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查看 1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毛櫸的變色記錄.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24-10-28 20:33: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0-30 13:37 編輯

序.

好幾個主題陸續結案, 可以再開個新的了.

----------------------------------------------------------

另一篇主題裡面寫過, 在台灣, 山毛櫸 這種寒帶 ( 冬天會下雪的區域 ) 的樹種 ----

台灣只有四個山區, 可以看到 山毛櫸 這種屬於寒帶區域的樹種.

1. 北縣 ( 新北 ) 的 北 插天山. ( 高度 1727m ), 烏來的 阿玉山西峰.

2. 宜縣 太平山 地區 ( 山毛櫸步道 與其他山區 ), 高度約 1900m.

3. 桃縣 ( 改成市 ) 復興鄉 拉拉山, 高度 2031m.

4. 竹縣 內鳥嘴山, 高度 1749m.


在台灣, 它們算是 冰河時期 遺留下來的孓遺植物, 屬於珍貴稀有的一種大樹.

--------------------------------------------------------

筆者去過宜蘭太平山幾次, 但是都非屬 黃葉 季節. ( 因此沒走過那條步道 ).

新北 的 北插天山 --- 沒有特意跑那麼遠, 或是去爬過.

會沒有專程去過, 是網路裡面的一段文字 ----

北插天山標高1727M,頂上有顆二等三角點,無視野,其他網誌註明若再續走多崖山會有不錯的景色,但當天因途中霧雨環繞、視野不佳,只到北插山頂就折返。 木屋遺址之後的陡上路段有片山毛櫸森林,是冰河時期遺留在台灣的孓遺植物,是除了屬太平山以外,另一個擁有大面積山毛櫸林的區域。

======================================

桃縣 ( 改成市 ) 拉拉山, 曾經專程去 獨行 過. ( 目的就是為了去看 山毛櫸 ).

竹縣 的就不用講了 ---- 以季節與次數還有不同路線而言, 看過 ( 該山區的山毛櫸 ) 與爬過的人, 能夠比 筆者 更多的, 全台灣 " 大概 " 不會超過十人.

註 : 會去那麼多趟, 只有三種人 ---

1. 湊巧的因緣 ---> 被許多不同網友要求, 帶他們前往.

2. 本身與該山區, 具有某段時期的特殊緣份.

3. 山毛櫸的專門研究者. ( 這種人可能不會超過三位 ).

因此, 單獨的一座中級山, 普通的登山客與遊客, 不可能會持續的去過那麼多趟. ( 只是為了拍照 ).


有幾人比筆者去了更多, 其實也不是重點 ---> 總之, 絕對很少就是了.

即使有 100 人 超過筆者, 佔比也不過只是 " 1 / 23.4 萬 " 的極其少人數 而已.

---------------------------------------------------------------

畢竟這種樹, 只侷限的分佈於 非常少數 的山區. ( 新竹宜蘭以北, 而且本身有爬山或是健行的人, 才可能見到與拍到過, 如果只爬過一兩次的話, 還受限於氣候, 可能山上都是濃霧, 沒有景觀可以看, 除非運氣特別好. --- 中南部的民眾, 除非是 專程 想要去某地爬山與觀看, 否則也沒機會見過, 連看一次都可能不容易 ).


因為這個原因, 而特別開闢這個主題.

=======================================

原則上的寫法, 預定是 ---- 基於影像的數量多寡, 由每趟 " 有看樹與拍樹 " 的山旅, 每趟各抽個 33 張 ( 連續三篇, 最多連續四篇 44 張 ), 或是 22 張 ( 分成上下兩篇, 或者 11 張, 單一篇 ) 當代表, 來介紹或是觀賞這個樹種.

影像資材全部是由 竹縣 ( 拍攝過的 ) 方面.

至於桃園山區的話, 有機緣再看看.

因為光寫竹縣的, 就得耗費許多時間了.

-----------------------------------------------------------------

再註 : 竹縣拍過的, 最多只有到 金黃色 ( 就已經夠壯觀漂亮了 ), 以及已經落葉, 光禿的冬天樹枝, 並沒有見到過有類似橘紅色的程度.

-------------------------------------------------------------------

後記 : 暫時沒有要寫桃園的, 因此特別貼四張屬於桃園山區的記錄影像, 當個熱身.

