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查看 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逆式腹部呼吸與氣息內化...論道家性命雙修與道法自然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22-4-28 08:43: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陳文生 於 2022-4-27 20:57 編輯

     幾千年來,道家人物的養生修練, 其所採用的總體方式,被稱為性命雙修,也就是修行者作為自然界的小宇宙時,把自我的心靈與肉體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與自然界大宇宙連結, 的更深層修練. 根據道家陰陽五行的哲理,人的心靈主體為元神屬陰 (相較於陽神而言), 而主宰身體的生命,則是仰賴氣的流動屬陽,因此性命雙修又被稱為陰陽雙修,也因此偶而容易被惡心人士,導入與性慾相關的邪途, 較屬不幸. 無論如何,在筆者走在道家養生與性命雙修,還算相當年月的修行路上,最深刻的體驗就是,道家的養生修行哲理,的確是一部相當完整的生命醫學與科學.  它的哲理易懂,且實踐方法易行,畢生若能掌握體用核心,耐心持之以恆,必可永續浸染於淨化心靈與健全體魄的情境中.
     東漢道家神仙魏伯陽真人所著的參同契,為道家修練貫穿千古的經典代表.論及本著作,係將易經(陰陽五行哲理)老子(道法自然哲理)與丹道學(丹鼎修練哲理)三書中,共同的精華部份彙整而成. 根據參同契,道家性命(或陰陽)雙修可視為,透過入靜(修性屬陰)與調息(修命屬陽)的整合,以帶動自身太極八卦的運轉.為達此目的,修練的核心作法,講求以清靜為體以簡單為用,換言之在結合入境與調息整合的過程中.係將凝神(陰)入氣穴(陽)的意境,結合虛極靜篤(靈)勿忘勿助(明)的心境狀態,始可達成.
     論及道家實際的性命雙修,從煉精化氣(針對男性而言以精區為起手的凝神重點)的起手階段,到合道成真最末階段,尚有第二階段的練氣化神與第三階段轉手的練神還虛,及第四階段的了手的還虛合道等總共五個修練階段.其實在坊間不少人,會把練氣功與道家陰陽雙修劃成等號?其實一般純氣功鍛鍊並沒做守竅的動作(只修命不修性),故當達到相當氣功層次時,就會產生不少負面後遺症,故此兩者存在天壤之別的差異. 雖說道家性命雙修所依據的哲理是耳熟能詳的老子的道法自然,且其實踐手段也是透過入靜中的守竅動作,上兩者雖均屬易懂與易行.然而,上兩者卻均處形而上的情境,想將其作貼切的連結與融合以成道,無宏大的誠心與堅定決心以及持久(也許數十甚或百年以上)恆心與毅力的堅持將萬萬不能,也就是常言道修道者雖千萬,然成道者卻雙手屈指可數矣.
    因此,對一個欲入道的修行者,首先需要反思數日,以確定是否具足上段所論及的各項心態.其次選擇自己習慣的入靜坐姿如佛道的盤坐(雙單或散盤等),以及儒者的正襟危坐等.而正式靜坐前需按以下步驟進行靜坐狀態練習.無論何種坐姿,均需頭正,縮下顎,腰桿打直,雙手結三眜印(即左手心平放在右手心上且雙手大拇指輕觸碰)並平擺置於小腹前大腿上),兩眼垂簾(微閉)口輕閉且雙齒輕扣並讓舌尖盡可能牴觸上牙齦.口鼻呼吸採逆式腹部呼吸(即內縮小腹的腹部呼吸方式).當上述坐姿狀態練習已達成熟時,即可將靜坐與調息整合以進行正式的道家的性命修(當然入座時,需心平氣和且盡量無雜念).
