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ome 打造桃花源

標題: 990621協力造屋規劃--網路篇:房子的神經網絡 [打印本頁]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2 13:05     標題: 990621協力造屋規劃--網路篇:房子的神經網絡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6-22 16:17 編輯

在有念頭自己蓋房子時,一些現宅未被照顧到的需求與期望,當然會想藉新家規劃之初就納入,以免枉費這難得的機會,而房子的管線就像人體經絡血管,就先來想想神經網絡部份的規劃,還請前輩指點、補充或更正。

現在資訊與通訊領域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加上因為網路化之後帶來的便利,所以更多系統紛紛"改變體質"而被放到網路上面去,以擴充原來或發揮更多的功能,監視系統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而隨著家中成員需求與電腦數量增加,如何將家庭成員的工作、學業資料儲存與備份、提供遠端存取、或娛樂影音分享等家用服務整合起來,已經成為各廠商眼中下一步爭食的市場。

所以軟體大廠微軟推出Windows Home Server,然後找了宏碁華碩、HP等廠商,各自推出幾台示範主機,而硬體廠商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商機,就以某國產網路儲存設備廠商為例,剛開始產品是比較單純的網路儲存設備,但透過功能多樣、支援性佳的韌體加值後,漸漸往家庭必備的機器來定位與努力。買回的蔬果青菜要冰箱保鮮,自己努力工作的相關資料或者慢慢累積的旅遊照片檔案,何嘗不該有台機器來安全存放呢?乍看微軟的Home Server似乎太陽春,功能還遠不及硬體廠商的產品,但家電設備、環境控制等其他領域的廠商也正在合縱連橫、制定標準,學術單位也致力研究此議題,最後的控制軟體功能整合,這大概才是微軟想要的市場吧?現在幾乎電腦或伺服器都是微軟作業系統的市場,哪天家庭裡出現一台主機在監控家裡環境、門禁、調整家電設備的預設操作、同時兼具前述的資料儲存與備份、提供遠端存取、或娛樂影音分享,這樣主機上的作業系統應該就是微軟Home Server努力的方向吧。

或許將來哪天,按門鈴會有人聲語音先應答後再由真人接手並決定是否開門,即使只有一人在家,訪客也感覺不出來,若主人不在家則自動接通手機,同時網路攝影機已經啟動並錄影中。每天透過有網路功能的體重計或血壓計,把每日或每週基本的體能數據都往該主機上傳,經事先設定的警告值來發電郵提醒自己。車輛進入車庫之後,車用電腦也將車況、旅程紀錄等資料無線上傳到該主機,一樣可以做一些加值應用,而家庭的需求不只是這些而已(網路上有太多討論,在此就不贅述囉),但確定的是這些應用可能都需要網路環境。

而家庭中林林總總的設備漸漸數位且網路化之後,最終會有台主機設備進入家庭扮演"管家"的重要角色,就好像電腦內有CPU(中央處裡器),以後房子也會有台主機放在裡面扮演這角色,而雖然無線網路已經很發達,對1Home來說有線網路在現階段還是有其必要(有線與無線網路速度上還有差距),家裡有線網路環境就是這些需求與服務的神經網絡了。

也因為有線網路傳輸速度較快,屆時家裡的弱電部分(如網路監視、電話、視訊、音響)就可都透過網路線來傳輸,要不是現在電力網路還有些問題(例如無法明確掌握既有建物的電力迴路狀況,或經過無熔絲開關而走不同迴路時,播放影音檔有時候會斷斷續續),我還想把牆壁內的線路透過共用而更簡化哩,但電話線已經確定可被網路線取代了,微軟就推出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簡單說就是以軟體來取代過去的交換機了,誘因在哪呢?網路電話比較省錢,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自家目前測試中,累積幾個月的帳單數據再來分享),而微軟目前會主推企業客戶,我想是因為在企業應用領域上的CP值比較明顯,但這些跡象都透露著:網路已經改變過去的工作模式,接下來將會改變未來的家居生活。(所以我想弄個怎樣的居家網路環境呢?)

