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2023/03/13 陪大女兒去看花.
[打印本頁]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1 17:40
標題:
2023/03/13 陪大女兒去看花.
序.
怎麼會寫 2023 年代的 舊遊記 ?
其實, 旅遊這件事, 日期時間不是很重要. ( 新的 未必贏過 舊的 ).
跟什麼人, 去了什麼地方, 留下什麼生活記錄影像, 以及生命中的回憶, 反而更重要一點.
類似過往年代, 許多不同趟次, 筆者決定把重裝上身, 走往獨自一人, 屬於自己完全陌生高山的偏遠高山獨行, 而且專挑連續多天, 四野不見人影的 非假日.
( 不叫做 孤癖 啦, 偶爾想要 幾天沒有看到人, 只有看到山林樣貌 罷了 ---> 筆者與陌生山林, 私下的約定 ).
註 : 以體重來說, 那些旅程都是屬於 超級重裝 ---> 背負大約個人體重的 60 %, 奮力的走了三天四天五天.
再註 : 這類的行動與行為, 別隨意模仿 ---> 每個人的體力, 經驗, 心智能力都不同.
曾經走過, 不在於 走了多少, 而是....擁有多少的深刻記憶. ( 包括影像記錄 ).
-----------------------------------------------------
以 最近幾年來說
( 賞花賞葉的方面 ),
本縣市地區不談.
( 臨時出門的機會相對更多 ).
屬於相對偏遠或是距離比較遙遠的山區而言, 2023 年
( 剛好也算是 疫後 )
算是 相對跑得特別勤 的一個年度.
( 八天之間就去了三趟 ).
2023/03/06 夫妻同遊....兩個不同山區, 超級好天氣. ( 多數內容在 2023 年度 都貼過了 ).
2023/03/11 夫妻與兒子, 小女兒....天氣一般.
( 小女兒 拍攝的部份, 因為數量較少, 幾天之前才剛貼完 ---> 筆者自己拍攝的, 再另外找機會看看 ).
2023/03/13 夫妻與兒子, 大女兒........滿山的 風, 雨跟霧.
但是.... 遇上怎樣的天氣, 也不是很重要. ( 人物 才是重點 ).
小女兒的部份結案之後, 就決定開始貼.....屬於 大女兒 的那一趟看花之旅.
雖然都是 雨霧版本, 也有其特別的氛圍.
( 遇到 藍天版的景觀, 過去已經貼過 非常多 了 ).
==============================
講起來, 已經睽違將近兩年.
2023/08/21 算是先前主題的 最末篇.
該篇 最後一行 的文字.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至少, 時機應該是到了.
( 準備開始寫了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2 21:56
咖啡時間.
真的是咖啡時間 ---------> 剛泡了一杯 全熱 的咖啡
( 馬克杯 裝的 ),
經過約十分鐘, 只喝了 1/5.
( 因為溫度還太熱 ).
寫一些 有點復古 ( 不是當下剛發生 ) 的題材, 也不叫做
老到只剩下回憶
啦.
季節與時間未到而已.
山區菜園的 臭蟲
( 很多的黑色椿象 )
危害太嚴重.
如果一次離家四天五天, 所有的瓜類或是作物, 可能就被毀個精光, 全都被啃食到枯死.
( 幾乎每天都會找時間去抓, 頂多偶爾偷懶一天 ).
這是 不適合長時間或是 多日 出門的 最重要 原因之一.
( 不能讓努力種植的東西白費 ---> 家人要吃的安全食物 ).
嗯, 三種不同的芒果, 最近一星期內, 大概可以採了.
另外一個 不適合 出門的原因 -----------
1. 天氣太熱, 山區也沒有特別一點的景觀. ( 像是 紅葉, 霜雪 ).
2. 多雨甚至於暴雨的氣候. ( 平地淹水, 山區的山崩路斷 ).
至少必須等到天氣較為穩定的 十月份 之後, 再研究.
