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請問如何將DeepSeek 的回答分享或列印? [打印本頁]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4 16:56     標題: 請問如何將DeepSeek 的回答分享或列印?

如題,怎樣才能夠簡單的將DeepSeek 幫我們找出的回應文章,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整的分享出去到Line 或者是列印出來。
包括它的思考過程的那些細小文字了。
感恩!
作者: og2h    時間: 2025-2-16 13:01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5-2-16 13:05 編輯

捷圖

電腦 print screen鑑

手機  電源+音量

螢幕攝影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c ... ih=460&dpr=1.95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7 01:01

og2h 發表於 2025-2-16 13:01
捷圖

電腦 print screen鑑

感恩Og2h大大回應,我現在摸索出來以下作法:
因為DeepSeek 回應常常很詳細,所以佔手機好多page,用螢幕截圖的方式是一種方法,但不是很方便。
我現在發現在筆電上可以用網頁版DeepSeek,用同一個註冊帳號可以看到手機查詢過以及它回應的內容,於是我就用滑鼠整個(包括它的思考過程的那些文字)選起來(ctrl+a),按ctrl+c,然後到openoffice的word內,ctrl+v 貼上。就全數捕捉下來了。再另存新檔成為.doc的檔案,這樣就很容易分享到line的朋友了,或者成為自己硬碟內的一個資料。
作者: Zefram    時間: 2025-2-17 08:34

DeepSeek的回答只供參考

建議不要分享給LINE的朋友 避免造成對方困擾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7 09:44

本帖最後由 快樂農夫 於 2025-2-17 09:54 編輯

Zefram 發表於 2025-2-17 08:34
DeepSeek的回答只供參考

建議不要分享給LINE的朋友 避免造成對方困擾


知識與醫療是無國界的。我朋友間的友誼,我不會去管他是偏藍或是綠或美或中,但彼此交往超過三五十年的朋友不少。
偏見特別是基於政治的偏見,基本上並不會為這個世界的普羅大眾帶來和平與幸福。

以下是最近因為一位好友中風,我很耽心他的狀況,轉寄給他的,我從DeepSeek幫他搜尋到的資訊。

我問DeepSeek
我問:左腦阻塞性中風導致右手右腳無力,除了西醫的正規治療之外,在中醫方面有沒有甚麼好的治療建議?

它回答:左阻塞性中致右手右力,中可提供助治,但与西治合,并在指下行。以下是一些常的中治方法:
1. 灸治
作用:促血液循,刺激神功能恢复。
常用穴位:合谷、曲池、足三里、陵泉等,具体穴位需由灸根据病情。
2. 中治
作用:活血化瘀、通活,改善部供血。
常用物:丹、川芎、花、桃仁等,需由中根据体和病情具方。
3. 推拿按摩
作用:解肌肉僵硬,促血液循。
方法:患肢体行柔按摩,避免度用力。
4. 康复
作用:恢复肌肉力量和活。
方法:在康复指下行被或主,如活、肌肉拉伸等。
5. 食理
作用:助身体恢复。
建:多入富含生素、物的食物,如新蔬果、全谷物,避免高脂肪、高食。
6. 情志理
作用:保持情定,促康复。
建:通冥想、音法等方式解力。
7. 气功或太极拳
作用:气血,增体。
建:在指下行,避免度累。
注意事:
体差异:治方案根据人情整。
指:所有治在指下行。
中西合:中治与西治合,不可替代正治。

中可作助治手段,助改善症,但需与西治合,并在指下行。

我再問:在中醫藥方面有哪些較著名的藥帖子?出自哪個醫家或書籍?如果是針灸要針那些穴位?出自哪個醫家或書籍?

它回答:中和灸在治中后症方面有丰富的,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方和灸穴位,出自代家和典籍。

一、中方

源:清代家王清任的《林改》。
成:、、赤芍、地、川芎、桃仁、花。
功效:气活血,通活,适用于气血瘀型中后症。
适症:半身不遂、肢体力、言不清等。
天麻藤
源:清代家鞠通的《病辨》。
成:天麻、藤、石明、子、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功效:平肝熄,清活血,适用于肝上亢型中。
肝熄
源:清代家的《衷中西》。
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骨、生牡、生板、生杭芍、玄、天冬、川楝子、生芽、茵、甘草。
功效:肝熄,滋,适用于肝型中。
大活丹
源:明代家薛己的《薛氏案》。
成:多种材成,如人、白、茯苓、、川芎、天麻、全蝎等。
功效:祛除,舒筋活,适用于中后肢体麻木、活不利。

