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尋覓 聖稜線.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1 09:05     標題: 尋覓 聖稜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24°25′44″N 121°15′35″E 聖稜線(日語:聖稜線/聖スペ稜線 Seinaru ryōsen ?;英語譯名:Holy ridgeline)指的是臺灣中部的雪山山脈北從大霸尖山(世紀奇峰,標高3,492公尺)南至雪山(次高山,標高3,886公尺)連峰間高峻的山稜線,在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內。

名稱由來[編輯]

日治時台灣山岳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1在1927年(昭和2年)首次攀登大霸尖山,後來在1928年(昭和3年)發表一篇《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文裡描述:

“        ……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

此即為山岳界稱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山脊連峰為「聖稜線」的由來[1][2]。

======================================================


筆者生活的場域, 很湊巧的, 剛好就是可以遙望這條稜脈 ---> 全台灣角度最好 的一個縣市. ( 確實就是如此, 剛好是其西邊, 而且大略剛好是 90 度...從北到南都一覽無遺. )

數十年間, 偶爾或是湊巧.... 每次只要眼睛能夠看到, 即使只是看到其中的某個山頭, 而非完整的整條稜脈, 也都會覺得無比的親切.

這不是登山, 不叫旅遊, 也不叫攝影....

就只是.... 許多許多次, 純粹有關 " 看看遠山 " 的故事.

沒有拍攝的時間先後, 也沒有分別距離的遠跟近, 更沒有分別東側視野還是西邊南邊.

一切的一切, 就只有........ 機緣.

心中偶爾想到哪邊, 就寫到哪兒.

待續.........
作者: 2home    時間: 2022-4-21 10:14

我之前東眼山的農地蓋的小木屋,窗戶直接向南望就是聖陵線,在向下一點可以看到觀霧樂山雷達站,冬天有時可以看到聖陵線上的大霸尖山積滿了雪,非常的美麗,不過距離遠了點,看起來小小的..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1 13:36

2home 發表於 2022-4-21 10:14
我之前東眼山的農地蓋的小木屋,窗戶直接向南望就是聖陵線,在向下一點可以看到觀霧樂山雷達站,冬天有時可以看 ...


冬天有時可以看到聖陵線上的大霸尖山積滿了雪,非常的美麗,不過距離遠了點,看起來小小的..

===============================================

對於 桃竹苗 地區的民眾來說, 大霸尖山 這個山頭, 應該都算是屬於相當熟悉的一個名詞.

不過, 即使是早年, 車輛可以直接到達 馬達拉溪 的登山口, 要走到 大霸尖山, 也算是相當遙望的一段路程. ( 經常爬山的人, 大概沒有太大問題 ---> 普通不常訓練的人, 就顯得太高又太遠了 ).

先走 20 公里 林道, 然後從 1800m 爬高到 2699m ( 約 900 公尺 垂直落差 ), 之後再爬到 3050 高地 ---> 後面還很有得走.

偶爾會在新竹縣的某個位置 ( 好像竹東下公館還是哪兒 ), 看到一個指標 " 大霸尖山 105 公里 ".

在 2004 夏天, 好像叫做 桃芝颱風 之後, 竹東往 觀霧 以及 觀霧 往 大霸 的路線, 嚴重毀損. ( 類似 莫拉克 對於 南橫 ).

2009 年尾, 觀霧重新開放...然後, 車子就不能再開到馬達拉溪, 單程將近 20 公里 的遙遠車程 ( 以前剛好一小時可達 ), 必須靠雙腳. ( 背負重裝的話, 大約要踢 6 ~ 7 小時 的林道 ).

三天三夜的 徒步時間, 大約耗費 30 小時, 往返總共將近七十公里, 就真的不太輕鬆.

不過...我還是 " 兩年爬了兩趟 ", 首趟帶了一位台北市的網友 ( 對方要求我帶她去爬 ), 次年又帶兒子去了一趟.

沒時間再繼續多爬幾趟也無所謂啦, 即使只是遠遠看到, 依舊會有某種親切感 ---> 看到 奇萊主北 / 玉山 / 雪山 / 關山 / 北大武山...同樣也會如此. ( 合歡群峰 就不談了 ).

---------------------------------------------------

這個標題, 比較偏向 心情故事 的狀況, 因此... 不會只是三篇五篇, 之後就連續多年都毫無下文 ( 看到很多舊文章都如此 ).

有空檔, 又想寫幾個字, 就會一直持續.

畢竟... 新竹地區是 " 最好角度 " 的觀賞地點, 讓其他縣市的 2Home 站友們, 看看何謂 新竹視角.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1 13:59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4-21 14:00 編輯

竹北視角.

近年來, 台灣的空污狀況越來越嚴重, 視線距離能夠高於 60 公里 以上的日子, 平均一年剩下沒有多少天.

另外還有雨天, 以及山區剛好被雲霧籠罩的日子... 因此, 在平地想要看到 雪山 或是 聖稜線, 真的需要 " 不小 " 的運氣. ( 而且, 還必須在空氣良好, 山區又沒有雲的時機, 剛好人就在某個適當地點 + 隨身帶著相機 ---> 手機有其缺點, 畢竟距離相當遙遠 ).

常常在開車期間看到某座山, 但是, 多數都是只能看不能拍 --- 車輛行進中, 或是快速道路與高速公路不能停車, 或者是在市區的一些道路上, 當然也不能隨意亂停.

因此, 要能夠拍到那麼遠的山, 真的需要特殊的機緣. ( 太多次都是只能看到, 卻不能拍攝 --- 反正也拍過很多了啦, 沒什麼差 ).

這是距今日來說的 " 前第二次 " 見到 聖稜線 ( 前一次是去年 12 月底, 好像在自己的菜園系列裡面貼過, 因為那也是生活日常之一 ).

某天傍晚, 剛好在新竹竹北, 頭前溪 北岸的河堤邊.

望著竹東或橫山的方向, 雖然 雪山 被雲擋住了, 但是看到 大霸 有露出個 " 小小的一顆頭 ".



稍微拍近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畫面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即使不是很清楚, 距離那麼遙望還能夠看得到, 也算是相當難得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1 20:55

簡單敘述一下, 在新竹縣市開車, 能夠看到的山頭. ( 幾乎 100 % 都是 只能看不能拍 的狀況, 除非是副駕駛 ).

所有角度幾乎都是 往東看, 只有 竹東五指山 除外.

新竹東大路, 大約在 經國路 / 北大路 / 湳雅街 路段, 正對 大霸尖山.

公道五 / 經國路 往東的天橋高處, 正對大霸尖山.

東大路陸橋 往 動物園 ( 花園路 ) 天橋高處, 正對 大霸尖山.

四維路 往 南大路 天橋高處, 正對 雪山 與 北稜角. ( 那條路線, 連續四年...每星期至少往返兩次, 直到第四年的階段任務快結束才偶然發現 ---> 可見機率相當低, 畢竟雪山很遠, 新竹市空氣也更差了一點 ).

68 號 新竹東西向道路, 約在 中華路 ~ 園區閘道 之間, 正對 大霸尖山, 過了 二重 / 芎林 閘道之後, 往竹東的長上坡路段, 正對 雪山 與 北稜角.

68 號 最後下橋處 ( 竹東大橋路段 ), 正對 竹東五指山. ( 約略往東南方向的樣子 )

竹東大橋上, 一直到橫山之前, 正對 尖石李棟山.

.................

其他類似的狀況還有不少, 不過一下子 ( 打這篇, 邊想邊打 ) 能記得的暫時只有這些而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2 15:14

北方視角.

站大 說過 東眼山....

筆者的記憶中, 在 伊澤山 ( 屬於 大霸群峰 的山頭 ), 曾經瞄到遠處, 台北淡水對面的 觀音山.

因此, 八里 的 觀音山, 應該就是能夠看到 大霸尖山 的 最北/最遠 山頭. ( 當然需要夠好的 氣候/視野 條件搭配 ).

理論上, 台北市的 七星山 / 大屯山 的山頂, 應該也能夠看到. ( 這兩座, 筆者都登過多次, 但是都沒見過 ---> 更是曾經把 觀音山 當客廳廚房, 但是那個年代, 不會浪費底片去拍遠山, 也不曾去關切遠山, 呵呵, 那時候才十幾二十歲 ).

實際上曾經見過與拍過的 北方視角, 共有 尖石鳥嘴山 ( 1749m, 俗稱 內鳥嘴, 新竹有三座鳥嘴, 另有 五峰鳥嘴, 關西鳥嘴則稱為外鳥嘴 ) / 李棟山 ( 1915m ) / 宇老鞍部 ( 1550m ) 這三個地方而已.

大約民國 82 年 或是 83 年 左右, 當時還在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工作. ( 而且是每日開車往返新竹縣的家中 ).

夏天比較晚天黑. ( 七點多才天黑 )

某天傍晚下班, 準備回家...從台北市要往中和 ( 北二高 當時只通了 新竹 - 中和 段 ), 沒記錯的話, 是要從環河南路轉往 福和橋 然後穿越中永和市區. ( 記憶中, 應該不是 永福橋 ).

上橋閘道的某個地點, 眼前遠方群山的高處, 出現一粒小小又形狀非常特殊的山頭, 當下覺得很震撼, 因為直接就知道, 那就是傳說中的 大霸尖山.

即使當年尚未有機會可以真正去到那裡, 光是眼睛看到那個身影, 就覺得很感動. ( 當然不可能拿相機拍啦, 上下班的狀況, 應該沒人會帶相機, 況且是在開車 ).

前面說過, 北方視角 " 至少 " 曾經實際拍過三個地點 ( 可能不只, 暫時只想到三個 ), 沒時間去翻舊檔案.

暫時看到一張, 拍得不是很清楚的, 不過...角度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 從北邊看到的 大霸尖山 ).

用這張先頂替一下.



有空時再慢慢找, 慢慢補充.
作者: 陳青    時間: 2022-4-22 15: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uy3GPXAtmM2x7pF76Ao
20180107【809】MIT台灣誌 聖稜線! 探險台灣十五年 那神聖的聖稜線啊 我們來了
作者: 陳青    時間: 2022-4-22 15: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4i9YuSwXcE
聖稜線傳統 i型縱走:五天四夜怎麼走?
作者: 陳青    時間: 2022-4-22 15: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6ol448oUo
【雪山北峰】雪北的聖稜線日出,夜宿童話的雪北山屋,七卡重裝直上C+百岳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2 18:06

陳青 發表於 2022-4-22 15: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6ol448oUo
【雪山北峰】雪北的聖稜線日出,夜宿童話的雪北山屋,七卡重 ...

進入空拍機時代之後, 登山的整個拍攝視角都徹底改變了.

不過... 傳統的平面視角, 以及單張影像, 依舊還是有很大的珍藏價值 ---> 尤其儲存影片需要龐大空間, 而且播放與觀看也需要時間.

另外就是, 單張影像如果 " 印出來 ", 可以存放一兩百年 ---> 不要陽光直曬, 不要蟲咬淹水的話.

影片的保存, 問題比較多... 而且, 基本上影片不能印. ( 是可以把每秒 30 張 變成單張影像, 然後變成幾千上萬張 ).

因此, 除非是 " 非常特別 " 的狀況 ( 例如大女兒的重要音樂會, 會同時 拍攝 + 錄影 ).

其他一般的生活日常, 我個人幾乎都不使用錄影...拍照, 既簡單方便, 而且也比較經濟.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2 18:33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4-24 12:07 編輯

最早的北方視角 ---> 大霸尖山.

偶爾翻閱舊日影像, 有些是快樂回憶, 有些卻可能是歷經風雨, 地獄歸來.

2002/08/10 下午, 決定帶小孩去尖石山區的 李棟山.

從 宇老鞍部 轉入 馬美產業道路 之後, 山區當時是滂沱大雨, 產業道路大約需要行駛六公里才到達目的地, 遍地都是爛泥與水坑 ( 當年那裡是土石鋪面, 沒有柏油 )

努力開到了約 2 ~ 3 公里 之後, 發現沿途的山壁上, 無數的土石持續崩落 ( 土石流 ), 一車五人根本就是命在旦夕, 可能會被山崩掩埋, 或是整台車輛被土石流沖離路面, 掉落山谷.

當時剛好卡在半途, 進也不是, 退也不是....不管進或退, 都會是 3 公里 的要命狀況, 沒人能夠料到, 已經陷於困境之中的情況下, 到底該選擇哪一項.

既然一切都是未知, 車上的五條命, 當下的決定就是....交給 老天 吧, 反正兩個選擇都是生死一線.

於是, 加快前進的速度 ( 時間拖越長, 土石濕度越高, 山坡崩塌的風險越大 ), 克服無數爛泥與水坑, 當然還有許多路面的落石與碎石.

最終算是.... 即使過程既恐怖又驚險, 至少幸運的到達目的地, 當年的 李棟山莊.

歷劫歸來....停好車, 在餘悸猶存之下, 走到路上, 拍張照... 可能手都還在發抖, 糊掉了.



傍晚, 對面應該是 桃園縣復興鄉 的山區, 出現了 雙彩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02/08/11 早上, 昨天下午遇到的地獄, 早已經完全不見蹤影, 山區出現的, 是燦爛的陽光.

帶小孩爬上 李棟山... 途中, 看到 大霸尖山 的身影, 決定幫他們拍個有 " 大霸伴隨 " 的合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雖然山頭的露臉不算完整, 95% 的意思到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翻到這些影像, 早年所經歷過的真實惡夢, 又再度顯得清晰.

幸好... 全家又繼續熬過後來, 渡過另外的 19.6 年.

編輯... 年份的數字打錯了, 不是 21.6 年, 只有 19.6x 年 而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3 21:51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4-23 21:53 編輯

北方視角之 聖稜最北. ( 遠山的呼喚 ).

2006/02/01 曾經帶三位小孩去過尖石的 北得拉曼 巨木區, 其實沒幾棵大樹啦, 而且有許多棵都已經受傷 ( 被偷鋸掉某些部份, 拿去盜賣 ).

不過每個曾經走過的地點, 以及留下的影像, 都是寶貴的生活記憶.

時隔八個月之後, 2006/10/01 帶著小女兒 , ( 兒子與大女兒有其他事 ), 決定爬上 北得拉曼巨木 更上面的 內鳥嘴山. ( 海拔 1749m, 垂直爬升量大概 700 公尺 左右 ).

從停車處 ( 高度可能 1000 上下 ) 爬上一處稜線區域 ( 高度約 1400m ), 剛好有一些透空的視野, 空氣條件又很好, 看到 大霸群峰 了.



拍近一些, 左邊是 東霸群峰, 右邊是 中霸 與 伊澤山 一帶.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實有相當距離啦... 實際上是這樣子.  ( 左後很遠的那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完簡單記錄之後, 幫小女兒拍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途中, 湊巧撿到一片發亮的 CD 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終於到達山頂, 從樹林的某些透空瞄一下能夠看到的東西, 東面的遠方有個很特別的尖峰, 感覺需要拍起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尖峰 相隔不遠處, 也出現一個看起來非常挺拔高聳的山頭, 直覺上就是 " 必須拍攝 " 的重要目標.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此時山區開始出現一些雲霧, 不過 大霸 還是可以看得到. ( 現今的視野狀況未知, 因為樹木可能越來越高, 枝葉越來越密集, 說不定已經完全沒有視野也說不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兒子與大女兒剛好沒機會跟, 只有小女兒, 在山頂留下難得的登頂照, 右下角有基點. ( 沿途當然幫她拍了許多, 但是那些與主題沒有相關, 一兩張代表就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2/04/23 .... 距離此趟拍攝, 已經過了 15 年半...

然後, 整理準備貼出的倒數第二, 第三張影像時....

才猛然驚覺, 那個外形特殊的尖山就是台灣百岳裡面的 三尖之首, 中央尖山, 高度 3705M.

然後, 那個挺拔高聳的山頭, 是台灣的 五嶽 之一, 南湖大山, 海拔 3742M.

拍攝當時並未知道它們是啥, 之後照片也都放著冷凍, 沒時間去管.

沒想到時隔 15.5 年 之後, 才知道自己曾經在某個地方, 湊巧的在不同位置與角度, 拍過某幾座山.

果然是, 山林會呼喚... 即使當下感覺不太認識, 冥冥之中卻還是會把它們拍起來.

或許時間會拖延, 以及晚了許多, 最終還是會發現, 有某種的緣份真的一直存在著.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4 12:47

聖稜線, 從 東南視角 所見.

這是 2004/07 下旬, 小女兒幼稚園大班畢業的暑假, 準備開始進入小學.

決定帶小孩到山區, 體驗戶外的生活. ( 其實從他們陸續出生, 就一直都如此啦, 不是第一次出門, 只是地點一直在變化而已 ).

首日的黃昏, 高聳的 奇萊北峰 ( 海拔 3607m ) 也準備進入夜晚.



東方的天空, 難得的出現了 反霞光. ( 一般多數都是在西邊的天空 ).

那裡是 屏風山, 花蓮的方向.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清晨, 大女兒最早起床, 這張的拍攝時間是 05:19.

按這裡顯示圖片

花蓮方向的雲海.

按這裡顯示圖片

北方的 中央尖山 ( 左 ) 與 鋸山連峰 ( 右 ), 也都還在睡夢之中. ( 05:20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的過程就略了.

到達 合歡山北峰 ( 海拔 3422m ) 的下方, 一個以低矮箭竹為主的區域. ( 左後方那裡就是山頂的位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超級好天氣以及可愛的陽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前一篇所說的 南湖大山 / 中央尖山...

這是比前一篇的拍攝日期, 還更早了兩年多前, 就在不同的地點, 曾經拍到過.

南湖與中央尖那裡, 稱為 北一段...無明山 那裡, 則是稱為 北二段....全都屬於相當 硬斗 的行程.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一點, 遠山可能會躲藏 ( 下雨或雲霧 ), 也可能會是毫不遮掩.... 一切都叫做機緣.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一天, 南面的玉山群峰, 東面的奇萊主北, 北面的南湖中央尖, 以及西北方向的整條雪山聖稜 ( 可以從大霸尖山一直拍到小雪山的雪山山脈稜線末尾 ).

360 度 的景觀, 全都一覽無遺.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這個角度跟拍攝位置不算很好 ( 新竹地區的角度才是最好 ), 不過, 雪山與大霸, 至少都有入鏡.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歡山北峰 ( 小孩們的首座百岳 ) 爬完之後, 回到營地午餐, 傍晚之前又跑去爬 石門山 ( 3237m ), 次日上午又爬了 合歡山東峰 ( 3421m ).... 當年的 合歡山主峰, 山頂被搞成 癩痢頭, 直接放棄前往. ( 好像是 2006 年的某天, 才帶他們上去 ).

這一次的旅途, 蠻幸運的, 遙遠的 玉山 與 雪山聖稜, 統統都看到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5 14:33

新竹電火球, 衝 ~ 衝 ~ 衝.

自許 合歡山地區 曾經跑得夠多夠勤. ( 根本不需要去擠最近年間的那些熱潮, 等雪或賞花那些什麼的, 當宅男就足夠了 ).

稍微翻了一下舊日影像, 才發現... 果然是... 跑得真的很勤 ---> 相對於 99% 的台灣民眾而言.

2004/07/23 ~ 07/25 合歡山群峰. ( 北峰 / 石門山 / 東峰 ).

2004/10/01 ~ 10/03 合歡山 與 福壽山.

2004/12/17 ~ 12/19 合歡山群峰. ( 冰壁 / 北峰 / 小奇萊山區 ).

2005/02/02 霜雪與冰壁.

在那個尚未有 國道六, 霧峰往埔里都必須通過市區與平面道路的年代, 交通上需要費時更久...卻在半年左右的期間, 就去了四趟.

...........................................................

距離前一篇還不到五個月, 又一次的合歡山北峰之旅 ---> 應觀眾要求的啦, 來自台北市兩車各一人, 台中市一車一人一黃金犬, 高雄市一車一人... 也就是除了自家小孩, 另外還帶了四車共四人一犬. ( 首趟群峰時, 其實也有另外一車兩人的情侶 ).

其他就略了.

跟七月下旬的綠意不同, 12 月份中旬, 高山地區已經變成冬天的樣貌, 箭竹山坡顯得枯黃.

在北邊遠方, 聳立的南湖中央尖, 當然是屬於必拍的目標.



西北方向, 連綿的雪山聖稜線, 同樣屬於必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遙望南湖大山. ( 前一篇有同樣山頭, 就不多標示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南邊的 玉山群峰, 也能夠看到. ( 中央最遠處, 高聳的那一些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早年所使用那台數位相機的功能不佳, 因此會使用腳架, 拍攝多張的連接圖, 才能得到更清楚的畫面.

這是雪山到大霸, 兩張連接. ( 前一篇有一張也是如此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高處是枯黃箭竹草坡, 較低處則有許多灌木叢, 顏色比較綠.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 往西南方向一路延伸, 稱為 雪山西稜 ( 有 火石山 / 頭鷹山 / 大雪山 / 中雪山...).

另外有 大劍山 的方向, 稱為雪山西南稜.

梨山地區, 被開墾得像是 癩痢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林的過客. ( 筆者帶去的啦, 下山途中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近的那位是筆者帶的, 遠方的三人, 應該是要往 天巒池 那個方向的吧. ( 北峰山頂時, 好像沒見過那三個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遙望 合歡山東峰 ( 左 ) 與 主峰 ( 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是小孩們的第二次合歡山北峰.

傍晚, 又帶他們到冰壁那裡, 多拍一些紀念影像. ( 之後剛好一個半月, 又幫他們再拍一次, 留下更多冰雪的記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連續兩次的山旅, 連續兩次的 360 度 無敵視野, 也兩次都能夠看到玉山南湖跟雪山聖稜線.

一切的一切, 就是所謂的機緣吧.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7 10:33

數位時期, 最早拍到的大霸與雪山.

雪山 其實還有更早的啦, 底片時代的民國 75 年 左右, 就曾經湊巧的拍到過 雪山 了.

與山林之間的某些事物或者關聯, 講起來, 就是機緣而已.

有些影像拍過, 丟一邊, 然後遺忘很久, 有些山頭曾經去過, 又丟一邊, 也遺忘很久...

久到許多年之後, 根本忘記何時才是真正的 首登, 呵呵.

一直以為, 觀霧山區的 榛山稜線, 曾經上去過三次....

翻了一些影像之後才驚覺, 原來更早之前還有一次, 卻被遺忘了將近 20 年. ( 所以是四次 ).

隱約的記憶中, 是在首次帶小孩爬上 榛山稜線 當時, 遠方的大霸與雪山, 沒能看得夠清楚.

實際上卻是...更早之前就曾經在 榛山稜線 上頭看到大霸, 嗯... 居然很湊巧的, 也是不清楚.

原來帶小孩去的 榛山, 並非首次.... 兩老最早私下去的, 才是真正的首次.

這是第一次的 榛山稜線 遙望 大霸群峰.



所以, 這次的榛山才是 首登...居然會被徹底忘記那麼久. ( 爬完回家又是庸碌的工作, 存檔之後就直接丟一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榛山 之後才隔了四天, 帶小孩爬上屋後的山頂.

當年山頂的視野非常好. ( 後來四周的樹木長得越來越高大茂密, 視角的範圍就一年比一年差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遙遠的地方, 可能直線距離將近六十公里吧, 看到有雪的山頭.

純粹只是直覺, 認為應該拍個記錄. ( 日期是 12/15 ---> 早年的雪, 日期來得相對較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最早那台功能簡陋的數位相機, 還是設法拉近一下. ( 不清楚, 至少意思到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如果不是為了找一些素材 ( 有相關的影像 ).... 實際上的 榛山首登...可能到另一半真的宣佈退休之後, 都還繼續被遺忘.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8 18:00

山林小語.

