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4/11/27 又一次的 微旅行.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1-27 22:47
標題:
2024/11/27 又一次的 微旅行.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1-27 22:53 編輯
前言.
11/24 週日 是小女兒生日 ( 該週沒有回家 ).
筆者家的午餐之後, 大女兒 準備開車前往去找她. ( 慶祝生日之類的 ).
二樓客廳, 大女兒問筆者說, 老爸 要不要一起去...筆者答 不要. ( 山上還有事要忙 ).
筆者說 : 去一樓問老媽 看看, 老媽代表就好.
結果, 得到的答案是.... 也不去.
幸好, 兒子願意陪著出去, 然後他們三人, 在新竹市吃了一趟 消費額不低 的牛排.
11/27 .... 換成 大女兒 生日了.
註 : 小時候, 兩個女兒都選在 11/24 之前的某個週末, 兩個人共用一個蛋糕. ( 只差三天, 分兩次太麻煩 ).
隨著她們慢慢長大, 小女兒當然沒意見, 但是.... 大女兒希望她自己 獨立 過生日. ( 認為 提前過 的是小女兒的, 不是她的 ).
=====================================
11/25 下午, 兩老三青 去了一趟新竹市某飯店的下午茶.
11/26 晚間, 兩老 又送了一次 外送, 去給小女兒.
2024/11/27 中午, 另一半 處理午餐, 火鍋湯牛肉片, 煎的雞腿排與其他...當 大女兒 生日的午餐.
午餐時, 另一半說 : 今天下午不要去山上了, 找個地方逛一圈, 走一走好了.
她說 : 從她退休之後, 已經三個多月, 除了鎮上或市區 ( 以及多趟的 外家 ), 兩夫妻都 " 沒有出門過 ".
再註 : 2024/09/30 臨時決定的舊地重遊, 其實也算是有出門透氣過.
而且, 預計 12 月初, 又會再去一趟台中的山區. ( 可能宿個一或兩晚 ).
12 月的下旬, 也會前往新竹縣的偏遠山區.
( 同樣可能會 外宿, 都 尚未訂房 就是了 ---> 臨時的話, 就早出晚歸 ).
只是, 另一半 提出, 也只能照辦了.
她想要去 高一點, 空氣好一點, 能夠看得遠一點的地方.
這種條件的山區, 基本上都屬於 原住民 的生活領域.
( 近年來, 反正也沒有 山禁 這東西了, 除了被圍起來的私人土地, 能夠去的地點不算少 ).
暫時, 也還沒有想去的目標區域.
( 而且距離天黑只有三個多小時 ).
===================================
下午兩點, 換裝出門.
走往屋前的車子, 順便往天空
( 晴空無雲 )
與 東面山區 望去.
( 沒有雲霧 ).
這種條件之下, 似乎不用前往很高的山區.
( 群山 都看過無數次, 而且又不會有雲海 ).
另一半 上了車, 也沒問筆者的目標地點.
( 她只要能夠跟著出門, 就夠了 --- 想去何處, 由筆者決定 ).
筆者的心裡面, 是青少年時代之前, 曾經為了撿拾野生的百香果,
( 早年的許多森林中, 幾乎可以稱為滿山遍野都是, 隨便都可以撿一大袋 ---> 但是需要相當的體力與漫長路程的背負能力, 夠大的膽識與獨行的能力 ---> 完全沒有路跡的迷霧森林, 不是一般人可以隨意前往的 ),
曾經 " 翻過山 / 越過嶺 的一處山區.
因為該區域沒有什麼知名景點, 記憶中, 過去的 20 年間, 大概只有去過 2 或 3 次, 而且也沒看過任何 " 好一點 " 的景觀.
都是從稍微較大的公有道路 ( 鄉道 ), 開到末尾, 變成農路 ( 私闢的土石產業道路 ) 之後, 就決定回頭.
此趟會再想要前往 " 探勘 ", 是青少年時代, 知道那裡的一座山頭, 高度是 1050m.
另外就是, 近年來的山區, 遍地都開闢露營區.
筆者想要知道, 如果能夠找到某個登山口, 下一次, 去登頂之後的視野景觀, 將會如何.
加註 : 臨時決定出門, 直接關電腦與換裝....連 孤狗 都來不及.
( 習慣用電腦, 也懶得用手機的相關功能...而且要開車 ).
========================================
早年 ( 超過三, 四十年前 ), 原住民的生活各方面, 與一般平地人民有相當巨大的差距. ( 除了文化, 還包括經濟與學歷方面 ).
從平地所見的山稜線後方, 以前稱為 番界. ( 橫山鄉 與 原住民區域的 尖石鄉 交界 ).