    依前所述,道家修行從入道到合道成真,總共有五個階段,其起手為練精化氣(以男性為例,若是女性,則為練血化氣,男女差異,爾後再敘),也就是將男性的元精轉化為元氣.欲達上述效果,入道者可利用已練習成熟的靜坐要領,建立陰陽雙修的情境,其核心步驟如下. 首先凝神(陰)入氣穴(陽)也就是利用守竅的動作(靜坐雙眼微閉時將心眼連線寂照下丹田,也就是肚臍以下兩吋處),刻意將身體內部個別的陰陽元素,做緊密連結,如此就有可能將身上的太極八卦,啟動陰陽五行之氣的運轉,進而驅動所有臟腑之氣與其餘的先天之氣朝向生命中心(道家所謂的中宮,在胃皖附近)積聚. 其次,藉逆式腹部呼吸方式(即是刻意縮小腹的腹部呼吸法.此法,與胎兒在母腹中的胎息法雷同)的均勻調息配合,就可完全進入道家性命雙修的修練情境中.
   鑒於道家修練的核心哲理,為老子的道法自然與自然無為(守竅與調息均須同時浸染於此情境中,才能啟動元神進入無所不為的修行情境),由於凡夫俗子個別資質與道根參差不齊,導致修練成效炯然而異. 若屏除高資質修行者(終究屬稀有人士),一般中等資質修行者(應屬廣羅大眾)套句道家修行哲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當修行者修練時間已達足夠時數時,原先靜坐時的刻意守竅與調息,在正式修練時段中(比如早上五至七時或中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以及晚間九至十一時等)若其心境均已能浸染於自然無為的情境,(以筆者歷練絕對可能))只要秉持誠心,信心,耐心與決心,長期不怠不懈,成道之日絕對可期.
    以筆者在道家修行歷程,也已具相當時日.有關選擇道家性命雙修的因緣際會,在過去與2-home眾大大分享的文章中,已有頗多的論述,於此不再贅述.雖然在修練的歲月中,未有做筆記的習慣,但對重要的轉折點印象,絕對是深刻的. 根據太極祖師張三丰在他的道言淺說中的論述,儘管是刻意的凝神入氣穴,也會啟動自身的太極八卦,並驅動跟臟腑相關的陰陽五行之氣的流動(當然對活生生的人,氣脈是通的,只是不夠暢旺,所以沒氣感),並積聚於道家所謂的中宮(生命中心). 上述的積聚之氣,當達足夠分量時,就會沿正規的主要氣脈(如任督等)擴散. 其擴散路徑,將首先由中宮沿任脈(跟內分泌相關)往下到會陰接督脈(與神經系統有關),再沿脊椎往上到百會,再順督脈往下到齦交接任脈,往下回中宮,如此周而復始,目的在開關展竅,與改造任督沿線的身體障礙,直到任督真通.當修行者打坐靜定時,已能體悟虛極靜篤勿忘勿助的自然無為心境時,形而上的元神將會出,而取代主導日常的識神(所謂識神退位,元神上位),進而處理接續的修行事務,諸如開關展竅,生理機能(器官或遺傳基因等)缺陷改造等. 以個人的體驗,最早有氣感的,是結三昧印的雙手繞檀中穴(中宮附近是氣區的中心)一圈的路徑,時間應該是修練起手後半年至一年之間.
