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該如何做全身健檢 [打印本頁]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4 14:10     標題: 該如何做全身健檢

今天看見年輕優秀的美女醫師肺腺癌逝世的新聞
雖然不認識她但心裡很感傷為何天妒英才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很大
常常蠟燭多頭燒
該如何保健?

最近想替家人安排全身健檢
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不錯的健檢中心
初步希望是有醫(病)檢分離的健檢中心
也不要是直銷的健檢中心

而全身健檢該有哪些"必要"檢查項目呢?
希望有自費建檢經驗的人能分享一下.....
作者: 青蛙皇后    時間: 2010-2-24 15:52

想去健檢但老給自己找藉口〝沒空〞。
其實是沒勇氣。
長※醫院桃園分院不錯啦!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2-24 17:23

本文章最後由 2001joelin 於 2010-2-24 17:24 編輯

你可以上各大醫院查尋,價位從5000~50000都有,如果你只有挑那些10000元上下的,其實也都還屬基本的檢查,健康的人如果去健檢並無法發現甚麼大病,除非你拍了x光忽然發現有黑影,不然還是預防而已,我建議你體檢是要每年固定日子,固定醫院,因為醫院會把你的數據一年一年紀錄起來,例如膽固醇連續三年都一直升高,那你的健檢就有價值了,因為你知道,你的膽固醇在不控制在未來就會出現心血管的問題了,另外癌也很難驗出來,除非你做高級的全身掃瞄,但費用十分驚人,癌症一般也有啦,像大腸癌,攝護腺癌他可以驗"機率"的.
如果你要做徹底的,你可以細看各大醫院的解說,網路都有,但如果你只想花7,8千圓,真正只是心安的而已.....
我建議你去醫(病)檢分離的健檢中心.因為如果不幸發現大問題時,醫院會十分樂意協助的.
ps:直銷的健檢也不錯的,他們專家的程度不會輸大醫院的.

如果你已經40歲了,除了一般基本健檢外你可以單獨買心血管阻塞的檢查二萬上下就有了,這個檢查可以直接發現你有沒有心血管阻塞的立即危險.

最後再度建議你,體檢是要每年固定時期,固定醫院,因為醫院會把你的數據一年一年紀錄起來...再配合醫院的每年解說,你更容易掌握自己的身體.

參考資料:每年都花30000多在奇美健檢的人.(想想每個月存二千多就可以了),我過中年了......該花的還是要花.
作者: fums420505    時間: 2010-2-25 00:14

我阿姨,今年60,前年參加『公司』的例行健檢(一般的胸部X 光,糞尿,抽血,指診),結果發現肺部有疑點,建議再去做一次深入檢查,肺腺癌第一期,約0.2公分
後來到醫院手術掉,現在每3個月追蹤

健檢,一種說法是:提早發現
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療癒較有效
其實我認為一般的初級健檢,就能完成使命了

一些動輒上萬的『健檢』,幾乎『多』屬噱頭,去玩一些人的錢而已
就如翁醫師,自己是醫生,發現時已經第四期了,不是很諷刺嗎?

聖嚴法師發現病變後,不再做積極的醫療行為,『免浪費醫療資源』,偉哉聖嚴
試想『化療』是否能『痊癒』?還是只是『拖』(苟延一年半載的生命----在病床上)?
有何意義?我們並不是會影響人類世界的偉大人物,多活一天能造就多少福祉給世界?
翁醫師做了五次化療,結果呢?

也許這可能牽涉到每一個人的生命觀吧!
(生命)來時是偶然,走時也是必然
再眷戀,再不捨,再有錢(如王永慶)也是要走
活著的時候要健康:身與心
該走時,浪花滔盡,千古風流人物,於今安在?

我並不想『健檢』
我阿嬤,從不知何謂健檢,89歲時走了,算是高壽吧?
另一位親戚,77歲了,什麼都怕,當然最怕『死』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敢玩;只為苟延一個『無趣』的生命
哪天『大限來時』,我跟我老婆說:不必急救,不必辦喪(親友通知一下,免得死了很久還接到賀年卡),不必埋葬(不需佔用一塊地或一個骨灰罈,燒成灰丟到水溝沖走就好了)
哪天『重病時』,我跟老婆說:放棄積極醫療,打個嗎啡,去除痛苦,『就給它走』
健檢什麼?

一將功成萬古枯
歷史上記得幾個名字(文天祥,岳飛……)也不過是三二個組合的字而已
然而陳跡的歷史中,每一年代都有如孔子說的: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的千千萬萬人
其實我們也只是這千萬萬人中的一個而已
有這麼嚴重嗎?
有這麼偉大嗎?
有這麼需要『自我膨脹』嗎?
有這麼需要『怕死』嗎?
作者: dazzles    時間: 2010-2-25 08:13

5# fums420505
+1
老子的觀點:忘其身而身存。
不求長生,不虛此生,順其自然,流水不腐、戶樞不蠱,維持運動生活,保持心中安樂(內養其心,外養其形)。

健檢前,請先檢查自己的作息。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2-25 09:42

本文章最後由 2001joelin 於 2010-2-25 11:48 編輯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愛我們的人
為了對家庭負責,為了對父母負責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及時發現,為了避免延誤病情拖垮家中經濟
為了讓年僅11歲的女兒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房貸還有10年,為了父母還要我照顧

如果真的得了甚麼不治之症,至少我還有更多的時間,讓家人準備

如果我現在毫無牽掛,無子無妻,或是小孩已經獨立,或許我的責任已了,那雲淡風清,生死由天了.....

但是....如果我不好好關心自己的身體.....我病了...我的小孩面臨的壓力(經濟+照料),那是無法想像的,輕者數月,重者要死不死(醫院不會因為你不想治療而放棄,除非你回家,那到家後誰照顧我,重症併發時還是送回醫院,如果是不會死的拖病,醫院還是要救,沒有那種不會死醫院又不救的病啦)情何以堪呀....

這就跟保險一樣,保險的精神是甚麼?不是為了那些理賠金,是讓活著的人有活下去的勇氣,我常跟我老婆說,如果我死了,還完房貸,妳和女兒用我的理賠金安安穩穩生活15年都沒問題,加上我們的醫療險....我相信我們不會拖累到任何人


健檢是有其必要性的,高階健檢,更有其必要性,當然高階健檢不用年年做,如果3~5年做一次,投資抱酬率是很划算的

當然有很多疾病是無法靠健檢檢查出來,癌症就是一個例子,我弟弟是醫學生化博士,他主攻癌細胞的"攻擊機制",如果人類能透過一般健檢找到任何隱形的癌細胞(0期)的話.....那他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金了.

