽囊的台北地院審判長李英豪則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應對醫師有特別對待。」至於要求醫療糾紛先協商才能告,他認為,這限制了人民訴訟權,有違憲之虞,他個人並不認同。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說,《醫糾法》草案融入Apology Law(道歉法則)精神,明定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應指派專人向病人、家屬溝通說明,並勇於表達遺憾、歉意,先期消弭爭議。醫院也應成立關懷小組與病患及家屬溝通說明,先進行調解,若不能和解,病患也可向縣市衛生局成立的醫療糾紛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若都行不通,才能提出司法訴訟,或向衛生署成立的醫療糾紛審議委員會提出醫療事故補償。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經衛署召集補償審議會討論,在排除醫師明顯疏失等因素後,病家可望獲最高200萬元補償金,不過,病家拿到此補償金就不能再提民事訴訟,但公訴的刑事訴訟除外。

2個月內審定補償

實務上,因病人處於弱勢,取得證據困難,草案也規定,醫院必須2日內提供病歷,且調解程序不收費用;並採迅速審定補償原則,應於2個月內完成醫療事故補償金審定。至於補償基金規模1年約10億到12億元。
據衛生署資料,1987到2010年司法單位送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案共7393件,經審議其中近2成為醫師有缺失或可能疏失、近7成為醫師無疏失,當中刑事案約佔8成,造成兒科、內科、外科、婦產科、急診等找不到醫師的「五大皆空」現象。

「表歉意應視個案」

具醫師背景的藍委蘇清泉說,病人或家屬常以刑逼民,希望告刑事換得賠償,即使醫師不一定會被判刑,還是先告再說,這對醫師造成困擾,民眾告人要舉證也很麻煩,修法後,只要病人受傷害,不論過失是源自醫師或醫院,都可以求償,先賠再說,醫師也不用動不動就上法庭,對醫病國家是三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余明隆肯定醫療糾紛處理新法建立調解先行原則,但是否須明確表達歉意,恐須視個案而定;至於補償制度,希望建立類似藥害救濟制度模式,應能減少不必要司法訴訟。

「審議補償無真相」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張雅婷說,現行各縣市衛生局已有調解醫療糾紛機制,但做不好,醫療糾紛才會這麼多。台北市醫師公會醫事法規委員會副召集委員施肇榮說,審議補償制度只能填補民眾損失,無法還原真相,恐無法減少醫糾訴訟。
《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重點

調解先行原則:病人提出民事或刑事訴訟前必須先提出調解程序,調解不成才提訟。
Apology Law(道歉法則):發生醫療糾紛,醫院應成立關懷小組,並表達遺憾、歉意。醫院須2日內提供病人病歷。
補償原則:須有理由可懷疑醫療事故的發生,非醫事人員故意或過失,也非醫事人員無過失。
設置醫療事故補償基金:來源: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繳納分擔金、政府預算、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等收入。預估1年10億至12億元。
不補償事由:以治療目的之美容醫療;藥害、疫苗預防接種等申請救濟;病人原有疾病的病程進展造成意料中死傷,不予補償。
資料來源:行政院
報你知
「道歉法則」不等於認罪

醫師公會全聯會法律智庫副執行長、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林萍章昨說,道歉法則(Apology Law)源自英美法律,主要是透過醫院內的單位,在醫療糾紛發生時先行調解,無論是否承認對錯,都會先表達遺憾、讓步之意,但不代表這是日後走上訴訟的認罪根據,藉以緩和醫病間的對立關係,除可讓患者獲得該有補償與後續治療,也減少醫糾案件走上訴訟的機率。
李英豪
醫療糾紛案例

2011年提告 台北地院審判長李英豪,在台大健康檢查10年,長期追蹤膽囊息肉,2009年開刀切除膽囊後,卻發現沒有息肉;因此怒告醫師胡瑞恆等人。
2008年提告 藝人甄珍與銀霞兩姊妹的母親張鳳琴,2000至2005年三度到宏恩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痔瘡、腸炎、息肉,未深入檢查延誤就醫;2007年發現為大腸癌第三期,隔年過世,家屬認遭誤診提告。
2007年提告 高雄長庚搞錯檢體,誤判整形名醫曹賜斌罹患攝護腺癌,曹前往美國手術後發現未罹癌,其後出現尿失禁等多項後遺症,憤而控告長庚醫院和醫師。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作者: indu    時間: 2012-12-18 22:59

[youtube]29rYAIGr-U8[/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 19:59

黑洞數 - 6174 有點猛

6174 被稱為 4位數的黑洞數

黑洞數是指於四位數中,只要數字不完全相同,將數字由大到小的排列減去由小到大的排列
用同樣的規則繼續算下去,最後的結果一定是6174。
比如說一開始選定9891,則   9981-1899=8082
                                                    8820-0288=8532
                                                    8532-2358=6174 !!
當然 6174本身做排列              7641-1467 答案還是回到 6174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 20:01

臨睡前用熱水泡腳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之一,以攝氏四十至六十度的水泡腳至淹沒踝部的高度,浸浴二十至三十分鐘,其間頻頻加入熱水以維持溫度。這不僅能使腳部微小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活躍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新陳代謝,達到健身袪痰的作用。因此,我國有民諺道: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
 
湖南省桃江縣范香秀在106歲時背不駝、眼不花、耳不聾,拄杖還能上二里路,她的生活習慣之一是睡前用熱水泡腳;大陸中醫婦科專家韓百齡八十七歲時仍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他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已有六十多年,認為受益匪淺;有位署名「丹心」的糖尿病患者,在《光明雜誌》二十七期上指出,他聽說有一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半身不遂的人,每晚用一匙食鹽與一盆熱水調和燙腳,行之幾個月,竟然疾病全去,因此仿而為之,血糖值果見下降。

搓足心
 
搓足心也是我國固有的一種養生術,其法多在睡前進行,如以左手抓住左腳趾,則用右手搓左足心,直到局部發熱,然後左右換行之,這可促進足部血脈通暢,改善局部營養,進而提高整體抗病能力,足心即湧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處,為腎經經氣之所出。中醫認為搓足心有益精補腎、滋陰降火、鎮靜安神的功效。
 
曾被譽為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金墨,享年八十九歲,他的保健要則之一即是按摩湧泉穴;相傳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患腳痛,針藥罔效,蘇東坡推薦先按摩足心至熱,後搖晃腳趾至汗出,歐陽修依法行之,果然痊癒。
 
講究保健的人進一步將熱水泡腳與搓足心二者結合,使得效果更加顯著,陜西省榆林地區原政協主席,老教育家姬柏勛,九十六歲時仍面色紅潤、精神飽滿、思維敏銳、步履輕捷,他很注意腿腳的保護,每晚都用熱水泡腳二十分鐘,搓腳心一百次;江蘇省教育界聞人湯時齋九十七歲時談他的保健之道,其中之一是臨睡用熱水泡腳後,手搓足心各二百下;有汪贊源者,自述:「我三十多歲時患過肺結核,體極瘦弱,自估活不到五十歲,現卻活到七十六歲,身體正常,很少上醫院,這可能與我長期堅持足浴有一定的關係。有一階段,每天只睡四個鐘頭左右,致白天很疲勞,我不服安眠藥,加強對足浴後的按摩次數,居然每夜能安睡六個小時,白天精力也旺盛,每天能有兩小時寫作和學習國畫,學拉二胡,豐富了晚年的生活。」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 10:27

“你好,是聯邦調查局嗎?”

