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期產量大增,農糧署上週五宣布啟動去化收購,屏東縣收購地點有內埔、南州、里港及萬丹等地,由於收購時間不同,傳出收購時間只有一週,讓蕉農相當緊張,趕緊載運香蕉交貨來減少損失,造成屏東南州及內埔等合作社一大早就有蕉農大排長龍,滿車的香蕉準備作爲養豬飼料,讓蕉農看了心裡淌血。
李姓蕉農說,香蕉上週收購價每公斤只有8、9元,但光是成本每公斤至少要15元,市面上零售價雖然還有20幾元,但是蕉農根本拿不到,都被中間商賺走了,產量太多也造成市場價格下跌很多,而送往集貨場的次級蕉每公斤收購5元,一整車只有1000多元,對農民而言只是減少損失,相當無奈。
根據農糧署資料顯示,民國97年到民國106年這十年間,台灣香蕉生產面積從11,762公頃上升到16,842公頃,增加5,080公頃,而收穫量從20萬7702公噸上升到35萬6017公噸,增加14萬8315公噸。過去十年,台灣香蕉的生產面積上揚43%、收穫量遽增71%。
台灣香蕉研究所健康種苗培育組的負責人劉盛興,是香蕉產業的老兵,畢生研究蕉苗培育,也看盡產業起落變化。他認為,台灣經濟作物的發展,受氣候變化影響很大,尤其一到夏天幾乎都有颱風,可是作物又無法完全避開夏天種植或採收,「務農幾乎已經成為一種賭博。」
簡單來說,如果遇到颱風產量大減,青蕉收購價勢必節節上升,香蕉園受損程度小的農民,肯定能賺一筆。1公頃香蕉園收成平均30公噸,若損失輕微剩下20公噸,以民國106年年初收購價1公斤動輒上百元來計算,農民1公頃至少入袋200萬,扣掉成本最高40萬,一季獲利也有160萬。
相反的若颱風造成香蕉園全毀或受損嚴重,蕉農至少能領到1公頃7萬5千元的天然災害現金補助。另一個小賠的可能,即是前一年風調雨順導致隔年量爆價跌,等政府啟動去化措施,把青蕉送給政府報廢也有1公斤5元,若以豐收1公頃30公噸收穫量來計算,蕉農還能拿回15萬元的成本。
面對這樣賺大賠小的投資,如果你是蕉農,會不會冒險一搏?很顯然的,農民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近十年內,在全台灣蕉農的「努力」下,香蕉生產面積和收穫量,各上升4成3和7成1。
可是賭博始終是賭博,「十賭九輸」是永遠不變的道理。每次颱風來,不可能人人有賺錢、都賭贏。旗山蕉農林子茵說:「平常盛產,蕉價不好賺不了錢,一旦颱風或天災,蕉價上揚但是也要有貨的人才會賺錢。大概10個蕉農中,只剩2、3個蕉農還有貨可以賺到錢。」
至於其他賣出去的香蕉,也是賠錢賣。一件15公斤的香蕉,謝洪美花用最低價75元跟產地盤商買,可是零售商或水果攤跟她出價50元,她也得賣,因為不賣賠得更多,而且還要自己找棄置的地方。
謝洪美花苦笑地講著:「至少把差的打掉,保住好一點的香蕉,價格才會慢慢回升!如果政府不收購,大家都會死得很慘!」
對此,南州蕉農余致榮表示,剛開始一定會遇到一些抵制,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該做的,再怎麼困難都要做!他一再強調,「要做到有申報的人跟沒有申報的人,待遇一定要有差別。」
余致榮說,「不是香蕉而已,像是鳳梨、木瓜、高麗菜等敏感型的作物都應該做。只要是方向對,再怎麼有阻力,政府也要克服,因為這是政府的責任。」
香蕉的加工、運輸與行銷成本:1公斤17元(1台斤10.2元)
香蕉的耕種成本加上之後加工催熟、運輸集散與銷售的成本,夏蕉約1公斤23元,冬蕉約1公斤29.5元。以一般大眾買蔬果的習慣台斤售價來計算,夏蕉、冬蕉每台斤至少要超過13.8元和17.7元,產地的農民和產業供應鏈上的每個角色,才能獲得基本的收入。
在離開香蕉園之後、抵達消費者手上前,香蕉還會經過重重關卡,每一關都會產生成本。每公斤香蕉各階段的成本,依序為集運包裝4元、冷藏催熟2元、紙箱2元、運費2元、消費地盤商利潤3元,還有市場上水果攤、零售業者的利潤約4元。這一路下來,1公斤香蕉的成本至少要17元。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