二、灸治
灸是治中后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穴位及其出:
合谷(LI4)
源:《灸甲乙》。
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第二掌骨中。
功效:通活,适用于上肢力、手部功能障。
曲池(LI11)
源:《灸甲乙》。
位置:肘外端,肱骨外上髁与骨中。
功效:疏通,适用于上肢、肘活不利。
足三里(ST36)
源:《灸甲乙》。
位置:小腿外,鼻下3寸,骨前外一指。
功效:气活血,适用于下肢力、脾胃弱。
陵泉(GB34)
源:《灸甲乙》。
位置:小腿外,腓骨前下方凹陷。
功效:舒筋活,适用于下肢、膝活不利。
太(LR3)
源:《灸甲乙》。
位置:足背第一、二跖骨合部前方凹陷。
功效:平肝熄,适用于肝上亢型中。
百(GV20)
源:《灸甲乙》。
位置:正中与耳尖的交。
功效:醒,适用于中后神志不清、。
池(GB20)
源:《灸甲乙》。
位置:后枕骨下,胸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的凹陷。
功效:祛通,适用于中后、直。

三、典籍考
《帝》
中理奠基之作,包含灸和物治的基本原。
《灸甲乙》
代皇甫所著,是存最早的灸著,了穴位和治方法。
《林改》
清代王清任所著,提出了五等典方。
《病辨》
清代鞠通所著,了天麻藤等方。
《衷中西》
清代所著,合中西理,提出了肝熄等方。

四、注意事
体化治:中辨治,需根据患者体和病情整治方案。
操作:灸需由灸操作,避免不刺激。
中西合:中治与西康复治合,不可替代正治。
希望些信息您有所助!

我再問:你提供的藥帖子的組成配方能否提供各成分使用的重量幾克呢?

它回答:
以下是几种典中方的成配方及其常用量(位:克)。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及的行整,以下量供考。

1. 五
源:清代王清任《林改》。
成及量:
120克(主,气)
6克(活血)
赤芍 6克(活血化瘀)
地 3克(通)
川芎 3克(活血行气)
桃仁 3克(活血化瘀)
花 3克(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分次服用。

2. 天麻藤
源:清代鞠通《病辨》。
成及量:
天麻 9克(平肝熄)
藤 12克(后下,清平肝)
石明 18克(先煎,平肝)
子 9克(清)
芩 9克(清)
牛膝 12克(引血下行)
杜仲 9克(肝)
益母草 9克(活血)
桑寄生 9克(肝)
夜交藤 9克(安神)
茯神 9克(安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分次服用。

3. 肝熄
源:清代《衷中西》。
成及量:
怀牛膝 30克(引血下行)
生赭石 30克(先煎,平肝)
生骨 15克(先煎,惊安神)
生牡 15克(先煎,平肝)
生板 15克(先煎,滋)
生杭芍 15克(柔肝止痛)
玄 15克(滋清)
天冬 15克(滋)
川楝子 6克(疏肝理气)
生芽 6克(疏肝和胃)
茵 6克(清利)
甘草 6克(和)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分次服用。

4. 大活丹
源:明代薛己《薛氏案》。
成及量:
大活丹中成,成分复,通常包含十种材,如人、白、茯苓、、川芎、天麻、全蝎等。
量:一般按明服用,通常每次1丸,每日1-2次。
用法:口服,水送服。

五、注意事
辨治:中体化治,以上量供考,具体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及的行整。
煎方法:
先煎:如石明、生骨、生牡等物物需先煎20-30分。
后下:如藤等性成分多的物需在最后5-10分加入。
禁忌:孕、哺乳期女及特殊体者需在指下使用。
中西合:中治与西治合,不可替代正治。
希望些信息您有所助!如果需要一步整量或治方案,建咨中。