撇開上述部份尚未實現的科技夢想,若單純就資料保全角度來看,將來家裡這台主機的重要性將等同於(或許更甚於)以前的保險箱(錢再努力賺就有,資料遺失就...),若家裡對外的頻寬夠大,或這些服務多到自己無法或認為沒必要自己建置時,也可考慮當今炒的火熱的雲端服務

對了,為何寫了這麼一堆?這是自己1Home網路環境規劃前的技術觀察報告啦,接下來就要確認自己最終需求,把圖畫出來、統計設備種類數量、寫到預算表上去(最近跟Corey老師學的),看看預算表結果是否為天價,若是的話打自己一個巴掌....等醒來繼續刪.....

您家的網路環境怎麼規劃的呢? 那位大大可提供參考呀?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2 15:53

不會很貴啦  很多可以diy  把設備做串接  只是第一次設定要花些時間  等你要設計時  我會免費幫你弄啦  然後再po到2home當教材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2 18:56

2# corey

在此先感謝您啦!花了一些時間寫這篇也真是值得咧。 ....

(我要更努力寫才行 ,看能不能寫到哪,Corey大大就幫忙到哪...)
作者: rightway    時間: 2010-6-22 19:54

期待這有創意的案例中。
作者: petals2008    時間: 2010-6-22 20:01

偶也靠網路吃飯
可是小地那邊目前只能3G上網
訊號還不知是否穩定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2 22:26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6-23 05:52 編輯

rightway大:大家集思廣益啦,我還很多不知道的東西待學習哩。
petals2008大:您網路店鋪開很大哩,網路品質對您看來是不可或缺的,建議直接問問鄰居或去電當地最近的中華電信問問較快。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2 22:31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6-22 22:37 編輯

經過一番搜尋,找到幾篇補充分享,看來電力網路還是部分廠商持續努力的方向,所以新建屋的電力迴路規劃,還是可以多參考相關訊息來預留或配置:(可惜因非會員,部分文章只能從內文與圖表目錄略窺一二)

1. 結合保全感測與監控的智慧型居家安全解決方案分析
[attach]29321[/attach](圖片來源:電子時報)

2. IP網路與無線技術 助智慧型居家保全感測系統提高整合度

3. 智慧家庭未來趨勢 控制網路多採電力線 影音傳輸邁向整合異質網路
[attach]29322[/attach](圖片來源:電子時報)

4. G.hn一統家庭網路規格的漫漫長路
作者: 青蛙皇后    時間: 2010-6-23 16:36

本文章最後由 青蛙皇后 於 2010-6-23 16:47 編輯

弱電系統包羅萬象臉孔、指紋變識亦含在內,好用嗎?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淡水有一建案全用指紋控管〈還做個洗手台〉罵到不行,手髒怎辦?
臉孔〈最好沒雙胞胎〉識別九成九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4 05:39

8# 青蛙皇后

回皇后大大:我不知道現在的指紋辨識系統有沒有比較進步了?我是沒打算安裝這類設備啦,只是想說家裡網路要怎麼個佈線預留,不過您倒是提醒我可能除了網路線之外,可能一些控制線也可以先一起預留喔,例如某幾扇窗戶的百葉控制等等。
作者: clhung    時間: 2010-6-24 15:35

經過一番搜尋,找到幾篇補充分享,看來電力網路還是部分廠商持續努力的方向,所以新建屋的電力迴路規劃,還是可以多參考相關訊息來預留或配置:(可惜因非會員,部分文章只能從內文與圖表目錄略窺一二)

1. 結合保 ...
Casa verde 發表於 2010-6-22 22:31


電力網路是因應歐洲隨便一間房子都是古蹟改建不便,不得已想出的辦法,新建房子只要把實體網路線拉一拉就好了,頂多每個空間留2-3的網路點就夠了,注意要留一個夠空間的中央控制點,要擺網路設備、電腦等,約半坪到一坪就夠了。很多技術只是架在網路上,實體線路需要的只是網路線及電源而已,別想得太複雜。
作者: 佾雲    時間: 2010-6-24 16:02

拉網路線要記得直接上 "Giga" 喔!
為了省錢, 所有的網路線都是水電幫忙壓的.
自己設計網路要怎麼走. (連廚房, 廁所都有拉)
但住進後, 才發現怎麼只有 100MB呢!
這不是我要的, 我要Giga.
如果水電線材拉錯, 就事情大條了.........
還好昨晚自己搞了一個晚上,
從牆壁拉了幾條網路線出來自己壓頭來測
才確認網路線可以上 "Giga",
只是水電依一般的壓法, 結果只能跑 100MB.
還好水電同意再回來幫我整棟全部再壓過.
為了以後擴充使用, 建議新蓋的全室拉 Giga (1000MB)
如果各位不想花錢找電信公司來做.
記得要請水電壓好, 八芯的線順序也要對喔!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4 18:56