只是, 筆者在四十餘年前的青少年時代, 就常常獨自闖入那條界限了.
( 當時就已經沒有 出草 的習俗, 基本上只是 山林本身 的危險性居多 ).
因此, 筆者決定, 再到該區域, 實際探勘一趟.
----------------------------------------------------------------
目標的山頭, 就是稜線後方, 類似饅頭的凸起山頭.
兩鄉交界的稜線. ( 紅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筆者最早拍過那裡的影像, 當時大概 16 ~ 17 歲 左右.
( 左邊那位,
右邊是台北市前來新竹的同學 ).
舊照掃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切圖.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註 : 更遠方, 高度 1764m 的 油羅山, 許多年前, 筆者曾經帶另一半去登過. ( 無視野, 不會想登第二次 ).
此趟, 是希望能夠從 更近處, 去看看那座 牧山.
待續...
編註 : 多按了一個 " ) " 符號, 刪除.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1-28 20:45
遠觀與近觀.
過去的影像記錄裡面, 有把這座饅頭形狀山頭, 拍攝入鏡的記錄, 不算少.
不過都是千篇一律. ( 差不多 ).
最古早, 底片時代, 約 44 ~ 45 年前的影像, 首篇已經貼過了.
因此, 以後來的三個不同年代, 四張影像當代表就好.
( 2006 x 2, 2011 x 1. 2024 x 1 ).
=========================================
底下四張是 2006 所拍攝.
( 包括兩張裁圖 ).
跟底片時代的拍攝角度蠻類似.
( 同一座山頭看過去 ).
是在畫面 左後方 的那裡,
裁切.
( 右後方, 不同一層 --- 稜線的後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外一張, 也是 左後方 的位置.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可以判斷, 除了左側沒有砍掉之外, 大約 3/4 的區域, 都是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底下三張是 2011 年代.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可見新造林的樹, 尚未長大.
( 與左邊有 高度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天空陰暗, 這一天, 也拍了不少的雲海景觀.
註 : 如果想要露營那個主題, 已經貼過許多雲海, 這裡就略過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時間推到 2024/11/27 .... 上一張的 13 年後.
筆者推進到山頭大約 200 公尺 的近距離.
可以明顯看出, 早年沒砍掉的, 是闊葉樹.
( 包括 杜英, 油桐 與其他闊葉樹 ).
新植的是 柳杉 / 台灣杉....兩者高度已經相同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1-30 18:05
( 漫步在山窩 )
本主題的影像數量不多, 再看看, 會分幾篇寫完.... 屬於文字敘述的方面, 可能多一些.
山窩, 是本區平地人民 ( 幾乎全是客籍 ) 對於山區的凹地, 一般的稱呼或是說法.
----------------------------------------------------------------
正式出門.
14:00, 夫妻倆上車之後, 筆者就往尖石鄉的山區前進.
過了內灣的一座跨溪水泥橋, 然後就一直往上爬高....從溪谷爬升到將近 1000 公尺的高度. ( 九百多吧, 還不到一千 ).
山區的叉路與私人產業道路很多 ( 近年來, 到處開闢露營區 ), 而且路幅都很窄.
許多年前, 可能 2020 年度爆發疫情前的三或四年吧. ( 2016 ~ 2017 年代 )
筆者夫妻也曾經開車到這處山區, 當時只有很少的幾條路而已, 相對容易判斷.
( 走哪條路, 比較可能開到最高的區域 ).
那一次, 一路很順利的開到一處新開墾, 看起來是在種 薑 的區域, 而且, 當時也有看到這個山頭. ( 直線距離大約 200 公尺 ).
然後, 就決定折返下山了. ( 空氣與視野條件不佳 --- 山區有雲霧 ).
那一趟沒有繼續前進, 應該算是 大錯特錯. ( 即使是 視野差, 也可以加減逛一逛 ).
沒想到, 幾年之後, 產生巨大的變化. ( 除非付錢 ---> 營地費用, 進去私人土地紮營... 否則就進不去了 ).
註 : 2024/11/27 回家之後, 晚間孤狗了那個山頭....應該是四周大樹, 毫無視野.
而且該山區, 幾乎全無路跡與山頭標示, 可能 "
每十幾二十年
", 才會偶爾出現一個
" 探勘等級 " 的隊伍.
( 攜帶刀具, 沿途找路與砍路的那種 ).
那是一座屬於 " 根本沒人想要登臨 " 的 超級冷門 山頭.
( 只有 為了增加基點, 願意拼命 的那類 ).
因此, 不用嘗試想要去爬, 或是沒拍到什麼基點附近的影像, 也完全沒什麼損失.
再註 : 筆者上山, 基本上都是為了 " 視野景觀 ", 不是基點的部份.