在某些文章裡面, 筆者曾經幾次講說 : 山林方面的閱歷, 超過 99 % 的一般民眾.

那就... 用數字來說話.

..............................

幾年前曾經看過, 當時累積 ( 爬完百岳, 有登記案號 ) 的號碼大概是 650 位 左右.

剛才又去翻了一下, 從民國 61/05/22 ( 排位第一 ) 至 109/11/12 之間, 總共累積 748 位....48 年半 來算的話, 平均一年 15 ~ 16 位.

以過去兩三年的數字來說, 大概一年增加 25 ~ 35 位.

用 35 來算的話, 到今天為止, 差不多剛好是累積到 800 位.

撇開高齡老前輩 ( 已歿 ) 以及某些已經在山難事件離開的, 假設現在還活著的 ( 年齡不論 ), 算 600 好了.

那就是 600 / 23500000 = 6/235000, 只有約 1 / 4萬.

其他還有些已經累積超過 60, 70 座 的, 有些還在十幾二十的, 更有些只有五座八座的.

估計筆者大概是排位於 3000 ~ 5000 之間 的位置 ---> 最近的十數年來, 壓根兒也從來就沒打算或是計劃要去得到那些累積的山頭數字.

謙虛跟客氣一點, 當做自己只有排到 10000 名 的位置好了, 那就是 1/2350 =0.000425....

也就是超過 99.9574xxxx % 的一般民眾.

所以說... 敢講說 超過 99 % .... 是事實, 沒有膨風或是誇大灌水.

=============================

至於 " 數字 " 超過筆者的...甚至於已經爬過百岳的, 其實也不代表什麼. ( 一般民眾, 參加各種商業隊伍或是私人自組隊伍, 許多還是打著所謂的 輕鬆行 ---> 花錢就好, 找一些協作負責幫忙背負的那種, 完全不需要自己負重 ).

筆者在高山, 除了兩次特殊情況, 其他全部都是獨自背負重裝, 一人獨行 甚至於 膽敢在完全陌生的高山摸黑. ( 許多山區都是事先完全未曾涉足, 決定要去之後, 重裝上身就直接去了 ).

用這種特立獨行的方式前往高山的, " 可能 " 還不到 100.

方式不同, 層次也完全不同... 因此 累積數字 跟 每個人所認為的意義, 未必會是完全相關.

同樣的山區, 同一個山頭... 每個人的認知, 體會, 跟 感覺 ( 甚至於所謂的 感應 ).... 也不會相同.

......................

註 : 台灣的山林, 不管高山, 中海拔 或是一般低海拔, 都有某些程度的潛在風險 ( 甚至於在一些特殊狀況下, 會是非常危險 ).

獨行, 絕對不是說去就去的簡單事項, 最好事先有徹底與完全審慎的評估.

沒有 97 % 以上 十足把握的話, 千萬不要任意為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4-28 21:03

迷蹤聖稜, 機緣未至.

前面 15 # 的 觀霧榛山 首登之後, 只隔了 16 天 的週六, 兩老決定再跑一趟. ( 那些年, 所有人都需要所謂的 入山證, 好像最近一兩年才終於取消 ).

一早出門 ( 辦理入山也要耗掉些許時間 ), 然後...進入雲層, 滿山的霧, 這天確定是沒半點搞頭.

在觀霧地區四處晃...偶爾雲霧稍微散開些許.



只是霧來霧去, 別說相距數十公里之外的遠山, 連近景都有困難, 零星的幾片 青楓.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午某時候, 決定不耗了, 回家顧小孩比較實在.

上山是雲海, 下山依舊是雲海...幸好, 濃霧行車就像三餐一般, 照樣來去自如.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 週日一早, 決定帶著兩位女兒, 再去一次. ( 日期是 12/28, 小女兒當天是 五歲 又 34 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氣還是很差...

按這裡顯示圖片

決定開往 大鹿林道東線 ( 前往 大霸尖山 的路線 ).

途中的透空, 看到大霸方向, 加利山 與 3050 高地一帶, 有積雪...可惜天氣不佳.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 又看到 伊澤山 一帶, 也有雪. ( 都稱為 大霸群峰, 屬於同一處的山區 --- 林道的海拔越來越低, 無法在林道沿途看到 大霸, 即使在 觀霧山莊, 也只能看到 " 霸頂 " 的那一點點 小平頭 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部份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前方許多大樹上, 都掛著 虎頭蜂窩 ( 有些種類是沒有冬季休眠的 ), 瞄了一下, 前方一兩百公尺距離內的周遭樹上, 至少就有六七個.

如果帶小孩繼續前進, 一來沒啥風景, 再來又有潛在危險, 決定返回觀霧. ( 林道長度 20 公里, 可能是在還不到六七公里處決定折返吧 ).

途中透空, 再拍一張 3050 高地 的積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相機很低階, 幾乎都是拉近拍攝的...實際大約是這樣子, 直線距離大概超過 15 或是 20 公里吧. ( 中央遠方的雲層那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有棵 青楓, 紅得還蠻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觀霧之後, 帶小孩爬上 雲霧步道 ( 高處的觀景平台 ).

即使清楚的知道 雪山 與 聖稜線 就在那些山巒與雲霧的後方, 只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想要看到真正清楚的雪山聖稜, 時機...或是講說機緣, 似乎尚未到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 20:38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1 20:43 編輯

朦朧的聖稜北段.

近年來 ( 尤其疫情爆發之後 ), 遠程的外縣市很少前往, 台灣東部更少前往. ( 反正已經累積了夠多的影像, 再多去幾趟與否, 其實也沒有多大差別 ).

幾年前的某次家庭旅遊, 從新竹繞過台北再到花蓮, 然後再繼續往南到石梯坪, 之後北返到宜蘭縣.

印象中是在 羅東 吧, 一大早天未亮, 就去了某處的海邊沙灘, 準備看日出.



一艘漁船正在通過 龜山島.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天氣不怎麼樣, 沒啥彩霞的太陽.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日出之後, 望著山區的方向, 朦朧隱約的空氣條件下,剛好瞄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居然看到 大霸尖山 矗立在遠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更近一點...只是空氣狀況不佳, 也沒有更清楚的影像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總共曾經在  台中地區 ( 國道四的高架上 ) / 苗栗縣 / 新竹縣市 / 桃園地區 / 台北市 / 宜蘭縣...都曾經看到過 大霸尖山. ( 在前述的縣市, 雪山 當然也看過 ---> 前面列的除了 新北 之外, 其他沒有列名的縣市大概也無法看得到聖稜線 ).

嗯, 其實 高雄縣 的 關山 / 嘉義縣的 玉山 / 南投縣的 合歡山 / 花蓮縣的 奇萊山...都可以看到 雪山 啦, 是說在一般平地的部份.

不管是在哪兒, 每次看到 大霸 / 雪山 或是 聖稜線 的身影, 都會有一種親切感.

至於能否拿起相機拍攝, 或是影像清楚的程度, 就只能一切隨緣了.

附註 : 穆特勒布山, 大約就是在 大霸 與 雪山 的中央位置, 山勢與樣貌都很驚人, 但是沒有列名於百岳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 16:10

宜蘭視角, 再望 聖稜線.

前一篇, 18 # 的 " 不完整 + 模糊 " 的影像, 比較傷眼, 或許也稍微讓人失望.

註 : 其實, 對於有精神上或是情感依託的人而言, 只要能夠偶爾看到模糊的身影, 就相當有感覺了.  ( 有點類似見到久違未見的親人, 差不多是那麼樣 ).

也是一次家庭旅遊, 不是在宜蘭縣的羅東或是頭城, 而是太平山...海拔高度約 2000m 左右的中海拔山區.

距離太平山主要區域之前的不遠處, 有一條由廢棄運輸鐵道, 改建而成的步道, 稱為 見晴步道.

步道入口有塊空地, 可停數台車輛...然後, 在步道的透空處, 往西或西南方向望去...

外形獨特的 大霸尖山.



前一篇講過, 穆特勒布山 大約屬於 聖稜線的中段 位置.

黃框的 品田山 / 桃山 ( 另外還有 池有山 3303m, 喀拉業山 3133m....共稱為武陵四秀 ), 實際上是從雪山的主稜脈, 往東向延伸出來的另外一條支稜.

因此, 在這個位置與角度, 聖稜線的某一段, 會被 桃山 / 品田山 遮到. ( 白框 才是雪山的主稜脈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延伸往南, 就是台灣第二與第三高峰. ( 北稜角 3880m, 右.... 雪山主峰 3886m, 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從宜蘭縣的太平山地區 所看到的整條 聖稜線, 大約樣貌就是這樣子.

至少, 大霸尖山 與 雪山 這兩位主角, 都有在畫面裡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夠清楚, 再找機會去 補考 嗎?

免了啦, 有這些就已經 " 很可以 " 了.

畢竟, 曾經在 " 黃框 " 的山頂, 看過與拍過更清楚十倍的影像, 誰會喜歡去拍 " 很遠位置 " 的啊?


作者: ASO    時間: 2022-5-2 16:17

年輕時很愛爬山,去爬聖稜線,合歡東峰,合歡北峰,合歡主峰,奇萊山.........

百岳征服多座,每年至少都會去爬個一次,或是多次,

直到最近1-20年,家裡的婆婆每次出門都要跟,只能去走走中低山,

有次去走鹿林山,麟趾山,婆婆非跟不可,跟她說路有點難走,她說她會慢慢跟,

還沒到登山口,她就說走不動了,真是進退兩難,只能叫她慢慢走,

本來走一小時,後來變成要走4小時,所有行程都延後,出於計畫外,

後來要去溯溪她也要跟,浮潛她也要跟......,若不是業著說"你年紀大,你想玩,我們也都會怕,堅持不讓她去"

婆婆才乖乖地等。

現在出門,婆婆都會問,去哪裡?,

真不知道80好幾的人,還能跟我們到哪裡?

孝順的先生,很鬱悶,到現在還想著幾時能再去爬山。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 16:34

ASO 發表於 2022-5-2 16:17
年輕時很愛爬山,去爬聖稜線,合歡東峰,合歡北峰,合歡主峰,奇萊山.........

百岳征服多座,每年至少都 ...

真不知道80好幾的人,還能跟我們到哪裡?

孝順的先生,很鬱悶,到現在還想著幾時能再去爬山。


==============================

都已經八十好幾的話, 有機會的話, 還是儘量多陪著.

年輕力盛時期, 強者會希望弱者能夠跟得上.

等到真正 了解 / 懂得 / 覺悟 的時候, 可能就會開始認為 ---> 其實不該叫弱者跟上, 而是強者應該放緩自己的速度或是腳步.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 15:22

連綿橫亙的 武陵四秀.

前一頁裡面的 19 # 曾經提到 武陵四秀, 是從 雪山山脈 往東延伸的一條支稜.

偶爾翻了一下, 先前為了寫部落格而整理過的相關影像, 才發現....真的很驚人, 除了影像的數量驚人, 貼過的各種圖文也很驚人.

剛好瞄到跟 武陵四秀 有關的兩張影像, 就順道補上.

一般傳統 ( I 型 ) 聖稜線, 是從 雪山 ~ 大霸尖山 ( 或是反過來 ).

另外衍生不同的路線, 叫做 O 型 聖稜線, 從武陵農場經過四秀 ( 或是二秀 ), 途經 布秀蘭山 / 素密達山 / 雪北 到 雪山, 然後回到武陵農場, 剛好繞一圈. ( 更高程度還有 Y 型, 就略了 ).

因此, 武陵四秀 的這些山巒, 也跟 聖稜線 有一些關連.

從北方看, 四秀是從右到左排列, 從西往東 ( 南方視角反之 ).

鏡頭不夠廣, 只能一次三座. ( 品田 / 池有 / 桃山 ).



加上 喀拉業.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許多影像的獲得, 都是某一趟行程中, 湊巧的機緣.

某些圖文的出現, 也算是某種機緣, 呵呵.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4 12:49

望著山, 因為...山在那裡.

聖稜線的主稜, 像是一長條的高聳城牆, 很容易就吸引人的目光. ( 主要是跟山較有緣的人啦, 一般遊客即使看了, 也都完全不認識, 只會說 : 那個山上有雪耶, 不知道那裡的最高處, 就是台灣的第二高峰 ).

畢竟, 能夠認得出台灣各地高山的人, 就只是很小的一群而已. ( 先前已經用數字說明過了 ).

至於 大霸群峰 ( 加利 / 伊澤 / 大霸 / 小霸 ), 在某些位置, 就會相對不明顯, 甚至於 " 幾乎 " 看不到.

不過, 即使是肉眼 " 幾乎 " 無法看到, 每次站在某個位置, 只要空氣條件許可 ( 無雨 / 無霧 ), 總會看著某個方向.

只因為...即便只能隱約的看到 " 頭頂 "...也沒關係.

因為心裡面很清楚的知道, 山... 就在那裡.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5 17:41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5 18:04 編輯

山林小故事.

幾年前, 在某個社群網站講說, 自己曾經在台東縣 向陽山 一帶的山區, 三次面臨著死亡邊緣的經歷.

某位在花蓮山區, 也有在從事農務的網友 ( 從發文內容判斷, 直覺上可能是有原住民血統, 太魯閣, 賽德克 或 阿美 之類的 ).

記憶中, 對方說他曾經協助搭建 嘉明湖避難山屋, 期間好像是兩個月還是三個月. ( 山屋是在 向陽山的山腹, 距離湖邊其實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 或許是山腰底下已經有一間稱為 向陽山屋, 因此上面的就叫做嘉明湖吧 ).

水泥 / 鋼架 / 門窗 / 鐵皮... 材料應該是利用空吊, 工人再上山去施工與組裝. ( 用人搬上去的話, 絕對會搬到死, 那間山屋不算小, 附近還有廁所哩 ).

然後, 對方說他幾次上山或是下山, 也曾經有一次發生了差點就走不到 ( 可能會半途死亡 ) 的經歷.

因此他覺得某些商業隊伍, 把 嘉明湖 的行程講得很簡單, 輕鬆可達 ( 越多人報名, 當然賺越多 ), 相當的不以為然.

許多網路上貼的漂亮風景, 幾乎都是風和日麗, 視野無敵, 其實那些只是山林樣貌的其中一種 ( 壞天氣的景觀, 也沒多少人會貼出 ).

台灣多數的高山, 有可能會有突然劇變的情況, 因此...要上高山的話, 別高估自己, 也別低估大自然.

註 : 曾經有位台北的女性, 在 向陽山 地區失蹤 ( 幾個月都沒找到 ), 然後, 好像台南的某位醫師, 利用自己的時間獨自去幫忙找, 結果在稜線底下的 向陽山屋 附近, 不幸墜落身亡.

後來, 又有一位儀隊退役, 屬於 超馬跑者 的 31 歲 壯漢, 掛點於 嘉明湖畔. ( 講究輕裝與速度, 自身的安全保護嚴重不足 ).

終究就是...山林可以很壯觀, 很漂亮...在某些時候, 也可能把人吞掉.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6 14:06

曾經的對話. ( 證明前一篇所講的內容, 都是實話 ).

在某些網路社群, 貼過相當多的故事或是圖文, 包括自己的部落格, 也持續寫了不少年. ( 後來, 算是最近一兩年, 有比較冷卻了, 不過還沒有完全停掉 ).

只是, 早先的有些社群已經收攤, 另外有些或許還沒徹底關完, 但是只剩下部份封存的圖文而已.

花了許多時間, 努力的翻了又翻, 才找到先前有過的對話內容....幸好還可以找得到, 呵呵.



把那個人講的相關文字內容, 弄得清楚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總之就是, 撇開颱風不談, 只要是會有 " 鋒面 " 到來的天氣, 就絕對不要待在 " 高山 " 上頭. ( 別說出現霜雪, 光是低溫與狂風, 就會弄死人 ---> 許多山難的死亡者, 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失溫 ).

不管春天鋒面, 梅雨鋒面, 都要徹底的避開.

接下來將會寫一篇, 雪山六勇士.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6 18:30

千年古木.

每一次的偶然機緣, 爬上高度超過 3200m 或是 3500m 以上的高山地區, 見到它們, 總是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人生不過頂多百年, 它們卻能夠在那種地獄一般的艱苦環境裡面, 努力的存活幾百年, 甚至於超過兩三千年. ( 雪山翠池的樹林裡面, 有一棵據估計是超過 4500 年, 秀姑坪被大火燒死的一棵巨木殘骸, 估計超過 5000年, 可能是台灣所見最老的, 只是...後者變成枯木遺跡了 ).

忍受幾百年或是數千年的一年四季, 日曬雨淋, 以及各種狂風暴雨, 雷擊與霜雪低溫 ( 據了解,玉山觀測史上最低溫為1970年1月31日的零下18.4度 ), 古時候的氣溫可能又更低.

因此, 每回經過它們的身旁, 總會放慢腳步, 思索它們堅軔的生命力.

玉山圓柏, 是台灣生長的植物裡面, 海拔最高的樹種 ( 玉山杜鵑也差不多 ), 直徑每生長粗一公分, 平均要 22.8 年. ( 嚴苛條件的高山稜線上, 生長速度可能還更慢 ).

因此, 直徑 40 公分的樹, 可能就已經高齡超過一千歲, 即使只是十公分直徑的 " 小樹 ", 就要長達兩三百年, 遠超過人類的壽命.

這棵低矮的 " 小樹 ", 沒有很仔細看, 估計直徑可能超過 60 公分吧, 那就已經有 1368 年...

以生長環境的超級惡劣來估計 ( 裸岩與狂風霜雪, 貧瘠又幾乎根本沒半點泥土 ), 說不定已經是 2000歲 的樹齡.



這棵 玉山圓柏 有偏離主題嗎?

當然沒有 ----> 它就是生長於 聖稜線 的主稜上, 高度超過 3700m 吧.

註 : 伸往四周的枝葉既低矮又捲曲, 像是章魚或是海星的模樣 ---> 只有生存條件惡劣到極點, 才會變成這種奇特的外觀.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7 18:49

地獄之門.

曾經在台東的向陽山, 三次差點進到地獄, 傳統說法稱為 抓交替....不過, 可能筆者的身體比較滑溜, 沒抓緊, 結果三次都被我逃走了.

直接從台東向陽一路開車, 逃回新竹家中, 好像夜晚九點多的樣子...新聞正在報導, 直昇機已經把南湖大山發生山難的死者與傷者, 載回某地點, 嘉義基地還是啥的 ( 據說是高山經歷相當資深的中部五人隊伍, 一人沒事, 一死三凍傷 ).

相同的一天, 那群五人在南湖山區應該是被大自然整得非常悽慘, 極端狼狽...而筆者則是獨自一人, 在南台灣的高山, 三次差點丟了小命. ( 高雄平地低溫 13 度, 在 3600m 的高度, 實際是在零度邊緣, 那種恐怖到極點的超級狂風, 冰雹加上大雨, 完全超越正常人的一般想像 ).

背著龐大又沉重的大背包走進一樓客廳 ( 全部家人都在那裡 ), 瞄到電視正在報導的畫面, 當坐若無其事, 安安靜靜的繼續往樓梯, 再往樓上走... 放下背包, 換掉衣物, 並且去洗掉一身的 不佳之氣.

那時候已經很清楚的知道, 當高山成為地獄之時, 將會是何種樣貌.

...................................

暫時平安了...某天夜晚又有鋒面要到來, 決定到屋後的山頂, 看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可以拍. ( 鋒面來襲, 當然不是想拍夜景 ).

在山頂, 暫時還沒有下雨, 也沒有大風.

望著稜線後面的遠方, 是 大霸尖山 與 雪山 的方向. ( 山頂無法看到大霸, 被中級山擋住了, 只能看到雪山的一小部份 ).

稜線後面的遠處, 有一團看起來超級濃密的雲, 然後拼命的閃著亮光, 大概平均兩或三秒, 就閃好幾下. ( 有時一次就數個閃光, 在雲團的不同位置 ).

很少見到那麼密集的閃光場景, 像是連續不停的煙火.

不過因為距離遙遠 ( 大概 55 ~ 60 公里 ), 因此沒有聽到雷聲....那團雲的上方, 還有星星哩, 真是奇特的景象.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知道 雪山山脈 或是 大霸尖山 屬於落雷頻繁的高危險地區 ( 那時的不久前, 還曾經有一位女性, 在雪山北峰被雷擊死亡 ).

不過在遙遠的地方看, 其實算是 " 相當無感 ".

.................

拍攝時間是屬於四月下旬的梅雨鋒面時期... 沒想到只隔一個月出頭, 在六月初....

筆者竟然獨自一人, 身處那種場景裡面的 正中央.

然後, 在海拔 3530m 的高度, 四天三夜未見半個人影的山區, 被老天整整多關了一天一夜的禁閉. ( 超出預定的下山計劃, 多關了一天, 幸好沒有因此缺糧缺火 ).

後來才終於了解了, 假如是身在那種畫面裡面, 只能稱為無邊的地獄.

而且, 還真的曾經進去過那裡, 跨入了真實世界裡面的地獄之門.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7 23:42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8 22:55 編輯

地獄之門 --- 實境篇.

冥冥之中的守護神.


好不容易才安排的聖稜之行, 因為遇上地獄一般的嚴苛氣候, 勉強完成了 95 %, 偏偏錯過了高度排名台灣第 三, 二 名 的 北稜角 ( 3880m ) 與 雪山主峰 ( 3886m ).

心有不甘 是稍微有啦, 換個講法叫做...緣份未到.

才隔了一個半月, 決定重裝又一次的上身, 再度前行, 完成那兩座目標山頭, 路線簡單講的話, 稱為 雪山 下 翠池. ( 從 武陵農場 翻越 雪山主峰, 到其背後底下, 高度約 3530m 的 翠池, 原路折返 ).

很不幸的, 國家公園的入山入園申請案件核准之後, 到了出發日期之前的氣象預測, 稱為 " 強烈 " 梅雨鋒面.

反正, 地獄向陽 遇到過了, 地獄聖稜 又再度遇到過....感覺似乎也不差 地獄翠池 這麼一趟.

從新竹開車到達武陵農場, 然後上到 三六九 山莊...容量大約 120 人 的偌大山屋, 居然空無一人. ( 上山的漫長途中也沒遇到任何人 ).

首夜, 獨自一人 包場 整座山屋.

次日一早, 離開山屋... 景象似乎不太妙, 滿山的雲霧, 還逐漸吹起越來越強的風勢.



既來之, 則安之....獨自進入廣大面積的 黑森林, 然後到達圈谷底部.

稜線上頭雲霧籠罩, 開始下起大雨, 上頭還開始傳來此起彼落的落雷聲響, 天啊...已經練就了 不怕風不怕雨, 就怕雷神.

心中頓時感覺有點猶疑, 到底是該上 ? 還是不上 ? ( 那是極高程度的危險行為, 千萬別模仿 ).

背負重裝, 爬上山頂大概要兩小時, 再下到翠池, " 可能 " 要 1.5 小時. ( 註 : 包括雪山與後面的路線, 都是生平首次, 沒走過, 更沒有人帶路, 只是從網路得知的一些大概資訊 ).

終歸...還是決定強渡關山.

冒著大風大雨跟遍地巨大的落雷聲響, 然後遇到一個人 ( 從雪北山屋撤退的 ), 又遇到兩個人 ( 屬於三個人的小型隊伍 )...他們緊急下撤要往 三六九山莊 方向, 筆者卻獨自一人要強行往上.

