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3/12/07 車泊 完成式.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5 22:00     標題: 2023/12/07 車泊 完成式.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2-10 21:31 編輯

序.

大概早在 九月份 左右, 另一半 就已經開始在問 : 什麼時候要去看紅葉 ? ( 她似乎希望能夠提早訂到山區的房間 ).

筆者都直接回答 : 估計大概 12/05 ~ 12/20 之間. ( 過去 二十多年來 的經驗累積, 中海拔山區的話應該都差不多...北部平地要到一月份 ).

本來預計是兩天一夜 ( 太忙 )...有假的話, 三天兩夜 ( 儘可能選擇非假日住宿 ).

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

十一月初, 筆者心裡面覺得.... 只是中海拔而已, 乾脆直接車泊兩個夜晚就好了, 高山地區的 合歡山 上頭, 夜間零下好幾度, 都睡過不下十趟次. ( 況且, 兩天的房間費, 即使是 非假日 的價格, 同樣也可以買到非常大數量的 牛排 / 雞肉魚蝦或是其他食物, 何況假日的價錢.... 台灣的住宿費用, 真的很 討債. )

註 : 也不是真的花不起, 而是覺得.... 很浪費. ( 可以用來買很多食物或是其他用品 )....睡車子雖然沒有那麼舒適, 至少也不會吹風淋雨, 又不是騎機車.

因此, 對於 訂房 之事, 筆者一直都當做.... 沒那一回事兒.

十一月初, 另一半 又開始問了....

只好上網去查, 答案是... 非假日沒有了. ( 非假日, 開放的雙人房間數量非常少, 只剩下七人大通舖, 價格又是天價 ---> 兩夜的 假日雙人房價 加起來, 都沒有那麼多. ).

另一半暫時放棄訂房, ( 願意車泊 ).... 但是才過沒幾天, 又再度要求筆者去查. ( 而且特別允許可以包括 週五, 屬於假日房價的 .... 週日到週四的非假日房間, 當然早就沒了 ).

乖乖的又去查了一下 .... 然後回報說 : 有耶, 相關的預定上山日期裡面, 週五的居然還有. ( 假日價格的房間, 開放數量比較多.... 多了很多很多, 數倍吧, 難怪會有剩 ).

另一半 說 : 趕緊去訂下來....

然後, 最早計劃是 週四 上山, 週五回家的. ( 工作太忙的話, 只車泊一晚 ).... 或者是 週四到週六. ( 連續車泊兩晚 ).

最終定案是... 週四車泊, 週五住 山莊. ( 出遊日數相同, 但是少了一天的車泊 ).

====================================================

終究, 不管車泊三夜兩夜... 或是 只有車泊一夜....

除了帶上山的食物數量, 可能會有些小差異, 但是.....車子需要 " 整理 " 的東西數量, ( 各項裝備之類的 ), 根本就是完全相同.

所以....

車子就得乖乖整理了. ( 原本就是計劃兩天車泊, 本來就必須弄車子的...又無法變成, 兩天都在房間住宿 ).

待續....

=================================================

編註 : 把 預備式 的標題, 改成 完成式. ( 此趟 車泊 + 旅宿 已經完成 ).

後面會稍微補充一些相關的事物, 把 準備工作 講得詳細一點.

估計頂多只會累積到 15 樓 吧.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5 22:33

2023/12/05 車泊 預備式. ( 兩篇之一 ).

12/07 午後, 就要正式的開車出門, 必須要先把車子的 後方空間 給整個騰出來.

12/05 傍晚之前, 持續還下著雨, 但是 另一半 的車子, 大女兒 開出去了. ( 大女兒的車子有異常去送修, 在車子弄好回家之前.... 暫時改由 筆者 負責載 另一半 上下班, 大女兒換開另一半的車 ).

門前的停車空間, 剛好空著....可以把車子從 戶外 停回家....不用淋雨或是一直撐傘. ( 雨天搞那些事, 很麻煩 ).

前註 : 這台 SUV ... 2024/01 月底, 就滿 22 歲 了. ( 但是各項功能都還完全正常 ).

因為邊整理邊記錄 ( 尚未清理或是擦拭 ), 有些髒污或是灰塵紙屑, 就別太計較了.

嗯.... 說到這台車子, 車泊 的次數, 至少也有數十趟, 沒有到 百 啦. ( 紮營的不列, 多數是 獨自上高山, 拍花卉或是霜雪之類的 ), 今天居然是 第一次 拍攝與記錄 ---> 常常有的生活日常, 二十餘年來, 覺得這方面就算是沒記錄....好像也沒差, 不過, 偶爾拍個簡單記錄, 也好啦.


剛好最近多次, 在一些文章內容提到, 準備再度上山, 於是決定, 乾脆留幾張影像好了.

======================================================

左後與中央椅子, 已經陸續拆下來....後廂還有許多雜物, 還在整理.



先拆的兩張, 暫時放在客廳的地上.

這種椅子, 真的有夠重, 雖然沒有秤, 單張估計可能超過 30 公斤. ( 車子空重 1475 公斤, 光是五張椅子, 可能就佔了不只 150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運動鞋, 電動打氣機....準備用於 填落差用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座還剩下一張椅子的大概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前座椅, 當然不能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右後椅子, 現在也準備要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暫時放在客廳. ( 幾天而已, 說不定 12/08 又馬上全部裝回車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把 前座椅 前移 之後, 後方的地板, 大約有 60 公分的前後寬度 ( 長度先不管 )....

但是, 會有十公分左右的 " 高度差 " ( 往下凹陷 ), 因此必須填補一些東西, 才能變平.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09:55

2023/12/05 車泊 預備式. ( 兩篇之二 ).

後方的椅子拆完, 拿走蓋在後廂底部的 鋪設物 ( 厚紙板, 地墊, 大塊的不織布 ), 哇哩... 放置 隨車千斤頂 的凹槽, 又是 " 滿水位 "....

註 : 這個車子的 後廂部份 設計有缺陷, 車齡可能三年五年之後, 因為備胎很重造成的 應力 問題....後車門支撐不良, 會出現裂縫, ( 並且雨天會滲水進入後廂地板 ), 除非後廂經常都保持淨空並且經常檢查與清理, 否則積水算是 " 免不了 " 的 先天問題.

因為疫情而較少出遠門, 也很少出去過夜....上一趟 獨自 睡在車上, 已經是 2020/12/31 跟 2021/01/08 兩個夜晚 ....  也就是說.... 嗯, 積水又 " 幾乎三年都沒清 " 了....至少也超過半年一年以上, 文末會敘述

========================================================

拿起泡水的 隨車千斤頂 ( 包括固定與包覆泡棉, 當然都是嚴重生鏽與髒污 ), 然後把 " 滿水位的積水 " 用抹布慢慢弄掉. ( 積滿之後是往後方的縫隙方向流走, 屬於乘坐位置的後座腳部地板不會濕掉, 因此... 積滿了凹槽也不會發現 ---> 要整個掀起地布之後才會發現 ).

積水弄完之後, 稍微擦拭一下....



22 年來, 除非要去車泊的兩三天, ( 整個大清理, 但是回家之後, 馬上又堆滿各種雜物 ), 也就是說, 後廂地板與凹槽, 幾乎 22 年 都是在 " 完全潮濕 " 的狀態之下. ( 鋪了數層東西加上雜物, 平常也不太會去管 ).

漫長時間的積水或是凹槽滿水的情況下, 還能夠像是如此的樣子..... 只能說.... 防鏽 的功夫, 確實夠優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近一點...不是維持乾燥 22 年 哩, 幾乎是 滿水 22 年....

按這裡顯示圖片

稍微斜角再拍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座地板的落差, 用一些隨車工具, 油壓千斤頂, 電動打氣機....之類的, 大略填平之後, 再鋪上厚紙板.