那種山頭, 對於筆者而言, 已經沒有攀登的吸引力或是必要性.
( 孤狗過, 知道那裡的狀況以後 ).
=======================================
此趟再度前往這個山區, 每個叉路, 都寫著 " 很多個 " 不同的露營地名稱, 而且路幅都是很窄很陡, 簡直讓人眼花撩亂.
( 因為不知道要按照哪個名稱, 才能開到車行的最高點. ).
不過, 筆者還保有 動物 ( 或說 原始人類 ) 的天性, 直覺上, 就會知道.... 想要開上去的目標山區, 大約會在什麼方向.
因此, 沿途雖然停下來好幾次.
至少....首次因為路線不確定而停車, 下車四處觀察與判斷的時候, 後來就走回上山的 正途 了.
早年的道路, 本來就很彎很窄很陡.
加上一堆 " 新的露營區道路 " ( 路幅都差不多, 又同樣都是水泥鋪設的 ), 四處遇到叉路的狀況之下, 真的 " 非常難搞 ".
-------------------------------------------------------------------
因為那處山區, 並非屬於 " 多數人知道 " 的較熱門景區, 加上遍地出現的私人場所標示 ( 以及水泥叉路 ), 上山的路線, 真的很亂.
待續...
後記 : 筆者沒有使用 GPS, 而是只靠 人類應有 的天性與直覺 ---> 那種類型的山區, 用 GPS 開車, 不懂得加上自己的判斷, 傻傻的開進去的話, 可能會 死得很慘.
( 是不會死啦, 搞到已經完全沒路, 崩塌掉而變成沒路....或是刁車, 可能性應該不小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1 17:28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一 )
第二個 " 掙扎點 ".
話說, 一路上行, 算是 鄉道.
( 路幅不寬, 會車要看位置, 但是屬於 柏油路 的鋪設 ).
越爬越高之後, 正前方有一條直行再左彎的道路. ( 寬度差不多, 明顯可以看出, 幾公尺直行是柏油路, 左彎開始是變成水泥路. )
另外有一條向右的 橫路, 則是柏油路面.
( 開車時的視線往前, 尚未到達叉路之前, 看不到路面 ).
因此剛開始, 就直直開進了 往上 的方向....只開進去不到十公尺的轉彎處.
但是此時, 直覺上就是不對勁
( 算是第一個掙扎點 )
----> 目標的山區, 應該是在右上方的方位才對. ( 道路的 整體方向 不同 ).
於是進入不到十公尺, 就停車....然後設法掉頭, 轉往剛才上山時, 九十度右轉的道路.
走過一段路之後, 看到有許多房屋, 以及一間有 十字架 的建築物, 旁邊還有一間 嘉興國小 的 義興分校.
這下子, 知道方向與路線應該沒有錯. ( 記憶中, 曾經有經過那處住戶較多的區域 ).
剛好在學校圍牆外, 遇到對向有來車...路窄, 幸好對方是 小發財, 筆者在稍微較寬的位置暫停, 讓對方順利通過.
柏油路只到國小旁邊, 後面是平均路寬 3 ~ 4 米左右的水泥路, 持續的陡上. ( 遇到來車, 要找寬度超過四米半以上的較寬處, 才能會車).
繼續上行一段路程之後, 又遇到前方直行陡上再左彎, 僅一車寬度的水泥路, 以及一條右轉, 過一條水泥橋的叉路位置.
看著前方道路, ( 很窄, 而且陡上, 萬一途中遇到會車, 可能會不太好搞 ), 因為是在
" 很多年前 "
曾經開上去過一次, 當時沒什麼叉路, 比較敢一路直上.
這趟再去, 叉路有夠多, 而且路寬又幾乎相同 ( 農路的寬度而已 ), 於是陷入第二次的掙扎.
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往上開. ( 怕途中遇到會車, 因為是又陡又彎又窄的道路狀況 --- 尤其開傳統手排, 更忌諱那種情況 ).
乾脆決定, 先停車, 四處走一走, 觀察一下好了. ( 短水泥橋約有六七米寬, 剛好邊緣有個空地, 不會影響其他車輛 ).
夫妻倆下車之後, 車尾位置有一條窄小的水泥路, 直直往上, 但是雜草叢生, 地面有泥土與落葉, 似乎也沒有車子走過的跡象.
想說走到更高一點, 看看狀況好了.
結果走不到一百公尺, 路邊有個牌子 " 私人土地, 請勿進入 ",
又回到車子處.
橫向還有另外一條路, 路更窄, 不到一車寬度, 泥土與雜草更多, 也是沒有汽車走過的痕跡. ( 當然也不會是前往高處目標的地方 ).