“是的,有什麼事嗎?”對方問。

“我打電話舉報鄰居湯姆,他把大麻藏在他家的木柴中。”告發者說。

“我們會調查的。”聯邦調查局特工說。

第二天,聯邦調查局人員去了湯姆家。



湯姆家的電話響了。

“餵,湯姆!聯邦調查局的人幫你劈柴了嗎?”

“劈了。”湯姆答道。

“好,現在該你打電話了。我家花園要翻土。”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 10:27

PART I

某日

一位阿嬤帶著孫子在湖邊散步

走著走著........

孫子突然掉進湖裡了

阿嬤很著急

這時湖神適時的浮出來了

湖神:「阿嬤,你掉的是這個金色的孫子嗎??」

阿嬤:「挖ㄝ金孫啊∼∼∼∼∼∼∼∼!!!!!!!!!」

湖神:「妳說謊!!!!!!!!」


PART II

某天小明在湖邊跟朋友打麻將

突然小明手一滑

手中的白板掉進湖裡了

這時湖神適時的浮出來了


湖神:「你掉的是這個紅中嗎??」

小明:「我掉的是白板不是紅中」

湖神:「那你掉的是這個青發嗎??」

小明:「我掉的是白板不是青發」

湖神:「很好,妳很誠實,我決定把這紅中跟青發都送給你」









然後小明就相公了


PART III

在一座深山裡有一個很大的湖

湖邊有一戶養雞戶跟一戶養鴨戶

有一天養雞戶的機掉進湖裡了

這時湖神適時的浮出來了

湖神:「你掉的是這個金雞嗎??」

養雞戶:「我掉的是普通的雞」

湖神:「你掉的是這個銀雞嗎??」

養雞戶:「我掉的是普通的雞」

湖神:「你很誠實,我決定把金雞銀雞都送給你」

而金雞下金蛋,銀雞下銀蛋

拿去賣錢後

養雞戶就成了爆發戶

養鴨戶得知消息後又驚又喜

決定把鴨子都趕進湖裡
















然後鴨子就都游走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 20:08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8 20:58

  鎳是最常見的致敏性金屬,約有一成左右的人對鎳離子過敏。德國科學家發現導致鎳過敏的分子機制,和免疫細胞上一種受器的活化有關。
  鎳過敏的女性患者的人數要高於男性患者,約有一至兩成,在與人體接觸時,鎳離子可以通過毛孔和皮脂腺滲透到皮膚裡面去,從而引起皮膚過敏發炎,其臨床表現為皮炎和濕疹。一旦出現致敏,鎳過敏能常無限期持續。患者所受的壓力、汗液、大氣與皮膚的濕度和磨擦會加重鎳過敏的癥狀。鎳過敏性皮炎臨床表現為瘙癢、丘疹性或丘疹水皰性的皮炎,伴有苔蘚化。
  德國吉森大學的皮膚科醫師Matthias Goebeler等人發現,免疫細胞上的「類鐸受體4」(TLR4)的活化,是造成過敏反應的主因。「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TLR)是免疫細胞上的一群受體,用來偵測各種外來物質,主要參與未引發專一性抗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innate immunity)。不同的類鐸受體各有負責偵測的對象,例如TLR3負責偵測外來的雙股RNA病毒,而 TLR4負責搜尋細菌的內毒素脂多醣。
  Goebeler指出,之前沒有人提出單一受體的活化是導致過敏反應的原因,而且這也是首次發現無機物質能夠活化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例子。不過有趣的是,鎳並不會讓老鼠產生過敏反應,但之前原因並不明。
  一般的皮膚過敏要接觸過敏源48至72小時才產生,可是鎳導致的過敏只要24小時,Goebeler等人過去發現,在T細胞到達過敏部位前,細胞激素(cytokines)就先產生了。細胞激素是一組蛋白質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號蛋白。這些類似激素或神經遞質的蛋白用作為免疫細胞間溝通的信號。因此鎳可能產生了招集T細胞的訊號。
  Goebeler等人研究了好幾種TLR分子,發現TLR4與鎳過敏最可能相關。他們比較了人和老鼠的TLR4,發現人類的TLR4上有個老鼠沒有的組胺酸,可能會結合鎳而活化了TLR4。當他們把人類的TLR4發現在老鼠身上,老鼠就對鎳產生過敏了。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皮膚科醫師Anthony Gaspar指出,他們的研究不僅解決了鎳過敏之謎,還讓人進一步瞭解TLR的作用,並且有可能透過抑制TLR的作用來治療鎳過敏。
  Goebeler等人正準備進一步研究為例有人對鎳不會產生過敏,是否會和TLR4的變異有關。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8 20:59

石破天驚 恐龍其實是水中生物 尾巴用來游泳!

我們都知道,巨大的恐龍曾稱霸地球。 但是牠們的小腳和巨大笨重的尾巴,事實上卻不適合牠們到處「趴趴走」。劍橋一名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答案。

細胞生物學家布萊恩福特(Brian Ford)說,恐龍實際上是在水中生活。這種龐然大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15至30英呎(4.5至9公尺)深的淺水湖泊裡。而牠們巨大的尾巴,其實是用來幫助牠們游泳。

福特說,「恐龍是水中生物」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有關恐龍的一切謎團, 並且讓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恐龍在草原漫遊」這個場景被徹底推翻。

福特相信,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考古學家發掘出恐龍足印,卻沒有的尾巴的印記,好像牠們自願花上大量力氣要把尾巴保持在半空中似的。

福特提出的大膽理論說,他相信恐龍是因為大部分時間在15至30英呎深的水中生活,尾巴協助牠們游泳沒有觸地,所以當湖底乾涸之後,留下了恐龍的巨大足印,尾巴卻不著痕跡。

他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重達100噸的恐龍,卻只有兩隻細細的「鳥仔腳」,但今天最大最重的動物,如大象和犀牛,都有四隻腳。它同時解釋了,為什麼恐龍的尾巴出奇的「比例龐大」。反之,大象和犀牛的尾巴都很小。