樹林裡面.



三張遠觀. ( 有些是影像裁切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待續.

編註 : 修正台灣人口數字, 大約 2340 萬.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24-10-30 21:11:0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寫於正式圖文 ( 或說山旅 ) 之前.

遠觀 內外鳥嘴連稜.

以地理環境上而言, 內外鳥嘴 算是 新竹地區 " 有爬中級山 " 的民眾的山. ( 因為地理上屬於竹縣的尖石鄉與關西鎮 ).

其次是桃園地區有在爬山的民眾 --- 視野較佳的位置, 也常常可以看得到這條山稜. ( 外鳥嘴 離石門水庫不遠, 只是桃園看到的外觀比較不同而已 ).

註 : 本身沒在爬山的人, 看山比較無感.

更南邊的話, 北苗栗靠海的區域, 也看得到. ( 主要是, 這條山稜的西側, 沒有更高的山會擋住 ).

從筆者的家門前或是附近, 也可以看到.

本篇純粹就是用來解釋 --- 橫看成嶺, 側成峰 的這句話.

不同的位置, 不同的距離或是角度, 同樣的山, 看起來可能差異很大.

---------------------------------------------------------------

筆者最習慣的外觀, 就是底下這樣子.



尖石鳥嘴稱為內鳥嘴, 關西鳥嘴稱為外鳥嘴. ( 五峰鄉 也有鳥嘴山, 但是距離很遠, 屬於不同山稜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台三線, 竹東大橋. ( 竹東端 所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橫山鄉往大山背的視角.

低處往高看, 高低差明顯.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處山區, 爬高之後, 所見的樣貌.

在較高之處, 看起來的高低差就相對比較不明顯.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尖石鄉某制高點所見, 差異就很大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關西鳥嘴. ( 中央凸起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尖石鳥嘴.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山頂是在偏東側, 西側的山頭高度差不多, 因此....西邊平地是看不到實際山頂位置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新竹市郊區某處所見. ( 畫面左半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新竹南寮海邊所見. ( 左半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到了 新竹 / 桃園 交界. ( 六福村附近山區 ).

整個山稜, 看起來幾乎看不出 內外鳥嘴 之間的高低差. ( 因為外鳥嘴距離桃園較近 ---> 關西, 內鳥嘴距離較遠 ---> 尖石, 高度會被 誤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遠處看山, 不會知道山中是如何樣貌.

下一篇開始, 正式走入山林裡面.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24-11-3 15:39: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的基點之行.( 四篇之一 )

筆者夫妻 ( 或說單獨筆者 ), 算是 " 心臟非常大顆 " 的那一類.

一些較簡單的郊山不談, 許多 " 相對危險 " 的中級山區域, 也蠻經常帶著年幼的小孩, 一同前往.

前註 : 必須自身具有足夠的經驗與本事, 切勿隨意模仿.

筆者是自幼就常常獨自活躍於各種不同的山林條件裡面, 更不可能會讓子女陷入有生命危險的狀況, 必要時會理智的選擇撤退 ---> 許多大人本身, 上山之後, 都有可能自身難保, 帶著年幼小孩, 要注意的事項又更多.


本趟行程, 最終決定的影像有 49 張, 因此會以 13 + 3 x 12 共四篇, 陸續寫完.

畢竟每張影像都具有其代表性, 就不繼續砍到 4 x 11 的 44 張了.

------------------------------------------------------------------

帶兒子與大女兒, 去過巨木區域之後. ( 只算是完成這個山頭的六成爬升高度, 總爬升約 750 公尺, 爬了前半段的 450 公尺 ).

某天的空檔, 帶著小女兒 ( 當時未滿九歲 ), 決定爬到山頂的基點.

日期是某年的 10/01 ....天氣還沒有變涼. ( 也不熱, 算是很剛好 ).

從登山口開始爬升, 到一處平緩區域, 小女兒覺得熱, 準備脫掉牛仔上衣.

那支木棍, 是給她當 登山杖 用的. ( 當然試折過, 軔性足夠 ---> 是活的樹枝, 不是枯枝 ).



爬升約 450m 高度, 是一處窄稜線, 有許多透空的展望區域.

