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修行摸不著邊---之信不信不重要 [打印本頁]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5-30 15:12     標題: 修行摸不著邊---之信不信不重要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6-1 11:45 編輯

http://www.jiexinglin.com/List.asp?ID=1090

為何一般解釋佛法,都會講的很高深不可測,例如空性、無常等等,總讓人覺得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又摸不著頭緒,不知從何修起﹖

師父開示﹕所謂證,從比量證到現量證。
由此引申告誡﹕修行摸不著邊,而趣入世間法。

一般我們在解釋佛法時,很容易犯下一個錯誤,這個錯誤是,對修學者,將法相名詞直接解釋的非常深不可觸。例如「證」,一般都會將「證」直接就解釋的很高,以現量證而作解釋。所謂「證」,是心識生起對於教理的體悟,是為「證」。此又分為「比量證」及「現量證」。何謂「比量」﹖依著教理思惟推比而生起的體悟,是為「比量」,而已經很確定,產生定解,即是「比量證」。

以空性來作解釋。所謂空性,事實上,是指我們心的所緣境,以境來說,就如同佛陀所說,不論佛陀出不出世,法爾如是,本自存在。境上的空性本來就存在,不是我們修來的。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要證到空性時,是要以心去證,既然是以心去證空性,那麼心的這一分就要修,以凡夫異生而言,這一生及過去生並沒有證過空性,因此,不能說本自存在。經論所說「本自清淨」、「本自俱足」,是指境,不是指我們的心。假設我們的心本自俱足,那麼我們不就本來是佛了﹖然而我們並不是。所以我們必須要釐清楚,如果於此誤解,以為自己本自俱足、本來是佛,這是「未得謂得」之增上慢。因此,經論所說「本自俱足」、「本自清淨」、「不生不滅」等等,是指空性。我們要證到不生不滅,要證到空性,是要以心來證,而能證的心是修來的。所以,這一點一定要釐清楚。將這一點釐清之後,剛才有說,分為「比量證」以及「現量證」,空性是本自俱足,但是去證空性時,是有其次第的,剛開始是以「比量證」,因為,沒有比量證就沒有現量證。所謂比量證空性,是以分別心,分別心現起空性的影像,這影像在佛法的名詞是「義共相」,有分別心就一定有「義共相」,以義共相去證空性的這一分,即是比量證。

再說,例如杯子,是有為法,是無常相,所以會有生、住、異、滅。然而,我們能見到杯子的生、住、異、滅嗎﹖我們所見的杯子是不生不滅。那麼,我們要如何了知杯子的無常相﹖我們見到杯子不生不滅的這一分,是錯亂識,既然是錯亂識,就要依著佛陀的教理去思惟。假若杯子是常法,就不應該變異壞滅,但是,杯子總有一天一定會壞滅,它壞滅時有其壞滅的前一刻,壞滅的前一刻也有壞滅的前二刻,如此推比下去,一直到現在。透過這樣的思惟,在我們的心識上生起杯子的無常相,這一分是分別心依理由思惟,生起義共相而去了知的,也就是說,是以分別心的義共相去見到杯子的無常相。雖然是以分別心的義共相而見到剎那生、剎那滅,但是這一分,與杯子的剎那生、剎那滅是一樣的,假若不一樣,那我們就不可能現量證了。

同樣的道理,杯子有杯子上的空性,但是我們有見到嗎?並沒有。我們見到的是什麼﹖我們見到的是空性的正反面「實有」、「非緣起」。如果我們所見的杯子是緣起法,那我們就是聖者了,然而我們不是。由於我們見到的是非緣起、非因緣合和,所以當我們見到杯子,會覺得杯子很實有,杯子很實有的讓我們見到。然而,事實是如此嗎﹖不是,因為佛陀說是因緣合和,非實有。我們的看法與佛陀所說不一樣,那麼,若不是佛陀錯,就是我們錯,佛陀會錯嗎﹖不會,所以錯在我們,錯在我們沒有見到緣起,沒有見到空性,只見為實有。當我們見為實有時,依著佛陀所說的教理,將實有遮除掉,遮除實有即是非實有,「非實有」這一分取名為空性,而不是有一個空性讓我們見到,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如果是有一分空性讓我們見到,那又成實有了,即空性上的實有。佛陀於大般若經說「空空」,空掉空性上的實有。