自己是不是醫生跟是否早期發現癌細胞是沒有關聯的,但充實自己的醫學常識,配合每年的健康檢查(基礎或高階都有其預防的功能),我想這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一種保障


最後Dezzlas的建議是十分對的
.............健檢前,請先檢查自己的作息。...........

花再多的錢養身,預防,檢查.......只要作息不正常.....全都枉然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0-2-25 11:14

5# fums420505
作者: 蔡先生    時間: 2010-2-25 11:30

您的人生觀我完全認同 只是個人曾經受一些宗教界知名人士之託找好醫師好療法 就如聖嚴法師也是做過一陣子的腎臟透析 有時心理上的觀念強不過生理上的求生本能 特別是那些日子過得比較好的人 也親自看過一些極少數灑脫走的人 但通常都是受過很多苦難的人 有的是病 有的是心理上 體檢也是應該的 只是不用太積極用盡非自然的科學去延續自我生命的態度似乎較合乎自然法則 否則就會衍伸出當今世界的大毛病---貧.富,強者;弱勢 商業化...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2-25 11:39

http://chimei2.e-show.tw/cht/health/showinfo-3.html
今天看見年輕優秀的美女醫師肺腺癌逝世的新聞
雖然不認識她但心裡很感傷為何天妒英才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很大
常常蠟燭多頭燒
該如何保健?

最近想替家人安排全身健檢
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不錯的健檢中心
初 ...
pipi 發表於 2010-2-24 14:10

http://chimei2.e-show.tw/cht/health/showinfo-3.html
奇美健康檢查套裝特色及價目表
供您參考
作者: ruby    時間: 2010-2-25 11:53

為何不做成人健康檢查?四成民眾答:因為身體很好啊!

『自以為身體健康,不需要做健康檢查』,竟然是民眾未做成人健檢的主要原因。依據國民健康局訪問調查結果,40歲以上民眾有49.3%不曾利用過全民健保提供之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在未利用此項服務的民眾當中,最主要原因為自認為「身體很好」(38.6%),顯示民眾之疾病預防觀念仍有待進一步提昇。

這項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是由國民健康局、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管制藥品管理局於去年所做的年度調查,分析結果發現:15至64歲的受訪民眾當中,有17.1%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有那些方法可以減少得到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

而在各項預防方法中,71.5%的民眾知道要從「飲食控制」著手,譬如避免或少吃動物性脂肪、少吃鹽份高的醃漬加工性食品、多吃富含纖維食物或減少食物總攝取量等。41.0%知道要「養成運動習慣」,33.8%知道要「生活規律、避免熬夜、放鬆壓力等生活調適」,知道要「控制體重」或「少抽菸」者之比例分別只有24.2%和22.4%,而知道要「少飲酒」的比例更低,只有19.8%。

就年齡層比較,50∼64歲以上民眾對各項預防方法之認知明顯較50歲以下者差,不知道任何一項預防方法的比例高達23.4%。就性別看,女性對於「飲食控制」、「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及「控制體重」等預防方法之認知率,明顯高於男性,而男性對於「少飲酒」、「少抽菸」可降低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認知率較佳,顯示兩性的關注點有所不同。

這項調查也詢問15歲以上民眾是否知道全民健保提供40歲以上成人免費健康檢查,分析結果顯示,40∼64歲民眾有25.6%不知道全民健保提供40∼64歲民眾每三年一次健康檢查,65歲以上老人則有23.4%不知道全民健保提供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健康檢查。

這項數據反應出40歲以上民眾約四分之一不知道自己有這項權益,而未滿40歲者對本項服務的認知率更低,大約只有一半左右(51.7%)知道。依性別比較,男性不知道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從服務使用來看,40∼64歲與65歲以上民眾分別只有46.7%以及60.1%的人曾經使用過全民健保成人健康檢查。認知率與利用率間之落差,顯示出民眾就算知道到有這項服務,卻不見得會去利用。進一步探究40歲以上民眾為何不利用這項服務,最主要原因在於自覺「身體很好」,佔38.6%,其次為「沒空」,佔27.9%。

依年齡進行比較,40∼64歲工作年齡人口因為「沒空」、「工作單位已提供檢查」之原因而未利用本項服務者,較65歲以上人口多。而65歲以上者因自覺「身體很好」及「交通不便」之原因而未利用者,較65歲以下者高。按性別比較,男性因自覺「身體很好」、「工作單位已提供檢查」而未利用者較女性多,而女性因為「沒空」及「交通不便」而未利用者較男性多。

由於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對於步入慢性疾病好發年齡層之中年人口而言,除應藉由良好生活習慣與正確飲食方式來降低罹患各項慢性疾病之機會,更應透過適當的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並加以適當治療。

從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預防保健觀念仍須加強,尤其是中壯年的民眾,即使在無病痛的情形下,仍應對疾病預防方法有正確認知,並適時接受健康檢查,以保持健康。因此,要特別提醒40歲以上民眾,善用各項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健康是應該及早經營的,再忙,也要關心自己的健康!慢性病篩檢方面,國民健康局將會更積極提高民眾篩檢服務之可近性與方便性,除推動血壓、血糖、血膽固醇三合一社區到點篩檢服務外,更輔導鼓勵縣市衛生局整合各項篩檢措施辦理整合性篩檢服務。對篩檢異常個案則提供轉介就醫及追蹤管理等服務。提醒民眾善用前述各項預防保健服務,時時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個人的保健的最佳途徑。


新聞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3:41

2# 青蛙皇后
您應該找國王相約一起去做健檢
有伴就會有勇氣啦!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3:43

.....最後再度建議你,體檢是要每年固定時期,固定醫院,因為醫院會把你的數據一年一年紀錄起來...再配合醫院的每年解說,你更容易掌握自己的身體.....

2001joelin 發表於 2010-2-24 17:23

您的建議很好!謝謝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3:46

4# bafe
好的
我會先評估南部的健檢中心(因為離家近)
如果需要再請您幫忙
謝謝您的提供!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4:02

5# fums420505
您對生命的無常很豁達喔!肯定您
正所謂 " 樂天知命故不憂 "!

