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查看 35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退休才寫遺囑? 如果有一天,來不及說再見~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3-12-22 13:01: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aliver 於 2013-12-23 09:28 編輯

如果有一天,我們必須和這世界和最愛的人說再見,有什麼是你必須準備好的?有什麼是你--非得說出口的?讓再見那一天,即便感傷,還能有安慰。



孫越叔叔說:我41歲就開始準備我的老年,70歲已讓我的孩子們知道,我簽好了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吳念真導演說:以後不管我生什麼病,侵入性的治療只能延長3個月或半年的生命,就不要幫我做了!

柯文哲醫師說:對該感謝的人感謝、對所愛的人道愛、有什麼遺憾向人道歉,最後家人圍繞下自然告別人生。

黃勝堅院長說:面對醫療極限,醫師要很勇敢面對。當我自己面對死亡,我也不需要多受不必要的痛苦。

楊玉欣立委說:19歲肌萎症發病,讓我每天很認真生活,感謝天主,讓我經歷每一天。

譚敦慈(林杰樑醫師遺孀)說:我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孩子都了解,我不再做侵入性的治療,只要和我說再見!

吳依潔主播:最後一天,希望和家人感情很好、與外人沒有結怨,開心和世界道別。

那你呢?



人生苦短,人生無常。



這三句話,要趁活著的時候說...



文/余廣亮(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那年去貴州義診,在我的記憶裡至今還保留苗族青年依依不捨的表情。

因為聽不懂苗族話,待在貴州的那幾天,每位醫生都被分配到一名小翻譯。我的小翻譯很少見到外地人,所以顯得特別興奮,整天黏著我,比較讓我摸不著頭緒的是,打從第一天見面,他就開始為我的離去進行倒數,他會很熱心地告訴我:「你還有五天就要走了!」接著隔天又說:「你還有四天就要走了!」直到要離開的前一晚,從小翻譯臉上難掩的沮喪神情,我才察覺原來他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分離感到憂傷。

小翻譯對於分離的事實無能為力,但我相信他在一邊數日子的時候,一邊也同時珍惜著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分鐘,後來我們的回憶也因著他的「珍惜」變得豐富。

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成為一個提醒。人的生命有什麼、沒什麼,往往不是取決於命運的安排,而是在於我們懂不懂得去珍惜每一個當下。

「生命被壓縮到最後一刻,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我時常拿這個問題問自己,也問周遭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想和最親愛的人在一起。然而我們的想法並沒有反映在自己每天的行為上,我們汲汲營營於事業、金錢、權力和美貌,反而時常忽略自己靈性上最大的需求其實是尋找關係上(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以及與天的關係)的安全。

所以,每當我從事臨終關懷服務的時候,我都會試著去打探病人心裡頭最深的「盼望」與「遺憾」,我希望激起病人說出自己最在意的一件事或是一個人,因為我真切地認為,當一個人的心願被完成或是遺憾被撫平,他才能走得平靜。





有這樣深刻的體會,是因為一個罹患癌症的老先生。那一次,我把相同的問題丟給老先生,他斬釘截鐵回絕我:「沒有!」但他的太太在一旁卻幽幽地說:「有啦!他弟弟。」結果換來老先生嚴厲斥責。我私底下向老太太打聽,才曉得老先生與弟弟年輕時因分家產鬧不和,已經三十多年沒連絡。

透過一些關係,我得到老先生弟弟的連絡方式,也幸運地與他見到面,可是我一提起老先生的名字,弟弟馬上板起臉孔。為了稱職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我只好故意跟老先生的弟弟說:「你哥哥日子不多了,他真的很想見你一面,你能不能去看看他?」弟弟重複問了好多次:「真的嗎?」最後才勉為其難答應。因為有弟弟善意的回應,我趕緊去詢問老先生的意願,得到老先生首肯後,我於是著手安排兩人的會面。

我永遠記得他們見面時的情景,看著哥哥孱弱的身軀,弟弟在病房門口愣了一會,才慢慢走向前握住哥哥的手,兩人都沒說太多話,只是彼此問候,他們把沒說出口的話,化成內心情感的蠕動,那一刻他們都釋懷了,再也沒有恨。幾天之後,老先生面容安詳地離世,我慶幸能夠抓緊機會幫助老先生達成心願,讓他在人生謝幕時心裡頭沒有遺憾。

假如有一天,我們說再見,我們一定不希望有來不及彌補的遺憾;假如有一天,我們說再見,我們一定不希望後悔太晚說出:「對不起」、「謝謝你」以及「我愛你」。

推動臨終關懷的目的,不是只侷限於關懷臨終病人,它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應該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看重每一天的時間與生活。



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好好地想像自己的死亡,透過認真面對自己的死亡,進而挖掘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將一一浮現。很多事情我們都會事先準備,為什麼唯獨死亡我們不去準備?