所以,當我們見到空性時,是以分別心、以理由推理而見到空性,也就是說,是以分別心的義共相而去見到,這一分分別心義共相的空性,與境上的空性是一樣的,若不一樣,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證空性了。但是,由於我們是以分別心義共相去見到,所以不如同「現量證」的真實,假若有一天,透過止觀雙運一直修、一直修,當力量越來越強時,分別心就越來越弱,這分別心越來越弱時,反面即是無分別。所謂無分別,是將分別實有的遮除掉,是為無實有,無分別。這無分別就是現量證。

因此,我們不能將佛法的任何一個義涵,都直接就解釋的很高,如果都以現量證而解釋,一下就說「一念歸三千,三千歸一念」,一下就說「圓融無礙」,這對我們來說,會摸不著邊。我們是要在日常生活的種種去修,為眾生而吃飯等等,依著佛陀的教理而如理思惟,不要貪、不要瞋,由這樣再逐次體悟到最高的,有比量證才有現量證。如果直接就以現量證而說,都要一念歸三千,那麼我們與佛法,就會如同隔一道城牆,學歸學、做歸做,修行到最後,所學的經典都無法落實於心識上,無法運用,什麼都不知道了,只好持個咒。但是我並非說持咒不好,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而誹謗。因此我們要注意,所謂證,不能全然就直接以現量證作解釋。

經由我這樣解釋,修行對於你們來說,或多或少就能碰觸得到了,當修行碰觸得到時,內心所產生的思惟力就會很專注,如此內心就會獲得喜悅,當你每次這樣修、這樣學,當下在聽法每次都有感受,修行就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了。為何會認為修行很痛苦﹖是因為我們依文解義而且又不抉擇,將佛法理解錯誤、學習錯誤,所以才會覺得痛苦。所謂「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勝義諦不依世俗諦,此四依都是需要抉擇的,若不抉擇我們就無法判斷。透過這樣的抉擇,我們的內心能被調伏,這是我們都能感受得到的,試想,若是憑著依法抉擇的喜悅感受,而去持咒語,那樣的專注力與攝持力,是不是很強﹖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在學習佛法時,不僅依文解義,而且摸索不到修行。

進一步來說,當我們摸索不到修行而又想修行時,這就要注意我們的識體了,我們的心如果摸索不到樂,就會往樂的方面去鑽,這是我們心識的作用,這是一定的。譬如說,你躺在床上躺到覺得很苦時,還會繼續躺下去嗎﹖不會的,你會想起來走一走。當你走累了還會想繼續走嗎﹖也不會,這時坐下來是不是很舒服﹖坐久了又覺苦,是不是又要起來走﹖這就是我們的心識,總是想要往樂鑽。可是,佛陀所告訴我們的教法,也是讓我們用樂去鑽,一直鑽到成佛,但是我們卻不去鑽。當你碰觸不到修行的快樂時,你就會想世間法的快樂,一旦碰觸世間法的快樂,就會增長名利。即使不增長名利、即使你是世間的大善人,你也還是在輪迴啊,無法解脫。

再引到前面所說的,這就是我們在學習佛法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捨掉佛、法、僧。有不少多人學習佛法,到後來卻覺得世間法比較駕輕就熟,例如,學論語、學心理學比較容易,覺得駕輕就熟,事實上,你的內心已經開始在捨三寶了﹗為何會這樣﹖這就是這裡所探討的,不要將佛法侷限於解釋的那麼高,都要以現量證而作解釋,因為這樣修行會摸不到邊,一旦摸索不到修行,你的心就會被消磨殆盡,而趣向世間法了。因此,我們不能將佛法直接就解釋的很高,若不是如此,所學的經典就無法落實於心識上,無法漸次修學。若要將佛法解釋的高是可以,但是,一定要引導回生活上去落實,就是從比量,何謂比量?依道理思惟而生起的覺受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5-30 15:58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5-30 16:02 編輯

