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傳統土埆厝建造 [打印本頁]

作者: jeffyu    時間: 2017-9-8 16:07     標題: 傳統土埆厝建造

[youtube]N4QmYRupE2o[/youtube]

不知道有沒有人po過,感覺這種房子很環保
作者: MAXYEH    時間: 2017-9-8 18:07

這種房子一定冬暖夏涼
作者: 皓首    時間: 2017-9-8 19:59

MAXYEH 發表於 2017-9-8 18:07
這種房子一定冬暖夏涼

小時候住過,的確是冬暖夏涼,只是不耐震,921大地震村子裡的土埆厝、土埆牆全倒,無一倖免。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26 10:24

這種房子優點是環保、減少碳足跡,省錢(因為就地取材),冬暖夏涼.......好處說不完。但是對於耐震問題,其實只要把握兩個原則:1.不要太高 2.圓形為宜,結構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算發生強烈地震,也能第一時間迅速逃生。萬一不幸震垮了,原地原材料再蓋就有了。這是目前所了解的,現在越來越多人在蓋這種房子,我們未來也會朝這個目標努力!!

作者: puli545    時間: 2017-9-26 15:23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9-26 10:24
這種房子優點是環保、減少碳足跡,省錢(因為就地取材),冬暖夏涼.......好處說不完。但是對於耐震問題,其實 ...

不好意思,我得說強烈地震...你根本來不及逃!
真的要以土角厝做為何住使用的話,還請好好考慮結構強度問題
相信加以改良補強是可以的。
請別小看了天災的力量(認真)
不是要故意潑冷水,而是經歷過921...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26 20:35

921平鎮老家,伯父家和我家,以及隔壁鄰居土埆厝都沒倒。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28 12:29

其實真正的強震發生的時候,不管甚麼結構都有可能會倒。921確實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傷痛,祝福所有受難的人們都能走過悲傷,堅強起來!
早期傳統的土磚屋如果蓋的時候有確實夯實土磚,很多都能躲過強震並且保存下來。目前鋼筋水泥屋的壽命頂多能撐6、70年,但是土磚屋的壽命有紀錄的已經達到500年。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3305

作者: jeffyu    時間: 2017-9-29 14:26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9-28 12:29
其實真正的強震發生的時候,不管甚麼結構都有可能會倒。921確實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傷痛,祝福所有受難的人們都 ...

好書感謝推薦
作者: eddieleu    時間: 2017-9-29 15:38

土角厝怕淹水,老人家說八七水災時大部分淹到水的土角厝都泡水泡到軟腳而傾覆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29 18:39

泥土泡水會成泥漿。
泥磚造牆,確實怕淹水。

土石流也是深層泥土泡水軟化成漿,連山石一起傾洩而下。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29 19:20

陳青 發表於 2017-9-29 18:39
泥土泡水會成泥漿。
泥磚造牆,確實怕淹水。

感謝陳青大大回饋,現在有改良版的土團屋,是先用大石頭和水泥做地基和牆角,再用土團築牆,就不怕泡水了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29 19:27

http://ecoour.blogspot.tw/2011/02/cob-house_13.html
作者: ryan920721    時間: 2017-9-29 22:12

在台灣目前他們蓋的房子應該稱為「違建」......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29 22:29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7-9-30 16:51 編輯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9-29 19:20
感謝陳青大大回饋,現在有改良版的土團屋,是先用大石頭和水泥做地基和牆角,再用土團築牆,就不怕泡水了 ...


傳統土埆厝也是有挖一條深溝,用大石頭水泥做地基,用石頭和水泥做石腳。
石腳就是牆底下大約一尺的部分。
以防大雨泡水把屋子泡倒。

但是更深的淹水,就沒辦法應付了。
整個牆會溶化。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30 07:26

ryan920721 發表於 2017-9-29 22:12
在台灣目前他們蓋的房子應該稱為「違建」......

真令人沮喪! 好的理念與作法應該要被宣揚與保存~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9-30 07:29

陳青 發表於 2017-9-29 22:29
傳統土埆厝也是有挖一條深溝,用大石頭水泥做地基,用石頭和水泥做屋腳。
屋腳就是牆底下大約一尺的部分 ...

感謝前輩說明,如果有機會可以參觀您的祖傳土磚屋嗎? 我們真的想蓋這樣的房子,正在努力收集資料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1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9-30 07:29
感謝前輩說明,如果有機會可以參觀您的祖傳土磚屋嗎? 我們真的想蓋這樣的房子,正在努力收集資料:lovelin ...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1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2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3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3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4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5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5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6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7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8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29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35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36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7-9-30 13:40 編輯

家鄉的土埆厝三合院左右兩排房子依然還在,但是幾十年前外牆已砌上紅磚加強擋風擋雨的效果。
內牆也刨掉8公分,佈上鐵網,再粉上水泥,最後塗上水泥漆美化。

三合院正中的公廳,供祖先牌位,已改建,完全是新樣貌。

兩邊房子,也已經都換上鋁門窗和鐵皮屋頂。
土埆厝的原貌已不復存在矣~~~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9-30 13:49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7-9-30 13:52 編輯

土角厝優點是自己打泥磚,建造費用便宜,冬暖夏涼。
缺點是老鼠會挖洞,窗子太小。

外觀不夠氣派,內部不很舒適。
不適合新興人類居住。

還是鋼構或鋼筋水泥建造的比較舒適吧?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7-9-30 19:00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9-30 07:29
感謝前輩說明,如果有機會可以參觀您的祖傳土磚屋嗎? 我們真的想蓋這樣的房子,正在努力收集資料:lovelin ...



