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認識新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4年內農家所得上百萬 [打印本頁]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4-22 20:10     標題: 認識新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4年內農家所得上百萬

陳武雄:4年內農家所得上百萬
更新日期:2008/04/22 04:33 黃馨儀台北報導

第一波內閣人事定案,農委會主委將由前農委會副主委陳武雄接任,陳武雄昨天提出「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為未來施政目標。他同時強調,為避免物價頻漲,不贊成台灣發展生質能源,休耕農地應改種飼料玉米。


在他的構想中,除積極推動《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規畫整合農地與建地,將全台現有四千個農村改頭換面,並希望在四年內將農家所得提升至百萬以上。


陳武雄目前是國民黨智庫科技經濟組政策委員,長期耕耘農業界,當年台灣在GATT入關談判時,擔任農委會談判代表,也是馬蕭競選團隊農業政策白皮書的主要推手。


由陳武雄起草的《農村再生條例》是馬英九愛台十二大建設中的重點施政目標,目標是由下而上、以村民的需求為考量,共同提出改造計畫與管理公約。再由政府逐年編列一千五百億經費,將農村與建地整合重劃,打破原本建地不足與農地建蔽率的限制,並由政府認養、美化老舊農舍,與鄰近的休閒農業結合。


針對農畜產品登陸議題,陳武雄說,直航後運費更便宜、時間更短,加上大陸民眾龐大消費力與市場需求,大陸市場勢必是外銷重地。


農委會將在互補、互惠原則下,先掌握大陸最大的供應商或產地,同時輔導國內團體、農會或出口貿易商,建立永續的通路與長久外銷制度,屆時不排除增加各縣市補助來拓展外銷。


陳武雄也強調,原先管制進口的大陸八三一項農產品,未來仍繼續維持,且會適當管制國內的核心生產技術,避免外流,影響農民生計。


對於國際沸沸揚揚的糧食危機與暴動,陳武雄表示,我國糧食自給率雖達七成,但缺乏小麥、麵粉與飼料玉米等大宗進口物資,稻米反而是「不足中的過剩」。未來將鼓勵農民善用廿二萬公頃休耕地轉作飼料玉米,而非發展不符經濟效益的生質能源,才能降低物價頻漲的危機。
作者: kevin    時間: 2008-4-22 21:59

最近口號好像也喊太多了....聽聽就好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4-28 21:07

post by ""kevin""
最近口號好像也喊太多了....聽聽就好

可能是四年農民收支100萬. : 純益呢?某栽. :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4-28 21:08     標題: 全球糧荒 農委會擬鼓勵復耕

全球糧荒 農委會擬鼓勵復耕
更新日期:2008/04/28 20:07
全球面臨糧食短絀,糧食價格也飆漲,農委會打算,減少國內休耕農地 鼓勵復耕,一方面平抑飆高的糧食和物價,同時對抗糧荒,不過農民擔心,配套措施還不明,希望政府增加誘因,才能提高復耕意願,而學者認為目前休耕,每期每公頃補助45000塊,除非提高復耕的獲利,以及人力支出,否則很難提高農民復耕意願。


政府提出復耕策略,打算活化休耕地,還要增產10萬噸稻米,增加復耕面積,對此農民怎麼看。農民說如果可以賺更多錢,復耕當然是最好,不過油價上漲,連帶影響生產成本,肥料運費都漲價,農民擔心這筆錢不知道從何而來,還得先承擔這筆生產費用,意願有限,之前台灣加入WTO,開放稻米進口鼓勵休耕,一公頃有45000元的給付,一年就有22萬公頃休耕,一期稻作有12萬多公頃,二期稻作9萬多公頃,換句話說農民不種田,一個月就有45000塊可以領,如今為了減緩糧食危機的壓力,政府調降休耕補助,和當初糧食進口,鼓勵休耕的時勢大不同,但農民擔心配套措施還不明,如果評估和復耕相比,扣除人力和生產成本,投資報酬相差不多,會影響大家意願。