當你提早思考死亡,你會開始整理你的人生,你會懂得把握剩下來的時間,因為你的珍惜,你的人生就會不一樣!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 ... TL000006326&p=1

------------------------------------------------------------------------------------------------------------


除了要好好珍惜愛你和你愛的人更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才能於心無愧.無悔.內心安祥.滿意的離開人世間~~~


一個很著名的實業家,每隔一段時間,他會帶著妻兒去火葬場看看。有人不解,問其原因。實業家說,只要到了火葬場,你浮躁的心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把名利和財富都會看得很淡。才能做到置身于喧囂浮華的世界卻始終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寵辱不驚,獨善其身;才能做到面對種種誘惑而心如平鏡,凝神專注,心無旁骛。



火葬場---人生最後的驿站。
在這裏,不管你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的達官貴族,還是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的富翁大款,或是默默無聞、一貧如洗的平民百姓,甚至是聲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後都要來到這裏,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地躺地那裏,然後被推進燃燒著熊熊烈火的爐膛,再次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被紅布包著的小小方盒。

來時一絲不挂,去時一縷青煙。其實人生就這麽簡單。什麽榮華富貴,在這裏都恍若煙塵,不過一瞬;什麽恩愛情仇,在這裏都灰飛煙滅、一筆勾銷。 朋友啊!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裏,我們的身邊總是充滿了誘惑:權力、地位、金錢、美色……一不小心,就會在我們心裏激起波瀾。



原來澄澈、純淨、安甯的內心就會變得喧嘩、浮躁和功利。當你覺得現實和理想有差距的時候,當你覺得委屈傷心、無人理解的時候,當你爲了恩怨情仇耿耿于懷的時候,當你爲了利益得失斤斤計較的時候,當你面對權勢垂眉折腰的時候,當你爲了地位高低勾心鬥角的時候,你不妨去火葬場走走。面對一小堆帶著火星的灰炭,你還有什麽放不下、看不開的呢?



人生苦短,人生無常。放不下和看不開是消極對待生活,相反,我們要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過,不用花時間去憂愁、去焦慮、去歎息,而是抓緊時間,享受生命、享受健康、享受快樂、享受幸福!
5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3-12-22 21:33:2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死亡是一件極普通的事,但它是活著的否定,大部分的人貪,貪活著,因此對死這件事有了超乎異常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對死後無知,因此他們願意相信有人保證死後上天堂,來吸引他們成同一掛的同志。或願意相信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活著時全心全意只念著如何可以死後上極樂世界。
因著對於死亡的恐懼,死前的時光、死前的一切活動,變成了令人不敢忽視的事情。如果只剩一天、、、如果如何如何、、、等等的話語就經常出現在所謂的勵志或勸世的文章裡。
活著不活著,那不如早死早超生了。活著不盡力全心全意地做該盡的義務,活著不全心全意地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心中卻一直想死這件事,真是顛倒的世界!
對於自以為是勵志勸世的有心人士來說,用的方法不良,只會以盲導盲,如佛教教人的白骨觀來對治性慾,將導致意識的偏頗和目標的失真,帶來很嚴重的不良後果。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3-12-22 23:02:1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taiwanbigmary 於 2013-12-22 23:08 編輯
indu 發表於 2013-12-22 21:33
死亡是一件極普通的事,但它是活著的否定,大部分的人貪,貪活著,因此對死這件事有了超乎異常的想法
大部 ...


您說:<如佛教教人的白骨觀來對性慾,將導致意識的偏頗和目標的失真,帶來很嚴重的不良後果。>
不知是出自哪位上師?
其實很多師父勸勉弟子會講到像這樣說法..是勸勉人看淡<性>..不以之為首要目標..不沉迷貪求..
其實對於貪..慾望..好名..好睡......許許多多的不好習性都是勸在修行過程看淡到放下改掉
並非教在家弟子都變成不是和尚的和尚..或不是尼姑的尼姑..
不然新一代的眾生將從何而來??
其實也有不是這樣開示的師父..
好像沒又哪位師父說這可以治療<性慾亢進>之類的吧..
這是不同的!
當然接受的有..不以為然的也有..

2

查看全部評分

農田一角落綠化,為降溫來盡一份心力!謝謝!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3-12-22 23:31:4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taiwanbigmary 發表於 2013-12-22 23:02
您說:
不知是出自哪位上師?
其實很多師父勸勉弟子會講到像這樣說法..是勸勉人看淡..不以之為首要目標 ...