一直都自許為 山神之子...假如天要我亡, 也罷.

總之就是辛苦的上了雪山, 再下到鞍部, 又繼續下行到翠池...三個多小時的遍地落雷, 平安的渡過了.

容量好像只有 9 人 的小山屋, 沒半個人, 再度一人包場.

按這裡顯示圖片

攤開裝備, 晾雨衣...右邊藍色是加強版的 雙人雪地帳 ( 睡袋 / 備用衣物 與其他... )---> 背負的重量大約 30 公斤. ( 完全陌生場所的高山獨行, 絕非玩笑, 為了安全, 該帶的所有一切, 就得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雨衣雨褲都要晾, 反正一人包場, 不影響任何人.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運氣算是非常好, 整趟路程居然沒被雷公打死...終於到了翠池之後, 老天 才 " 真的 " 開始發怒, 大顯神威了.

瞬間出現的 " 超級暴雨 ", 照那雨勢跟雨聲, 估計時雨量可能高達兩三百毫米 ---> 從出生到那次為止, 沒聽過那麼恐怖的超級巨大雨點聲音. ( 或許雨中夾雜許多冰雹也是原因吧 ).

然後, 整個山屋四周霹靂啪啦, 有些距離僅十來公尺或是百公尺, 有些兩三百公尺, 遍地不停的巨大落雷, 恐怖的爆裂聲響, 每隔幾秒就來一次的響亮落地雷擊, 此起彼落.

從下午持續到半夜, 再到第三天上午, 第三天下午, 第三天夜晚, 第四天早上...連想要走出山屋, 穿好雨衣褲, 要去上個廁所, 都必須估計落雷可能出現的方位與時間點, 用跑百米的速度, 幾秒內衝過去, 再幾秒內快速衝回來.

從第二天上午約十點, 一直到第四天早上七點半...歷經了大約 45.5 小時.

風雨終於暫歇, 直覺上, 這天應該有機會順利逃離了.

看著鞍部那個凹處...如果翠池的山區是地獄, 那裡就是進入地獄的大門.

這天一早, 終於準備要走出那個大門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重裝再度上身, 離開翠池山屋, 經過碎石坡, 又一次的爬上鞍部 ( 反向回程 )....然後第二次經過雪山的基點.

在鞍部時, 距離大概僅 0.2K 或是 0.3K 的 北稜角, 算了...這趟算是無緣. ( 要從 3886M 一路下降到 2100M 左右, 將近 1800M 的垂直落差, 還很遠哩 ).

所以...兩度經過雪山, 卻得放棄幾乎可以稱為唾手可得的北稜角. ( 被山神教訓了四十多小時, 沒那心情 ).

從雪山的山頂, 一路下降到 3500M 左右的圈谷底部, 再度進入挺直 冷杉 的 黑森林.

努力在趕路, 快速下降, 因為路途還很低很遠.

走啊走的, 直覺身後似乎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停下腳步, 轉頭瞄了一下, 再把視線角度移往高處.

原來, 是一棵 玉山圓柏 的枯木..... 或許這趟的山行, 在冥冥之中的 守護神就是它. ( 活千年, 死千年, 腐千年...即使是枯木, 其實也還可以立在那裡很長的時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下這棵特別的樹, 繼續穿越黑森林, 到達三六九山莊, 空無一人...繼續下行到武陵, 途中還是沒見到任何人. ( 此時, 鋒面已經遠離了, 天氣其實相當好 ).

四天的山旅 ( 其實只規劃三天, 被老天整整多關了一個日夜 ), 只有第二天遇到三位, 撤離高山地區的小隊伍, 幾十秒鐘有看到人類而已, 其餘所有的時間, 整座山, 都被自己給全包了. ( 或是, 被老天給困在地獄裡面 ).

............................

終歸就是...

許多趟從死神手中逃離, 也多次被狠狠的教訓過之後..........再也不敢再去跟 老天 ( 或是 大自然 ) 對賭了.

前面的文章裡面講過, 颱風不可以碰, 春天鋒面 與 梅雨鋒面 也千萬不要去碰.

即使是有隊友相互照應, 都可能出大事 ( 南湖的一死兩凍傷 )...或是被雷打死也是有極大可能.

----------------------------------

後記 : 此趟的六週之前, 才曾經在 雷神 的手中 " 沒命的狂奔下山 " 過, 背著重裝從 雪山東峰觀景台, 拼命的逃回登山口. ( 背負體重約 58 % 的重量, 陡坡下山又比較傷膝蓋....那段路程卻只花費 74 分鐘, 真的全程都是用逃命的速度 ---> 一般建議的重裝上限, 是體重的三分之一而已, 比建議值多了近一倍 ).

相差六週又去了一趟, 這趟不但被 雷神 追 ( 從圈谷努力爬上雪山, 再下行到雪山山背後的翠池 ), 還直接關禁閉, 連門都幾乎不敢跨出.

後來在 大霸一帶 的山區, 又一次被雷神追著跑...從 加利山 一帶, 直接追到 九九山莊 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

事不過三...真的是久久都不敢再去惹 雷神 了.

註 : 高山環境終究有許多潛藏風險, 要進入山林之前, 千萬做好各種相關的事前準備.

大概就是這樣子.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8 17:54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8 23:46 編輯

遺忘.

在某個時間, 去了某地的山林, 算是一種機緣.

每次的山旅, 可能伴隨某些故事... 偶爾貼文於某些社群, 或者在自己的部落格, 寫過多少, 或是看過的人有多少, 也是機緣.

潮起潮落, 可能停格, 可能關格, 可能關社群...也都是機緣.

偶爾去翻了某個社群, 最後的日期是 2020/11/12 ... 距今剛好一年半, 不過, 許多被封存的圖文或是頁面, 都還存在. ( 消失不見也沒差, 只是生活中的某一小部份過程而已, 所謂的永恆, 現實生活中, 其實並不存在 ).

有些故事, 講完就丟在一邊, 連自己都早就忘了, 呵呵.

描述到向陽山, 就帶著那處山區的相關故事, 沒想到...裡面又帶起 奇萊山 的故事....山, 其實並非單一, 而是互相連貫的.

截了幾個對話 ( 頁面設定不同, 比較考驗視力 ), 筆者對於山, 語氣偏向輕鬆...而那位老兄, 還真的超級嚴肅.

下方那段是對方講的.



筆者所講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簡單的驚魂內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曾經在 奇萊北峰 山區, 救了三個人. ( 缺水, 口渴心急又沒有燈, 心情慌亂而四處亂闖, 想要下到山谷找水的話, 真的有可能會出大事, 而且也可能會沒人知道或者無法找到 ---> 高山區域要找人, 困難度非常高, 許多失蹤者, 幾十年都沒能找到 ).

那三位... 真的夠幸運, 遇到 山神之子 了 ( 筆者就是 山神之子, 呵呵...因為那天下午, 整片山區沒再看到任何人影 ).

底下就是那篇故事的連結, 網頁截圖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奇萊北峰 ( 3607M ) 與 奇萊主山 ( 3560M ), 筆者同樣也是獨行 ( 工作特性之故, 只能臨時起意, 當然事前也未曾去過 ), 不過... 每次的山旅, 至少有著 97 % 的信心程度. ( 3 % 是氣候與未知, 例如被落石 K 中 而發生傷亡, 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 沒人敢說 100%, 有位邁向 七輪 百岳 的超級老鳥, 也變成筆者 " 可能 " 講的故事主角, 因為已經 GG 了 ).

海拔約 3400M, 奇萊主稜線 附近的日落 ( 從太陽高掛, 等到天快黑...等那三位 白目 )....然後摸黑與濃霧中, 帶他們下到底下的 成功山屋. ( 筆者自己, 那趟是在荒野搭帳篷, 其實並不太喜歡住山屋, 可能擁擠或是吵雜, 在能力範圍之內, 寧可背負極端重量...當然啦, 如果可以 " 包場整間山屋 " 或是很少人的話, 就不搭了, 備而不用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生活庸碌繁雜, 許多經歷過的各種事, 或是曾經幫助過的陌生人...許多的許多, 早就被遺忘.

山, 有很多的故事...生活, 則會有更多的故事.

所有的一切, 簡單的說, 就只是 機緣 兩個字而已.

聖稜線, 台灣山岳人士心目中的最高殿堂, 以及相關的桃山支稜....曾經三趟被嚇到或是被老天圍困到, 一趟沒嚇到, 只是單純被困到. ( 不同區域的山頭啦, 主稜沒有三次, 只有一次地獄之旅而已, 也從來沒有想要補考, 曾經走過, 就夠了 ).

曾經見過地獄, 在某些時間或是山頭, 當然也見過天堂.

編輯加註 : 原本的四張截圖, 文字內容比較偏小, 傷眼睛, 換掉四張...文字比較清楚的圖片.

文字太多太長, 沒注相關位置, 圖片位置亂掉.......搞了許多時間, 現在應該弄好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9 00:37

沉重的山旅人生.

超過三千公尺高度的山區, 有 " 很大比例 " 都沒有可靠或是穩定的水源, 有些是用山屋收集雨水的儲水桶 ( 使用者多, 或是雨少的乾季都可能沒水可用...有時候甚至於還可能有粗心甚至於缺德的人, 沒關好水龍頭, 珍貴的水被耗光漏光 ).

有些山上則是有所謂的 看天池, 但是也屬於看天吃飯, 只有在雨後幾天之內, 才會留有一些水. ( 多數留不到太多天數 ).

因此, 不管是隊伍或啥的, 事先了解目的地相關的 " 可用水資源, 以及最新的狀況 " 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尤其負責帶隊或是嚮導的相關人員, 更需要知道 ).

要描述山林, 可以稍微輕鬆, 也需要部份的嚴肅 ---> 不管哪一年, 都會有 " 不算極少 " 的人數, " 停留 " 在山區. ( 有些抬下山, 也有某些一直都沒被找到 ).

筆者多數的山旅, 是一個人....那不是不負責, 而是...已經用了 99 % 的所有能力, 去防範 " 可能發生 " 的各種狀況.

---------------------------------------

某一趟, 準備再度上山, 去某個想去實際走一趟的山區, 不是指 大霸群峰 ( 某些因緣之下, 已經走了兩趟, 後來又去一次, 單獨帶兒子去, 首次前往則是獨行 ).

根據截止日的網路申請人數, 知道山屋的人會 " 很少或是沒有 " ( 而且筆者是照規定申請到床位, 有列印出的入園與床號證明 )....

即使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山屋可以住, 不過...那個外觀藍色的 雙人雪地帳 ( 光那個就超過五公斤 )...還是辛苦的帶去了.



無法確定某個山屋儲水桶的實際剩餘量 ( 說不定是零 ), 除了畫面裡面的 5800ML...另外還有幾個 1500 或是 2000 的容器, 光是用水的部份, 大概就扛了十公斤. ( 要應付首日與次日, 還有第三天換地點的行動水...還有預留安全的剩餘量, 類似保險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水與帳篷就有 15 公斤, 另外還有備用緊急衣物, 全套雨衣褲, 睡袋睡墊露宿袋...鍋具瓦斯與數天份的食物甚至於緊急藥物....

每次上山, 就得強迫把自己變成一隻 馱 獸, 負重高達體重的 58 % ( 一般的所謂 重裝, 上限是體重的 1/3 )...

許多人喜歡強調 輕量 , 輕量, 再輕量... 然後, 也有不少的案例, 真的是被 輕量 給害死的.

描述山林, 尤其是觀看圖文...可能會出現 誤認 的情況 ---> 山很漂亮, 要去似乎也不難, 不知道那些過程裡面, 或許有許多部份, 或是潛在危險, 都沒有被提及.

終究... 別講高山獨行 ( 那屬於特殊狀況或是身份者, 中級山甚至於有些郊山也是如此 )....

即使是有組隊或是所謂的 跟團... " 自我保護 " 的方面, 最好別忽略.  ( 許多案件都是隊伍裡面的某人, 稍微跟隊員分離或失散, 就變成要命的狀況了 ).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5-9 14:43

nature4d 發表於 2022-5-9 00:37
沉重的山旅人生.

超過三千公尺高度的山區, 有 " 很大比例 " 都沒有可靠或是穩定的水源, 有些是用山屋收集 ...

看4D杯杯幾次登山行程真的是"玩命"
為何天候不佳還要獨自強行登山? 好運氣有用盡的時候
或許自身安全和家人擔憂都比不上征服高山的快感,
當然啦! 成敗論英雄,山一直都在隨時都可以去挑戰,
自己很欣賞ORIS運動潛水錶的廣告格言: 獻給在極限環境中仍勇於接受挑戰的勇者,
這句話4D杯杯當之無愧!!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9 16:47

水蛙 發表於 2022-5-9 14:43
看4D杯杯幾次登山行程真的是"玩命"
為何天候不佳還要獨自強行登山? 好運氣有用盡的時候
或許自身 ...

1. 早期的網路, 較少資訊可以吸取 ---> 沒日沒夜的工作, 也比較沒有太多空檔能夠找相關資料. ( 網路看到的多數圖片, 都是風和日麗, 不知道鋒面天氣, 會比地獄還更慘 ).

2. 偶爾要請個特休 ( 假如是 3 或 5 天 的行程, 必須臨時請個 1 或 3 天 ), 只能視 " 當時 /  極短日期內 " 的公司業務情況, 臨時決定行程. ( 無法參加那種 組團, 跟團 , 早早決定日期的方式...也沒有認識時間很閒, 隨時可以跟著出門又有在爬高山的朋友之類 ), 就只好獨自上山.

3. 一般氣候下, 多數山屋幾乎很難會有空床位, 預估 " 壞天氣 " 的條件下, 機會相對會大很多.

4. 知道壞天氣還決定要 " 上去 ".... 應該不叫挑戰極限, 或是想要征服某些山頭 ----> 而是冥冥之中有個聲音, 順著某種 " 感覺 " 而決定上去的. ( 生物 都具有某種程度的 本能...人類也是一種生物 ).

5. 面對完全陌生的山林, 還 " 膽敢 " 繼續前進, 應該不是冒進, 而是已經盡了自己 99 % 的充分準備, 大約有了 97 % 的充分把握. ( 沒人能夠知道, 另外的 3 % 可能會面臨什麼狀況 ).

.......................

有家人有小孩, 確實是 " 最好 / 儘量 " 待在所謂的 舒適圈 / 安全網 之內啦.

前往山林 " 一定 " 要冒著某潛在程度的風險, 要前往高山, 那是最基本的自知之明以及心理準備 ( 即使是 組隊 / 跟團 所發生的山難, 其實次數還更多 ).

講起來, 台灣的環境裡面, 除了家裡或房間, 幾乎沒有其他地方可以 " 保證 " 不會發生壞事情. ( 馬路邊等著過馬路, 或是綠燈正在通過馬路, 也可能丟掉小命 ).

個人是覺得, 在台灣...開車在高速公路, 或是騎車在一般道路 ---> 都遠比爬山來得更危險.

要害怕危險的話, 最好別開車騎車, 也不要行走於馬路上或是馬路邊.

山難 " 假設 " 一年 30 位...會被無限放大.

交通事故一年死亡 3000 位 ( 加上輕重傷, 每年數十萬 )...不當一回事.

..........................

對於踏出戶外, 走入山林...歐美國家的觀念, 就來得開放許多.

台灣就是拼命的限制與封閉, 大家都不出門不上山, 就不會發生某些事....所謂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謂的 4D 杯杯 受難記, 講起來就是政府的標準受害者 ---> 應該從小就努力的教育民眾, 台灣的山林是什麼模樣, 以及具有哪些潛在危險, 上山之前該做好哪些準備之類的.

註 : 最大的危險, 稱為 無知. ( 知道得夠多, 還是有危險啦...因為有許多的 未知 還是有可能發生 ).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5-9 17:41

nature4d 發表於 2022-5-9 16:47
1. 早期的網路, 較少資訊可以吸取 ---> 沒日沒夜的工作, 也比較沒有太多空檔能夠找相關資料. ( 網路看到的 ...

偶喜歡山也喜歡海,高山像雄偉的父親,大海像包容萬物的母親,
從小就喜歡親近大自然,長大後因工作關係,接觸到海上搜救訓練這一塊,
深知大海喜怒無常,人們是多麼的渺小和脆弱 ,很想也接觸高山搜救這一塊,
可惜因為工作因素調離單位,我喜歡山,但是只有走步道和所謂"名勝風景區"
目前還不敢爬大山,指的是像您這樣重裝備的那種,知道山有山的脾氣,深藏危險。
沒有專業的知識和充足的準備最好還是要找人帶比較安全,
台灣人民或政府不注重專業,出事後才在檢討當事人和相關單位,做事只做半套,
加上人民守法觀念不佳,常不遵守法律,我行我素,什麼樣的人民就選出和麼樣的政府,
政府開放山林及水域之際,應該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清楚告訴民眾相關資訊極可能的危險
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人民要提升自身素質,不遵守規定出事了就要國賠,過國家怪政府怪公務人員,
奇怪!! 腳長在自己身上,要有自己評估危險的能力,出門在外自己安全自己顧,這樣才能安全的享受台灣山林之美。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9 20:36

水蛙 發表於 2022-5-9 17:41
偶喜歡山也喜歡海,高山像雄偉的父親,大海像包容萬物的母親,
從小就喜歡親近大自然,長大後因工作關係 ...

奇怪!! 腳長在自己身上,要有自己評估危險的能力,出門在外自己安全自己顧,這樣才能安全的享受台灣山林之美。

================================

政府不敢負責 ---> 刁民 太多.

民眾不對自己負責 ---> 自己準備不足, 發生山難卻要求國賠, 把所有 " 任何有關 " 的單位全都告上一整輪 ( 內政部 / 警政署 / 消防署 / 地方政府 / 地方警察局 / 國家公園 / 各地的民間搜救單位.....沒有不被告一狀的, 尤其是掛點於 白姑大山 腳底下的那位超級大白目 ).

不過, 那算是另外的故事了, 暫略.

台灣人, 做事永遠都只做一半, 政府偷懶 + 人民 " 平均 " 素質差. ( 優秀的人當然有, 只要算 30 % 好了, 優秀的人數也有 800 萬 ... 但是素質不夠的人數更多 ).

其實講起來, 自從 蔡政府 ( 蘇老大 ) 決定 山林開放 之後, 我反而不太想再上高山了 ---> 遍地都是人, 山屋爆滿營地塞滿, 還加上遍地更多的垃圾.

總之就是... 反正也算是 曾經走過... 是否要再走, 就是一切隨緣. ( 能力與實力還在, 時間也不是很大問題, 膽子當然也沒有縮小 ).

或許某一天, 感覺某座山頭或是某個山區又在遠方呼喚....

那就... 再看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9 21:59

聖稜小故事 之 雪山六勇士.

前面曾經預告說要寫, 就盡早寫這篇吧.

一趟山旅, 被惡劣的氣候環境, 在 新達山屋 多困了一天, 後來, 已經接上主稜路線, 仰攻 素密達山 之前, 因為路線判斷錯誤, 又死了一趟.

幸好, 安全的到達 素密達山屋, 趁著傍晚時分, 專程跑去登頂 穆特勒布山 的時候, 那個千仞絕壁, 看了真的會腳軟. ( 腳邊幾乎二十或三十公分, 就是懸崖, 萬一下去的話, 可能直落千米 ).

主稜線上頭的地獄氣候先不談了.

最終, 被迫或決定要放棄北稜角, 從 38xx m 的稜線臨時迫降, 途經一處山溝, 又不小心誤判了路線, 差點墜落身亡. ( 低溫又暴雨, 極度惡劣的環境之下, 心裡面只管急著要趕到安全處所, 專選距離近的下撤方式, 沒有想要應該用繞的走法才會更安全 ).

終於到達 三六九山莊 ( 後面上方的山頭高度 3690m, 山莊大概 3200m 左右的樣子 ).

最大容量大概 120 人 的山屋裡面, 那天傍晚據說擠了 129 人...

當時的山屋外頭, 偶爾東邊露出一個小洞.



不時都是大風大霧, 還加上 大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能偶爾趁著雨勢稍歇, 拍個一兩張. ( 相機不能淋雨 ).

品田山 跟 雪山, 實際上還有不算短的距離 ---> 有特意拉近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裝備, 弄完晚餐之後, 床位對面有六個人, 正在喝著 " 會暖身 " 的飲料... 因為有看到筆者身上背著龐大的沉重裝備, 問筆者從哪兒來 ? ( 屬於 上山 或是 下山, 在山屋內是不會知道的 ).

筆者回答說... 是從稜線上的 1.5K 左右, 稱為 水管路 的地方下來的. ( 當時鋒面的最強風勢主力已經出現, 無法完成那最後的 1.4K...只能退回 1.5K 緊急迫降 ).

對方聽到之後, 馬上邀請筆者一起 " 同喝 ". ( 那是 58 度 的透明液體 ... 爬山當然一定有自己的杯子或容器啦 ).

畢竟... 知道是從 " 稜線 " 上頭下來的, 終歸不是一般跟團的阿貓阿狗. ( 重點是...能夠沒在稜線上頭掛點 ).

稍微聊開之後 ( 山屋有規定, 夜間九點一律就寢, 當時才傍晚六七點 ), 對方說, 山屋裡面這麼一大群, 扣除筆者有大概 128 人, 當天只有他們六個人 ( 自組隊, 實力相當的人自己組成的小型隊伍, 商業隊伍動輒三四十人甚至於更多 ), 有成功登頂.

據說有一半在山屋直接放棄走出門外, 一半嘗試才走到雪山圈谷, 又有其中的一半直接下撤, 其餘 1/4 嘗試上登, 每幾百公尺就撤掉一小群, 能夠努力爬到最後 0.5K 的, 只有他們那一隊的六個人.

然後說, 0.5K 之後, 從原來低身前進, 變成 黑猩猩 的姿勢 ( 身體蹲低, 雙手輔助...努力的慢慢前進, 因為風勢不是普通的強烈 ).

辛勞苦的爬到 0.3 K, 變成 朝山 的信徒, 三步一拜, 九步一叩.

最後的 0.2K 更嚴重, 只能五體投地, 身體完全貼著地面, 使用 匍匐前進 的方式, 奮力的爬上雪山主峰的基點.

筆者當然相信他們的那些形容啦, 畢竟... 自己也有一些路程, 是真的只能用爬的. ( 稜線上頭的狂風, 身背重裝都被直接吹翻 ).

128 人 只有六位奮力登頂, 稱為當天的 雪山六勇士, 半點都不為過.

其他暫略.

次日... 只能說, 鋒頭 尚未結束....剛離開山莊準備下山, 還是 風 / 雨 / 霧. ( 四月中旬的春天, 玉山杜鵑也開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是, 惡夢尚未結束...

持續下至 雪山東峰下方 的木頭觀景台之後, 遍地落雷的巨大爆裂聲響, 從遠而近...本來聽起來有一公里, 後來只有幾百公尺, 然後就在百米距離一帶的森林中此起彼落.

雖然身負重裝, 但是已經不能慢慢下山了, 時間越短, 被 K 中 的機會相對越低....於是又再度拼了最大的自身極限 ( 背著重裝又一路陡下坡, 膝蓋真的要很強 )...衝回武陵登山口, 只花了 74 分鐘.

註 : 當然不可能往上走回更高更遠處的 369 山莊, 因為下方有個 七卡山莊, 往下的行進時間要快速許多. ( 衝到七卡之後, 決定就繼續直接衝到登山口了, 因為七卡以下的區域, 落雷聽起來沒有高處那麼密集, 但是依舊設法走快一點 ---> 密度較低不表示安全, 就不會被 K 到 ).