不過我都盡量走無線化  因為不只室內  還有室外  還有房屋跟房屋之間  有線很麻煩  有距離限制  要用中繼   不然要佈光纖   
無線沒法做的  我就用有線   
我認為未來的趨勢會是在無線   而且方式變來變去   
我的經驗是先好好檢視自己的需求  衡量經濟效益   再作規劃
例如智慧調光系統  一般美觀氣芬用  我平常連氣氛崁燈都很少用了   用間接照明而以  所以我用不到   但若很講究浪漫及氣氛的  就會覺得很實用
蓋房子一切最後都會回歸到需求與預算  沒有對錯  沒有哪種方式比較好
適合自己的最好  每個人的需求都會不一樣  要各案討論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4 18:58

以後所有的東西走無線   搞不好全部用i phone控制
作者: rightway    時間: 2010-6-24 21:23

加上太陽黑子、電磁波、速率等因素,有線也有其長處。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4 23:28

clhung大大:我瞭解您的意思了,就將這網路線看成是承載各種服務的管路,而網路接點比喻成水龍頭好了,有的水龍頭打開是可樂、有的是綠茶,就看家裡各個空間對網路服務的需求,想想要預留幾個水龍頭?放在哪些地方?屆時網路線一通各式各樣的服務就如"水到渠成"的出現,至於這些服務若求穩定與快速,就要如佾雲大大所提醒的:將網路線與接頭規格都提升到Giga (1000MB),這樣就可以享受全戶都是高速區域網路的便利。至於Corey大大提出的無線網路我也會設計進去,不過只用在特定區域,家裡全部走無線可能無法通過我內人那關,她對無線似乎存在著無限的恐懼哩。(顧慮的就是rightway大大所提的電磁波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5 08:11

若要採用有線的方式  依我的實務經驗最經濟的方法是   留管不留線
把管路先佈好  目前不會用到的線先不穿   要用到再穿   各種線的規格可是一直再變的
用不到又先穿  到時要用到時  以前留的線早就用不到了  還是要抽出重穿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6 09:56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6-26 10:02 編輯

16# corey
的確,留管不穿線也是個分散蓋屋建置初期成本的好方法,而且我考慮將管線走管線架之類的方式來固定,當然也會把將來自己要如何穿線這問題一併考量,否則一點點工作可能不容易找到廠商願意承接哩。

目前我知道的穿線方法:先備妥水線(五金行有賣,用來抓垂直水平用的塑膠韌線,一般常見紅白綠等三色),在線的一端綁上布條後,塞入預留管入口處(A),再找台吸力強的吸塵器拔去T型吸頭後(哈~ 不知正確名稱,就是放地上推來拖去的那個),接到預留管出口處(B)開啟吸塵器,透過吸塵器吸力將布條連帶水線一併吸出來之後,剪掉A端的水線綁上網路線,再慢慢拉出全部水線時就會看到綁在水線末端的網路線了。

[注意事項]該綁的地方都要綁緊(布條與水線、水線與網路線),以免鬆脫而必須重來,但為了減少穿線阻力,相接處也不能綁成一球,必須讓線很平順的在管內移動,所以除了綁緊也同時利用電工膠帶纏繞,增加牢固減少相接處的摩擦力。

以上方法可用在短距離且彎曲處不多時,若距離較長可能要用穿管器了(看完就知道Corey大為何喜歡用無線的設備了?)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6 18:13

17# Casa verde

哈哈   猜對了  我愛無線是因為對有線有一段不愉快的回憶   以前自己穿管  一直卡住  搞了好幾天  以前舊家的管線是買來就有的    設計很不良    很難穿   後來一氣之下  全用無線   從此就不太愛用有線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9 15:08     標題: 地下機房之規劃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6-30 13:26 編輯

上次提到網路線的配置,若以八爪章魚比喻的話,設備集中的地方就應該是章魚的頭,而設備數量較多時,"頭殼發燒"也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了。前陣子照相機大提到他有個工地是利用地下降溫的設計,得知之後就請假一天專程跑去看,因為發現我們都有一些"地下思想",有時間也慢慢將我的一些"地下想法"曝光來分享。
若有機會進去資訊機房,應該會發現裡面的低溫真是夏天的天堂,上班都要穿外套的,有資料統計:機房的耗電比例上,IT設備約佔了35%、電力供應系統佔了20%,其他就是冷卻系統的耗電。但即使自家裡弄了個小機櫃,應該不可能也吹冷氣吧?怎麼讓這些設備降溫又不耗電,成了設計這地下機房的緣起。