     接下來要談的,個人的整個家庭在1992年 2月至1993年3月,國科會出國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市,普渡大學機械學院聲學實驗室研究訪問. 返國後,在偶然機會去基隆路對面台科大餐廳用餐,剛好附近該校佛教社團義賣活動,購置了南懷瑾先生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從此就與道家性命雙修的修行路,及自由出版社創辦人蕭天石,所長期精心撰寫的現代版道家經典-道家養生學概要一書,緊緊結下不解之緣. 雖然東漢魏真人的參同契是貫穿千古的道家經典,但畢竟是難懂的古文,不適合現代人參閱. 書香世家門第的蕭天石,以他的國學造詣,參閱中國所有經典的道藏,經融會貫通後,所精心編撰的較具白話的道家養生學概要,的確堪稱是有心向道者的經典好書. 套句道家經典名句: 一本好書抵上一位仿間名師. 個人自入道至今已逾30載,從未拜過師,當碰到難題無法理解時,總可從鑽研該書後,獲得還算精準的解決方法,真可謂道地的名師.
    從起手修練三年左右(國外訪問研究後一年,結手印雙手具氣感後兩年)有一天靜坐入定時,突覺一股無法控制的自發性氣動在肚臍附近醞釀. 隨著修練時日累增,逐步增至強烈,再逐漸回到微弱.同時也由中宮局部擴充至整個體腔.以上周而復始情境,在不同修練階段都會出現,只是模態不同.尤其前面的煉精化氣與鍊氣化神,兩個屬於開關展竅與生理改造,且較偏向於修命階段,感覺強烈尤甚. 另附帶要談的(筆者個人的體驗),當開關展竅一段時日(需多久與修練者個別差異有關),由於生理障礙被清理相當程度(應該說是被轉化成有質無量的先天陽氣),修練者體重會在無任何飲食習慣改變情形下,下降4~5公斤(一個月內). 以上兩個階段,屬修練的基本階段,其守竅位置會從小腹(精區,至於女性的內分泌為經血,起手為練血化氣,守竅為檀中穴)轉到心口(檀中穴屬氣區),也就是往上轉移(女性兩個修練階段均守檀中穴).而修練者的呼吸,於此兩修練階段,會從口鼻經氣管內化到小腹(也就是往下內化到丹田). 當練氣化神階段已讓修練者的奇經八脈(任督與陰竅等六脈)真通時,入靜中會明顯呈現密宗的三脈(左右中)與七輪(梵穴輪至海底輪等).此時修練者口鼻呼吸完全轉化成胎息,又套句道家經典名言"內交真息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顏",此意味著修練者的身體,在修練期間已被先天元神,徹底改造,而返回年輕狀態(當然也能保持相當健康狀態).接著身體內部暢旺的先天陽氣,將包覆顧守中宮的元神成丹,此即所謂的結丹. 套句道家經典名言"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此命由己不由天".結丹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胎息產生到胎息停止的階段(多少時間也許是數個月,甚或一年以上,與修練者有關).於此期間,修練者身上所有多出來的贅肉,會轉化成有質無量的先天陽氣,以淬鍊純陰元精的元神,成純陽的陽神(十月懷胎).因此同樣的,他的體重也會不知不覺中逐步下降10餘公斤. 結丹後修行者可藉胎息與胎食,行辟穀入大定.至此,修行者已完成前兩段的修行, 正更穩定的踏上第三段的練神還虛大道. 後續的修練仍需繼續維繫虛極靜篤,勿忘勿助的,自然無為的心靈情境,只是把守竅位置,往上轉成眉心(雙眉中點,也稱為祖竅或天眼).如此,心神仍如過去,引導修行者朝正規修行方向前進,套句道家另句經典名言"功夫到了,自知該往何處矣".於此練神還虛的階段,修練者將面臨十月懷胎(與人間女性懷胎雷同),陽神出殼,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等,更具挑戰的關卡,不得不慎.