註 : 只是示意, 反正就是儘量先把 落差 弄平一點. ( 再加上幾層鋪設物, 就感覺不到不平整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凹槽位置, 把隨車千斤頂 放回去 ( 會有些微小凹縫, 整體上其實夠平了 ), 也鋪了紙板之後, 更不會發現那裡有微小的凹縫.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先鋪一層 不織布.... ( 之後還會加上大張的 鋁箔地墊, 充氣軟墊 跟 毯子 / 毛毯 之類的. )

然後, 就會比較接近 床舖 的感覺.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部份就略過了. ( 什麼枕頭棉被睡袋那些的物品 ).

====================================================

後註 : 也不是說 " 不關心車子, 不愛惜車子 " 啦....

後廂那裡, 總會放置各種工具 ( 警示三角架 / 拆胎工具 / 打氣機 / 千斤頂.... 一堆 農用小工具, 農用雜物, 或是衛生紙毛巾抹布啥的 ), 常常都屬於 半滿 的狀況. ( 要全數都完全保持淨空, 就必須全部物品搬光, 才能看到地板底部的情況 ).

車子的後廂門本身有設計上的嚴重缺陷, 北台灣又屬於 " 常常下雨 " 的天氣. ( 即使回家之後都停在有雨遮的場所, 開車出門同樣會遇到滲水的問題 ).

如果每下一次雨就要 大清理 一次....實在是 清不勝清, 二十年沒完沒了. ( 真的沒那麼多閒功夫 ---> 清乾之後馬上又濕, 有清也跟沒清差不多, 因為會遇到下雨的天數, 可能每年至少都 上百  ).

因為自己很清楚的知道 ---> 車子本身的 免疫能力 ( 底盤的防鏽方面 ) 還算夠優秀, 因此就 " 多數時間都只能將就 " 了.

偶爾比較有空的時候, 還是會去清一清後廂地板的部份啦, 比較 " 不常 " 倒是真的.

再註 : 如果 設計缺陷 + 防鏽又很差..... 這台車子, 早就被筆者拿去賣掉或是報廢了.   ( 會一直都留著, 就是因為它有 相當程度 的, 屬於優點的方面, 所謂的 堅固耐用 ).
作者: hongjen    時間: 2023-12-6 11:59

nature4d 發表於 2023-12-6 09:55
2023/12/05 車泊 預備式. ( 兩篇之二 ).

後方的椅子拆完, 拿走蓋在後廂底部的 鋪設物 ( 厚紙板, 地墊, 大 ...

4D杯杯
在底下灰色蓋子哪邊打個洞,就可以讓水流出去了

作者: og2h    時間: 2023-12-6 12:59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3-12-6 13:00 編輯

我覺得買登山設備跟 帳篷 比較快


除非遇到暴風雨

帳棚又大 又蒙古包


風險就是 一堆愛拍照貼文討論的


被拍到 就會說 亂露營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14:38

hongjen 發表於 2023-12-6 11:59
4D杯杯
在底下灰色蓋子哪邊打個洞,就可以讓水流出去了

大女兒的 Megane .... 幾個月前發現後廂凹處會積水問題, 修車廠確實鑽了兩孔. ( 更換全部膠條與整理縫隙那些, 工程會大很多 ).

4D 杯杯 自己嘛, 因為沒有想要 " 破壞車體 ", 至今車上還沒有出現過任何 " 人為鑽孔 " 的痕跡.... 裂縫位置, 貼了一些 黑色電工膠布 倒是有 ( 一直都保持原車樣式....但是 天蓬 會脫膠變醜, 每台同款車都逃不掉 ).

這台車子, 該擔心的不是積水問題 ( 反正車身的防鏽還夠強 ).... 而是零件方面,  " 可能會越來越不容易 " 買到 新品.

不過個人猜想, 未來三年五年之內, 應該都還不會有 " 找不到新零件 " 的問題.

如果撐到 車齡 27 年.... 也該覺得 已經開得很夠本 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21:30

og2h 發表於 2023-12-6 12:59
我覺得買登山設備跟 帳篷 比較快

在台灣 ( 或是全世界皆然 )....

人類或是國家 ( 某某政府 ) 的人民, 就是必須依照 " 當時 " 的時空環境, 隨時的調整自己, 以及變化自己 ---> 不論是 思想 / 觀念 / 作為....甚至於, 消費層面與習慣或模式....最重要的就是, 所謂的 去適應當下的時空. ( 無法調整跟適應的話, 心理層面上, 可能會覺得... 活得好累 ).

以台灣的 執政當局 來說 ( 缺乏真正 全世界都認同 的所謂 國家 名稱, 保守一點講就好 ).... 同樣一處山區 ( 或是其他不同山區也一樣 ).

執政當局的 掌權人士, ( 由不同政黨或是不同的執行官員當家 ), 做法與限制, 隨時都可能改變.

同一個地方, 可能 2002 年 到 200x 年, 差不多是同一個狀況...

可能 2009 或是 2011 .... 環境 ( 或是政策, 作風 ...) 卻整個變了. ( 有時候變得很巨大 ).

又持續了幾年之後, 可能 2021 年.... 又再度變了一次...

說不定... 2023 又變了一次.

有時候是 由鬆變緊, 有時候則可能是 由緊變鬆.... 唯一沒變的就是, 會持續不停的 變來又變去.

所謂的 不變, 就是 變.

====================================================

交通方面在變化, 消費主力與目標也在變化, 環境條件也在變化, 休閒模式或其他, 也一直都產生變化.

只能說 : 當 " 可以 / 對他人也不影響 " 的條件為前題, 但是 能夠做 的時候, 就.... 趁機好好的去做. ( 例如某些戶外休閒活動 ).

有一天, 某些事物開始受到許多限制, 甚至於被嚴格限制 ( 例如附帶著 天價般, 莫名其妙的離譜罰款金額 ), 那就... 繼續自行調整與改變自己.

東邊不方便去, 就改去西邊....高海拔限制這限制那, 就去中海拔或是郊山.

山邊都不適合去的話, 就儘量少出門, 睡飽一點比較實在.

大概就是這樣子.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22:24

og2h 發表於 2023-12-6 12:59
我覺得買登山設備跟 帳篷 比較快

下午有太多事情要忙 ---> 整理車子, 清理與擦拭車頂行李廂, 已經塵封數年. ( 四百多升的容量, 已經忘記確實數字了, 因為已經用了二十來年, 數字也不重要, 不會死命的想要去記得 ).

然後, 要把加掛的行李廂 ( 簡稱 貝殼 ), 固定到車頂 ----> 車高 180 公分, 車頂固定架的有一側比較難裝上.  單側打開, 屬於夾住的那一側, 只有窄縫, 手路很差, ( 從對面伸手, 除非是 長臂猿...接近車身的寬度距離哩, 除非整個人直接趴在車頂, 否則根本不可能碰得到 )... 因此, 鎖那兩處的四支螺絲, 需要靠 手的感覺.

還要隨時盯著時間 ---> 要開車出去載 另一半 下班回家. ( 後面甚至於還要負責煮晚餐, 洗碗烘碗 ).

另外又還要 " 張羅 " 各種屬於戶外的基本用品, ( 相機與腳架, 備卡 與 備電 / 充電器, 照明燈具... 還有跟 飲食相關 的各種物品, 鍋碗杯子瓦斯爐瓦斯罐之類的 ), 最後還要整理 " 床舖 " 以及毯子棉被枕頭.... 還有個人的備用衣物, 盥洗用具...

=======================================================

每一趟 車泊, 就必須 " 忙碌好一陣子 ". ( 回到家之後, 反方向又要弄一次 ).

至少.... 該弄的 " 大部份事項 ", 都已經到了一個段落. ( 因此時間還有一些, 可以用來上網或是寫文 ).

========================================================

不像 站大 的 " 車上屋 ", 比較類似 " 已經固定 " 的模式. ( 相對單純 ).

使用 SUV 車輛, 弄成可以 車床過夜 的話, 就會比較麻煩許多. ( 只要回家之後一星期, 後廂位置又是一堆各種東西, 雜七雜八的 ).