我的想法倒不是怕死之類的
而是認為家裡尚有依靠我們的人
我們非得健康的活著
才足以支撐他們安樂生活的力量
基於此當然要對所有依靠我們的人負責
所以要去體檢啦!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6:03

6# dazzles

因為工作性質使然
一直無法擁有通常之作息與充足之休息
所以才會擔心 " 過勞 " 所引發之....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6:08

9# 蔡先生
嗯  凡事但求努力但不強求吧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6:12

10# 2001joelin
謝謝您提供的資料喔!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6:18

7# 2001joelin
是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除非已經剩自己孤家寡人一個無牽無掛了
否則保重自己也算是珍愛家人的一種方式吧
所以我的基本責任就是要健康的活著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5 16:23

.....從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預防保健觀念仍須加強,尤其是中壯年的民眾,即使在無病痛的情形下,仍應對疾病預防方法有正確認知,並適時接受健康檢查,以保持健康。因此,要特別提醒40歲以上民眾,善用各項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ruby 發表於 2010-2-25 11:53

我們也是忽略這項權利的人之一.....
作者: fums420505    時間: 2010-2-26 01:05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愛我們的人
為了對家庭負責,為了對父母負責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及時發現,為了避免延誤病情拖垮家中經濟
為了讓年僅11歲的女兒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為什麼要 ...
2001joelin 發表於 2010-2-25 09:42
如果真的得了甚麼不治之症,至少我還有更多的時間,讓家人準備

讓家人準備?心理準備?還是如何治喪?財產如何分配?

我全都準備好了呀!因為永遠將今天當最後一天看時,我們要牽掛些什麼?
記得我阿嬤過世前給我的最後一個『指示』是:她一直指著頭上的燈,沒有人瞭解(那時是早上七點多天已經亮了的安寧病房),我關掉燈,她滿意的閤上眼睛;在最後一刻,她牽掛的不是她自己,89歲的老人家牽掛的是『節約能源』(有點像以前一個古老的故事:富翁臨逝前一直伸出一隻手指,家人以為還有一個小孩沒回來『奔喪』,結果回來了,他還是沒『斷氣』,繼續指著一隻手指,後來侍奉他多年的老僕,吹掉其它的蠟燭,只剩一根,然後他才斷氣)

雖然『牽掛』,有時不容易用理性去分析
家人需要準備的時間?沒給準備的時間將會如何呢?
屬於『我』的東西(存款,印鑑,遺書,通知親友等)都交代好了呀!
誰知道『死』來臨,難道只有『病』嗎?小林村,海地,車禍,跌交……

人有太多的牽絆,造成不良的後果,健檢應該是檢不出來的
作者: carrefour    時間: 2010-2-26 09:52

本文章最後由 carrefour 於 2010-2-26 10:23 編輯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愛我們的人
為了對家庭負責,為了對父母負責

為什麼要健檢????!!!!!
為了及時發現,為了避免延誤病情拖垮家中經濟為了讓年僅11歲的女兒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為什麼要 ...
2001joelin 發表於 2010-2-25 09:42


+1
健檢無法驗出意外死亡,如果意外死亡反而一了百了,毫無遷掛

我舅舅就是鐵齒....結果拖了6年,從小病拖到大病,結果還要她97歲的母親含淚送終,生他,送他..還花盡家產(早就放棄積極醫療了,但就不死,你能怎樣,光看護就$$$$$$$)
舅舅很早就體檢出是糖尿病的高危險患者,就是鐵齒.....不相信報告,還說他是退休校長,很健康的........,醫生就是他的哥哥.....
舅公告訴全家族說:全家族都有糖尿病的遺傳,這是天命,糖尿病後期的後遺症,併發症十分麻煩,不是我們可以應付的,每年都逼那些年齡較大的長者到他醫院檢查,因為他不想再看到家裡有人再輕忽上帝的警告信,卻造成大家的包袱.

父親大人也是通過體檢發現視網膜有問題.....這病也不會死,但如果他瞎了我們怎麼辦??現在積極治療,相信他會為了我們而努力醫療的

人生得病,都不是立即死亡的,有人認為健檢沒有,生病死就死,怕甚麼?,問題是現代人得的都是慢性病,除了每年體檢否則你很難發現的,慢性病又不會死,除非自己了斷.
體檢發現的病和意外死亡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意外死亡 = 無法預防 = 一了百了,毫無遷掛
體檢發現的病(或到醫院看一些小症狀) = 治療預防 = 節省家庭成本 = 享受你自己的人生
完全不體檢(或到醫院看一些小症狀) = 無法預防 = $$$$$$$$$$$$$$$ = 帶給家人無奈 (久病無孝子)

我阿嬤也97歲了,完全沒有大病,那是她的基因好
我爸爸65歲,已經開始老化了,但他也開始提早注意健康了,我在台北工作,他只要一癱瘓或甚麼的......我真不知我母親是否應付的來...我只好回鄉幫忙了

最後不管各位是否認同體檢的功能......個人認為

意外死亡是一了百了,毫無遷掛,意外險投保多一點,保費很便宜的
疾病的問題就不是一了百了,毫無遷掛可以解決的了.....

