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4年最後一天,説走就走,跑去六福村車泊跨年看煙火,迎接2025年,停車花費200元
[打印本頁]
作者:
2home
時間:
2025-1-11 19:59
標題:
2024年最後一天,説走就走,跑去六福村車泊跨年看煙火,迎接2025年,停車花費200元
2024年最後一天,説走就走,跑去六福村車泊跨年看煙火,迎接2025年,停車花費200元
35分鐘寫實完整版
https://youtu.be/vK9vcUvaRd0?si=zkLBzmYnZ9rIMamA
[youtube]vK9vcUvaRd0[/youtube]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1 21:43
2024/12 月份, 先後去了兩趟的山旅. ( 三天兩夜 + 兩天一夜 ).
2025/01/06 又臨時出現一趟親子之行.
趁著此波 冷天氣
( 合歡山 跟 太平山 都有出現厚實的 霧淞, 更高的山區, 下雪機率也應該更大 --- 為了拍攝遠山, 不是身邊的 )
, 本來心裡面, 想在 01/13 週一, 來個獨行或是 獨自車宿.
( 說不定待到 01/14 的傍晚之後才下山. )
01/11 今天晚餐, 問了 小女兒 回租處的時間..... 答案是, 01/14 週二晚上.
( 負責的六年級部份, 好像是出門去 畢旅 ---> 賺到連續兩天沒課 ).
小女兒 週二才回去, 大女兒 週一又沒排課 ---> 獨自上山的計劃, 直接放棄. ( 陪伴家人比較重要 ).
再看看, 說不定 01/13 帶她們去看 梅花. ( 大女兒 在 2025/01/06 也看到了一趟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2 13:31
觀看 一百六, 回應 ..... 1.
天氣冷, 回應更冷.
----------------------------------------------
瞄了一下資料夾, 2024/12/30 傍晚回家之後.
12/30 跟 12/31 .... 居然是 " 沒拍半張 " 影像. ( 有去菜園, 但是沒拍照, 手機也沒有 ).
或許是因為, 前後的兩趟山旅, 拍得夠多了. ( 一些平常看到的東西, 不太需要拍 ).
跨越 2025/01/01 之後, 換上新的月曆.
2024/12 月份的那一頁, 剛好是我 " 相當熟悉 " 的影像.
某一趟, 我個人 單獨帶了一位台北市的女性網友, 走了一趟 大霸群峰.
( 對方於某登山網路提出要求, 我剛好能夠抽得出空, 答應帶她前往 ---> 整整走了三天, 往返將近 70 公里的 徒步路程, 光是走路的部份, 大約耗費 30 小時, 而且兩天必須背負重裝, 其實蠻硬斗 ).
然後, 次年又帶兒子, 走了一趟漫長的同樣山旅.
================================
回顧那一年的八月份, 蠻精彩 ---
08/08 ~ 08/11 墾丁. ( 家人旅遊 )
08/17 ~ 08/19 帶兒子爬上了雪山主峰. ( 單純 父子檔 ).
08/23 ~ 08/25 帶網友前往大霸群峰. ( 次年 07/23 ~ 07/26 又帶兒子去, 四天三夜 ).
剛好是工作轉換的時期, 能用的空檔比較多.
不管去哪兒, 或是 跟誰去....每趟的記錄, 都是無法重來的一趟. ( 日期與 人物樣貌 都不同 ).
------------------------------------------------------
2024/12 的月曆, 值得留個紀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能說 ..... 曾經走過.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25-1-13 08:19
有夢最美...
能實踐更是不簡單!
期待站大的更多車泊分享...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3 18:00
為何似曾相識 ....
續 3 # 的那張 大霸影像.
在我的 2024/12/29 紀念山旅 裡面, 貼過許多不同角度或是距離, 拍攝大霸山區的影像. ( 略 ).
看到 2024/12 那個月曆, 彷彿....自己就站在那裡.