每趟出門, 而且又是要 車泊 過夜的話, 至少又得 大整理 一次.

---------------------------------------------------------------------------------------------

但是.... 比起 露營 的狀況, 車泊 又算是 " 簡單許多 " 了.

露營 除了用來睡覺的 帳篷睡袋睡墊本身, 一般都會另外加上 炊事帳.... 也就是, 會有 " 兩種 " 需要搭建以及拆除 ( 拔營 ) 的東西, 車子的 " 載重 " 也會比 車泊 來得更重. ( 較大型的營帳與炊事帳, 也不輕 ---> 想要更輕是有, 可能本身不太穩重, 或者... 價錢很 高貴 ).

------------------------------------------------------------------------------------------

會選擇 車泊... 簡單的說就是, 對於 筆者本身 來說 ---> 露營 已經可以正式的成為 歷史記憶 了. ( 免費又能夠在車外紮營的地方, 除了難以攀登與行走到達的偏遠高山之外, 一般車輛能到的地方, 幾乎多數區域都已經被嚴格禁止 ---> 還高額罰款哩 ).

收費的露營地點, 又可能 擁擠 與 吵雜 ----> 筆者最不喜歡的事, 就是一堆人擠在同一個地方或是區域.

=========================================================

至於 購買登山設備 的話....

嗯, ..............這位 老哥....應該是, 很少看過 筆者 所寫過的, 跟 高山有關 的許多圖文. ( 不但是 該有的都有, 甚至於都已經塵封好幾年了 ---> 疫情爆發之後, 連許多 高山區域 都擠了一堆的人, 根本也就懶得再上高山了.... 不過, 合歡山地區 的話, 偶爾還是會去啦, 因為 另一半 還很想要, 再繼續多去個幾趟 ).  ( 另一半 想要去, 當然都必須奉陪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22:39

og2h 發表於 2023-12-6 12:59
我覺得買登山設備跟 帳篷 比較快

前一篇 剛剛已經按了 送出 鍵, 就不再 編輯修正 或是加以補充了. ( 反正這個主題, 應該不會出現 很多很多篇 ---> 單一主題, 不像 聖稜線 是從不同的四面八方, 會有太多影像可以使用...因為從不同位置與角度, 去看同一個山區, 整個的感受也都不同, 還有不同季節哩 ).

================================================

補充一下 露營 的另外一個 " 特大缺點 "....

那就是, 氣候.

雨中紮營, 虛累累.

好天氣紮營, 拔營卻遇到下雨, 還是虛累累. ( 而且增加不少屬於 水 的重量, 裝備搞得又濕又髒污 ).

------------------------------------------------------------------------------------

車泊.... 基本上就不會受到氣候影響.

睡覺方面不影響.

煮東西的話, 車子稍微有適當的 透氣與通風 為前題, ( 左右晴雨窗的寬度就夠了 ), 直接在 車上煮 也沒關係. ( 注意用火安全就好, 別燒到 不該燒到 的東西---> 把雜物或是易燃物擺遠一點就沒事 ).

因此, 車泊 不光是 沒有露營那麼麻煩, 還可以 不受氣候影響.

以上.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6 22:59

還有一點時間, 剛好又還沒有 翻頁.....先把 回應 一次寫完.

獨行高山, ( 又是必須或是決定獨自紮營的話, 屬於特重裝 ---> 有些是有山屋, 但是不想進去住, 寧可獨自睡野外 )... 就不談了.

屬於 車載式 的紮營, 隨便找幾張舊日影像, 代表一下.... 日期或是地點都不說明了. ( 已經很晚, 明天還是同樣的必須早起 ).

純粹只是表示.... 對於 露營 這件事, 筆者不算是 門外漢.

而且可以叫做.... 跟近年來相比的話, 筆者 是屬於早了相當多年的 先驅, 或是叫做 前輩 那種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影像, 紅框 就是 筆者 的車子與裝備.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連續好幾篇, 至少是....本主題 都已經回完了....

其他的方面嘛, 可能就是.... 12/10 週日 之後的事了.

12/07 整天都會很忙, 12/09 回家後...可能剩餘的時間少又累. ( 在山區的期間, 也不會上網, 貼東寫西的 ).

再看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9 21:05

2023/12/09 回家了.

12/07 下午 15:40 才正式的離家出發, 17:30 天黑之後才到達台中東勢 ( 採買食物 ), 然後頂著黑夜, 一路開車上山.

20:xx 到達預定位置.... 唉, 又可以寫出許多的故事. ( 台灣的 " 自由 / 免費 " 戶外休閒, 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之類的 ).

在 " 安全處所 " 停好車與安頓之後, ( 合法畫設, 現場僅有 五格 的白色格子內 ), 還算是順利的, 渡過一個冷天. ( 夜間氣溫 7 ~ 8 度 ).

=====================================================

12/08 早上 07:30 起床, 08:30 " 拔車離開 "... 開始一天的各不同地點拍照行程.

下午 15:00 之後, 換去旅館報到..... 傍晚之前又開車去看日落.

夜間略.

---------------------------------------------------------------------------------------------

12/09 早上 06:10 起床, 整理之後到戶外拍照, 07:00 早餐, 08:00 之後去辦理房間的 " 登出 ".( 退房 ).

開車前往預定地點, 去爬了往返四小時半的山區路程. ( 當然是徒步的山徑 ).

13:30 開始離開山區 ( 下行到平地, 接續返家路程 ), 15:20 從平地啟程.... 18:00 到家.

相機拍了約 370 張, 手機拍了約 250 張. ( 砍完之後 ).

=====================================================

入手不久的相機, 沒有時間慢慢研究各項功能, 直接就匆促的上山使用 ---> 發現光圈太大, 1600 的 ISO 設定也太高....多數畫面都屬於過曝. ( 調整亮度還算是可以修正 ).

另外就是.... 雖然備卡帶了, 備電帶了, 腳架帶了, 快門線帶了, 充電器也帶了.... 但是那個, 用於固定相機的 " 固定塊 ", 卻還在舊機的身上.  ( 無法用相機作自拍與合照 --- 置於平台勉強拍了兩張  ).

幸好, 對於這趟的過程, 與許多見到的景觀....另一半 還算是相當滿意. ( 光她自己用手機, 就拍得不亦樂乎 ).

某部份確實失敗了 ( 過曝與不能用腳架自拍 ), 多數的方面, 至少都還算是順利的.

--------------------------------------------------------------------------

失去該山區的 車泊自由, 就可以開一個新主題了. ( 今昔對比 ).

本趟車泊與住宿, 也可以另外再出現一個主題.

只能說是... 世事多變化.

其他的嘛, ( 有多少時間, 或是寫出多少 ) .... 就.... 再看看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0 22:12

2023/12/10 持續會懷念的一處山區.

序.

此趟 車泊 + 旅宿 已經順利完成. ( 另一半 當然也覺得很滿意 ---> 只是覺得車子有些 太硬, 雖然墊了好幾層仍舊不夠軟....因為... 臨時沒有 " 翻到 " 充氣睡墊. )

註 : 疫前比較早年的時候, 因為露營有三個小孩, 曾經一次購入 5 個, 久沒用到, 匆忙出門而漏掉了.

為了把整個主題講得詳盡一點, 借用幾張曾經出現於別個主題的影像.

---------------------------------------------------------------------------------------------

會 經常性 的想要前往這個地方, 是因為... 除了新竹的山區, 以 外縣市 而言, 當地大概算是 淵源最深 的一處.

兩夫妻 最早的一次共同前往, 當時大概是 28 歲 的前後吧.

當年....兩個人都還在台北市工作, 由筆者的同事, 去租了一台 九人座, ( 同事們決定去旅遊的, 筆者被要求...當他們的司機 ), 七個男女同事, 還加上 另一半... 總共八條生命, 全都交付於 筆者 的雙手. ( 同事們共同推舉的駕駛人, 不是 自告奮勇 ----> 如果沒有 公認 的駕駛技術經驗, 別人才不敢冒那種險 ).

