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3查看 13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花蓮縣老樹見證花蓮開發史蹟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1-1-12 14:31: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唐朝徐凝詩人一首[古樹]詩;寫道[古樹欹斜臨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今人看見老樹,再記下這首人對老樹的感懷,從蘇花公路將到立霧溪太魯閣大橋,經過幾小時的穿梭,轉轉彎彎突然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海天溪流一覽無遺,四線道中央斜立一棵百年老茄苳樹[重陽木],
   當時拓寬時一度想移走,經過路線調整,終於使花蓮門戶保有老樹,遺世獨立,也使我對新城1896年起的日據[新城事件]瞭解,不見城堡卻地名稱[新城]的由來,如今只有見新城警分局與昔為神社的天主堂老樹群,興起一股思古感嘆,
     花蓮縣的老樹,襯托許多對花蓮印象,花蓮市的明禮路瓊厓海棠,松園的松樹群,花蓮市舊車站附近的老樹,老市街尚存老榕樹.麵包樹及毛柿.老樟樹,有時間去發呆.去緬懷,
另外兩所高中,一所高農,都是老學校,還有縱谷各鄉鎮老國小,老派出所,都有老樹的蹤影,有時間再拍照分享大家,
  假如您到六十石山的路上,只見有涼亭.停車場,那您就要順便下車,沿木階梯去欣賞,也是百年的老茄苳樹,全貌樹幹樹枝覆蓋之美,您一定少見,品觀之餘;也欣賞到秀姑巒溪上游的灘景,還有一望廣袤的花東中區縱谷景致,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1-1-16 19:48: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1-16 19:51 編輯

1# 心身活莊園
花蓮縣老樹的2HOME 花蓮縣,其實很多老樹,在花蓮市的忠烈祠及松園後面的中廣公司.自來水廠及國防里及鐵路局內,三民街,這些舊址,當年都是重要地區.,
   更多的老樹,因為道路拓寬,為省麻煩,當場作廢棄物運走,後來花蓮市到新城段,改為四線道,才有保護意識,將樟樹移植,
  而花蓮也出現一位老樹保護達人 就是莊園附近的怡園渡假村老闆陳盛德 知道花蓮那裡有老樹將清除 他不惜代價 運回種植 如今成了渡假村的招徠 造成園內老樹大道 因禁止閒入 改天會餐再補拍
       今將出現在東海岸 海岸山脈的200年以上七里香 因中國大陸炒作七里香盆栽 而受山老鼠盜取 被發現棄置山溝 經縣政府移植在吉安鄉知卡宣植物公園 歡迎參觀
   另外介紹;將他人老宅,因無人清理,將屋舍太陰暗不想要的榕樹,移植後;不但作為門戶添景,離開主屋又砍除上端樹幹,完全以新姿態面世,又特別利用本地石材作入口牆面別出心裁,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1-1-29 13:34: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1-29 13:39 編輯

2# 心身活莊園 [/b]老樹的關懷一般只看到樹的中年,不知道樹木根部發展情形,以前老一輩人有提醒樹的種植,要離屋遠點,老樹被寄生時非常好,看老樹近在屋前與人們共容相處,不必移除,台灣幾個屋舍留存古樹的事蹟,證明人們愛惜老樹,也診治老樹,希望活的更老,看見幾代人之成長,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1-2-19 12:52: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3-6 17:28 編輯

3# 心身活莊園
    我把標題定得太地域性,所以等於我在唱獨角戲,也要把它繼續發掘唱下去,首先是上文第四張照片;有6支直幹很特出,為了引起興趣,要大家找資料猜猜看,也許在照片上頭文字太小,未引起注意,是外來種,還是請有心人猜猜看//
本文第一。二張照片是花蓮市中心的老樟樹,張臂作勝利狀的,很大棵有4層樓高,因為底下保留防空洞,所以互為依存,保留成了古樹與古設施,見證日據時期,在人煙繁盛地段才有防空設施,
  另張取名[迎客樟],橫空馬路,照都市發展應會拔除或毀掉,聽說也有一段故事,如今它成了市區特殊景觀更受保護,
在玉里鎮的德武國小,是砂礫地中建校,當年植了四顆[刺桐],如今成了附近幾所小學最具代表性的校景,老樹見證學校由茅屋教室到新穎教室,三代人的小學母校,
   農村住宅有些是兄弟環居,各擁有住宅,中間留置公用曬穀場或廣場,也因為避風,才有最後一張照片,附生滿樹幹的蘭蕨類植物,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1-3-6 16:51: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3-27 07:39 編輯

摘錄3月4日[自由時報]新聞;竹南國中興建於民國三年,已有九十七年校史,前身是日治時代的貴族學校,只有日本高官和台灣仕紳的小孩能夠就讀。日本老校友曾返回母校探視,當年訓導主任橫田清的兒女,去年就捧著雙親的遺照回台尋根-------
       竹南國中總務主任許志明說,曾遇到一名日本人來學校,憑著記憶走到竹南警分局,竟跪地嚎啕大哭,因為那是他出生的地方;還有名日本校友抱著老樹痛哭,因為他認出那是童年爬過的樹。
            當初小學校的禮堂建築物,現在是竹南國中的保健中心,校方先前曾請台南科技大學研究,目前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老樹情感
   
