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農委會將補助友善耕作農地 每年每公頃3萬元 [打印本頁]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3-25 17:51     標題: 農委會將補助友善耕作農地 每年每公頃3萬元

農委會將補助友善耕作農地 每年每公頃3萬元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12008


---------------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農委會今年首度開辦友善農業環境補貼,轉型期間每年每公頃可獲3萬元補助,通過友善或有機驗證,再給予同樣金額的3年獎勵期,盼推廣友善耕作,預計今年10月受理申請。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今天到宜蘭辦事處舉辦今年工作說明會,說明重大農業補助措施,包含農業設施輔導、擴大推動有機農業及友善耕作。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新開辦的有機及友善農業環境補貼,補貼對象包含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驗證通過的有機農糧產品(含轉型期)農地、農委會公告的友善耕作推廣團體實際耕作經營農地。

東區分署強調,友善耕作前提是不使用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鼓勵各種友善耕作農法的機關學校,申請成為友善耕作推廣團體,各自管理成員投入,成為友善耕作一員。

東區分署指出,有機轉型期驗證農地,將獲生態獎勵給付每年每公頃3萬元,另有收益減損補貼,水稻和蔬菜每年每公頃3萬元,其他作物每年每公頃5萬元。

「大面積栽種有機,減少鄰田污染的疑慮!」東區分署表示,許多從事有機栽植農民擔心自己農田,遭到附近其他農田的農藥污染,鼓勵農民成立「有機集團栽培區」,10公頃以上的有機栽植面積,經驗證通過便有獎勵。

東區分署長陳啟榮說,有機質肥料補助今年更優,從每公頃4噸補助6千元,增加到每頃6公噸補助1萬2千元,農業設施補助也一併調高。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5 18:27

太棒了,終於跟國外的環境友善接軌了....

只是在國外有機農產品並沒有賣得比較貴咧...呆玩這種這邊也要那邊也要的情況怎麼改善啊?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5 18:50

smhu 發表於 2017-3-25 18:27
太棒了,終於跟國外的環境友善接軌了....

只是在國外有機農產品並沒有賣得比較貴咧...呆玩這種這邊也要那 ...

  「國外有機沒有比較貴」這句話不科學。如果有項東西又安全又不比較貴,不是人性要重新定義,就是經濟學要全面改寫了。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3-25 19:42

去年底的相關新聞

----------------------

.
穩定農民收益 總統:積極推動「農業保險」與「對地綠色直接給付」
民報作者朱蒲青/台北報導 | 民報 – 2016年12月5日 下午8:30..

由於近年來極端氣候變遷造成農業部門的損失增加,更對農民收益造成嚴重影響。今(5)天晚上總統邀集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邀請農委會列席說明,為了穩定農民收益與保護農地農用,目前積極推動「農業保險」與「對地綠色直接給付」等兩項試辦計畫。

農委會在會中報告指出,農民長期收益不佳,氣候因素更造成農民收益不穩,今年寒害與三次颱風的侵襲,就對農民造成很大的損失,政府所提供的現金救助高達71億元,但無法完全彌補農民的損失。因此推動「農業保險」政策主要在分擔農民風險,除了今年已經試辦的梨,明年也將芒果、釋迦、水稻等農作物試辦農業保險。


行政院長林全也補充,政府為了支持此穩定農民收益的政策,會成立農業保險基金,做為實施農業保險的實際支持力量。

蔡總統強調,對於看天吃飯的農民,政府提供農民風險分擔的機制很重要,目前雖然已經對於數項重點農作物開始試辦,但為了讓農業保險有全面實施的依據,希望行政部門能夠儘速將農業保險法送交立法院審議,讓農業保險儘速實施,後續跨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機制也要同步建立,確保農民收益的穩定。

此外,農委會也在報告中指出,目前每年支出於稻穀保價收購與休耕經費已經超過200億元,但稻米產業競爭力仍無法提升,糧食自給率仍無法確保。所以,農委會推動「對地綠色直接給付」,從種植水稻的農地開始試辦,採用雙軌制,農民可以自行選擇是以種植的稻穀繳交來保價收購,又或者是領取直接給付。

未來希望能結合休耕政策,擴大到全國農地,針對農地農用,給予一筆補償金額。而明年除了試辦的區域增加,每公頃給付金額也將從1萬元增至到1.5萬元,並且對於50萬公頃水旱田,只要確保屬於農地農用就給予給付

蔡英文總統表示,「對地綠色直接給付」試辦計畫,是保護農地農用的重要政策計畫,並且請行政部門也注意未來國土規劃進展,配合盤點全國的農地數量及品質,並且與地方政府討論農業生產區的規劃。未來農地只要農用就符合對地的綠色環境給付,才能讓台灣的農業永續經營。

蔡總統說,農業是弱勢產業,政府要積極協助農業發展,保障農民收入穩定與維護農地農用,才能夠給予農民安定的生活,吸引人才回到農業,讓台灣農業能夠永續發展。

作者: 梅姬    時間: 2017-3-25 19:46

smhu 發表於 2017-3-25 18:27
太棒了,終於跟國外的環境友善接軌了....