尤其是...早年全程蜿蜒窄小以及土石坑洞, 又沒有路邊護欄, 開車的壓力真的相當大. ( 50 公里 的漫長土石道路哩 ).

至少.... 大家都平安快樂的, 回到各自的家.

左右兩邊, 就是筆者家的兩人啦.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道路末尾, 主要的一個景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曾經加上, 後來拍攝的同一棵樹, 當成對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那是夫妻兩人去當地的首次.

筆者自己的話 ----> 小雪山頂 的 雷達站, 也曾經 " 獨自 " 進去可能五或六次. ( 屬於 公務....從 雪山天池 上去 雷達站 的窄小道路, 在當年, 才真的稱為 特級玩命 ---> 由年輕軍人駕駛的美國四傳休旅車, 輪胎就在高聳懸崖的邊緣壓過, 當然全程無路邊護欄 ).

終歸就是....對於 筆者自己 而言, 有過太多的不同歷史. ( 可惜, 軍事重地裡面的部份, 當然不曾留下半張照片 ).

對於 另一半 而言, 那處山區, 同樣也有過 相當多 的歷史. ( 從 第一次 到 這一次, 當然都是有 筆者陪同啦, 負責 駕駛 / 嚮導 / 攝影記錄 跟 伴侶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0 22:40

2023/12/09 綠色的 紅 榨槭.

12/08 的上半天到午後, 主要都是四處的拍攝 紅葉. ( 些許遺憾就是, 多數都會有 過曝 的狀況 )....

下午走了一段林道. ( 估計還不到 5 公里 路程, 就決定折返 ---> 要下行去旅館報到 ).

有沒有那個機緣去寫圖文, 就只能先說.... 隨緣.

===============================================

12/09 早餐以及退房之後, 另一半 決定要前往 " 她記憶中 " 的 楓樹林, 去實地看看.

其他就略了.... 總之就是, 留下 " 不小 " 的遺憾. ( 花費 4.5 小時, 才完成幾處不同地點的往返, 但是....樹葉幾乎都還是綠葉, 而且所見到的樣貌, 跟她記憶中的, 好像不一樣 ---> 實際上, 就是同一個地方啦 ).

-------------------------------------------------------------------------------

首次進入這個 中級山區, 是 2007/12 .... 兩夫妻先登完 鳶嘴山, 再前往 稍來山. ( 兩山縱走 ).

當時經過 紅榨槭 樹林, 地上都是紅葉.



另一半 的記憶, 就是 紅葉滿地.

按這裡顯示圖片

與落葉合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08 年度 再返, 是從道路里程 28.x 公里 上登往返. ( 不經過地形較危險的 鳶嘴山 ).

當時也很壯觀....同樣的, 有跟落葉合影.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09 年度, 相同的往返路線, 狀況也很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年代就略過了. ( 雖然不是每年有機會前往, 但是也一直都持續到今年的前幾天 ).

===============================================

2023/12/09 ... 嗯, 屬於爬山的部份, 真的就只是 爬山. ( 另一半 用她的手機, 仰拍了幾張樹葉狀況而已....筆者根本連一張都不想拍, 因為... 曾經漂亮的畫面, 已經留得夠多 ).

時間已經很晚了, 其他就... 再看看.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1 14:42

前面兩篇, 大略說明了 另一半 對於同一處山區, 所留下的印象.

應該是說.... 連續三個冬季 的印象, 又會特別的把印象 深化. ( 也難怪, 隔了多年疫情之後, 2023 年度的 重返, 她會認為...好像不是以前的那個地方  ).

昨天晚間, 翻了許久, 都沒翻到跟 小雪山天池 相關的, 兩張掃瞄影像. ( 可以用於本主題, 補充用的...剛才找到了 ).

什麼時間會出現怎樣的主題, 或是圖文內容, 講起來, 都是機緣. ( 何時會有何人鬧場也是, 呵呵 ).

前面提到, 該處山區紅葉的 連續三趟....

補上幾張屬於 第一趟 的舊影像.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底下這張是 山漆, 不是 楓樹類 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一趟的紅葉之旅, 就是摸黑下山. ( 從新竹當日往返, 路途遙遠, 幾乎 100 % 都是摸黑下山 ---- 2023/12/07 這趟, 好像是 首次 該山區夜宿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23/12/07 這天, 則是 " 摸黑上山 ".

這處山區的紅葉 ( 包括歷年來的許多印象累積 ), 應該也可以算是, 另一半 會喜歡 一再重返 的動力來源之一吧.

不過... 2023/12/09 所見到的, 應該會 .... 嗯... 讓 另一半 嚴重的 喪失爬山動力 了. ( 4.5 小時 的四處行走往返, 卻是等於 撲空 --- 當做純粹爬山運動, 倒是比較無所謂 ).

幸好.... 屬於 路邊可見 的部份, 還算是 夠優. ( 不爬山 也有好看的景觀, 因此她還是會喜歡, 繼續再去那裡 ).

有空再加減貼.

====================================================

後註 : 12/10 晚餐時, 看了一下電視 ( 兩夫妻與兒子, 大女兒 在一樓客廳 ), 正在播放跟 西寶 某小學相關的事, 也剛好看到包括 九曲洞 之類的景觀.

筆者 於是對 另一半 說 : 繼 小雪山 之後, 下個預定目標是新竹山區, 再來就是 松雪樓....然後是 中橫東段.

因此 ( 如果串連起來 ) 就是, 先訂好 松雪樓 的房間之後, 再 補訂 花蓮 的房間 ( 一或兩個夜晚, 或者是省錢一點, 車宿 ), 然後, 從花蓮一路玩到 合歡山. ( 其實整個中橫, 都算是夫妻雙方曾經有過的許多歷史, 不是沒去過, 而是 舊地重遊又重遊 ).

--------------------------------------------------------------------------------------

只是.... 何時會 成行, 再看看. ( 至少今年的中部山區, 已經順利完成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2 12:40

淵源算是夠深.

此趟 車泊 + 旅宿 所留下的影像, 也不算少.... 偶爾抽幾張, 在這個主題代表一下就好. ( 如果要多加介紹, 圖文會比較龐大....有空的話, 就獨立到另外一個主題吧, 也可能, 直接在本主題裡面, 持續貼下去, 再看看 ).


暫時還是必須講說, 兩位老夫老妻, 跟這處山區, 從開始有 關連 至今, 大概已經持續了 32 年之久了.

12 # 的那篇, 大概才 28 歲....

然後又到了 三十多歲....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路到了四十幾歲...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逐漸到了五十出頭. ( 此趟只帶了小女兒, 另外兩個沒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轉眼之間, 兩人剛跨越 一甲子, 居然就變成 " 兩老出遊 " 了.

世事果然多變化, 呵呵.
作者: 柿柿    時間: 2023-12-12 19:36

時間過得真快啊...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2 20:26

柿柿 發表於 2023-12-12 19:36
時間過得真快啊...

確實是....

光這一篇的幾張影像, 就已經跨越了 32 年 的漫長光陰.

只能說, 珍惜現有的, 珍惜還能夠持續擁有的.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2 20:45

舊照...曾經的, 只帶兩女出遊.

中部地區的 鳶嘴山 ( 海拔 2180m, 地勢險峻 ) 與 稍來山 ( 海拔 2307m, 相對容易親近 ), 大概算是台中地區, 相當具有知名度的 中級山. ( 另外還有所謂的 谷關七雄, 也不太容易爬 ).

某一回, 兒子的課業方面比較繁忙, 兩個女兒勉強能夠抽得出空 ( 暑假, 夏天, 大女兒又剛好沒有排課 ), 於是就只帶了兩個. ( 另一半 當然也有跟 ).

同樣的, 鳶嘴山 的登山口....是在馬路對面. ( 拍攝畫面的右手邊 ).