運氣不佳, 辛苦的山行卻沒有那些 天堂美照.... 不過, 留下那些屬於黑暗或潮濕的景觀, 遠比天堂般的日子更為重要.

有許多 " 每次山行都只走過天堂 " 的人, 某一天, 時運稍微變差的時候...卻不幸的走入地獄, 而且走不到家.

山...其實有 " 很多種 " 的不同面貌, 切記.

還有就是...

筆者寫的山行, 很少會說攀登過程有困難或不算困難, 因為每個人的程度與能力都不同.

聖稜線... 會被列入台灣高山路線的 最高殿堂, 就已經表示 ---> 沒有足夠的高山資歷與足夠把握之前, 千萬不要輕易去嘗試. ( 即使是跟隨隊伍, 同樣要擔負不低的風險, 尤其是 O 型 的走法, 需要通過的危險地形, 要比 傳統 I 型 還要來得更多 ).

雪山 一帶 死過人, 主稜線一帶也死過人, 大霸南側的一帶山區也曾經 消失 幾個人, 品田山 的區域摔死過更多人...

因為這是台灣高山裡面, 被稱為 最高最長 的一條稜線, 因此特別以它為文, 做一些粗略的介紹.

總之就是... 想要走, 不會有人反對 ( 不反對是指外人啦, 家人可能會反對, 尤其了解一些高山風險的家人 ).

但是... 假如決定要去的話, 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各項事前準備.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0 15:21

地獄之門, 來自 次高山 的天堂神光.

這算是 28 #, 地獄之門 實境篇 的第二篇章.

許多人, 登了多少多少顆數的高山, 留下來的, 或許只有登頂照與累積數字. ( 很多 跟團 的那種, 都是努力跟著領隊或是其他隊員的屁股走, 全程就只是努力的一直跟著走而已 ---> 會被要求跟上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 或說節奏 ).

筆者只是在偶然的機緣之下, 偶爾的走往某個地方, 上山次數沒幾回, 卻有著幾百上千的不同故事.

一顆石頭是一個故事, 一棵圓柏或是杜鵑, 可以是一個故事, 一個山坳可以是一個故事, 一道神光, 當然也可以是一個故事. ( 這道光, 說不定全台灣, 沒有人拍過相同的場景 ---> 是指在同個地點而言啦 ).

之前萬萬沒想到, 在屋後山頂, 曾經拍攝過的那個遠方...持續不斷翻攪, 幾乎每秒鐘不斷閃光的那種 暴雨雲團, 居然自己會待在那種場景的 " 正中央 ".

翻攪的濃密雲團直接變成冰雹與超大的雨滴...算是難得的見識到了, 當中的雨勢可以狂暴到何種恐怖的程度, 而落雷又能夠密集到怎樣的情況.

終究, 被圍困四十多小時之後, 第四日的早上七點, 無限狂暴的風雨終於停了, 遍地的落雷也沒再繼續了.

三棵 ( 左二右一 ) 高大的圓柏中央, 看到了偶爾出現的光影....



雪山主峰 ( 右上 ) 的位置, 偶爾出現些許藍色的天空.

按這裡顯示圖片

直覺上, 該是 離開地獄, 走往天堂 的時刻到了.

重裝上身, 開始走往高處稜線的鞍部. ( 次高山 與 第三高峰 之間的鞍部 ).

已經到了大約上稜的半途, 身旁四周還是濃密的霧, 畫面右上方是 北稜角 的位置.

至少, 雨已經沒有再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出樹林, 到達碎石坡的下緣, 右上方是 雪山主峰. ( 左方是 北稜角 ).

拍攝從聖稜線最高峰 ( 雪山主峰與北稜角, 台灣次高與第三高峰 ) 冒出的太陽.

沒想到...會連帶出現特別的耀光. ( 當然是回家之後才發現的, 因為邊拍邊爬, 要先爬高 350m, 再下降 1800m, 距離很遠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缺口那裡就是鞍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又爬上雪山主峰的山頂.

從地獄之門走入地獄, 又從地獄裡面走了回來...然後...

在 雪山 的山頂, 見到了新的天堂.

當然啦...那又變成其他不同的故事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0 21:33

前一篇末尾所述的, 約略延伸一下.

從地獄之門走入地獄, 又從地獄裡面走了回來...然後...

在 雪山 的山頂, 見到了新的天堂.


=======================================

其實上到雪山的山頂之後 ( 先前兩天有經過一次, 四處落雷的恐怖情境...這是回程又經過一次 ), 其實只看到大概 1/5 或是 1/10 的 天堂. ( 以視野範圍跟視線距離而言 ).

而且也沒有心情多加停留, 畢竟還要連續下降 1800M 的高度 ( 大略等於從 601 樓 下到平地 )....也無法看到 大霸尖山 / 品田山 之類的地方. ( 雲層上端的高度超過 3700M, 所有遠處的高山都在雲裡面 ).

因此沒有拍很多. ( 近景倒是拍了不少 ).

然後, 時隔兩年又兩個多月... 再一次踏上 雪山主峰 ( 帶兒子上去 ).

因為擔心兒子的安全 ( 必須全時間盯著, 不能離開自己視線 ), 因此...還是只能放棄 近在咫尺 的 北稜角. ( 距離 0.6K 而已 ).... 畢竟不能讓他獨自待在雪山的山頂, 然後自己跑去爬 北稜角. ( 非假日, 四野又完全沒有人跡, 萬一緊張或是心慌, 可能會出大事...他的體力又已經到極限, 無法再跟著爬上 北稜角, 因為要先下降一段高度, 然後又要再度爬高, 稜線地質破碎, 也是一種風險 ).

註 : 雪山往返北稜角所需的 爬升量 ( 指 單純往上的高度, 往下的不列 ), 估計也要 500 甚至於 600 公尺 吧....可能耗費兩小時跑不掉.

因此, 聖稜之行, 北稜角 未竟, 往返翠池又有兩次未竟, 再度爬上雪山, 都已經在附近第四趟了... 北稜角 還是未竟.

雖然為了考量兒子安危, 沒辦法實際過去 北稜角...不過, 那趟行程的 雪山主峰 360 度 " 超級無敵 " 的視野, 盡覽四周群山, 真的是... 拍得夠飽.

以 3000m 高山 部份來說, 從最遠處的 喀拉業山 / 詩崙山 / 桃山 然後 池有 跟 品田....那裡就是所謂的 武陵四秀, 清楚的一字排開.

然後, 衍生變化的 O 型 聖稜線, 就是從對面一直走到此處.



附上沒有標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記 : 前面講過, O 型 走法的 聖稜線, 絕對不是兒戲 ( 傳統 I 型 也是啦, 同樣都是屬於 高級路線 ) ---> 品田前山的 V 形 斷崖 ( 沒多久之前又摔死兩位 ) + 品田山 三段斷崖 ( 這一區摔死更多 ) + 素密達 三段斷崖 ( 同樣的危險地形...近年來可能有加強一些安全措施的樣子 ).

台灣的高山, 屬於比較 平易近人, 相對安全 那種的, 實際上沒有多少座. ( 大多數都有某程度的危險存在 --- 前面沒幾天, 好像 北大武山 又有人不幸摔死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1 14:54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11 14:56 編輯

那一道高聳的城牆.

身在山裡, 是一種感受.

身在山外, 也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以 " 不用爬山 " 當做標準來說, 這裡應該可以稱為 " 全台灣距離最近 + 觀賞角度最佳 " 的區域了. ( 角度剛好呈 90 度, 而且距離也夠近 ).

偶爾的去一趟山區, 只要遇到視野特別好的日子 ( 無雨 / 無霧 ), 目光就很難避開那一道高聳的城牆.

那一條綿延的主稜線, 全段的最低海拔都超過 3500 公尺.

在櫻花即將盛開的春日, 以櫻花的樹枝與花苞當成前景, 遠方的聖稜線上, 還有殘留的積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特寫, 台灣高度排名 2, 3 的高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上山, 是機緣... 偶爾看到遠山, 是機緣.

能夠拍到如此樣貌的山, 同樣也是特殊的機緣.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1 22:01

黑色的聖稜線.

那是一段工作上的轉換時期, 尚未決定下一步的安排該如何, 因此出現了一段時間上的空檔.

二月下旬之時, 看到氣象預測, 三月初會有一波 寒流等級 的鋒面來襲.

更早的兩年之前, 就曾經在 3600M 的高山, 獨自一人而且還是非常紮實的 " 領教 " 過了. ( 同樣背著雪地帳, 同樣背負 58 % 左右體重的超級重裝, 當然也是同樣恐怖的春天鋒面 ).

剛好有空檔, 網路的申請也應該來得及 ( 送件之後需要經過國家公園業務相關人員的審核, 可能 3 ~ 5 個工作天之類的, 因為入園要申請, 入山也要申請 ).

那就.... 上山去看一看風景吧.

------------------------------------

Day 0 到達武陵農場.

Day 1 睡到自然醒....啟程時間當然也已經很晚了.

背負沉重裝備, 要爬升約 1500m 左右的高度落差. ( 爬上五百層樓 )....估計途中會摸黑的可能性, 絕對是 100 %.

而且, 那是自己根本不曾去過的地方.

反正人都來了, 也沒啥需要害怕的. ( 所有該準備的東西, 全都已經準備充分, 即使真的到達不了這天的預定目標, 還可以迫降以及緊急紮營, 第二天再繼續也無妨 ).

溪谷邊的小瀑布, 算是進入傳聞中所謂 天梯 的入口.



傳說中的 天梯, 可能爬了里程 1.5 K 左右, 往下方回看的大略模樣.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背得太重, 上升速度被拖得特別慢.... 從 1.6 K 看了時間, 再爬到 2.2 K...居然耗費一小時, 天啊. ( 山頂里程是 4.5 K --- 之後還要下去山屋的位置, 大概 0.3 K 啥的 )

有個木頭椅子, 下重裝, 稍微休息一下, 松樹與天空.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前進到 2.5 K, 有一處平緩的區域, 稱為 停機坪.

目標山頭還很高很遠. ( 高山的 2 K, 可不是短距離, 背著重裝更辛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雪山了, 原來在這裡看到的樣子是如此.

按這裡顯示圖片

東邊的 南湖大山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 中央尖山, 當然也要拍. ( 台灣高山裡面的 三尖之首 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概 2.6 K, 天色逐漸變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傍晚的陽光, 照在一棵樹頂, 好像是 鐵杉 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根據光線的角度, 幾分鐘後, 太陽就要沒入地平線了.

遠方高聳的雪山, 已經開始變成黑色.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要天黑了, 大概只爬到 60 % 的高度而已.

用 1500M 來算, 只爬完 900M , 還差 200 層樓那麼高. 而且是在黑暗中, 獨自一個人行走.

半天多的時間裡面, 在這處山區沒見到其他任何的人影. ( 沒有上山的, 以自己的速度或時間而言, 可能被別人超車...也沒遇到下山的 ).

既來之...則安之.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2 16:34

黑色的聖稜線. ( 續 )

爬升途中, 所拍攝的最後一道光.



走到一處透空視野, 雪山真的要變黑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品田山 也已經變暗了. ( 山的前方有另一道 品田前山 擋住, 只露出小部份的頂端而已...實際的品田山是另外不同的樣貌, 高聳獨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就開始摸黑夜行, 一個人獨自享受無人的山野, 以及無人的黑暗環境.

視野透空的位置, 再拍一張.... 黑色的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頂著黑夜...至少算是無風無雨, 溫度雖然相當低, 感覺倒是還好.

持續的努力爬升, 終於上到桃山的山頂...從 1800m 或是頂多 1900m 左右的地方, 爬上到了 3325m...

除了著名的 天梯, 後面一大段的陡峭坡度, 也真的很有得爬.

按這裡顯示圖片

登頂之後往下, 走往 桃山山屋....難怪整段路程都沒有遇到任何人.

原來...容量大概 39 人, 分成上下舖的山屋, 自己一個人獨自的包棟.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光是那頂沉重的 雪地帳, 睡袋睡墊露宿袋跟地墊, 然後再加上攜帶的備用水 ( 一次扛了三天的用量 + 緊急備用, 無法真正確定山上的集水桶會剩餘多少 ), 可能就重達 15 ~ 17 公斤.

鋒面氣候 + 高山獨行....為了自保, 還真的不可能會有 輕鬆行 這幾個字.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層是空的...上層也是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高山會有下雪的可能, 因此是斜的屋頂結構.

按這裡顯示圖片

總之就是...順利的爬到這裡了.

煮個麵條 + 牛腩料理包.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一天, 大約就是這樣子.

慶幸的是, 途中完全沒有遇到大風大雨.

然後, 過了一個 " 非常寂靜 " 的高山夜晚.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2 21:40

關於摸黑.

前面文章裡面寫的, 日頭下山之後還決定繼續登頂 桃山, 而且整個四周群山都還是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 決定要去, 就真的爬上去 ---> 那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嘗試的. ( 那是屬於 高風險 的行為, 千萬別模仿 --->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具備筆者的各種山林經歷, 或是攜帶足夠的各種保命裝備 ).

一般來說, 如果是距離非常遙遠的山頭, 可能從營地往返, 需要花費長達 14 甚至於 16 小時 的那種 ---> 別懷疑, 台灣有幾座高山的 " 從營地單攻 " 就是如此難搞.

夏天的白晝時間較長, 或許還能夠早出, 稍微晚一點點歸.

冬季的白天短很多 ( 可能六點半才天亮, 五點半就天黑 ), 那麼...總得有一段路程必須 " 摸黑 ".

基本上, 不管高山或是中級山 ( 有些 探勘等級 的中級山區, 也要爬 非常久 ).

假如 " 必須 " 摸黑 ( 往返路程需要超過 12 小時 那種 ), 一般都是建議.... 摸早黑, 不要摸晚黑.


也就是說, 可以在凌晨三或四點就提前出發, 設法在天黑之前返回到營地.

而不要在天亮之後才出發, 卻到了天黑之後還沒能回到營地.

凌晨出發, 即使某個路段 " 一時之間 " 找不到正確路徑, 至少不用等太久, 就天亮了, 會比較安全. ( 白天容易認出正確的路線 ).

而 摸晚黑 的話, 萬一找不到路, 面對的卻是連續 " 十餘小時 " 的漫長黑夜, 萬一缺乏足夠的保暖與過夜裝備, 那是會 致命 的. ( 高山區域, 狂風大雨甚至於冰雹雪花, 都可能會遇到 ).

筆者曾在 3297m 的 伊澤山 ( 屬於 大霸群峰 ), 夏天的八月份, 被搞到差點失溫而發生危險....又一個不同故事.

然後, 海拔 2699m 的 某位莊主 ( 當時有兩位, 每兩週輪替 ...現在變成三位, 好像每週輪替 ).

他說, 七月份的時候, 有一天晚上到了 4 度 ---> 那才 2700m, 不是三千多公尺.

台灣的高山, 或許景色很壯麗, 但是... 千萬不要輕忽背後潛藏的各種危機.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2 22:03

品田前山失蹤案.

傳統上從 大霸尖山 往 雪山 的 I 型 聖稜線, 跟這座山無關. ( 跟這裡多出來的四處斷崖當然也無關 ).

後來又衍生出 秀霸線 ( 四秀 與 大霸 之間 的路線 ), 還有 O 型 聖稜線, 就跟 品田山 有關係了.

講起來, 在 O 聖 發生的各種不幸狀況, 遠比 I 聖 來得多...別以為 " 品田山 不屬於聖稜的主稜 ", 就會比較簡單或是安全.

品田山 與 品田前峰 之間, 有一處陡峭的 V 形 山谷( 稱為 V 斷 ), 然後...品田山 與 聖稜線 之間, 有三處垂直斷崖. ( 可以避開這一段, 選擇 秀霸線 的走法, 就能夠繞開這個危險的斷崖區域 )

當然啦, 聖稜線的 主稜路線, 依舊也是處處危機.

---------------------------------------

回正題...

許多年前發生一個有些離奇的案件, 不是在 V 型 山谷發生, 而是在返程, 從 品田前峰 快要回到 新達山屋 的森林中, 然後就不見了. ( 那裡並沒有任何危險地形 ).

而且...是個隊伍, 並非獨行而失蹤.

轉貼一個相關的部落格 ( 截圖有顯示來處, 不另多言...沒有全部, 比較重點的那些 ) --------------



搞不懂, 有那麼多人, 想要去 " 征服 " 某些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林 " 可能 " 很漂亮, 也可能會把人給吞掉.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3 23:28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13 23:29 編輯

先前曾經提及說 : 品田山 有 四處 危險地形, 一個 V 形 斷崖 + 3 處 垂直斷崖.

因此, 從 品田山 一路走往 雪山, 應該算是 聖稜線 裡面的 " 最高一級, 最危險的那一級 ". ( 總共七個斷崖地形, 傳統 I 型 的聖稜線只有三個 ).

只要選擇 秀霸線 ( 四秀 + 大霸群峰 ), 然後 雪山東峰 + 雪山主峰 + 雪山北峰...總共十一座百岳, 就都 " 撿 " 完附近相關百岳的全部了.

聖稜線途中的 凱蘭特昆山, 穆特勒布山, 素密達山, 布秀蘭山, 巴紗拉雲山, 海拔高度都相當高 ... 但是都沒有列名百岳, 而且有許多地形又特別危險, 總共有六處斷崖, 就可以全部避開.

唯一 " 必須 " 面對的, 只有那個 V 形 斷崖而已. ( 攀登 品田山, 一定會經過以及返回 ).

前面有講到說 : 不久之前又摔了兩位.... 沒想到, 不是之前談到挑戰完成第七輪的那位, 反而是 " 至少已經八輪 " 的另外一位.

特別去孤狗相關的新聞, PeoPo 公民新聞網頁 + 百岳老查 的相關文字.

只能說....生命中的有些事, 真的是難以預料, 或是講說...讓人出乎意料.

八輪百岳的人, 生命居然是消失在 品田 V 斷....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四度百岳時的影像. ( 公視 沒有馬賽克, 筆者還是馬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六人隊伍, 準備要走 秀霸線. ( 人臉不算清晰, 應該不需要馬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雅虎 的相關新聞頁面.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林的危險, 有時候不只是厚雪 ( 會無法辨識路跡, 可能因此產生危險 ).

然而, 只是些許的殘雪或殘冰, 也都可能發生意外.

總之就是... 世事難預料.

註 : 品田 V 斷 + 品田三段 + 素密達三段...筆者都有親自走過. ( 那是 聖稜線 裡面最危險的一條縱走方式 ), 不是只會 x 炮, 在網路上冷言冷語而已.

至於 V 斷... 嗯...

哪天想要說故事的時候, 再... 研究研究.

筆者是臨時想到什麼, 就寫一些什麼....跟偶爾前往高山很類似, 等 機緣 到了, 就是到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4 19:42

品田 V 斷 小故事 之 讓重裝的先下.

那是筆者 唯三 與網路有關的山旅. ( 基於特殊原因不得不為, 因此...其他幾乎都是獨行 ).

1. 因為車輛接駁原因, 加入另外四人組成的 O 型 聖稜下翠池. ( 最危險的高度挑戰級路線選擇...但是最終漏掉 北稜角 / 雪山 跟 翠池, 後來決定自己獨自去補回來 ).

2. 某中南部職業隊伍的 玉山主峰, 剛好有殘餘名額, 就單獨去加入了. ( 然後, 對於職業隊伍的行進方式, 還真的不敢領教 ).

3. 台北市的某一個女性, 網路上請筆者帶她去 大霸群峰...剛好某段時間上可以騰出來, 也就帶她去了.

這就是 1 的那一趟.

一行五人 ( 嚴苛氣候環境, 已經在 新達山屋 多待了一個日夜 ), 然後, 終於到了 V 斷 的頂端, 組隊的走第一, 筆者其次, 另三位排後面 .

山頂區域有另外的九或十人隊伍, 全部連一個 小背包 都沒背 ---> 空手, 從山屋往返單攻 品田山....直覺上就是那些以 四秀 為號召的商業隊伍.

那群人在山頂旁邊, 討論或研究...看要如何安全的下去之類的. ( 或者說是 行前安全教育 ).

應該是隊伍的領隊, 看到咱們五位 ( 四男一女, 那位女的實力也相當強 ) 身負龐大背包, 每一位都重達至少 2X 甚至於 30 公斤 的重裝隊伍 走到附近...

該領隊 ( 或嚮導 ) 馬上跟那一群隊員講說 : 先站到旁邊, 讓重裝的先下.


五個人都向該領隊說 謝謝, 然後, 隊伍首位 ( 本隊帶隊的 ) 直接手拉繩索, 就一路下到谷底了.

筆者在其後約兩三公尺, 馬上也跟著下去了.

後面的三位, 也接著統統都下到谷底了.

當然沒有實際計時啦 ( 必須專注於下降速度與腳步 ), 不過大略估計的話...即使五個人都身負重裝, 每一位大概介於 20 ~ 30 秒 就全體都下完那處地形. ( 從第一位到第五位, 應該總共費時不到一分鐘 ---> 因為可以一個接一個 ).

到達谷底, 筆者瞄了路線環境一眼, 發現... 谷底的地形, 反而比山壁上還要更帶有 " 潛在危險 ". ( 碎石路徑, 旁邊就是深谷, 萬一不小心滑一跤, 人生就毀了 ).

前一篇的不幸事件,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子造成的.

以我個人所認為的而言, V 斷 只是 " 開胃小菜 " 那種等級 ( 幾乎是 快步走 的那種速度就一路順著下去了 ) ---> 後面另外的 六段 斷崖, 潛在危險更高.

八輪百岳的老手, 居然是魂斷於那裡, 真的讓人有點難以想像.

註 : 山壁或是地面有殘雪殘冰, 根本不該嘗試去登頂的 ( 除非擁有雪地裝備以及足夠的高山經驗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4 21:13

70 + 20 + 外掛.

關於山, 可以有很多的不同故事, 即使只是一個背包.

記憶中, 那是決定要去獨行 向陽 / 三叉 / 嘉明湖 之前買的.

上層容量 70 公升, 底部隔間 20 公升.

然後, 在某些比較特殊的高山行程或是路線, 需要攜帶的各種東西特別多, 還要用繩索加以 " 外掛 ", 因為有些東西真的很佔空間.

例如 雙人雪地帳 / 睡墊 / 冬季衣物 之類的 ---> 高山環境, 遇到零下的溫度也不稀奇. ( 其實, 吹風與下雨的濕冷氣候才是最冷的, 比下雪還要更危險).

從 武陵農場 一路爬到所謂的 三叉營地, 右邊那一條是往農場登山口, 影像的正面方向是往 桃山, 另一個 ( 拍攝者背後 ) 方向是往 池有山, 品田山 或是 秀霸 / O 聖  的方向.

爬升的路段算是剩下沒多少, 當時已經開始下小雨, 以及起霧...於是下重裝, 先休息一下.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萬萬都沒想到, 第一個差點發生危險的地方, 居然是在後來已經登頂 池有山 之後, 回到路線上, 某一處平緩的亂石區域. ( 濃霧而無法看清楚應該前往的正確路線, 幸好發現狀況似乎有異之後, 自己設法修正, 回到正確的路徑 ---> 亂石區域, 也是風險會特別偏高的一種地形狀況, 尤其是濃霧或是摸黑 ).

總之就是...

面對台灣的高山, 千萬不要輕忽.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5 14:56

遙望 品田山 V 型 斷崖.

稍微翻了一下, 相關附近高山曾經有過的一些記錄 ( 當然必須有遇上氣候條件特別良好的狀況 ).