其實, 另一半 已經三天兩頭, 都在問 : 下次出門 ( 外地旅遊 ), 準備要去哪兒 ?
======================================
生活的過程, 出生, 童年, 青少年, 青中壯老年....
沒有人能夠知道, 未來的何時, 會去到何處.
( 計劃中的出門, 倒是大致可以預估啦 ).
其中的多數 --------> 必須曾經走過, 並且 又再回頭.
而且不是 經常都可以 有這種機會
( 例如, 回到曾經去過的地點, 甚至於 許多次 ),
還必須有個 機緣.
結婚之前, 筆者
( 負責開車 )
首次載了另外八人
( 包括另一半 ),
到達了 雪山神木, 算是一般民眾可以到達的最遠處.
( 獨自一人, 前往 小雪山雷達站, 好幾次 ---> 那是軍事管制區域 ).
兒子跟大女兒的童年.... 小雪山的 天池.
算是台中地區較為偏遠的山上, 高度跟 福壽山 相近.
( 比 梨山 高了許多 ).
其他台中相同山區的諸多趟次....略.
----------------------------------------------------
疫情之後, 子女們都是成年人了.
某個機緣, 帶了兒子, 再度走到小雪山的天池..... 略.
然後, 又另外帶了 大女兒, 前往相同的地方. ( 都是夫妻陪同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少, 兩個小孩的童年與成年, 都曾經留下記錄, 而且是舊地重遊那一種.
其他不同縣市景點的, 略.
---------------------------------------------------
時間跳轉到 2023 年, 兒子與小女兒, 新竹偏遠山區的看花之旅.
( 貼過 小女兒 的手機拍攝版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拍的部份, 再研究.
-----------------------------------------------------
期間的偶爾, 筆者自己的 獨行...也會. ( 像是去看 水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某一年, 好像前後去了三或四次, 只有一次天氣比較好. ( 有過一次, 勝過都沒有 ---> 這張不算是好天氣的 ).
-----------------------------------------------------
2025 年的 一月初, 筆者開 大女兒 的車
( 畫面近處那台 ),
兩 老夫妻 陪她去看 樹.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女兒很幸運, 遇到特好的藍天.
( 看完之後去附近鄉鎮吃午餐, 之後又看到剛開的梅花, 與爬個小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樣 2025/01 月份, 兩個女兒, 先去新竹某地看梅花, 之後到桃園龍潭買牛肉麵.
然後又到桃園的石門水庫兜風.
最後還到了大溪老街....也都算是親子同遊.
( 石門水庫一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2025/02 月份, 陪大女兒看櫻花, 巧遇小女兒.
( 此行的六天前, 陪 小女兒 去過相同地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略.
================================
2025/07/12 .... 要前往苗栗縣, 筆者開 另一半 的車.
( 去牽筆者自己的車, 之後她們要到新竹市逛街, 筆者自己開車回家 ).
蠻難得的, 在修車廠, 留下三人的影像.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想到, 2025/07/30, 同樣前往苗栗縣.
( 修車廠 ---> 要去牽 另一半 的車 ).
從家裡出發, 筆者開 大女兒 的車, 到了相同地點. ( 也是母女三人一起出去 ).
不過這次, 沒拍人
( 兩個女兒在車上等 )
... 只幫大女兒的車, 拍個路旁的簡單記錄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夫妻跟車廠老闆稍微聊一下車況.
( 另一半 的車, 換掉一些舊零件 ).
之後 另一半 跟兩個女兒, 又到新竹市了.
( 大女兒開她自己的車 ).
筆者開 另一半 的車, 獨自回家.
兒子跟兩個女兒都已經 自行開車上路.
( 大女兒開蠻多年了, 最近幾年還每週往返雙北數趟 --- 已經駕輕就熟, 兒子跟小女兒也沒有遜色 ).
不過直到前幾天的 07/30 為止.
全家四人甚至於五人的一起出門, 筆者還是 被要求 負責開車.