只是在國外有機農產品並沒有賣得比較貴咧...呆玩這種這邊也要那 ...

在台灣有機農產品真的比較貴
大陸的有機農產品更是貴很多
但在歐盟國家真的沒有貴很多
我去德國都喜歡買有機產品
因為實在價錢沒有高多少
可能是他們不管有機沒機
栽種方式沒差多少,所以成本也沒有高太多吧?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5 20:12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5 18:50
  「國外有機沒有比較貴」這句話不科學。如果有項東西又安全又不比較貴,不是人性要重新定義,就是經濟 ...

去了解一下歐洲一些國家的環境友善補貼是如何運作的吧...

人家是接受申請,不定期派人來檢核有做到環境友善耕作,由基金中撥款補貼因執行友善耕作所造成的損失,然後你要怎麼賣是你們家的事,而不是像台灣賣膏藥貼紙,好讓農民可以貼上去表示因為有貼膏藥所以價格自然就要貴一些...

基本上食品就只有分能不能吃,不符合安全規範而能上市是政府跟這個社會的問題;有機既不會比較安全也不會比較營養,那是搞市場區隔的噱頭...

在外國農產品冠上吉園圃標章、公平交易、環境友善、人道飼養等的目的是為了爭取認同。

您如果實地的產銷過幾年之後就會了解我說的是什麼了...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5 20:41

smhu 發表於 2017-3-25 20:12
去了解一下歐洲一些國家的環境友善補貼是如何運作的吧...

人家是接受申請,不定期派人來檢核有做到環境 ...

由基金中撥款補貼因執行友善耕作所造成的損失


  這樣講就完全科學了啊!就像老年人坐高鐵比年輕人坐自強號便宜的道理一樣。但是如果不講清楚,只說高鐵比自強號便宜,那就不科學了不是?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5 23:04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5 20:41
  這樣講就完全科學了啊!就像老年人坐高鐵比年輕人坐自強號便宜的道理一樣。但是如果不講清楚, ...

這兩者的意義並不相同,對於消費者而言,忍受有機產品在外觀或是某些方面的差異已經是一件挺不錯的事情了,這就好像您去找一家號稱不會偷工減料的營造廠來蓋房子就得多花很多錢一般,難道這些不是基本的條件嗎?

2home還是有不少人迷信著不作為的農耕法種出來的東西才會是有生命力的,買的人活該要多付一些錢才配擁有。我今年種的香蕉完全沒有噴藥(省下了藥錢),那我應該可以賣得更高的價格嗎?如果不套袋、不立柱、不綁繩固定,陣風一吹就斷掉,然後這些東西再拿出來說這是最自然的,所以你們活該要多給我一些錢,您接受嗎?

今年可以不噴藥是因為今年南部冬季乾燥,沒有什麼雨水,所以靠風與水傳播的病害減少很多(不盛行),而剛好我的吐蕉期在這段期間,因此才省下了防治的動作。在雨季來臨前蕉把應該已經都套完袋子了,所以也就影響不到果實了...但是我還是直接交給行口收購,只要品質有到那個階段,自然就有它公定的價格,不需要跟散戶講什麼我的是自然、無毒...說句不客氣的,我採一串蕉,那個散戶吃得下?而且那才一串而已咧,其它的呢?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5 23:21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3-25 23:27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7-3-25 23:04
這兩者的意義並不相同,對於消費者而言,忍受有機產品在外觀或是某些方面的差異已經是一件挺不錯的事情了 ...