雖然政府提出復耕,還將稻穀收購價,從每公斤的20元提高為22元,不過復耕該種什麼,具體方案沒出來,誰也沒把握,農村勞動力不足也是問題。學者建議 要鼓勵復耕,第一得先讓獲利高於獎勵金,否則對農民來說,復耕難有吸引力。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4-29 19:58

今天跟台中大安鄉一位農民聊天,他有一甲農地在種稻, 這裡一年兩收, 春夏季1.2萬斤,秋冬季3到8千斤(靠海要看天候好壞).
稻穀100斤1200元,折換到終端的市場米價是50斤1000元初頭.他說扣除所有成本後(自己的工不算),有九萬元就不錯了.
兩收的空檔還要種植豆類來補帖.
知道為什麼他知無不言嗎? 因為我免費送他一大堆,那種植豆類所需要的竹子.
諸公或許可以換算一下:稻穀要漲幾倍價格 ,稻農才有好日子過.
作者: kevin    時間: 2008-4-29 21:24

post by ""山林雅境""
今天跟台中大安鄉一位農民聊天,他有一甲農地在種稻, 這裡一年兩收, 春夏季1.2萬斤,秋冬季3到8千斤(靠海要看天候好壞).
稻穀100斤1200元,折換到終端的市場米價是50斤1000元初頭.他說扣除所有成本後(自己的工不算),有九萬元就不錯了.
兩收的空檔還要種植豆類來補帖.
知道為什麼他知無不言嗎? 因為我免費送他一大堆,那種植豆類所需要的竹子.
諸公或許可以換算一下:稻穀要漲幾倍價格 ,稻農才有好日子過.


還是把地賣了吧~~ 應該十年攤平,年收入就百萬了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4-29 21:40

post by ""kevin""
[quote]post by ""山林雅境""
今天跟台中大安鄉一位農民聊天,他有一甲農地在種稻, 這裡一年兩收, 春夏季1.2萬斤,秋冬季3到8千斤(靠海要看天候好壞).
稻穀100斤1200元,折換到終端的市場米價是50斤1000元初頭.他說扣除所有成本後(自己的工不算),有九萬元就不錯了.
兩收的空檔還要種植豆類來補帖.
知道為什麼他知無不言嗎? 因為我免費送他一大堆,那種植豆類所需要的竹子.
諸公或許可以換算一下:稻穀要漲幾倍價格 ,稻農才有好日子過.


還是把地賣了吧~~ 應該十年攤平,年收入就百萬了[/quote]
是ㄚ.
一些自認愛護大自然的學者,還在倡議教育大眾勿讓農民失去耕地,不讓農地變豪宅,還要保持他小時映像中的農村景致.
對不對就請自行判斷了.
至於新任農委會主委:您可要以農民的立場去想事情ㄛ.
作者: dahoo    時間: 2008-4-30 10:00

1甲地稻作平均產出8000斤/期
1甲地收入=16000斤*12/斤(註1)=192000
192000-成本約100000=92000
註1:繳交公糧單價較高,但不是所有產出都可依公糧繳交的

1公頃休耕補助=45000*2期=90000
90000-成本(翻土+綠肥種子+工資)20000=70000


斷章取義是部分媒體的陋習
我猜想新任主委的原意應是

4年內農地持有面積10甲以上農家所得上百萬
作者: 佾雲    時間: 2008-4-30 10:38

真的是粒粒皆辛苦.
在接觸農地之前,
聽到的都是老家果農的故事,
雖然辛苦, 但年所得皆百萬以上.
想必是種植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使然.
比起稻農及菜農好多了.
最近才猛然了解那些農夫的辛苦居然只換得微薄淨所得.
(一甲9萬, 我二分半就做得哀哀叫了.:shock: )
價格上漲也輪不到他們.
也難怪乎這麼多農地買賣.
以後不敢再掉飯粒了. (.... 吐舌頭........)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5-5 11:14     標題: 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8 / 05 / 05 星期一 08:20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台灣農業目前處在「不足中的過剩」,八十幾萬公頃農地當中,居然有二十幾萬公頃處於休耕狀態,在全球高糧價時代相當浪費,新政府將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讓年輕的農民在農會資助下,能夠租下鄰近農地,透過增產減少對進口農產品依賴。