待會我會找一些慢性病的醫療資源給大家參考...
作者: carrefour    時間: 2010-2-26 10:06

不怕意外死亡,就怕慢性病來磨

末期慢性病患者
姚建安醫師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定義,所謂的慢性病指的是:疾病狀態持續存在,不
僅不會自動恢復,也鮮少能完全治癒,如高血壓與糖尿病。慢性病的照護需要整
合多方的資源與人力,但是高品質的慢性病照護除了醫療照護之外,還包括了生
活照護以及病患個人的自我照護能力,這些部分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提供完善的
慢性病照護。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慢性疾病的盛行率也跟著扶搖直上,根
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發現:美國的老年人平均有70%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
病,而且這些慢性疾病與老年人的死亡率也是息息相關,大約有70%的老年人口
是死於其慢性疾病。
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及腎臟病等,由於現代的醫療科技進步與
藥物日新月異的發展,所以能夠將慢性病患者的生命期延長,但是到了疾病末期
的階段,所有該疾病的併發症紛紛出現,同時身體的多重器官功能趨於衰竭,這
時候會出現身心的症狀與死亡恐懼等靈性上的困擾,影響病患和照顧家屬生活品
質至鉅,所以施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就成為醫療照顧上的考量。然而,慢性病的
治療有新科技與新藥物的發明,讓臨床醫師很難馬上判斷何時屬於末期的階段,
要說服病患和家屬接受末期不可治癒的緩和醫療,也有許多專業上和情感上的困
難,所以就只好限定在生命末期疾病的照顧來討論之。
生命末期照顧事項的討論,常常會在醫師與病家溝通不足的狀態之下進行決
定,最常被討論的有:加速使用嗎啡類藥物於疼痛控制、放棄維生治療措施、自
主性的停止人工營養水分的輸注、出現無法忍受且無法控制的痛苦時給與鎮靜
劑。此時都要考量病人、親人、愛人、照顧者的人生觀,而如何在[最少有害的
醫療]與[不被放棄的感覺]之間獲得平衡是最大的挑戰。如何促使末期疾病的決定
更為正確?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性維生措施?避免痛苦而冗長的延長死亡?在近
代,大多數的病人都想瞭解他們自己的診斷與預後,醫療提供者的溝通能力愈顯
重要,溝通的內容包括:討論診斷、復發、治療失敗、病家對CPR(心肺急救)
的看法,尤其是需要清楚討論治療計畫。此外,瞭解病家的想法是完成病情告知
的必要過程。雖然這些溝通技巧是如此重要,但是醫護人員往往缺乏正規嚴謹的
訓練。Baile 氏等人整理六項重要的溝通技巧:(1) 促進與病人關係的建立;(2) 區
分出病人的偏好;(3) 保證關鍵知識與消息的易於瞭解;(4) 讓病人的情緒處於
可被支持的狀態;(5) 找出病人最關懷的事件;(6) 治療計畫讓病人參與。
今日的末期照顧是面對當代醫療科技的結果,由於當代醫療科技的目的在於
治癒病人,因此治不好的病人就失去治療的價值,不再得到當代醫療體系的關
照。這種把病人當成醫療科技工具的作法,引起桑德絲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內心的不滿,她決定改變這種只見病體不見病人的作法。不過,這種
違反主流醫療體系的作法,除非有很強的實証效果與學術基礎,否則很難得到醫
學界真正的支持。一九六七年她創設聖克里斯多夫安寧療護機構(St. Christopher
Hospice),把病人重新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照顧,強調身心靈三方面並重。經過
努力的結果,不但病人得到較人性化的照顧,且出院率也隨之提高。此外,還進
一步從事相關的教學與研究,提供學術基礎與推廣。這種以人性化的方式專業照
顧病人(即以病人為主體)的新作法,旋即引起世界各地的回響。在台灣起步雖
然較晚,但開始有了安寧療護的團隊照顧,有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甚至全
社區的四全或五全的照顧模式,希望病患和家屬照顧者都能得到人性化的照護,
進而提升其生活品質,而家屬照顧者的哀慟也得以輔導,讓生死兩相安。
參考資料:
1. http://www.healthcity.net.tw/library/library_content.asp?id=989
2. Baile WF, Glober GA, Lenzi R,et al. Discuss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end-of-life decisions. Oncology (Huntingt) 1999; 13:1021-31 & discussion 1031-6,
1038.
3. 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8/02.html
作者: carrefour    時間: 2010-2-26 10:13

本文章最後由 carrefour 於 2010-2-26 10:18 編輯

不怕意外死亡,就怕慢性病來磨
慢性病不死的花費及後遺症. ex.中風


來源:網路

因為有健保,所以醫療費用不會太高,即使有開刀,自負額應在五萬以下.
但是中風病患要復健及長期服藥,因心血管循環不良,隨時可能二度中風.
中風病患有可能退化成癱瘓、失智、無自理能力.

最糟的情況是,病患需要專人看護,送安養院每月約$20000~$35000.
中風病患應選擇護理之家,而不是老人養護中心,二者設備及人力不同.
視病患有無插鼻胃管?(插鼻胃管如灌食亞培管灌安素,一天要10瓶,一瓶約$50,所以有些護理之家,會以一般奶粉代替數餐),但若提供熱量不足,病患會越來越瘦.
要不要用尿布?(一個月約$2500).
有無氣切?(表示不易照顧,要抽痰,醫療用品費會提高).

腦中栓塞原因很多,有些復健會改善,有些卻會因腦血管破裂而逐漸退化,照護時要注意:1.若病患自己不肯動,四肢很容易僵硬,平時要幫他復健.2.要幫他翻身,只要產生褥瘡就不易治療.3.腳若冰冷,就表示血液循環不佳,要以溫水浸泡,(水不可太燙).
若病情穩定,可請醫師開立慢性病處方簽,每次三個月,只需要負擔一次的掛號費.
直接向醫師詢問,若病情符合,可辦理重大傷病卡及殘障手冊.

因腦中風是急症,醫師隨時可能動手術,清除腦部血塊,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可降低後遺症的產生,所以建議採西醫治療方式.

腦中風又稱為腦血管疾病,是指突發性的腦內出血或缺血,導致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受傷,引發身體某些部分或思考功能暫時或永久失去功能,如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嘴歪、眼斜、流口水、暈眩、嘔吐、步伐不穩及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時醫治,將可能導致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定期健康檢查。
·經常測量血壓。
·保持情緒穩定。
·戒菸:吸菸會升高血壓,也會傷害血管
·正確的飲食:少鹽、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多運動:心臟也需要運動來達到最佳工作狀態,但是,在開始運動 計劃前,請先和您的醫師討論
·按時服藥: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應遵照醫生指示,確實治 療。絕對不要自行增減藥品服用。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壓力及維持定期的身體檢查,就能遠離腦中風與二次中風的威脅。
作者: fums420505    時間: 2010-2-26 13:29

說的也是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
現在大家期望的卻是:賴活不如好死
能好死已經變成福報了

能參與這一個主題討論,很榮幸
也感謝那麼多同學提供周詳的資訊
只是到目前為止,我也還在『鐵齒』

有很多事例說:好人不一定有好報
尤其看到:一些好人纏綿病塌,進香團翻車等等

以前我會說:請放心,當我生重病時,我會自行了斷
後來有人傳了Mail給我:
曾經也有人這麼說,可是到後來他生的病導致他『要自行了斷』的能力也沒有
世事難料呀!
活著的一天,給他充實一天
養生呀!健康管理呀!健檢呀!……為自己,為周圍的人,為節省國家或世界資源盡一分心力

記得多年前,台北榮總一位副院長,除不進菸酒及不良嗜好外,生活規律;有人形容:不管風雨每天早上在某路口遇見他,一定是6點43分,幾乎每天不差
不料某日卻因『猛爆性肝炎?』驟然離世,53歲

對生命,對生活,對自我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一套的看法邏輯
也不顯示孰對孰錯的問題
只要自己能接受,願接受
倒也無須爭論了
作者: ruby    時間: 2010-2-26 14:31

今天看見年輕優秀的美女醫師肺腺癌逝世的新聞
雖然不認識她但心裡很感傷為何天妒英才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很大
常常蠟燭多頭燒
該如何保健?