一個是家人子女們所謂的 信任, 再來就是 ---------> 表示, 筆者 還不會太老.
畢竟, 車輛駕駛人, 要擔負 整車乘員 的生命安全.
( 被撞或是突發意外, 屬於 不可控 的情形, 不列 ).
至少, 今年的秋天之後, 又將會有許多趟, 屬於 時間比較新 的不同旅遊記事.
估計是 10 月份 ~ 明年 3 月份 之間吧 ---> 比較適合出門的季節.
=====================================
後記 :
這一篇, 從下午的一杯咖啡 ----> 寫不到三行, 就去山區菜園了. ( 另一半 催促, 只能趕緊關掉電腦 ).
直到晚餐之後, 再繼續寫....才終於寫完這篇.
後面, 就開始去 霧裡看花 了.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10 21:36
雪霸公園的說明牌. ( 兩篇之一 )
前言, 雪霸國家公園, 算是台灣三個屬於 高山型 的公園.
( 另外兩個是 玉山 跟 太魯閣 ).
筆者自己而言, 比較喜歡 雪霸 與 太魯閣, 無關距離遠近啦 ---> 從新竹縣出發, 前往 武陵農場 或是 太魯閣 / 合歡山 地區, 耗費的車程時間, 比 阿里山 或是 塔塔加, 更久也更遠.
差別主要是, 親切感, 以及 心中的印象. ( 原因就不提了 ).
--------------------------------------------------------------
出發與上山的其他都略.
雨霧中, 到達遊客中心附近, 非假日, 剛好在沒有幾格車位的地方,
" 撿到 "
一個停車格.
( 只是繞進去, 碰個運氣而已, 格子是 個位數, 不到十格吧, 沒有實際算過倒是 ).
雨勢不小, 山區都是霧.
停車之後, 先到遊客中心裡面晃一晃.
( 三個小孩的童年時代, 都曾經去過許多次 ).
這次是 兩老 帶著已經成年的 兒子 跟 大女兒.
( 上一趟是 兒子跟小女兒 ---> 那一趟, 比較簡單的部份貼完了. )
遊客中心 裡面的二樓空間, 擺放許多張的說明資料跟影像.
文字裁切. ( 英文部份就免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另外一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邊 1 / 3 屬於 真實畫面.
右邊 2 / 3 的部份....並不存在.
( 後面的遠山, 拍攝位置與相對位置, 錯得離譜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註 :
1. 左邊的兩個山頭, 拍攝於 高度 3524m 的 品田山 一帶. ( 屬於真實的樣子 ).
2. 右緣的 品田山 與 池有山, 則是從 3325m 的 桃山 一帶的視角. ( 相距可能直線十公里, 根本無法湊在一塊兒 ).
3. 中央後方的遠山....則是完全 純屬虛構.
----------------------------------------------------------
底下才是真的.
右邊 2 / 3 剛好是個 巨大空缺.
( 沒有高山在後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造假 與 真實 的對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過, 能夠 視破 這個錯誤影像的人, 全台灣, 大概不到 三千.
再註 : 台灣 " 完成百岳 " 的人, 七八十年來, 累積還不到一千.
而且其中
" 非常大比例 ",
都是跟著 嚮導 / 領隊 / 隊員 的
" 屁股 "
在爬山的.
( 比較缺乏強烈的 獨自觀察力 與 思考能力 ).
筆者的話, 是屬於敢 獨行
完全陌生的偏遠高山
那一種的.
( 自己都不曾去過的路線, 還敢 帶兒子 去 ).
筆者當然是
" 已經具備 99 % 的把握程度 ",
才敢如此.
( 1 % 還是得看老天 ---> 人, 終究很渺小 ).
嗯, 台灣的山林 相當危險, 不要隨意模仿.
=====================================
傳統上的 I 型 縱走.
從新竹縣的 竹東鎮 經過 五峰鄉 進入
( 現在必須從 觀霧 開始徒步 ),
開始走往 大霸尖山.