視野相當良好, 遠方的 大霸尖山 群峰 ( 遠方高處 ), 露臉了. ( 在山上要能夠看到遠方的高山, 需要好的運氣與機緣, 不是每次都遇得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近拍攝, 右後遠方, 是 聖稜線 的雪山北峰, 高度 3703m. ( 類似影像, 在其他主題標示過, 本主題就不標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外表奇特的野花. ( 沒有特別去查找名稱, 略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視野展望區域的西北方向, 是龍潭與桃園市的區域. ( 平地空氣不優 ).

視野優良時, 估計最遠, 大概可以看到台北八里的 觀音山 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相對近處, 屬於 復興三尖 ( 復興尖山, 夫婦山, 那結山 ) 其中的知名中級山.

那座是 那結山, 據說也有許多抓樹根與拉繩的路段. ( 不是桃園人, 筆者沒特意去爬過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南方向, 左緣屬於 橫山鄉, 中與右算是 竹東鎮.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約西側, 是 關西鎮. ( 最遠可以看到新竹市的南寮海邊 --- 前面介紹過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西北方, 平地的視野不佳, 是因為另外有一片的雲層, 擋住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圓形的蜘蛛網, 加上剛好的光線, 像是一片 唱盤.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 幫小女拍一些生活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幹上, 許多的蕈類. ( 拍了很多張, 兩張代表就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到這裡, 距離山頂的基點, 已經不遠了.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24-11-5 20:37:0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1-5 20:41 編輯

首次的基點之行.( 四篇之二 )

前一趟, 帶著兒子與大女兒, 繞了一圈的巨木區.

這一趟, 帶著老么, 算是對於傳統 ( 多數登山者, 一般等級 ) 路線的一趟探勘之行.

純粹只是為了去 了解, 那條路線的實際狀況, 並非為了 山毛櫸 而來.

---------------------------------------------------------

巨木區, 算是為了一般遊客而特別建設, 因此指標相當清楚, 路線也相對明顯, 四百多公尺的高度爬升, 屬於 純粹熱身 等級而已, 基本上算是, 沒什麼難度.

註 : 畢竟海拔 1450m 已經是處於 霧林帶 ( 台灣山區的 1000 ~ 2500m 高度), 容易身處雲霧, 在濃霧的狀況之下, 山勢走向或是東西南北, 不易判斷與分辨.

因此,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本身的山林經驗不是很充分者. 建議最好還是有人帶領或是跟隨隊伍, 不要隨意去闖.


嗯, 巨木區域以上, 往山頂的廣大區域更是.

---------------------------------------------------------

巨木區以上, ( 為了要上去登頂的人數, 相對較少 ), 就比較類似登山路徑了, 路跡也小了許多.

接近山頂的區域, 幾乎都是 箭竹叢, 但是對於較有山林經驗的人而言, 不難辨識正確的路跡. ( 基本上必須要能夠判斷, 屬於正常的登山路徑, 或是山區獵人所走的獵徑 ).

====================================

講句實話就是 --- 那趟山旅, " 可能 " 是筆者, 第一次親眼見到 山毛櫸.

因為沒爬過當年北縣的 北插天山, 也沒有走過 宜蘭太平山 的相關山區步道. ( 以台灣而言, 有分佈的山區太稀少 ).

但是, 一眼看到, 馬上就會知道.

裁切, 因為它們的葉片, 跟一般的 櫸木 非常類似.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葉子會變色的季節還沒到, 葉子也還很綠.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巨大的樹幹, 形狀也相當奇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根據學者在桃園 拉拉山 的調查, 最大樹齡 405 年.

這處山區的樹, 並不輸給 拉拉山, 因此至少都屬於 300 ~ 4xx 歲 之間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山頂的局部透空處, 又看到 大霸山區.

最遠還可以看到 雪山. ( 右緣, 這張沒拍到 ---> 另外一個主題有貼過, 而且標示過 ).

再註 : 那種遙遠的距離, 即使畫面裡面有拍到雪山主峰, 連筆者自己都比對了好一陣子, 才終於判斷出來. ( 必須要從 雪山主峰 回拍, 而且其中有拍到此山頭的影像, 來當做判斷的依據, 才會知道雪山主峰附近的許多座高度類似的山頭, 在影像畫面裡面, 分別是哪個位置 ---> 天氣與視野必須 100 % 的超級良好狀況, 才有那種機會, 從雪山拍到此座中級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對面渾圓的山頭, 是高度 1914m 的 李棟山, 攀登高度上, 比這個山頭更容易. ( 路徑也更大更清楚 ).