雪山主峰... 完全看不到那個凹處. ( 位置角度關係 ).

桃山 / 池有山 的角度, 品田前山 與 品田山 互相重疊, 也完全無法看到山凹.

唯一勉強看得出來那個凹谷的位置, 只有在 大霸群峰 裡面, 在 中霸 一帶的方向.

品田前山 的高度是 3442M, 品田山 3524M...相差 82 公尺.

至於那個 V 型 的高度...沒見過相關資料, 估計大概有 30 公尺 的落差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除非使用 空拍機...不然, 從地面或是爬山的視野來說, 就只有這樣子而已了.

註 : 看起來那個缺口似乎很小, 不過...人在大山之上, 在比例上, 比螞蟻還要更小. ( 地上的螞蟻很清楚, 遠處山上的人, 根本看不見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7 21:30

爬山, 要能夠 捨.

43 # 那篇, 兩條生命終結於 品田 V 斷 的底下.

----------------------------------------

正式要踏上斷崖總數最多的 O 型 聖稜線 之前, 新達山屋只有一度不到, 雨水加上冰雹不斷.

考慮到高度比山屋更高的 品田山 與 素密達山, 那兩個區域的連續斷崖 " 可能 " 會結冰, 下降斷崖會比較危險, 決定多待一天, 觀察之後再考慮後續行程或者可能撤退. ( 畢竟要連續通過七個斷崖, 而且都是下降 ---> 下降 比 上攀 更危險 ).

其他略.

............................................................

幾年前的一月下旬, 時節正處隆冬....決定帶兒子去走 武陵四秀 的四座百岳高山 ( 目標是希望看到降雪啦, 判斷氣溫會在零下 ), 首日到達 新達山屋, 附近的 看天池 有結冰.



是夜, 山屋外頭大概 負二度....

天亮之後, 連 " 考慮都不用考慮 " ( 品田 V 斷 那裡, 較為潮濕的石頭或泥土, 應該會有冰 ), 所以不帶兒子去 品田山 了. ( 往返路程不算遠, 難度也不算高 ---> 走到 新達山屋, 才是爬升量最高, 距離最遠的一段路程 ).

假如沒結冰, 可以多登上一座山頭...

如果發現結冰而折返, 浪費許多時間與力氣. ( 後面還要繼續前往 桃山山屋, 有一大段路途 ).

畢竟, 攜帶的 自保裝備 ( 鉤環, 登山繩 ) 只是用在普通環境下的一些短程地形 ( 幫兒子做簡單的基本自保 ), 不是用來 " 冰攀 " 的.

兒子的安全, 比爬上一座山頭更重要千萬倍, 或說無限倍.

直覺就是...直接往 桃山 的方向而去.

看天池的冰, 一直都還在.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概是從 新達山屋 走完 2/3 的路程, 途中的一處透空, 可以看到下方的 武陵農場區域. ( 遠處的山谷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兒子也是身負重裝 ( 長大之後, 帶他出門的第三趟遠地高山行程 ), 當然啦, 筆者背的更大包, 也更重.

本來是要爬四座百岳高山的, 筆者決定放棄帶兒子去爬 品田山...而到了 桃山 之後, 兒子自己放棄 喀拉業山.

所以...只爬了兩座而已. ( 重點不是幾座, 是讓兒子實際去體認, 台灣的某些高山環境, 是什麼模樣---> 童年時代的 合歡山群峰, 那個...只能算是最簡單的代表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那個山難...

猜想, 或許是那位 6X 歲 的隊員, 心裡面 " 非常想要 " 登上 品田山 吧, 畢竟大老遠的, 從登山口一路到了山屋, 辛苦了那麼遙遠的路程, 放棄登頂會覺得很可惜.

況且, 那天不登, 下次又不知何時. ( 隨著年齡越大, 體力也越差, 改天說不定爬不到新達山屋了 ).

隊員不願放棄, 身為隊長, 也只能帶著去. ( 當然也有可能, 是隊長認為那一點殘雪殘冰不成問題...只有老天知道詳情 ).

總之就是...途中如果覺得有 " 不安全 " 的狀況, 該捨的時候, 就必須願意捨, 捨得捨.

山, 一直都在那裡, 又不會跑掉. ( 人會變老倒是真的啦, 不過...少爬一座又不會少一塊肉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8 08:23

距離最遠的 聖稜線.

孤狗 了一些跟 品田山 有關的文章 ( 位於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 / 台中縣和平鄉 之間 ), 然後發現...有人說 品田山 可以看到 關山. ( 在高雄縣哩, 真的很遠 )....

或許是在較早時期, 曾經有個 看山頭 的軟體 ( pxxk fxxxer ), 置入 品田山 之後, 會顯示 " 理論上 " 能夠看到的 360 度 四周群山. ( 無法確定是用軟體看到的, 或是眼睛真的實際看到的 ---> 距離 138 公里 還能夠認出的話, 視力必須比 老鷹 還要好, 筆者裸視 2.0, 都不敢如此講, 因此猜想, 用軟體看到的機率, 應該超過 99.99 % ).

一般在台灣來說, 能夠看到直線距離 50 公里, 一年之內沒有多少天. ( 空污, 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嚴重 ).

例如從 奇萊北峰 看到 南湖大山 / 雪山主峰 或是 玉山主峰...大概就是距離幾十公里到一百公里, 然後, 看起來很小, 因為距離相當遙遠之故.

如果能夠看到 " 直線距離 100 公里 ", 幾乎就已經可以稱為 奇蹟.

翻了一下舊記錄之後發現... 自己曾經 " 超越奇蹟 "...不過, 不是用眼睛認出來的, 而是由 影像 + 相關軟體 共同辨識的. ( 光是從 玉山 看 雪山 就已經遠到 " 相當 " 不行了, 何況是比 玉山 還要更南邊的山 ).

近景是 玉山群峰, 直線距離大概二十幾公里吧. ( 拍攝地點就是 關山主峰 ).



裁切, 真的可以看到 O 型 聖稜線 的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能夠拍到距離那麼遙遠的山 ( 這大概也算是自己的最高記錄 ), 確實需要很大的緣份.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19 18:03

台北市的山區 遙望 聖稜線.

貼了 " 南側遠方 " 看的 雪山山脈, 換個從 北方視角 所見的.

.......................

昨天晚上, 早年同學的 LINE 群組裡面, 某位同學在台北市的 擎天崗 ( 海拔約 770M ) 打卡, 然後說 : 據說 擎天崗 可以看到 雪山.

筆者的回應是 ---> 那叫做 理論上 可以看得到, 實際上則是未必...另外就是, 即使真的能夠看到, 也是 小到離譜 甚至於肉眼無法辨識出來. ( 畢竟可能相隔 120 公里 或是更多, 筆者屋後的山頂, 距離雪山大概 60 公里, 視角更是比台北要好, 看到的雪山都已經小到不行了 ).

孤狗了網路上, 某網友寫 部落格, 的確有人實際拍到 ( 七星山頂, 台北市最高峰, 海拔 1120M ), 拿了比較有關的三張, 借用一下. ( 格主如果湊巧看到本篇, 認為不可...自當立即刪除 ).

從 七星山頂 所見的 雪山山脈, 實際上就是這樣子, 距離很遙遠.



雪山山脈 的東側 ( 往南視角是左邊 ), 屬於中央山脈...中央尖山可以認得出來. ( 夠高, 台灣的三尖之首, 而且外型特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部份框起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放大 5 倍 之後, 勉強可以認出 品田山, 以及 中霸 一帶的位置. ( 雪山應該有被這些擋住, 因為位置還在更南邊十公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七星山頂的整體實際視野就是這樣子. ( 距離超級遠, 只能說那裡是屬於 雪山山脈, 並非真的看到雪山的山頭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看了以上的三張影像之後, 可以很確定...許多年前蠻好用的那個山頭辨識軟體, 純粹只是 " 理論 " 而已, 與真實狀況會有一些差異.

猜想, 主要原因大概是...那只是電腦根據每個山頭的高度與相關位置, 計算之後的結果.

然後...那些計算屬於 " 平面 "...應該是沒有把 " 距離 + 地球曲度 " 全部都算進去.

大概就這樣.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0 13:52

聖稜線 回望 台北市七星山.

某天, 一早帶著兒子, 從 九九山莊 啟程, 要走往 大霸尖山. ( 整片廣大山區, 只有咱父子倆, 沒見到任何隊伍或是人, 山莊也只有莊主而已 ).

記得是在 伊澤山腰 附近的一處透空, 瞄到新竹縣尖石鄉的 內鳥嘴山...然後, 其更遠處的後方, 看到台北縣八里的 觀音山.

以直線距離來說, 可能在 80 ~ 100 公里 之間吧. ( 那個辨識山頭的軟體, 網站已經不見了, 沒得用 ).

實際拍出來的影像比較隱約, 不是很清楚. ( 肉眼反而比相機更強, 眼睛看起來還蠻清楚的, 光線反差的關係吧 ).



把畫面調暗一些, 就比較清楚一點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部份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雪山是在拍攝地點的更南邊大概十公里, 北邊有 3400m 左右高度的 中霸山區 與 伊澤山區 擋住.

因此...從台北市的山區想要看到雪山, 實務上似乎有問題. ( 雙北的某些地方, 看到 品田山 或是 大霸尖山 就有較大可能, 因為位置比較偏北而且獨立 ).

因為, 即使在高度 3400m 左右的 中霸山區 ( 距離雪山約十公里 ), 都無法看到 雪山主峰...

要在百公里外的台北市看...不只是距離太遠, 角度也根本不對. ( 因為聖稜線是從北往南延伸的, 不是東西走向 ).
作者: lake22    時間: 2022-5-21 11:32

本帖最後由 lake22 於 2022-5-21 11:35 編輯



竹47-1, 3K 手機3X 鵝公髻山後的聖稜線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1 14:41

lake22 發表於 2022-5-21 11:32
竹47-1, 3K 手機3X 鵝公髻山後的聖稜線

根據我個人在不同地方四處晃的結論是...以 " 完整性 " ( 從大霸 ~ 雪山 之間的相關山頭 ) 來說, 要嘛就 高度高 / 距離近 ( 新竹觀霧的 榛山, 全台灣西側視野冠軍, 或是 台中 / 新竹尖石一帶的 桃山 與 池有山, 屬於東側視野冠軍 ), 如果以平地來說, 則變成 高度高 / 距離遠. ( 越遠, 越不會被 中級山 擋住 ).

因此, 新竹縣市的某些郊區, 是 台灣平地 的視野冠軍. ( 不用長途開車, 不用辛苦爬山 ).

總之就是...

偶爾能夠看到 雪山 或是那條稜線, 都會有種親切感.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1 15:12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25 14:12 編輯

中霸尖山 望向 聖稜線.

看山, 除了高度要對, 有些時候, 角度更需要對.

在 中霸 一帶 ( 海拔約 3400M ), 剛好又遇上天氣夠好的時機, 拍攝 大霸 與 小霸, O 型 聖稜 在視角的左側, 傳統 I 型 聖稜 在 大霸 的右側.



換另一張, 主角只有 大霸 與 聖稜...



然後, 把 雪山的部份 放到最大...



拍攝地點屬於聖稜的北邊, 距離雪山大概十公里, 所看到的樣子都如此不清楚了 ( 也看不到雪山 ).

距離幾乎是在 百公里 之外的 台北市 七星山 / 擎天崗...卻說 " 能夠看到雪山 ", 應該是叫做 想太多. ( 冬季確實可能會看到山區的白雪, 因為 中霸山區 / 伊澤山 也會下雪. )

可以很確定的說, 台北市能夠看到 雪山山脈, 不過那些高起來的山頭, 應該是 中霸一帶 的山頭...雪山被中霸擋住了. ( 因為雪山還在 更後面/更南面 的十公里處 ---> 況且, 北稜角又擋住了雪山主峰, 即使 雪山 比 北稜角 高了6公尺, 以山頭的個體尺寸來說, 根本沒有高度差 )

結論就是...理論上 與 實務上...有時候會產生差異.

真正的實際去看, 才知道所謂的 真相 是如何.

編輯 : 先前貼的, 圖片不會顯示, 重新貼一次圖.

然後...重貼還是沒用.

後記 : 勉強可以出現圖片, 但是要另外跳一個視窗...很不方便, 也很難用 ---> 無法直接在頁面顯示圖片.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5 14:14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26 11:16 編輯

哇 ~~~~~~~~~~ 網站硬碟掛了.

之前貼過的影像都消失了.

註 : 05/21 下午發現圖檔方面掛了...05/26 上午發現修好了.

然後... 影像大概 85% 還算完好, 但是有一些影像不見或是缺損 ( 壞軌 )....

遇到了, 也沒辦法.

有空與想到時, 再繼續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6 14:50

喀拉業山 的遙望.

喀拉業山, 海拔 3133m, 是雪山山脈往東延伸的支稜裡面, 最東邊的高山. ( 排序是 品田山 3524m / 池有山 3303m  / 桃山 3325m / 詩崙山 3194m / 喀拉業山 3133m.

這座山被岳界列為 四大鳥山 ( 小劍 / 合歡西 / 鹿山 / 喀拉業 ).

然後, 網路的評論是 ( 摘自 健行筆記 網站 ) ---

特色:為「武陵四秀」之一,要到喀拉業山一定會經過桃山山頂,從桃山往喀拉業山幾乎都是下坡,且都走在樹林中,途中僅一處可以看到風景,喀拉業山三角點無展望。回程一路向上外,最後看到要爬上桃山的那個陡坡,真的會讓人腿軟!

======================================

不過...根據筆者實際經驗跟觀點 ---> 值得, 真的很值得. ( 只會跟著領隊或是隊員屁股走的那種爬山, 或者只是為了累積基點數字的人, 跟有能力自己背負重裝獨行, 深入體驗大自然與山林的人, 對於同一座山, 看法可能會有不小的差異吧 ).

往返的這一天, 總共留下 834 張 影像, 成為難得的久遠記憶...光是這一點, 就非常值得了.

從 桃山 經過 詩崙山, 再走到 喀拉業山...講起來, 確實 " 不算近 "...但是, 也不算很遠, 感覺上算是普通普通, 一般一般而已.

在 喀拉業山 的基點, 望著遠山與天上的白雲, 頹廢了一陣子之後, 該返回 桃山山屋 了.

途中的一處廣大箭竹叢, 定眼一瞧...乖乖...桃山, 看起來很小...距離也很遠.



拉近拍攝.

按這裡顯示圖片

紅框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趟往返, 感覺上叫做... 還不錯, 嗯, 是相當不錯才對.

註 : 喀拉業山 也曾經發生登山者失蹤的案件, 而且山高路遠, 攀登台灣的高山, 必須做足各項準備.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7 10:13

閒聊 品田 V 斷.

在台灣的山岳界, 稱那裡為 V 型 斷崖...確實真的是屬於 V 字 的地形啦.

不過...稱為 斷崖...以筆者的個人看法覺得, 還沒到那個地步...只能說是 " 比較陡峭的石頭山坡 " 而已. ( 從 品田山頂, 繼續走往 聖稜線 的路線, 就真的可以稱為 斷崖 了, 幾乎全部都是垂直的地形 ).

至於 V 斷 那裡, 背著沉重的大背包直接下, 大概二十秒 ( 最多不會超過三十秒 ), 稍微牽著輔助繩索, 一步又一步就直接滑下去了, 有些搞不懂, 許多走過的人, 形容得很危險或是很可怕. ( 可能是經歷與程度不同, 對一些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吧 --- 總之要注意安全 ).

一大早的行程, 太陽才露臉沒多久, 下完 V 斷 之後開始往上爬 ( 要繼續走往真正的 聖稜線主稜區域 )...途中的透空, 回頭望一下, 超級大逆光, 然後, 鏡頭的玻璃表面也不夠乾淨.

對面就是所謂的 V 型斷崖. ( 剛剛就是背著重裝, 從那裡走過來這一邊 )....畫面右下角, 有一個人正在爬上來.



右下角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V 斷 的高度 ---> 從頂端, 到下面那棵樹的旁邊.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方有五個. ( 全都徒手, 連小背包都沒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方有兩位.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一張...逆光的耀光很嚴重, 只是拍個意思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方五個.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中間兩個.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兩個. ( 那棵樹就是谷底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重裝只要三兩下就解決的簡單地形, 看著對面那些人, 只是徒手往下, 都會一直卡著, 似乎緊張得要命, 下降速度慢到有些扯....實在有點無言.

註 : 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啦, 也千萬別以為那裡很簡單很輕鬆....畢竟, 完登 八輪百岳 的老手, 都在那裡意外的失去寶貴的生命.

台灣的多數高山, 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潛藏風險.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8 15:35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29 15:10 編輯

喝茶時間.

翻了網路上的幾個不同的 部落格, 然後發現, 某個人的網頁, 已經一年半沒有加入新的文章. ( 筆者自己的也是, 閒置一年多了 ).

然後又看到某個人的, 從 2017 年度, 計劃縱走某路線的登山首日就遇雨選擇撤退之後, 就沒有關於爬山的活動了.

只能說, 世事多變化.

.............................

台灣的環境特殊, 又有地震又有颱風, 還常常有豪大雨, 隨著時間的演進, 許多地方會山崩路斷, 許多地貌也會變化或是消失.

然後, 有些景觀或是曾經有過的影像, 就再也沒了.

某人格子裡面提到的, 像是 太極狹谷 / 九份二山 / 阿里山地區的聖觀音峰步道 ( 現在屬於 生人勿近 等級 ) / 南投武界的 石城谷....

筆者的記憶中也有許多的地方...觀霧瀑布 / 大鹿林道 / 大鹿林道東線 / 樂山林道 ( 以前可以到 13 K, 後來只能到 10.5 K 左右 ) / 李棟山莊 ( 房屋老化與嚴重毀損, 原來高齡的莊主也不確定是否還在世上 ) / 南橫公路....

因此, 世界環境與氣候會變, 山會變, 道路會變, 人也會變.

有些地方可能去了 百次 / 數十次 / 數次 ( 加上不同時間, 不同季節, 不同氣候 ) ...就能夠看得出變化.

反正, 想到的東西有多少, 或是能寫多少, 就...只能隨緣.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9 15:09

2022/05/29 又見聖稜線.

沒有特別去記得 ( 因為沒有停車拍照, 更沒有帶著相機 )...

印象中應該是 05/23 週一的午前吧, 小女跟另一半都有屬於新竹市的事情要處理.

從鄉下的家中要前往新竹市南側的郊區, 68 快速道路轉往二高的平面橋樑, 看到右邊的雪山...表示那天的空氣條件夠優, 不過只是眼睛瞄到而已, 繼續忙正事.

................................................

今天 05/29 週日一早, 小女兒要去複試 ( 八點之前要正式報到 )...清早 06:30 出發, 途中的相同地點, 又見到雪山. ( 那裡無法看到大霸尖山一帶 ).

載到小女然後到她的目的地下車, 決定到南寮一帶的海邊等待 ( 無法確定結束時間, 因此沒有回到新竹縣...在市區一帶, 車程時間比較短 ).

往返行走一段濱海步道, 右側 ( 東面 ) 全被高大的 木麻黃 ( 防風林 ) 遮蔽視野, 完全無法看到東邊的山.

走完步道之後, 大概 09:30...到垃圾焚化廠北側的台地 ( 只有太陽能板與不高的雜草, 沒有樹木遮擋視線 ).

定眼一瞧, 北邊的關西鳥嘴山, 尖石鳥嘴山與李棟山, 大霸群峰 ~ 雪山主峰, 完整的聖稜線 全都看到了.

然後, 附加 鹿場大山 ( 樂山雷達站 ), 苗栗南庄的 加里山...最南邊是, 苗栗的 仙山. ( 還有更遠的一些低矮的山, 但是...不認識 ).

註 : 從新竹南寮, 認出遠在苗栗縣獅潭鄉, 高度只有 967m 的 仙山, 已經很強了, 尤其筆者又不是苗栗當地的人.

比較遺憾的是...因為是去幫忙處理小女兒的正事, 之前又連續下了五天的雨, 也沒料到天氣條件會那麼好, 當然也就...沒帶相機.

垃圾焚化廠北側台地, 確實是個觀看聖稜線的良好地點...缺點是, 有一大群野狗. ( 最好兩三人同行, 獨自一人的話, 可能會有點危險 ).

今天只是湊巧啦...反正, 新竹市郊或是新竹縣的某些地方, 也還有其他不錯的地點.  ( 觀看聖稜線, 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9 15:36

穆特勒布山 --- 西側 與 北面 視角.

許多人寫的山, 或是山旅, 就是簡單或稍微多一點的文字, 一些途中景物, 然後, 最重要的是...人在基點的 " 征服照 ".

筆者只是喜歡偶爾看看山...即使就只是單獨, 同樣的某一座...不同季節, 不同時刻, 不同氣候, 不同遠近, 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

山, 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樣貌.

在西面視野遙望聖稜線, 那一段平均高度最高的主稜線, 南面的 雪山 當然是首要的主角, 在北邊的主角就是 穆特勒布山.



不同的時間, 會有不同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高度很高, 卻沒列入百岳... 以筆者的感覺 ( 高度, 外型, 攀登難度與危險性, 刺激驚嚇感... ), 這座山至少可以贏過 50 座的百岳. ( 素密達山 也是, 曾經在那個山頭, 瀕臨一次死亡, 幸好有逃過那次大劫 ).

不是百岳, 不過...手拿相機的時候, 只要沒有被雲霧遮蔽, 可以看到這座山, 冥冥之中, 就是會特意把它拍一下.

這是北邊的視角.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的時間, 不同的光線... 那些特殊的地理皺褶, 完全不輸給這方面相當知名的 品田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時間, 不同拍攝角度, 又有不同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面跟北面, 基本上大概就是這樣子了 ---> 西側的距離遙遠, 看不出細節, 北面大抵就是這樣子, 不會有太多變化或是其他差異. ( 有空再多翻一下, 說不定會有一些 ).

然後... 東面的視角, 才是這座山, 真正最特殊與最驚人的角度.

有空再來補充.
作者: lake22    時間: 2022-5-29 15:53





沒遮住的聖稜線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29 17:50

lake22 發表於 2022-5-29 15:53
沒遮住的聖稜線

在新竹地區 ( 更包括某些 中海拔山區 ), 算是全台灣 " 角度最好 " 的觀賞地區. ( 剛好約側面 90 度, 而且西側都是峭壁, 看起來會比東面要雄偉很多 ).

只是距離太遙遠 ( 南寮的話, 可能距離雪山有 80 公里 或是更多 ---> 少了以前的某個軟體可用, 沒辦法確定實際距離 ).

受限於距離遙遠與空氣條件, 除非使用超級長焦鏡頭, 不然大都只能拍出大略輪廓.

不過...在那麼遠的距離條件之下, 光是能夠看到與拍到 ( 需要許多條件剛好搭配 ), 就已經讓人感覺蠻高興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0 08:18

2022/05/29 新竹南寮, 遙望壽稜線.

05/23 有看到雪山, 沒拍.

2022/05/29 週日上午, 協助小女兒的事務之後, 到了南寮焚化廠北側的台地, 等她的事情弄完. ( 行走步道 + 吃東西 + 等待 ).

早上約 09:30, 空氣條件算是非常好的等級, 又剛好無霧無雨. ( 這種日子, 如今一年可能不到 30 或是 20 天 ).

可惜就是...沒帶相機.

拿出手機, 簡單的拍個記錄... 終究是...沒魚, 蝦也好.

樂山 ( 鹿場大山 ) 雷達站, 加里山 算是屬於 苗栗縣南庄鄉. ( 最遠可見苗栗縣獅潭鄉的 仙山 ).