噶 旦 巴 派 的 朗 端 唐 巴 ( GLANG RI PA ,1054-1123) 所 寫 的 『 修 性 八 偈 』

第 一 偈
眾 生 之 可 貴 ,尤 勝 如 意 珠 ; 發 心 為 眾 生 ,謀 無 上 福 祉; 我 學 以 至 寶 ,視 一 切 眾 生 。

第 二 偈
每 與 他 人 交 往 時 ,我 要 自 視 為 最 卑 ,並 從 我 心 極 深 處 ,敬 重 他 人 為 至 尊 。

第 三 偈
凡 有 所 作 為 ,我 必 究 自 心 ,一 見 煩 惱 起 ,危 及 自 與 他 ,即 堅 決 面 對 ,防 患 于 未 然 。

第 四 偈
我 將 學 珍 愛 ,惡 性 之 眾 生 ,以 及 為 重 罪 , 與 苦 所 迫 害 ,猶 如 獲 難 得 ,稀 有 之寶物 。

第 五 偈
他 人 因 嫉 妒 ,辱 罵 詆 毀 我 ,我 學 習 認 輸 ,將 勝 利 歸 他 。

第 六 偈
若 我 懷 大 願 ,所 利 益 之 人 ,無 理 傷 害 我 ,我 將 學 視 他 。為 我 善 知 識 。

第 七 偈
總 之 我 要 學 ,直 接 與 間 接 ,全 力 助 眾 生 ,悉 得 我 之 樂 ,並 恭 敬 承 擔 ,為 我 母 眾 生 。所 受 害 與 苦 。

第 八 偈
我 要 學 保 持 ,此 諸 般 修 行 ,不 為 八 風 染 ,並 憑 藉 了 知 ,一 切 法 如 幻 ,而 解 脫 貪 縛 。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5-30 16:03

本文章最後由 陳青 於 2012-5-30 16:19 編輯

過去有很多高知識份子,見到廣欽老和尚,請老和尚開示佛法。
老和尚總是喜歡說:我不懂很深的佛法,我只知道念阿彌陀佛。

要證入空性,必先熄滅無始三毒業障貪嗔痴。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熄滅貪嗔痴的基本法要。
念佛、誦經、持咒、懺悔、禪定......都是定慧之學。
因此,學佛行者以為日課,精進之。

心經裡說的諸法空相,色即是空。是佛陀證入的境界。
凡夫既使琅琅上口,也不是證入空性。
空性即是佛性。
眾生佛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但是因貪嗔痴無法顯現。
要證入佛性,有何難度?
請看以下大般涅盤經如來性品可以知曉:

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十地,尚不了了知見佛性。何況聲聞緣覺之人能得見耶。
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難得知見。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6:09

1# lake22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何謂「比量」﹖依著教理思惟推比而生起的體悟,是為「比量」

這樣的定義「比量」是不正確的!

「比量」必須依據自身過去之經歷:例如吾人知道(親身經驗)鄉間草屋煮飯時,其煙囪會裊裊吹煙,則未來若在鄉野迷路受困時,只要見到遠方草屋煙囪會裊裊吹煙時,即可推知彼處有人在,可速往求救,此名為「比量」!

依著教理思惟推比而生起的體悟:至多只能說是淨信「聖言量」!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6:12

2# lake22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甚善!當如是發精進心!

老友!「世尊」成道後說法 45 年,其所說法全部記載在「阿含經」內!
老友!「阿含經」是佛法最古老經典,是部派、南北傳共尊的聖典!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6:15

1# lake22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修行摸不著邊

修行之所以摸不著邊,完全是因為不去閱讀:「世尊」花 45 年歲月所說的教法!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6:22

1# lake22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所以,當我們見到空性時,是以分別心、以理由推理而見到空性,也就是說,是以分別心的義共相而去見到,這一分分別心義共相的空性,與境上的空性是一樣的,若不一樣,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證空性了。

北傳布吒婆樓經:
梵志又問︰「先有想生然後智?先有智生然後想?為想.智一時俱生耶?」佛言:「先有想生,然後智,由想有智。」

南傳布吒婆樓經:
「世尊,先有想生,然後智生耶?先有智生,然後想生耶?抑智與想非前非後而生耶?」布吒婆樓,先有想生,然後智生;實由想生,而智生起,是以人人皆悉自知:「實由此緣故,於吾生智慧。」布吒婆樓,可知依此理趣,先生想,後生智,由想生故有智生起。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5-30 16:26

http://www.jiexinglin.com/List.asp?ID=1089
...空有不異是指空性及名言有是觀待而有,若無空性,則名言有亦無,反之,無名言有時,亦無空性。是故,你所問緣起性空的空和空有不異的空,二者是一樣的。...

