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14
- 最後登錄
- 2024-11-19
- 在線時間
- 951 小時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2925
- 帖子
- 401
- 精華
- 0
- UID
- 26412
|
2012-08-03 01:10 工商時報 王炘盛金融業資深經理人
一直以來,我有點排斥參加同學會,尤其是大學同學會,因為印象中的同學,都是郎才女貌,不是抱著吉他唱歌,就是在台上雄辯滔滔,不是合著音樂跳土風舞,就是運動場上生龍活虎。但隔了30多年,只要一參加同學會,尤其最近幾年,這些幻影就全部破滅。男的不是童山濯濯,就是白髮蒼蒼,一半以上中廣身材,女的大都變成大嗓門的歐巴桑,話題不離寶貝兒孫。這等場景,雖不致令我「不堪回首」,但絕對說得上「悵然若失」。
最近鼓起勇氣,又出席一次大學同學會,碰到一個老友,離開職場5年多了,他退休前是一位相當高階的公務員,有一陣子,因緣際會,在媒體上還出了一下風頭;難得的是年紀有了,卻依然風度翩翩,現在大部份時間投注在旅遊、繪畫。而且非常有計劃地去做;幾年下來,已開過兩次個展,頗有成績。看來他人生的下半場,應該精彩可期。相對同樣也有幾位退休多年的上班族同學,他們則是把大部份時間,放在打高爾夫球、唱卡拉OK、偶而出國旅遊,或含飴弄孫,日子也十分愜意,不過好像就是少了些什麼。
拜醫學科技的進步,現代人活到75歲以上,乃至80歲比比皆是;除了自己經營事業,沒什麼明確退休的問題外,軍公教、大多數公民營企業的上班族,只要年齡或年資一到,經濟上沒什麼壓力,可以不再屈居人下,選擇退休、退職者不在少數。但是離開職場後,如何安排過日子,就因人而異。從所謂「退休」開始到離開人世,平均短者10餘年,長者甚至超過25年,尤其前些年的教師退休潮,許多教師服務屆滿25年,50出頭就離職,開始人生另一階段;而下一階段的時間,也將近20餘年,長度不下於前一階段。
我們以往因年紀或年資關係離開職場,是所謂「退休」,其實以現代人的身體狀況來看,已有些名實不符了。在「退休」後續20餘年時間,如能專注於特定的一些事情,必能有一些成果出來,對社會、對個人的貢獻說不定還超越人生的第一階段。看看張忠謀先生,他要是早些退休,那不只是台積電股東的損失,也是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莫大的損失。
「退休」好像代表一個人,長時間工作到一個年紀後,智慧和體能都不太能滿足工作所需,要退下來由年輕一輩接班,自己去過悠哉閒適的生活。如果抱持這種心態的話,那人生後半段長達20餘年的生活,大概就會真的,每天只是悠遊歲月,消耗社會資源,虛度日子。而且這種日子能否順利轉換,還得看每個人自我的調適能力。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他的書上談到,他曾做過一個研究,要一群準備退休的人,隨手寫出個人的嗜好和興趣,大多數的人只能寫5或6個,他的建議是,沒有寫超過20個的人不要退休,否則退了以後,不知要如何過日子。
不過轉念一下,如果不要把年紀或年資到了,離開職場看成「退休」,而當作「轉進」,是不是更能貼近現在的事實,也更能激勵從第一階段職場上退下來的人,更積極的轉換自己進入下一階段的工作。也許人生第一階段的工作,是從一個懵懂青年開始,為了生活,為了溫飽,為了養家活口,去投入一個不見得完全與自己個性、興趣契合的工作;但轉進到第二階段工作時,可能經濟不是問題,家庭負擔沒有了,可以全心全意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都能發揮的工作,加上更多的智慧和歷練,窮此10∼20年,其收獲說不定更超越前一階段。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寫的「寧靜的祈禱文」中,有三句非常著名的文字:「神啊,求你賜給我一顆寧靜的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神啊,求你賜給我信心和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神啊,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那一些是不能改變的,那一些是能改變的」。人的生命歲月有盡,機緣有數,這都不是人能去改變掌握的,但要過怎樣的日子,很大一部份是自己可以去主導的,不要迷惑於「退休」的字義,如能更積極的去「轉進」下一階段的作為,少則自己日子會更充實有意義,大則社會「老人問題」也不致惡化太快,成為後代子孫沉重負擔。 |
-
1
查看全部評分
-
|
不管遠近有山就好,不管好壞有樹就好,不管多少有人就好,賺多賺少有賺就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