兩個嬌嬌女, 當然沒有陪她們爬上 鳶嘴山 啦, ( 地勢危險, 除非有特別為她們攜帶安全裝備 )....雖然在童年時代, 曾經帶她們爬過許多不同山頭, 長大之後就幾乎沒了. ( 簡單熱身等級的, 也是偶爾而已 ).

註 : 兒子倒是爬過比較多一點.

=========================================================

上了主稜線, 她們覺得已經 " 走夠 " 了的時候, 直接就休息了. ( 至少, 沿途幫她們留下許多的紀念影像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想繼續往上, 那就往下....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生活中, 留下的每一次出遊影像, 都可以稱為 唯一的一次. ( 就算是去了許多次, 也不會完全相同 ---> 時間日期人物景物, 都有差異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4 20:57

順貼.... 鳶嘴山.

前面文章裡面的某些文字, 有提到 鳶嘴山.

接下來的一篇, 則會是 2023/12/09, 在 稍來山瞭望台 所見到的 鳶嘴山. ( 有些距離, 比較屬於 遙望 性質 ).

鳶嘴山, 網路孤狗就一堆, 就不用過多介紹了. ( 可以稱為 中部地區的 名山 ).

這座山, 地形比較特殊, 需要相當注意安全. ( 注意力 與 腿力 / 臂力 都很重要, 有些位置不慎摔落的話, 是真的會致命 ).

簡單幾張代表一下.

一般來說, 地形比較特殊的話, 上行的時候, 筆者都會在後面押陣.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行的時候, 則是由筆者先下去. ( 先知道概略狀況, 與比較適合的 腳踏點 --- 叫 另一半 應該注意哪些東西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鳶嘴山 因為有許多巨大石頭, 也沒有巨大的樹木, 視野相對空曠. ( 可以看到 玉山 / 台中平地 以及屬於苗栗縣的幾座山 ).

稍來山 的話, 就是真正的, 一般所見的 中級山 了. ( 95 % 以上的 中級山, 幾乎都是大樹環繞, 幾乎完全都沒視野景觀 ).

幸好, 稍來山 有一座 瞭望台, 可以看到 360 度 的視野 ---> 但是對於身高超過 175 以上的人來說, 會認為護欄太矮, 身體上半部的 重心 都在護欄的高度之上, 會感覺比較恐怖.  ( 每次上去, 筆者都覺得有些 腳癢癢 的, 是真的會怕...... 另一半 因為身高矮很多, 因此都覺得 如魚得水, 輕鬆自在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5 13:33

稍來山 瞭望台.

前文講過, 最早 兩夫妻 共同上去 瞭望台, 是 2007/12/07. ( 十六年前, 此趟已經是 2023/12/09 ).

其他年間略. ( 要說 記憶 的話, 確實留過不少 ).

==================================================

2023/12/09 .... 已經成為 兩老 的老夫老妻, 又一次登臨.

這座山, 有許多不同的路線. ( 最好是找 有該山區經驗者 陪同或是帶路, 以免迷失於廣大的森林之中 ). 筆者自己一直是屬於 山的小孩, 狀況比較不同, 首度縱走就是選擇非假日 ( 週五 ), 自己兩夫妻前往, 而且是選擇兩山縱走.

------------------------------------------------------------------------------------

1. 從 27k 的 鳶嘴山 登山口, 爬上 鳶嘴山 之後, 再 縱走 到 稍來山. ( 下山可選擇回到 28.x K , 或是 30.5k 的 路線, 甚至於 35k, 只是要走蠻遠的公路 ).

2. 從 28.x K 上登往返, ( 帶 另一半 走過數次 ), 或是繞往 30.5 K 下行. ( 獨自走過兩次 ).

3. 從 30.5 K 上登. ( 自己決定下行路線 ).

4. 最容易登臨, 也相對最安全的路線, 就是從 35 K 直接往返. ( 算是兩夫妻的首次 ).

===============================================

從 35K 上登, 底下屬於剛開始的一段路徑, 都是人工種植的 肖楠 之類, 不怎麼大棵的人造林, 林相也很普通.

繼續往上, 就出現比較多的闊葉樹, 雜木林.



底下影像, 是經過 稍來山 基點之後, 再繼續走往 紅榨槭 樹林的途中. ( 另一半 想要看樹林的狀況... 只是, 結果算是相當失望, 根本都沒什麼紅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決定折返, 然後登上 瞭望台.

可以看到台中的平地區域. ( 空污....難免的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以及苗栗縣的一些郊山. ( 很遠處的 火炎山, 比較近一點的 馬拉邦山 / 司令山 / 大克山 之類的 ).

其他就略了. ( 四周的許多樹, 都已經很高, 想要看到遙遠的 玉山, 需要一些機緣 ---> 28.x K 的路線途中, 有一個透空的展望點, 也可能會有機會, 能夠看到 ).

其他那些, 是否有空貼, ( 不同年份的歷史 ), 也是屬於機緣.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 鳶嘴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一帶的山區, 如果要介紹得詳細一點, 又是相對龐大的圖文.

因此, 簡單代表一下就好.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19 23:15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2-19 23:23 編輯

雜記, 射手座 ....

幾次的夜晚, 在 家門前, 偶爾又跟女兒 ( 有時兩位, 有時候其中一位) 講, 那裡是 獵戶座, 大犬座, 某個天空位置是 北斗七星.... 另外的某一顆則是 北極星. ( 實際上, 也只認識這幾個跟銀河而已啦 ---> 沒在相信或是關心 星座 的這件事 ).

前註 : 將近二十年前, 筆者就曾經下載了許多張 星空圖 的相關影像, 但是一直都不曾對著夜空, 去特別認識或是記那些東西.

--------------------------------------------------------------------------------------------

然後某天, 女兒突然問.... 哪一個是 射手座 ?   ( 她們倆的星座....筆者只能回答, 沒去注意過 ).

2023/12/08 白天, 在 小雪山天池 附近的停車場空地, 看到了 春夏 與 秋冬 的兩張 星空圖. ( 那裡也是觀星的不錯地點, 海拔高度約 2600m ).

特別的 各拍了一張.

=======================================================

前幾天, 臨時想到了女兒的疑問, 於是... 把那兩張影像, 打開 原圖 瞧一瞧.

發現, 射手座 其實是稱為 人馬座.

因為接近南方星空的 黃道 ( 位置特別偏低 ), 只有在 夏季 才能看得到.

註 : 筆者家的 北面 比較沒有山會擋住 ( 北極星 算是相對容易看到 ), 冬季的 獵戶 與 大犬, 因為仰角夠高, 也容易看到.

但是, 東面, 東南, 南面, 西南面.... 全都被山給擋住, 因此除非開車, 上到後方的山頂.

否則... 屬於 南面 又 角度偏低 的星星, 是完全無法看到的.


-----------------------------------------------------------------------------------------

在屬於 夏季 的影像裡面, 有看到 人馬座了.

白天, 影像 過曝. ( 不熟的機型, 沒有事先研究功能與設定, 草率上場 ).



調暗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人馬座 的位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屬於夏季的 南面星空, 筆者其實也有拍過一些.

只是... 不知道誰是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或許該找個時間, 好好的把不同的 星座, 都做一個對照. ( 星座的影像 與 空中狀況 兩者去核對 ).

只是....要實際看到 人馬座.... 嗯....

要在 夏天 比較適合.

幸好, 六個月之後, 也是 明年夏天 了.

對照與確認 之後, 就可以實際帶女兒去看 屬於她們的星座 了.

編註 : 要按 上傳圖片, 卻不小心按到 送出 了....重新補上圖片.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0 19:14

回顧, 2023/12/06 連續的雨天.

計劃是 12/07 的下午, 開始前往中部的山區.

12/05 開始拆除後座椅, 大略整理好之後, 又開到屋前的空地. ( 門前是 另一半 每天的停車位置, 只能暫停一陣子, 之後又必須讓出 ).

12/05 這天的傍晚與晚間, 有飄了一些陣雨.