  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複雜的經濟學問題(供給與需求)。

  消費者本身在各種條件下做選擇,條件包括:外觀賣相、口感、安全性、營養、價格等等。每個消費者取向不同,重視的條件順序、比重等各各不同,賣相差是價錢差沒錯,但安全又可以提升價值(以及價格),如果重視安全的消費者多於重視賣相的而且也願意出較高的價錢購買,那根據簡單的供需法則,大量的貨會被重視安全的買家以較高價買走,重視賣相及較低價格的買家除了抱怨之外,沒什麼可做的事。(以上只是所有可能的結果其中一種,不代表最後事實一定要是這樣發生)

  市場上的價格就是實際的成交結果,背後的因素當然包括通路的壟斷(重視安全的消費者缺乏較低價格的選擇),但是反過來說,較低的成交價也代表對種植者更低的誘因,在未補貼的狀況下,有機農產品的均衡價格要比慣行農法高才是正常的。除非今天真的科技突破,弄出了不噴農藥化肥產量才能更高的品種(可能要期待偉大的孟山都來實現這個魔術),那麼不噴農藥化肥的農作物均衡價格可能會比慣行成本還低,萬一不幸又賣相漂亮營養高?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套句雷根的話)慣行就將全面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從此有機就成為新的「慣行」了啊!

2home還是有不少人迷信著不作為的農耕法種出來的東西才會是有生命力的,買的人活該要多付一些錢才配擁有。我今年種的香蕉完全沒有噴藥(省下了藥錢),那我應該可以賣得更高的價格嗎?如果不套袋、不立柱、不綁繩固定,陣風一吹就斷掉,然後這些東西再拿出來說這是最自然的,所以你們活該要多給我一些錢,您接受嗎?

  如果你可以接觸到願意付較高價錢的消費者,又能取信於他們的話,當然可以賣更高價。但是不就是不想花成本(是的,光試著去接觸就要花成本),又不一定能取信(沒有有機認證根據法規不能稱有機,無農藥也要附檢驗證明才有取信於人的基礎,不都要成本?)於人,那別人也不一定願意花較高的錢,不是嗎?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5 23:32

本帖最後由 smhu 於 2017-3-25 23:35 編輯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5 23:21
  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複雜的經濟學問題(供給與需求)。

  消費者本身在各種條件下做選擇,條件包 ...


所以說您是活在華人的世界觀...

但是食物上市的先決條件-->它是安全無害的...只要是有危害健康之虞的就不能拿出來販售。

ps:因為您後來又補了那麼一段,我只能說等您真正的務農三五年後咱們的TONE可能會比較對譜吧...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5 23:46

smhu 發表於 2017-3-25 23:32
所以說您是活在華人的世界觀...

但是食物上市的先決條件-->它是安全無害的...只要是有危害健康之虞的 ...


  好吧,你那麼在意安全兩個字,那我換掉,叫做給人「心理上的滿足感」如何?

  同樣是手機,Apple就比Android貴,但Android中的Vertu又一隻價錢打十隻蘋果,扣掉Vertu多花的珠寶等材料成本,是比蘋果訊號更好?還是持有者比蘋果能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

  我太太就是標準的會為了「無農藥」三個字的「心理上的概念」多付錢的人,為什麼說心理上的概念,因為也沒有直接證據,單純是自己主觀的判斷,有時候就單純是看對方(自稱自種自售的路邊小賣家)講話時的態度可不可信這種,這就說明光是願意證明給消費者看本身就是「比較值錢」的事。我也支持我老婆的做法,像我家這樣的消費者絕對不會少,我家的生意一樣是在賣東西,相同的東西賣得比別人貴一些一樣有機會賣掉,靠的也就是搏感情以及尋求差異性。你一定是個比我技術好的種植者,但我相信我應該是比你稍微多了解何謂「供給與需求」。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6 19:00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5 23:46
  好吧,你那麼在意安全兩個字,那我換掉,叫做給人「心理上的滿足感」如何?

  同樣是手機,Ap ...

這個詞真的好多了...就像醫生開一些胃藥或是澱粉填充錠,俗稱安慰劑的就是符合心理上的滿足感吧...

面對終端用戶,服務是可以加分,但品質是硬道理,您說的就像老屋拉皮,看起來好像光鮮亮麗,但碰上該電線走火的時候還是照樣會走火;那天地震一搖,該倒的照樣倒。因為那不是針對本質去改善(例如強化結構、抽換老舊電線),所以該來的來了照樣躲不掉。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6 20:13

smhu 發表於 2017-3-26 19:00
這個詞真的好多了...就像醫生開一些胃藥或是澱粉填充錠,俗稱安慰劑的就是符合心理上的滿足感吧...

面 ...