最近想替家人安排全身健檢
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不錯的健檢中心
初 ...
pipi 發表於 2010-2-24 14:10


美兆健康檢查的資料
http://www.mjhealth.url.tw/manage.htm


健康檢查又稱「健康篩檢」。醫界專家將其定義為「健康人」(即沒有病覺的人),所做的初步疾病篩檢和危險因子評估。

檢查方向分為三大類:

一般檢查:如身高、體重、血壓、呼吸次數、心跳等身體外觀與整體的檢查。

器官功能:如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聽力、視力、肺功能等各項在器官功能檢定方面的檢查。

器官結構:如胸腹X光、上腸胃道攝影、超音波等在器官結構上的檢查。

由此三大方向,來鑑定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潛在的疾病,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疾病加重的機率。



健康檢查只是手段,健康促進才是目的
完成健康檢查後,才是促進健康的開始

健康檢查的功用,是藉由檢查來檢視身體狀況,以瞭解自己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之後,用實際行動去保持優點、改正缺點,以維護健康在良好的狀態而達最終目的-促進健康。

改正缺點、改善生活習慣才能重拾健康

「生活習慣」是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因素,約佔所有因素中的50%;研究皆指出,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心臟病、中風、某些癌症、糖尿病等病的發生有極密切的關係,而這些正是十大死因常見疾病!
健康檢查後需改正的缺點,大多數也都是指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停止吸菸、減少體重、增加運動與改善不良飲食習慣等;因此為能避免罹患疾病,擁有健康,,每個人都必須積極參與健康促進,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評估自己的健康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進一步改善健康問題。

健康狀態檢視:檢視自我健康信念、生活中的壓力,及其他健康危險因子(如吸菸、、喝酒等)。

養成健康行為:積極養成健康習慣,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營養素的適當補充。

定期做健康檢查:幫助了解身體狀況,有目標、方法地進行健康維護和促進。

健康促進不是口號,每個人都應該主動學習健康評估與照護,努力落實健康生活。
作者: dazzles    時間: 2010-2-26 19:03

芬蘭人死前平均在醫院只待了兩週
很多國家的人民
臨終前在醫院裡的折騰
有如另一個地獄或鬼門關
如何活好
如何好走
是一門學問
健檢,大部分的工作在於自覺。
靠機器幫助有限
報告說正常,不代表沒事
健檢完後,服用三降藥物,不見得是正面幫助
作者: Ericg89127    時間: 2010-2-26 20:01

RUBY所提三類檢查大概就夠了
費用約3500附近
其他大概加個骨質密度等,概況就有個譜了
公司健檢費用要算個人薪資所得,健檢費用不能列報列舉扣除額
驗來驗去,減肥大概就是最後的結論
少吃是最直接的答案,每年都會重複的戲碼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8 16:32

不怕意外死亡,就怕慢性病來磨

...
carrefour 發表於 2010-2-26 10:06

說的真好就是這樣.....
在醫院看到太多可憐的例子了....
作者: pipi    時間: 2010-2-28 16:37

評估自己的健康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進一步改善健康問題。

健康狀態檢視:檢視自我健康信念、生活中的壓力,及其他健康危險因子(如吸菸、、喝酒等)。

養成健康行為:積極養成健康習慣,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營養素的適當補充。

定期做健康檢查:幫助了解身體狀況,有目標、方法地進行健康維護和促進。

健康促進不是口號,每個人都應該主動學習健康評估與照護,努力落實健康生活。
...
ruby 發表於 2010-2-26 14:31

是的
健檢前好像應該先自行做足自己的健康管理功課
來好好想想自己需要的檢查方向先....
謝謝您的資訊提供!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3-1 12:20

本文章最後由 2001joelin 於 2010-3-1 15:04 編輯

30# pipi
再提供一則健康的資訊給大家

另外,我也想發舒一下.............

當老師的也會有不懂問題的時候
當法官的也會有犯法的時候
當救生員也有淹死的例子
當救難隊的也有意外死亡的情況
當牙醫的也有牙齒全掉的日子
當婦產科醫師的也有死於子宮頸炎的老婆
所以..........
當醫院院長也有爆斃的機會..........這是很正常的

不進菸酒及不良嗜好外,生活規律....就認為這種人突生重病或爆斃都是不合理??.....這是不恰當的

這表示對於疾病突發,或慢性病生成的成因有所不解,下一次我會提供其他之資料關於"猛爆性肝炎"如何發生的內容給大家參考

注意身體,關心健康,年年健檢並不是就表示對人生死亡不豁達開朗,牽掛人世,割捨不掉.....無法瀟灑走過....

我在22歲時,一年內
姑姑猝死然後
爺爺中風去世然後
小叔叔肝硬化去世然後
大叔叔酒精中毒去世然後

一個知名大家族就此 支!!!離!!!破!!!碎
我當時22歲!!!!!所有的後事,醫療,喪葬,遺孀的問題.....都是我和父親咬牙含淚度過.....

正當家裡事務告一段落,家裡生活漸漸上軌道.....竟又發生我在在墾丁出遊,在屏鵝公路被對向來車撞翻,連人車拖行150公尺.....新聞報很大....急救了6小時,目前左手指中指/小指還是.........."殘"

人生生生死死的參透........我早就達然了

再提供一則健康的資訊給大家


球蛋白上升 代表身體有發炎
回應2010-03-01 07:01:38 自由時報   
  

  

文/陳進明

46歲的王先生平時非常注重養生,經常到健身房跑步,也很注意飲食,謹守「少油、少鹽、多纖維」的飲食原則,連肉都很少吃。

不過,在今年健保提供的40歲以上免費成人健檢,王先生被檢出「球蛋白」偏高,而一般所謂的肝功能指數(GOT、GPT、ALP、rGT等)都正常。

診所醫師建議他到大醫院的肝臟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追蹤,讓他心裡十分不安;經過肝臟科醫師檢查後,認為球蛋白過高,可能跟他最近感冒有關,並無大礙。

◎為何醫師要如此大驚小怪?

其實診所醫師的擔心也不完全沒有道理,有些問題如肝硬化,或多發性骨髓瘤等,都會造成球蛋白上升,但只要仔細詢問清楚病史,大都可以得到答案,所幸王先生只是虛驚一場。

◎何謂「球蛋白」?

