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小毛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助念能否解脫?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發表於 2013-7-25 02:17:00 |顯示全部樓層
無量壽經彌陀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陀不打妄語,所以在臨終前助念,如果能跟隨助念者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至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發願往生。
依佛願力,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對亡者助念,並非對屍體說法或助念,是對中陰身說法助念,趁中陰身在七七49天內未投胎到另一個世界前,召喚他一起皈依學佛,執持名號,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死後助念為什麼會有效呢?因為中陰身會學習。

依佛願力第十八願之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中陰身亦屬十方眾生是也,當然也能蒙佛接引往生了。
3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3-7-25 22:02:05 |顯示全部樓層
印順法師一代宗師(世壽100歲往生)
在84歲時(民國五十二年冬講於臺北慧日講堂,專題演說"往生淨土法要")之後編了一本往生淨土講記(匯集在華雨集第一冊之四中)(華雨集共五冊),對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淨土,以及如何求生西方,有圓融精闢的探討,可以供發大菩提心修學大乘法門的大大們做參考:
http://blog.yam.com/benji/article/45983565

印順法師可謂精通三藏,一生精進,對淨土法門,十分重視,研究的透徹精微。
摘其中小段,以彰顯印順法師,對淨土法門已深入其境矣:

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作願」者,發願也。「心常作願」者,必須常常作願,「一心專念」, 決定「往生」安養。如是作願者,因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奢摩他,華言止。 凡夫之心,散亂奔騰,止者、止心一境,勿令飛揚也。念與止者,念如繩,繫 不令動,及心靜止,是為止,故又名住心。故修定實即修念。如能念念相繼, 正念分明,即能得止。得止即為真實修行。

到極樂世界者,人人皆當如是如是,一者、其欲來時,只須念佛; 即得佛於臨終往迎,甚至十念亦生。
不為自身利益,但為眾生:拔一 切眾生苦,發願攝取一切眾生,同生極樂。迴自行功德以向利樂眾生,故謂之 為迴向也。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3-7-26 00:08:31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陳青 於 2013-7-27 00:59 編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業障怎麼算呢?
心悔即可入淨土?
矛盾~
壞人現在死掉靈魂值是-500分
陳青大大幫其助念
佛聽到了幫其擺平業障
讓他的業障一下就全清掉?
這樣很像也講得過去哦^____^
大地彩妝師 發表於 2013-7-25 23:15


要深入佛法,必須老老實實身體力行,佛說的話,才能得到印證。

您若熟讀淨土五經,再一心專念彌陀佛號十年,大約就可以知道經文裡說的是什麼了。
一切世間,唯佛不打妄語,從信得入,循序漸進是也。

您說:
陳青大大幫其助念
佛聽到了幫其擺平業障
讓他的業障一下就全清掉?

佛法不是如是說。
您要熟讀經書身體力行就知道了。
無量壽經云:至心虔誠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這是佛的願力成就吧!

誦經、持咒、或乃至如金剛經云書寫讀誦一四句偈、或見佛像、稱佛名、思維佛的功德,都能滅無量罪業,生無量功德。
這都是佛發的願,眾生如法修持,得以願力成就。

比方說,你爸爸說,你好好唸書,考100分,我就給你1000塊。
你依他的願力,相信他,你努力考100分,就得1000元囉。

這是爸爸的願力,你因此得到1000塊。

如果你爸爸說,你聽我的話,大學畢業上班,我就買一部TOYOTA Vios轎車給你。
你相信爸爸,聽他的話,大學畢業上班,就有一部轎車囉。

爸爸說話,可能會黃牛,因為人難免有失誤或妄語。
佛絕不打妄語,虔誠念佛、誦經、持咒必有如佛在經上說的,能生無量功德利益,消除無量罪障是也。

或許你又會說:我考100分,爸爸什麼都沒給我。
那是因為你爸爸沒有願力,他沒說要給你1000塊吧?
並不是每個爸爸都會發這願的。

佛在經上說,你讀誦書寫金剛經乃至只讀經上的四句偈或為人演說,會有無量功德,你虔誠相信了,就會有的。
一切世間,唯佛不打妄語,您知道了嗎?
3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3-7-27 02:06:06 |顯示全部樓層
印光大師、弘一大師皆精通三藏之一代高僧,一生精進,老實修行。
聽大師開示,即可省去各位大大一生苦思不解之遺憾:

印光大師開示: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62
臨終助念有哪三大要點?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一得住生,則超凡人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化。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戀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善道,既人,天。惡道,既畜生,餓鬼,地獄。修羅,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住生。且莫疑我係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住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住生,又何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深重,不得受用。今既歸命於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豈是分外之事。又佛昔發願,若有眾生,聞我名號,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故一切眾生,臨終發志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慈接引也。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柰不依佛教之眾生何。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既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至於自己所應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隨順俗情,求神問醫。大命將盡,鬼神醫藥,豈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於此種無益之事,則於念佛一事,便紛其誠懇,而莫由感通矣。許多人於父母臨終,不惜資財,請許多醫生來看,此名賣孝,欲世人稱我於父母為能盡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實鑒其心。故凡於父母喪葬等事,過於張羅者,不有天災,必有人禍。為人子者,宜注重於親之神識得所,彼世俗所稱頌,固不值明眼人一哂,況極意邀求,以實罹不孝之大咎乎。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尚未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於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始。念一點鐘,歇兩點鐘,縱經晝夜,亦不甚辛苦。須知肯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可與佛相應矣。念佛聲不可太高,高則傷氣,難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聽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則病人不能隨,即聽亦難明瞭。太慢則氣接不上,亦難得益。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家中眷屬如此念,外請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間斷。若值飯時,當換班吃,勿斷佛聲。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復分班念三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當念佛時,不得令親友來病人前,問訊諭慰。既感情來看,當隨念佛若干時,是為真實情愛,有益於病人。若用世間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雖可感,其事基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預令人說之,免致有礙面情,及貽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公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曲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布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云,羅剎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同乎。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頂聖眼天生等者,謂人氣已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心處獨熱,則生人道。肚腹獨熱,則生餓鬼道。膝蓋獨熱,則生畜生道。腳板獨熱,則生地獄道。此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至此感現如是,非可以勢力假為也。是時若病人能志誠念佛,再加眷屬善友助念之力,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耳。不須專事探試徵驗,以致誤事也。至囑,至禱。(文鈔續編卷下臨終三大要)


弘一大師開示:
http://www.drbataipei.org/drbbds/ultimate_bliss/final.htm

人生之最後
◎弘一大師開示
 


歲次壬申十二月,廈門妙釋寺念佛會請余講演,錄寫此稿。於時了識律師臥病不起,日夜愁苦,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藥,努力念佛。併扶病起,禮大悲懺,吭聲唱誦,長跪經時,勇猛精進,超勝常人。見者聞者,靡不為之驚喜讚嘆,謂感動之力有如是劇且大耶。余因念此槁雖僅數紙,而皆撮錄古今嘉言即自所經驗,樂簡略者或有所取。乃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音記。
《一》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最後一件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二》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癒,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癒,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癒,反更增加病苦耳。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塗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三》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若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願生西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瞋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儘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臥者。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以余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於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或有未宜,儘可隨時改變
,萬勿固執。
1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3-7-27 02:06:22 |顯示全部樓層
《四》命終後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
。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往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頂門溫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命終之後,念佛以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人。
《五》薦亡等事
七七日內,欲延僧薦亡,以念佛為主。若誦經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法師文鈔】中屢斥戒之,謂其惟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如請僧眾念佛時,家族亦應隨念。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迴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
開弔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出喪儀文,切勿舖張。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後,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不得謂以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六》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應於城鄉各地,多多設立。《飭終津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
《七》結語
殘年將近,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後,若未將錢財預備穩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爹叫娘,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和擺脫。離中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1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3-7-27 02:17:17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下接觸臨終助念團二十有年,初始接觸,即被深深感動。
助念團到場對亡靈誦經持咒之虔誠精進,超乎想像。
慈悲喜捨與耐心,更是深深打動人心。
他們不接受酬勞及任何食物飲水招待,自己帶水來喝。
助念完畢,交代清楚,即匆匆離去。
2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3-7-27 02:25:06 |顯示全部樓層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3-7-29 10:56:12 |顯示全部樓層
隨意舉幾例,探討佛法之不可思議處(諸佛願力,不是凡夫能思量知曉):

金剛經: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以上經文,聽聞或受持讀誦或為人解說金剛經,書寫金剛經即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功德,這是佛說,您信也不信?

佛不打妄語,佛說的話,您信也不信
阿彌陀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是佛說的,您信也不信
2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3-7-30 09:20:07 |顯示全部樓層
38# 陳青
這是佛說的,您信也不信?
==我當然是不信的,釋迦牟尼死了這麼久,隨便路人甲路人丙也說他領佛意,口出佛言
大部分的人無明,無法理解什麼是真理什麼是真相,隨意受人擺弄,仍覺得自己很高尚
indu 發表於 2013-7-29 12:06

不信是很正常,要是相信,那是很不尋常的。

阿彌陀經的一段經文可以印證: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阿彌陀經網址:
http://book.bfnn.org/books/0086.htm
2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3-7-30 20:06:21 |顯示全部樓層
我早期對助念的看法,因為從未參與過,也是沒有認同感。
原因是因為沒有深入其中,對道理方法,沒有概念。
對助念有概念,是從岳父母往生,助念團來為他們開示,然後大家一起助念,逐漸有了體悟。
尤其,助念團一團一團來到,看他們如此虔誠精進慈悲,深感震撼佩服,佛法信眾的慈悲喜捨。

看到助念後的岳父母面部表情氣色變化,也確實感到不可思議。

之後開始研究助念的內涵,並參與親友助念,因緣逐漸成熟。
爾後從此助他利己,受益匪淺。
2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助念能否解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4 15:37 , Processed in 0.048764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