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7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在線時間
- 1246 小時
- 閱讀權限
- 70
- 積分
- 3883
- 帖子
- 407
- 精華
- 0
- UID
- 10604
|
本文章最後由 chrisccc 於 2011-11-14 09:41 編輯
稻農阿燈ㄟ憂愁:農地徵收,經典絕響?
by 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November 04,2011
距離建國百年的全國10大經典好米競賽揭曉已過一個多月,當大部分得獎稻農笑得開懷,所屬農會也藉由得獎好米,津津樂道宣傳在地的精緻農產,對新竹縣竹東地區農會獲獎稻農莊正燈來說,卻是百感交集。他悉心栽培的良田,被劃入新竹科學園區三期用地徵收範圍,將面臨無田可耕,也讓他經典好米化為碗中珍饈的榮耀,不知還可持續多久。
雖然得到「建國百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殊榮,莊正燈更期待的是,下一個農業百年,每位農民都可以在自己的農地上,永續與安心地耕種,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與世人分享悉心栽培的成果。
距離建國百年的十大經典好米競賽揭曉已一個多月,當大部分得獎稻農笑得開懷,所屬農會也藉由得獎好米,津津樂道宣傳在地的精緻農產,對新竹縣竹東地區農會獲獎稻農莊正燈來說,卻是百感交集,如洗三溫暖。
莊正燈驕傲的是,因為「只求第一,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務農堅持,讓他在水稻栽培上不斷更上層樓,參加全國經典稻米競賽,從去年的30多名,一舉成為今年的全國前10大,也打響竹東農業的名聲。
但讓莊正燈徬徨的是,這個農業第一的成果,悉心栽培的良田,卻被劃入新竹科學園區三期用地徵收範圍,讓這位經典稻農將來面臨無田可耕,也讓他經典好米化為碗中珍饈的榮耀,不知還可持續多久。屆時,恐怕只剩一張「現代神農」的牌匾,徒留追憶。
諷刺的是,當官方不斷鼓吹高科技產業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持續擴張科學園區的範圍,高科技產業早已陷入微利的割喉競爭,無薪假的消息頻傳。
荒謬的是,當藍綠為了農舍是否豪華而口水漫天,卻無人正視台灣優良的農業生產環境,正被所謂的園區、工業區開發鯨吞,早被蓋別墅的建商包裝成投資客炒作的標的而蠶食。
「大家只知道新竹有高科技產業,卻忘記還有可以種出經典好米的優良農業生產環境,同樣也可以養活眾多人口,」莊正燈感慨地說。
阿燈的田,城市的世外桃源
莊正燈的水梯田,座落於竹東鎮二重埔與三重埔的交界,被國道三號高速公路與中興路包夾,恰巧是連接新竹科學園區與竹東市區主要道路「光復路─中興路」的中間。從「光復到中興」,沿途景觀除了交通繁忙的市街、高科技業的公司總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就是順著和緩丘陵所闢建的梯田。
與中南部平原那種大面積綠油油稻田所形成的壯觀景色不同,竹東的水梯田被主要幹道兩旁高低參差的建築物阻擋,得找到巷道穿越,沿著丘陵緩行而上,轉過身來,站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遠望灰濛城市,才會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自覺身處於世外桃源的驚喜。
莊正燈的農田,就位在這處世外桃源,由將近90年歷史,提供大新竹地區民生、農業與工業用水的竹東大圳水脈灌溉著。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流經都會區邊緣的水圳,經常充斥惡臭與生活污水,但莊正燈引水灌溉的竹東大圳水脈,卻是難得的清澈見底。
與雜草共生的自然農法
「你相信嗎?我的田裡竟然有野兔與金雞出沒,」莊正燈指著一片長滿地瓜葉的農田,自豪地介紹他的農田不灑農藥,所以才會有豐富生態。他那6分多大小的農田,用第一期種水稻、第二期種地瓜的方式,輪流耕作,維持地力。
為了維持這片都市綠洲的生態環境,莊正燈採用天敵防治病蟲害。種水稻時,他放養禾鴨吃福壽螺;種地瓜時,他放養鵪鶉吃惱人的蟻象。至於田裡的雜草,除了偶而用人工拔除,大多放著與作物共生。
「很特別,像我種青蔥時,如果把旁邊的雜草拔光,青蔥吃起來就是沒那麼香,」從種青蔥的經驗,莊正燈猜測植物有一種逆境求生的競爭潛能,當人類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下去揠苗助長,除了影響生態環境,也弱化植物成長的本能。