我再問:關於專門討論腦病方面,特別是腦中風方面的中文書籍,目前有哪些呢?作者與出版社?
按深度思考按鈕

它回答:
嗯,用在的是于病,特是中方面的中文籍,包括作者和出版社。之前他已了中治中后的方和灸,在他可能想深入了解更多理或床指南,或者找考料一步。
首先,我需要确用的需求。他可能是一位患者家,或者生、中者,想要找威籍指或治。因此,推荐的籍需要涵中理、治方法、床案例,可能包括中西合的容。
接下,我要回有哪些著名的中籍病或中。比如,王永炎院士的,他是中病的威,肯定有相著作。另外,像伯、石敏些家,他的著作也很重要,尤其是石敏的灸治中方面。
要考出版社的威性,比如人民生出版社、中中出版社等,些出版社的中籍通常比可靠。另外,可能有些籍然比老,但典,比如《中病中指南》,由中中布,于行准。
需要注意的是,用可能需要最新的籍,所以出版也要注,但一些典籍可能再版多次,比如王永炎的《中病》可能已更新到第二版。此外,中西合的籍也是重,因用之前提到合治。
可能要包括一些用手或床指南,方便床考。例如《卒中中西合指南》由布的指南,具有威性和用性。
需要确保籍涵的容包括病因病机、、治(中、灸、康复)、防等,全面覆中的不同方面。同,是否有案例分析和代研究展也很重要,特是于希望深入研究的者。
另外,要查籍是否有子版或容易取,但用可能只需要名、作者和出版社,所以重放在些信息的准确性上。
最后,要提醒用些籍可能需要背景,建在指下使用,尤其是涉及治方案的部分。同,中西合的重要性,不要忽正西治。
以下是于病(特是中)的中域典及代中文籍推荐,涵病因、治、康复及中西合容,供考:


一、典中病著
《中病》
作者:王永炎(中工程院院士,中病奠基人)
出版社:人民生出版社
特:系述中病的,包括中、痴呆、等,涵病因病机、辨治及代研究。
《中病中指南》
主:中中
出版社:中中出版社
特:行威指南,范中的中、分型及治方案。
《石敏灸集》
作者:石敏(中工程院院士,“醒”刺法始人)
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
特:重介灸治中的“醒”法,含穴位、操作手法及床案例。


二、代中西合研究
《卒中中西合》
作者:伯(中工程院院士)
出版社:科出版社
特:整合中辨与西病理,提出中急性期、恢复期的中西合治方案。
《中病中西合康复治》
作者:高(北京中大直院)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特:聚焦中后症的康复,合灸、中、代康复技。
《病中西合手》
主:以岭(中工程院院士,病理提出者)
出版社:中中出版社
特:以病理解析中机制,提供通中的床用方案。


三、灸与推拿
《灸治中病》
作者:申田(灸名家)
出版社:中中出版社
特:解灸治中的穴原(如百、池、合谷等)及不同分期的操作要。
《中偏推拿治解》
作者:陶(上海中大)
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特:以解形式展示推拿手法,适用于肢体功能障的康复。


四、床案例与集
《王永炎集》
作者:王永炎
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
特:收大量中病案,分析辨思路与用。
《大中案》
主:文(大)
出版社:中中出版社
特:、周仲瑛等名治中的典案,附辨解析。


五、防与
《卒中防治中的中》
作者:燕(省中院)
出版社:科技出版社
特:食、情志、角度指中防及愈后。
《中病家庭康复指南》
作者:朱陵群(北京中大)
出版社:人民生出版社
特:面向患者及家,提供居家康复、穴位按摩等用方法。


六、重要考工具
《中百科全·中病卷》
主:王新志(中中病分)
出版社:中和科大出版社
特:威工具,涵病理、技及研究展。


注意事:
版本更新:部分典籍已多次再版(如《中病》),建最新版本。
适配:部分容需中基,建在指下考使用。
中西合:代研究籍(如伯、以岭著作)更适合床整合思路。
希望些籍能您的和提供助!




作者: Zefram    時間: 2025-2-17 11:23

快樂農夫 發表於 2025-2-17 09:44
知識與醫療是無國界的。我朋友間的友誼,我不會去管他是偏藍或是綠或美或中,但彼此交往超過三五十年的 ...

你看他給的回答 只有按摩針灸跟吃中藥

你是要幫你朋友施針按摩嗎?  不是應該要去找中醫看嗎? 怎麼會問AI?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7 13:55

Zefram 發表於 2025-2-17 11:23
你看他給的回答 只有按摩針灸跟吃中藥

你是要幫你朋友施針按摩嗎?  不是應該要去找中醫看嗎? 怎麼會問 ...

節骨眼兒上碰到好醫師是很重要的,但有好醫師就有一些經驗或專業技術還不夠的醫師。西醫很科學但有些時候還是讓中醫有發揮的空間。再說天助自助者,我們詢問了AI,從它那裡得到了一些回應跟建議,例如問了AI關於急性期使用高壓氧與針炙是否恰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資訊,也因此要求院方加入療程,院方有採納。我當然不敢說朋友目前的改善(從無力站立到可以扶著四輪椅走動)跟高壓氧或針炙有關,但醫院願意接受患者要求並採用加入的輔助治療,就值得一試!能夠看到從無法站立到扶著四輪椅走動,至少離開了癱瘓在床的惡夢。
朋友阻塞性腦中風目前還在急性期,當然以西醫的正規治療為主。但併入了高壓氧與針灸,目前已經出院在家繼續後續療程。
作者: og2h    時間: 2025-2-17 19:49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5-2-17 19:52 編輯