但是, 對面的山頂那裡沒有山毛櫸.

可能是百餘年前 ( 1895 ), 被日軍攻佔之後, 在山頂建了城堡, 並且把整山的大樹都砍光了吧. ( 把四周的樹砍光, 原住民想要偷襲, 比較困難 --- 日軍在防守上, 會相對更容易 ).

終究, 歷史沒交代, 只是筆者自己的猜測. ( 因為對面山頭的高度更高, 沒有山毛櫸的話, 似乎也有些奇怪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視野往東邊, 那是... 屬於 宜蘭縣, 相當有名的 南湖大山. ( 畫面中央, 高度 3742m ).

不小心轉到 P ( Program, 程式自動 ) 拍攝, 顏色會偏黃.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座名山, 台灣的三尖之首, 海拔高度 3705m 的 中央尖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幸好, 只有小部份的幾張是偏黃的, 其他影像又回到正常的藍與綠了.

==================================

後記 : 能夠同時看到 大霸與聖稜, 又能夠看到 南湖中央尖.

在全台灣, 大概只有這個山頭, 跟對面的 李棟山, 這兩座新竹縣境內的中級山, 有機會能夠同時看得到.

註 : 筆者絕非吹噓, 估計有 98 % 的可能性, 是真的. ( 除了地理位置與高度的關係, 不管桃園或是新竹境內, 絕大多數的中級山, 山頂四周大樹, 幾乎都沒什麼好的視野 ).

苗栗縣境內山區的話, 更不需要講了. ( 位置更南的縣市也是, 更不可能 ).

再註 : 純粹是以 中北部地區 的 " 中級山 或是 郊山 " 而言, 只有這兩個山頭可以同時看到. ( 台中或是花蓮縣境內的某些 高山, 確實是有機會同時看到 聖稜線 與 北一段 這兩處山區啦 ---> 那是在 高山 區域看到, 層次不一樣 ).

海拔高度 2222m, 苗栗縣最有名的中級山, 筆者登過十來次. ( 連位置比較偏西面的 大霸山區 都無法看到, 宜蘭縣是在聖稜線的更東側, 所以連想都不用想 ).

不過, 能夠看到哪些高山 ---> 對於知道某些高山的人, 會稍微比較有意義一點. ( 很大比例的人, 爬到山頂之後, 即使幸運的能夠看到遠方露出的山頭, 可能自己也不認識, 或是... 完全無感 ).


不過, 如果是北部民眾, 看到 大霸 還會不認識, 也實在太那個了.

待續....

編註 : 修正一個錯字 --- 把 偏黃 按成 篇黃 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24-11-7 14:03: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的基點之行.( 四篇之三 )

在基點的透空視野, 能夠看到 南湖 / 中央尖 的位置, 就是紅框裡面最遠的那一層.

第三層山巒的左側是 南湖大山, 右側是中央尖山.

那麼遠又那麼不明顯, 沒有高山資歷的人, 真的不容易發現到, 或是認識它們.



左邊山頭是對面的 李棟山, 中央遠處是大霸山區與雪山的方向.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這也是筆者會說, 基點 與對面的這兩座山, 可能是 全台唯二 能夠同時看到這些高山地方的 中級山.

原因是, 李棟山 ---- 筆者也爬過相當多次. ( 大概超過十次 ).

高度 2031m 的拉拉山, 登過一次. ( 為了看 山毛櫸 而特意去獨登的 ).

加上網路裡面的說明文字 ( 底下文字 ) ----

我在地圖上看到一路徑,描出一條虛線經達觀山後再登頂拉拉山,而且看起來比較不繞路,
殊不知實際走訪之後,才發現達觀山是廣稜的一個突起,

接近達觀山週圍,地形變得起起伏伏,路徑在連續的小乾溪溝前行,
但抵達座標上的達觀山 (1769M) 後,我四處查找卻沒看到三角點,
感覺達觀山只是這片廣稜的相對突起。