把 聖稜線 的區域拉近.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尖山群峰,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聖稜線 的主稜區域,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畢竟距離 " 非常遙遠 " ( 可能超過 80 公里以上 ), 因此, 實際所見的. 只能算是一個 " 身影 " 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過... 能夠看得到那麼遠的地方, 就已經算是相當難得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0 18:56

仰攻 素密達山 之 --- 命懸一線.

在台東的向陽山 ( 海拔 3603m ) " 差點 " 死了三次.

冒著狂暴的梅雨鋒面, 走入地獄之門 ( 雪山翠池 的 地獄之旅 ), 各種未知與危機也發生數次. ( 光是衝出去廁所, 都有死亡風險 ).

走過 神聖稜線...各種危險也有很多次. ( 崩壁, 危崖 與 落雷 之類 ).

甚至於更後來, 只是夏季的 伊澤山...還搞到差點失溫.

不過...山林之中遇過的無數次恐怖或是慘痛經歷, 都比不上, 發生於 素密達山 的那一次. ( 如非自己夠冷靜, 也發現那裡 " 絕對 " 有問題, 趕緊選擇退回原位置, 瞬間就會摔落幾百公尺底下的山谷 ).

濃霧, 常常是導致山難 ( 迷路 / 墜崖 ) 的一個重大原因 ---> 那一次, 就是因為身處濃霧, 看不清楚四周景物與狀況, 結果不慎選了一條錯誤路徑, 差點就把命給搞丟.

=================================

故事是這樣子.

從 品田山頂 ( 垂降三段垂直斷崖 ) 通過了 布秀蘭山, 再往 素密達山 ( 其後方又有三處斷崖地形, 第二段算是 橫渡 而已, 在那三段裡面, 屬於最簡單的一段 ).

濃霧中, 另外四位隊友已經不見蹤影...

背著沉重裝備持續仰攻 ( 看不到距離山頂還有多高或是多遠 )...然後, 上方 " 看起來 " 似乎已經沒有路跡 ( 碎石陡坡, 路跡真的非常非常不明顯 ---> 寬廣的石塊區域, 也是另外一種危險地形, 尤其有霧的時候 ).

此時, 看到左側, 有一個 " 似乎能走 ", 而且似乎是稍微往上 的 " 一條路 "...因為登山的路徑有時候會先往橫向, 然後再繼續往上. ( 當然也有需要先往下, 之後再往上的 ).

看到那條 " 看似路徑 " 之後, 於是就往左邊的山壁走, 走沒幾公尺距離, 路徑變窄 ( 只有腳底的寬度 ), 而且有一個石頭往外凸出....嘗試要通過, 卻是完全無法過得去.

右手扶著凸石, 左手嘗試要抱後側, 完全無法抓得到任何可抓的東西.

身體半懸空, 沉重背包的重量又是把人往懸崖的方向拉...身體再往外多斜那麼一點點 ( 背包重量或是拉力 ), 人就絕對會馬上摔下去.



僵持一陣子之後 ( 渡秒如年, 不知道多久 )...心想, 這裡 " 絕對不可能 " 過得去, 也 " 絕對不可能有人 " 能夠通過這樣子狀況的地方.

所以...這絕對不會是上登的正常路徑.

當下, 很小心的撤離那顆 凸岩...慢慢的退回到原點.

到了原點...仔細再觀察, 發現稍微上方一公尺左右, 似乎有 " 被踩過 " 的細微痕跡... 於是決定繼續往上仰攻.

然後, 仰攻沒有多長距離, 就到山頂了.

距離山頂可能剩下不到 20 公尺而已, 居然差點就陣亡在那裡.

...............................

因此, 自己不熟悉的山域, 剛好旁邊又沒有別人, 身處在亂石區 / 碎石地形 又 " 不幸 " 遇上濃霧, 真的是 " 超級危險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0 20:17

仰攻 素密達山 之 --- 命懸一線. ( 實景篇 ).

前一篇的恐怖經歷, 選了 " 以為是一條路徑 " 的錯誤路線, 是發生在濃霧之中. ( 也剛好無法看到其他人往哪兒走 ).

翻了一些記錄影像... 原來, 在沒有濃霧的好天氣條件下, 筆者居然有拍到那顆凸起的半圓形大石頭.

右邊是 品田山, 左邊就是 聖稜線.



正常是黃色, 一路往上仰攻.

那個坡度真的超級陡...陡到有些離譜, 因此最後才會產生遲疑, 是否還要繼續仰攻, 或是路線有變更.

地貌都一樣, 又看不出路跡, 看到左邊 " 似乎有一條路 "...就往左邊走過去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同位置與角度的另外一張, 就是卡在那顆石頭, 差一點就當場墜落懸崖. ( 數百公尺高, 穩死無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素密達山, 面貌猙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夠理智也夠冷靜, 沒有想要 " 拼命 " 去通過那個根本不可能過得去的地方, 也知道事情有不對的情況, 決定撤退.

在山林之中, 很難事先預料, 會在哪時或哪兒, 出現讓人意外的情況.

每一步, 都可能是 事關生死 的一步.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1 07:03

穆特勒布山, 補充幾張西側的視角.

前面說過, 在新竹平地遙望 聖稜線, 真的是叫做 " 遠在天邊 " 一般. ( 只是一個隱約的輪廓, 看不出紋理或是細節 ).

即使到了距離已經非常近的 樂山林道 ( 已經比新竹平地近了大概 60 公里 ), 其實依舊距離 聖稜線 有些遠. ( 大概還相距 20 公里以上 ).

再前往更近一點點的地方...

首探觀霧榛山的稜線, 是帶著另一半, 夫妻兩人而已, 山區有霧, 只能拍人.

第二次, 帶了三個小孩, 幸運的遇上無敵視野, 拍到了許多夠清楚的影像. ( 可惜數位相機的等級不夠好, 只是傻瓜型的簡單款式而已, 不過...有些記錄影像, 可以叫做 千載難逢, 能夠拍到就已經是萬幸 ).

第三次爬上榛山稜線, 除了自家小孩, 還有來自台南的夫妻檔及其子女....全無遠方視野. ( 觀霧, 到處都是霧 ).

因為相機不佳, 只能裁切畫面的局部.



雪後的黃昏.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一次, 是在距離聖稜線更近的地方, 大霸尖山群峰的正式入口, 3050 高地 一帶.

當時的目的是幫兒子拍生活中的影像記錄, 不是單純拍攝遠山, 因此焦距是拍兒子.

背後搭配的山巒, 不是焦距位置...所以有些模糊.

不過, 距離已經近到, 可以看得出 " 紋理 / 細節 "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西面的視角來說, 3050 高地 可以說是 " 全台灣距離最近 " 的地點 ---> 只是, 除了少數爬高山的人之外, 普通民眾要去到那裡, 不是那麼容易. ( 單程 20 公里 的林道, 還要從 1800m 爬升到 3050m, 四百層樓的高度 ).

穆特勒布山 從西面到北面的樣貌, 大概就是這樣子.

這座山 " 最特別 " 的樣貌, 其實是在東面的視角.

有空再繼續補充.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5-31 15:04

小孩的首次 觀霧 之旅.

新竹山區的 觀霧, 地如其名...常常都是滿山濃霧. ( 海拔約 2000 ~ 2400m 之間, 霧林帶 ).

筆者自己的最早記錄, 應該是 1996 年間, 某個週日一早, 去新竹市某飯店開車載了一位米鍋來的白人, 然後決定帶對方到 觀霧山區 走一走. ( 看看台灣的山, 一日往返 ).

當時, 走往瀑布的步道, 可以走到溪谷底部的瀑布底下, 水潭之前 ( 感受瀑布的雨絲, 或是很細的飄散水滴 ).

2004 的颱風, 造成山區到處嚴重崩塌... 之後再去, 就得 " 距離瀑布很遠去觀賞 " 了....台灣的許多景點, 某時候就可能改變, 甚至於有些會永遠消失.

---------------------------------------------------

之後, 連續隔了許多年都沒有時間再去. ( 工作上太忙碌, 沒日沒夜沒假日, 加班加到不知道人 ).

好不容易, 某天終於帶了另一半, 先去探個路況與了解實際情況. ( 首探就直接上了 榛山稜線, 走了一大圈 ).

重返與了解山區狀況之後, 更後來, 冬季的某個週日剛好有空, 就決定帶小孩上去了.

進入觀霧之後, 決定直接先上行 樂山林道...陰影處的路面還有薄冰, 開車的風險有那麼一點.

路邊的落葉還有霜.



山壁上頭有許多冰棒.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路上有冰, 具有較大的行車風險 ( 薄冰 比 積雪 還更危險 ), 有個路旁空地, 決定停車, 讓小孩玩冰棒.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視線條件很好, 雪山西稜的 頭鷹山 / 大雪山 那些高山, 上面有白色的積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山 ( 右 ) 與 北稜角 ( 其左 ) 當然也有積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那是台灣高度第 2. 3 名 的高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蠻幸運的, 首次帶小孩上去觀霧地區, 就遇上一個無敵的天氣.

註 : 3050 高地 一帶, 是從西側角度, 距離 聖稜線 最近的地方 ( 需要辛苦爬山 ).

第二名是 觀霧榛山 的稜線上 ( 不用過度辛苦, 但是也得爬山 ).

第三名就是觀霧地區或是 樂山林道 的某些路段.

然後...從 竹東以西 的任何地方, 統統都距離太遠了, 只能看到聖稜線的模糊身影而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 09:28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6-1 09:30 編輯

小孩的 榛山 首登.

嚴格講起來, 是爬上海拔 2300m 左右的 榛山稜線 而已啦 ---> 距離基點位置還有一段路程, 並沒有為了基點而特別多走那麼一段.

新竹觀霧的 榛山稜線, 算是台灣西半部, 觀賞 聖稜線 第二名 的位置. ( 第一名得要前往 大霸尖山 的 3050 高地, 3112m 的 加利山 區域, 需要辛苦爬山才能到達 ).

榛山 在攀登落差方面的話, 大概介於 合歡山主峰 / 東峰  左右吧.

在 樂山林道 玩過冰棒之後, 就換位置, 帶小孩上了 榛山 的稜線區域.



最厲害的應該是小女兒, 當時好像是幼稚園中班的年紀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知原因, 大女兒鬧彆扭.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女兒一直都最快樂...完全無憂無慮的個性.

按這裡顯示圖片

鬧過彆扭, 大女兒又沒事了.

那個解說牌, 說明眼前所能看到的群山名稱. ( 實際上...似乎有些許錯誤, 不是全部都標示正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棵 鐵杉.

根據無數或是遍地的巨木基部殘骸, 早年的 榛山, 應該遠遠勝過現在的 桃園拉拉山 或是 阿里山神木區...畢地都是巨大的 紅檜 大樹.

可惜的是, 在 大伐木 的年代, 全部的巨木都沒了. ( 觀霧山區, 所謂的神木區...只剩下四或五棵的樣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榛山步道, 類似 P 字型, 一段平路, 然後繞過榛山稜線一圈, 又回到一段平路.

這是回到平路之後, 大女兒已經完全沒事, 還會比 YA 了. ( 後方有巨木殘骸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記錄中, 小孩們總共爬過三次的 榛山 稜線...其中有兩次, 是屬於 無敵視野 的天氣條件.

遙望 大霸尖山群峰 與 雪山聖稜線...以稜線西側的視角, 又不用太辛苦的爬山來說, 榛山 " 絕對 " 是最佳的首選位置, 也是唯一的.

註 : 許多相關的山岳影像都有貼過, 就暫時略過了.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6-1 14:35

nature4d 發表於 2022-6-1 09:28
小孩的 榛山 首登.

嚴格講起來, 是爬上海拔 2300m 左右的 榛山稜線 而已啦 ---> 距離基點位置還有一段路 ...

nature4d沒帶一小塊巨木殘骸回家,享受滿屋子的檜木精油
上個月去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走遊客中心那邊的步道,有小神木的那一段,
途中滿滿都是檜木的味道,仔細觀察檜木根部被鋸斷的部分有被燻烤過的痕跡,
伸手一摸感覺有油質,聞了一下都是檜木精油的味道,天然A尚好!
發現只有紅檜有味道,扁柏卻沒有味道,不知道是否正確,還請前達人解惑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 17:46

水蛙 發表於 2022-6-1 14:35
nature4d沒帶一小塊巨木殘骸回家,享受滿屋子的檜木精油
上個月去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走遊客中心那邊的 ...

無痕山林...

除了腳印, 什麼都不留.

除了記憶與拍攝影像, 什麼都不帶走.

4D 杯杯 不是 山老鼠.

=====================================

註 : 可能在 2X 年前 的某個颱風, 洪水退走之後, 趁著月黑風高 ( 白天太招搖 )...拿著約兩尺長度的 " 手鋸 " ( 鏈鋸 聲音過大會被發現 )...然後到了 上坪溪 某處的岸邊 ( 上坪溪 的源頭就是 觀霧的山區, 所以會有紅檜...也有扁柏 ), 找 漂流木...用刀子先輕砍一層外皮, 聞聞看是 樟樹 / 雜木 / 紅檜 / 扁柏...

然後, 找到一段確定屬於 紅檜 的 ( 我家有一些木門或窗框, 就是紅檜, 聞過味道 ), 直徑約 40 公分, 寬度大概 35 公分 ( 形狀沒有很圓 )....然後用 " 手鋸 " 開始動手, 光是切開第一個 " 斷面 " ( 因為末端是不規則狀, 斷裂的凹凸不齊 ), 就搞得一身汗.

切好第一個斷面之後, 估計自己能夠搬得動的重量 ( 距離車子可能有兩百公尺, 而且要爬上坡 ), 大約裁切 50 公分 的長度, 用手鋸而已, 好像是切了兩段. ( 三個那麼粗的斷面, 真的會累死 ).

然後, 有一棵 雜木...形狀很圓, 決定也弄兩段, 帶回家當椅子 ( 50 公分 左右直徑, 同樣要鋸三個斷面 ), 又差點被搞死.

更後來, 找到一塊, 聞起來應該是屬於 扁柏...直徑更粗...只是, 覺得已經沒有能力或是體力了, 只好放棄.

之後把鋸好的幾塊, 辛苦的搬到車子, 載回家.

很久之前的老故事了....

好像兩三年前, 某位已經搬到別處居住的附近鄰居回他老家看看, 又順便走到我家 ( 曾經的老鄰居嘛 )...看到 家母...也看到那兩張 " 木椅子 " ( 兩截段木而已啦, 放著當椅子 )...可能是 家母 請他坐那裡吧.

對方蹲低聞了聞, 然後跟家母說...如果 一萬五 的話, 他願意買走那兩截木頭.  ( 當然啦...那兩截木頭至今還在原地, 沒有缺錢到需要犧牲那些 " 拼了老命才得到 " 的紀念品 ).

所以... 關於 紅檜...我 " 至少 " 有 " 兩小塊 " 的 紀念品.  ( 也可能不只... 好像有 搬到三樓 的, 事隔多年, 忘記了 ).

4D 杯杯 別的東西很少... 但是...記憶能力超強 ( 而且暫時完全沒有退化老化的跡象 )...

因此...老故事 也因此特別多.

註 : 前面的故事都是真的...如果需要 " 有圖為證 " 的話, 我是可以去拍 " 木頭椅子 " 啦. ( 所有敢貼敢寫的, 就都不怕挑戰 ---> 只會有 願意理 或是 懶得理 的差異而已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 20:03

記錄 --- 重返 觀霧.

講到觀賞 聖稜線 的首選位置, 觀霧地區的 榛山稜線 ... 簡單說明首次前往的經過好了.

其實, 上山途中也有看到許多值得寫的東西, 山區上頭也有許多事物可以談, 不過就略了 ( 與主題的 聖稜線 多數比較無關, 把主題換成 觀霧 就有相關了 ).

因此, 只用幾張影像代表, 首次重返觀霧山區的大約情況.

上山途中全略, 然後...到了觀霧山莊前面的停車場.

天氣不錯, 可以看到 聖稜線 的主稜.... 首次拍到的一張影像, 雪山 居然被砍頭了.   ( 剛剛才發現的 ---> 許多舊影像, 只是大略瞄一下之後, 就丟著冷凍 ).



較早年代的觀霧, 比較有休閒的感覺 ... 近年來根本像是菜市場.

下車之後換了鞋子...穿了雨鞋, 表示...不是來玩的.  ( 筆者也會穿登山鞋啦, 視情況決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決定要走往榛山的稜線, 一段路程之後, 到了爬升點...

半途以上的高度, 有大樹的殘骸.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已經是舊日歷史, 加減拍個紀念. ( 多年之後可能就變成一灘泥土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到了稜線觀景點...聖稜線的區域已經出現雲霧...天氣變差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人物照, 加減拍...因為沒啥風景.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等了一陣子, 直覺上...應該不用再浪費時間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望 樂山林道 的方向, 視線跟天氣也不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拍幾張人物 ( 位置與背景都有換啦, 不是同位置一直拍 )...然後準備開始下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沿途四處可見巨木的遺跡 ( 大樹的地面基部, 或是巨大的木塊, 許多都是直徑三或四公尺以上的...只是, 都已經被 外銷, 換取外匯, 用來發展經濟了 ).

有一段厚實的 松針地毯...也拍個紀念.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平地路段...山壁是 砂岩. ( 後來走過 大霸的霸基, 發現是相同的岩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途中, 也有許多巨木的殘骸. ( 這一塊, 大概至少曾經拍了四次或五次以上 ).

木頭的右邊, 看起來像是 海豹.

按這裡顯示圖片

首次重返, 之後就變成一返再返. ( 雲霧步道 / 林道 / 小徑 / 巨木 / 賞鳥 / 瀑布 / 榛山 / 未知地點隨意探勘...加上不同季節的差異 ).

大概先這樣.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2 13:06

咖啡時間.

早上起床之後, 已經喝了一杯.

剛剛又泡了第二杯.

因此...算是 咖啡休息 時間.

如果要問... 前些日子的圖檔硬碟故障...然後, 已經可以使用外部的存圖網站, 而且可以貼出更大張, 更漂亮的影像. ( 當然是說風景部份, 不是人物方面 ).

然後...許多舊圖消失了, 或是破損殘缺了...還是學不乖, 繼續使用 站內直接上傳?

主要的原因跟考量是 ---> 當成是食物, 趁早吃掉, 有 賞味期限.

反正這些圖文, 不是為了以後可以 考古, 或是重要的資料研究...

不見就不見了, 身上也沒有少掉一塊肉... 所有的一切, 跟隨所謂的 機緣 而定.

要用 觀霧 當主題, 可以寫很多, 寫不完.

要用 尖石的 內鳥嘴山... 寫不完.

五峰的 鳥嘴山...還是寫不完.

樣貌變了很多的 霞喀羅步道, 照常寫不完.

苗栗縣人民的 母親山....也是寫不完.

要寫 奇萊山...同樣.

還有更多的其他山林哩...

............

因此...就是一切隨緣.

寫多少, 算多少, 就這樣.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2 16:14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6-2 16:17 編輯

三訪, 四訪 榛山觀景台.

最終到底是幾訪, 不確定...同個山區去了無數次, 不同路線或景點也走過很多次, 次數根本不重要...勉強重要一些些的是, 曾經走過.

單獨用一篇, 把觀霧地區的 榛山 ( 全台灣西半部, 觀賞 聖稜線 的最佳觀景點, 不需要爬得很辛苦 ) 寫完.

平緩步道 ( 早年屬於 林道 ) 沿途, 森林中, 紅檜的枯木.

紅檜的枯木, 還可以繼續挺立不少年. ( 扁柏更久, 玉山圓柏最久 ).



鐵杉 的枯木, 就比較撐不久了...可能幾年之後, 就不見了. ( 多少年不可考 ---> 除非每年都去拍, 沒那個閒功夫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孩們的第二次.

按這裡顯示圖片

翻了照片, 原來還曾經帶這兩位 社群的網友 ( 男方 )...幫他們拍過用 聖棱線 當背景的影像. ( 真的已經忘了, 相同地方去了多次, 也帶過太多不同的人, 過了某段時日之後, 不可能每次都清楚記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無敵視野的 聖稜線...卻只拍三張 ( 大約可以相連, 成為完整的圖 )...後面三張算是多按的而已.

為何如此難得的天氣, 只拍了那三張 ?

因為... 早就已經拍過了. ( 相機沒換, 就算是拍了一堆也還是一樣的東西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稜線上回到平面...大樹殘骸的合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四次上了 榛山 ( 小孩們的第三次, 帶了不同的家庭, 來自台南市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次沒有風景. ( 遇到兩次無敵視野, 自己家的小孩都有在上面, 已經很夠了--- 那個家庭跟 聖稜線 或許比較無緣, 沒機會看個清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觀霧地區 與 榛山, 到此先暫告一段落.

後面的圖文...準備前往比 觀霧 更遠一點的地方.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3 20:53

初訪 馬達拉溪吊橋.

馬達拉溪吊橋, 是前往大霸尖山群峰的傳統起登點, 也是傳統 聖稜線 的正式入口.

2004 夏末 的颱風, 大鹿林道 (  平地往觀霧 ) 與 大鹿林道東線 ( 觀霧往大霸 ) 嚴重崩塌, 禁山五年.

禁山五年期間, 想要攀登 大霸群峰 的登山者, 開發了 大霸北稜 ( 鎮西堡巨木區走往大霸, 路程漫長又辛苦, 原路往返 ), 然後又開發了一條 秀霸線 ( 從新達山屋附近, 切往大霸南側, 然後攀登大霸群峰...也一樣辛苦 ).

剛好趕在颱風之前, 可以開車前往 馬達拉溪 ( 路況有些顛簸, 需時剛好一小時, 背負重裝的話, 走路要 5 ~ 6 小時 )...因此, 留下了算是蠻難得, 也珍貴的一段記憶影像. ( 2009 年末, 重新開放之後, 就只能靠雙腳, 踢完那段 20 公里...除非擁有特權 ).

................................................................................

某天, 帶小孩在山區紮營過夜...

次日, 清晨的 大霸群峰.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收好營帳與裝備之後, 決定前往 馬達拉溪..在里程 14.5K 的地方, 有個雙層瀑布, 停車拍照紀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開到終點... 有個管制站. ( 當時沒拍, 因為不知道會有颱風, 造成山區景觀的重大變化 ---> 現在那個管制站應該還在, 不過應該已經非常破舊了 ).

帶小孩到河邊...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走吊橋...吊橋的對岸, 就是正式前往大霸尖山的起登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沿途沒有留下幾張照片, 因為日出與拔營之後, 除了瀑布拍了幾張, 就一路直衝目的地.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影像很少, 但是卻很難得. ( 現在想要拍那吊橋的話, 大概需要十小時的往返時間 ---> 總共 四十公里, 真的會走到腳軟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5 11:46

又見 馬達拉溪吊橋.

前一篇, 初訪當地之後的次年, 颱風造成嚴重的山崩路斷....持續封山五年.

後來終於再度開放, 只是...除了 公務 與 特權....只能用雙腳走.

某一次, 因為剛好能夠騰得出時間, 答應一位女生...帶她走訪 大霸群峰, 然後也平安順利的走完了. ( 過程諸多與冗長, 略 ).

背著重裝, 走完那 20K 的 漫長林道, 已經是 午後 了. ( 開車剛好一小時, 重裝走路要 5 ~ 7 小時, 看個人腳力而定 ).

走上吊橋之前, 拍一張...畢竟已經多年未見了.