現在網路上介紹的影片跟施工的樣子 都不是很踏實 因為真正歷練夠的舊師傅往生光了 現在七八十歲其實都沒蓋 或跟著

蓋過幾間 即使還在也沒力氣出門要不然很多古蹟般的古厝再多錢也想辦法找人修 時下即使能找些人來做恐怕也很難如願

您可以去買舊土房子修修補補比較真確 要不然就先蓋鐵屋再親手裡裡外外慢慢修飾成泥土屋 !

依我的經驗 草 尼瓦片 石瓦片屋頂  因為以前屋子怕風 怕震 ....蓋不高 門窗少小 其實也很悶 光線暗 地又不平 下雨天濕滑

我阿公還在家裡抓了一隻七斤重的錦蛇賣 ! 很多東西刻意復古就像味全用原木興故居 政府修古蹟 花大錢也得不到那個

味兒 因為 師傅 材料 工作態度 價值觀都再見了 !

土塊基本是一種先Q土加粗糠(稻草段)比例不清楚 用牛力踩均勻(這一點就困難了 機器難拿捏 人力道不足...)陰乾到甚麼

程度才不易乾裂 很多細節恐怕已經付諸祖先記憶了 !
作者: jeffyu    時間: 2017-10-2 08:40

eddieleu 發表於 2017-9-29 15:38
土角厝怕淹水,老人家說八七水災時大部分淹到水的土角厝都泡水泡到軟腳而傾覆

…真的是沒有想到淹水的問題…><…
…土石流真的很恐怖…水士無情…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10-2 08:57

感謝陳青前輩分享的照片,看到這些老房子真的好感動阿~~
也謝謝蔡先生提供寶貴建議,偷偷告訴您我也姓蔡內,哈哈!
作者: jeffyu    時間: 2017-10-2 10:36

陳青 發表於 2017-9-30 13:36
家鄉的土埆厝三合院左右兩排房子依然還在,但是幾十年前外牆已砌上紅磚加強擋風擋雨的效果。
內牆也刨掉8公 ...

看到好多古厝都是以鐵皮屋頂來修整,感覺就沒了古厝的味道,好可惜…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10-2 11:32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7-10-2 11:44 編輯
jeffyu 發表於 2017-10-2 10:36
看到好多古厝都是以鐵皮屋頂來修整,感覺就沒了古厝的味道,好可惜…


早期土角厝是以瓦片蓋上,之後壓上石頭。
後來以瓦片密密的蓋上,一凸一凹,凸起的一行,兩側用石灰調一點水泥敷上。
這樣就比壓石頭更堅固耐用了。

(石灰調水泥,只能用一點點水泥,下次要換新瓦或補瓦才不會敲不下來。)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10-2 12:04

陳青 發表於 2017-10-2 11:32
早期土角厝是以瓦片蓋上,之後壓上石頭。
後來以瓦片密密的蓋上,一凸一凹,凸起的一行,兩側用石灰調 ...

請教前輩,現在還能找到這種瓦片嗎?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7-10-2 12:57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10-2 12:04
請教前輩,現在還能找到這種瓦片嗎?

十年前約略是頭份還有 現在恐怕要建材商從國外進口 !

其實也一樣 買舊房子拆來用 通常古人房子旁都會留一些備用 !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10-2 13:12

蔡先生 發表於 2017-10-2 12:57
十年前約略是頭份還有 現在恐怕要建材商從國外進口 !

其實也一樣 買舊房子拆來用 通常古人房子旁都會留 ...

了解,謝謝蔡先生
作者: 陳青    時間: 2017-10-2 19:21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7-10-2 19:23 編輯
打鐵一號 發表於 2017-10-2 13:12
了解,謝謝蔡先生


這種瓦片是用瓦窯燒出來的。
現在瓦窯幾乎已經絕版了,網路上有找到台灣唯一僅存的三和瓦窯。
您不仿去電問問看。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5113.html

其實,瓦片很薄,在屋頂上日曬雨淋容易自然碎裂,過十年大約就要補一補了。
蓋瓦屋的師傅大概也已經老去絕跡請不到了。

依我74歲的過來人見識,感覺還是鐵皮屋好。
如果怕鐵皮屋容易生鏽,就要用鋁鋅板,不要用鍍鋅板。

如果還是覺得鐵皮不耐用,就用白鐵皮,加上白鐵釘,就可以多用幾十年了。
懷古似乎是文人雅士的優點。

不過,瓦片實在已經落伍不科學。

就像現在下雨穿起簑衣一樣,誰還會覺得有什麼好處呢?
還是穿雨衣,比較輕便能擋風雨吧~~

70年前人穿簑衣~~


現代雨衣,很明顯哪個好?:

作者: 打鐵一號    時間: 2017-10-3 09:51

陳青 發表於 2017-10-2 19:21
這種瓦片是用瓦窯燒出來的。
現在瓦窯幾乎已經絕版了,網路上有找到台灣唯一僅存的三和瓦窯。
您不仿 ...

哈哈~~原來前輩已經74高齡,敬佩敬佩,您的人生才正要開始呢!!

三合瓦窯很有名,專門研發能夠保留古意的磚瓦與相關商品,這麼努力在為先人智慧做傳承的廠商應該值得支持與鼓勵^^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