福特將他的新理論發表在最新一期《實驗室新聞》(Laboratory News)雜誌上。他說:「我現在很肯定,恐龍主要是水中生物。他們有巨大身軀、強壯而巨大的尾巴讓牠們游泳時更敏捷。恐龍通常被描繪在廣大、乾旱的草原上生活。但我相信實際的場景是一個湖水足以支撐起牠們重量的淺水湖泊。牠們演化期間,地球主要是一個到處都是淺水湖泊的世界。而在牠們腳底下的泥濘,最終形成「早侏羅紀」(Liassic)時期的石灰岩層。」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8 21:00

  美國科學家發現,以芍藥、甘草、大棗和黃芩為原料制成的中藥黃芩湯,伴隨化療藥物的使用,有助於減輕結腸和直腸癌患者接受化療時產生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胃痙攣和體重減輕。
  美國耶魯大學的藥學家鄭永齊和PhytoCeutica, Inc.的科學家等人研制出實驗室配方名為PHY906的中藥,借鑒有1800年歷史的中藥古方黃芩湯,使用四種植物芍藥、甘草、大棗和黃芩的提取物制成一種中藥。黃芩湯在中國用來治療諸如腹瀉、惡心和嘔吐等腸道疾病的一種古老的藥方。
  他們對患有癌症的小鼠進行了化療,化療藥物Irinotecan阻斷了參與DNA複製的酵素,雖然縮小了腫瘤,但也造成了小鼠腸道內膜的大面積的破壞。使用PHY906給患腸道癌的小鼠進行治療,發現腫瘤更迅速地縮小且沒有發生體重減輕,數日後發現受損的腸道內膜復原。PHY906還阻斷了炎症細胞向腸道的遷徙並減輕了炎症反應,和炎症有關的基因Cox2、NF-κB和iNOS的表現量也下降。這種效應看來是由PHY906的多種作用所引起的。
  鄭永齊指出,用化約主義的方法來治療由癌症化療或復雜疾病所引發的多種副作用可能是不夠的。這些結果提示,傳統的中藥可能是一些藥物研發者的一種學習對象,因為有些藥物研發者渴望測試各種藥物的複方,他們希望複方藥物的效果會比任何單方藥物效果更好。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8 23:21

[youtube]XbeOj7GTuVQ[/youtube]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1 21:57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9%:愛的代價

■褚士瑩
我把愛轉回家了

一位在曼谷工作的菲律賓朋友,聖誕夜時在自己的臉書上刊登了一則動態,內容是這樣的:

「致家人:很抱歉今年聖誕節因為種種原因,我無法回家團圓,但是我對你們的愛,已經轉到各位的銀行賬戶跟西聯匯款了。」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個玩笑,因為他頭腦好,總是油嘴滑舌,但從他遠在馬尼拉的家人回應看來,顯然沒有任何譏諷的意思。對於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來說,聖誕是個比過年還慎重的大日子,他人雖然沒回去,但錢轉回去了,實實在在的愛就傳達到了。

如果無法理解這樣的愛,那要恭喜你,這表示你這輩子從來沒有需要用金錢或物質來表達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駐外勞工與在海外出賣勞力的勞工,一年匯回母國的所得款項高達4,060億美元。光是印度在世界各地的外勞在海外打拚,2012年匯回印度的款項就高達7百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中國第二,華人外勞匯高達660億美元回大陸(中國個人向境外匯款總額,2011年高達2,250億美元,是匯入的3倍以上),第三名是由菲律賓與墨西哥平分秋色, 外勞各自匯款240億美元回國。就算世界經濟不景氣,外勞匯回母國款項還將持續成長,預計到2015年匯款額上看5,340億美元。

如果以外勞匯回款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來看,塔吉克共和國去年的比重最高,高達47%。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外勞匯款回母國的手續費平均高達9%。也就是說,要從異鄉將愛轉回到故鄉的成本,是9%。
昂貴的愛

對於很多人來說,轉達愛的代價卻高達20%。

過去許多華人在海外非法打工,因為沒有證件,不能合法在銀行開戶、透過銀行匯款,因此需要使用 「匯款代理人」這類的管道寄錢給故鄉的家人。對他們來說,把愛轉出去的成本就更高了。不久前曾經發生紐約華埠一個劉姓地下錢莊的莊主「輝哥」,跟姐姐攜帶百萬美元鉅款潛逃的新聞事件,是華埠新移民社區有地下錢莊以來,首例捲款潛逃事件。輝哥表面在百老匯街上經營髮廊,但髮廊大部分的生意並非來自於剪洗燙,而是幫華籍「黑工」把美國的錢匯往中國。一開始以同樣來自長樂的同鄉為主,匯款不需要身分證明,手續費比其他匯款代理人便宜一半,客戶因此漸漸擴大到福州馬尾的瑯岐、亭江等地。

這件事情並沒有在美國新聞當中引起任何注意,因為依賴地下經濟的外勞,本來就是自動消音的,就算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不敢報警。

華工估計有十幾萬人的阿拉伯國聯合大公國的杜拜,也同樣發生過一家叫做「海灣華人全球通特快匯款部」的地下錢莊老闆捲款潛逃的事件。因為當地銀行語言障礙以及收費較高,華人不願意到當地銀行辦理匯款業務,更主要的是因為收入低或是身分不合法,根本沒法在當地銀行設立賬戶進行匯款,於是地下錢莊就辦起了非法匯款業務,事發以後調查才知道這所謂的「匯款部」其實登記的是一家旅行社。受害者超過3百多人(其中包括一些在中資公司合法工作的工人),受騙金額估算約6百萬迪拉姆(約合1千2百多萬元人民幣)。


▲緬甸仰光購物中心外的自動櫃員機,圖攝於2012年5月27日。(圖文/路透)


這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辛苦的窮人,願意選擇我們眼中高昂到不可思議的代價,只是為了減少血本無歸的風險。對於這樣高風險、高利潤的匯款生意,我抱持著很複雜的心情,畢竟最大的贏家都是有錢人,無論金融結構如何改變,是國際知名的西聯匯款還是地下經濟的「匯款代理人」,在這兩端的窮人用戶總是負擔着最大的成本,錢每轉手一次,就少了1/5。任何有錢人,都不會選擇做這樣的交易吧!
緬甸的哄底Hundi

我想在還沒有把這件事情完全忘記之前,儘我最大的能力記錄下來,因為我實在無法保證,如果不儘快這麼做的話,一旦Hundi從緬甸消失了,還能夠記得多久。這就好像倒車入庫一樣,當我可以毫不經思考就順利將車駛入狹窄的停車格時,在駕駛學校所學習的口訣,向左打幾圈後迴幾圈這種事情,就再也無法記在腦海裡面一樣。

Hundi,發音聽起來近似中文的「哄底」,雖是所有緬甸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字,卻不是緬甸語。這件事情,緬甸人一般恐怕也不曉得。不過這也不怎麼要緊,因為再要不了多久,緬甸人應該就也再用不到這個字了。

「哄底」其實是緬甸借用印度文的一個字,在印度半島耳熟能詳。簡單來說,就是私人錢莊匯款,這種地下經濟的匯款制度存在已久,可說是旅行支票的始祖,通常用在跨國指名對象付款,沒有法律保障,靠的是地下錢莊的信用。在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已發展成為網路化、專業化的地下銀行系統。