準備踏上橋面...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是 20 K 終點附近的木屋或是工寮, 必要時可以遮風避雨或是緊急過夜用. ( 另外還有一間舊日的管制站, 下一篇會看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過程就略過.

三個日夜的行程, 第三天一早就下山. ( 光是林道, 就很有得走, 而且回程, 平均而言算是上坡 ).

這一趟的運氣還不錯 ( 往返大霸返程遇雨, 筆者還不小心搞到差點要失溫 ), 下山時則是晴空萬里.

終於要下到溪谷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踏上吊橋, 真正的返程開始. ( 下山的落差, 大約剛好 900 公尺, 差不多是從 301 樓 走回平地, 那一段不計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愛的藍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曾經拍小孩 ( 前一篇 ) 當背景的瀑布...不同拍攝角度. ( 小角度的俯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林道一隅...因為少有車輛行走, 長了許多草.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此趟行程, 也留下了許多的記憶.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6-7 09:49

nature4d 發表於 2022-6-1 20:03
記錄 --- 重返 觀霧.

講到觀賞 聖稜線 的首選位置, 觀霧地區的 榛山稜線 ... 簡單說明首次前往的經過好了 ...

真好! 居然有紅檜和扁柏,話說車子載運下來還好沒有遇到警察杯杯臨檢
偶沒有值錢的木頭 ,只有去台東三和海岸撿一些有造型的漂流木,
用刀子刮一刮也沒聞到啥味道 ,可能值錢的都被別人撿走了,
偶撿到的都是人家在海邊燒木材取暖剩下的,雖然其貌不揚但還算有點造型,
撿回家當水族箱沉木或寄生植物的造景,這樣也不錯!!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7 11:37

水蛙 發表於 2022-6-7 09:49
真好! 居然有紅檜和扁柏,話說車子載運下來還好沒有遇到警察杯杯臨檢
偶沒有值錢的木頭 ,只有去台 ...

曾經鋸了幾截木頭, 大概是超過 2x 年前的 舊事 了...

只有短短幾截的 紅檜 跟 雜木 啦, 扁柏沒有動, 因為沒力氣跟沒時間了 ( 徹夜努力, 鋸到快天亮 )...

擺著當 紀念品 倒是可以. ( 不淋雨的話, 可以擺個一兩百年...只是, 人沒辦法活那麼久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8 14:33

第三次的 馬達拉溪吊橋.

從 74 # 的那一趟之後, 時隔一年 ( 次年的夏天 ), 背起了重裝, 又再度踢了那 20 公里, 簡直走到沒完沒了的 大鹿林道東線.

踢完 20 公里 還要繼續爬升 900 公尺 ( 背負重裝, 爬上三百樓 )....都不會走到怕嗎?

也沒辦法, 陪公子讀書 .... 要陪兒子走到 大霸尖山, 讓他實地去看看, 傳說中的 大霸尖山, 到底是什麼模樣. ( 看照片或是影片, 跟 親臨現場 會有很大的不同, 所謂的 臨場感 ).

於是, 就這麼父子兩人 ( 前一年也是只有兩人, 筆者帶一位台北市來的網友 )...又再度準備踏上吊橋.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略.

兩個日夜之後, 第三天的清晨, 準備返程. ( 4.5 K 山徑, 下降 900 公尺 + 20 K 林道 + 約 60 K 山路行車 = 到家 ).

九九山莊 是在山腰的森林中, 只有後面山坡地的一處透空, 有西面的視野. ( 季節對的話, 可以看日落或是西方天空的彩霞, 有時候有雲海 ).

望著樂山的方向, 天啊...要靠雙腳, 走回觀霧, 很遠哩. ( 而且還背著巨大沉重的背包 ---> 是有比第一天輕了幾公斤啦, 上山首日比較累...不過, 下山也不輕鬆, 因為已經走了兩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鋪路爪雷達... 幾千上萬衛星滿天繞行的時代, 拍照留念, 不叫做軍事機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到吊橋...後面還有將近 20 K 的漫漫長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早年 ( 風災之前 ), 那棟木屋算是入山管制站.

兒子那麼涼...徒手嗎? ( 父子騎驢, 老爸用走的 ?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有那麼涼啦...是去 大霸尖山 哩, 又不是爬 合歡山主峰...不可能只靠一個人背負兩人的裝備.

兒子差不多是這樣子啦 ---> 稍微輕個幾公斤倒是. ( 這是冬天帶他上山, 他的背包...夏天在衣物部份會輕一些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一棟建築物...白色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回顧舊照片才發現...之後的路程, 只有在 15 K 的路邊工寮拍一張, 以及 14.5 K 的瀑布拍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就只有拼盡最後的力氣, 走到車子 ( 風災之後的管制站, 約在里程 0.4 K 的地方 ).

之後就是... 一路開車, 回到家了.

距離 觀霧 那麼遙遠的一座吊橋, 能夠拍了三次, 也算是蠻有緣的.

或許某天突然心血來潮, 特別再去走一次, 打算不去更高更遠的 大霸群峰, 只走林道就好. ( 背睡袋, 一日去, 一日吊橋附近散步休息, 一日回 或是直接兩日來回 ).

沒被染疫, 身體也沒有因為疫苗而 " 嚴重退化 " 的話... 機率應該不低啦.

因為... 好像是明年 ( 沒特別記, 似乎是 ), 另一半要準備正式退休的樣子. ( 能夠一起上山的機會或時間, 就很多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9 15:53

冰凍楔裂.

桃山...昨天 06/08 多了一條冤魂. ( 59 歲 的女性, 原因不明 )....倒在 三叉營地 往 桃山, 路程標示 0.4K 的路徑上.

前往高山, 終究存在一些風險, 必須注意. ( 不要高估自己, 不要低估山林 ).

========================================

台灣的許多高山, 可以見到 亂石坡 ( 學名 石流坡 ), 是相當奇特的樣貌.

那些亂石的前身, 可能是很大的巨岩, 甚至於可能本來是一座高山. ( 萬年以來的風化與崩落 ).

這種地行或是地貌, 在台灣高山, 是除了窄稜與斷崖之外, " 次危險 " 的地形. ( 其實, 最危險的並非地形, 而是氣候...地獄氣候 比 斷崖 來得更要命 ).

亂石區之所以危險, 特別是在 摸黑 以及 濃霧 的狀況下, 會難以看出正確的路徑與方向. ( 石塊上, 人的足跡也極度不明顯 )....另外就是, 要極度極度的專注....很可能不小心會扭傷腳踝.

造成這個地形, 是本來的山頭或是巨石, 存在一些縫隙, 然後有水滲入...結冰膨脹, 把石塊撐裂而分開...年復一年 ( 氣溫低於零度就可能逐漸發生 ).

這個現象就叫做 冰凍楔裂.

-------------------------------------------

這是 池有山 的某處山腰, 記憶中是有兩大片 ( 不同區域 ) 的樣子, 或者是同樣那一大片的延伸. ( 懶得翻更多不同位置的照片來對照 ).

剛好有濃霧的天氣... 上登時有另外一人. ( 登完之後, 只有獨自一人, 然後...在另一處小的亂石區域, 依舊還是濃霧天氣, 差點走入歧途, 越走發現越不對勁...幸好有警覺, 後來有找到正確的路徑 ).

沒想到, 池有山 只是 不太好的開始... 後來的地獄聖稜, 最終變成逃亡記. ( 遍地落雷, 拼老命往山下衝 ).



從 雪山 的 三六九山莊 逃回家 ( 漏掉距離雪山大約 1.3 K 的最後一小段, 未竟 ), 時隔 40 天...決定獨自再度上山, 要去把目標完成. ( 沒走到的 雪山 與 翠池 ).

上山的次日, 黑森林的亂石坡. ( 上方有雲, 沒想到才走到圈谷底部, 鋒面已經到達, 遍地出現閃電與落雷, 變成 地獄翠池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隨便裁幾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入地獄之後, 離開地獄的大門終於打開... 然後, 終於見到 天堂. ( 藍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故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0 14:40

2022/06/10 又見 大霸尖山.

05/29 曾經在外出時, 湊巧能夠瞄到 聖稜線.

時隔十一天...多日梅雨鋒面之後, 早上剛剛放晴, 空氣狀況似乎不錯.

上午約九點, 在新竹市有事要處理, 上了 經國路 往 公道五 的高架. ( 那個高架是為了跨越西部幹線的鐵路 ).

上到坡頂時, 乖乖 ... 大霸尖山在很遠的正前方. ( 距離可能有 80 公里吧, 雪山被雲遮住 ).

事情忙完之後 ( 方向不同, 當然看不到 )....大約十點半, 從中華路上了 68 快速道 往東 ( 園區閘道之前 ), 又看到一次 大霸尖山.

之後的某路段 " 理應 " 能夠看到雪山 ... 但是有雲, 看不到. ( 在竹東倒是有看到 李棟山 / 內外鳥嘴連稜 ---> 屬於雪山山脈西北方的支稜 ).

拍照就免了 ---> 開車途中, 況且...不管遠得還是近的, 或是不同位置角度, 已經拍過 " 夠多 " 了.

純粹文字記錄 ---> 即使台灣的空污越來越嚴重, 偶爾還是會有空氣良好的時候. ( 只是, 日數 與 維持小時數 可能會比以前減少很多就是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0 14:51

再望 品田 V 斷.

在 42 #, 43 # 之類的先前文章裡面, 曾經講過那個地方...也曾經發生死亡或失蹤.

只是...實際通過那裡時, 身負重裝, 腦中只想要趕緊下降完 ( 別人好意讓路, 不便拖延任何一秒鐘 )....當然不會拿相機拍照.

快速下完所謂的 V 型 斷崖之後 ( 發現谷底不太安全, 滑一下可能就會前往 西天 ), 迅速通過潛在危險的區域, 然後開始爬升.

一處透空想要拍幾張留念...靠...早上的超級大逆光.

略....

====================================

瞄了一下別處山區, 湊巧拍到的影像.



局部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個谷底...真的會摔死人. ( 今年二月也有發生...不過, 垂直的 正港品田斷崖區域 摔過更多倒是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1 12:28

嚇人的池有崩壁.

筆者一直都屬於獨行者 ( 工作性質與環境因素, 都是臨時決定, 逮到能用的空檔, 就去執行 ).

聖稜之行, 是由網路 " 揪 " 的 ---> 另外已經湊好了一車四人, 需要多一台車當接駁 ( 進 與 出 是不同地方, 用走要走很久 ), 於是就參加了. ( 一般自用車輛, 五人加上都是巨大背包, 隊伍的極限人數就是五個人而已 ).

其他過程暫略.

上到了所謂的 三叉營地 的小空地, 然後到了池有山第一登山口附近...另外三人都已經登過...先行繼續前進.

組隊者跟筆者 ( 此時已經是 霧 + 小雨 的天氣, 溫度不超過兩度 ), 從石瀑區域, 上登池有山.

石瀑裡面, 居然有 鐵杉...展現植物的生命強軔性.



雨霧之中, 昏天暗地. ( 當然啦, 雨衣跟雨褲早就已經上身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達稜線...天啊, 路徑是在崩塌地的上方, 腳邊 20 或是 30 公分 而已...只要一個不小心, 或是踩踏的地面一鬆, 就 再見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下看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前方看的山壁.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那崩塌地的頂端走過, 真的有 " 相當程度 " 的心理壓力. ( 而且還下著雨, 踩踏的地面何時又發生崩塌, 人跟土石瞬間掉落谷底, 根本無法預料 ).

不過最終...幸運的 " 平安通過 ", 沒發生狀況 ---> 萬一真的掉下去, 可能一百年都不會被人發現. ( 可能直接就埋在土石裡面 ).

登完池有山, 往下到了第二登山口, 才發現...根本不該走第一登山口的. ( 從第二登山口上登的話, 安全太多了 ).

可能是組隊的人 ( 事前當然不認識筆者, 首次見面 ), 特意走那條危險路線, 看看筆者的反應吧. ( 因為實際的 聖稜線, 遠比那裡還要更危險, 更嚇人 ).

筆者的反應...當然是屬於 " 超級正常 " ( 是以相當程度有高山歷練過的人而言, 非一般民眾的那種正常 )---> 在那麼危險的環境, 還敢拿出相機, 拍照留念哩.

註 : 許多高山, 真的有其危險性, 可能一個閃失, 人生就毀了...不可以大意.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2 15:40

雨中的 黑白無常 --- 池有名樹.

這是一個 四月中旬 的 " 強烈鋒面 " ---> 已經事先申請, 而且參與人員的假期都已經排了, 只剩下 勇敢前進 跟 放棄而撤退 兩種選擇 ---> 另外四位的高山經歷夠資深, 體力超好又勇猛, 似乎沒有撤退的這個考慮或是選項. ( 筆者也沒有很弱啦, 膽敢獨行 奇萊主北 的, 其他高山 略 ).

五個人, 其中三位早就先走了...登完 池有山 下到第二登山口之後, 組隊的那位也直接就先走了 ---> 或許想說後面的路線都還算明顯, 以筆者的狀況或能力, 應該是不需要陪了. ( 背負約 30 公斤, 能夠從 1900M 左右 爬上 3300M, 其實也夠強了 ).

於是...獨自一人穿著雨衣褲背著重裝, 繼續前進...

雖然下雨又有霧 ( 氣溫大概只有兩度, 夾雜著冰雹, 快到下雪的天氣情況 ), 反正, 有看到能拍的, 還有加減拿出相機來拍 ---> 霧裡的杜鵑花啦, 一些石頭或是灌木啦. ( 天氣差, 這一天拍沒幾張倒是 ).

走啊走...看到一棵 鐵杉... 原來, 就是網路上曾經看到的 池有名樹.

只是, 網路看到的幾乎都是藍天綠樹, 自己看的是 白牆黑影.  ( 多數人, 遇上壞天氣是不會繼續上山的 ...因此, 很大比例的網路照片, 也都是屬於漂亮方面的 ).



繼續前進...走到對面, 變成 回望 的角度...

按這裡顯示圖片

稍微拉近拍攝.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完這棵 名樹 ( 雖然只是黑白照片 )...後來進入一處亂石區域. ( 可能只有十幾米的寬度, 不過...身處濃霧之中 ).

以為是 " 平平前進 " ( 之前的亂石區域多數沒有明顯的高低差 )...走到亂石盡頭...有條 " 看似 " 的路跡...再走一小段, 開始感覺不太對, 雖然有一些走過的跡象, 但是不像是 " 幾百上千人 " 曾經走過的那個樣子.

註 : 長鬃山羊 能夠走的山壁或是地方, 很多是人類沒辦法安全行走的.

於是決定退回 ( 曾經走過的大約角度與方向還算很有概念 )....

小心觀察之後, 發現應該是要 " 往上方偏 " 才對...亂石的出口方向約呈向上 40 度...不是平路的走法.

順利回到正確路徑...雨跟冰雹也越下越兇.

反正... 一個小危機算是安全渡過了.   ( 剩下單獨一人, 又剛好身處於濃霧與亂石區域, 思想與個性不夠冷靜的人, 真的很容易發生 大事 ---> 許多山難就是這種情況發生的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3 15:12

咖啡時間.

決定開闢這個標題, 也就表示 ---> 要去翻出許多過往的記錄影像. ( 距今最近的是 2021/12/29...其他都是更久遠之前的時候 ).

至少, 影像全部都還在, 腦中的記憶也沒有消失.

昨晚翻啊翻的...翻到 颱風封山五年 之後, 首度再返 觀霧 的記錄.

然後看到檔案名稱, 同一天, 卻分成 a 與 b 兩個檔名....而且, 影像的編號居然是 " 分別獨立 " 的. ( 不是把 a 的後半放到 b ).

再看得更清楚一點之後, 才發現... 是有兩台數位單眼, 筆者拿一台 ( 原廠機型 ), 另一半拿一台. ( 水貨機型 ).

沒有在山區過夜, 而是 " 摸黑開車上山 "... 非常早的 清晨 05 : 37...就已經望著那條 聖稜線. ( 首張影像的拍攝時間 ).

看到太陽開始冒出 大霸群峰 北邊更遠方的山頭邊緣, 是在 05 : 59....完全出現則是 06 : 03. ( 冬天的太陽位置比較偏南, 才會出現在 大霸 或是 聖稜 一帶的區域 ).

...........................................................

那是在颱風而封山, 山區又重新開放的 一年半 之後, 才又再度上去的.

某年的 04 / 03...應該是清明假期吧... 當時的霧社櫻已經長出綠葉, 但是...拍到很多白色的 吉野櫻. ( 霧社櫻或是其他, 後來也拍過相當多了 ).

....................................

當然啦...後面的年間又去了 " 夠多 " 次.

一條稜線, 會有許多故事, 一處山區, 同樣也可以有許多故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4 21:57

颱風之後, 又見 聖稜線.

一個颱風造成山崩路斷之後, 山區連續封閉了五年.

所以, 偶爾的一些假日空檔, 只能往別的地方發展了. ( 台灣說小, 其實也不小, 能夠去的地方也很多 ).

山區重新開放之後, 大概是開放之後的 一年半 左右吧, 另一半說想要再到山區看一看.

筆者屬於 說走就走 的, 機動或是行動力還很夠...說要看 " 日出 "

看日出就來看日出... 凌晨三點就開車出發. ( 單程就需要兩個多小時 ).

到了已知的最佳地點, 停好車....東方開始出現 魚肚白.

首度重返, 就能夠看到遠山, 無雨無霧, 運氣真的有夠好.

大霸尖山 ( 左, 北邊 ) 到 雪山 ( 右, 南邊 )... 那就是所謂的 聖稜線.

05 : 37...首張影像的時間.



從 品田山 ( 左, 所謂的 O 型 走法 ) 到 雪山 ( 右 )....聖稜線 高度最高的那一段, 像是一長段的高聳城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尖山的群峰. ( 左側的 3/5 左右, 右邊的那一堆不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06:03....太陽出來, 四月初, 在 大霸尖山 的更北邊. ( 秋天會在大霸一帶, 冬天才會到聖稜線一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群峰... 左邊 ( 北邊 ) 的光線比較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的相關位置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日出之後變成大逆光, 就先去拍別的東西了.

四月初, 霧社櫻王 已經滿樹綠葉.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還有許多 吉野櫻 可以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翻了一些影像之後發現, 那個 榛山稜線, 曾經上去過 " 不只五次 ". ( 那個稜線上頭才是最佳拍攝地點啦, 只是, 要花比較多時間 ---> 普通速度的話, 繞一圈大約需要四小時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5 18:29

咖啡繼續喝. ( 高山適應 ).

一般在準備帶人前往高山之前, 除了一些體能上的加強, 正式出發之前, 也都會找個機會, 前往高海拔的山區, 小爬幾座較為簡單的山頭. ( 台灣沒有更簡單方便的選擇啦, 就是 合歡山 ).

帶兒子前往 雪山主峰 之前, 又去了一趟合歡山區. ( 疫情之前去過多次了 ).

從西側越過 武嶺 再 下抵 大禹嶺, 往花蓮方向的東段路程, 隔許多年沒走了. ---> 頂多就是 梨山 / 福壽山 / 武陵 那些地方居多.

臨時決定繼續往東 ( 下行或是下坡 ), 到了 關興橋 之後, 決定折返, 又回到石門山的登山口附近. ( 爬了 石門山 與 合歡尖, 覺得應該 ok, 沒有任何不適 ).

夜晚, 西台灣的天空, 光害較為嚴重, 東面是 奇萊主山 ( 中右 ) 與 奇萊北峰 ( 左 ), 上面有許多星星.



還有隱約的 銀河 哩...左邊是 奇萊主山, 燈光是 松雪樓. ( 右邊是 合歡東峰 的山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當然啦, 確定兒子前往高海拔山區沒什麼特別的問題之後, 就帶他上去雪山主峰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5 18:56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6-15 19:02 編輯

閒話, 原來...被點過不少次哩.

這個標題系列, 除了很少量的熱情網友回應, 可能有 95 % 以上 的機率, 都是 開題者 ( 筆者啦 ) 在唱 獨角戲 居多 ---> 反正 " 資材 " 夠多, 一時半刻應該還不至於終止, 應該還是會繼續... 想到啥, 就加減寫到啥.

一般多數的登山記事, 就是簡單的幾段文字, 加上一些 登頂照...然後就結束了.

筆者看山, 喜歡在不同距離, 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還可能加上不同季節, 不同天氣. ( 甚至於不同年代 ).

山的樣貌, 其實可以有很多的變化, 不是短短幾個字, 幾張影像, 就可以 " 完全代表 ".

..............................................................................

以為這個標題會 " 很冷門 " ---> 沒幾個人會要看.

心血來朝跑去瞄了一下, 原來...居然已經三千 ??????????

假如筆者佔了 150 次 ( 貼文, 有時會貼失敗, 重新載入或是編輯 )... 那就是還有 2900 次, 是有其他觀眾在看.



原來有被這麼多的觀眾數量看過圖文.

不過, 同樣還是... 照著自己的步調, 翻到哪些, 心中想到哪些, 就補充哪一些.

喜歡看或是願意看的觀眾們, 就繼續加減看.

編輯 ---> 最後一段文字有錯誤, 存檔沒有完整.
作者: hongjen    時間: 2022-6-15 20:57

繼續加油!!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5 21:36

爆疫之前, 又見 聖稜線.

曾經描述過的 地獄向陽山 ( 台東的高山, 海拔 3603 ), 後來, 在 桃山 ( 3325m ) 遇上強烈的三月雨雪, 後面預定的行程 ( 遠方的 池有山 / 品田山 ) 臨時決定放棄. ----> 厚雪蓋掉路跡會造成相當大程度的危險, 而且也未曾去過那裡的山區. ( 那趟的 桃山 也是首登, 而且還是 夜登 哩 ---> 除非很熟悉或是至少登過, 別輕易嘗試與模仿, 摸黑本身就很危險, 摸黑 + 濃霧 更危險 ).

才隔了一個多月,  拍了 82 # 的 黑白無常...遇到了 冰雹加上狂風大雨的 地獄聖稜...最終算是安全的逃回家了. ( 確實有被嚇到, 尤其是最後一天的遍地落雷 ).

又隔了一個多月, 決定獨自去完成失去的最後一小段...結果走入了 " 10 倍落雷率 + 三倍暴雨量 " 的 地獄翠池 ---> 隻身一人, 直接陷入 " 雷暴雲團 " 的正中央.  ( 算是親自領教過了, 身處於那種環境裡面, 會有多麼的精彩...應該是說 震撼 啦 + 超級超級的高危險 ).

也不能說是 帶賽...應該說成是...心靈上的終極考驗與試煉.

...................................................................................

昨天某個主要是台北市人的同學群組, 某人在台北的山區拍到遠山, 請筆者確定是否拍到了 雪山山脈.

筆者看了之後, 發現可以隱約認出 品田 / 大霸, 中霸 / 北稜角.

標示之後傳回群組...然後說, 要看 雪山與聖稜... 要到新竹縣的山區. ( 台北市的山區距離太遠, 角度又差 ).

並且附上兩張影像 ( 標示與沒標示 )...

因此, 就從這兩張影像, 用來講述本篇. ( 同一個拍攝日期 ).

---------------------------------------------------------

中高海拔山區曾經遇上的好日子, 當然也見過 " 非常之多 ", 簡單講起來, 拍到黑白還是拍到彩色, 都叫做 天意.

疫情暴發之前的 53 天, 另一半說要上山兜個風... 就去了. ( 僅 兩老 而已...距今五個多月前的那趟也是 ).

相同山區, 從 2002 ~ 2019 年尾 之前, 去過 " 非常多 " 次了 ... 另一半說想去, 就只能乖乖當司機 + 當嚮導 + 當揹工.