    總而言之,道家的性命雙修,確實是一部非常完整的生命醫學. 藉由心靈與生理相輔相成的層次提升,修行者將終生沉浸於潔淨心靈與健全體魄的情境中,且隨時受到改造與照料. 筆者年輕時,因家族基因缺失,導致的舊疾(息肉導致惡性腫瘤,氣管弱易傷風及低密度膽固醇高,膽囊易結石等)均已遠離.多少年來,除了重大傷害(大腸惡性腫瘤),需要癒後體檢外,,幾無佔用健保資源. 現雖已古稀,仍耳聰(無任何聽障)目明(無老花,近視,青光,白內障等疾病,且尚能穿針引線),齒堅固無疾,體態猶如大學時代(清瘦,體重54公斤,清風道骨乎?),且健步如飛(健走速度每分鐘達140步),並體力充沛,仍可取代家族晚輩,處理他們不願且無能處理的家族雜務.以上種種,足證道家性命雙修所引致的成效.筆者目前正踏在還虛道上,也期待有幸能與2-HOME諸大大,繼續分享後續的修練心得,善哉!


.
     

        
5

查看全部評分

坐擁雲山安自在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22-4-28 21:39:4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佛家的禪定 入定
道家的打坐 修練元神

都是與 宇宙微世界 共振的過程

循環的圓圈模式 從微觀的小分子
到宇宙的天體運行 都可以發現
是ㄧ種 共通的通則

修練 透過 打坐 身體 跟心靈的 圓圈式的 不斷的修行
通常是氣的 循環 跟 思路的圓式游移
調整到跟 無 的 循環共振 頻率時
就可以 入道 入定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
發表於 2022-4-28 22:43: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og2h 發表於 2022-4-28 21:39
佛家的禪定 入定
道家的打坐 修練元神

請問og大大
您這是那一派的說法與理論?
(第一次聽過這種說法,圓來圓去)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22-4-29 08:14:3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陳文生 於 2022-5-2 18:20 編輯
Veg081 發表於 2022-4-28 09:43
請問og大大
您這是那一派的說法與理論?
(第一次聽過這種說法,圓來圓去)


其實OG大的論述跟台大李前校長所帶領團隊對新冠病毒解碼研究的論點是一樣的,就是透過打坐,念咒,(或誦經)修氣功或瑜珈等手段,去調整自我生命磁場主頻率,與地球磁場主頻率接近時,就會產生共振,進而引入能量與訊息為己所用.40年前大陸北京理工大學謝煥章教授,所帶領的團隊進行氣功科學基礎研究成果,也得到與以上相同論述. 此論述, 其實老子的道法自然, 已將其涵蓋於內. 這也是我選擇進入道家修行的主因. 所以直接引用此論點者的修行者,應該是老子與伊尹的文始派.另外道家修行將元神淬煉成純陽神以出殼,只是前五分之二路程的修命與了命階段,後面還有一大段更艱難的路要克服.
坐擁雲山安自在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22-4-29 09:14:2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og2h 於 2022-4-29 09:23 編輯
Veg081 發表於 2022-4-28 22:43
請問og大大
您這是那一派的說法與理論?
(第一次聽過這種說法,圓來圓去)



說法?

實際 學一點 會比較有心得
可以去學氣功 跟 打坐

兩者都是靠氣 左右對流產生的推力
氣功 仕動態的 環型
打坐世靜態的

除非你練到很高深 可以調整回去那個員循環的氣流

不然一班人 一入門 坐的 站的 歪七扭八
都不會有對稱型 迴路成圓形的氣

多人的氣 玩過碟仙嗎?
那就是ㄧ種 多環型共振

一班佛加 道加的 修行法 都有書籍 給你做準則
要學習 要解釋 只要照本宣歌
要對外講述也是照本 解釋就好
你要入定 佛教都有說 正姿 觀鼻息 忘憂.....

教科書 到處都是
但是真的 獎的跟課本都不一樣的
那都是最新的科技 或世 世外高人 .. 教科書 永遠是落後指標 只是基礎

人類科學是透過 各種 可感官理論 跟 物質
去一路絕對化 數學化 之後 變成 可看 可聽 可感覺得 宇宙世界
所以到現在 我們可以看到 各種微觀世界的 細菌 病毒 跟各種物質的樣子 運行

科技他跟各種宗教修法 一樣 還是透過宇宙的基本原則去推移
每個人身上都有 宇宙法則 只是看能否透過修行 感應的出來而已
網路小遊戲:
*寵物連連看 連到眼冒晶星
*hero war 收集到沒天沒地的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逆式腹部呼吸與氣息內化...論道家性命雙修與道法自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18 06:28 , Processed in 0.047411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