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查看 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健康知識(3)(4)---(02.22)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2-2-9 09:30:2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2-22 08:53 編輯

腰痠背痛 小心癌症找上身   

陳先生67歲,最近幾個月因為食慾不振、容易疲倦及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先後到桃園某教學醫院自費接受全身健康檢查,檢查結果被告知正常無問題,並預約回該院的腸胃科進行追蹤治療。該院腸胃科僅以一般胃炎處理,並開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沒有再為陳先生安排深入檢查。

後來發現,陳先生意罹患腎臟癌,陳先生也曾求助中醫推拿治療,但腰痠背痛的狀況仍然持續。因為疼痛難耐,陳先生被家人送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室,急診科醫師診視後,照會骨科醫師前往診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郭忠和先幫陳先生安排X光攝影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骨頭並無明顯異常,但由於他第一眼見到病患陳先生時,直覺病患非常虛弱,再詳細詢問病史得知,陳先生最近幾個月持續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不明原因腰痠背痛,而且疼痛是錐心刺骨,疼痛難耐。

當下郭忠和直覺,病患可能是因惡性腫瘤導致食慾不振,並且惡性腫瘤骨骼轉移,導致錐心刺骨、疼痛難耐,於是安排病患住院接受檢查,結果發現,病患係罹患腎臟惡性腫瘤及全身多處骨骼轉移癌。

郭忠和指出,大部分民眾腰痠背痛時,習慣尋求中醫推拿治療,但是當疼痛無法緩解,就應該到大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郭忠和表示,陳姓病患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這些都是惡性腫瘤常見症狀,而且當惡性腫瘤轉移到骨骼時,常常會引發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而這種骨頭疼痛靠一般消炎止痛藥是無法緩解的。

他再次提醒民眾,若是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無法忍受的腰痠背痛,可能是惡性腫瘤合併骨骼轉移的徵兆,需要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骨科 郭忠和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2-2-9 10:03: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遠離油炸的食物,遠離煎炒燒烤的食物,遠離甜食,常做自我抒解壓力,放下自在,癌症就不易上身。

仇恨、焦慮、傷心、憤怒、苦惱和不當的食物及農藥,是癌症之源。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2-2-9 14:08:5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尋常的頭暈也是中風的表現   

沒有高血壓、沒有肥胖因素、沒有家族史、不抽菸、不喝酒的中年女性,只因頭暈卻變成中風。不尋常的頭暈,你不得不小心。

38歲的張小姐是一名上班族,沒有任何中風危險因子、慢性疾病或家族史,某天突然頭暈到無法行走,張小姐到醫院神經內科求診,當張小姐走進診間時醫師發現張小姐有步態不穩、偏向右邊的情形,問診時也發現右側臉部表情不協調;張小姐告訴醫師:「左側肢體及右臉有麻木感,最近發現有血壓偏高的情形,但是服用降壓藥也沒有給善」,醫師神經學檢查也符合症狀描述,於是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側延腦梗塞。

頭暈一般人都不在意,但是如果突然頭暈且維持一段時間皆未改善,最重要的還合併有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步態不穩、一側肢體感覺異常(如麻木感)或動作異常、視野異常、口齒不清、複視、容易嗆到…等,建議趕緊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沒有高血壓、不抽菸、不喝酒的人並不表示絕對不會有中風的危險。

一般中風多發生在中老年人,所以年輕人若發生中風情形,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腦血管異常、凝血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或藥物濫用的狀況。診斷確定中風後,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維持正常的生活起居並規律運動,如果有後遺症,如;偏癱、吞嚥困難就要配合積極復健治療以免生活品質受影響。

本文作者【台中醫院神經內科 林子敬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2-2-22 08:39:5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lake22 於 2012-2-22 08:54 編輯

(3)疑神疑鬼?行為怪異?您可能罹患「失智症」!   

  
當周遭的朋友變得疑神疑鬼、有怪異行為,以及無來由的情緒變化,好像變成另一個人,這時大部份的人都會以為被鬼神沖煞到,嚴重者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神經內科醫師提醒,有可能是罹患了「失智症」,建議盡快檢查治療。


近日一位62歲早餐店女老闆由女兒陪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主訴近一年來,女老闆的個性慢慢且持續的變壞。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遠說,這位女病患變得易怒,忘東忘西,客人剛點過的早餐馬上就忘記,並重複請客人點餐,讓客人不勝其擾。收了攤後,病患變得疑神疑鬼,覺得家人及客人偷她的東西,甚至覺得有人要害她,因為這些怪異的行為不斷加重,家人擔心病患被沖煞到,帶去問神求解也無效,因此將病患「押來」醫院就診。


林志遠指出,第一次就診時,病患非常抗拒,覺得家人和醫師聯合起來要害她,她不是神經病,為何要到神經科就診?經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發現,病患原本是一位温和慈悲的長者,非常照顧家庭及媳婦,有良好生活習慣,沒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因病患符合失智症診斷,於是醫師仔細加以詢問可能造成失智症的原因,發現原來病患長期茹素約30年,因此醫師經抽血證實病患是維他命B12缺乏症。


經過醫師仔細解釋及向病患說明只是要打「營養針」,病患才減少抗拒接受治療。經過三個月的追蹤治療,病患已能自己前往醫院就診,並將自己製做的素三明治「記得」帶來請醫生吃。