這樣的匯款服務,是幾百萬海外緬甸人和他們家庭之間的生命線,不管合法還是非法打工存的錢,都透過「哄底」送回遠在緬甸的家人。這個奇妙的連結可能是任何人,光是我使用過的,就包括一個在新加坡讀書的學生,某個人住在瑞士的姐姐的朋友,有個住在美國的緬甸佛教僧侶,日本的一間餐館,還有一個在台灣的旅行社。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只要是跟緬甸有金錢往來的話,大家都知道該找誰。通常透過一個可靠的介紹人,把現金交給這個特定對象,商議好金額跟匯率,口頭告訴這個人,錢要送到哪個城市,交給誰,那個人的名字跟電話號碼,就大功告成了。因為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透過網路告訴在緬甸接頭的人,對方就會打電話跟收款人聯絡,確定金額數字跟送現金的時間地點。

「為什麼不像全世界其他方一樣,透過銀行匯款就好了呢?這樣不是比較有保障嗎?」大部分聽到我這番解釋的朋友,都百思不得其解。更麻煩的是,如果匯款的是一個公司或是NGO組織,這麼做是財務部門完全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說,無法接受這種匯款方式的機構,過去這十幾二十年來,幾乎就沒有辦法跟緬甸有金錢往來。

原因其實很簡單,兩個原因之一是因為直到2012年底之前,緬甸被列入國際經濟制裁名單,也就是說,除了少數沒有對緬甸施行禁運跟制裁的國家,都不能夠合法跟當地政府銀行有所往來。就算可以往來,恐怕也沒有人願意,因為黑市匯率大約1美金兌換1千緬幣,但是緬甸政府外匯銀行的匯率卻是1美金只能兌換6緬幣,誰都不會這麼傻吧?但是一些和緬甸政府還有經濟往來的國家,像是泰國政府,或是有設分點的國際單位,像是聯合國,就必須以這個匯率來付款,就算不是全額,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用黑市匯率。

另外一個原因,更加明顯,那就是緬甸國內大部分的市鎮並沒有銀行,就算有銀行的大城市,一般人也都沒有銀行戶頭。在緬甸,銀行是有錢人的專利,就算有戶頭,銀行也會隨時有倒閉或是被政府沒收的風險,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沒有保障的銀行是沒有什麼存在必要的,國內匯款還算好,但是國際匯款,那簡直是想都別想。
伊斯蘭的哈瓦拉Hawala

在伊斯蘭世界,同樣這種正常不透過金融機構也能轉錢的方式,則叫做哈瓦拉。這是遠從西元8世紀就已經存在,伊斯蘭律法就已經記載的交易模式,甚至影響了日後法國、義大利的商事法。雖然操作的方法跟哄底相同,但是哄底用的是「匯款」的概念,哈瓦拉基本上做的是「轉移債務」。

例如,在美國的索馬利亞籍外勞,將掙的美金存入美國的「哈瓦拉」,索馬利亞的親人就可以到當地的「哈瓦拉」提款。雖然實質跟「哄底」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哈瓦拉」卻被貼上危險的標籤,因為使用哈瓦拉的委託人,很多是已經被全球調查單位鎖定監視列入「黑名單」、不能運用金融管道匯錢的人,例如恐怖份子。一個來自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可以將從事毒品交易的所得,帶到索馬利亞的哈瓦拉,讓外勞親人可以提款;至於索馬利亞外勞在美國存入當地哈瓦拉的美金,就成為了恐怖活動的資金,因為這些名義上「匯」的錢,實際上是沒有移動的。

無論叫做哈瓦拉還是哄底,有些國家(像是大英國協的成員國)認為這是合法商業活動,有些國家(如中國)則認為這是非法交易。但是真正的危險是,如果這些匯款沒有實際跨過國境,那麼在這些貧窮國家的收款人所提的大量現金,是從哪裡來的?還有那些大量存進富裕國家的現金,又到哪裡去?既然這些資金沒有跨境,監管機構要如何追蹤資金走向?

不管叫做哄底也好,哈瓦拉也好,這樣的情形,在緬甸很快都要改變了。不但政府銀行解除了不合理的匯率,改採跟黑市同步的匯率,緬甸國民原本持有外幣是犯法的行為,現在也允許緬甸公民拿著身分證去銀行兌換外幣,同時也逐漸開放外國銀行跟緬甸國內的商業銀行合作。所以受到全世界移工採用的西聯匯款,雖然手續費高達20%,但是對於沒有能力開銀行帳戶的一般人來說,卻是能夠收到在海外工作的家人寄回來的薪水,最可靠也最「接近」合法的方法。

在緬甸的未來,「哄底」的記憶,可能很快就會被「西聯匯款」所取代,最遲到了下一代,緬甸會變成一個很正常、很平凡的東南亞國家,每個緬甸人都可以有普通的銀行帳戶,提款卡,信用卡,電子銀行,匯款也不再是需要關係與信任才能夠完成的跨海任務。

9%或是20%的愛,是昂貴還是便宜,我不確定,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可能意味著許多人完全無法將在海外掙的錢寄回家。但我也無法忽略,這表示一個辛苦工作的外勞,每個月有3天到一個禮拜不吃不喝存下來的薪水,要交給這些匯款代理人。

領的錢從哪裡來?存的錢到哪裡去?我相信這幾乎不在他們的顧慮之內。

誰會想到一個人對家人純粹的愛,可能變成另一個恐怖份子購買武器的現金來源呢?但如果不知道,也不去想,是不是就比較好呢?當我們都多知道了一點的時候,也少了一點天真。這是明天的世界,無論緬甸還是台灣,都必須共同面對的未來。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1 23:33

迷走地圖:欠缺社會正當性的台電工會訴求

■向紅岩
台電工會上週五前往立法院抗議,主訴台電承擔政府多項錯誤政策形成虧損,為彌平帳目調漲電價招致民怨,經濟部長施顏祥卻為求自保,擅改研考會結論將台電整體考成列為乙等,揚言經濟部若未有善意回應,將不惜任何手段「讓台灣變黑暗」。

台電工會理事長胡國康批評,政府強制推動多項台電評估認為不需要做的失誤政策,包括:架設智慧型電網和電表、全面更換LED燈泡、以低於發電成本供應工業用電,導致台電每年虧損幾百億元,又不認列為政策性因素,要求台電完全承擔。台電勞資處長洪清福亦忿言,當初馬政府要調漲電價前,台電曾建議將工業用電1度調漲5毛,民生用電調降2到3毛,如此台電仍可繼續補貼貧困家庭在額度內的用電需求,但最終未獲接受,結果卻讓台電員工背黑鍋。

素與公司同調、鮮少現身工運的台電工會,此次因危及自身薪津福利難得公開嗆聲,雖證言了早已人盡皆知的以低成本供應工業用電政策,但觀其與台電勞資處和聲之全部訴求,難掩黃色工會的本色!