花蓮縣尚保留最多日人移民村遺跡的,就在我們莊園這個豐裡村,當時地名[森本]國小叫[豐田高小]更早在民國2年設立,已有98年歷史,目前尚存【劍道館]已改變為禮堂,校內原有很多榕樹已先後風災及得病,尚存兩棵也已死,目前尚存花蓮縣僅有的桃花心木及大葉欖仁老樹,有一棵老茄冬,應該與昔為日本神社現改為碧蓮寺的老茄冬老樹相當歲數,
也與竹南國中老樹一樣,日人回到兒時母校也是抱樹痛哭,結束二次大戰返日,歷經戰後艱苦歲月,再憶兒時求學快樂時光,能不痛哭一場,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1-3-22 22:45: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老樹與信仰中心
  老樹在一個社區,與世世代代的民眾生活在一起,社區有些居民由小到大,很多生活故事圍繞著老樹,老樹常常成為當地神祇供奉的地方,建廟成為社區精神生活之所寄,
   本照片是在吉安鄉干城社區的土地公廟宇,因為有老樹又是取自木瓜溪灌溉用水必經之地的上源頭,為什麼社區取名[干城]因為這裡當年是輔導會開發農場,也是鄉境之陲,故取用有保鄉衛國之社區名稱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1-3-25 08:43:1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3-25 08:45 編輯

花蓮縣老樹成為觀光景點
    花蓮縣的老樹,大都在老小學.老機關或花蓮市老市區內,唯一被作為[榕樹下洄瀾講古]的就是民國路[飲食街]的起頭,有棵大榕樹,現在又從新張掛紅色燈籠,表現古色古香的氣氛,幾年前做為花蓮講古的講座場所,
      兩張  照片是在 [松 園別館]拍攝,這裡成了花蓮市必遊勝地,居高臨下, 俯瞰市街,遠望海景,在老松樹下或坐或行,加上別館在二次大戰時,戰前日本神風特攻隊陣前休憩,戰後 的越戰美軍渡假,增添幾許想像空間,主要保留下的馬尾松,給這地方構成歲月的印跡,現在成了詩人面對太平洋左岸的聚會,
     還有就是前文提到的六十石山老樹,也成途中景點.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1-3-27 07:43:4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心身活莊園 於 2011-3-27 07:56 編輯

花蓮縣行道樹的更新
〔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台九線壽豐以南四個路段拓寬工程已近尾聲,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與花蓮縣政府協商後,決定以中東海棗、蒲葵等兼具景觀與防風功能樹種為行道樹,全力營造花蓮成為具有南洋風情的觀光地區。
兼具景觀與防風功能台九線壽豐鄉-溪口、溪口-兆豐、兆豐-南平及長橋段拓寬工程已接近尾聲,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尊重縣府的建議,捨棄以往行道樹一成不變的刻板印象,改採中東海棗、蒲葵等兼具景觀與防風功能的樹種,全力營造南洋渡假島嶼風情。
第四區工程處表示,縣長傅崑萁認為花蓮是台灣對外觀光最重要的門面,希望公路總局能改變思維,以栽種高聳的中東海棗搭配周圍景觀設計,可吸引遊客目光及塑造優質觀光形象,且絕對有加分作用,第四區工程處將協助營造花蓮地區的觀光意象。
台九線壽豐以南栽種未來將栽種七至八公尺高的中東海棗,樹與樹的間隔十公尺,每隔一公里與蒲葵交替輪種,不僅抗風、耐旱、成活率高,且不致影響駕駛視線,又可營造出南洋島嶼風情。

   在台11丙線10公里,快到理想渡假村的西面,有長長整排的蒲葵行道樹,是理想渡假村所有,董事長梁清政表示;種植後遭遇到幾次大颱風,蒲葵樹沒有一棵倒地,確實是耐風樹種,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成會員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9#
發表於 2011-3-28 21:45:2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8# 心身活莊園
這應該不是蒲葵
而是霸王椰子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1-4-1 07:45:1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9# 綠房子
          謝謝提供正確樹名,這是雲山水所拍照,本來不知它的樹名,有位朋友說它就是作蒲葵扇葉的蒲葵,
    報紙登載;花蓮台九線新拓寬4線道的中央安全島,將種植大量蒲葵,這是改變花蓮幹道風貌的大事,花蓮縣幹道一直種一段不同樹木,顯得很沒有特色,反而台11丙的理想渡假村,在自家近省道邊種植大量蒲葵,讓人留下印象,而且大颱風沒有一棵倒下,特別去拍照,就感覺外觀有些與照片不同,再次謝謝//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花蓮縣老樹見證花蓮開發史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26 22:21 , Processed in 0.049680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