  是因為你不喜歡「安全」一詞我才修改,不過實際上用「安全」兩字並沒有什麼問題。

  這個 禁用農藥 網頁就說明了曾經有些上市的農產品是使用了符合當時法規的用藥,而後來這些農藥卻被禁用了。

  只要有農藥在上市後才被禁用這種事,有機相對比較「安全」這件事就是合於情理的說法。另外農產品上市必須符合用藥安全標準,並不會自動等於市面上所有的農產品都是符合規定的(見新聞)。當然有機農產品也一樣會被抓包有農藥殘留,但至少標章本身有淘汰機制。這也印證了我前面說的,願意提供證明給大家看,這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事,值得賣較高的價格。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6 22:46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6 20:13
  是因為你不喜歡「安全」一詞我才修改,不過實際上用「安全」兩字並沒有什麼問題。

  這個 禁用農 ...


我跟您的認知是不對調的,建議您先去看完【上下游】郭華仁:有機農業的真諦在友善土地,不是農藥零檢出,再思考一下...然後我們再來談...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07:27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3-27 07:29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7-3-26 22:46
我跟您的認知是不對調的,建議您先去看完【上下游】郭華仁:有機農業的真諦在友善土地,不是農藥零檢出 ...


  本來就不對調,我對有機農業沒什麼意見,單純是看到最前面講「沒比較貴」這點才開始的。後來您也沒針對不補貼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比較便宜加以論證,反而是在「安全」等無關緊要的字眼上認真。(我最前面提「安全」是把它列為消費者看待價格的一個考慮因素,用什麼字眼根本不是重點)

  我是建議回歸原來的重點,到底「國外有機如何(在沒補貼情況下)做到沒有比較貴」。至於其他的問題,我其實也沒什麼興趣。業內不業內很重要嗎?看您先前對投資很不認同,應該也不是相關業內,但是不也可以討論「沒有比較貴」這種成本問題?判斷是否「安全」也不是業內專屬權,這個詞是一般人的生活中用語,可以由符合直觀及普遍知識的用法來使用(DDT沒被禁用之前,就是安全的?一般人可不這麼認為)。我也為了您不喜歡,還改了一下,但哪壺不開提哪壺,那我只好又回來以一般非業內的一般消費者的觀點來說明何謂「安全」,這和業內不業內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家一般用電及消防的安全與否,難道自己不能發現屬於常識(導線容量,電氣設備安檢標章、煙霚及一氧化碳偵測,逃生通道有無以及是否有障礙物之類)的部分,一定要請電力消防專家來認定嗎?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07:45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07:27
  本來就不對調,我對有機農業沒什麼意見,單純是看到最前面講「沒比較貴」這點才開始的。後來您也沒 ...

你質疑的是「沒有比較貴」叫做不科學,但那就是個事實,跟補不補貼有些時候並不是正相關...租稅補貼是一種公權力的介入,表示鼓勵或是認同,至於種不種得出來,賣的價錢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落後國家(地區)最有機了,但人民過得如何?

在合適的氣候生產適合的農產品可以做到不必使用化學合成農藥。為什麼台灣冬天的菜價會很便宜?因為低溫低濕度,病蟲害大發生的機率降低了,門檻降低之後產量增加,價格自然就掉了下來...

許多人並不了解什麼叫做劑量,毒與藥及無害通常只是劑量的關係,環境中到處都是有害的物質,但是也要看生命能夠耐受的程度。

你知道怎麼區分安全衛生嗎?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09:14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3-27 10:55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7-3-27 07:45
你質疑的是「沒有比較貴」叫做不科學,但那就是個事實,跟補不補貼有些時候並不是正相關...租稅補貼是一種 ...


  「沒有比較貴」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成本,一種是售價。正常在同一個區域,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大宗物資成本和售價不會出現倒置(意思是成本比較高,卻沒比較貴甚至更便宜),一開始並沒有講是成本或售價哪一種,就算是售價,最早的文章是用外國沒有比較貴在說台灣比較貴,結果用的是國外有補貼的價格在質疑台灣沒補貼(這樓新聞才剛出來,還沒實施)賣比較貴的價格,這種觀點也是不科學!

落後國家(地區)最有機了,但人民過得如何?