陳武雄說,台灣農業正面臨不可逆的大趨勢,這些趨勢包括: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與兩岸農業競合、杜哈回合談判農產品貿易議題、京都議定書的減碳協定、與高能源時代導致世界糧食供需緊繃與價格提升。

現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七十三%,穀物自給率更只有四十%,玉米等作物養賴進口,但去年橄藍菜、花生等作物,卻仍出現供過於求,這是很矛盾現象。

高糧價時代,雖然引發國內糧食供應安全的問題,卻也是台灣農業轉型契機,陳武雄表示,新政府農業政策標榜「健康、效率、永續經營」,希望建立台灣農業總體形象,與其他國家農業進行區隔,並引領台灣五十年內建立台灣無毒農業島,提高台灣有機農業佔台灣農業總生產之比重。

台灣農經系教授林國慶表示,台灣加入WTO後,糧食自給率逐年降低,在已開發國家中已是後段班,落後日韓等國,新政府上台後,應該透過鼓勵復耕方式,提升糧食自給率與生產效率,改變農業生產結構,並成立國家農業研究院,強化農業科技研發。

「在全球糧荒的今天,我們該慶幸我們還保有二十二萬公頃休耕土地」,逢甲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楊明憲說,政府對復耕政策不明朗,導致休耕土地長期閒置,成為病蟲害溫床,現在當務之急,是全面調查休耕農地是否有復耕條件,除了玉米以外,樹薯、油菜都可以種植,油菜過去是綠肥作物,但如果能進一步提煉菜子油,也可減少原油依賴。

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教授何京勝表示,從民國八十五年到九十五年期間,糧食消費趨勢發現,台灣對肉類消費持續增加,這樣飲食習慣對健康不利。

林國慶認為,台灣過去對於維護好山好水努力不夠,因此導致農委會長時間推展有機農業成效不彰。何京勝表示,從環保的角度,一公斤豬肉,需要花三公斤飼料,台灣飼料又多靠進口,吃肉不僅不健康也不利於環保,政府應該灌輸人民健康觀念,透過發展在地有機農業,才能與國際農業區隔。

林上祚/台北報導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5-5 11:18

4年內農家所得上百萬,加上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這樣應該可以知道準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想做甚麼了.這跟大和兄說的:十公頃農家所得上百萬是一樣的意思.
作者: davisrita1    時間: 2008-5-6 20:06

哇,那農夫得先有租十甲地的本錢,還得確定作物銷售暢通,要做十甲地,一定得大農機設備,用人工找不到那麼多人力吧..................怎覺得好像不太可能實行。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08-5-6 20:41

那就要看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看他的本事能做到那裡?
不管如何就別再搞出個甚麼:新375減租, 新耕者有其田.只要不是如此就好 .
即使承租十公頃所得百萬的新農夫出現了.還是要考慮原先這些的小耕地小農,原先雖然所得低,但還是有耕地可以自給自足.一旦讓出了耕地,農委會就要考慮農村結構普遍性就業所得的問題.
嘉南大平原等適合大規模機械作業的區域,或許比較適合新農委會主委的構想.苗栗縣多山田地分散狹小,可能就會考驗這個政策.像大湖草莓就比較適宜精緻的小農制.
作者: dahoo    時間: 2008-5-7 11:49

小地主、大佃農的故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php?id=28784

產銷制度不健全
糓賤傷農的戲碼~~~還是會經常上演的 :cry:

作者: davisrita1    時間: 2008-5-7 18:53

看了大佃農,小地主的文章,雖然這群人是成功的完成產銷,也有好利潤。但其中的大設備也是由政府一半資金的補助。
如果又有了另一組人馬也如此操作農業,不曉得政府是否也會出資金補助。
想一想,就好像是科技公司經營的手段。拿工研院的技術,生產出新奇的產品,由政府出面徵收老百姓的土地,還有優惠稅率的條款保護,好不公平哦
作者: akwan168168    時間: 2008-5-12 20:42

應該是四年總所得上百萬吧!
作者: akwan168168    時間: 2008-5-12 20:49

我在大學當副教授,不超鐘點,年資15年,一年薪水加年終,不扣所得稅,總收入才115萬,看來要回鄉種田當農民了!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08-5-19 22:43

當老師的要注重保養身體,退休領終身俸時就可拉開與老農的差距 :
種稻一期約有1.2萬斤/甲等級,不算好賺,但相對工並不多
年底拿稻草來種洋菇,收益還不差
若地不多或人手夠,種菜或豆類,收益會較高
觀察農民幾十年,一窩蜂趕流行習性不變,故作物價格浮動

總的來說,在工商業個人年收百萬,不算傳奇,但在農戶,戶年收百萬算不錯了
作者: kevin    時間: 2008-5-19 22:57

post by ""akwan168168""
我在大學當副教授,不超鐘點,年資15年,一年薪水加年終,不扣所得稅,總收入才115萬,看來要回鄉種田當農民了!


小弟不才,有一疑惑,這應該是指固定收入? 大學教授不是有不少變動收入? 如接個研究案? 或接企業顧問?? 或接政府專案?

但教授的工時不如坐辦公室的長,尤其是國立的!!看電視有多少名嘴?? 雖則大學教授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準備課堂或研究資料

小弟的夢想本來是想當教授,無奈資質駑頓,尤其討厭考試
作者: Robert    時間: 2008-7-16 16:43

老婆家鄰居種葡萄, 四分自有另六分承租一年收入百萬, 扣掉花費, "賺"的是夫妻辛勤的工錢.  我笑說還有健康, 他只無奈冷冷的說 "會藥洗" 嗎?

上有機課時, 老師說慣行農法有其時代背景與階段性任務, 休耕地復耕固然可行, 但希望有整體規劃, 可別讓後代子孫又為另一個 "階段性任務" 遺憾.
作者: andy50207    時間: 2008-7-27 17:01     標題: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作者: mastershieh    時間: 2008-7-27 19:55     標題: Re: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post by ""andy50207""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你問馬英久他也不知道,因為你的主題按立法院內規並不存在。抱歉,潑你冷水。
作者: nenghsin    時間: 2008-7-27 20:43     標題: Re: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post by ""andy50207""
建農舍從0.25公頃調降為0.1公頃 立院何時能3讀過關??

乾脆開放農地可自由變更為建地比較快!
到時候有農地跟無農地的意義應該差不多了!想吃個乾淨的農產品會比現在更為困難!
作者: homehome    時間: 2008-7-28 07:33

post by ""akwan168168""
應該是四年總所得上百萬吧!

應該為他高興, 希望他的經驗也能受惠所有農民
作者: miton    時間: 2009-7-28 03:11

生產= 生態 = 生活 或  生產N= 生態 N= 生活 或  生產>>>生態>>>> 生活 或
生產>>>生活>>> 生態  或    生態 >>>生產>>> 生活..............................誰是誰非??????????????????????
作者: PAO    時間: 2009-7-28 10:17

阿隨便啦!!!!!!!
作者: power286    時間: 2010-5-11 04:03

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貴族官員
何能體會基層農工階層的苦悶與焦慮
口號聽聽就好,自己得打起精神為明天的工作挑戰加油
別奢望有甚麼萬能政府體恤百姓疾苦
降低欲望回歸真如本性
您會覺的舒坦又自在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