走不到二十公尺, 另一半說...樹林裡面好像有房子....於是再度放棄.
=================================
既然車子都停了, 時間也不趕....時間大概是 14:50.
( 屬於開車探勘...只要能夠開到 " 不能再繼續開 " 的地方, 知道目標山區大約的狀況即可, 應該不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
於是決定, 跟另一半 " 散個步, 往回走 ", 看看會有什麼景觀可以看.
( 開車一路往上, 專注於路面與來車狀況, 根本不可能知道 附近景觀 或是 往後看 是什麼樣子 ).
於是, 就沿著道路, 往下走.
剛行走不遠處的道路下方, 有個露營區. ( 山凹底下, 四周完全無景觀的營地 --- 只有很吵的山溝流水聲而已 ).
繼續前行, 看到一台 牛頭牌, 可能七或八人座的銀色廂型車, 往上行駛.
再走一段路, 看到對面山區, 有一處開墾區域, 有許多間的鐵皮屋.
拿出手機, 拍一張. ( 就是一張而已, 因為沒啥特別 ).
拍過照之後, 往下看, 往遠方看
( 視線條件不佳, 視角很小, 視野障礙也多 )...
心想, 繼續往下走, 也不會有任何風景, 多浪費時間力氣而已.
然後又決定回頭, 走回車子.
此時, 算是首次在該山區的 山凹 ( 山窩 ) 區域 散步.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4 21:05
插曲, 那裡是什麼東西 ? ( 兩篇之一 )
陪同另一半到該處山區 探勘 的時候, 到了最後階段, 山頭出現於車頭的左前方.
那裡有 左 / 右 兩條橫向的叉路, 當然知道應該往左.
結果, 路的右邊有個巨大的牌子, 寫著
" 前方無法進入與迴轉, 勿前進 "
類似的文字.
反方向 ( 往右的話 ), 明顯的 ---- 有一間別人的房子. ( 也不宜進入 )
於是掉頭返回, 幸好, 下方幾十公尺, 又有一條叉路, 屬於最新開闢, 而且路幅很寬大
( 比起上山的水泥路, 寬了約三倍 )
的黃泥巴路.
目視, 泥巴沒有很濕很爛, 而且筆者開的是高底盤四驅. ( 比較沒擔心 ).
於是準備開進去, 另一半 還在擔心, 這種路怎能開進去.
( 開轎車的人, 見到 無鋪裝 的路面, 很正常的反應 ).
車是筆者在開, 當然就進去了, 開了大概 100 公尺, 決定停在路旁的一棵 油桐樹 之前.
( 因為後面是左彎上坡, 不敢確定路況 --- 先下車看過一段距離之後, 如果可以前進, 再研究 ).
之後就是散步往返.
( 泥土路, 少數不嚴重的積水, 但是還可以走一走 ).
停車處, 距離剩下的 " 可行車 " 距離, 不到 200 公尺.
( 後面是超級窄而且急小彎的 45 ~ 50 度下坡, 只有 農用搬運車 才能走吧 --- 四驅的 小發財 如果下去, 可能都無法上得來 ).
其他暫略.
-------------------------------------------------------------
另一半當然很清楚, 被阻擋的那條路, 是私人的露營區.
( 沒有預約, 門就不會開, 無法進入 ).
遠觀, 就是那個房屋的位置.
===================================
快要回到家之前約兩公里, 一條水泥橋的上坡....那個山頭出現於視線的左前方. ( 另一半 居然也能夠認得出來 ).
另一半問說 : 平常在菜園的時候, 看到高高的山上, 有 會發亮 的東西 ( 晚間則有兩三盞很亮的燈火 ), 是不是我們今天去的那裡 ?
筆者瞄了一眼, 說 : 找個機會, 我帶相機出門, 加上長鏡頭....拍過之後就能夠確定答案了.
不過, 不會是從這條橋上面拍, 而是到更下游的 xx溪橋 那裡拍看看.
( 根據判斷, 近處的稜線, 跟那處露營區的海拔差不多 --- 露營區被稜線與大樹遮擋, 應該完全看不到西側的平地區域 ).
但是如果把 拍攝距離拉到更遠一點, 甚至於遠至新竹南寮的海邊, ( 加上長鏡頭 ), 說不定可以拍得到那裡. ( 露營區的那間房子 ).
這天是 11/27 的傍晚.
=====================================
2024/12/02 下午
( 另一半 11/29 ~ 12/06 在 外家 )
, 筆者從家裡面 ( 二樓客廳向外看 ), 看到直線距離約 20 公里的山區.
表示空氣條件不錯, 於是....帶相機出門, 到了自己說過的那一條橋. ( 台三線往北的方向行駛 ).