一路到達 雪山主峰 之後, 下行往 武陵農場.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條路線 ( 算是 I 型 順走 ), 在 聖稜線 縱走裡面, 只要經過 素密達 斷崖.
( 兩段 下降, 一截 橫渡 ).
另外一條 O 型 縱走的話 ( 反時針方向 順走 ), 要多經過 品田山 斷崖.
( 多了 一個 V 型谷, 以及加上 三段的垂直下降 ).
因此, I 聖 路程遙遠, 比較需要 腳力, O 聖 對於 臂力 的考驗, 多了一點.
---------------------------------------------------
不過, 台灣的高山....向來就是屬於 門檻 比較高的體力活動.
必須做好 自身評估 ( 體力, 年齡, 山林經驗 ), 不要沒事亂闖.
( 是 真的 可能會要命 ).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14 20:55
抓包, 必須要 有憑據.
準備開始寫 3 # 的圖文時, 筆者對於一張解說牌, 直覺 就發現, 裡面有嚴重的錯誤.
( 或者說是影像的 誤植 ).
因此, 決定還是 抓包 一下, 說明真正屬於 正確 的相關資訊.
那篇圖文抓包的對象, 還是屬於 公家單位 的 雪霸國家公園哩.
如果沒有 自身 100 % 的把握, 絕對沒有這個膽.
===================================
在展覽館內, 筆者看到這張影像時, 目光首先就是左邊的 穆特勒布山.
以及 素密達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個拍攝角度, 幾乎可以稱為 化成灰 都認得出來.
那是在 品田山頂 拍攝的距離跟角度. ( 雖然已經是 2009 年代 拍攝過的久遠記憶 ).
------------------------------------------------------------
註 : 遠觀的部份不談.
( 直到 2025/01 月份, 還繼續在遠處觀看, 那些群山 ).
距今最近的一趟, 前往相關的山區 ( 實際爬到那一帶 ), 是 2013 的一月份.
( 筆者 帶 兒子...單獨的父子兩人 ).
那趟因為零下四度, 低溫結冰 ( 沒帶冰雪裝備 ), 考量安全之後, 沒有走往 品田山, 而是從新達山屋折返, 前往 桃山.
畢竟, 潮濕山壁 結成硬冰, 絕對要命.
( 自己一個人獨行, 還可以小心嘗試, 那可是 帶兒子 哩 ).
前幾年, 一位 完登百岳八輪 的超級老鳥 ( 跟一位隊員 ) 就葬身該地, 一次搞掉兩條命.
--------------------------------------------------------
然後, 右側紅框的山形, 也是記憶深刻.
那是從 桃山 的區域, 拍攝的 品田山. ( 兩山相距可能有 8 ~ 10 公里 ).
孤狗山友的記錄,
登山口 / 池有 / 品田 / 桃山 / 登山口
的累積移動距離, 大概是 19.6 公里.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這座 品田山, 一眼就看出來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喀拉業山 - 桃山 - 池有山 - 品田山.
在紙本地圖上, 幾乎呈 一直線.
桃山 看 池有 / 品田 的實際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穆特勒布山, 幾乎被 品田山 完全擋住.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底緣的山頭是 池有山, 左後一個小尖峰, 是 穆特勒布.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對於 那個角度 的 品田山, 印象會如此深刻.
因為, 除了 一般版本.... 筆者還見過 雪後版本 的.
( 原圖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拍攝.
( 同樣原圖縮, 非裁切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登頂 品田山 之前的 品田 V 型 斷崖 下方, 這兩座山的實際樣貌.
右緣近處 就是 品田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因此, 筆者看到那張 胡亂拼湊 的說明牌, 才會如此訝異.
( 拍攝位置相差太遠了 ).
使用登頂 品田山頂 的畫面, 右側遠方又出現 品田山, 實在有點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上, 對比是這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穆特勒布山 的右側, 根本沒有任何 高山 或是 遠山.