採取與自然共生的思維,莊正燈種出的稻米與地瓜,除了口感佳,植物本身所散發的濃郁香味,也是一般慣行農法種出的作物所欠缺。
阿燈的務農堅持
今年 46歲的莊正燈,雖然從小務農,但大部分時間是兼業農夫,真正成為一位專業農民,也是近10年的事。他退伍後從事紡織業與服飾貿易,經歷台灣紡織業最黃金的時刻,1995年在自己的農地上蓋了一間有600台紡織機規模的工廠,單月營業額接近千萬元。
「當時根本沒有所謂的『度小月』,怎麼做、怎麼賺,台灣幾乎每一家紡織廠我都代工過,」莊正燈說,即使紡織業熱況空前,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對於農作的興趣。
2001年「911事件」爆發,是全球經濟景氣的轉捩點,紡織業由盛轉衰。其間莊正燈曾嘗試朝向紡織設計進行轉型,但景氣恢復有限,投入設計的成本難以回收,莊正燈開始放下工廠,逐漸朝向專業農民邁進。
「很多人因為工廠歇業或倒閉得到憂鬱症或自殺,但務農卻讓我心情愉快,」莊正燈說,即使面臨景氣長期低迷,但他始終未因此喪志,因為每次到田裡看到植物,跟它們說說話,看它們成長,就會很開心。
從兼業農到專業農,莊正燈不變的是對務農的喜愛,同時將從事紡織業研發設計的精益求精態度,帶到農業。原本他習慣噴農藥殺蟲,知道化學農藥對環境與土壤造成的傷害,改以無毒栽培。為了瞭解土壤與作物的特性,經常請教農業改良場的專家、學者、農會推廣員與資深農民等。
開心農場面臨的開發陰影
莊正燈在城市邊緣悉心經營的農業綠洲,除了培育出經典好米與友善無毒的農產品,也成為許多工研院職員與台大、清大與交大學生的「開心農場」。工研院創意中心研究員陳建泰進行的社區協力農業測試農場,就是與莊正燈合作。大學生進入二重埔農村田野調查,藉由體驗農事認識農業,也是由莊正燈帶領。
但是開心農場畢竟還是敵不過竹科園區的擴張。莊正燈的農田因為竹科三期開發案,至少有一半的農地被徵收做為國道三號的二重交流道用地。
「講什麼徵收農地做科學園區、工業區,廠房見不到幾個,反倒附近蓋了一大堆豪宅炒房地產,」莊正燈說,農業是百年大計,農地不應再被徵收,尤其現在極端氣候下頻頻發生糧食危機,農地資源越來越重要。
「要把鄉村叢林變成都市叢林,很容易;要把都市叢林變回鄉村叢林,不可能!」莊正燈指著自己的紡織廠,直說很後悔當初蓋在農地上,因為現在要恢復耕作,已經不可能了。
除了農地資源的喪失,莊正燈也從生活面與情感面,談反對農地徵收的理由。他說,對農民來說,花個三、四百萬改建自己的農舍,就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品質,但領個幾百萬的農地徵收補償費,根本買不起城市裡動輒上千萬的公寓大廈。
「更何況農民與自己長久耕作的土地早有了感情,土壤裡有什麼微生物與成份,適合種哪種農作物,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不是隨便換個土地就可以替代的,」莊正燈每次聽到外界用金錢角度衡量農地徵收問題,總會苦口婆心的解釋為何真正的農人不願放棄自己的土地。
尤其看到竹東附近許許多多農地被建商切割,蓋成一幢又一幢的鄉村型別墅,以青山、綠水、好空氣為號召,吸引來自都市的中產階級或投資客購買,體驗農村生活,莊正燈不禁反問:「同樣都追求好山好水,這些住戶是否也應當跳出來反對竹科三期的徵收案,因為農地消失,不只破壞好山好水,更加深糧食危機,豈能事不關己?」
看到農舍被投資客與建商炒作,看在真正的農民莊正燈眼裡,個性率直的他,竟也不禁飆了一句國罵。
堅持自產自銷,擺脫剝削
目前身兼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班員的莊正燈,也把自己當成平台,對外不斷學習農業新知,到改良場上課,對內則當在地老農的諮詢顧問,希望將無毒種植與友善土地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當地農民,以利於將來轉型朝有機方式耕種。
為了鼓勵老農朝無毒耕種,提升收益,莊正燈堅持自產自銷,希望擺脫農產品受到中間商剝削的處境,所以莊正燈的建國百年經典好米,除了部分委託農會代銷,其餘銷售都是自己一手包辦,勞心也費力。他栽種的是今年在建國百年經典好米競賽大放異彩的芋香米「桃園3號」,產銷班的無毒地瓜則是金黃香甜的「台農57號」。
雖然得到「建國百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殊榮,莊正燈更期待的是,下一個農業百年,每位農民都可以在自己的農地上,永續與安心地耕種,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與世人分享悉心栽培的成果與榮耀。
轉載出處:http://www.newsmarket.com.tw/Article_Single.aspx?ID=565 |
-
3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