  這句就有趣了,在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慣行農產品是劣等財(隨收入增加減少購買),有機農產品是正常財(隨收入增加增加購買)。在落後國家,各方面都還沒開始發展,劣等財/正常財根本連適用機會都沒有,但只要該國市場開始有農藥化肥出現,慣行基本上就是成本會比有機便宜。追求便宜就是多數問題的根源(不然台灣農地的重金屬污染是怎麼出現的?),不能說追求便宜不對,有問題的是追求便宜時的成本被轉嫁了(內部成本如廢棄污染處理費用變成外部成本如環境污染等,內部成本為廠商專屬,外部成本由外部人來承受),如果不把外部成本回歸給當事人(嚴格取締處罰取締要求限期改善),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有機法規不只要求不使用農藥,還包括重金屬檢驗必須合乎標準。光不用農藥,不會自動等於有機。難道不用農藥就不會種出鎘米了嗎?我一再強調,提出證明本身就是價值,有機一詞根據法規是要認證通過才能使用。另外安全等級也有程度之分,不同程度的安全標準,本來市場就會給不同的價格。用潔淨度來類比,台積電的無塵室的成本會比一般家庭用吸塵器吸一吸來得便宜嗎?顯然不可能,要達成一定需要比較高的成本,如果我說我開的清潔公司清理過的房間像台積無塵室一樣乾淨(誇張一點的比喻,請別在這裏做文章),你就相信嗎?如果我能提出公正第三方檢驗的潔淨度(每立方公尺微粒數之類)證明,那麼顯然我就比較值得相信,有這種需求的人(市場消費者)也會願意付我比較高的清潔費。

  所以我不知道你對有機/安全等等字詞這麼敏感的問題點在哪裏?我一開始只不過從最基本的常識出發,提出「外國有機沒有比較貴」(PS)這樣一句話不科學而以,倒底是哪裏有問題?

PS: #5樓梅姬大的外國親身經驗是「貴一點而以」,也沒符合「沒有比較貴」這句。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09:29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3-27 09:30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7-3-27 07:45
你知道怎麼區分安全與衛生嗎?


  我是不知道你怎麼區分。我只知道在國文用詞上,當討論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時,是寫成「食品安全」而不是「食品衛生」。所以我在討論與農藥/重金屬明顯相關的有機議題時,用安全一詞應該沒什麼問題。不知道討論中間又引出衛生一詞是要做什麼?
作者: oop930    時間: 2017-3-27 11:06

好久沒有看到怎麼精彩了~
真的配服倆位大哥大耶~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11:57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09:29
  我是不知道你怎麼區分。我只知道在國文用詞上,當討論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時,是寫成「食品安全」 ...

因為你就只是人云亦云,所以普羅大眾講食品安全你就跟著人家講,出了事就說別人也是這樣講,其實這樣一點都不專業。

什麼叫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裡頭含有一些本來就不應該有的東西,而且吃了很快就見功效,例如吃到含有食因型肉毒桿菌的食物,或是吃到含沙門氏菌的雞蛋...這種都得趕快送急診

什麼叫食品衛生?就是短期內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但是經過較長期間的累積,有可能造成生理或器官的危害。

生命是奧妙的,所以有些東西對某些人而言是有害的,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沒有感覺,例如患有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鋂缺乏症的人吃到蠶豆就幾乎會要了他的命,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蠶豆很好吃啊...不要告訴我說那個算是一種病,其實它除了對化學物如蠶豆、樟腦、臭丸、龍膽紫(紫藥水)、薄荷都會令患者出現急性溶血反應之外,啥事都沒有,而且它在某個族群裡頭算是挺普遍的...那蠶豆、樟腦丸算啥?毒藥?

其實我對於認證這碼子事也有一些的涉略,只是對於別人家的商業機密不願意去談,反正信者恆信,相信就好。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13:03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3-27 13:25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7-3-27 11:57
因為你就只是人云亦云,所以普羅大眾講食品安全你就跟著人家講,出了事就說別人也是這樣講,其實這樣一點 ...

什麼叫食品衛生?就是短期內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但是經過較長期間的累積,有可能造成生理或器官的危害。


  你這已經不是人云亦不亦云的問題。安全和衛生不是這樣分的。

教育部字典「衛生」一詞
「1        泛指個人養生之道,及社會大眾追求健康的行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愚兄聽見現在那些維新人常說起要衛生。」
2        清潔。如:「飯菜都很衛生」。

   其中的1和本樓較無關聯,主要是2。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第4條               
主管機關採行之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符合滿足國民享
有之健康、安全食品以及知的權利、科學證據原則、事先預防原則、資訊
透明原則,建構風險評估以及諮議體系。」