在橋頭 ( 屬於南側 ) 的空地暫停, 下車看了一下....位置不對.
( 根本連那個山頭都看不見, 更別談房屋了, 被筆者附近的山區擋住 ).
繼續到了橋尾的空地, 停車與下車, 嗯....能夠看得到了.
於是決定拿相機去拍個幾張.
----------------------------------------------------------------
長焦拍攝, 可以看出, 左側是兩條山稜, 右側四條.
就是畫面右後的那個饅頭形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跟另一半, 下車散步的黃泥巴路, 就是紅色線條的位置.
( 近處稜線的樹木後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把更遠方的山頭加入畫面.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兩者的高度, 相差 700 公尺.
距離遠近不同, 會出現視覺差異與誤判. ( 玉山的圖片裡面解釋過了 --- 首趟的南投行 主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攝更寬一點, 左側 1/3 是那個山頭.
右半邊是筆者屋後面的山巒.
( 而且是有四五座類似高度, 不同的連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過拍攝的影像之後, 筆者可以確認 -------
1. 那個山頭 ( 露營區 ) 的 西南 / 西面 兩個角度的視野, 都會被那條稜線給 " 徹底遮擋 ".
( 因為稜線的樹木相當高, 露營區也沒有高過多少公尺, 而且是在稜線後方 300 公尺遠 ).
南面與東面當然完全無視野. ( 山頭本身 ).
2. 屬於 頭前溪 的流域範圍 ( 橫山 / 芎林 / 竹東 / 新竹市...), 甚至於遠至 南寮海邊.
都無法看到或是拍到那個露營區. ( 被稜線擋住了 )....反之亦是.
3. 那個露營區, 網路上稱為 百萬夜景....能夠看到的, 應該是鳳山溪 ( 關西 與 竹北 區域 ), 以及桃園以北的部份平地區域.
除了當地與 夜景 的相對距離相當遙遠
( 距離最近的關西小鎮, 可能直線距離都差距超過 20 公里 )
, 根據網路圖片與說明, 營地的 光害 還極為嚴重.
那種條件的營地, 能夠在網路上被 " 一堆都市聳 " 評價為 百萬夜景 的話.
( 不但偏遠還要花錢 ).
筆者拍攝夜景的山頭, 涵蓋範圍從
苗栗縣的竹南頭份, 竹縣的竹東橫山與新竹市, 芎林, 竹北市, 關西與桃園許多地區, 最遠可達 台北八里的 觀音山.
( 甚至於能夠看到南南東邊的 雪山 ... 台灣第二高峰 ).
因此, 筆者的拍夜景位置, 可以稱為 千萬夜景 都不為過了. ( 而且距離夠近又完全免費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5 17:57
插曲, 那裡是什麼東西 ? ( 兩篇之二 )
答案揭曉.
第一個拍攝點
( 橋尾空地 --- 上一篇 )
拍完記錄之後.
繼續往北大概 1.5 公里.
到一處大空地, 原本山頭是在近處稜邊建築物的左上方.
換位置之後, 山頭往左邊移位了.
( 因為拍攝位置也往北邊移動 ).
變成畫面的左後方.
拉近拍攝.
按這裡顯示圖片
切圖.
可以非常確定, 另一半 出現疑問的東西, 不是稜線後方的露營區.
露營區的西側, 稜線與大樹遮擋, 只有 西北方 的視野.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拍攝角度寬一點, 會發亮的物體, 是由 稜線邊緣 的另外一個露營區, 所出現的.
不是在那座饅頭形的山頭那裡.
山頭那裡的整個西面視野, 都被前一條稜線給擋住了.
( 只剩下西北方向, 山凹看過去的視角 --- 網路上所謂的 百萬夜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拍攝, 紅框的那裡.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與前一張影像, 相隔十分鐘. ( 從筆者的菜園, 拉近拍攝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註 : 筆者菜園, 更靠近那處山區.
而且兩側都被山給擋住, 只有山凹溪流遠方的狹窄視角 ....
結果, 視角的角度, 剛好就是對著那處稜線露營區.
當然...饅頭形的那個山頭, 根本不可能看得到.
因此已經 100 % 確定, 白天發亮的物體, 是另一處露營區域的 不鏽鋼水塔.
晚間的燈光, 同樣也是. ( 位置相同 ).
----------------------------------------------------------
後記 :
1. 筆者向來不喜歡, 心裡面有疑問, 而沒有得到解答. ( 死後話題不談, 至今無人能夠確定 ).
因此, 雖然必須多跑一趟腿, 也得要去跑, 至少....已經得到真正解答了.