身體血液中的蛋白質大約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白蛋白,另一類是球蛋白,兩者合起來便是所謂的總蛋白。有許多受檢者因為身體的肝臟功能很好,合成很多的白蛋白,因而衝高了兩者之和的總蛋白,而非球蛋白上升,所以應無特殊的臨床意義,毋需擔心,只要再過一段時間追蹤即可。

◎當球蛋白偏高時,需要小心

球蛋白的種類很多,其中最重要、佔最大量的是免疫球蛋白(也是伽傌Gamma球蛋白)約40%;其他如第一阿爾法(Alpha 1)球蛋白約5%,第二阿爾法(Alpha 2)球蛋白約25%,貝他(Beta)球蛋白約25%,其中貝他球蛋白少有疾病會引起異常變化,第一阿爾法球蛋白在幾乎所有急性,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時,顯著上升,太過敏感,使得臨床的意義不大。

第二阿爾法球蛋白上升,通常可反映急性發炎、腎病症候群、腸胃炎或燒傷的情況。伽傌球蛋白幾乎全是免疫球蛋白,常見於一般慢性肝炎,或炎症,或自體免疫疾病,及多發性骨髓瘤。簡單地說,球蛋白上升就是身體有發炎的現象,少數如肝硬化,或者自體免疫疾病,由於肝臟功能低下無法過濾病毒或病原菌,讓身體直接大量接觸到原本會受到過濾的病原,產生對抗的抗體,自體免疫則是無法清楚辨識自己的器官組織是否為外來的組織或物種,產生對抗的現象。

若發現球蛋白增加,或者總蛋白增加時,先不用緊張,先問問是否有感冒?或輕微不適?因為有可能只是最近身體發生發炎,或感染的一個反應,則建議過一至二週後,身體狀況改善了,再找一個有經驗的診所或醫師診治即可。(作者為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更多健康新聞 »
作者: pipi    時間: 2010-3-1 13:34

昨天又見新聞報導新竹一名員警過勞暴斃......
近年屢不時聽聞 " 過勞 " 死亡的事件
不知道 " 過勞 " 的前症狀會出現哪些警訊??

我家老爺常年因為工作壓力
三餐不定睡眠不足
他不菸不酒不應酬
卻因工作性質耗盡腦力和體力
這幾年老化很快
外貌看起來足足比實際年齡大10多歲
朋友怪我沒好好照顧他
可是我想了想影響他最大的因素就是 " 過勞 "
他過勞到幾乎是眼一閉就睡著了
而我的嗅覺很靈敏
能以他呼出氣息的味道來辨識他肝負荷程度
然而最近他腦神經抽痛的頻率增高
我非要押他去做一個全身健檢不可了
真不知 " 過勞 " 這種文明病如何預防??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3-1 14:37

猛爆性肝炎的成因

猛爆性肝炎是肝臟疾病中致死率最快的一種,而且有八、九成的致死率,主要是肝細胞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大量壞死,使肝功能產生嚴重的受傷,導致肝衰竭,而引發肝昏迷,以至於休克死亡。

在引發猛發性肝炎死亡的原因中,大都是具有B型肝炎病毒的病患,或是病患本身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有合併D型或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另外,也有一些是因為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產生藥物的抗結核病效應,也有些是因為酒精中毒,或是職業中有接觸化學藥品,麻醉藥物所造成,也有些肝癌末期病患會突然發生猛爆性肝衰竭而死亡的病例。

由於猛爆性肝癌是肝臟突然發生大量的肝細胞壞死,而使得肝臟縮小,病患在處於幾乎沒有肝臟的情形下,往往造成肝細胞無法發揮功能,也就使得人體內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工作,這時病患會有黃疸加劇產生腹水的情形,甚至會有異常出血的現象,而最後就發生神智不清意識昏迷,當病患有神智不清意識昏迷時,也就使得病人最後因為肝衰竭而病程就進入肝昏迷乃至於死亡。

(87.9.29中華日報10版)
發生原因....在台灣,猛爆性肝炎發生的主要原因多半為以下三種:

1. 由患者原有的B型或C型肝炎病毒再度活化而引起。
2. B型肝炎或C型肝炎患者,另外又感染了其他種類的肝炎病毒造成。
3. 藥物引起。無論中藥、西藥或草藥,都有可能造成猛爆性肝炎,其中又以來
路不明的草藥及抗結核病的藥物最為常見。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3-1 14:50

什麼是猛爆性肝炎??

又稱急性重症肝炎,發病初期症候與急性肝炎類似,但病情迅速變化,可在十天之內病情急速惡化,肝臟縮小、黃疸更嚴重、有出血傾向、流鼻血、皮下瘀血、血便及吐血等症狀並同時合併肝昏迷症狀。

國泰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楊賢馨表示,在台灣,B型肝炎是引起猛爆性肝炎的最大族群,其死亡率高達七成以上。

感染猛爆性肝炎,如果藥物無法控制,則必須以人工肝臟支撐,讓肝細胞進行再生,如果情況未見改善,則必須進行肝臟移植,楊賢馨說,肝臟移植後一年的存活率為百分之九十。
楊賢馨建議,罹患B型肝炎的民眾應定期追蹤檢查,避免情況惡化,同時要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類固醇藥物。

病因 :在台灣,猛爆性肝炎主要是肝炎病毒所造成此外,藥物(包括西藥、草藥及偏方)造成的猛爆性肝炎也頗為常見。

病毒造成的猛爆性肝炎,有些是真正的「急性肝炎」,也就是病人首度遭到病毒感染所發生的肝炎,例如:急性B型肝炎,急性A型肝炎、急性E型肝炎等;有些則是原有的慢性肝炎突然「急性發作」所致。在台灣,有許多情況本來相當穩定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其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最後因肝衰竭而不治死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其體內之B型肝炎病毒突然活躍而大量複製所致,這有時是自發性的,有時是藥物壓抑人體免疫功能所造成,也可能是突然大量喝酒、或服用會傷肝的藥物……等等所造成。而其他肝炎病毒(C型或D型肝炎病毒)的覆加感染,也可能導致猛爆性肝炎。

主要症狀 :臨床上猛爆性肝衰竭呈現出肝細胞功能喪失症狀,包括有:

1.起始症狀:如噁心、嘔吐、疲倦及迅速出現之黃疸等。

2.腦病變:為猛爆性肝衰竭確定診斷要件,依嚴重度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有情緒、性格及睡眠型態改變。第二期病人發生嗜睡,意識混亂及撲頭(flapping tremor)等。第三期可見重度意識混亂,嗜睡但仍可喚醒。第四期為意識喪失,呈現昏迷狀態。