檢視台電公司近10年營運狀況,購買化石燃料發電成本高達電費收入比重7成以上;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研發建設,提高自有能源比率,與利用智慧型電網、電表技術,提升再生能源併網穩定性,改善發、輸配電效率乃治本之道,台電工會卻僅以現行人工抄表1年只要30元,若施行智慧型電網與電表全部費用1,390億,台電每年要多負擔傳輸費用200億,每人每月要增加傳輸費150元,未來勢必會轉嫁用戶為由,將之表述為錯誤政策。智慧型電網電表技術涵蓋再生能源發電後最需要的儲能系統、發電預測系統、以及抽蓄電廠變速運轉控制技術等,目的是為了進行即時有效之電網監控調度與能源管理,降低再生能源併網的不穩定性,這些功能豈是人工抄表或數位控表的差異而已?

台電工會要爭取員工績效獎勵,欲以台電為錯誤政策背黑鍋導致虧損為訴求,卻不直指累計高達4千多億的核四錢坑;不直指每年數十億應付立委無度需索的睦鄰經費;不直指每年以高於平均每度發電成本1元,累計每年高達上千億的購電成本,獨厚由台電公司轉投資的4家IPP(半民營電廠)等巨額且不合理的支出項目,專挑節能設施為箭靶,背後所反映的是台電公司從上到下在推動節能政策上一致消極抵制的保守自利性格,寧可維持以賣電量為基礎的績效制度,也不願積極進行事業體的根本改革。

台電工會捍衛自身勞動權益而發不平之鳴,本無可厚非,但抗議訴求卻有失社會正當性,如此縱有抗聲亦難獲支持。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4 13:58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1-09

社論:製造業小作坊思維下的學術界假帳

檢察官查學術界報假帳、作帳的消息,歷經年餘的發展、布局,終於在上周取得重大進展,緊接著就是檢察官要繼續順藤摸瓜擴大查緝範圍。消息一出,效應等同於捅到蜂窩,先是學術界的三大龍頭國科會主委、教育部長、中研院長聯名動之以情,接著是國立大學校長也開始討論要如何善後。

以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大學生幾乎都有研究所可以念,而且以碩博士生求學過程中普遍都在教授研究案擔任過助理的狀況,此事會讓學術界將長年以來說不出口的秘密,要一次公諸於世。解魅,是可喜可賀,更期盼結構性問題能一次解決。

國科會、教育部、中研院,以及各大學在教授們作帳的議題上難辭其咎。本地學術界報假帳的結構性因素,就在於製造業式的小作坊運作模式。每個教授就像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雖然後稱是某科系、某研究的成員,其實除了系務會議之外幾乎沒有往來,每個團隊都是獨立的學術小作坊,或是到寺院掛單的雲遊出家人,每個作坊都宣稱研究內容有高度獨特性,幾乎無法跟系所內同儕的研究有任何相容、互相支援的可能性。

於是,研究過程所需要用到的硬體設備,從實驗儀器、書籍、碳粉匣,在學術自由、研究效率的大帽子下,幾乎沒有共用的可能性,各學術作坊都是自成一套硬體設備;而設計實驗的所需要的技工、技術人員,也沒有共用的可能性,各作坊寧願找研究生從零開始摸索,然後在剛要熟練時就畢業離校,也不肯、不願培養成立一個技術後勤團隊支援各作坊。最詭異的就是報帳等行政、會計、法律事務,明明不是學術人的專業,卻不見各系、各校有相關的支援,任由各學術作坊摸索。

這是台灣式的學術奇觀。據說學術研究最需要的是人才,可是理工科研究幾乎沒有相關的技工作為後勤支援,全靠口傳、學長帶學弟;人文藝術領域的研究沒有專業專職的助理、研究人員,全是研究生兼職邊學邊做,每換一屆研究生就等同於所有的研究方式從零開始。從助理報帳頻頻出錯以至於被檢察官看破手腳,就可以看到學術研究當中臨時性、半路出家的成員才是主流組成,毫無專業性可言。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學、系所幾乎只有名銜的意義,完全不對研究的軟硬體資源進行整合、協助,而只是任由各研究團隊形同一盤散沙。

以此次引爆問題的報帳事件而言,照理來說,報帳不是學者的專業,報帳有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由系所、學院、大學進行協助,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聽說審計單位嚴審單據,卻罕見有校方成立帳務中心,比照中小企業聯合尋找記帳士、會計師的作法。

要說這是學術象牙塔所造成,也有失公平。畢竟,台灣的高等院校有大量的海外歸國學人,埋首論文撰寫的過程,至少也見識過國外的學術研究進行方式,甚至也有不少人在拿到學位之後,仍與國外學術界維持相當深度的合作、聯繫。但是,橘逾淮為枳,台灣的學術界只有小作坊,而沒有團隊運作,就連最起碼的中小企業運作模式都闕如。

如果真要追究結構性因素,最應該處理的是製造業小作坊的作法,而不是法律規範。如果各學術小作坊的結構沒有改變,那麼,報帳的問題會繼續存在,然後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繼續「剉咧等」。眼前的潛在危機就是,高層開始鼓勵學界在埋首自產論文時,也要積極參與跨國性合作的計畫,這是目前以硬體採購為主的會計審計制度所難以顧及的,以學術中人的聰明、靈巧,可以預見,跨國性的學術小作坊將會是下一個階段的學術運作主流,另一個學界未爆彈正在醞釀中。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5 11:10

醫院候客室裡,大媽問大叔:“前列縣是哪個縣?遠不遠?”

大叔想了想:“不知道,你問這個幹嘛?”

大媽悄悄說:“別告訴別人,剛才聽到大夫跟前邊的人說前列縣發鹽,我想去領點。”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15 20:08

  2006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紐約州的蝙蝠大量死亡,牠們在冬季冬眠時被喚醒,身上覆蓋著白色的黴菌,最後活活餓死。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其中一種蝙蝠可能在16年間在美國東北部消失。
  嗜寒的黴菌Geomyces destructans會感染蝙蝠的翅膀和鼻子,,會讓蝙蝠在冬季時甦醒起來清整,不過當牠們甦醒後,需要更多的熱量,可是卻沒有蟲子可吃,於是就活活餓死。該黴菌有可能是從歐洲傳入美國的,現在已有九種蝙蝠帶有該黴菌。
  最影響最嚴重的是小型棕蝙蝠Myotis lucifugus,在波士頓大學的生態學家Thomas Kunz等人的研究中,他們預估每年45%的死亡率,會讓牠們有99%的機率在16年內絕種,而死亡率降到10%,則可能在80年後絕種。小型棕蝙蝠需要吃食大量的昆蟲,因此牠們的絕種對農地和森林的生態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美國地質調查處的微生物學家David Blehert表示,該研究結果顯示問題的嚴重性,而且應當立即採取行動保育蝙蝠。現在美國森林處已經限制人類進入蝙蝠居住的洞穴以避免黴菌的傳播。不過Kunz認為成效有限,因為蝙蝠之間就會互相傳染。
  Kunz建議建立小型溫暖的蝙蝠屋讓牠們過冬。不過,生命會尋找出路,如果來得及的話。他更希望蝙蝠能演化出對該黴菌的抗性,而且也認為在波士頓附近的兩個族群可能已經有較低的死亡率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0 23:24