您說:<如佛教教人的白骨觀來對治性慾,將導致意識的偏頗和目標的失真,帶來很嚴重的不良後果。>
不知是出自哪位上師?
>>這是我自己說的。道理呢?心如何想,意識就會如何變。當然不認同的可就此點再討論。認同者就會了解,當心不在目標上,用其他的方法、手段來達到意欲的目的,而這目的卻只是人生小小的一個不重要或極易解決的事,這樣的做法就是以盲導盲,帶來很嚴重的不良後果。

其實很多師父勸勉弟子會講到像這樣說法..是勸勉人漸次看淡<性>..不以之為首要目標..不沉迷貪求..
其實對於貪..慾望..好名..好睡......許許多多的不好習性都是勸在修行過程看淡到放下改掉
並非教在家弟子都變成不是和尚的和尚..或不是尼姑的尼姑..
不然新一代的眾生將從何而來??
好像沒又哪位師父說這可以治療<性慾亢進>之類的吧..
這是不同的!
>>將生殖的目的帶進這個議題,會自我模糊原本要討論的議題。兩個議題自然分開談才能談清楚,但大多數的人會扯東扯西來論證自己的想法,讓整個討論變得不知所云。

當然如果您說我自己原本談死亡,又扯到白骨觀,不是自打嘴巴嗎?若是這麼想,就是沒有了解我的說法。我要帶出的,就是心如何想,意識會如何變。因此當人活著一直想死前要如何,死後該如何,那麼就是一直在尋死,也就是心一直朝「死」來前進,而不是朝目標前進,並舉例白骨觀也是同樣的情況。看得懂的會了解我只談「心如何想,意識會如何變」。

如果您是覺得我舉例不當,並舉例說「不然新一代的眾生將從何而來」。那麼我的回答是,新生命的眾生是因造物主的意願而來,不是練不練白骨觀、當不當和尚、性不性慾相關。您的意思如果是大家都出家,就沒有新生命的誕生。這樣的論證之瞎,可用蘿蔔來看。全世界的人都只吃蘿蔔,會不會營養不良?自然如此,所以論證蘿蔔是有問題的?問題當然不在出家或蘿蔔,而是部分或全體。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3-12-23 00:33:0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關於網友詢問本人的說法不知是出自哪位上師,在此本人要奉勸眾網友們:
拋掉一切的權威,放下一切的自以為是,用自有的智慧去接近真理,明悟真理(致良知),才具有真正的能力明辨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
沒有智慧,釋迦牟尼只是雕像,高僧大德的名言只是無數的絆腳石,都無法指引和協助個人開悟明心,都只能成為自以為是的障礙。
3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3-12-23 14:16:0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胡媽媽 於 2013-12-23 15:22 編輯

       這個題目原本以為是有點傷感,各自表述的輕鬆題目,怎麼好像變的有些嚴肅跟不易理解,難道退休真的會變笨?
       前幾天跟老公談到這一生,老公覺得到目前為止,我倆的人生都算精彩,他唯一不放心的是兒女,我也覺得這一生到目前為止:滿意!
       年輕的時候多愁善感,常寫遺囑,失戀時寫,被罵時也寫,還常常改來改去,夾在書本中,現不知流落哪家舊書攤或者進到2home網友的柴火堆中,想來很有意思。
       叛逆性強的我,初中三年級就離家岀走,當然遺書要寫一下囉;反抗師長屢被送輔導室輔導,怎麼都輔導不完,是師長太閒要做業績?一輔導就到畢業,當然遺書沒事也要寫一下。
      直到結婚生子,柴米油鹽醬醋茶‧‧‧‧哪有空寫遺書,現在退休了反而不想寫,因為不知要寫什麼。
      健康嗎?唯一擔心的事是人生最後是否能好走,但除非您走的很快讓大家來不及搶救,否則根據經驗,有無寫遺書和有無交待,差不了多少,醫院總要在您快掛掉那一刻在您身上壓幾下,表示沒有見死不救順便再把最後的剩餘價值利用一下,就算把您肋骨壓斷了您也叫不岀來;兒女怕被人説不孝也不敢説不救。
     財產嗎?除非有特別的東西要給特別的人,否則怕兒女説您不公,用剩的依法辦理,這點好像不用我們操心,他們應該會樂於主動辦理。
     我還是想不岀來遺書要寫什麼?我憤憤不平的是一雙兒女老是要我別債留子孫,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有我這個媽還是不錯的。
5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3-12-23 15:10:1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indu 於 2013-12-23 18:08 編輯