無名言有時,亦無空性。 ???
如何看待? 入斷邊否 ??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9:28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無名言有時,亦無空性。 ???


善哉!「Lake22」老友!


心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正新修大藏經 - 雜阿含第十三卷第(三三五)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0 19:34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如何看待? 入斷邊否 ??

建議從現生之自身(根)與所依存之外界(塵)起觀,不要在「文字」上下功夫!

根與塵就是這個世間,也就是經藏上說的:「現法」!

離開對「現法」之思維與觀察,不可能得到「證悟」的!

證悟:於「現法」如實知、如實見,身作證、俱足住!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5-30 19:59

本文章最後由 陳青 於 2012-5-30 20:02 編輯
http://www.jiexinglin.com/List.asp?ID=1090

為何一般解釋佛法,都會講的很高深不可測,例如空性、無常等等,總讓人覺得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又摸不著頭緒,不知從何修起﹖

lake22 發表於 2012-5-30 15:12

第一義空:

  對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一義。

  三藏法數四十六曰:「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為第一義空。」

  涅槃經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度論三十一曰:「能使諸法實相空,名為第一義空。」

  觀佛三昧經曰:「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

  小乘之涅槃,亦名第一義空。雜阿含經十三曰:「我今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


《觀佛三昧經》: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作者: otis88    時間: 2012-5-30 20:51

本文章最後由 otis88 於 2012-5-30 20:52 編輯

現代人看不懂佛經是應該的.

佛教的經書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500年後才落為文字,人的記憶力再好,傳了500年也應該失真了.再加上2000年來的講經說法,那些講經說法的人也沒有修到佛的層次,也就不能理解佛說的話的真正含意義,解釋出來的東西也就成為他自己理解的東西,也不能稱為是佛法,所以也不能度人.

再者,100年前的人的用語,跟現代人的用語,文法字義差距有多少?2500年前的佛經叫現代人去理解,又能理解多少?更不用說2500年前的人的思想觀念,與現代人的思想觀念的差異有多大.這麼大的差距,能讓現代人用2500年前的經文來修成佛嗎?

修煉重在悟性,現在唯一還可以讓人修練的經書只剩下一本,就是"轉法輪".這些問題"轉法輪"中都有說明,有興趣的人請自己去找書來看.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5-30 21:07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入中論》
「彼(緣起假法)雖非有,然是世間之所共許,唯依世間說彼是有。」
「我及我所……瓶等餘法,皆應例知。然是由餘世間共許而有,佛不觀察亦許為有。」
「莫壞世間許世俗。」
「如為不壞世俗諦故,唯許依彼因緣有此(假我)法生。」
「由許依緣假立,故我宗中,全無失壞世間名言之過。」
「如為不壞世俗諦故,諸瑜伽師速能悟入真實義故,觀察車義,立為假有。」

《入中論》卷五云:

復次,世間以何等法施設名言?頌曰:
功德、支、貪、相、薪等,有德、[有]支、[有]貪、所相、火,
如觀察車七相無,由餘世間共許有。
如瓶是有支,泥等為彼支;瓶是有德,紺青、花紋等是彼之功德;瓶
是所相,鼓腹、翻口、長項等是彼之能相;如是,衣等當知亦爾。
貪謂染著,有貪謂貪之所依。火是能然,薪是所然。此中,皆是以支
為因,施設有支,觀待有支,施設諸支;乃至觀待於薪,安立為火,
觀待於火,安立為薪。與車喻相同,此等唯是世間名言,於此等上觀
察不轉。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5-30 21:17

現在唯一還可以讓人修練的經書只剩下一本,就是"轉法輪otis88 發表於 2012-5-30 20:51

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德告訴您的?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5-30 21:36