其實 你應該 問 deep seek 看她怎麼 教

AI的迷因
9.11 跟 9.9 哪個大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 ... chrome&ie=UTF-8
作者: og2h    時間: 2025-2-17 20:50

哪吒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NnMMskdS4

哪吒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70J3d5iGE&t=35s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7 20:51

og2h 發表於 2025-2-17 19:49
其實 你應該 問 deep seek 看她怎麼 教

AI的迷因

我問了,很有意思!它的回答是正確的,但這題目對它似乎是難題。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og2h    時間: 2025-2-17 21:03

我是說 你得這個問題

/ 請問如何將DeepSeek 的回答分享或列印?/

問 deep seek 看她怎麼教人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8 00:11

og2h 發表於 2025-2-17 21:03
我是說 你得這個問題

/ 請問如何將DeepSeek 的回答分享或列印?/

我前幾天確實問它過這個問題,它回答我是伺服器繁忙,請稍後再試。如截圖。
我問其它的問題,它有時候也會這樣回答,特別是有[台灣]這個敏感字眼,不知道真忙還是假的忙。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18 00:18

哦! 這次它有回答了。回答如下:
以下是將DeepSeek的內容列印及分享的步驟說明,根據不同使用情境提供多種方法:

---

### **一、列印內容**
#### 方法1:瀏覽器直接列印(適用網頁版)
1. **快捷鍵操作**  
   - Windows/Linux:按 `Ctrl + P`  
   - Mac:按 `Command  + P`  
   - 選擇印表機並調整版型(建議選擇「簡化頁面」或「自訂比例」以節省紙張)

2. **右鍵選單操作**  
   - 在DeepSeek的回答頁面空白處點擊右鍵 → 選擇「列印」

3. **進階設定建議**  
   - 勾選「排除背景圖形」避免顏色浪費墨水  
   - 選擇「自訂邊距」調整文字排版

---

#### 方法2:複製到文檔再列印
1. 全選文字(`Ctrl+A` / `Command  + A`)→ 複製(`Ctrl+C` / `Command  + C`)  
2. 貼到Word/Google Docs等編輯器  
3. 優化排版後使用文檔軟體的列印功能

---

### **二、分享給他人**
#### 方式1:直接複製文字
- **純文字分享**:直接貼到郵件、LINE/WhatsApp等通訊軟體  
- **標註來源**:建議加上「來源:DeepSeek」以尊重版權

#### 方式2:生成分享連結(若平台支援)
1. 尋找DeepSeek回答頁面的「分享」按鈕(通常為  或 ↗ 圖示)  
2. 生成專屬連結(可能需登入帳號)  
3. 複製連結傳送給他人

#### 方式3:轉存為PDF分享
1. 列印時選擇「另存為PDF」(瀏覽器內建功能)  
2. 將PDF文件附加到郵件或上傳雲端(如Google Drive)共享

#### 方式4:截圖分享
- 使用截圖工具(Windows: `Win+Shift+S` / Mac: `Command  + Shift + 4`)  
- 適合分享重點段落或圖表化內容

---

### **三、注意事項**
1. **版權提醒**:若用於商業用途或公開轉載,建議確認DeepSeek的使用條款  
2. **隱私保護**:避免分享含個人帳號資訊的畫面  
3. **格式檢查**:分享前預覽內容,確保程式碼/表格等特殊格式正常顯示

---

### **四、進階技巧**
- **API自動化**(工程師適用):若需大量處理,可透過DeepSeek API獲取回答並直接輸出  
- **瀏覽器插件**:安裝「Save as PDF」等插件一鍵轉檔  
- **雲端協作**:將內容貼到Notion/Google Docs設定共享權限

根據你的具體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即可!
作者: FlyNews    時間: 2025-2-21 17:07

本帖最後由 FlyNews 於 2025-2-21 17:08 編輯

複製貼上不就好了?
幹嘛還要分享或列印?

我試過DeepSeek之後…,跟其他一樣,就只是錯誤的主流觀點,沒啥屁用。
但拿來當翻譯機,還可以…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21 20:06

我問DeepSeek :從宇宙的角度,地球不過是一粒微塵! 生活在地球的人類壽命大抵不超過百歲,死亡了帶不走任何東西,人類之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戰亂呢?