最近有幾位網友發了與死亡相關的轉貼,因此本人隨便找一帖就此問題提出看法。也許有人覺得這些議題無關宏旨,雖然這大大影響了人,而道理即是這無關宏旨的想法行為背後的意識型態。
不談太廣的死亡議題,就立遺囑這件事而言,也許有人听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真正存留於人心中的,是「我」,我的錢、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什麼什麼的,都是我的,雖然死後無法再主張這些權利,但總要在生前好好依自我意願來規畫這些東西的走向,因為,都是「我的」。
先說明錢財這種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它全部都是造物主的,活著時祂用某些方法來借給某人,當某人死了不在了,祂會把這些東西再借給其他人。
因此對遺囑這件事在意的人,只是我執強大的表徵,只是意圖在活著時仍要控制死後的所有權,只是放不下。
是的,只是放不下。放下很容易說,誰有能力做到???
一切唯心造!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3-12-23 18:46: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胡媽媽 發表於 2013-12-23 14:16
這個題目原本以為是有點傷感,各自表述的輕鬆題目,怎麼好像變的有些嚴肅跟不易理解,難道退休真的會 ...

  最後一句話與我相似

資產大於負債
那有生前不向銀行借點,來活化來運用,

不是現金的不動產,雖然看不出如存摺數字

現在想買不動產早已不是當年行情

子女還沒櫬起來當家

總以為負些債是麻煩事
3

查看全部評分

二戰後年老級的移民,僅移到鄰鄉的移民,移民渡晚年還有收入有成長的踏實者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3-12-23 22:02: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indu 發表於 2013-12-23 15:10
最近有幾位網友發了與死亡相關的轉貼,因此本人隨便找一帖就此問題提出看法。也許有人覺得這些議題無關宏 ...

"錢財這種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真的的確如此!
法國大河酒莊莊主James Gregoire和雲南柏聯集團總裁郝琳,新舊莊主與郝琳12歲兒子都不幸罹難了。
當下墜機生死一瞬間, 所有財富都與他們無關了~
然後 永遠也用不到了!



直升機空難 陸富商命喪波爾多

中時電子報作者: 李道成╱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2月22日 上午5:30


雲南柏聯集團總裁郝琳,20日在法國才剛簽下收購波爾多最大的大河酒莊(Chateau de la Riviere)合約,原莊主James Gregoire慶功宴後,一時興起自駕直升機帶酒莊新主人,從空中俯瞰60公頃葡萄園,不料直升機失事,新舊莊主與郝琳12歲兒子不幸罹難。

柏聯集團是1995年由郝琳及夫人劉湘雲所創,從茶葉生意做起,涉及酒店、地產等業務,事業有成後取得香港身分證。失事前,劉湘雲因害怕直升機未同行,幸運逃過一劫。

據了解,直升機上包括翻譯共4人。據知,大河酒莊主人James Gregoire2002年買下酒莊時,原酒莊主人Jean Leprince也是轉讓後,在附近因飛機失事而去世。

大河酒莊歷史悠久,可溯及到8世紀,是波爾多地區最大酒莊,占地60公頃;買下酒莊的劉湘雲與郝琳,規畫將其作為觀光用途的高檔「品茶品酒中心」。

這樁酒莊收購案,是陸商在波爾多最大一筆投資。柏聯集團收購後,一方面會擴大酒莊釀酒業務,還將在附近興建新飯店。大河酒莊除盛產Merlot紅酒、SauBvignon Blanc白酒外,還經營觀光城堡飯店,客房每晚130歐元至296歐元(約新台幣5330-12136元)。這次交易價格可能在3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3千萬元)左右。

近年來,購買當地酒莊的中港買家已超過40家,其中包括知名酒廠張裕集團、大陸影星趙薇等人;不過目前大陸買家多數是買下200萬歐元的低價位酒莊,生產紅酒多數銷往大陸。

http://tw.news.yahoo.com/%E7%9B% ... 4%9A-213000724.html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3-12-24 01:11:4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胡媽媽 發表於 2013-12-23 14:16
這個題目原本以為是有點傷感,各自表述的輕鬆題目,怎麼好像變的有些嚴肅跟不易理解,難道退休真的會 ...

寫遺書也可以換個方式--就寫畢業感言吧...

百尺竿頭, 先進一步

吃遍苦中苦, 昇為人上人
黑面喇飛,有佇喇塞,么擱袂飛。。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退休才寫遺囑? 如果有一天,來不及說再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4-9 17:25 , Processed in 0.063977 second(s), 12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