離開達觀山後,往拉拉山的地形持續是緩稜,
鑽入起起伏伏的乾溪溝,只是是路標變得更少,
要花更多時間探路、找路,
確認哪些是步道,那些是讓人迷路的乾溪溝。


底下是網路圖片, 達觀山頂區域的狀況, 路跡不明顯, 而且四周雜樹叢生, 毫無視野.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寫到 拉拉山 的部份 ---

(14) 拉拉山 12:12
拉拉山三角點無展望,週圍皆為箭竹林,
三角點往西可以沿著稜線走到夫婦山,
往北可以走到魯培山,
往東則接回福巴越嶺,


===============================================

上述這兩座桃園山區的中級山, 在高度與地理位置上, 算是 " 相對比較可能 " 的山頭 ---> 但是已經 100 % 確定, 兩個山頂都無法看到.

台北縣的南北插, 更是根本不可能. ( 地理位置不對 + 山頂毫無視野 ).

因此筆者才會說, 98 % 以上的機率, 真的只有新竹縣的 內鳥嘴 與 李棟山, 能夠 " 同時 " 看到那兩處距離很遙遠的山區.

畢竟, 在 中級山 裡面, 山頂四周都是雜木或是比人高的箭竹叢, 地理位置對, 高度足夠, 山頂又能夠有良好視野的, 極其稀少.

==================================================

高度 1749m, 雖然不算高, 但是明顯的, 氣壓比平地來得低. ( 密封包會膨脹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幹奇特的大樹, 存活了三四百年, 也算是不容易.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山頂附近, 其實箭竹分佈蠻大的區域.

幸好, 山頂位置的視野算是夠優.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山區, 開始出現雲霧. ( 上午十點多而已, 不到 11 點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小女的登頂照, 也是難得的生活記錄. ( 她的童年, 又多了一座 中級山 的攀登記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型奇特的 鐵杉.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處樹縫的透空, 近處是 防烈山區, 遠處是桃園拉拉山一帶山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拍近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更近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拉拉山那裡, 也曾經有過許多的生活回憶.

至於是否有機會寫到那邊, 就再看看了. ( 光是新竹山區, 就非常有得寫了 ).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24-11-10 16:31:3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的基點之行.( 四篇之四 )

下行, 準備繞道巨木區再下山.

山頂區域除了樹木, 地面都是箭竹, 轉往巨木區的路徑, 相對更窄小與路跡較不明顯.

而且地形更陡峭, 途中有許多繩索與四處裸露樹根, 走起來, 更需要專注.



倒木上的菌類.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能是一種 蛇菰 之類的吧.

按這裡顯示圖片

奇特的迷你小花.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至少, 順利平安的下達巨木區域.

-------------------------------------------------------

回顧這張影像才發現, 從起登開始. ( 到山頂落差約 750m, 250 層樓 的高度差 ).

登頂, 然後又陡降約 400m 到了巨木區域之後, 那根 " 克難登山杖 ", 居然還在小女的手中. ( 是活的樹枝, 不是隨便撿的枯枝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幾棵該山區殘存的巨木, 其實幾乎都有程度不等的 外傷. ( 拍攝較好看的角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巨木步道的另一棵, 基部明顯的 " 傷勢嚴重 ". ( 底部的 左中右 皆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繞完巨木區之後, 準備上行, 回到高約 1450m 的展望區.

除了山頂區域, 此處也有幾棵 鐵杉.

按這裡顯示圖片

爬高之後又繼續下行...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了截圖, 才發現 ---> 原來, 許多陡峭與拉繩路段, 小女兒那支, 是 另一半 幫忙拿的. ( 細的是小女兒用的 ).

不是由筆者拿 ---> 必須沿途拍照, 留下生活影像.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下達高度約 1450m 的展望處, 也有幾棵 鐵杉.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就一路回到登山口, 開車回家了.

---------------------------------------------------------

此行有錄了一小段的影片檔案, 可能一兩分鐘長度吧. ( 截圖代表 ).

下行巨木區的陡峭地形, 居然是小女兒走第一.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實那也沒啥, 雖然她當時還未滿 9 歲.

但是, 早在她未滿 7 歲, 一天半的登山期間, 就曾經先後登上海拔 3422m 的 合歡山北峰, 3237m 的 石門山, 以及 3421m 的 合歡山東峰 了.

而且只相隔不到五個月而已 ( 同年的 七月下旬 與 12 月 中旬 ), 合歡北 與 石門山, 第二度登臨.