設計說明:
1. 購買一個預留孔多一點、位置偏上方一點的預鑄人孔半訂製品,等交貨前幾天去預鑄廠先將該人孔內外塗滿彈性水泥做好防水,另外預放現場放樣完進行開挖,將該人孔吊裝到挖好的坑洞內,這時露出地面的位置剛好就是地面與一樓架高樓版之間的高度。
2. 再買給冷氣使用的3M冷氣靜電空氣濾網,安裝在人孔四週這些預留的圓孔,以阻絕外面的灰塵進入,但讓外面冷空氣吹入。
3. 另外備妥角鐵並用擴張螺絲(俗稱的壁虎)固定之後,將機櫃面朝上的躺下並固定在角鐵上,但機櫃離人孔底端是有高度的,並在人孔底裝雨水感知器,當人孔底出現一點點積水時會立即示警。
4. 各項設備上機櫃之後,設備之間的空隙是朝上的,以利熱氣向上散逸並由人孔四周的預留圓孔散出到人孔外面。人孔與一樓樓版之間的縫隙則使用發泡劑充填塞滿,最後在相對位置的一樓樓版位置,製作一個上掀活動門可以開啟,以便設備進出或入內檢修,門版上也可預留網孔,對流散熱效果更佳。
5. 所有線路可經四周某二個(電力、網路分開)圓孔進出人孔,並經配管改接到一樓的管道間。
6. 因一樓樓版與地表之間為整片固定高度的陰暗空間,當空氣流經遇到人孔,將會找四周圓孔進出,進而帶走人孔內設備所產生的熱,我想這地表與一樓樓版之高度將會是影響散熱效果的關鍵之一。

本來第一版是想將這人孔整個放到地下水槽的角落,利用地下水槽內較低溫的水包圍這個人孔來降溫,但在與家裡也有機櫃設計的Corey大討論後,覺得濕氣可能對設備不利,所以就打消這念頭而改成氣冷模式。

底下是3D示意圖:藍、紅色分別代表冷、熱空氣的流向路徑。
[attach]29523[/attach]

近距離所見:細部設計圖還沒畫囉。機櫃安裝位置是藉由角鐵固定"漂浮"在人孔內,與人孔內部四周、底端有保持一定的距離。
[attach]29524[/attach]

另外由底端所見的示意圖,半透明那片是地面位置。
[attach]29525[/attach]

以上的設計前提是一樓採高架且當地沒有水患問題,還請各位大大指教囉!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29 15:57

19# Casa verde

機房降溫設計  我會搭配熱泵來做 所生生的乾冷空氣用來降溫很適合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29 16:54

20# corey

哈哈~ 的確,家裡有安裝熱泵的話,乾冷空氣是附帶產生的資源,可以多加利用。

若一樓地板高架之後想保留一個地下儲存室的話,是否也可以套用呢?例如木屋的基礎內埋設一個這樣的人孔來利用的話。(也當防災避難室,例如2013年將屆.... )
作者: rightway    時間: 2010-6-30 10:46

本文章最後由 rightway 於 2010-6-30 10:47 編輯

提出幾點想法供參:
1.被動式通風要考慮濾網的透氣率,畢竟它原始設計是裝在主動式通風的進氣口。
2.從示意圖看,這麼多圓孔會不會反而讓風各自走最短路徑,而不是我們要的規劃路徑?
3.一般機殼的散熱孔多在其上方或兩側,若照設計方式面板朝上擺放,似乎不是很妥當。
4.如果人孔的門與一樓的樓地板齊平,又設網孔,恐不利於未來的大掃除。
5.費用問題:不知道這樣做的費用和機櫃間比哪個高?