衛報週評:歐巴馬新團隊顯示,他已遺忘伊拉克戰爭教訓

節譯■葉興台

在1968年4月,美國駐越南第9步兵師的一個班誤觸絆線,引爆了地雷,美軍運兵車上有兩兄弟,楚克.黑格(Chuck Hagel)和湯姆.黑格,楚克從殘骸中救出失去意識的湯姆,兩人成功撤退。楚克事後對越南雜誌表示:「和湯姆一起被救援直升機送出那個村子的晚上,我告訴自己:『若我離開這裡,若我身在可影響政策的位置,我將竭盡所能避險不必要、無意義的戰爭。』」1996年楚克當選共和黨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2002年10月對美國是否對伊拉克發發動不必要、無意義的戰爭,他投票支持。上週,他被歐巴馬總統提名為國防部長。

在1971年4月22日,剛從越南戰場退役不久的凱瑞(John Kerry)在聯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作證,強調美軍在越南所犯下的戰爭罪,並反問:「你怎能要一個人為了一個錯誤而成為最後的犧牲者?我們將摧毀村莊合理化成拯救村民,我們看到美國失去道德感,冷酷地接受美萊村大屠殺的事實,拒絕捨棄美軍拿巧克力棒和嚼口香糖的形象。」

在2002年10月,凱瑞有機會預防美軍因為一個錯誤而致死,他卻沒有把握這個機會。作為麻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他投票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上個月歐巴馬提名他為美國國務卿。

美國作家提姆.歐布瑞恩(Tim O'Brien)在著名的越戰小說《負荷》(The Things They Carried)中寫道:「如果你不在乎下流,你不在乎真理;如果你不在乎真理,看你如何投票。送一些傢伙去打戰,他們回國後盡談骯髒事。」幾十年後送這些傢伙去國會,看他們如何投票,很多人失去追求真理的慾望,在講台上盡說些廢話。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美軍在衝突中所流下的血和所花費的金錢,他們所施加的屠殺和混亂,所製造的敵人,政治階層很少從中學得教訓。儘管歐巴馬發表有關扭轉外交關係的一頁說辭,由他最近提名的重要人事顯示,他可能重蹈一些作家所記錄的醜惡戰爭覆轍,甚至創造出新的篇章。

歐巴馬反戰是他贏得民主黨黨內總統初選和兩次總統大選的重要原因,這也反擊他缺乏經驗只有野心的批評,並證明他有判斷力和原則。在凱瑞和黑格投票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前一週,時任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的歐巴馬,在芝加哥一場集會中發言反對,並形容:「這是一場愚蠢、草率的戰爭,沒有理由,僅憑激情,沒有原則,只有政治。」由於當時美國有62%民眾支持開戰,歐巴馬的談話對他角逐大位相當不利。

但自歐巴馬擔任總統後,他把那些支持愚蠢、草率、沒有原則戰爭的人,拔擢至重要的外交政策職位。他的副手拜登是投票支持開戰的主要民主黨領袖之一,他留任布希提名的國防部長蓋茲,任命民主黨黨內總統初選時表態支持戰爭的希拉蕊為國務卿,現在他又提名黑格、凱瑞和布瑞南(John Brennan)──中情局局長,後者高度參與布希時代的虐囚計畫,負責無人戰機的攻擊行動。

因此,歐巴馬的總統任期並未就布希的後911議程提出新論述,在調性上反而是延續舊論述。在總統大選期間,歐巴馬攻擊羅姆尼「想要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只是講得更大聲」,他說出一個悲哀的事實。歐巴馬不加批判地描述凱瑞和黑格在越南的事蹟,足以出任國家重要職位,證明美國在處理軍事衝突後果的不適當。

他們可以將投票支持對伊拉克開戰,歸咎於錯誤的情報、蹩腳的領導和不當的計畫,這些問題都是事實,但在戰前就很明顯了,因此都不是適當的藉口。當他們有機會阻止戰爭時,他們卻沒有那麼做。有關外交干預的問題可能很複雜,但伊拉克問題一點都不複雜。在無論道德、軍事、戰略或政治上,這不是一個很難做的選擇。

世界上大多數人無論他們的教育程度、宗教背景或國籍,都認為伊拉克戰爭一開始就錯了。那些掌權者不願、不想為過去10年最嚴重和致命外交政策錯誤負責,要委託他們打下一場戰爭,就是遺忘我們如何陷入上一場戰爭。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2 09:11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2 22:44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3-1-24 18:13

哈巴狗電台:廟公感言

■陳真
我開了一座廟,吸引無數信徒,我要是品性再更差一點,肯定要創立一種宗教了。就跟各地教會一樣,說是藏污納垢也許信徒們聽了要變臉,但教會廟宇總歸不是什麼令人尊敬的地方。本廟當然也不例外。牛津大學Andrew Linzey教授(也是牧師)曾引用一句話深得我心,他說:「沒有一種東西比宗教更能遮蔽上帝的容顏。」

當有人強調他是某種教徒,我常感害怕,就像兔子遇見獵人的感覺;臨床上,療效將大打折扣,醫生會很無奈(即便你只是在治療他的腹瀉),因為你不是在治療一個「人」了,而是在治療一個神,他的「我」太龐大了。什麼教都一樣,教徒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回事,他們恐怕是最不信神的一群人。神之於信徒,約略只是一種概念,一種身分,甚至是一種藉以突顯「我」之不凡的裝飾品。

佛祖夜裡講道,眾人挑燈聆聽,魔鬼前來攪局,夜半妖風大作,油燈盡滅,唯有那個沒錢買油被拒門外最後賣掉一生所蓄長髮方得買油入場的阿婆之油燈紋風不動,任憑魔鬼如何使勁就是吹不熄。萬古黑夜,一燈長存。廟裡來一堆無神論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聖詩唱再大聲,香火錢捐再多也只是憑添污濁。

媒體報導,星雲法師此刻正在大陸弘法,聲勢浩大。我看他巍巍峨峨端坐高處接受眾人瞻仰,看了真是覺得很礙眼。法師再大,牧師再有名,不過也只是廟公一枚,不值得任何關注。廟公最不需要的一種東西就是信徒,不但不需要,一個好廟公理應堵爛粉絲才對,畢竟他不是神,不是政客,也不是明星。大師若真是大師,如此鎂光閃爍眾人膜拜理應難受到爆才對,說不定氣到五字經出籠;我是說「我受不了啦∼」五個字。