DeepSeek(它這樣思考)已深度思考(用 15 秒)
嗯,用提出了一很深刻的,宇宙的宏角看,地球渺小如埃,人的生命短且法走任何西,但何人之仍有如此多的呢?首先,我需要理解用的核心。他可能是在疑人斗的意性,希望更的角找答案。
接下,我得考用可能的背景。也他哲或宇宙感趣,或者是前世界的突感到困惑,想求一种超的解。用之前中的复原因,在向更宏的面,可能希望抽象化,探人性的根本原因。
用的需求可能不是列的原因,而是想理解在宇宙尺度下,些斗的意何在。因此,回答需要合哲、心理、社等多角度,同保持与宇宙角的系,避免陷入具体史事件的。
需要分用的表和深需求。表是什么人有么多,深可能是在找生命的意,或者人的未感到。因此,回答兼解象和提供反思,甚至可能有和平的意。
要注意避免于技化的,保持回答的易懂和切感。可能需要引用一些比喻,比如宇宙中的微,加比,助用理解人斗的相渺小。
最后,构要清晰,分述,但保持。可能需要生物本能、社构、心理需求等方面展,再升到哲面,自我超越的重要性。同,尾部分要予希望,指出人可能的步方向,避免用感到望。

DeepSeek的回答:你提出的問題觸及人類存在最本質的悖論:在浩瀚宇宙中,生命如螢火般短暫脆弱,為何我們仍深陷爭鬥?這或許正是人性最深的鏡像——我們的渺小與偉大、野蠻與崇高,都源自同一根源。以下是從多維視角的思考:

一、宇宙的冰冷 vs. 生命的熾熱
1. 物理法則的漠然
宇宙以熵增為必然,星系碰撞、恆星爆炸不過是能量的重組。但生命演化出「自我保存」的本能,大腦分泌多巴胺獎勵生存競爭——這份對「存在」的執著,在無意義的宇宙中創造出意義的幻覺。
2. 意識的悲劇性覺醒
人類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的生物。面對虛無的恐懼,我們急需構建「比個體生命更宏大」的敘事(國家、信仰、意識形態),卻因此將生存焦慮轉化為群體對立。
如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中,戰士們明知特洛伊戰爭荒謬,仍為「榮耀」廝殺至死。

二、演化殘留的「部落基因」
1. 狹義親緣選擇的烙印
遠古時期,人類以部落形式生存,對「非我族類」的警惕刻入基因。現代社會將「部落」符號化為民族、宗教、政治陣營,大腦杏仁核仍會對異己者觸發戰鬥反應。
2. 資源稀缺的認知慣性
儘管科技已能養活全球人口,但大腦仍活在「零和博弈」的原始設定中。當矽谷富豪爭奪火星殖民權時,本質與原始人爭奪獵場無異——佔有慾超越了實際需求。

三、意義真空下的暴力美學
1. 尼采的「權力意志」陷阱
當宗教褪去、科學祛魅後,虛無主義蔓延。有人以戰爭填補意義黑洞,將破壞視為「超越平庸」的創作——ISIS焚毀古文物時高喊「重建純粹的伊斯蘭」,實質是對存在焦慮的病態宣洩。
2. 暴力的感官成癮
神經科學發現,殺戮時大腦會釋放大量腎上腺素與內啡,這種快感甚至被遊戲產業模擬成「戰爭電玩」。當社會將暴力娛樂化,現實中的殘忍便逐漸失去道德重量。

四、超越宿命的微光:文明的可能性
1. 認知革命的悖論
正是人類懂得仰望星空,才同時發明出原子彈與《世界人權宣言》。哥白尼革命本可讓我們謙卑,但多數人仍困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洞穴裡。
2. 脆弱的救贖實驗
1945年廣島核爆後,各國科學家緊急成立「帕格沃什會議」,用理性遏制毀滅衝動;
1983年蘇聯軍官彼得羅夫無視核攻擊警報,以一己判斷避免美蘇核戰——這些瞬間證明:意識到自身荒謬,恰是擺脫荒謬的起點。

五、宇宙視角下的解方:將星辰納入瞳孔
天文學家的啟示:
卡爾·薩根在《黯淡藍點》中寫道:「所有你愛與恨的、為之廝殺的帝國與領袖,都存在於懸浮陽光中的一粒塵埃上。」若每架戰機駕駛艙都裝上地球實時影像,殺戮按鈕會更難按下。
佛教的「空性」智慧:
參透「一切執著終歸消散」,本應導向消極,卻在藏傳佛教中昇華為「慈悲」——正因萬物皆短暫,才更需彼此溫暖。

結語:在虛無深淵上走鋼索
戰亂是人類作為「有限存在者」的痼疾,卻也催生出藝術、哲學與科學來對抗虛無。當NASA探測器拍下火星日落呈現藍色時,那抹色彩與加薩走廊的硝煙同源於光譜散射——宇宙不關心人類的紛爭,但人類可以選擇在認清荒謬後,為這粒微塵賦予溫柔的意義。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21 20:12