  法規寫說食品安全是以風險來評估,風險低(如你所說的不會立刻死的那種」)就只是影響「安全」的風險低,不是說它就是絕對「安全」或者如你所說不屬於「安全」一詞的範圍。今天別人要求更高的「安全係數」(PS),你把它歸類為是衛生而不是安全,那是你個人的分法,和多數人常識不同。

  反而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當中,單獨提到衛生一詞,多半是規範環境、容器、加工等不一定和食物本身直接關係的「他者」。不衛生當然會影響到生命安全,所以整部法令才多數地方安全衛生四個字一起講。但要講食品本身的品質,用「安全」比用「衛生」來得更合理。安全的食物在不衛生的環境會變得不安全,而不安全的食物無論環境衛不衛生都還是不安全。安全是和生命直接相關的詞,衛生本身主要是藉由儲放及加工過程的「腐敗」「污染」等變化使物品變得不安全。吃到被蟑螂老鼠污染的食物導致拉肚子,是衛生問題也是安全問題,但食品本身含有毒性物質,是「安全風險」程度的問題,不是衛生問題。

  你要挑戰中文基本定義,可以去找中文系,不要再找我了。

PS: 農藥殘留標準訂定就是所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產物。標準訂定者考慮的是食品安全風險和慣行實務的平衡,但會買有機的人就是希望「零檢出」(理論上應該是零使用,但實務上除非日夜看守,否則只能用檢出與否來查驗),各國不同的殘留標準以及有機的標準,就是對食品安全要求的風險係數不同而以。
作者: 大地彩妝師    時間: 2017-3-27 13:24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13:03
  你這已經不是人云亦不亦云的問題。安全和衛生不是這樣分的。

教育部字典「衛生」一詞

請教一下

有小農可以吃得到的嗎?

沒用農藥

沒用肥藥

這樣政府怎麼補助我呢?>_____<"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13:27

大地彩妝師 發表於 2017-3-27 13:24
請教一下

有小農可以吃得到的嗎?

  根據1樓原文「東區分署指出,有機轉型期驗證農地,將獲生態獎勵給付每年每公頃3萬元,另有收益減損補貼,水稻和蔬菜每年每公頃3萬元,其他作物每年每公頃5萬元。」這段,和大小農應該無關,可能要先成為「有機轉型期驗證農地」才行。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14:24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13:03
  你這已經不是人云亦不亦云的問題。安全和衛生不是這樣分的。

教育部字典「衛生」一詞

這個好笑...昏倒...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14:47

smhu 發表於 2017-3-27 14:24
這個好笑...昏倒...

  我倒覺從最早的「外國有機沒有比較貴」的問題,能夠一路轉移重點到說文解字比較好笑。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14:58

smhu 發表於 2017-3-27 14:24
這個好笑...昏倒...

後來才想到「都長這麼大的人了,不懂?那是他個人的事情,旁人並沒有義務去教他」...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3-27 15:25

smhu 發表於 2017-3-27 14:58
後來才想到「都長這麼大的人了,不懂?那是他個人的事情,旁人並沒有義務去教他」...

  不要把這裏當你個人的fb,這種話去自己的fb講比較適合。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15:32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14:47
  我倒覺從最早的「外國有機沒有比較貴」的問題,能夠一路轉移重點到說文解字比較好笑。

外國推環境友善耕作的作法在前頭就已經說明了,透過補貼的方法來提高農民施行友善耕作的意願,畢竟施行環境友善在已開發國家而言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好比綁了一手一腳上場打拳擊一般。所以外國的政府絕對不會明示或是暗示說施行環境友善耕作可以賣比較好的價格,畢竟價格是由市場機能來决定的。

在世界各先進國家都有所謂的容許標準,這個容許標準依各國的國情、人民每日的食用攝取量及排放量來計算每種的容許量。如果要簡化的說就好像空氣品質監測一般,當然最好就是無污染,但是那只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所以就會分級成良好、普通、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等的,那就算到了最差的危害等級時又怎麼樣?不要呼吸嗎?也就只能叫大家要特別特別的注意而已啦...這個就是劑量的觀念。

台灣的有機開始推行時的動機就很奇怪,當初是為了加入WTO,擋不住外國農產品價格的優勢,所以就來搞分眾的把戲,說這樣子就可以賣得比較好的價錢,當然一定有人會相信這一套,只是如果真的行得通的話,就不必又有人在那邊玩什麼無毒、自然的囉...畢竟這些都是行銷上噱頭,多少人吃這套跟能養活多少人就等時間來證明了...

