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肥咖條款」上路 具美籍或綠卡台灣人將面臨被查稅壓力 [打印本頁]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6-12-30 11:41     標題: 「肥咖條款」上路 具美籍或綠卡台灣人將面臨被查稅壓力

「肥咖條款」上路 具美籍或綠卡台灣人將面臨被查稅壓力
美國國稅局已經在全世界灑下「追稅」的天羅地網,為躲「肥咖條款」,放棄美籍人數創新高。(攝影/蕭芃凱)

張瀞文   2016-12-30 10:00

耶誕節前夕,台美政府雙方攜手合作,送了具有美國籍或是綠卡的台灣人一件耶誕大禮,那就是傳聞已久的「肥咖條款」最快將從2017年3、4月之後開始生效。

金管會在2016年最後幾天宣布,台灣與美國已在美東時間2016年12月22日簽署「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肥咖條款)」合作協定,未來在台灣約有5,000多戶具美籍或綠卡的台灣人,恐面臨被查稅的壓力,視為不合法帳戶可就源扣繳30%重稅。

肥咖條款最快2017年4月生效

金管會表示,雖然已經與美國簽署了FATCA合作協定,不過該合作協定還須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並經總統公布後生效。因此預期下會期立院開議,2017年3、4月後,美國將可據此要求台灣提供「不合作客戶」資料,到時候美方若要求提供有逃稅疑慮的美籍個人帳戶資料,台灣的金融機構就必須把相關資料交給美國政府。

6年前,美國政府發現美國公民逃漏稅情形嚴重,為了打擊逃漏稅,在2010年3月18日,美國政府頒布了「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循法案(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宣示將對全球各地的美國人追稅,因為FATCA縮寫音譯跟中文肥咖很像,大家通稱為「肥咖條款」。

肥咖條款要求美國以外的金融機構(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FFI)必須向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IRS)提供美國公民或有永久居留權(綠卡)的居民,在海外金融機構的所有投資資訊(包括存款、股票、基金、債券、貨幣、信用卡,不包括不動產)。

除了台灣以外,目前美國也已經與英、法、德、義、西、瑞士、印度、日本、韓國、開曼群島、新加坡、香港等簽好協議,顯然美國國稅局已經在全世界灑下「追稅」的天羅地網。

躲肥咖,放棄美籍人數創新高

近幾年來,放棄美國籍的人數不斷刷新紀錄。據美國財政部2016年2月份公布數據,2015年第四季度,共有1058人放棄美國籍和綠卡,而全年則達到4279人,比2014年的3415人增長了25%,比2013年的2999人增長42%,創下了歷史新高。

根據統計,從1998年到2015 年,放棄美國國籍和綠卡的人數為20,882人。

美國的稅務其實非常嚴格,對於不住在美國公民照樣課稅,即使是他們的兒女是在海外出生,也一樣不能逃過納稅的義務。只是過去美國政府並沒有很認真的在追海外美國人的稅,不過肥咖條款上路後,美國政府已經宣示將對在海外未報稅的美籍和持綠卡人士嚴格執法。

有會計師認為,這些年來放棄美國籍的人數大增,2016年甚至可能再創新高數字,這應該與近幾年美國通過「肥咖條款」,開始大規模查緝美國居民的海外資產,大規模向全世界各地的美國人追稅有關。

其實FATCA在2014年7月1日就正式上路,因此從2014年7月起到台美雙方合作協定簽訂之前(12月22日),台灣就已經被列入視為FATCA協定生效國家,但因為尚未正式簽署合作協定,金融業僅須通報整體金額及數量等概略統計即可,無須提供個人名單與資料給美國。

不合法帳戶或不合作金融機構將被美政府課30%重稅

但是台美現在已經正式簽署合作協定且未來若經立法院通過後,金融業就要把不合作帳戶的個別資料提供給美國,若金融機構不願意配合,則這些金融機構在美國各項投資獲利,將被美國IRS(美國國稅局)課徵30%的扣繳稅款。

由於沒有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可以放棄美國市場,因此交出美籍客戶帳戶資料給IRS,每家金融機構應該幾乎都會遵循。由於美國國稅局與世界各國都簽訂了相關協定,全球追稅的能力相當強大,會計師呼籲,擁有美國籍或綠卡台灣人應該正視這件事情,千萬不要忽視美國政府全球追稅的決心。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6-12-30 13:13

以前每年兩萬名額移民十數年 加上後來投資 留學.... 恐怕不止五萬戶 我爺爺以下就有四十幾個美國公民我是認為申請加

入五十二州 享受種族歧視 總比被強國掃爛好   !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6-12-30 14:04

版題這個文,我在報紙上都看不懂。感覺可能連只是去投資的朋友,甚至是只買股票的人。都算在內?
那個所謂的說明解釋,感覺都有可能在課碎的範圍之內?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