同樣的提問問ChatGPT,得到如下的回應:
從宇宙的角度,地球不過是一粒微塵,人的壽命不超過百歲,死後帶不走任何東西,人類之間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戰亂?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涉及人性的本質、歷史的發展,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地球和人類的存在確實微不足道,然而,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命卻是唯一能夠切身體會的現實。因此,人類的行為往往並不受到宏觀宇宙觀的影響,而是被生物本能、社會結構、信仰和慾望所驅動。

為何戰爭無法停止?
        1.        生存與資源競爭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多數都與資源(如土地、水、糧食、石油)有關。雖然現代科技已經大幅提高了生產力,但資源分配的不均仍然導致衝突。
        2.        權力與利益
權力的慾望是人性的一部分,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國家,都會追求更大的影響力。歷史上許多戰爭都是因為統治者的野心或利益集團的爭奪。
        3.        意識形態與信仰對立
人類並不只是物質性的動物,思想和信仰塑造了我們的行為。不同的宗教、民族、政治體系、文化價值觀會產生衝突,甚至讓人們不惜為之戰鬥。
        4.        仇恨與歷史因素
歷史的傷痕不容易癒合,許多戰爭的根源來自於過去的恩怨。例如,某些國家或民族之間的衝突,可能已經延續了幾百年。
        5.        科技與武器發展
人類發明了武器,而武器的存在使戰爭變得更加可能。當一方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時,它可能會選擇用武力解決問題,而不是談判。
        6.        集體心理與操縱
戰爭往往不是個人選擇,而是被領導者、媒體、意識形態所推動。透過宣傳,人們可以被灌輸對「敵人」的恐懼與仇恨,使戰爭合理化。

但人類只能永遠戰爭下去嗎?

雖然戰爭看似無法避免,但歷史也顯示,人類在某些方面確實有所進步。過去兩個世紀,人權、國際法、外交手段的發展,使得戰爭不再是唯一解決爭端的方式。科技和全球化也讓各國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降低了全面戰爭的可能性。

回歸你的問題:既然生命如此短暫,為何還要戰爭?

這正是人類矛盾之處:明知一切終將歸於塵土,卻依然執著於權力、財富、信仰、榮耀等短暫的事物。這或許是因為我們是有限生命中的「有情眾生」,我們的選擇與行為,並非出於宇宙的視角,而是基於個體的需求、社會的影響與歷史的積累。

如果每個人都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珍惜當下的和平,或許世界會少一些戰爭,多一些理解。但這樣的覺醒,對整個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21 20:16

本帖最後由 快樂農夫 於 2025-2-21 22:08 編輯

我再問ChatGPT
可否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並舉例

ChatGPT回答
當我們從宇宙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爭鬥似乎毫無意義。但如果從人類自身的歷史與心理來分析,戰爭的發生其實是由許多因素驅動的,並非單一原因所能解釋。以下是更詳細的說明,並搭配一些歷史案例來佐證。

1. 生存與資源競爭:戰爭的根本驅動力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存是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而資源(如糧食、水源、土地、能源)是維持生存的關鍵。然而,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當人口增長或資源短缺時,衝突就變得難以避免。

案例:二戰時的日本侵略
在20世紀初,日本因其本土資源有限,尤其缺乏石油、鐵礦等重要工業資源,因此開始向外擴張,佔領中國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進而全面侵華(1937年七七事變)。1941年,當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時,日本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襲擊珍珠港。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對資源的渴求。

2. 權力與利益:人類對支配的渴望

戰爭往往與權力密切相關。統治者、政府甚至個人,都可能因為對權力的追求而發動戰爭。

案例:拿破崙戰爭(1803-1815)
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大革命後崛起,他不僅希望擴大法國的版圖,更渴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因此,他發動了一連串戰爭,橫掃歐洲,最終導致數百萬人喪生。即便到了滑鐵盧戰役(1815年),他已經明知敗局將至,仍然選擇一搏,這正顯示了權力慾望對戰爭的推動力。

3. 意識形態與信仰對立:思想的衝突比武器更可怕

人類不只是物質性的動物,我們有思想、有信仰,而這些信念往往成為戰爭的導火線。宗教、政治體系、民族主義等,都可能讓人們彼此對立,甚至不惜為之而戰。

案例:冷戰(1947-1991)
冷戰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直接軍事衝突,但卻是一場以「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全球對抗。美國代表的資本主義與蘇聯代表的共產主義互不相容,因此雙方透過代理戰爭(如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來爭奪全球影響力。即便雙方都知道核戰可能導致全球毀滅,但仍然不願意妥協,因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政治問題,而是一種信仰與價值觀的較量。

