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新竹山區,半夢半醒.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8 22:12     標題: 新竹山區,半夢半醒.

因為主要都屬於種植一些東西, 或是既有的某些作物, 就在這個版來開個新篇好了.

舊故事居多, 新事物也有, ( 因為還是會繼續前往那裡, 並非完全放棄 ), 所以算是一段漫長日子的奮鬥, 最後卻幾乎宣告徹底失敗的經歷.

後面是否會 東山再起, 那就...再觀察, 繼續研究.

曾經有夢, 有時夢醒, 有時可能又再夢一回, 所以稱為 半夢半醒.

剛開頭, 最近又剛好是油桐花開, 就來張矇矓的油桐花好了.


作者: 2home    時間: 2021-4-8 22:57

有油桐花的時節就有螢火蟲,您那裡螢火蟲應該不少吧!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9 21:49

2home 發表於 2021-4-8 22:57
有油桐花的時節就有螢火蟲,您那裡螢火蟲應該不少吧!

沒錯, 桂竹筍 / 相思樹花 / 油桐花 / 螢火蟲 ( 以及樹林中的許多不同種類蘭花 ), 都是四月份 ~ 五月中 之間, 屬於同期的東西.

沒有提到螢火蟲, 是因為曾經拍過, 也曾經嚴重受挫, 曾經見過台灣最小隻的 ( 差不多 4mm, 跟螞蟻一般大 ), 也有見過數量稀疏, 但是體型特別大的 ( 橙螢 ( 15mm ) / 山窗螢 ( 21mm ) ---> 十或11月的夜間於某山頂摸黑下山, 湊巧見到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追尋多年與多夜, 受挫更是多次, 決定不玩了.  ( 相機太過陽春, 對象又太難纏 ).

簡單的用兩篇介紹, 附近山區較常見的兩種. ( 秋天與冬天也有別種, 但是沒特別去尋找與記錄 ).

黑翅螢....

附近山區算是普遍, 較偏僻的山路邊, 就可以見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林底下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葉子是 冷清草, 它們身長大概 13mm 左右, 屬於中型, 發光亮度還蠻明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種螢火蟲, 19:15 天黑開始出現, 大概活動到 21:00 收工, 可觀察或拍攝時間大約 100 ~ 110 分鐘之間.

相機等級良好的話, 這種還不算太難拍.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9 22:07

紋胸黑翅螢.

某天從菜園要走回車子, 天色已經幾乎看不到路.

小徑途中, 見到許多螢火蟲, 閃著暗紅色, 很微弱的光.

然後找時間, 想辦法拍攝記錄....它們出現日數不多, 又非常小隻, 亮度更是非常弱, 而且每天的 " 工作時間 " 短得離譜, 從出現到消失, 差不多只有 15 分鐘, 就全部 " 收工 " 睡覺了.

可能嘗試了兩三年, 至少算是有留下一些記錄, 總之結論就是, 很難搞.

好歹了解它們的活動習性 ( 指我家附近的而言, 別地方的不敢說 ).

它們的光, 從暗紅色開始, 非常暗. ( 這算是活動中期, 黃橘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下角有五個光點, 三個較暗, 兩個較橘黃.

按這裡顯示圖片

接近收工前, 會變成 黃綠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它們超級小隻, 大隻的螞蟻都比它們大. ( 葉子是 柚葉藤 ).

從近到遠的對比.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一組, 在 杉木 的葉尖.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種螢火蟲, 好像是台灣最小隻的, 必須親眼見過, 才知道它們小到什麼程度.

而且它們活動時間短到離譜, 15 分鐘從出現到結束, 一個夜間可能根本拍不到 10 ~15 張 ( 亮度暗, 要曝光更長, 或是遇上月亮之夜, 根本無法拍 ).

自從拍過這種之後, 關於螢火蟲....決定不玩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0 16:14

記錄, 植物.

這處山區, 在較早的年代, 滿腦子只知道拼命幹活, 努力挖, 努力扛, 努力砍, 努力鋸, 努力蓋........就偏偏沒想到要 " 順便努力拍照 ", 講起來, 也算是個小小的缺憾.

