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查看 1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古發現 兩萬七千以前人類已經到達臺灣 [複製鏈接]

Rank: 1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3-3-27 16:22: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2013-03-27 15:33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南雄】
    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國定遺址,經過考古調查研究發現,早在兩萬七千前已經有人類到達八仙洞生活,這也是至今所知臺灣最早的人類遺址。

    由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的「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從2008年9月開始在八仙洞遺址進行調查研究。除了在當地發現了十三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目達到30處。考古學家也在八仙洞內選定五十七處,進行岩心鑽探及十六個洞穴內進行了試掘,結果發現了大量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六個洞穴的地層堆積中,發現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地面或火塘遺跡,對當時人類的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新材料。而且出土物經碳14年代測定,證明早在兩萬七千年前已經有人類到達八仙洞生活,從發掘的資料顯示,年代還有上推到三萬年的可能。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3-3-27 17:19:5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我曾在金山山上,看到礁石。
證明台灣曾經沈入海底,是板塊運動擠壓後浮起來的一塊陸地。

另外久遠以前,台灣跟大陸原本相連,下面是專家研究報告:

一百萬年以來,台灣與大陸之間曾四度相連。

一、前言

您曾經想到臺灣島是中國大陸陸塊的一部份嗎?從前有一位叫魏格納的地理學家他於病床上閒來無事,注視著南北美洲大陸東岸與歐非洲大陸西岸形狀的相似,覺得可以湊合,而引發了他的「大陸漂移」學說的靈感,雖然他想的事實當時未必可能被接受,但他的思想是有道理的!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僅由不到二百公里的臺灣海峽隔開,而且海峽又是如此的淺,當然也容易使富於思想的人想到這個問題:「臺灣與中國大陸曾經相連接嗎?」

二、連接的證據

臺灣若曾與中國大陸相連,就應該留下許多曾是相連的遺跡證據,實際上也確是有許多的遺跡證據,足可證明臺灣與中國大陸是曾以陸化的台灣海峽連接的。

(一)化石證據

若有臺灣海峽的阻隔,動物群想由中國大陸到臺灣島來就必須涉水,但在遠古以前沒有過水的工具,而且動物如犀牛、大象、古鹿、野牛和野豬等原來生長在中國大陸南方各省者,根本不可能涉水來到臺灣;而我們卻能在臺灣的臺南縣菜寮溪發現許多這些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有的甚至於極為完整。這些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的研究鑑定和定年,算出大約屬於一百萬年前至五十五萬年前的生物,而這些生物當時在中國大陸確是極為繁盛,此一事實證明,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曾有陸橋相連。

(二)海底地形證據

我們若研究臺灣南部之海底地形,就會發現河川在出海口的地方繼續延伸到海底(即所謂溺谷),這是表示舊有的河道,而這河道古時應是露出在陸地上的。在臺灣南部流經屏東平原的下淡水溪出海後河道仍然繼續延伸,經臺灣海峽(深度約一百公尺以內)而至中國南海(深度可達五百公尺),若那一段河道當時應露出在陸地,則臺灣海峽亦應露出為陸地,臺灣島與中國大陸就可以此陸化的海峽區互相連接了。這件事實即為海底地形的一個證據。

古老的地形常受到嗣後的風化、侵蝕等地質作用所破壞,並不容易保存下來,在臺灣也僅少部份能保存著;由地質界的研究結果得知,大約在海拔六百公尺(大屯火山的外圍)的地形面是五十五至四十五萬年前的遺跡,而五百公尺、三百五十至四百公尺及二百五十公尺是四十五至三十八萬年前的地形面。此地形面歷經幼年期而壯年期而發育至老年期,形成起伏特小且變為赭色的緩起伏面,地形學上叫「赭土緩起伏面」。此種地形面在臺灣到處可以看到,且連續到福建的沿海地區,形成低平的波狀丘陵地或台地。臺灣海峽中亦有此種「赭土緩起伏面」,即為臺灣島與福建沿海者的連續段,表示此海峽也曾陸化為陸地使本島與中國大陸得以此陸橋互相連接,後來才再浸入海底成為臺灣海峽。