========================================

補充五張影像 ---> 表示, 前面咖啡色的敘述文字, 並非編造.

合歡北 ( 某年 07/24 ), 中後兩位, 是當時 " 常常會出現 " 的 跟班 ---> 喜歡跟著筆者的家人, 一同前往許多不同的山區. ( 約定會合點, 各自開車 ).

註 : 07/23 與 07/24, 連續兩夜於山區紮營.

按這裡顯示圖片

石門山. ( 07/24 ...趁尚未天黑, 多爬一座百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歡東. ( 07/25 早上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同年的 12/18 .... 合歡北, 二度登臨. ( 同樣 12/17 ~ 12/19 三天行程 ).

左後四位, 分別來自 台北市 x 2 / 台中市 / 高雄市. ( 都是網友之間的關係, 各自開不同的車款前來 ).

多數人的頭上都戴帽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天的傍晚之前 ---> 後方背景, 很清楚了. ( 持續不融的冰壁, 連白天都是 零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後記 : 一般都不會建議 ( 或是應該強烈禁止 ), 在具有危險性的陡峭山徑, 讓年幼小孩走在前方. ( 尤其是下坡路段, 更危險 ).

不過, 筆者的小孩, 是從小就經常性的, 有在山林裡面活動. ( 筆者只要能夠抽出空, 就會帶他們出門 ---> 未必三位同時, 誰能跟就帶誰 ).

每個小孩 ( 包括另一半 ) 的山林經驗與判斷能力, 筆者自己當然很清楚. ( 當然也必須全程緊跟與緊盯啦 --- 另一半 緊跟, 筆者負責拍照 ).

畢竟, 如果不了解山林的潛在危險, 就會很危險.

----------------------------------------------------------

本趟山旅, 到此篇結案.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24-11-15 17:59: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 應 網友 的要求.

前言.

大概有那麼十年八年 ( 已經成為歷史, 詳細時間不詳 ), 筆者曾經被某社群付予一個稱呼, 新竹苗栗區召集人.

主要就是辦理一些, 各地網友們的聚會. ( 日間活動, 包括登山或是露營, 或是單純夜間的聚會與吃喝 )

另外就是要到各地, 去發送 網路認購 的一些物品或是紀念品那些的. ( 竹苗地區四處跑 ).

註 : 當年的貨運, 快遞與外送服務, 尚未像近年來那麼普及. ( 都是先集中寄到一處, 然後召集人再四處跑腿 ).

屬於 全台大會師 那種的大型活動, 也曾經參加三次的樣子. ( 或是頂多四次 ).

因為會參與各地活動的人 ( 有意願與時間者 ), 來自全台各地, 北至新北宜蘭, 南至 嘉南高屏, ( 包括花東的網友 ).

因此在該社群, 筆者也算是 全台地區 的 公眾人物.

=======================================

筆者辦理的每次活動, 都不會太 " 冷清 ". ( 捧場者不算少 ).

甚至於, 有些網友會直接提出要求 ---> 希望筆者帶他去爬某座山. ( 單獨的個人居多, 有些可能攜伴或是全家前來 ---> 例如台南市的某對夫妻檔, 與兩位子女, 就曾經來過新竹山區好幾趟 )

原因是 --- 筆者在社群, 貼過該山區的一些圖文. ( 網友見到了, 希望也能夠去攀登 ).

--------------------------------------------------------------

網友用 私訊 提出要求, 筆者如果抽得出空檔, 一般來說, 也都不會拒絕. ( 能否抽得出時間, 其實... 跟 心 比較有關, 願意與不願意而已, 只是騰出一個白天, 又不是需要五天四夜 ).

此趟的主角, 中年男性, 當時任職於台北市某車輛展售中心, 好像是 經理 職位的樣子.

筆者盤算自己能夠騰出的日期, 跟對方提出會合的時間與地點.

然後, 就帶對方, 實際走了一趟的山旅.

因為已經帶小女兒走過, 決定就以小女兒的那條路線. ( 登山口 - 山頂 - 繞道巨木區 - 登山口 ).

算是 P 型 的走法, 至少不需要用 ( 或開 ) 兩台車輛, 在兩個不同的地點接駁.

畢竟, 兩端接駁的話, 上山與下山, 分別都要多增加一段的路程, 比較麻煩.