另一半 還在擔心, 中部山區是否也會下雨.

筆者回答說 : 冬天的鋒面或是冷氣團, 多數只會影響到苗栗地區而已. ( 意思就是, 台中的山區, 會下雨的機率, 比 新竹 少很多 ----> 到了 12/09 晚間, 回家為止, 確實是... 兩天半 都是 好天氣, 還連續兩天, 都有看到遠方的 玉山 ).

至於一些相關的 風景影像, 有空再看看.

註 : 能夠連續兩天都看到遠方的 玉山, 也算是運氣很不錯.... 相距可能是 百公里 外耶

==================================================

12/06 下午....同樣還是雨天.

尚未開車之前還想說... 凹槽 是否又滿了.



把車子開進家門前....掀開黑布之後, 嗯...

幸好, 放置 拆胎工具 的凹槽位置, " 還沒有 " 開始看到積水.

意思就是, 滲水的 水量 其實並不高 ---> 會 積到滿, 其實是因為... 經常隔了 太久 都沒去管. ( 北部 也蠻常下雨啦, 要清的話, 常常有得清 ).

這張是 前面貼過的舊圖.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但是, 右後方的角落, 有大概 20 ~ 30 cc 的積水. ( 會從第二條凹溝, 慢慢流往 凹陷 的位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漏進來的水量不多. ( 表示說, 滲水不是 非常 嚴重, 算是 微量 的 小漏而已 ).

只是, 歷經了將近 22 年... 右邊的一個 環, 生鏽比較嚴重. ( 基本上, 也不曾需要用到那個環, 爛掉也不影響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邊角落的 環... 情況好一點. ( 畢竟已經快要 22 年 的歷史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為有看到 滲水 的狀況, 就要去研究, 到底是哪兒發生問題.

要不然, 車泊 又遇到雨天滲水進來的話 ( 那裡算是 床底下 哩 ), 另一半 不會發飆才怪.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1 22:45

回顧, 2023/12/06 何處在漏水 ?

很多年來, 會 滲水 的問題就一直存在. ( 車子總是會老, 尤其 塑膠 / 橡膠 相關的零件部份 ).

加上那個 尾門 的基礎結構方面, 真的有點 太弱 ---> 備胎 相當重 ( 215/65-16 又加上鐵圈 ), 早年有些日子, 還曾經額外 " 加掛 " 兩台腳踏車 以及 攜車架 在 尾門位置, 台灣的道路又常常凹凸不平與坑洞, ( 長時期的震動 ), ....

大概 十年八年 以上車齡之後, 全台灣的 同型車, 猜想大概 100 % ... 都 " 全中 ". ( 尾門出現裂縫 ).

=====================================================

裂縫嘛, 就.... 電氣膠布貼一貼, 至少應該還能夠暫時擋一下.

-------------------------------------------------------------------------------------------

對於漏水的問題, 許多年來, 首先懷疑的, 當然就是 貼膠布 的位置.

不過實際上, 位置不對 ---> 是在車子後方, 屬於 右緣 的角落.... 看到滲水狀況的. ( 不是接近中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方左側, 居然又出現一條裂痕. ( 這天才臨時發現, 可能剛出現沒幾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反正既不是中央, 也不是左側, 一定就是右邊的 防水膠條 老化或是硬化, 而出現 微量滲水 的.

量 不大 ( 先前下過 一日一夜 之後, 其實也累積沒有多少 c c ), 拿一條報廢的 舊汗衫 先擋著, 可能下雨個連續兩天, 或許都還不會整件全濕. ( 多準備幾條乾布可以去替換, 應該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底下是來自網友的回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答曰 ---------

此車問世已經 22 年 以上了 ( 好像 2001 開始的, 我這台是 2002/01 月底 ), 想要買到 " 全新 " 的新品膠條, 大概也不是很容易. ( 拆車件的話, 應該很多 ).

不過改天還是會找機會, 問一下修車廠老闆的意見.
作者: hongjen    時間: 2023-12-22 07:57

天氣一冷災情就出現了!!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23-12-22 09:04

nature4d 發表於 2023-12-21 22:45
回顧, 2023/12/06 何處在漏水 ?

很多年來, 會 滲水 的問題就一直存在. ( 車子總是會老, 尤其 塑膠 / 橡膠 ...

新三年舊三年,遮遮掩掩又三年...

偶的老車一些無傷大雅的毛病,也是能拖則拖...

反正車子能動,煞車能靈,驗車能過...就OK啦!...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2 15:14

hongjen 發表於 2023-12-22 07:57
天氣一冷災情就出現了!!

只能說, 人生無常, " 車生 " 也同樣無常.

能用一時, 無法用到一世.

說不定多少年之後 ( 歐洲有些城鎮已經開始 ), 柴油車被禁了, 汽油車也被禁了....只能使用電車.

不過, 到那時候的話, 4D 杯杯 應該也成為 歷史 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2 15:19

eastern 發表於 2023-12-22 09:04
新三年舊三年,遮遮掩掩又三年...

偶的老車一些無傷大雅的毛病,也是能拖則拖...

這個觀念, 只適合 老人家 ( 能省就儘量省 --- 經濟很富裕的另論 )....

新世代就不同了, 寧可負債許多年, 也要買新的.

時代不一樣, 消費觀念也不一樣.

最大的重點是 ---> 不需要常常維修, 比 外表 更為重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2 20:22

回顧, 2023/12/06 行前最後準備.

安裝車頂行李箱.

這個車頂箱, 大概已經超過 20 年 的歷史了.

不過在疫情爆發之後, 就很少在外 車泊, 偶爾會 " 獨自 " 上山追雪, 因為只有一個人, 相對簡單. ( 物品沒有多到需要外掛 ).

2023/12/07 就不同了, 多了 另一半 的各種衣物與睡覺裝備, 就必須加上外掛了, 不然空間可能會不夠.

=====================================================

外面持續的 小雨, 只能把車子開到家門前.

因為已經擺放與閒置蠻久, 又是在馬路邊 ( 道路揚塵 ), 箱子的外面也累積了不少灰塵.

------------------------------------------------------------------------------------------

雜物堆裡面, 箱子算是 仰躺... 上方的灰塵比較不明顯. ( 黃色, 跟灰塵的顏色對比 同樣不明顯 ).



底部的一側, 就堆積滿滿的灰塵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拿毛巾擦拭...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 裝到 車頂架....左側視角. ( 要從車子的右側掀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方視角....又增加了 4xx 公升 的容納空間. ( 420 ~ 460 之間 吧, 太久...忘了, 反正數字不重要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裝好之後, 又乖乖的開去淋雨.

引擎蓋 沒關好... 嗯, 檢查油水狀況啦. ( 路程不近, 而且山路很高很遠, 雖然每天都有在開, 至少要瞄一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次日的下午, 就真的要出門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3 19:57

回顧, 準備之後的 漏溝 記. ( 兩篇之一 )

漏溝.... 意思就是 不足, 不小心 或是 發生缺憾 之類的事件.

尤其是 年齡漸長 之後, 發生的機率, 也慢慢加大.

話說, 預定 三天兩夜 的山旅, 估計可能會留下 不算少 的記錄影像. ( 另一個有關車泊的主題, 也是三天兩夜的山旅, 單趟就拍了九百多張, 連續兩天見到霜雪, 而且又有在爬山的漫長過程, 不是固定地點....也是會在沿途, 儘量多拍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張 4G 的 CF 卡 ( 完全清空之後 ), 大概可以容納七百多張的影像.

較早的年代 ( 尤其在 疫前 ), 比較常動用 相機 之時, 同時有 五張 4G 的 記憶卡 ---> 將近 4000 張 的容量. ( 以前曾經在高山, 拍攝 星空 的縮時攝影, 大概每 20 或是 25 秒 拍一張, 持續拍了很多張之後, 變成 星軌圖, 單張可能是累積了 半小時 的影像記錄 ).