主要位置都沒拍, 卻偶爾在路途中, 見到某些植物, 反而會隨手拍個幾張記錄.

這些細的枯藤與果實, 至今都還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 需要另外找時間拍攝葉子與花朵, 以及果實未熟之前的樣子, 因為也不急, 就一直擱著 ).



台灣土黨蔘, 果實類似古代的算盤, 俗稱 算盤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成熟果實可以吃, 小時候沒東西吃, 在山上剛好看到的話, 就會採來吃.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雙花龍葵, 果實很鮮艷.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果實也可以吃, 沒什麼特殊風味, 有些平淡.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灣土黨蔘, 一次採了一大堆. ( 算是拍攝童年的舊記憶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如果要單純拍攝或是研究野生植物, 那裡應該可以稱為寶庫, 因為附近整片區域, 99% 大概可以叫做荒野.
作者: luyeesa    時間: 2021-4-11 14:35

頗有同感   墾荒近兩年  (看中該地  開始做功課 當然所有功課都是茫茫然 沒有明確答案的)
交屋交地開始了一連串的工作  先生從反對到撩下去  沒有太多思考時間空間  我個人更是連拍照時間都沒有  
每週3-4天 上山  從早忙到晚  前半年 清除清除垃圾  舊房舍百年雜物  荒廢土地上更是花錢花時間花體力整理  一週週過去  .......
坡上植栽 一棵棵長大  部分成果已嚐 鮮  部分奉獻給大地  部分奉獻給山豬山羌  ...
身體很累 心裡很樂 時間很快   結交很多客家好友鄰居  公館小鎮 市場小吃  ...都是收穫 都是附加價值  用錢買不到  都市買不到的 ....
當然累  但是感覺很好  沒有身歷其境  無法體會    讓我們繼續玩下去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1 15:47

luyeesa 發表於 2021-4-11 14:35
頗有同感   墾荒近兩年  (看中該地  開始做功課 當然所有功課都是茫茫然 沒有明確答案的)
交屋交地開始了 ...

如果常常看, 幼小的果樹成長非常緩慢.

如果隔一段時間偶爾看, 或是差距半年一年的時候, 它們似乎又長得蠻快.

一年很快就過去, 然後年復一年, 就變成果樹園子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1 19:28

真的是一場夢.

哪時開始? 早就不復記憶.

大概就是西元兩千年前後吧, 家裡有三個幼童... 底下這張已經是更後來的年代拍的. ( 剛好那幾年, 原本的底片機曝光異常, 底片機封存了蠻長時日, 更後來才決定買台簡單型的數位相機 ).



三十幾歲, 精神跟體力都還好, 居然想要在那個 " 又高又遠又根本沒路 " 的地方, 弄一間鐵皮屋, 然後挖一個可以養 鯝魚 ( 俗稱 苦花 ) 的水池, 讓小朋友們假日可以在那裡休閒, 煮東西吃, 上方廢棄數十年的古代森林小徑走路, 而且還真的徹底執行.

假如工寮總重一噸, 每趟能夠扛 40 公斤 上去的話, 就是扛了 25 趟, 距離可能 300 公尺, 爬升大概一百公尺 ( 等於扛上三十層樓那麼高 ), 回想起來, 當時真的是超人, 或是說, 根本就是瘋了.

工寮蓋了, 第一個池子挖了, 池水也裝了. ( 完全只靠鋤頭圓鍬撬棒, 純人工 ).

然後每天還沒天亮就出門 ( 夏天, 五點多就開始看得到景物了 ), 到山裡面釣一個多小時的苦花, 迅速提到池子放養, 再回家換衣服, 趕在九點之前進到公司.

前後幾十次加起來, 應該放了三十斤入池子吧, 只是不敵那些 夜鷺 / 白鷺鷥...魚都被吃到精光, 池子後來就決定暫時放棄. ( 工作上又特別忙碌, 沒時間可以弄了 ).

廢棄之後, 池水乾了, 池裡面也長滿了草....