.....................................

到了很熟悉的位置, 又一次看到了很熟悉的群山....視野條件真的夠優秀, 半點雲都沒有看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換地點停好車, 兩老 開始散步.

走到 榛山 附近小溪的時候, 決定去探勘一條已經廢棄多年的舊日林道.

其他略. ( 看到想拍的, 就加減拍...也包括幾張人物 )....不同的走路方向與角度, 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或說景觀.

路況越來越差, 幾乎看不出路跡了, 折返...返程途中, 看到一棵 聖誕樹.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還看到一團的 圓球....

仔細檢視樹皮與葉子, 這兩棵都是屬於 生長速度很慢 ( 比 紅檜 更緩慢數倍 ) 的 扁柏. ( 俗稱 厚殼仔, 紅檜 叫做 薄皮仔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趟旅程, 遇上 無敵視野 + 超級藍天... 因此, 會看到啥, 都是 老天 給的.   ( 偶爾帶賽很正常, 又不是一輩子都遇不到好天氣, 只是氣候變化跟機緣問題而已 ).

快樂旅途之後的 53 天, 就出現 " 重大的壞事 " 了. ( 武肺大爆發 ).

爆發後就儘量減少出門了 ( 山區的人車依舊還是很多 ), 不過... 五個多月前, 又跑了一趟. ( 不但又再度看到了聖稜, 而且是有些 白色 的 ---> 白色的也見過不少次了啦, 其他文章系列有講過, 就略了 ).

未來嘛...

還能跑的時候, 也還會繼續跑.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5 21:43

hongjen 發表於 2022-6-15 20:57
繼續加油!!

其實, 也不太需要 加油 啦...

因為 --------> 油箱 是 滿 的, 而且幾乎叫做 " 爆滿 ".   ( 指自己能夠使用的 資材 方面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6 14:44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個古代的詩句, 真的可以驗證在很多不同的山巒, 而且不論海拔高低.

大劍山 / 佳陽山 / 小劍山....屬於 雪山西南稜, 是雪山山脈的一條延伸稜脈, 也稱為 雪劍線.

更西邊的 火石山 / 頭鷹山 / 大雪山 / 中雪山...稱為 雪山西稜.

........................................................

許多許多年前, 使用第一台簡單型數位傻瓜機的年代...帶小孩在海拔 2500m 左右的地方露營 ( 福壽山營地啦 ).

天氣跟視野極佳, 拍了這一張...那個小劍山, 有高低兩個不同山頭.



時隔 16 年 又兩個月餘 ( 距今一年半之前 )...已經是在疫情期間, 冬季的某一天, 另一半說要上山走一走, 就走了.

行車途中, 看到遠山, 找個空曠位置停車, 拍個記錄...頭上有電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了一小段路, 避開電線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同樣的 雪劍線, 不同角度的樣子. (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方位與高度的啦, 有想到再來補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年半之前的此趟....另一半其實是要看底下這個, 不是看遠山.   ( 後面六張都是同一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能夠看到遠山, 終究還是.... 機緣.

註 : 這天也有看到 白姑大山群峰, 有時候在同個山區, 還可以看到更遠的 玉山群峰...但是, 跟本標題無關.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6-16 16:55

看到4D杯杯的聖稜線上這麼多山,還可以一一細數真是厲害,
昨天同事說台南新化可以看到玉山 ,真假???
原來他是用一款APP可以自行定位和抓山形貌,自動標註,真是長知識了

公司後方停車場,有標註到玉山喔!
每天上班天氣好時,在平地海拔只有20公尺的地方可以欣賞玉山,還真不錯!!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6 18:52

水蛙 發表於 2022-6-16 16:55
看到4D杯杯的聖稜線上這麼多山,還可以一一細數真是厲害,
昨天同事說台南新化可以看到玉山 ,真假? ...

看到4D杯杯的聖稜線上這麼多山,還可以一一細數真是厲害,
昨天同事說台南新化可以看到玉山 ,真假???


==================================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 ( 未必每次都拍, 但是曾經實際拍過一些, 還有幾次是...看到, 不能拍...沒帶相機或是正在開車 ).

新竹苗栗 " 大概 " 看不到玉山... 本身的距離太遠 + 空氣條件可能無法到達那麼遙遠.

台中地區 / 南投 / 彰化 / 雲林 / 嘉義 / 台南 / 高雄 ( 某些中高海拔山區, 平地不確定 ) / 屏東 ( 要在 北大武 的山頂 ).... 基本上都有機會看到玉山. ( 據說 澎湖 都能夠看到 ).

重點是 空氣條件 + 氣候 ( 無雨, 無霧 )... 有那個機緣, 就能夠看到.

重貼幾張在 南橫相關主題 所貼過的 ---> 當時主要講的是 關山主峰.

以下幾張是 台南 梅嶺 ( 往 三腳南山 途中 ) 所看到的.

途中的一處透空...居然看到玉山群峰.



紅框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弄更大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記憶中, 某次在 新化 / 善化 地區, 看到屏東縣的 北大武山 ---> 個人的記憶中, 只是看到而已, 應該沒拍. ( 當時是忙碌於工作的狀況 ).

不過在台南看到沒拍, 也無所謂啦 ---> 在 " 非常多其他地點與不同高度, 也曾經拍得夠多了 ".

後註 : 膽敢獨行陌生高山的人, 看到山卻不認識的話, 那也太 漏氣 了吧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6 20:34

2022-6-16 16:47        漂亮的楓葉!

================================

4D 杯杯 曾經多次講過 --->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 沒有親自看到過的, 沒有自己拍攝過的 ( 影像 )....就不會拿來講, 也不需要 編故事. ( 而是 講故事, 真實的故事 ).

信者信, 不信者嘛 ---> 偶爾來證明一下, 真的可以信.

當然不是說 蛙大 啦 ---> 只是剛好講到楓葉, 就拿 " 楓葉 " 當證明.

前一篇 90 # 的後面六張... " 真的 " 是同一天留下的影像. ( 基本瞄過與刪除之後, 那趟山旅還留下 240 張...也沒有拍很兇啦 ---> 類似的景觀, 不同山區不同高度, 拍過幾十年了 ).

註 : 只是 Print Screen 的簡單截圖動作而已, 應該沒有人, 可以 " 閒 " 到把縮圖 " 造假 " 吧 ? 世界上可能真的會有 ---> 但是, 不會是筆者啦, 打字都打不完了, 還花一堆時間去弄 假縮圖, 假圖片編號哩.

這一天 ( 約 一年半前 ), 車程就略了 ( 新竹縣橫山鄉 ---> 台中的 大雪山林道, 因為, 觀霧 山區 剛去過不久而已, 觀霧的紅葉, 也比較沒看頭...那是 實話, 觀霧 可以 遙望 聖稜線, 而且還是全台灣的最佳位置...但是紅葉沒太多搞頭 ).

正式進入山區, 高度可能 600m 或是 800m 以上...看到想拍的目標, 就開始偶爾拍了.



然後, 行車到某地點, 看到熟悉的遠處高山. ( 看起來熟悉而已啦  ---> 講真的是...沒爬過, 那個 小劍山, 不是那麼好惹的, 除了目標要 百岳 的人, 沒人會想去爬那沒完沒了的路程, 不能說是 沒能力, 沒有很大的意願與時間 ).

紅框的兩張, 就是用於 90 # 那篇的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那一趟...兩老真的是...走了 " 很遠 " 的林道路途 ---> 原因是, 筆者判斷那條林道的走向與方位, 應該能夠看得到苗栗縣的 加里山 ( 苗栗人的母親山, 筆者是 新竹人 ).

以為半小時內可以見到, 走了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最後終於在一個樹林的透空, 看到了.

折返停車處, 已經日落與天黑....這是倒數第二張, 編號是 IMG_0995. ( 0996 類似, 也是夜楓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面不管摸黑或濃霧, 反正習以為常了....最終回到家.

-----------------------------------------

附記 : 瞄了一下檔案資料, 半年前的冬天, 2021 的 12 月...也去了同一個山區一趟.

所以說...手中的材料 " 還夠多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7 15:16

當山, 不給看的時候.

前面文章多次提過, 看到遠山或是拍到遠山, 需要一定程度的 機緣.

有時候不免會覺得納悶, 明明就是屬於 近在咫尺 的山頭 ( 不是距離遙遠的 80 公里, 100 公里...可能距離只有 5  公里 或是 10 公里 而已 ), 一次是在強烈的春天鋒面...沒看到就罷了. ( 濃霧大雨冰雹 ).

又一次, 一月下旬的寒流...站在高度 3303m 的 池有山頂, 氣溫零下, 當然不會下雨....頭上還有陽光哩, 跟兒子說...大霸尖山就在那個方向.

只是...等啊等, 繼續等啊等.... 大霸尖山 一直就是躲起來.

偏篇就是不給筆者跟兒子看 ( 在那之前的五個月左右, 兒子已經在 " 最近 " 的距離, 霸基風口....看過 最清楚 的樣貌了啦 )..., 想拍也 幾乎 沒得拍.

因此才一直有些納悶, 怎麼距離那麼近, 還有陽光...想要看到 " 很近的山 " 卻是如此困難 ?

反正...山旅結束, 回家了, 影像也就一直擱著....

....................................................................

偶爾, 心中會有些疑惑....沒料到的是, 答案其實一直 " 就在自己的手中 ".... 只是沒去發現而已.

第一次站立於 池有山頂, 360 度 都是 " 白牆 ", 沒東西可以拍....只好拍張解說牌, 當個紀念.

裁切 品田山 的介紹文字.



裁切 大霸與東霸群峰 的部份.

按這裡顯示圖片

原圖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雪霸國家公園, 製作說明牌時, 手中能用的資料影像, 照道理應該會 " 很多 " 才是啊 ( 相關志工也不少 )....怎會用一張 " 雲霧繚繞 " 的圖片 ?

或許...站立於 池有山頂...拍到 " 清晰大霸群峰 " 的機率, 相對比較不高吧 ---> 難怪第二次的無雨天氣, 依舊沒能清楚看到.

=====================================

後記 : 以 " 極近距離 " ( 5 或 10 公里內, 甚至於兩公里一公里內 ) 的 大霸群峰 來說....

南面的視角, 不同角度距離, 拍過清楚的三次....留存影像相當多.

西面與北面的視角, 不同角度與距離, 也曾經清楚的拍過 2.5 次....影像數量也夠多. ( 半次, 是只在西側視角拍了一些 )

終究, 山巒是否給看, 是否躲藏.... 只能隨著 機緣.

反正...筆者所累積的各種影像, 絕對比 99.99 % 的台灣民眾來得多.  ( 先前某篇已經講過相關狀況了, 原因嘛...懶得回頭去翻 ).
作者: 水蛙    時間: 2022-6-17 16:55

聽4D杯杯訴說著山的故事,彷彿夜置身山中
好嚮往喔!
坐在偶對面辦公桌的阿妹阿,他也愛爬山,好像都跟團,
上回年假時抽中玉山的山屋,實在很不忍心的跟他講,
抽山屋這件事是可以有關係就.....,是一位森林系教授說的,
都有特別保留名額,不過看她爬完玉山回來後那開心的樣子,
還分享一堆照片給大家看,抽山屋的是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4D杯杯爬高山時會常遇到老鷹?或近距離接觸過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7 18:08

水蛙 發表於 2022-6-17 16:55
聽4D杯杯訴說著山的故事,彷彿夜置身山中,
好嚮往喔!
坐在偶對面辦公桌的阿妹阿,他也愛爬山,好像都跟 ...

上回年假時抽中玉山的山屋,實在很不忍心的跟他講,
抽山屋這件事是可以有關係就.....,是一位森林系教授說的,
都有特別保留名額,


=======================================

這個....4D 杯杯 " 在心裡面忍住很多很多年 " 都持續忍下去, 不太想真的 說出口 的東西 ( 怕涉及 污蔑 或是 毀謗 某些相關單位 的名譽 ), ... 直接被 蛙大 給 捅出來/ 抖出來 了.

某年某日, 兒子剛結束某階段的學業, 突然說...他想去爬 玉山 當做階段的紀念.

筆者當然知道有一些 " 私幕 " 那類事實 ---> 許多商業或說職業團體壟斷掉多數名額, 加上 " 關係保留份 ".... 一般的私人小隊伍, 想要 " 中籤 '... 不是沒機會, 但是... 跟 樂透 很接近. ( 機率極微, 需要一些運氣, 或是 狗 X 運 ).

據說有人, 一次又一次, 一個月又一個月, 一年又一年... 不斷努力的上傳資料 ( 日期 / 人數 / 行程...那些 )....好像持續奮鬥了五, 六, 七年... 還是 " 爬不成 ".

這方面, 雪霸 ( 太魯閣 也是, 曾經申請過 奇萊 / 羊頭山 / 畢祿山...都沒遇到問題 ) 國家公園 就明顯的 " 公正 " 許多 ---> 已預定名額 / 剩餘名額 都在網頁很清楚與公開標示, 只要動作快一點, 或是 日期冷門一點 ( 非假日 ), 能夠成行的機率就 " 非常大 ".

因此兒子說要去 玉山, 筆者只能跟他說 : 機會小到 " 不太可能 " 申請得到.... 但是, 決定帶他上去 雪山主峰. ( 第一高 不能去的話, 第二高 的也好 ---> 雪山的攀登高度, 大概比 玉山 還高了 600 公尺, 等於要多爬 200 層樓...能夠登頂 雪山 的話, 已經證明攀登 玉山 絕對不是問題 ---> 只講 主峰 部份啦, 群峰 或是 稜線 不談 ).

於是, 雪山 帶他登過了....

次年暑假, 又帶兒子走往 大霸尖山 ( 大霸 要比 雪山 硬斗 不少, 雖然落差沒有雪山來得大, 但是要走很遠 ---> 林道 + 山徑 總共將近 70 公里 )....

又過了五個月左右 ( 寒假, 而且有寒流 ), 又帶他前往 武陵四秀...

-------------------------------------------------------

山, 不同...人, 不同, 日期 與 季節 也不同...

因此, 故事嘛, 當然也有許多不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7 18:24

水蛙 發表於 2022-6-17 16:55
聽4D杯杯訴說著山的故事,彷彿夜置身山中,
好嚮往喔!
坐在偶對面辦公桌的阿妹阿,他也愛爬山,好像都跟 ...

還分享一堆照片給大家看,抽山屋的是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4D杯杯爬高山時會常遇到老鷹?或近距離接觸過


==============================

前一篇回文沒講到這部份 ( 除非發現錯字, 都儘量不 編輯 ---> 已經講出的話, 不喜歡一改再改 )....就 另篇 回復好了.

能夠爬上 玉山主峰, 終究值得高興啦...畢竟是高度最高....就先略過.

老鷹 ?

根據 杯杯 的實際經驗... 平地 與 低海拔山區 >> ( 機率遠大於 ) 中海拔山區 >>>> ( 遠遠遠大於 ) 高山地區.

平地與郊山 ... 大冠鷲 / 魚鷹 / 黑鳶 / 鳳頭蒼鷹 / 松雀鷹 ( 罕見 ) / 赤腹鷹 ( 主要屬於移鳥 ) / 蜂鷹 ( 移鳥 與 留鳥 皆有 ) / 紅隼 / 遊隼 ( 稀少, 台灣沒幾隻, 在 東北角...其他縣市應該沒有 ).....貓頭鷹方面略.

中海拔山區 ... 林鵰 / 大冠鷲 / 熊鷹 ( 最後面這種, 見到等於中了 大樂透 ).

高山地區.... 印象中, " 好像 " 沒有看到過 老鷹 這種東西.

近距離 更是 不可能 ---> 野生動物看到人類, 都會立即逃走. ( 只有 黃鼠狼 / 金翼白眉 / 酒紅朱雀 / 岩鷯 比較不會怕人 ).

不過...在高山地區, 倒是曾經見過一隻 " 台灣最高的 五色鳥 "....以及 " 台灣最高的 大青斑蝶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7 21:18

斑駁的 池有山頂 解說牌.

話說 94 # 講的 池有山頂 那塊牌子... 曾經看到兩次, 蠻湊巧的, 也拍了兩次.

第一次, 講 桃山 的那一塊只按了一張, 講 大霸 的那一塊則按過兩張.

第二次, 僅有 " 大霸 " 的那一塊, 按了一張. ( 當時還真有把握哩, 都不怕糊焦 ).

總之就是 .... 許多的機緣, 當時未知, 許久之後才發現. ( 例如, 山區常有雲霧, 解說牌 裡面就有答案了 ---> 清楚影像不容易遇到 ).

***********************************************************

註 : 以 筆者 自己的觀點... 如果先往 池有 / 品田 方向攀登過去 ( 次日再折返 桃山 / 喀拉業山 )...或者更遙遠的 秀霸線 甚至於 O 型 聖稜線.... 早上從 武陵 出發, 正常速度下, 即使只是 輕裝 爬山, 到達 池有山頂 的時候, 應該已經中午甚至於午後了, 重裝 的時間會花更久, 而山區可能上午九點十點, 就容易開始出現雲霧....下雨就不講了.

如果早上從 桃山山屋 ( 先完成 桃山 / 喀拉業山 ) 出發, 經過一段漫長路程, 先到達 三叉營地, 之後再登上 池有山... 時間上也應該 " 不早 " 了, 畢竟 " 整天沒有雲霧 " 的天氣機率, 一直都不常遇到.

也因此, 想要從 池有山頂 拍到清楚的大霸, 機率真的比較偏低 ( 不是沒機會, 是機率相對小了很多, 爬多次一點, 一定就遇得到  ) ---> 品田山 / 桃山 / 喀拉業山 途中... 想要見到清楚的 大霸群峰, 機率就相對大了許多. ( 因為都是 一大早 的時間, 就已經在山上或是途中 ).

****************************************************************

回到那塊牌子....

首拍的時候, 雖然下緣有些凹陷 ( 台灣有些民眾, 天生就比較 手 貝戈戈, 喜歡搞破壞 ), 至少...咖啡色的漆面還算完整.



又一次拍到 ( 幸好當時有拍, 才會有可以當做對照的東西 ), 凹陷更明顯了, 漆面也有許多 脫漆 ---> 百面是被 登山杖 的尖銳金屬頭段 所 " 兔 " ( 搓傷 ) 的. ( 自然剝落不會是許多細長條紋或是白色小點, 老化的話, 應該是大面積的大片掉落 ).

反正...台灣民眾裡面, 什麼樣的人都有. ( 先前 南橫文章 講過的 向陽名樹, 那根橫向樹枝, 也是被人 坐 / 站 斷的 )....也不用怪冰雪, 那棵圓柏都已經承受冰雪上千年, 也從來都沒斷 ---> 冰雪頂多造成樹型扭曲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兩張湊成一張, 當成對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二趟, 些許漏失的是...沒把解說 桃山 的那一張, 拍攝第二次.

不過也沒什麼差啦... 關於 桃山 這座山頭, 手中可用的資材同樣是....還夠充足.   ( 也是有過不同的人, 不同氣候, 不同距離與角度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19 15:03

全台唯一, 擁有兩座 五指山.

台北的 內湖 / 汐止 / 萬里 地區, 也有稱為 五指山 的地方, 高度六百多公尺....暫略.

新竹縣 竹東鎮 / 五峰鄉 的交界, 算是形狀最標準的 五指山, 高度九百多到 1062m. ( 基點 1060, 旁邊還有一顆更高的大石頭 ).

五指山的山頂區域, 也可以看到雪山山脈與 聖稜線...但是只能看到局部, 觀賞或拍攝位置不佳.

簡單代表就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 在 大霸尖山 的東側, 有一串海拔將近 3400m ( 第一峰 3395, 第四峰 3365 ) 的五個山頭, 一般稱為 東霸五連峰. ( 或許是已經有了 竹東的五指山, 因此另取名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竹東五指山, 算是台灣相當知名的地點 ( 有許多廟宇, 會有外縣市的進香團 )....車輛可達高處山腰, 攀登難度也不高.

至於大霸東面的 五指山 ( 東霸五連峰 )....就需要花費相當多日的時間, 以及相當程度的體力門檻了. ( 從 武陵 進入, 很遠....從 觀霧 進入, 更遠 ).

註 : 前面講過, 大霸與東霸, 從 南面 / 西面 / 北面 都曾經拍過 ( 無雨無霧的樣子 ), 第三張算是簡單代表.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2-6-20 13:17

看山不是山, 看山又是山.

一般的台灣民眾, 即使是有在攀爬高山的人, 會比較去關注的, 一個是響亮的名聲 ( 玉山 / 雪山 / 大霸 / 奇萊 / 南湖大山 / 中央尖山....或是所謂的 武陵四秀....),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 是否 " 列名百岳 ".

在一般的光線條件下, 距離越近的山, 看起來越綠, 越是遙遠的山, 顏色越淡以及偏藍. ( 變成淡淡的, 不明顯的淺藍色 ).

小霸尖山的地質, 風化相當嚴重, 狀況也相對不穩定 ( 有一程度的危險, 可能突然發生岩石崩落, 被砸到或是發生墜落 ).

雪霸國家公園或是 九九山莊 的莊主 ( 管理員 ), 一般是 " 建議 " 不要攀登 小霸尖山. ( 自身安全比登頂重要 ).

只是, 從 觀霧 千里迢迢的去到當地 ( 單程超過 30 公里, 靠著雙腳 )...好不容易 " 距離小霸越來越近 "....簡直像是 到口的肥肉 ---> 要放棄登頂, 除了臨陣怯場的之外, 應該沒有幾人願意放棄吧.

---------------------------------------------------------------

在某個登山相關討論得社群網站, 答應帶一位台北市的女生, 去爬大霸群峰 ---> 筆者自己也沒爬過, 只是剛好騰得出那三天三夜的空檔.

沒親自爬過不是什麼大問題啦...認山與認路, 算是一個本能.

到了中霸坪, 看到東邊遠處的 南湖大山 / 中央尖山....不拍起來當個紀念, 就可惜了.

因為目標是遠山 ( 顏色很淡 ), 所以距離近的 ( 東霸群峰 ), 幾乎變成黑色的.



遠處的南湖才是主角...東霸五峰雖然有一次入鏡, 卻只是黑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畢竟, 除了遠方的 北一段 ( 南湖 / 中央尖... ), 還有第二層的 武陵四秀...

至於近一點的, 更重要的目標則是要去登頂 小霸尖山.

自己沒親自登過, 還要協助一位女生, 安全的登頂與返回. ( 有些許程度的壓力, 雖然不大啦 ).

開始要出現雲霧了, 拍 品田山, 東霸第一峰 順便入鏡.

東霸五連峰, 每一峰的 " 山頭尺寸 " 都比 大霸尖山 來得更龐大. ( 大霸是因為比較高, 又單獨特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總之就是, 東霸雖然山體很巨大, 但是不顯得凸出....所以, 也沒人 ( 或是非常少人 ), 會去特別關注.

另外就是...即使五連峰的高度都在三千以上, 全都不列入百岳, 也很少人願意去攀登 ---> 光是攀登有基點標示的 第四峰, 往返就得耗費 " 一整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首次從 觀霧線 前往大霸群峰, 腦袋裡面唯一想的, 是要 登頂小霸....根本沒把 東霸 看在眼裡 ---> 看山不是山, 也幾乎沒幫東霸拍什麼照片.

次年, 帶兒子又走到同樣的地點 ( 兒子沒有想要登小霸 ).... 因為沒什麼特別的精神或是時間壓力.

此時...看山又是山 了 ---> 想拍就儘量多拍.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