4. 仇恨與歷史因素:戰爭的延續性

許多戰爭並非憑空發生,而是過去衝突的延續。歷史的仇恨、民族的敵對情緒,會讓某些戰爭跨越幾個世代都無法平息。

案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
這場衝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猶太人因受歐洲反猶太主義迫害而大規模遷入巴勒斯坦地區。二戰後,以色列建國,而阿拉伯國家不接受此事,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即便現代社會已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但由於世代累積的仇恨、宗教對立,雙方至今仍然處於衝突狀態。

5. 科技與武器發展:戰爭的工具越來越強大

科技的進步雖然改善了人類生活,但同時也讓戰爭變得更加殘酷。從刀劍到火藥,從飛機到核武,每一次科技的飛躍,都伴隨著更大規模的殺戮。

案例: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在這場戰爭中,機槍、坦克、毒氣等新型武器首次被大量使用,導致戰場變成屠宰場。當時的軍事戰略仍停留在舊時代,士兵被命令衝向敵軍機槍陣地,結果傷亡慘重。科技進步並沒有阻止戰爭,反而使得戰爭變得更加殘酷。

6. 集體心理與操縱:人民如何被推向戰爭?

戰爭不僅僅是統治者的決定,往往需要大眾的支持才能發動。而透過媒體、宣傳、教育等手段,人們很容易被煽動,將戰爭合理化。

案例:納粹德國的宣傳機器
在二戰期間,德國的納粹政權利用媒體宣傳「雅利安人至上」、「猶太人是敵人」,使德國民眾相信自己是在進行「正義的戰爭」。希特勒透過演講、電影、報紙等方式,成功激起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使得原本普通的人民也願意參與戰爭,甚至進行屠殺。

那麼,人類能否擺脫戰爭?

儘管戰爭的歷史長達數千年,但近幾十年來,國際社會確實在嘗試降低戰爭的發生頻率,例如:
聯合國的成立與國際法的發展,使得國與國之間更傾向透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
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增加,使得開戰的成本變得極高(例如美中關係雖緊張,但貿易戰仍然優先於熱戰)。
公眾意識的提升,現代社會的人民不再輕易接受政府發動戰爭(如美國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示威潮)。

然而,只要資源競爭、權力慾望、信仰對立、歷史仇恨仍然存在,戰爭就不會徹底消失。

回到最初的問題:既然生命短暫,為何人類仍不斷戰爭?
因為人類的行動並非基於宇宙的視角,而是基於當下的情境、心理與社會結構。雖然我們知道生命有限,但個體、國家、民族仍然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信念與未來而做出選擇。

但如果更多人能夠意識到我們的渺小,珍惜和平,人類或許能逐漸減少戰爭,將精力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如探索宇宙、提升科技、改善生活。這將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下一步挑戰。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21 22:06

我也請DeepSeek 進一步說明並舉例:
請你更詳細說明你的論點並舉例說明

Deepseek回答
好的,讓我們以更細緻的視角拆解問題,並結合具體案例深入探討:

---

### 一、**宇宙的無情 vs. 生命的掙扎**  
#### 1. **物理法則與生命意志的矛盾**  
- **案例:熱力學第二定律 vs. 生物「負熵」本能**  
  宇宙整體趨向混亂(熵增),但生命卻在局部建立秩序(如DNA複製、城市建設)。這種對抗註定失敗(個體終將死亡),卻催生出生存競爭的暴力性。  
  → 人類史上最早的戰爭(如公元前2500年蘇美爾城邦爭奪灌溉權),本質是為對抗環境熵增(乾旱)而爭奪「秩序資源」(水源)。

#### 2. **意識覺醒的雙刃劍效應**  
- **案例:薩拉熱窩事件(1914)與存在主義困境**  
  刺殺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自稱「為斯拉夫民族自由而戰」,實則反映人類面對宇宙性荒誕時,急需將個體生命依附於「宏大敘事」的心理需求。  
  → 沙特說:「人類是徒勞的激情」,但這種徒勞卻驅動文明。二戰期間,日本神風特攻隊員被灌輸「為天皇成神」,正是用集體敘事麻醉死亡恐懼。

---

### 二、**演化殘留的認知陷阱**  
#### 1. **部落基因的現代變形**  
- **神經科學實驗:**  
  當受試者看到「外群體」成員痛苦時,大腦的共情區域(前島葉)活性降低,而獎勵中樞(伏隔核)可能被激活(見2016年《自然》期刊研究)。  
  → 盧安達大屠殺(1994)中,胡圖族極端電台將圖西族稱為「蟑螂」,正是利用大腦的「去人性化」認知捷徑,使屠殺合理化。