林志遠表示,維他命B12對於神經系統的發育及維持,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在酸性的胃腸中才能被有效吸收。


近年來,維他命B12缺乏症並非少見疾病,過去常見於長期吃素及胃切除的病患中。在過去的醫療中,病患就醫時,常在點滴加入紅紅的營養針就是維他命B12,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及健保開辦,病患打點滴改由健保給付,要自費加「營養針」的行為反而減少。加上近年來吃素的健康飲食習慣被提倡,以及健保時代各式各樣的胃藥及制酸劑普遍使用,吃胃藥導致胃酸不足,無法有效吸收維他命B12,導致維他命B12缺乏症的案例日漸增多。


他說,現行最好的治療方式是以維他命B12針劑定期肌肉注射為主,原因在於病患往往因為年長及有吃胃藥習慣,若口服維他命B12,仍因胃酸不足而無法有效消化及吸收吃到胃中的維他命B12。


林志遠提醒民眾,依據文獻報告指出:維他命B12症所導致的大腦病變及神經行為症狀,最好在一年的黃金期內治療,同時若有以下失智症10大警訊,建議應及早到神經內科求診,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的維他命B12缺乏症或其他失智症原因,早期接受治療。


失智症10大警訊:
1.記憶減退、影響工作:忘記頻率增加,提醒也想不起來。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事務:如英文老師想不起簡單單字。
3.言語表達出問題:以替代方式說明詞彙,如「用來寫字的」代替「筆」。
4.喪失時、地概念:搞不清楚日夜、在自家周圍迷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一次吃超過一天以上藥量。
6.抽象思考困難:使用遙控器等日常操作出問題。
7.東西擺放錯亂:如將水果放在衣櫥,把衣服擺在冰箱。
8.行為情緒改變:無來由的情緒變化。
9.個性改變:疑心病重、口不擇言或過度外向等。
10.喪失活動、開創力:變得被動,對嗜好失去興趣。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陽明院區神經內科 林志遠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2-2-22 08:47:1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4)淺談肺癌之因與預防   

  
「帽子歌后」鳳飛飛因肺癌逝世,消息傳出後不但讓國人震驚與不捨,「肺癌」也再度成為許多民眾關注的焦點。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肺癌罹患率及死亡率雖較十年前有稍微降低的趨勢,但肺癌卻仍名列國人十大主要癌症死亡的榜首,高於肝癌。由於肺癌早期徵狀不明顯且不易被發現,往往是到了末期癌細胞轉移才被發現,因此,對肺癌多一份了解,或許可多一份防範。


造成肺癌的原因,抽菸是第一個最主要且被證實確切導致肺癌的關聯因素,而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的罹癌風險則更高於吸菸者。其次為環境因素,包括工作必須常與一些化學物質,如石綿、砷、鉻、鎳、鈹、煤、焦油、煙草等接觸,或像礦工及長時間處於地下室環境工作的人,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如氡氣,則容易誘發肺癌。而居住環境的建築材質若使用含有石棉成分之建材、含有毒性物質的建築材料如甲醛等揮發性有機氣體、未妥善處理且具放射性的大理石等,都是容易導致罹患肺癌的可能。再者為遺傳,若家族有罹肺癌病史者,其風險也高於一般人。


由於近年國內不少知名人士,甚至是女性,注重養生且無吸菸習慣,但卻被檢查出為肺癌或因此而過世,讓周圍親朋好友驚訝不已。康聯預防醫學陳基宏醫師以多年胸腔內科的臨床經驗指出,導致肺癌的原因很多,醫學研究發現,亞洲女性未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比率的確高於歐美國家,有人認為或許與亞洲習慣大火油煙烹煮有關,此雖有關聯性,但未被確切證實。但可以確認的是,未吸菸的女性肺腺癌患者接受標靶治療的效果是比吸菸者來得好。


陳基宏醫師表示,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如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咳血、胸悶、胸痛、走路會喘等,由於這些症狀由於與呼吸道相關,常常容易被患者忽略,檢查時也不易發現。通常是腫瘤位置靠近氣管、或大到2公分以上才容易被X光照出,或是到癌細胞轉移時才被發現,這也使得肺癌往往是到第三、四期才被發現的原因,而透過藥物治療的平均存活率大約為九個月。因此,若是吸菸或常吸二手菸者、有肺癌家族病史者、工作必須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者,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此外,得過肺結核或肺發炎者,由於肺部纖維化,結痂處容易導致癌變,也是高危險群之一。


對於容易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陳基宏醫師建議,主動預防以及定期健康檢查是相當重要的。第一、吸菸者務必要戒菸,一般人則要讓自己遠離二手菸的環境。第二、不論是工作或居住環境,避免有害的化學原料及致癌物質;第三、非吸菸者,建議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如蕃茄、蘋果、十字花科蔬菜、深海魚油等。第四、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習慣,並定期追蹤。30歲以上,每年可作一次胸部X光檢查;45歲以上,則建議每年增加一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ow does lung CT),對早期肺癌作進一步的篩檢。

本文作者【康聯預防醫學】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健康知識(3)(4)---(02.2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29 20:57 , Processed in 0.053843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