(三)地質上的證據

在一百萬年前至五十五萬年前,由於造山運動而發生海退,使海水退出臺灣海峽地區,臺灣與中國大陸得以陸化的海峽區連接著。由地質學的研究知當時陸地逐漸昇起擴大,使河川的侵蝕力增大,而且又適遇到狂風暴雨的大雨期,使河川的侵蝕力和搬運力更增強,所以大量的礫石搬運到沉積區,在本島許多地區形成厚度達一千公尺以上的礫石層,如分布在苗栗附近的火炎山層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這個造山運動也使一些地層發生褶曲運動(使地層形成褶皺狀),而使加裡山脈和阿里山脈成為長S字形彎曲;發生斷層作用(使地層斷裂互相錯離)而產生新店斷層、台北斷層、新莊斷層、大東河斷層等。同時也伴隨有激烈的火山活動,拋出許多火山碎屑物如陽明山區的集塊岩和臺灣北部地區的凝灰岩,並有草嶺山的玄武岩和陽明山的安山岩。這就是地質上的一個證據。

一般而言,臺灣與中國大陸為臺灣海峽所分隔時,海水不但淹沒了臺灣海峽,也淹沒了本島的許多地區,這叫做海進時期。在這個時期沉積在海中的沉積物質大部份為細粒的泥、砂質泥、淤泥質砂或珊瑚礁。若臺灣與中國大陸以陸化的海峽區相聯時,眾多的海水退出臺灣各地和臺灣海峽區,叫做海退時期。海退時期會出現許多的盆地(山間小盆地如埔里盆地、魚池盆地等),沉積下來的物質屬於陸相或半陸相,為較粗粒,有時具有礫石。而分布在台北盆地的所謂「松山層」,岩層特性屬於海進時者,時代在分布於台南岩層屬海退時者的「台南層」之前。「松山層」時代為臺灣與中國大陸由台灣海峽分開的海進時,則「台南層」時代應為台灣島與中國大陸以陸化的海峽區聯接的海退時,而於此同時也產生了屏東沖積平原和台東縱谷。這是地質上的另一證據。

由上面所談的證據,我們既知臺灣確實與中國大陸曾以陸化的海峽區相聯接,而這些事實所構成的故事又是如何呢?地球上滄海桑田不足為奇,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離合史就是滄海桑田的具體說明。

三、離合時間表

遠在二百二十萬年前至一百萬年前,臺灣的四周如同現在一般,為海水所包圍,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由臺灣海峽阻隔。本島與中國大陸之中的生物各自為政,大陸上雖是動植物繁盛異常,而孤島的臺灣卻不大受大陸影響。一百萬年前之後,真是雲開霧散,水退石出,海水大量地退出臺灣海峽和本島的周圍,使臺灣海峽露為陸地,臺灣與中國大陸即以此陸化的海峽區互相連接,甚至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也陸化了,使此二島借陸化的巴士海峽連接著(圖一)。因此使得這三個地區的生物可以互相往來,在本島即留下許多的生物化石遺跡。直到五十五萬年前發生了大海進,大量的海水再度淹沒臺灣海峽,本島才再度與中國大陸分離,又成了孤島。然而滄海桑田,這個不安靜的地球到了四十五萬年前,地殼又開始活動了,這一次的活動方式與前一次略有不同,是一種間歇性地持續上升現象,產生陸地上升,海水面下降,發生大海退,大量的海水再度退出臺灣的每一角落,臺灣海峽又乾涸為陸地,臺灣與中國大陸又以此陸化的海峽區相連接了(圖二);而且此段時期在本島產生許多不同高度的階梯狀陸地(階地),於此之後,地殼有一段暫時的安定。直到三十八萬年前之後大海進才再發生,臺灣海峽又為大量的海水淹沒,臺灣與中國大陸再度分離。此後也因地殼變動和冰期、間冰期發生了幾次的海退和海進,但規模不大,未能使臺灣海峽露出。