========================================================

後來, 越來越不常帶 相機 出門了. ( 除非有比較特別的重要場合 ).

許多比較不常使用的東西....開始東堆西放, 然後, 嗯....只看到兩張 4G 的而已. ( 另外三張, 可能要四處慢慢找 ).

於是, 許久之前 ( 可能距今一年多或是兩年以上 ), 又臨時買了一張.... 是在當時所能夠買到 ( 而且還是特別預訂的, 店裡面沒有擺那麼小容量的 ) 的 CF 卡 裡面, 容量 " 最小 " 的型號, 是 32 G. ( 電腦與軟體太老, 能夠讀取的容量也小, 所以必須 挑小 的買 ).

因為暫時都沒用到 ( 日常拍攝的話, 兩張 4G 就很夠了, 將近 1500 張哩 ), 所以到了12/07 上山之前, 才終於 開封.



按這裡顯示圖片

加起來有 40 G, 等於是之前 10 張 4G 的容量. ( 還有三張 4G, 暫時沒找到 ).

算起來可以拍攝 七千多張.

如果全部找到之後, 等於之前 700 X 13 = 9000 多張 的影像容量.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車子要鋪床.... 一層 不織布 當底, 加上一層 鋁箔睡墊, 又加上一層睡袋.

實際在 車泊 現場的深夜, 另一半 覺得還不夠厚與軟 ( 臨時找不到 充氣睡墊 ), 於是又臨時, 再加鋪了很厚的毯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少, 另一半 算是睡得很不錯.

-----------------------------------------------------------------------------------

第二天的整天, 努力的四處拍.

到了第三天上午, 兩老 去爬了 稍來山....

尚未登頂之前 ( 上登的大約 3/4 途中 ), 第一張 4G 的卡, 滿卡了. ( 最後那一張, 剛好幫 另一半 拍攝一張 人物 ).

開始翻找自己背的登山背包, 四處翻... 怎麼可能 ? 沒翻到記憶卡...

幸好, 反正山上的楓樹不好看, 中級山 也沒啥視野. ( 除了 瞭望台 頂端, 反正也曾經上去過很多次了 ).

於是後面的部份, 只是用 手機 當記錄. ( 也沒啥風景好拍的, 人物居多 ).

===============================================

爬完山之後, 回到車子.

不信邪 ( 不相信自己會忘記帶 備卡 出遠門 )....在車上找.

是有找到了... 在一個 紅色相機包 的小隔間, 一個塑膠袋裡面, 而且還跟 備用電池 / 快門線 在一起. ( 意思就是, 在山上如果拍到沒電的話, 同樣也會 玩完 ).

-----------------------------------------------------------------------------

本來是預計, 背著 相機包 的....

因為臨時決定要去爬山, 換成背負 登山背包, 卻臨時忘記 移過去 了.

=============================================

幸好, 最重要的景觀與人物記錄方面, 還算是圓滿達成. ( 登頂 稍來山, 已經算是山區活動跟旅程的尾聲部份了 ).

-------------------------------------------------------------------------------

預告...

2023/12/29, 或許也可能會, 再一次的 山旅. ( 一兩週之前, 另一半 有臨時問到, 這一天要去何處兜風 ).

有或沒有, 到時候才知道.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4 17:27

回顧, 準備之後的 漏溝 記. ( 兩篇之二 )

有個巧合就是.... 一趟山旅, 總共兩次的疏忽, 都與 相機 有關.

對於一個 " 曾經 " 常常拍照的人而言, ( 星空 / 夜景 / 山景 / 夕陽 / 雲海 / 霜雪...包括人物 ), 實在也不應該發生這類的事情.

歸結就是, 相機 越來越 " 不常使用 " 之後, 就會逐漸的, 忽略一些比較 細節 的東西.

======================================================

2023/12/07 要出發之前, 相機本身掛著短鏡 / 附帶的長焦 / 兩張備用記憶卡 / 備用電池 / 電池充電器 / 三腳架 / 快門線........嗯, 似乎全都已經備妥, 可以 " 安心出門 ", 拍個痛快了.

--------------------------------------------------------------------------------------------

12/07 下午三點多, 才從新竹出發...到了 東勢, 剛好已經天黑.

採買之後, 摸黑上山, 開到某個里程的位置.

準備車床與過夜之類的, 略.

------------------------------------------------------------------------------------

12/08 早上 07:30 起床, 下車 ( 要去廁所 ) 之後, 看到遠方的 玉山.

用隨身的手機拍了幾下, 又到車上, 拿相機 ( 手持 ), 也拍了幾張.

之後又一路開車, 繼續往行車終點, 停好車.

走了一小段的土石林道 ( 看看紅葉狀況 ), 又用手機拍了幾張.

回到車子, 準備 徒步往返 一段道路, 然後沿途四處拍.

為了行走途中, 可以 兩人合拍, 還拿了 快門線 以及 腳架.......

然後, 突然想到, 還有 " 某一樣 " 小配件, 居然被忽略掉了.

乖乖的 把 快門線 與 腳架 都放下... 這下子, 除非剛好有物體可以擺放相機, 兩人自拍 的部份, 免了.

於是, 使用相機的 兩人自拍, 兩天之間, 只按了連續的兩下快門. ( 一次的合照而已, 還過曝, 因為換機之後, 算是首次一起出門, 根本還沒有研究一些重要的相關設定 ).

至少, 整個旅程都算是 超級順利 與 愉快. ( 兩天的白天, 都能夠見到遠方的 玉山, 可見天氣有多好 ---> 以台灣的氣候狀況, 可以稱為幸運兒了 ).

另一半.... 當然全程也很高興. ( 她自己用手機, 也拍了非常多的不同景物 ).

其他略.

================================================

回到家之後, 去看了報廢的 舊相機 一眼....幸好, 兒子 還沒有把 機身 與 幾顆電池, 都拿去丟回收.

趕緊把 關鍵的 小物....裝到另外一台相機的底部.



就是少帶了這個東西啦 ---> 把 相機 鎖住在 腳架頂端 的 固定塊.

按這裡顯示圖片

忘記了那一個小東西, 那就.... 腳架 與 快門線 這些, 都算是 白帶 了.

---------------------------------------------------------------------------------

小小缺憾而已.

反正, 跟 另一半 出門, 不管是 互拍 還是 自拍 或是 替她拍....數十年間所累積的記錄, 也算是 夠多 了. ( 雖然這趟, 少掉了一些雙方的合照, 下一趟 也不會是 很久 之後 ).

至少... 下一趟出門, 連續兩篇文章所講的狀況, 應該不會再發生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5 21:03

車床篇, 災難現場.

需要外宿 ( 甚至於烹煮外食 ), 而且兩個人, 又分成白天與夜晚, 裝備份量終究不少.

準備車上睡覺之前, 許多衣物或是雜物, 都要暫時先放到前座.

-----------------------------------------------------------------------

起來與簡單打理之後, 準備開車上路, 又要把雜物丟到後座. ( 車頂箱 比較麻煩, 需要踏上到車門邊....反正後面夠大, 而且是平的 ).

經過第二天, 四處活動的狀況, 然後過了第二夜.

第三日的白天午後, 屬於山區的活動算是結束了 ( 爬山與返回 ), 後面要面對漫長的下山路程, 以及北返的路程.

放回中型背包之後, 雖然雜亂...拍個記錄好了. ( 生活的 真實面 ).

左後車門, 往內看的狀況....好幾袋不同的物品, 以及背包.



往後方看的狀況, 棉被與衣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起來是很散亂沒錯啦. ( 如果還需要再睡的話 ).

至少, 稍微搬一搬之後, 隨時都可以回復到 " 可睡覺 " 的狀態.

只是, 沒有時間再繼續睡車子而已. ( 回家之後提個幾次, 又回到本來的車內樣貌了 ).