時隔大概六七年, 才又決定再度重返當地, 因為準備要 捲土重來, 呵呵.

工寮還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周森林大樹, 光線陰暗, 地面長滿了 冷清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曾經暫時砍光的桂竹, 早就再度佔據四處.

按這裡顯示圖片

帶著長柄鐮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把水池遺跡裡面的芒草跟雜草砍一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忙得比牛還累, 蓋工寮完全沒拍, 挖池子的過程也沒拍, 放魚也沒時間拍 ( 趕著上班 )...直到廢棄許多年, 再度重返當地, 才終於拍了這幾張記錄.

沒有記錄造成的小小遺憾, 當然會有一點, 不過, 終究已經過去, 也沒什麼差了.
作者: luyeesa    時間: 2021-4-12 11:03

辛苦工作交給專業做  用錢解決  
麻煩的雜草  已經找到相處方式  也就省事許多  
繼續忙下去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3 18:42

冬至日, 蜂與蛇.

繼 8 # 那篇, 決定重返.

8 # 那天是 週日, 到達之後就拼命砍草, 把池子的遺址大約清理, 以及拍幾張記錄, 那天沒進入工寮.

隔週六, 是 12 月 下旬, 剛好是冬至的那天, 柿子的葉片都黃了.



整理一下池子遺跡, 既然當初養魚養不成 ( 被鳥吃光光 ), 想要換成別的東西.

按這裡顯示圖片

打開工寮大門, 往內一瞧, 乖乖, 屋頂橫樑有一窩 棕長腳蜂, 它們身長可達四公分, 是台灣最大型的長腳蜂.

按這裡顯示圖片

窩裡還有不少隻.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周的橫樑上, 停了更多隻. ( 沒有全拍, 窩外的, 共有十幾二十隻吧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擱置數年, 造好的或是剛造的蜂窩都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床上 ( 墊子跟棉被那些都打包, 放一邊 ) 一瞧, 哇哩....黑眉錦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它鑽出工寮外, 雜草太多, 只拍到一截.

按這裡顯示圖片

黑眉錦蛇 倒是不打緊, 還有更大隻, 體型最大最粗的 南蛇 以及 王錦蛇 哩.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4 20:19

繼續整理, 檢查水源.

這是 10 # 的次日, 週日.

12 月下旬, 山漆 的葉子變色了.



繼續整理池子遺跡, 先前養魚蝦的時候, 池裡面的石塊, 是讓魚蝦躲藏用的 ---> 可惜還是被鳥吃光, 只好棄池並且荒廢多年.

按這裡顯示圖片

檢查水源, 12 月底 算是乾旱枯水期, 不過至少還有一吋管的 " 半管 " 水量. ( 全年 365天 都有流動, 24 小時不停, 終年都有水 --- 夏天平均大概三或四支一吋滿管, 暴雨或颱風就不列了 ).

因為全年 山泉水 都不會枯竭, 所以才會異想天開, 興起養魚的念頭, 呵呵. ( 而且養的是對水質與水溫要求標準最高的 苦花 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野外植物, 山奈....剛好看到花跟種子. ( 它們的花在根部靠近地表, 不是植株頂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土地旁邊的山澗, 野生的樹, 水冬瓜, 漿果成熟有甜味, 屬於童年的記憶.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很難得, 蓋工寮跟挖水池的歲月都沒拍照記錄, 決定重返的第三趟, 原本的幼兒, 已經剛滿十歲又一個月. ( 當然要攜帶食物飲用水跟零食之類的啦, 不然就無法工作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時隔六七年決定再度重返, 同地點東山再起, 不是代表野心降低或收斂, 反而是, 決定越弄越多.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5 21:19

春天的菜園.

前篇是 12 月下旬, 這是三月初.

空檔時間短暫, 沒上到工寮那裡, 只在當時上一輩種菜的地方 ( 距離道路較近 ), 瞄了一眼.

尚未採的高麗菜.