2. 網路上, 背後的山凹那處露營區, 被稱為 百萬夜景....實際上, 只有西北方向的角度.
而且, 夜景的直線距離, 至少超過 20 公里以上.
( 距離遙遠, 即使是使用 長鏡頭, 壯觀的程度也 " 很有限 " ).
再來就是, 遙遠的關西小鎮, 房屋數量非常少, 而竹北市又距離非常之遠....
無法拍出 夠立體, 屬於竹北地區 的夜景樣貌.
3. 另一處, 稜線露營區, 西面的視角, 應該是 100 % " 完勝 " 於山凹背後的那處露營區.
但是與西面城鎮的距離, 有一點遠.
另外就是.... 光害 可能也非常嚴重.
( 夜間的燈光相當明亮, 對於 攝影 非常不友善 ).
4. 因此, 不管是所謂的 百萬夜景, 還是另外的 稜線露營區....在筆者的標準, 頂多也只是 60 分.
( 好歹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夜景 ---> 氣候問題, 在當地露營, 也非常需要運氣 ).
5. 筆者 " 自己最喜歡 " 的夜景拍攝地點, 根本不用跑遠, 而且是屬於 " 隨時可以 " 機動上山的狀況.
只要覺得天氣還不錯, 又想要拍照的話 ---> 每天晚上都可以拍.
( 沒那麼勤啦, 許多年來, 偶爾拍個五次八次, 就懶了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6 21:30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二 )
能夠一路開到 " 車子不能再開 " 為止, 主要就是 ---> 有一個露營區的名字, 就是那個地區的俗名.
( 也就是山頭附近的地名 ).
直覺上, 往那個名稱前進, " 大概 " 不會錯.
總之就是, 因為道路狹窄, 標示各種不同稱呼的叉路又一大堆.
( 造成許多疑問與困擾 ).
畢竟離上一次前往探勘, 經過 " 不少 " 年了.
第一次停車散步之後, 決定大膽的冒險, 繼續上路....
途中為了確認自己所在的 " 可能位置 ".
( 與目標地點的方向是否符合 ).
又多停了一次...因為眼前的路幅很小, 某處叉路往右的路幅, 則是大了超過一半.
只好先停車, 徒步走了一段路.
路的末尾, 左邊與右下方, 分別都被鐵柵門攔住.
( 遠距離補拍相關影像之後發現, 就是上一篇的稜線附近露營區 ).
探勘途中發現, 往右上方的那條叉路不是目標之後, 回到車子, 繼續走那條又窄又彎又陡的路線.
直到看見 " 前方無法迴轉 " 的標示. ( 另一端也不行 ).
幸好, 下行沒多遠, 有一條新闢的黃土大道....於是就開進去了.
===============================
停車之後, 筆者先下車, 往前去看看狀況.
( 路況, 以及有何景觀 ).
左彎上坡途中, 直覺上, 視線就被一個 樹縫 給拉了過去.
( 天生的本能 ).
泥土道路邊, 只能再往上約一公尺的高度而已. ( 人只能踩地面, 又不能飛 ).
走了幾步到所能上到的位置....果然, 這個樹縫可以看到平地的方向.
----------------------------------------------------------
稍微拉近拍攝. ( 手機 )
再拉近一點...看起來, 是屬於 頭前溪 的 芎林 / 竹北 方向.
( 只是樹縫, 視寬極度有限 ).
而且, 可以看到筆者屋後山區的一間房子.
陡峭的斜屋頂, 那是專門種植柑橘的一個農戶.
( 筆者的上輩認識, 筆者不認識 ---> 都是開車經過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上, 視野就是 " 那麼小 " 而已.
( 算是勉強能夠看到部份的平地區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而且, 那也是徒步走到 " 已經沒路 " 的全程, 唯一的 " 一小處 " 透空.
也就是....西側都被高大的樹木遮擋.
只剩下東側, 還能夠看到那個饅頭形的山頭而已.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11 21:43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三 )
筆者自己先走了一段路, 知道大概的狀況之後, 另一半 尚未出現, 於是又回頭, 走往車子.
雖然沒有半點屬於平地的視野, 讓另一半看一下 樹縫 也好.
下坡右彎 ( 剛才是上坡左彎 ), 看到車子時, 另一半 才剛下車.
而且在車旁, 就拿起她的手機, 拍攝她自己眼中, 想要拍攝的一些目標.
之後才開始走過來, 上坡左彎的途中, 她看到那個山頭, 也隔著鐵網在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就是那個山頭, 從這個方向沒得進去.
( 新闢道路都圍起鐵網, 距離也比較遠
--- 距離近的, 又是私人的露營區, 非訂位者也無法進入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終歸的結論就是, 本次上來...也不需要再來一次了.