再註 : 繼續更往畫面右緣的話, 確實是還有其他山頭啦.
( 就不談了, 談的是 亂湊的影像 部份 ---> 品田山 不應該重覆出現在 品田山 的遠處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記 :
抓包, 必須 有所本.
3 # 敢說那個說明牌, 是屬於相當嚴重的錯誤影像.
這篇的解釋, 應該夠明白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17 16:16
標錯的 穆特勒布山.
這座山, 海拔高達 3626m, 卻未列名 百岳, 不光是筆者, 連山岳界的攝影老大哥, 都感覺意外.
因為不管高度, 山形特色, 都有其獨特之處.
-------------------------------------------------
2025/03/02, 筆者看到這位 郭老大 的部落格, 有一張 穆特勒布山 的影像.
( 攝於大霸群峰的 加利山 ).
筆者感覺蠻驚訝, 山形的陡峭與高聳, 表現得真好.
原圖縮.
( 這張是 郭老大 貼於部落格的 ).
局部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當時, 筆者還準備了 81 張影像, 準備為這座獨特的高山, 寫一個專門主題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是, 主題一大堆, 暫時都沒辦法開得出來.
頂多只能在這個主題, 屬於 解說牌 的篇章裡面, 加減介紹一下.
-------------------------------------------------------------------
解說牌的黑線, 指錯位置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實際上, 應該是最高的那裡.
( 筆者的拍攝影像, 兩張代表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底下四張, 也是筆者拍攝的.
遠觀的 原圖縮.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這座山的山頂區域四周, 其實有非常多的不同山頭.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一張的 4 號 山峰, 好像平淡無奇嗎 ?
實際上, 是 非常嚇人 的陡峭山勢.
( 背後更是幾乎 直下千米 的斷崖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曾經有個三人隊伍, 以 岩攀 的方式, 一路 仰攻.
( 3626m, 主峰的山頂 ).
爬升的垂直高度, 是 630 公尺.
( 210 層的標準樓高 ).
先前的準備資材裡面, 也包括這個小組的公開影像畫面.
( 也是他們在部落格貼的攀岩記錄, 被筆者剛好孤狗到 ).
----------------------------------------------------------------
5 ~ 11 號 的山峰, 則是歪曲排列的, 不是遠觀的類似直線.
這趟登頂, 天氣視野不佳, 沒辦法拍到全部.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不談 超級馬拉松 那種腳力的人. ( 日期時間可以安排短一些 ).
一般登山者的話, 往返那座山頭, 至少要排個 4 ~ 5 天 以上.
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 除了天氣好壞, 而且途中還必須通過許多垂直斷崖的危險地形 ).
因此, 所謂的 補考, 暫時也沒去想. ( 曾經走過, 已經很夠了 ).
----------------------------------------------------------
回到主題.
對於山頭的標示, 除了自己 爬過, 拍攝過.
要不然, 偶爾會 出包, 也不意外.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18 21:09
雪霸公園的說明牌. ( 兩篇之二 )
趁著空檔, 先趕一下進度.
文字暫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實, 山是固定在某地的.
要如何走法, 每個人 ( 或說隊伍 ) 可以自己評估與決定.
例如傳統的 I 型 ( 大霸群峰進, 雪山出 ), 可以延伸 雪山西稜 ( 走到小雪山的天池附近 ), 不過, 基本上要安排十天以上.
或是 ( 大霸起點 ), 從雪山 續下 志佳陽,.... 雪山 出 大小劍.
不過, 光是 傳統 I 聖, 就已經 " 非常飽 " 了.
( 一般來說, 足以走到軟腳 ).
因此, 那種 延伸走法, 只有極少的隊伍, 會去從事. ( 尤其是 日數太多, 更不易安排 ).
總之就是, 一般而言, 就是說明牌的那三種, 也可以算是 基本款.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條步道....不同的兩端, 筆者都曾經去過幾次.