3.腦水腫:會引發顱內高壓及大腦缺血,進而引起腦細胞死亡及小腦和腦幹疝脫。研究顯示腦水腫可見於百分之八十因猛爆性肝衰竭而死亡之病人,且為猛爆性肝衰竭最主要之致死原因。

4.代謝異常:如低血糖(因葡萄糖合成降低)可能加重腦病變及腦傷害;低白蛋白血症(因合成降低)引起水腫及腹水等,凝血機能異常(因凝血因子合成降低)引起出血傾向,如胃腸道及顱內出血,及代謝性酸中毒(因乳酸堆積)引起心血管機能障礙等。

5.感染:經研究猛爆性肝衰竭患者有百分之八十出現臨床感染情形,三分之一患者出現黴菌感染。容易發生感染的原因乃是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及臨床上必需之各種侵入性治療之結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最常見,菌種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及格蘭氏陰性桿菌最多。

6.多器官衰竭:如心血管循環系統衰竭、腎衰竭及呼吸衰竭等,亦常是猛爆性肝衰竭重要而常見之併發症及致死原因。

參考資料

http://web2.tmu.edu.tw/b108091012/toppage12.htm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3-1 15:16

32# pipi
看看吧下面的資料吧

我的工作性質也是高壓.......雖然我無需體力的付出,但腦力的付出也蠻累人的....
先檢查身體看看吧,再試著讓你老爺改變一下工作觀,人生觀,讓身體放鬆下來.....
這需要時間的........



過勞的定義

「過勞」(Karoshi)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就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因此可以說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

一心投入工作導致健康惡化的例子時有所聞,也就是俗話說的「積勞成疾」。這種被稱為「過勞死」的病例,近年來由於競爭壓力日趨嚴重,使得這類病例有增無減,幾乎成了職場打拼者背後的隱形殺手。2002年在日本被認定為〝過勞死〞、且符合工人災害補償保險的人數達到了160人,而2001年僅有58人。另外,即使沒有“過勞致死”,其他因患心腦疾病成為工人災害補償保險賠付對象的也有157人。由於對“工人災害補償保險”評定尺度的放寬,2002年度獲得賠付的計317人,比上一年增加174人,從年齡方面來看,40∼50歲的有90人、50∼60歲的有128人。從性別來看,男性301人,女性16人,其中40∼60歲的佔了約七成。

過勞死的工作特徵

「過勞死」的工作型態,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工時長:平均工作一週超過六十小時、壓力大或者整天工作者。雖然目前無法確切建立過勞死和過度工作的因果關係,不過,從研究的角度看,過度工作與疾病之間確有相當的關聯性。據某些研究發現,工時過長者,爆發腦血管、心血管病變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20%。

2、壓力:「壓力」可以造成人體自主神經系統的異常,因而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這些都是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3、過勞死的危險因子與警訊:過勞死之所以一直存在東方社會裡,可能是因為西方人容易將工作和生活切割開來,工時不長,工作之餘也很重視休閒生活,因此較少出現工作過度而猝死的現象。由於東方人的生活步調緊湊,精神壓力大,造成一些壓力荷爾蒙的過度分泌,加上不懂的調配生活與休閒,忽略自己大腦所發出的疲累警訊,日子久了,身體各器官也會出現抗議的聲音,自然身體的免疫力也下降。再加上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健康的,長期忽略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而容易導致過勞死的發生。

那些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超時間的工作者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長時間睡眠不足者
 ■自我期許高,並且容易緊張者
 ■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嗜好者

哪些是過勞死的警訊呢?

 □頭痛、胸悶
 □食慾不振、沒胃口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
 □肩部與頸部強直性發麻
 □肝功能異常
 □早發性禿頭或不斷的掉髮
 □腸胃障礙
 □暴躁、易怒、悲觀
 □疲勞和苦悶失眠
 □體重變化急劇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
 □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
 □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

結論

在繁忙的工業化社會中,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中高階主管,辦不完案件的業務員、勤務過多的警察與醫護人員,皆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為了前途打拚之餘,也別忘了傾聽身體的聲音,疲勞、頭痛、身體不適時還是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休息一下吧!做簡單的運動,如跑步,有解除壓力的效果。聽音樂,品茗或喝咖啡,都可適度的解放心靈,解除壓力。當工作力不從心時,心憔力悴,情緒低落,極度厭倦,就要提高警覺。適度休息,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參考資料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 ... %C9%B5%B9&type=
作者: 2001joelin    時間: 2010-3-2 10:27

1# pipi
體檢的檢查項目及可瞭解之疾病徵兆


檢查項目       檢查細項                                                     可瞭解之疾病徵兆                       
糞便潛血檢查        免疫法潛血反應                              腸胃道出血、痔瘡、腸胃道腫瘤、瘜肉

尿液常規檢查        外觀、酸鹼值、比重、潛血                 泌尿道感染
                            尿蛋白、尿糖、尿膽紅素                急慢性腎炎
                            酮體、亞硝酸鹽、尿液沈渣                腎病變症候群
                             白血球、紅血球、上皮細胞                糖尿病、膽道阻塞
                             圓柱體、結晶體、細菌等                泌尿道結石等

胸部X光檢查        心臟、肺臟         *                             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肺炎
                                                                肋膜積水、心臟肥大

腹部X光檢查        腎臟、脊椎、輸尿管         *         泌尿道結石及腫瘤、脊椎側彎、骨刺形成
                            腸道、膀胱                                   骨刺形成、腸胃道阻塞

體脂肪測試        體脂肪率、脂肪量、標準體重         *         體脂肪分析、肥胖度判斷、標準體重
                                                                 評估代謝症候群風險

腹部超音波        肝臟、腎臟、膽囊、脾臟、胰臟         *         肝、膽、脾、胰、腎等器管組織之腫瘤
        肝內膽管、總膽管、肝內靜脈等                囊腫、結石及其它病變等

視力檢查        視力、色盲、散光等         *                              眼睛視力、色盲、散光

眼壓檢查        眼壓檢查         *                                                  眼壓過高、青光眼

一般檢查        身高、體重、體溫、吸氣胸圍         *         了解生命徵象及身體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呼氣胸圍、腹圍、血壓、脈博               