因為整個區域, 只能以 毫無景觀 四個字, 可以描述.
( 那個山頭的山頂也是, 四周樹木, 無攀登價值
--- 筆者自己的觀點而已, 某些喜歡收集基點者, 看法不同 ).
=======================================
雙方走路到終點, 然後折返.
( 西側的視野都是大樹遮擋, 全程除了那個小樹縫, 無任何景觀可以看 ).
途中, 另一半說 : 你看那個下彎的樹幹, 像不像一隻馬, 往下低著頭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怎麼覺得, 好像是人類的某個東西, " 沒有法度 " 的狀況.
========================================
沒風景, 偶爾拍一下人也好.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畢竟這種地方, 沒有 " 再上來一趟 " 的價值, 趁機多拍幾張.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1 14:06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2-21 14:10 編輯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四 )
在新闢的黃土路漫步途中, 筆者憑著 山人 的本性, 看到樹林裡面, 似乎有一條隱約像是 窄小山徑 的東西.
( 當然也可能是 獸徑 ).
基於好奇, 特別走進去瞧了一下狀況.
山徑似乎 " 少有人跡 "
( 不常有人類活動, 但是還勉強能夠看得出來路徑的走向 ).
註 : 筆者曾經多次獨行偏遠高山, 中級山的區域去過更多.
( 一般民眾, 不要隨意進入陌生的樹林裡面 ).
走了一小段路, 看到樹幹上釘著蠻陳舊的小牌子... 小油羅山.
網路孤狗, 也極少會出現資料的超級冷門郊山, 高度七百多公尺而已.
知道那條路徑是往何處山頭之後, 又折返回到黃土路.
========================================
再拍一下山頭, 以及相關的人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稜上
( 就是新闢土路的邊緣 )
有幾棵 松樹, 蠻高大.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也幫辛苦爬上來的車子, 拍個幾張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人物與 油桐樹 的對比.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在 全台瘋露營 的年代, 各縣市的無數山區, 都被墾得亂七八糟.
無數的大樹被砍光, 森林面積也減少許多.
所謂的 水土保持 或是 氣候變遷, 根本無人在乎. ( 趁機賺錢, 比所有事情都重要 ).
也沒辦法, 所有的人類, 都必須設法去 生活.
-----------------------------------------------------
只是, 已經 " 徹底失去自然本貌 " 的地方, 對於筆者, 產生不了任何的吸引力.
也就是說, 這趟的前來探勘, 算是最後一趟了....沒有景觀, 也沒有自然樣貌, 根本沒東西可以觀賞或是拍照.
即使是網路上, 露營者所謂的 百萬夜景, 以筆者的個人標準, 最多也只是 60 分 而已 ---> 距離遙遠, 但是至少還能夠看得到. ( 筆者自己, 有 超過一百分 的拍攝位置 ).
稍微看過, 拍攝幾張記錄影像之後, 該下山了.
沒想到, 專程帶了 相機 上山, 以為會有 值得拍攝 的標的, 卻連相機都完全沒動到 ---> 沒有值得 動用相機 的目標可以拍.
待續...
編註 : 修正一段文字的顏色.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2 13:33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五 )
已經仔細的四處探勘, 確定這處山區, 沒什麼搞頭之後, 決定開車返程.
從高度九百多, 一路下行到底下的溪谷附近, 天還沒黑.
非假日, 空地蠻寬闊, 停車看一眼.
古道的說明牌, 網路孤狗的話, 似乎蠻熱門.
過溪的橋.
按這裡顯示圖片
空地的遠處, 有兩個小山頭, 外形還蠻特別的.
是否有那個閒功夫, 前往探勘, 就... 再看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3 20:23
( 漫步在山窩 --- 六篇之六 )
百萬夜景 的露營地 ?
前言, 新的主題又陸續出現, 相對舊一點的, 儘量早一點 收尾.
----------------------------------------------------------------
底下都是網路 部落格 的截圖.
偏遠的山區, 建議儘量減少使用 導航.
這位露營的車友或是伴侶家人, 連續兩次被導到 無路 的地方. ( 倒車回來 ).
剛好遇到有人在道路施工, 經由 指路 之後, 才終於到達目的地.
=======================================
所謂的 百萬夜景, 實際上... 環境的 光害 非常嚴重.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幾乎所有的 私人露營地, 都必須 " 事前預訂 ".
( 可能三個月或是一個月之前, 而且要付 訂金 ).
意思就是....無法掌控天氣的狀況.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 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 要 車床 的話, 隨時可以 " 機動 " 出發.
預訂旅館的話, 天氣也不是很重要.