不是筆者模仿別人的拍攝角度啦, 應該說是... 攝影者 的 角度 略同. ( 看到月曆再爬到大霸附近, 瘋子才可能做, 不是遠而已, 是 相當的遠, 要 爬滿三天 哩, 重裝部份就差不多要 20 小時 ).
那是 2024 的月曆, 筆者隨意抽了一張, 拍攝於 2011 年度的.
上方是筆者, 底下是月曆....角度與位置, 非常接近. ( 說不定有 幾乎完全一樣 的, 懶得去翻了 ).
有空的話, 再補個幾張 --- 台灣的民眾裡面, 實際去過的人, 畢竟可能只有 1/1000 而已.
註 : 五六十年來, 完成百岳的
" 還沒有破千 "
( 包括許多已經不在世的前輩 ).
... 比例是全台灣的 1 /
2.35 萬.
而且還不到.
因此, 筆者對於 " 高山人口 " 猜測的話, 頂多只有 2 ~ 5 萬 之間吧.
( 尤其指 超過二十顆百岳 的人, 可能只佔台灣的 1/500 或是 1/1000 ).
暫時先弄其他的.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1-15 16:22
01/13 在 5 # 的末尾, 說會 補個幾張.
既然講過了, 趁著剛好的空檔, 就來補一下.
某一趟山行, 筆者的記錄影像.
( 用來跟 月曆影像 當對照的 ).
對比在前一篇.
======================================
大霸尖山, 是屬於 " 相當巨大 " 的一座 砂岩的山體.
大概是 東北面 ( 或者偏東面 ) 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屬於北面 ( 或者 西北面 ) 的樣子. ( 黑影的區域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談登頂.
( 原住民認定的 聖山, 祖靈的區域 ---> 筆者 認同, 尊重....也沒有想要登, 雖然 不缺能力 ).
能夠 " 實際 " 走在 霸基 底下的人, 也是 少之又少.
( 可能只佔台灣民眾的 1/500 甚至於 1/1000 ).
單純用 想像 的話, 就是高度 150 ~ 160 公尺 的高度, 以及大約 300 公尺 的寬度, 那麼的龐大.
( 霸基的 頭到尾, 是 0.3k )
註 : 實際的霸基基座, 海拔是 3300 公尺.
( 實際的碎石陡坡下方, 3492 - 3300 = 192 公尺 的落差高度 ).
路徑的位置, 高度大約 3330 ~ 3340m 吧, 落差 150 ~ 160 公尺左右.
( 走過現場的人, 比較能夠體驗得到 ).
------------------------------------------------------------------
登頂 小霸尖山 之後, 又返回霸基, 回拍的樣子.
紅衣女性當襯托. ( 筆者帶她去的啦, 此趟就是一男一女而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往前看, 就是 霸基風口 的區域.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只能說, " 大 " 霸, 真的很龐大.
筆者也曾經帶兒子去實際 見識 過. ( 某年他的大學暑假, 單純的 父子檔 ---
三位子女, 也都曾經到達 馬達拉溪 登山口, 因為沒特別規劃, 只是單純的山區兜風, 當年子女們都沒有實際爬上去, 自從 2004 颱風之後至今, 就....要走很遠, 真的是很遠 ).
後記 : 另一半 的體力與腳力, 客觀上是....距離 門檻 還有 " 相當巨大 " 的落差.
未來, 如果她具備那個能力的話, 說不定會帶她前往, 到現場實際看一看.
再註 : 不談高度, 以 體能標準 而言, 如果有能力走得到大霸附近, 登上 玉山主峰 ( 台灣最高峰 ) 絕對沒問題, 雪山主峰 ( 台灣第二高山 ) 也沒問題 ----> 雪山 的爬升高度落差, 比 玉山主峰 還要 " 高 " 了 大概 600 公尺.
( 差距約 200 層樓, 高度 不等於 難度 ).
至於筆者自己的 高山獨行, 就免了.
( 能夠看到與拍到的, 基本上已經不缺
---> 筆者自己的記錄影像標準, 不是專職的高山攝影師 ).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