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無有高下。
只要是正法,都是第一最好的法。

眾生八萬四千病,佛法八萬四千法,眾生隨因緣,應病與藥,各取所需。
有人念佛成就,有人誦經成就,有人禪定成就。
有人念金剛經悟道成就,有人誦法華經成就。
有人拜華嚴經,一字一拜成就。
有人念法華經其中之一句而成就。
有人念楞嚴咒成就。
有人念心經心咒成就。
有人念大隨求陀羅尼成就。
有人持戒精嚴成就。
有人念六字大明咒成就。
有人念大悲神咒成就。

就是沒有人讀遍大藏經,不修行,而能成就的。
阿難尊者,強記多聞第一。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阿難一個字都不會記錯,他能背誦佛說的所有經文,天下第一。可是,他只重多聞,不重修行,無法參與集結經典,因而嚎啕大哭,做大懺悔。

專攻佛學,不肯學佛者,是為戒。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1 08:44

13# lake22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金剛經云:
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sjju    時間: 2012-5-31 08:50

15# 陳青

專攻佛學,不肯學佛者,是為戒。


心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雜阿含經第一卷(第 1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6-1 11:49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6-1 11:50 編輯

十四世達賴喇嘛

......我 每 天 誦 此 八 偈 , 並 在 遭 遇 困 難 時 省 察 其 義 。 這 有 助 于 我 。 由 于 想 到 此 八 偈 也 可 能 同 樣 有 助 于 人 , 我 乃 在 此 加 以 說 明 。 如 果 這 對 你 的 心 有幫 助 , 則 修 行 之 。 如 果 沒 有 幫 助 。 也 用 不 著 爭 論 ; 不 予 理 會 就 是 了 。 法 或 教 義 , 不 是 用 來 爭 論 的 。 此 諸 法 教 皆 為 大 師 所 說 , 旨 在 提 供 協 助 , 不 是 要 讓 人 彼 此 爭 論 。 假 若 身 為 佛 教 徒 的 我 , 與 信 仰 其 他 宗 教 的 人 爭 論 , 我 想 佛 陀 今 如 在 此 , 必 會 責 備 我 。 我 們 應 將 正 法 引 入 自 己 的 相 續 心 中 以 調 伏 此 心 。
總 之 , 我 所 墾 求 和 呼 吁 各 位 的 是 , 請 各 位 盡 可 能 發 展 悲 心 、 愛 心 和 尊 敬 他 人 之 心 , 致 能 分 擔 他 人 的 痛 苦 , 更 關 懷 他 人 的 福 祉 , 以 及 減 少 自 私 。 你 信 不信 上 帝 , 信 不 信 佛 , 并 不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于 日 常 生 活 中 有 善 心 和 溫 情 , 這 是 生 活 的 根 本 之 道 。

作者: sjju    時間: 2012-6-1 15:26

善哉!善哉!感謝「Lake22」老友的分享!

十四世達賴喇嘛

......我 每 天 誦 此 八 偈 , 並 在 遭 遇 困 難 時 省 察 其 義 。 這 有 助 于 我 。 由 于 想 到 此 八 偈 也 可 能 同 樣 有 助 于 人 , 我 乃 在 此 加 以 說 明 。 如 果 這 對 你 的 心 有幫 助 , 則 修 行 之 。 如 果 沒 有 幫 助 。 也 用 不 著 爭 論 ; 不 予 理 會 就 是 了 。 法 或 教 義 , 不 是 用 來 爭 論 的 。 此 諸 法 教 皆 為 大 師 所 說 , 旨 在 提 供 協 助 , 不 是 要 讓 人 彼 此 爭 論 。 假 若 身 為 佛 教 徒 的 我 , 與 信 仰 其 他 宗 教 的 人 爭 論 , 我 想 佛 陀 今 如 在 此 , 必 會 責 備 我 。 我 們 應 將 正 法 引 入 自 己 的 相 續 心 中 以 調 伏 此 心 。
總 之 , 我 所 墾 求 和 呼 吁 各 位 的 是 , 請 各 位 盡 可 能 發 展 悲 心 、 愛 心 和 尊 敬 他 人 之 心 , 致 能 分 擔 他 人 的 痛 苦 , 更 關 懷 他 人 的 福 祉 , 以 及 減 少 自 私 。 你 信 不信 上 帝 , 信 不 信 佛 , 并 不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于 日 常 生 活 中 有 善 心 和 溫 情 , 這 是 生 活 的 根 本 之 道 。