在農政方面從產銷履歷變成推吉園圃再又回來推生產履歷,這16年來從來不是主推有機農業,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農民也要顧肚子的啦...有機只有部份農產品可以做得到,而有些是在耍寶,反正海水退潮時穿什麼樣的褲子自然就露出來了....

作者: smhu    時間: 2017-3-27 15:49

pineman 發表於 2017-3-27 14:47
  我倒覺從最早的「外國有機沒有比較貴」的問題,能夠一路轉移重點到說文解字比較好笑。

貴不貴指的是一種價值的比較,當然可能對於某些人來說,有沒有比較貴指的就是價錢的差異。

一連串下來我強調的重點:在已開發國家裡頭只要擺上架的產品就是安全的,不安全的產品根本就不能夠上架。而所謂的安全指的是長期間的食用、暴露不會造成健康的危害,但這個值不見得一定就是未檢出。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3-27 18:47

友善農耕 . 銷售價格 . 對地補貼

眼睛看東西 眼鏡很重要
我帶起 "錢錢眼鏡" 所以用錢看世界

首先
1: 我加入小地主大佃農 ... 政府有補帖佃農租金 . 這會流入地主手中
2: 佃農實施友善耕作 ... 政府每公頃3萬元 . 這應該流入佃農 (但未定案)
3: 買有機肥再補助 ...
4: 農業設施補助
5: ... 還有農工補助
6: 若能說服鄰田10公頃 . 變專區補助更大

有那麼多錢 . 我搞農就有興趣了 (至少不會賠錢)
當有那麼多錢出現 . 團隊(社群)式 自給自足就能玩了

其實我想很久了 . 感謝國家給我機會 . 離目標越來越接近了
作者: 大地彩妝師    時間: 2017-3-27 20:53

樂活族 發表於 2017-3-27 18:47
友善農耕 . 銷售價格 . 對地補貼

眼睛看東西 眼鏡很重要

首先
1: 我加入小地主大佃農 ... 政府有補帖佃農租金 . 這會流入地主手中
-----這條不用另外花費就能賺到
2: 佃農實施友善耕作 ... 政府每公頃3萬元 . 這應該流入佃農 (但未定案)
-----這條也不用額外花費
3: 買有機肥再補助 ...
-----有花錢才有補助
4: 農業設施補助
-----有花錢才有補助
5: ... 還有農工補助
-----自己的工應該不算
6: 若能說服鄰田10公頃 . 變專區補助更大
-----一樣要花錢才有補助
============================================

認證要錢錢
原本不用花錢
為了賺補助費得先花錢

如果原本就要花錢
那農法A花的錢VS農法B+補助款得算一算
花了那麼多的錢
農法A的利潤和農法B的利潤也要算一算
不過
農法B要花那麼多錢錢
得到的錢錢應該也會比較多吧
不然那麼多人砸錢砸假的嗎?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3-27 21:07

大地彩妝師 發表於 2017-3-27 20:53
首先
1: 我加入小地主大佃農 ... 政府有補帖佃農租金 . 這會流入地主手中
-----這條不用另外花費就能賺 ...

偷雞當然要蝕把米

反過來
我原來就要買 有機肥 1毛也沒補助
繞個彎 錢就來了

我原來就要買農機或搭溫室 政府也沒給半毛
直接去踹門 ㄟ錢就下來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玩農場) . 走政府指引的路就有錢領
您開車要注意路標方向阿.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阿
只要你當乖寶寶就有糖吃

作者: 山林雅境    時間: 2017-3-27 21:40

樂活族 發表於 2017-3-27 21:07
偷雞當然要蝕把米

反過來

去農會買肥料多少補助都含在價格裡啦!去市場買肯定沒補助的。
農機上回已經補給你搬運車了。
要不你就加入當地的慘笑班(說錯了是產銷班),該有的那裡比較多
為了三萬補助去幹農事,一定比為喝牛奶去養牛還慘笑吧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3-28 06:45

山林雅境 發表於 2017-3-27 21:40
去農會買肥料多少補助都含在價格裡啦!去市場買肯定沒補助的。
農機上回已經補給你搬運車了。
要不你就 ...