尼采說:「追隨我,你將失去你和我,追隨你自己,你終將會看見我。」進了廟裡,有關神明的事就只能由你和神明直接說去,旁人是聽不見你們的對話的;廟公亦如是,無褒無貶,無異眾生。

維根斯坦的哲學就是「反哲學」,宣告哲學末日的到來,不料卻成為一種彷彿更為高妙的「境界」,「反哲學」無端生出無數哲學來,就如一個反英雄者本身或「反英雄」這個概念卻成為更偉大的英雄一般荒唐。

仍是老話,哈巴狗廟是拜神明的,不是FB,不是聊天室,不是email換個版面寫。三教九流皆可入廟,穴居獸類更是歡迎,有前科者尤佳,不必捐香火,不需日行一善,不用每天強迫扶持老太太過馬路,幾天洗一次澡多久換一次襪子統統沒關係。除了天條,百無禁忌;沒有討論,無須溝通,唯有喃喃自語。喜歡聊天,喜歡什麼FB,喜歡寫email的,理應各自回到自己所屬的天地。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2 09:58

老總召集三個廠長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

A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
眾員工皆大罵。

B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還說要裁人。我力爭,人是不裁了。
眾員工慶幸感激。

C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還說要裁人。說完隨即離去。
晚上眾員工皆去 C 廠長家送禮!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5 22:41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4位來自奈及利亞的青少女,設計出一種可以使用人的尿液發電的發電機設備。她們近期於該國舉辦的「非洲製造者展覽」中,展示了她們發明的「人尿發電機」。

新浪科技報導,這4位有才華的少女中,3人年僅14歲,分別是安迪博拉(Duro-Aina Adebola)艾比奧拉(Akindele  Abiola)以及奧盧瓦托因(Faleke Oluwatoyin),另一位是15歲的埃尼奧拉(Bello Eniola)。

根據「非洲製造者展覽」網站表示,尿液倒進電解池後被分解為氮氣、水以及氫氣,隨後氫氣透過水篩檢程式進行淨化,並被推入一個氣瓶中;在這個氣瓶中,氫氣混入硼砂,這樣做是為了去除氫氣中混雜的水汽成分,這些經過淨化的氫氣再送入發電機。1公升的尿液可供電6小時。
為了減少由氫氣引發爆炸的危險,研製小組使用單向閥門,但有人認為這種設備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儘管這種發電設備具有創新性,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報導中指出,使用人類尿液作為發電原料的做法,可能並不適合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轉自東森新聞網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8 03:33

冰河時期,指的是地表上有大範圍的陸地都被冰河覆蓋住的時期。在過去地球的生命歷史中,冰河期反覆地出現;至少在距今80萬年內,地球就已經發生過30幾次的冰河時期。


地球冰河時期有多冷?
其實聽起來有點令人驚訝。冰河時期在十萬年內氣溫可能只降低了攝氏四、五度而已。但是注意喔∼這只是個全球的「平均」數字而已。冰河時期來臨時,極地的冰帽擴張,而副熱帶地區的分佈會向著赤道移動。在某些地區例如海岸地區因為海洋的調節、或是終年日照強烈的赤道地區,溫度變化可能較小;但在某些地區例如內陸、沙漠地區或具有其他特殊地形、環境的區域,溫度的下降就十分地明顯。


生物能生存嗎?
溫度的下降,改變了地表的植物相,也更間接或直接地改變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使得許多動物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當然,能夠適應改變後的環境的物種,就會倖存下來。

上次是何時?
冰河時期來臨時,溫度的降低是緩慢漸進的。最近一次的冰河期發生在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前,據科學家研究結果顯示,當時的氣候寒冷,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覆蓋在240公尺厚的冰層之下。


地球有冰河時期,有沒有「炎熱時期」?
冰河時期過後到下次冰河時期再度來臨之間,為「間冰期」;間冰期氣候溫暖,像目前的地球就是處於間冰期。除了冰河時期和間冰期之外,並沒有第三種溫度特別高的炎熱時期。


有趣的補充~

冰河時期的冰不是直接在海洋結冰,是陸地上冰川擴大, 大量的冰停留在陸地, 不容易回到海裡, 海洋水體減少, 海水面因而下降.

冰河時期是由宇宙線引起的嗎?

http://www.tam.gov.tw/news/2004/200407/04071401.htm

全球四個主要冰河期(Ice age)
國外冰期名稱 中國冰期名稱 距今發生年代(萬年) 地質年代
古薩(Guniz)冰期 鄱陽冰期 137-150 侏羅紀末
民德(Mindel)冰期 大姑冰期 105-120 白堊紀
里斯(Riss)冰期 廬山冰期 10-32 第三紀漸新世
沃姆(Wurm)冰期 大理冰期 1-11 第四紀更新世
測有個40萬年的變化週期,卻不曾觀測到。因此,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認為:Kirkby等人的宇宙線理論雖具爭議性,但還不算太瘋狂,值得好好研究




冰河時期(ice ages),是因襲擊地球的宇宙線(cosmic rays)總量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嗎?根據三位科學家Jasper Kirkby(CERN)、Augusto Mangini(德國海德堡大學)和Richard Muller(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宇宙線的影響力是作用在雲層上,而後才導致地球氣候巨變。Kirkby等人研究從深海沈積物中的鈹-10含量變化,而鈹-10是宇宙線撞擊地球大氣層中的空氣分子時所產生的,故從鈹-10的含量可推及宇宙射線通量。他們認為這些資料顯示宇宙線通量與冰河時期循環週期似有關聯。相關論文發表在Physicsweb中(http://arXiv.org/abs/physics/0407005)。

於1997年時,丹麥太空研究所(Danish Space Research Institute)Henrik Svensmark和Eigil Friss-Christensen等人就曾發表論文指出:宇宙線通量愈多時,雲量似乎有增加的趨勢,且氣候也較冷;反之,宇宙線通量少時,雲量也少,氣候因而變得較溫暖。當初這些科學家認為:太陽風(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的強度改變時,就會導致宇宙線通量的變化。

Kirkby等人將Svensmark等人的觀點再加以延伸之後,除了太陽風的強度變化外(影響尺度為10∼1000年),又再加入兩項可能導致宇宙線通量產生變化的新機制:一為地球磁場變化(影響尺度為100∼10000年),一為來自太陽系以外的粒子流(影響尺度為1000萬年以上)。