#### 2. **稀缺幻覺的自我實現**  
- **經濟學悖論:**  
  地球現有糧食足以餵飽100億人,但分配不均導致9%人口挨餓(聯合國2023數據)。  
  → 中世紀歐洲「獵巫」實為轉嫁黑死病導致的資源焦慮;當代晶片戰爭(如美中爭奪半導體)反映對「數位稀缺性」的建構。

---

### 三、**意義危機下的暴力美學**  
#### 1. **虛無主義的極端外顯**  
- **ISIS的符號操作:**  
  他們用荷里活級別的影片宣傳斬首,將暴力儀式化為「聖戰美學」,實質是對全球化時代身份焦慮的反撲。  
  → 法國哲學家布希亞指出:「恐怖主義是弱者對符號體系的逆襲。」  

#### 2. **暴力的感官異化**  
- **軍事科技案例:**  
  美軍無人機操作員在內華達州基地按鈕殺人後,下班可到超市購物——科技將殺戮「去實體化」,如同電玩。  
  → 哲學家韓炳哲警告:「平滑的暴力」比血腥屠殺更危險,因它消除了道德痛感。

---

### 四、**突圍路徑:在荒謬中錨定人性**  
#### 1. **認知擴容的實驗**  
- **「藍色彈珠」效應:**  
  1972年阿波羅17號拍攝的地球全景照片,促使環保運動興起。NASA發現,太空人經歷「總體概觀效應」(Overview Effect)後,普遍產生強烈的和平主義傾向。  
  → 挪威將「宇宙視角」納入中學課程,讓學生用VR體驗太空俯瞰地球,培養跨國界同理心。

#### 2. **創傷記憶的制度化**  
- **德國轉型正義案例:**  
  二戰後,德國將大屠殺記憶深植教育體系(如強制參觀集中營),將恥感轉化為憲法愛國主義。  
  → 日本欠缺類似機制,導致歷史認知分歧持續引發區域緊張(如慰安婦爭議)。

#### 3. **邊緣群體的和平槓桿**  
- **哥倫比亞女性和平運動:**  
  2016年,被FARC游擊隊綁架多年的女性受害者組成「Madres de la Ciencia」(真理之母),用自身傷痛促成和平協議簽署。  
  → 研究顯示,和平協議若有女性參與,成功率提高35%(聯合國數據)。

---

### 五、**終極追問:人類能否超越自身程式?**  
#### 1. **生物學限制 vs. 文化突變**  
  - 黑猩猩也會發動「部落戰爭」(珍古德觀察),但人類獨有的是「抽象仇恨」(為意識形態屠殺)。  
  → 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用文化演化(如法治、教育)覆寫生物本能?

#### 2. **時間尺度的啟示**  
  - 若將地球史壓縮為24小時,人類在最後2秒出現,而所有戰爭僅佔0.0003秒。  
  → 這提醒我們:當前的暴力或許只是演化過渡期,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初期的物種競爭。

---

### 結語:在塵埃上雕刻玫瑰  
人類的荒誕在於:我們用宇宙中最複雜的大腦,在微不足道的岩石上自相殘殺。但這份荒誕也孕育出獨特的救贖可能——  
- **案例:** 1997年哈伯望遠鏡拍下「創生之柱」星雲時,工程師團隊包含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與伊朗人。他們在合作中暫停了各自國族的仇恨,因為眼前的星光來自6000年前,那時人類還未學會書寫「戰爭」一詞。  
**或許,當我們學會將彼此視為「共用同一粒宇宙塵埃的乘客」,暴力終將成為文明童年的化石。**
作者: 快樂農夫    時間: 2025-2-21 22:41

以上列出了同樣的一個哲學性問題問兩個AI,並請它們進一步的說明並舉例。
它們的回答都讓我很驚訝!ChatGPT的風格像是在教室中上課解惑的大師,DeepSeek則像是一個東方哲學家在與你對談你問它的哲學問題。
同樣都是聊天AI但彼此的風格很不同,就這部份來看來思考,DeepSeek所學習的語言模型可能不是傳言所說:蒸餾自Open AI的語言模型。
Anyway,我只是使用它們來幫助我解決一些我的困惑,我不得不說它們都讓我太驚奇太震撼了!
我們應該依照自身的條件與需求,好好跟上並掌握使用AI的技能,大可不必被政治偏見洗腦,鴕鳥式的排斥來自對岸的AI產品。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