已經採收的, 長出新筍. ( 可以收第二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豌豆還持續開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對面山頭, 一堆落葉之後的 油桐樹, 依舊是冬天蕭瑟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除了油桐樹依然沒變之外, 如今那處菜園已經是消失多年的歷史記憶.

人一直在變, 環境與景物也持續在變.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17 21:39

真的很能衝.

前面 11 # 的最後一行字, 說決定重返, 並非表示準備收斂, 而是想要弄得更大.

事實上確實如此, 在那年的 12 月下旬, 決定再度來過的時候.

次年的三月初, 水源已經比 12 月 來得大了.



重返之後不到四個月, 四月中旬, 除了工寮旁邊, 原來的池子遺跡 ( 已經整過 ) 之外, 在那塊地的最上方, 新挖了第一池.

按這裡顯示圖片

石塊是讓魚蝦或其他生物躲藏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還增加第二池. ( 首張 ( 水管 ) 之後的六張, 都是同一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時間是下午 13:13, 這是新挖的第三池, 水已經泥巴沉澱, 池底都夠清楚. ( 最早挖的那裡已經稱為第四池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攝時間是 14:33, 跟前張只差 80 分鐘, 不但已經從山區回家換了衣服, 開車到隔鄰的鎮上載了小孩, ( 當時還不到十歲半, 小四的上學期吧 ), 而且還帶她跑到南寮海邊晃了一圈. ( 距離山上單程超過 35 公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傍晚 17:05, 跟南寮那張相隔 152 分鐘, 是把小孩載到家之後, 又再度去到山上, 發現甜蜜桃已經出現果實.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三個多月之內, 光用鋤頭與畚箕, 獨自一人之力, 此時的池子已經從一個變成四個, 擴充還蠻快的.

數十年間, 一台車兔遍全台灣, 果然很能衝.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23 21:48

舊事, 種菱角.

續前一篇之後的動作.

總共已經四池之後還是覺得 " 做得還不夠爽 ", 決定再多挖一個, 變成五個水池 ---> 純人力 + 畚箕鋤頭, 回想起來還真的夠狂.

水有了, 底部給魚蝦躲藏的石頭也準備好了. ( 山澗水源, 會帶來 明潭吻蝦虎 / 黃鱔 / 粗糙沼蝦 這些東西, 所以還是要四處去努力搬許多石頭來放 ).

既然先前辛苦的釣 苦花 來養, 結局卻都只是拿來餵鳥, 所以決定弄一些 " 不會被鳥吃 " 的東西.

當時是四月初, 因此決定, 去先前認識的某人那裡, ( 數次寒暄之下, 知道是國中時代, 同屆不同班, 他有個面積可能達一分半的大池子, 裡面都是菱角 ), 拔回一些菱角苗, 然後拿去山上種.

總共種了五個池子, 都是四月中或下旬拍攝的, 到底哪池是哪池就略過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管是從最早的, 扛上去一間鐵皮屋, 還是努力挖池子養魚, 更後來又變成五個池子, 改成種植菱角...

真的符合了, 頭腦簡單, 四肢發達.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1-4-28 16:15

嚇人唷....

時序是某年的五月一日 ( 假日 ), 到山上巡一巡.

途中, 山溝的水.



桐花季節, 掉落山溝的花朵. ( 雄花是掉整朵, 雌花只掉落花瓣部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進工寮, 聽到示警的巨大嘶嘶聲....往床底下一瞧, 乖乖....一隻巨大的 王錦蛇 ( 臭青公或母 ), 躺在較深處的角落.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尾巴部份.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前段身體.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丟了一些原生種的 圓田螺 / 石田螺 到池子裡面. ( 水池完全沒有 福壽螺 污染或入侵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邊就是 圓田螺. ( 淡色較長的是 石螺, 體型也較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桐花季節, 隨意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台東懸鉤子, 童年的記憶. ( 味道其實蠻不錯, 只是植株全是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趟的不久之前, 工寮裡面才遇到過 黑眉錦蛇 ( 還有 棕長腳蜂 ), 然後此趟又遇到 王錦蛇.

沒想到那座鐵皮工寮, 根本就是蓋給野生動物使用的.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