別說 1926 年代之後, 可以走到 觀霧 / 檜山. ( 那是 古代 的陳年往事 ).
200X 年代之後, 多次的颱風暴雨, 光是 步道本線, 已經嚴重毀壞的路段相當多.
而且路程不近, 單程走完大概 8 ~ 10 小時, 需要車輛接駁.
( 自行開車, 較不方便走完全程 ---> 可以分別從兩端, 各走到一半左右折返 ).
至於 楓況 的話, 頂多大概就是六十分吧.
畢竟, 筆者自己見過的 紅黃葉, 次數與數量, 太多了. ( 條件要求比較高一點 ).
--------------------------------------------------
說明牌 部份結束, 準備 霧裡看花 了.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20 19:33
霧裡看花.
展覽館內, 兒子逛膩了, 坐著休息.
幫大女兒留個生活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走往外面馬路的附近, 有一棵開得還不錯的 椿寒櫻. ( 武陵農場所謂的 紅粉佳人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雨霧之中, 許多的落櫻.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雖然已經 花帶葉 ( 出現許多新葉 ), 也有不同的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8-30 18:01
繼續霧裡看花.
文字略.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9-4 20:31
繼續慢慢晃.
霧跟雨, 既來之, 則安之, 繼續四處晃, 留下一些影像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旁邊有幾棵, 花期大概遲了十天或是兩星期.
盛開的已經冒出葉子, 這些都只有花苞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沒什麼大景, 至少是個生活記錄, 也算是難得.
能夠家人與親子共同出門, 就很好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9-7 14:34
雨霧來又來.
每次的山旅, 都是 碰運氣, 也只能隨遇而安.
景觀如何算是其次, 畢竟, 每一趟, 都是僅有的一趟.
( 時間與人, 景觀...沒有一天是相同的 ).
霧雨中, 就拍這種 另類 的景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女兒撐著傘, 也用她的相機, 在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遠拍兒子, 看起來很矮 ?
其實是因為...筆者從高處往下拍. ( 人會變矮 ).
兒子是 過胖 而造成的錯覺. ( 身高 184.5, 體重破 90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兒子又走到大女兒附近, 討論看到的景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9-13 14:06
不同景觀, 不同人物.
這個年度, 看了三次的山區賞花之旅.
( 平地與公園的不算, 指偏遠的山區 ).
首次是夫妻檔, 天氣 大好.
第二次是夫妻加上兒子跟小女兒, 天氣普通.
第三次則是筆者獨自帶兒子與大女兒....天氣, 比較差.
( 就是本主題這趟 ).
終究, 天氣不是人類能夠決定的.
家人們能夠一起出門, 留下一些難得的生活記錄影像, 景觀與其他部份都只是其次.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兒子走往別處, 幫大女兒拍獨照.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
作者:
nature4d
時間:
2025-9-18 18:28
雨中散步.
兒子自己去看他想看或拍的東西.
筆者當然是乖乖陪著大女兒.
( 不是 危險 方面的問題, 只是 能夠有人陪著更好 而已 --- 某種叫做 安全 / 安心 的感覺, 當然不是筆者自己需要啦, 一個人獨行偏遠, 又完全陌生的高山都敢去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拍那些粉紅色櫻花了. ( 也真的拍夠, 拍膩了 ).
走回遊客中心旁邊, 原來.... 先前筆者說, 印象中, 那裡的車格只有 個位數.
實際上是.... 五格 而已.
即使是非假日, 天氣也差....能夠停到, 也得運氣夠好.
( 畢竟屬於知名的景點, 而且又是花期, 人多車也多 ).
橄欖綠色, 最近處的那台.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小塊空地.
左下角的白色花朵, 是 笑靨花. ( 高的樹是 霧社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女兒在不遠處. ( 粉紅色大傘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拍個幾張景觀記錄之後, 走近大女兒, 叫她轉身.
又拍了兩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