論修行,其實不困難!
修行就是:斷「貪瞋癡慢疑見」之習性而已!
但,如何才能對斷「貪瞋癡慢疑見」之習性,有所成就呢?
1. 依純淨的信(淨信),以佛教來說,就是成就:四不壞淨信;
2. 發下誓願,依誓願力而行,誓為:「身語意」三種行為的主人;
3. 依「世尊」的教法,於現法如實知見,成就: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6-1 19:40

法 或 教 義 , 不 是 用 來 爭 論 的 。 此 諸 法 教 皆 為 大 師 所 說 , 旨 在 提 供 協 助 , 不 是 要 讓 人 彼 此 爭 論 。lake22 發表於 2012-6-1 11:49


善哉Lake22大大所言極是:

佛說無諍三昧,學佛者,無我人,無彼此高下聖凡之分,一相平等。
若喜諍論分高下,長繫生死矣,如何能得解脫。
作者: lake22    時間: 2012-6-1 20:51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6-1 22:28 編輯

20# 陳青


報告陳青大; 感謝
此段言語是十四世達賴喇嘛的法語 ;
非愚癡凡夫lake22所言 , 是lake22借花獻佛
作者: sjju    時間: 2012-6-2 08:00

善哉!善哉!「Lake22」老友!

非愚癡凡夫lake22所言 , 是lake22借花獻佛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何人也?余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善哉!「Lake22」老友!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2-6-2 09:32

修行摸不著邊
請教一下
阿門 阿拉 阿彌陀  共用的阿  可有關聯性?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6-2 12:21

修行摸不著邊
請教一下
阿門 阿拉 阿彌陀  共用的阿  可有關聯性?
Ericg89127 發表於 2012-6-2 09:32

阿彌陀佛,翻譯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輔佐,接引念佛發願往生西方的眾生。 (梵語Amita-buddha)
佛教阿字簡單的說是無的意思。
其實阿字有無量功德,無量涵義。

阿門是基督教信徒禱告後的回應常用詞(我曾參加過幾次好朋友的基督教告別式,跟著禱告唸過很多次)。
阿拉,是回教的真主。
上海話阿拉是指我的意思。
阿字的內涵就莫測高深了,請基督教和回教的信徒大大們回答分享吧!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2-6-2 12:23

20# 陳青


報告陳青大; 感謝
此段言語是十四世達賴喇嘛的法語 ;
非愚癡凡夫lake22所言 , 是lake22借花獻佛
lake22 發表於 2012-6-1 20:51

lake22充滿智慧,發言處處謹慎,不造口業,一點都不愚痴。謙謙君子是也,值得在下我學習,讚嘆∼∼∼∼∼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4 14:01

修行摸不著邊
請教一下
阿門 阿拉 阿彌陀  共用的阿  可有關聯性?
Ericg89127 發表於 2012-6-2 09:32

應該有關連性,不過要找語言專家才知。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11:07

現代人看不懂佛經是應該的.

佛教的經書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500年後才落為文字,人的記憶力再好,傳了500年也應該失真了.再加上2000年來的講經說法,那些講經說法的人也沒有修到佛的層次,也就不能理解佛說的話的真正含 ...
otis88 發表於 2012-5-30 20:51

這段說的不錯,任何時代都有覺者出世,倒不限只釋迦牟尼而已
陳青大不知他說的是指法輪功,不過我也不覺得法輪功的李洪志是覺者,其功也只是氣功一種。再看李洪志的做為,躲到美國去,讓弟子們面對中共的極權殺害,看不出有何偉大處。

本以為本文是發帖者的寫的,再仔細看才注意到是轉貼的,因語氣太像一般傳教和尚的口氣。
佛教自佛陀死後經文加入了極多操弄名相的手法,如佛教自己說的早入末法時代。
基督教自耶穌死後早就被教會操弄成教會聖者,修行要從宗教中找到真相體悟真理自是緣木求魚。
作者: sjju    時間: 2012-6-5 13:57