內科檢查        心音、呼吸、神經系統、胸部         *         皮膚潰瘍、疤痕、四肢活動等
        腹部、四肢等               

外科檢查        頭頸部、胸部、腹部、四肢、皮膚                男性:攝護腺腫大、攝護腺癌初步篩檢
        男性(40歲以上):肛門指診                女性:乳房纖維囊腫及腫瘤等
        女性:乳房觸診               

碳13胃幽門桿菌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2選1         此菌易造成胃潰瘍、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

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        胃、食道、十二指腸                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之發炎
                                                                腫瘤及潰瘍等

肺功能測試        肺活量(VC)         *                                                 肺臟通氣能力
        努力性肺活量(FVC)                                    氣喘、肺氣腫
        一秒鐘用力吐氣量(FEV)                                    慢性支氣管炎
        最大吐氣中段流速(FEF25%~75%)                阻塞性肺部通形障礙
        尖峰呼氣流速(PEFR)                                   限制性肺部通氣障礎

心電圖檢查        靜止心電圖檢查         *                           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梗塞、心肌缺氧
                                                               心律不整、心包膜炎

骨質密度檢查        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分析                    骨質疏鬆及流失情況、骨折預防

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喉         *         耳膜發炎穿孔、鼻甲肥厚、鼻中膈彎曲
        *鼻咽、口咽                                    咽喉發炎及紅腫、鼻咽癌初步篩檢
        *頸部腫瘤                                                        頸部腫瘤等

鼻咽內視鏡檢查(男性)        鼻咽內視鏡檢查          @         鼻竇炎、鼻中膈彎曲、鼻咽癌等鼻腔內疾病

抹片檢查(女性)        子宮頸抹片檢查         *         子宮頸癌篩檢
        薄層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
        人類乳突瘤病毒檢查 (HPV)                可得知自己是否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族群

乳房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 (女性)                乳房組織檢查

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房X光攝影檢查 (40歲以上女性)    纖維囊腫、鈣化點、乳癌等乳房腫瘤

婦科、陰道超音波檢查(女性)        子宮、卵巢         *         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疾病

聽力檢查 (音叉)        聽力檢查         *                            是否具有聽力障礙

血液常規檢查        白血球(WBC)         *         貧血及其種類
        紅血球(RBC)                白血病(血癌)
        血紅素(Hb)                血液凝固機能
        血球容積比(Hct)                細菌性感染
        平均血球容積(MCV)                免疫性疾病
        血球體積比(MCH)                敗血症
        平均血球血色濃度(MCHC)               
        血小板數(Plt)               
        中性球比例(W-LCR)               
        淋巴球比例(W-SCR)               
        單核球比例(MO)               
        嗜酸性球比例(EO)               
        嗜鹼性球比例(BA)               
        中性球數量(W-LCR)               
        淋巴球數量(W-SCC)               
        單核球數量(MO)               
        嗜酸性球數量(EO)               
        嗜鹼性球數量(BA)               
        平均紅血球寬度(RDW)               
        平均血小板寬度(PDW)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血小板總體積(PCT)
               
糖尿病檢查        飯前血糖(AC Sugar)         *         糖尿病、急性胰臟炎

肝功能檢查        麩草酸轉胺酵素(SGOT)         *         急慢性肝炎
        麩丙酮酸轉胺酵素(SGPT)         *         膽汁滯留型肝炎
        血清總蛋白(Total Protein)         *         肝功能異常
        血清白蛋白(Albumin )         *         肝硬化
        白蛋白/球蛋白比率(A/G )         *         病毒性肝炎
        鹼性磷酸酵素(ALK/P)         *
       
膽囊功能檢查        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         *         膽道阻塞
        直接膽紅素(Directl Bilirubin )         *         溶血性貧血

實質性肝炎        r-麩胺酸轉化酵素         *         酒精性引起的肝臟障礙

腎臟功能檢查        尿素氮(BUN)         *         急慢性腎炎、腎衰竭
                           肌酸酐(Creatinine )         *         腎臟障礙、尿毒症

痛風檢查        尿酸(Uric Acid )         *         高尿酸血症、痛風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篩檢        總膽固醇(T-CHO )         *         脂肪代謝異常
        三酸甘油脂(TG )         *         血液循環功能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動脈硬化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         潛在性心臟血管病變危險因子
        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         *         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數
        C反應蛋白(CRP)         *         可做為預測因血管硬化所引起的心臟、血管系統
                        疾病的評估指標
        類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男性)         @         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
                                                             、腦中風和末稍血管阻塞的重大危險因子。

乳酸脫氫酵素        乳酸脫氫酵素(LDH)         *         心肌梗塞、心肌、骨骼肌病變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A Factor)         *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篩檢

性病檢查        梅毒血清試驗(VDRL)         *         梅毒初步篩檢
        愛滋病篩檢(HIV)         *         早期愛滋病感染

B型肝炎檢查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B型肝炎病毒感染
                            B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         *         B型肝炎病毒免疫
                            B型肝炎e抗原(HbeAg)         *         可預測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活動性

甲狀腺功能檢查        四碘甲狀腺素(FREE T4)         *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甲狀腺功能不足
                             甲狀腺刺激素(TSH)         *         腦下垂體腫瘤、甲狀腺功能不足

癌症篩檢        腸胃道系統腫瘤非特異性篩檢(CEA)         *         大腸癌及腸胃道癌症篩檢
        肝癌非特異性篩檢(AFP)         *         肝癌篩檢
        攝護腺癌非特異性篩檢(PSA) (男性)         @         攝護腺癌症篩檢
        卵巢癌非特異性篩檢(CA125) (女性)         *         卵巢癌篩檢
        胰臟癌血清標記非特異性篩檢(CA19-9)(男性)         @         胰臟癌篩檢
        鼻咽癌非特異性篩檢(EBIgA) (男性)         @         鼻咽癌篩檢

C型肝炎檢查        C型肝炎抗體 ( Anti - HCV )         *         是否曾感染C型肝炎

鐵質健康圖譜        *鐵質         *         體內鐵的含量過多或過少和未來染患心血
        *攜鐵能力                 管病變 , 內分泌異常 , 感染性疾病和神經
        *輸鐵因子飽和率                退化性病變息息相關。
        *可用輸鐵空間               
        *鐵質腸蛋白混合物               
全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H01)        "*皮質醇(Cortisol)      
                                                
*去氫雄激素(DHEA-S)"         *         評估身體重要的壓力荷爾蒙,產生壓力性及
                        抗壓力性荷爾蒙之間的平衡關係,與免疫系
                        統疾病、長期過勞等現代病有密切的關聯。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