只需要 --- 對方先開車到筆者家門前的空地停車之後, 再搭筆者的 SUV, 一同前往山區即可.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24-11-17 17:51: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4-11-17 17:53 編輯

首次, 應 網友 的要求. ( 四篇之一 )

會合與開車的過程, 略.

這天的首拍, 是已經爬升約 450 公尺的垂直高度, 快要上達展望區域之前的木梯.

當時的時間是上午 10:10.

因此, 大概是早上 08:30 左右, 抵達登山口. ( 會合時間, 可能 07:30 左右吧 ).

詳細時間沒記, 估計已經爬了一個多小時.

------------------------------------------------------------

註 : 一般輕裝, 平均的上升速度是 300 ~ 400 公尺 / 小時.

但是那僅供參考而已 ---> 不同的山區, 路況好壞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如果遍地的裸露樹根或是崎嶇不平的岩石, 不可能爬得多快.

另外就是, 每個人都會有體能與腳力上的程度差異. ( 一般民眾, 以 300m / 小時 為參考基準即可 ).



至於所謂的 超健腳, 900m / 小時 --- 筆者年輕時代, 跟那數字差不多.

終究, 不同的時代與年齡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位老兄, 穿短褲.

可能先前的爬山經驗, 就是步道整理得相當完善的 陽明山 / 大屯山 / 七星山 那類山區吧.

許多中海拔山區, 路跡不太明顯, 除了箭竹, 還可能有帶刺的 台灣小蘗 ( 刺狀葉的小灌木 ), 絨毛有嚴重刺激性的 咬人貓, 咬人狗, 甚至於一些蛇類.

爬山穿短褲, 是 非正常 示範. ( 尤其比較冷門的中級山以上區域 ).

-----------------------------------------------------------------

往上繼續爬升, 接近山頂區域.

霧林帶, 只能拍 水墨畫 的風格.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偶爾雲霧較為消散的時刻, 趁機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天的日期是 10/17, 季節算是秋天了.

但是, 此時的葉子, 顏色還沒有變化很多. ( 平地氣溫也還蠻高 ).

待續...

編註 : 調整文字與影像的相關位置.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24-11-18 15:40: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 應 網友 的要求. ( 四篇之二 )

登頂與午餐.

不知名的白色花朵.

註 : 中海拔山區, 種類繁多的 樟科 / 殼斗顆 以及不同的灌木, 幾百上千種, 植物學家都未必全都認識.

較為常見的種類, 能夠認識其中的一部份就好了.



---------------------------------------------------------

接近基點的一棵樹.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替對方拍個登頂照, 算是最基本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型特別的 鐵杉.

按這裡顯示圖片

休息與午餐時間, 簡單的泡麵.

按這裡顯示圖片

鈦鍋, 輕便型的小爐頭, 還真懂得 輕量化.

按這裡顯示圖片

原來... ( 時間過往, 拍過就持續冰凍, 筆者早就沒半點印象了  ), 對方是有帶 登山杖 的. ( 黑色直立那支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筆者雖然非常瘦, 但是比較能夠 耐重...

笨重的不鏽鋼鍋, 筷, 較為粗勇的爐頭, 還帶著 擋風板.

其他基本裝備與水, 當然是必要的. ( 但是向來的輕裝爬山都沒帶 登山杖 --- 雙腳還沒有那麼虛 ).

不過, 如果是屬於超級重裝的偏遠高山獨行, 會攜帶 單杖 當偶爾的輔助.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雲霧比較消散.

此時的 山毛櫸, 算是 初期變色的階段.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24-11-20 17:34:2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次, 應 網友 的要求. ( 四篇之三 )

簡單的午餐之後, 繼續加減拍.



雲霧飄來, 顏色就暗掉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光線變來變去.

按這裡顯示圖片

更暗的時候, 就成為黑白水墨畫.

按這裡顯示圖片

局部的葉子, 跟 櫸木 蠻相像.

按這裡顯示圖片

地面上的低階植物.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登頂已經結束, 準備帶這位網友, 前往巨木區.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一棵大樹 ( 紅檜 ), 表示快到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接近.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達巨木區, 這位....就是筆者啦.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山毛櫸的變色記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21 23:43 , Processed in 0.054449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