其中,地球磁場變化一項,即為地磁機制的軌道調整(orbital modulation of the geodynamo),也就是說:地球磁場的方向與強度會隨時間產生某些變化;這種變化新近才經由測量地磁場的長期變化而發現,這種改變在Kirkby等人長達22萬年的鈹-10資料中也有呈現出來,而在阿拉伯半島阿曼北部和歐洲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脈中發現的石筍,也證實了這種情形確實存在。左方上圖為22萬年間,深海沈積物中鈹-10含量變化(紅線,即為宇宙線通量變化GCR)隨時間改變的狀況,藍色橫現代表現在的全球平均氣溫,線以上的區域表示氣候比現在溫暖,線以下區域表示比現在寒冷。左方下圖則為用各種方式測量出的地磁變化,紅線仍為鈹-10的資料,可見有相當一致的趨勢。

目前公認標準的冰河時期循環週期成因的「日曬理論(insolation model of glacial cycles)」,是塞爾維亞天文物理學家Milutin Milankovitch於1912年提出:冰河時期是因抵達地球的太陽光量變化所致,而引起太陽光量變化的主因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形狀有一週期性的平緩變化。不過,日曬理論雖然可以解釋史前氣候約41000年的變化週期,但卻不能解釋現在有觀測到的10萬年氣候變化週期;此外,這個理論還預測有個40萬年的變化週期,卻不曾觀測到。因此,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認為:Kirkby等人的宇宙線理論雖具爭議性,但還不算太瘋狂,值得好好討論。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8 11:59

仿生眼能閱報 美將核准上市
助60盲人「看到色彩」
2013年02月08日
人工視網膜系統運作原理

美國
【吳貞儀╱綜合外電報導】由美國公司研發的一款仿生眼,已幫助60多名失明者恢復部分視力,效果最好的案例甚至能閱讀報紙標題。這款仿生眼已通過歐洲監管機關許可,接下來也可望在美國取得許可上市,為全球盲人帶來重見光明的曙光。

加州公司「第二視力醫療器材」(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研發的「阿加斯第二代人工視網膜系統」(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 System),由60個植入視網膜的電極,和一副配備有特殊迷你相機的眼鏡組成。
用電極取代感光

2011年,該產品已取得歐洲CE認證,在數個歐洲國家上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可望在近期內核准上市。
「阿加斯第二代人工視網膜系統」受惠對象是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這種罕見疾病會導致視網膜感光細胞退化。視網膜感光細胞能將光轉換成電化學脈衝,再經視神經傳送至大腦,大腦會將這些訊號解碼成影像。「第二視力醫療器材」業務發展副總梅屈表示,仿生眼的運作原理,就是以植入視網膜的電極取代受損感光細胞的功能。
參加這款仿生眼的臨床試驗者當中,有30名28到77歲的全盲患者,梅屈說,效果因人而異,「有些病患只回復些微視力,有些人卻達到驚人效果,例如能閱讀報紙標題。還有些受試者能看到色彩。」
歐洲售價近300萬

「阿加斯第二代人工視網膜系統」在歐洲售價為7萬3千歐元(約292萬9千元台幣),美國地區售價未定,但可能比歐洲更高。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12 11:25

  科學家從澳洲鯊魚灣的疊層石中,發現一種能夠吸收紅光及紅外光的葉綠素。
  葉綠素是存在於植物,藻類和藍藻中的光合色素。那種藍綠澡的葉綠素是已知的第五種葉綠素。而疊層石是一種主要由藍綠菌等微生物經圈捕、黏結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沈積構造,通常在這過程中同時也伴隨著不等程度的生物礦化或生物化學沈澱作用。疊層石其中的生物組成包括藍綠菌、硫細菌、鐵錳細菌、絲狀藻,以及真菌等。簡單來說,疊層石就是一種藉由微生物的生長與新陳代謝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沉積構造。疊層石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命形態,最古老的化石有34億年老。
  澳洲雪梨大學的教授,試圖在疊層石中尋找新的葉綠素,因為疊層石生長之處有不少把光擋掉的沉積物,所以藍綠藻得有更有效率的葉綠體來吸收散射的紅外光。結果他們在還未被命名的細菌中分離出新的葉綠體-葉綠體f。
  由於來自太陽光的能量,有過半是來自紅外光,雖然紅外光光子的能量較可見光的低,但是如果太陽能電池也能吸收紅外光,那效率就能大大提升。陳敏認為大自然能夠演化出那樣的葉綠體,我們或許能夠向大自然取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張曙光也認為,我們或許也能應用在製造出更有效率的太陽能電池上。張曙光的研究包括利用波葉的光合系統來製造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從藍綠藻中分離出了新葉綠素後,利用多種生物化學的技術證實那是一種新形態的葉綠素,能夠吸收波長706奈米的紅外光。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Robert Blankenship指出,那是六十年來首次再發現新的葉綠素。不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John Clark Lagarias卻表示,有研究發現藍綠藻似乎也能利用葉綠素d來吸收紅外光。不過,他也同樣新發現的葉綠素f意義重大,因為那是可能是一種能夠吸收紅外光的全新葉綠素。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James Barber指出,利用多種葉綠素在製造太陽能電池是很實際的做法,因為那樣的太陽能電池將能吸收更來自廣泛的光譜的光能量。張曙光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Michael Gratzel已經能夠利用無機色素分子製造出低成本的「色素敏感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sed solar cells),他們認為新的葉綠素應該也有同樣的潛力。
  Barber也指出,這個發現還有演化生物學上的意義,因為地球早期生長的厭氧細菌大多是吸收紅外光的,而今天大多數嗜氧細菌吸收的則是可見光。可是卻很少能夠吸收紅外光的葉綠素讓人給找到。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14 10:00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3-2-17 20:21 編輯

問題:          
若要騎乘安全,前輪與後輪比較,何者需抓地力較強的輪胎?
騎乘安全的前輪與後輪各需何種特色的輪胎?           

答覆:         
不管前後輪抓地力都是關鍵,但因機車輪胎的前後輪有轉向跟壓車問題(汽車沒有壓車角度問題),所以胎質不論前後輪都要抓地力好,前輪則要再考慮轉向問題,後輪則需再考慮耐磨度。

答覆:         
一般來講~是後輪需要抓地力較強~前輪與後輪差別在於後輪排水線會較前輪多~也就是說後輪紋路多一點~前輪紋路少一點~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18 21:45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18 21:59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3-2-18 22:19 編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indu    時間: 2013-2-28 12:56

自由時報
獲全球安全認證 日機器人裝搶頭香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山海嘉之研發的機器人裝「HAL」,27日首開世界先例,獲得全球安全認證,未來可望將這種可協助老年人或身障人士行走的機器人裝推向全世界。HAL是一種復健用輔助裝置,可透過偵測使用者的肌肉脈動,預期使用者的肢體移動以提供助力,協助老人下半身復健之用,以及醫院護理或看護人員移動病患。日本經濟產業省從2009年度起5年內投入約66億日圓(約21億5000萬台幣)經費支援,筑波大學也成立相關公司Cyberdyne投入生產,自2010年起已出租約320套機器人裝,給150家日本醫院、福利機構,每套年租金為17萬8000日圓(約5萬7000台幣)。(編譯林翠儀)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