( 沒有 搭營 / 拆營 的問題, 遇到下雨天, 撐個傘就解決了 ).
-----------------------------------------------------
畫面遠方的夜景, 是新竹縣的關西鎮.
( 不用懷疑啦 --- 筆者是新竹在地, 各種山景與夜景, 看過無數 ).
跟 露營地 的相對直線距離, 可能有那麼 20 公里吧.
( 意思就是...蠻遠的距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樣子的夜景, 也可以很 嗨....蠻容易滿足.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好幾年前的影像, 對面被大面積開墾的地方, 2024/11/27 筆者去探勘時.
已經長滿許多高大芒草了, 而且... 開墾區域又更大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也就是, 黃泥土路直接跨到遠方稜線 ---> 土路往 " 上圖拍攝處方向 " 的樹木, 也都沒了.
難以計數的原來樹木, 都被剃了光頭.
====================================
不同人貼的 百萬夜景....右側 1/3 的遠方. ( 同樣是 關西鎮, 蠻小的一個鎮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看過網路上稱為 百萬夜景 的露營地....天啊.
以 筆者自己 的標準, 根本就不及格.
頂多打個 30 分 而已 ---> 因為, 至少還 " 勉強能夠 " 看到平地的燈光.
筆者個人認為, 真正的 百萬夜景, 根本不用花費半毛錢.
( 還是要啦, 上山的油錢, 往返可能要耗費 50 ~ 80 元 ).
有關這處 山凹 / 稜線一帶 的部份, 已經介紹完畢.
( 當然也不會再耗費時間, 前往高處的那裡了 --- 溪谷附近的步道, 再看看 ).
屬於 正式結案 的下一篇.... 嗯....
筆者所認為的 更佳夜景.
( 可以稱為 億萬 夜景了 ---> 跟網路宣傳相比的話 ).
隨機抽個 10 張 代表, 應該也夠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4-12-24 15:21
結案篇 ---> 筆者的 千萬夜景.
前面兩張, 某些網路部落格的截圖, 所謂的 百萬夜景.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只能說 ---
視角不夠好, 更不夠寬廣, 距離也太遠.
夜景的那裡, 是屬於 鳳山溪 的流域, 較近的是 關西小鎮, 更遠是新埔鎮, 人煙不多 ---> 夜景當然不夠壯觀.
註 : 屬於 頭前溪 的流域, 才是新竹地區, 人口較密集的範圍.
==============================================
底下是筆者所拍攝, 隨意抽個幾張, 當簡單的代表.
連續十張, 都只是 " 原圖縮 ", 沒有截圖.
--------------------------------------------------------------------------
在有 " 低雲 " 的夜晚, 有不同的風情.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北邊看, 中央那團也同樣是 關西鎮.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類型 ( 有低雲 ) 的夜拍, 網路上稱為 琉璃光.
============================================
不同的焦距範圍, 不同的曝光程度, 會顯現不同的風格.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中層也是 關西鎮, 中上層是桃園縣
( 已改為市的某些區, 近一點屬於龍潭與平鎮一帶 )
, 遠層是 台北的林口台地.
右後的一個黑影, 台北八里的 觀音山. ( 淡水河出海口一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北的視野, 夠遠吧 ? ( 大概超過 60 公里 ).
筆者還曾經拍到, 雷擊 觀音山 的特殊畫面. ( 只是, 拍過太多影像, 一時可能不容易翻得到 ).
==========================================
撇開熱鬧的燈光, 西面偏南, 大概新竹的香山一帶吧.
中央的黑影 --- 台灣海峽.
上方的五粒 白點 --- 海上的漁船.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以遠眺台北八里, 又可以西望台灣海峽, 這才叫做 夜景.
視角還可以往更南邊, 苗栗縣的北側鄉鎮. ( 略 ).
只要站於一處, 就可以從
苗栗縣北側 ----- 台北八里
,
看到幾乎有 100 公里 寬廣的範圍.
即使是新竹縣的偏遠場所, 某處海拔高度 2360m 的山區, 也沒有如此良好的絕佳視野.
( 因為那處山區主要是用來 看遠山 的, 雖然也可以看到平地的燈火 ).
----------------------------------------------------------------------
想要壯觀一些, 就拍得明亮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也可以顯示較為寧靜的感覺.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如果觀看 原圖 的話, 甚至於連 幾層樓 都可以算得出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因此筆者才會講說 ---> 網路上所稱, 擁有 百萬夜景 的露營地, 在筆者的個人標準, 徹底的 不及格.
有關 夜拍 的方面, 筆者也曾經拍過 非常之多.
簡單抽個幾張代表即可.
未來是否會多貼一些其他的, 再看看.
本主題到此, 正式結案.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