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6查看 3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FW: 【為什麼一半的諾貝爾獎都是德國人?!】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3-12-24 19:51: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為什麼一半的諾貝爾獎都是德國人?!】--------   文章轉寄 --------
  
         
            
在德國時候 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發現很多意外的東西:  
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
     
德國學校都是半日製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   

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沒有本科生(後來根據歐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麼就讀到研究生,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
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

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

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

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
「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
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

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鑑借。

朋友們,我們要對"起跑線"和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重新的認識了。
"硬盤"的後果是毀了一切的未來 +
     
----家是講愛的地方     
==========================================
         
   
台灣的教育體制,不就是如此嗎?!

對孩子的教育應「寓教於玩樂」:  
1. 培養孩子『思考力』...        
2. 教導孩子『語言力,溝通力』...   
3. 培育孩子發揮『邏輯想像力』....  
這就足夠了...
餘下責任, 為人父母者,慢慢耐心地觀察挖取孩子的『潛能』是什麼!   

供為人父母或大人們參考 深思....
=====================
              
6

查看全部評分

mcc96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3-12-25 08:11:5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記得在2home我多次以德國教育 、 社會制度來和台灣比較,想不到今天又受教了,原來小孩子會輸在早跑上, 還好我沒有讀幼稚園, 還好我兒子讀的是混齡幼稚園
4

查看全部評分

打造綠城堡  http://wwww091wang.pixnet.net/blog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3-12-25 08:16: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沒辦法在台灣教育出來的年輕人都是"被動式的了"…然後被動式的人再教育下一代…一代傳一代…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萬分會員

想當東勢山大王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3-12-25 08:48: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在台灣恐怕沒這麼簡單...,除非政府如德國強制規定,不然你的小孩快快樂樂玩到國小三年級,
別的小朋友已經"很厲害"的學了很多基本的東西,然後老師覺得不必教那些了,你的小孩"成績"
一定都跟不上,老師不斷責罵同學也覺得他笨,他會在團體裏面被排斥貼標籤...,然後抗拒去學校...
台灣的父母恐怕進退兩難...


                 


   
3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3-12-25 08:56: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台灣人的教育制度應該傳自於中國吧, 自古中國文化就是士=>農=>公=>商這種方是在分級的,
台灣教育制度最大的問題點不是在於制度, 是在於家長自己, 我是覺得台灣家長愛比較又愛面子,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3-12-25 09:37:2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ljc 於 2013-12-25 09:38 編輯

校長拿回扣,校們敲打不斷,根莖都爛了豈有好枝葉
老師私賣書,開補習班,上課打混(本人親身經歷)
教育政策連年改惡補不變,師長累學生怕
重視學歷輕忽學力,強調貝多芬,填鴨教育怎能生出諾貝爾

說起台灣的教育,只能連三嘆

舉報

Rank: 6Rank: 6

7#
發表於 2013-12-25 09:54: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現在的學校不停的在弄一堆評鑑,不停的加東西給學生。學生要學會一堆東西,一校一樂器,傳統藝術,體育團隊,原本的東西一個也沒少,又加一堆,又要快樂學習。教給學生太少被家長唸,教給學生太多學生又吸收不完。現在教育部又愛加一堆  宣導  什麼OX都能來宣導,原本排好的課都被加來插去。

p.s.  這是小校的情形............  學生數少,老師也少,工作沒少......學生弱勢多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3-12-25 09:58:4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在大華人圈什麼事物最終都要歸結於政治問題

中國近兩百年來始終沒有機會紮紮實實地做好現代化

舊傳統的惡去不了 新時代的善生不了根

被西方的工商文化強勢行銷在整個民族生活系統裡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3-12-25 10:57: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cocacola 發表於 2013-12-25 08:56
台灣人的教育制度應該傳自於中國吧, 自古中國文化就是士=>農=>公=>商這種方是在分級的,
台灣教育制度最大的 ...

我的泥工課曾經有一位60歲的德國人,我們談及二國教育的不同,歸根究底就是職業福利不同, 導致家長為兒女作人生規劃時,希望靠考試能有好學歷來當吃政府頭路,或是熱門的醫學、高科技, 不希望兒女憑興趣去從事傳統工業、 服務業 、或是藝術業,因為這些行業能有好福利、 好養老的比例上較少。

在福利 和養老制度導向上不同, 引導著台灣人職業價值觀,也影響教育的發展方向。  說這裡我快踩到紅線,在此擱筆。也希望網友不要認為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話說回來以當今社會制度,要見賢思齊不可能,牽涉太多廣了,弄不好又是政治鬥爭。
4

查看全部評分

打造綠城堡  http://wwww091wang.pixnet.net/blog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3-12-25 11:47: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4w 發表於 2013-12-25 10:57
我的泥工課曾經有一位60歲的德國人,我們談及二國教育的不同,歸根究底就是職業福利不同, 導致家長為兒女 ...

有做便當者,45 歲多就累積:4,000~5,000 萬財富!
有做裝潢者,50 歲就累積:10,000萬~以上財富!
有做赤腳醫生者,57 歲就累積:100,000萬~以上財富!
….
….
1

查看全部評分

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FW: 【為什麼一半的諾貝爾獎都是德國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4-24 08:20 , Processed in 0.068669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