Lake22 老友都不樂說法分享!
作者: otis88    時間: 2012-6-5 17:11

本文章最後由 otis88 於 2012-6-5 18:00 編輯
再看李洪志的做為,躲到美國去,讓弟子們面對中共的極權殺害,看不出有何偉大處。

本以為本文是發帖者的寫的,再仔細看才注意到是轉貼的,因語氣太像一般傳教和尚的口氣。
indu 發表於 2012-6-5 11:07

請教一下indu大,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為何李洪志不能到美國去? 還是您有甚麼高招,可以在中國躲過中共的追捕? 可否向您討教?

另外這篇是我寫的,不是轉貼的,很明顯的有寫得不好不順的地方,還請您多多指教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5 19:09

請教一下indu大,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為何李洪志不能到美國去? 還是您有甚麼高招,可以在中國躲過中共的追捕? 可否向您討教?

另外這篇是我寫的,不是轉貼的,很明顯的有寫得不好不順的地方,還請您多多指教
otis88 發表於 2012-6-5 17:11

第一段是回應您的,第二段是回應發帖者的。
李洪志若是覺者,可以有很多作為,來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您可以舉例李先生的偉大事蹟供人欣賞,網友自有評價。
關於法輪功,搜尋一下就有很多資料,眾人如何評價各隨己意。
作者: otis88    時間: 2012-6-5 20:35

第一段是回應您的,第二段是回應發帖者的。
李洪志若是覺者,可以有很多作為,來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您可以舉例李先生的偉大事蹟供人欣賞,網友自有評價。
關於法輪功,搜尋一下就有很多資料,眾人如何評 ...
indu 發表於 2012-6-5 19:09

李洪志的偉大事蹟就是廣傳法輪功,要求學員從好人做起,達到真善忍的境界,修者身心受益,社會也因人心向善而和諧,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當今世上,已經沒人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了.當然眾人自有評價,但這種成就已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至於你所說的作為,我想就是一般所謂的神蹟.剛開始傳功時,為了廣泛普及,的確有不少神蹟出現,很多久病的人一下子病好了,那種激動只有常進出醫院的人才能感受.但隨著人數增加,就不能再用神蹟,再用就等於是傳邪法.十惡不赦的人看到神蹟就來修,那還要傳功嗎?不就等於直接把人間變為天堂?那人以前做過的壞事不用償還嗎?當然是不能這樣做,所以越後面越不會有神蹟,就看個人悟性跟選擇.修者憑悟而圓滿,也就不需要神蹟了.
作者: indu    時間: 2012-6-6 15:26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6-6 15:30 編輯

今天剛好找了一個法輪功的朋友,她談到以前說過的和今天新談到的。
法輪功在中共的壓制下,全力運用媒體反擊,以前抓影片時偶爾會抓到法輪功收集的影片,不過全是國民黨的集成。最有名的是大紀元日報,還有雙周刊等媒體。
阿南達瑪迦上師說過對於不公不義之事需以全身性命去爭取「真」「理」,所以他批評佛教及甘地的做法是讓人類墮落的做法,對於不公不義之事不能犧牲生命去爭取「真」「理」,苟延殘喘的結果是人類進程退很多步。
雖然法輪功朋友提過李洪志要求會員不可涉入政治,不過世界各地的法輪功成員可不遺餘力地攻擊中共,而中共也不遺餘力地殺害法輪功成員。一般人是無法了解其中深意,不過我認為未來中共能有轉變,或中國有提昇的機會,法輪功是最大助力。
另外朋友提到法輪功修程有二階段,目前是第一階段,等哪天李洪志帶修成功的會員一起白日昇天(同道教的白虹昇天,恐怕李洪志修行部分是承襲道教),之後入教的是第二階段。
法輪功跟目前末法佛教來比,法輪功是要強一些(末法佛教只剩操弄名相,大賺活人死人錢,已無實質內涵)。不過若談修行,仍未見究竟(解釋內容發在2012大覺醒這篇)。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