山林大要認真點看
不就跟大家說 地主 佃農 有分工合作的嗎
百萬農青好像大部分都是 "佃農"

農業設施還很多好請呢,我現在是農夫
所以要了解到底有多少好康好拿
作者: pineman    時間: 2017-4-3 09:05

本帖最後由 pineman 於 2017-4-3 09:14 編輯
在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慣行農產品是劣等財(隨收入增加減少購買),有機農產品是正常財(隨收入增加增加購買)。


  這樓的文章內容,有人不瞭解何謂劣等財和正常財,所以再多加說明一次。

  以下引言引用自
  劣等財

  
劣等財( Inferior Goods ), 是消費者對某一商品的需求量,隨著其本身所得的增加反而減少者,謂之劣等財。例如窮的時候吃蕃薯,有錢後改吃白米,萫薯就是劣等財。


  這文章講蕃薯是劣等財,白米是正常財(PS)所以劣等財只是定義而以,我引用它也只是照經濟學慣常定義,沒有價值判斷。正常財就是和劣等財相反,如同我括號中所說隨收入增加增加購買。不再多引述,有興趣可自行搜尋「正常財」定義。
  

PS: 雖然文中沒說到白米是正常財,但劣等財和正常財本來就是在兩互相可替代消費財(例如蕃薯和白米,慣行農作物和有機農作物,增加A的消費就會減少B的消費這種情況)擺一起相互比較時在說的。

PS2: 維基百科也有劣等財,只是是從相反方向(收入減少時多買)來說明,意思一樣。
作者: FlyNews    時間: 2017-4-3 09:42

大地彩妝師 發表於 2017-3-27 13:24
請教一下

有小農可以吃得到的嗎?

每年每公頃3萬元

一公頃,大約是10分或1甲地...
蓋農舍所需農地的坪數為756坪, 約2.5分地,

先要有1公頃或1甲的農地再說...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11-7 19:55

...
農糧署也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通過有機驗證(含轉型期)或友善環境審認者,可申請補貼,每年每公頃最高補貼九萬元
...


〈北部〉有機驗證、檢驗補助 農糧署提高至9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45847


2017-10-24
有機農業總面積 花蓮全國最多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有機農業放利多!農糧署統計,花蓮縣有機農業面積佔全國有機農業總面積五分之一,為全國第一名。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為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今年起提高有機驗證費、檢驗費的補助金額至九十%之外,也首開「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每年每公頃環境耕作補貼最高九萬元!
農糧署今年提高有機農業相關補助,圖為卓溪鄉南安部落的有機水稻田,農民林仁義正在看水稻根系狀況。(記者花孟璟攝)  


環境耕作補貼 每年每公頃最高9萬

農糧署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有機栽培面積六七八三公頃,花蓮縣佔一三九四點五公頃,為全國第一,遠高於第二名屏東縣的六六一點五公頃;而截至今年九月底,全國有機驗證通過面積又增加到七三九三公頃,花蓮縣面積一六○三公頃,為全國五分之一強。

驗證等費用貴 往年中央只補助5成

由於有機農業要通過認證,檢驗費用高昂,尤其許多青農回鄉創業投入有機栽培,初期資金壓力沈重,也令農民對取得有機認證裹足不前;通過驗證後,仍需定期負擔相關檢驗費,都造成農民負擔。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表示,由於農委會一○四年啟動有機農業生產及驗證輔導計畫,其中有機驗證費用、檢驗費用及有機農產品標章費用部份,往年中央補助五成,剩下五成由農民自行負擔,縣府也因應政策,以縣府預算支付農民的檢驗費自負額,也因此花蓮有機栽培面積逐年成長。

農業處科長吳雅琴舉例,一筆檢驗費四千元,中央補助二千元,剩下的二千元即由縣府買單,等於農民不花一毛錢,減少成本負擔,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共補助五百八十四件、計一千九百多萬元,盼協助花蓮農業永續發展。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今年除提高有機驗證費、檢驗費至九十%,另提供有機質肥料、農業機械及生產設施補助等;此外,農糧署也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通過有機驗證(含轉型期)或友善環境審認者,可申請補貼,每年每公頃最高補貼九萬元。

作者: chen168    時間: 2017-11-9 06:30

樂活族 發表於 2017-11-7 19:55
...
農糧署也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通過有機驗證(含轉型期)或友善環境審認者,可申請補貼,每 ...

好康報恁知!農委會全面啟動有機及友善耕作輔導新措施

這是半年前的舊聞了
作者: 樂活族    時間: 2017-11-9 09:19

chen168 發表於 2017-11-9 06:30
好康報恁知!農委會全面啟動有機及友善耕作輔導新措施

這是半年前的舊聞了

半年前 我沒辦法申請到
繼續追蹤  還是有人領得到
詳加了解 倒底誰領到 怎樣才領的到
...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