天馬行空的建議:
一、配合現有構想,預鑄水泥人孔緊鄰地下水庫或埋入土中,應該都有降低壁體溫度之效果。裝個建國市場拆船的優質小風扇,改用主動式通風,規劃一下通風路徑,應該也可以。
二、改設僅有採光窗之儲藏間,門的下方設通氣口,若要求落塵少,門上的進氣口連接一台HEPPA級的空氣清淨機,接著是機櫃,再來是其他儲放空間,再來(離門最遠的)牆壁上開個連通外面的通氣口(含紗網)。優點有:
1.用空氣清淨機造成少塵之環境,並形成空氣正壓。
2.利用機器的熱,讓儲存間的相對濕度降低,可避免因少數的人為活動造成房子劣化的問題。
缺點則是較為耗電、增加濾網耗材。

最後請教籃孩爸
您這樣設計最主要的原因是啥?
省錢、省空間、防災避難……?
作者: corey    時間: 2010-6-30 11:06

裝個太陽能風扇也行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6-30 13:57

提出幾點想法供參:
1.被動式通風要考慮濾網的透氣率,畢竟它原始設計是裝在主動式通風的進氣口。
2.從示意圖看,這麼多圓孔會不會反而讓風各自走最短路徑,而不是我們要的規劃路徑?
3.一般機殼的散熱孔多在其上 ...
rightway 發表於 2010-6-30 10:46

提出幾點想法供參:
1.被動式通風要考慮濾網的透氣率,畢竟它原始設計是裝在主動式通風的進氣口。<--對耶,講到重點囉,這部份我想到的是阻絕灰塵但忘了透氣效果。
2.從示意圖看,這麼多圓孔會不會反而讓風各自走最短路徑,而不是我們要的規劃路徑?<--想說有對流產生即可,不強迫空氣流向一定穿越設備,或許圓孔位置與數量可以再檢討。
3.一般機殼的散熱孔多在其上方或兩側,若照設計方式面板朝上擺放,似乎不是很妥當。<--一般冷卻空氣是從機櫃正面吹,而因為是被動式設計,所以把機櫃正面朝上,讓熱氣直接從設備之間的縫隙往上飄散,並經四周圓孔進來的冷空氣帶走。
4.如果人孔的門與一樓的樓地板齊平,又設網孔,恐不利於未來的大掃除。<--網孔部份都會裝前面說的濾網,地板這面可能就用吸塵器換上刷毛接頭來進行清潔。
5.費用問題:不知道這樣做的費用和機櫃間比哪個高?<--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的口袋還沒深到如少部分人把環保當成時尚這樣去追求啦。

天馬行空的建議:
一、配合現有構想,預鑄水泥人孔緊鄰地下水庫或埋入土中,應該都有降低壁體溫度之效果。裝個建國市場拆船的優質小風扇,改用主動式通風,規劃一下通風路徑,應該也可以。
二、改設僅有採光窗之儲藏間,門的下方設通氣口,若要求落塵少,門上的進氣口連接一台HEPPA級的空氣清淨機,接著是機櫃,再來是其他儲放空間,再來(離門最遠的)牆壁上開個連通外面的通氣口(含紗網)。優點有:
1.用空氣清淨機造成少塵之環境,並形成空氣正壓。
2.利用機器的熱,讓儲存間的相對濕度降低,可避免因少數的人為活動造成房子劣化的問題。<--彰化節能屋的謝兄就是把一些電器的變壓器都放在山壁那面牆與室內裝潢牆之間的空隙哩,利用熱氣來降低溼度。
缺點則是較為耗電、增加濾網耗材。

最後請教籃孩爸
您這樣設計最主要的原因是啥?省錢、省空間、防災避難……?
省錢嘛~若以冷氣來說,可省電費。但如Corey大說的,有安裝熱泵時就可不用這麼麻煩了。
省空間嘛~是的,想儘量減少室內空間被設備佔用。
防災避難嘛~哈哈~ 真要有避難效果,還是必須蓋成加強版的地下室啦。
這設計只是我的"不插電"原則所產生的想法啦,這裡的不插電是指儘量不使用市電,所以不含自己的太陽能發電,或許如Corey大建議那樣,修改成經小面積太陽能板的主動式送風排風方式,也解決您提到的透氣率問題。
作者: Casa verde    時間: 2010-7-7 21:36

前幾天想到一個細節:因為不是採筏式基礎,人孔放置的洞穴雖然開挖後可以夯實,但無法預測會不會日久下陷而導致人孔上緣與一樓樓版間的縫細又變大?若是這樣就需要填補,這點就比較麻煩一點了,看來這設計還有基礎樣式上的適用問題,除非改用筏式或類似的基礎結構了。




歡迎光臨 2home 打造桃花源 (http://2home.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