臺灣島孤立於大海之中,可謂孤單寂寞,到了五千年前,海水才再度漸漸地退出臺灣海峽,本島再度與中國大陸以陸化的海峽區連接著(圖三),並使島上的河流延長至臺灣海峽區。當時的臺灣海峽區有向南注入南海,向北注入東海的二個河系,海峽區即為此二河系的分水嶺。此次本島與中國大陸的連接為時較短。到了四千年前臺灣海峽地區就再度被海水所淹沒了。但在三千五百年前,地殼再發生脈動式間歇性上升運動,一次大海退再度發生,海水再退出臺灣海峽,臺灣與中國大陸再度以陸化的海峽區連接相通,此為最後一次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相連接(圖四)。到了二千七百年前這個陸橋——連接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臺灣海峽——就再度被大海進所帶來的大量海水再度淹沒且延續到現在了。

當然,由以上的敘述,我們也可以推測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連接次數一定不止如此,而上述的經過僅是目前能發現到的證據的結果,遠在一百萬年以前也一定發生過這些故事,祇因我們未能找到證據,無法確定而已。

四、離合的原因

知道了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離合史和留下的遺跡證據,接著也讓我們來談一談引起這些離合事跡的原因。

假如我們現在能夠將臺灣海峽的水設法除去,臺灣海就露出來成為陸地了,臺灣與中國大陸不就可以此陸化的海峽區為陸橋相連接了嗎?如果南北極的冰山擴大,或者全球的氣溫變得冷些,就會使更多的地方結冰,則會有許多的海水變成冰山,較淺的海就有可能露出成為陸地。在地球的歷史中確實發生過這種事,也就是冰河時期,在冰河時期由於大量的冰河和冰山的產生而使全地球的海水面降低,發生大海退現象。在三十八萬年前的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連接就是部分由於冰河時期大海退使臺灣海峽露出來的結果。

荷蘭人常說:「上帝造海,荷蘭人造陸」,他們把內陸的山地挖下去填平淺的沿海地區﹔相同地,在地球上自然界也有這種工程,我們叫它做侵蝕和堆積作用,河川將上游的高山侵蝕剝削,搬運到沿海甚至深海堆積起來,使淺海變得更淺,使沿海的陸地漸漸擴大,這種作用雖達不到填平臺灣海峽使它陸化,但對使海峽變淺以致易於引起海退也具有影響。

地震使地殼顯得不安靜,事實上是因地殼本是不安靜才有地震發生的。如果這個不安靜的程度達到相當的規模時,所引起的現象就比地震來得大了。例如造山運動使原來水平的地層產生皺紋狀的褶曲作用;造陸運動使部分的陸塊引起垂直上下的升降運動;斷層作用使完好的地層斷裂分開或使原相離的湊在一起﹔大陸漂移使原來聚在一起的陸塊互相遠離或使原來互相遠離的陸塊碰在一起;這些地殼運動,使陸地上升,相對地海水位即下降,原來浸在海底的區域也可因此露出成為陸地。在一百萬年前以後的臺灣與中國陸之連接即大部分由於地殼的運動使陸地上升,海水位下降,臺灣海峽露出來當作連接的陸橋才發生的。

我們觀察過去,也可預測未來,雖然目前未曾有明確的數字作為推測的依據,但天下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前已略知臺灣西部的陸地,平均每年向西前進三毫米,以台灣海峽的寬度,長此下去,七千萬年後臺灣與中國大陸不就可以重合了嗎?而且臺灣位居西太平洋的地震帶上,也即意味地殼甚不安定,也許那一天地殼再一次大規模的擾動,說不定臺灣海峽又會露出來了。會發生嗎?時間會告訴您答案的!但願您有機會看到。

作者通信處: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75/00010061/0004.htm
3

查看全部評分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考古發現 兩萬七千以前人類已經到達臺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30 23:25 , Processed in 0.051075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