後註 : 到 2023/12/25 為止, 已經回家 16 天 了....後座椅一直都尚未裝回, 因為, 還有許多屬於 整理家庭環境 的部份. ( 騰出較大的空間, 要載許多不同的物品 ---> 去山區暫放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7 22:36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3-12-27 22:39 編輯

完結篇. ( 2023/12/09 稍來山 的老夫婦 ).

講起來, 從 35k 往返的路線, 相對 大眾化, 有些六十好幾, 甚至於七十多多的 老男老女, 身體還可以的話, 想要登頂往返, 其實並不困難. ( 其他路線或是兩山縱走, 就真的比較吃力或是危險 --- 對於年齡在 65 以上的人們而言 ).

因此, 才剛跨越六十的筆者夫妻, 其實也不算是 很老 的老夫婦啦.

等她明年退休之後, 還準備要 .... 設法帶她去完成某幾座 百岳高山 哩. ( 合歡山 當然不列, 西峰 之外的四座, 她都上去過好幾次了 ).

=================================================

台中地區的 名山, 鳶嘴山 ( 2180m ) 與 稍來山 ( 2307m ), 前面已經大略的介紹過.

真正想要了解一處山區, 不是看或貼一堆圖與文, 而是... 自己找時間與機會, 實際去完成一趟 全程縱走, 或是其中一座山頭的 往返單攻. ( 路況不熟的話, 找有經驗的人帶領, 山林, 還是有某程度的危險性, 不要隨意亂闖 ).

這處山區, 有好幾條不同路線, 每一條或是每一次... 走過的感受也會不一樣. ( 時間日期與天氣或景觀, 都有所不同 ).

畢竟... 每座山, 對於 不同的人, 那種登臨的 感覺 也不會相同.

如果有那些機緣的話, 再寫個... 某次縱走或是某幾次 單攻, 曾經留下的影像跟故事.

-----------------------------------------------------------------------------------

2023/12/09 .... 一些插曲, 前面也寫了.

稍來山, 雖然登臨多次, 目標的終點與瞭望台, 也都上去數次了.

近年來因為疫情, 各地山區的 人數, 真的很恐怖 ---> 想要跟 指示牌 或是 三角點 拍張照, 無數的各種隊伍, 山頂旁邊可能圍著五六十或是上百人, 陸續在等待. ( 甚至於根本懶得留下登頂記錄了, 反正夫妻雙方, 已經共同登過許多趟 ).

從瞭望台下來之後 ( 已經下午, 時間也稍微晚了一點 ), 山頂一帶的有些人, 已經陸續下山, 沒那麼擁擠了.

另一半 拿出她的手機, 請旁邊的人幫忙拍一張. ( 兩人合照, 背景是說明牌就好, 三角點 那裡還是滿滿的人 ).

拍完, 筆者拿自己的手機, 也請對方拍一下. ( 真的是...對方只有 按一下 而已, 幸好, 還能看, 沒有糊掉 ).

回家之後, 選了筆者手機影像的其中兩張, 讓這個主題, 當成末尾.

---------------------------------------------------------------------------------

途中, 不管是 背影, 側身 還是 正面, 也拍了許多張. ( 山高路遠, 兩夫妻或是帶一些子女, 久久才能夠去一趟, 每趟都叫做 難得 ---> 自己獨行的部份就略了, 去過的次數更多, 光是為了鳥類, 可能就曾經有個八趟十趟 ).



山頂的說明牌. ( 途中她的外套放筆者的背包, 登頂之後身體沒有活動, 又套回去, 不是不同拍攝日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被 人頭 擋住, 只能切這麼多. ( 整張的, 反正網路上面一堆, 也不重要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照的影像裡面, 相對 最有象徵意義 的部份, 就是這個... 肢體小動作.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記 : 此趟山旅, 收穫其實不差. ( 兩個白天都能夠看到遠方的 玉山, 有些楓樹也蠻有可看性 ).

小小缺憾就是, 這座山頭附近, 另一半 記憶中的 遍地紅葉, 以及整片紅色的 紅榨槭 樹林, 這次沒有出現. ( 那些景觀, 需要 機緣, 此趟沒有....但是以前曾經有過許多次 ).

簡單補個幾張舊照, 代表 稍來山. ( 的紅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即使濃霧飄不停, 依舊紅得夠徹底.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本主題 暫時到此為止.

未來是否再增個一兩篇, 再看看.

==================================================

編註 : 因為 疫情, 按成 因此 了....修正錯字.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28 11:13

後記, 插花篇. ( 兩篇之一 ).

此趟山旅, 一天睡車上, 一天睡 小木屋. ( 另一半 睡車上算是勉強, 至少還能睡著與睡飽, 但是可以省錢........能夠睡 大床 的話, 當然更好 ).

==============================================

底下四張, 都來自 手機 影像.

看那 手勢, 就很明顯了.



老婆 人 當然比較大, 讓她睡 大張 的...這次蠻幸運, 訂到一間 一雙床 + 一單床 的房間.

如果只有 一雙床 房型的話, 就必須同床了. ( 分床, 各自的 空間 比較充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某一段的走道.

按這裡顯示圖片

附近某處的落葉.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使用手機, 當然以拍攝人物居多. ( 拍攝山景, 手機終究無法相比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前一篇有說 : 稍來山 上面的合照 ( 其他的山友幫忙拍攝的, 是男或女都忘了  ), 只有 按一張 而已.... 不是 編造 的事啦. ( 紅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有關這趟的影像, 暫時貼到這一篇為止. ( 有空的話, 未來再 另開 主題吧, 包括相機跟手機, 有許多經由這趟山旅, 曾經留下的各種影像記錄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3-12-30 13:58

後記, 插花篇. ( 兩篇之二 )....也是 完結篇.

2022/12 月份, 剛好有機會, 帶 大女兒 前往同一處的山區.

在更之前的一次, 則是帶著兒子. ( 還是以 兩老同行 的次數最多 ).

三十餘年間, 不管是帶誰人或是許多趟, 是自己獨自前往, 這個山區, 真的去過相當多的次數.

以 " 前往次數 " 來說, 新竹的山區當然排名首位 ( 距離優勢 ), 這個山區, 可以排名第二.

底下四張, 就是去年的 大女兒 之前, 帶兒子前往的那一趟.

==============================================

有機會看到滿地落葉, 算是很平常, 模樣的差異而已.



沿途偶爾停車拍個幾張紀念, 多數都是一路行車. ( 兩老與兒子 )

距離行車的目標終點, 剩下七公里左右....右後座的兒子突然說 : 老爸, 有一隻 山羌.

趕緊往路邊的寬處停車, 並且迅速的把鏡頭換成長焦. ( 野生動物, 用 短鏡 即使能夠拍到, 也只像是一隻螞蟻 ).

雙方有不遠的距離, 應該超過六七十公尺以上吧, 說不定更遠一點 ---> 因此動物 受到干擾 的狀況, 比較不影響.

山羌 在遠處的草地, 自顧自的吃東西 ( 沒有把站在遠方觀看的人類, 當成一回事 )....結果, 連續拍了三十幾張.

雖然距離遙遠, 目標看起來 " 不夠大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不過, 也已經蠻清楚了. ( 以 野外的動物 來說, 算是難得了 ----> 光是 能夠遇到與拍攝, 就已經是幸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同一個山區, 在 動物方面, 見到與拍攝過 長鬃山羊 / 公母帝雉與亞成 / 公母藍腹鷴與亞成 / 山羌 與一些其他鳥類.

不過, 那是更多的不同故事了.

隨意貼上兩張 紅榨槭, 這個山區的 兩大紅葉代表樹種 之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本主題到此 正式結案.

其他部份嘛....就...隨緣了.


--------------------------------------------------------------------------------

後註 : 每一次 單趟 的山旅, 其中就包括許多不同日期時間的影像, 或是許多過程...每個小段落, 都可以出現一篇圖文.

時間過往較久的, 累積太多.

光是 新發生 的 ( 影像與其他 ), 也還是太多.

於是, 就只能隨著一些空檔, 加減填一下而已. ( 本主題完 ).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