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13
- 最後登錄
- 2023-8-31
- 在線時間
- 615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2472
- 帖子
- 936
- 精華
- 0
- UID
- 5770
|
【克里希那穆提】愛是什麼?
我們天天說的愛,愛是什麼?
一心追求安全而穩固的人際關係,必然會引發哀傷和恐懼;愈追求安全感,愈會招致不安全的感覺。有沒有任何人際關係使你感到安全過?我們大家都渴望愛與被愛的保障,但如果我們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徑,那算是愛嗎?我們不被人所愛,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
愛是什麼?這個字眼早已被世人所敗壞了,所以我一直不怎麼愛用它。每個人都在談論愛,每一份雜誌、報紙以及傳教士都不停地談著愛。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君主,我愛這些書,我愛那座山,我愛那種快感,我愛我的妻子,我愛上帝…愛是否只是一種概念?如果是的話,你當然可以培養牠、滋長它、珍惜它、玩弄它、隨心所欲地扭曲它。
你說你愛上帝,那究竟是什麼意思?你不過是愛那個你自己的臆想所投射出的影像罷了,你按照心目中神聖崇高的模樣,為自己披上了可敬的外衣,而形成了那個影像。所謂“我愛上帝”根本毫無意義,你在崇拜上帝時,不過是在崇拜自己而已,這絕不是真正的愛。
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間的愛,於是我們躲到抽象的理念世界中。也許,愛真的是人間苦難和困境的最終解答,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出愛的真諦?只下定義就算了嗎?宗教給它一種定義,社會又有自己的定義,各種的偏差和曲解比比皆是。難道崇拜某人、與某人同床共枕、交換感受、作伴解悉,就是所謂的愛了嗎?
這種極其狹隘、純屬個人取向以及完全訴諸感覺的愛,已經成為社會上公認的模式。於是宗教挺身而出,宣稱愛是超越這一切的。他們在人間的愛情中看到的只是快感、競爭、嫉妒、佔有、總想控制和干預對方的思想,了解了這種錯綜複雜的現象以後,他們聲稱必定還有一種神聖、美好而又純潔無染的愛存在。
不論在世上哪一個角落,所謂的聖人都會告訴你:注視女人是件非常不好的事。他們會說:“如果你讓自己沉溺於中,你就不可能接近上帝。”於是他們不顧自己的逐漸枯竭而將推向一旁。禁慾好比閉上自己的雙眼、割去自己的舌頭,因為他們等於否定了大地之美。他們讓自己的心與意處在飢餓狀況,他們是脫了水的人類,他們摒棄了美,因為美與女人是分不開的。
愛有沒有神聖與世俗之分?或人性與神性之分?還是根本只有愛而已?愛是否只能獻給一個人而無法普施眾人?如果我說“我愛你”,是否表示我不能愛其他人?愛是純屬個人的,還是與個人無關的?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家庭的或非家庭的?如果你博愛所有人類,你還能愛上某個單獨的個體嗎?愛是不是感性的?愛是不是一種情緒?愛是不是快感及慾望?上述種種問題,不正顯示我們對於愛的認識時常限於應該或不應該的觀念,並且受制於我們的文化所發展出來的模式嗎?
如果要深人“什麼是愛”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去除幾個世紀以來加諸其上的粉飾,拋開一切理想或是它該如何及不該如何這類觀念。常把事情劃分為該與不該,實在是最為自欺欺人的生活態度了。
那麼,我該如何才能發現我們稱之為愛的火焰呢?我是指它本身的涵義,而不是它的表達方式。首先我會拒絕教會、社會、父母、朋友、任何人或任何書本給我的答案。我要自己去發掘它的真相。人類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們早已具有千百種不同的定義,我自己也因為目前的性格偏好而陷於某種模式,因此,要想了解它,我是不是應該先把自己從性格及偏見中解脫出來?我既然已經發覺自己也在迷惘分裂中,仍然受慾望的操縱,我就應該對自己說:“先清除你自己的迷惑,然後你也許能從什麼不是愛之中看出它是什麼來。”
政府說:“為了愛國,所以你要殺敵人!”那是愛嗎?宗教則說:“為了愛上帝,所以你要禁慾!”那是愛嗎?愛是種慾望嗎?別否認!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它確實是交雜著快感和慾望的,那種快感是由感官、性需求及性滿足而滋生的。我並不反對,我只是想正視它的內涵。性交能使你在高潮的那一刻完全忘卻自我,可是不久你又落回到原來的混亂中,所以你才會渴望不斷重複那種沒有憂慮、沒有問題、沒有自我的境界。
你說你愛你的妻子,那份愛其實包含了性的快感以及有人為你燒飯帶小孩的快感。你依賴她,她獻給你她的身體、情緒和鼓勵之類的安全感及幸福感。結果好景不常,她厭倦了,她跟他人跑了,她遺棄了你,毀掉了你整個情緒的平衡,你受不了這種變動,於是生出所謂的嫉妒,還摻雜著焦慮、仇恨及暴力。由此可見,你的愛不過是“只要你屬於我,我就愛你。不然,我就恨你。我能靠你來滿足我的性慾或其他需求,我就愛你。一旦你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我就不喜歡你了。”
由此可見,你們之間有一種對立性,只要你感到自己和她是兩個對立的生命,愛就消失了。如果你們能夠不製造這些矛盾的狀況,停止內心那些永無休止的爭執,那麼也許(只是也許而已),你會開始了解什麼是愛。到那時,她和你才能擁有完全的自由,但如果你想依賴她帶給你任何快樂,你就成了她的奴隸。因此,一個人如果能真正地愛,必然享有自由,它不是從對方那裡掠奪來的,而是自然由內心生起的。
這種隸屬他人、心理上依賴他人滋養的狀態,時常會帶來焦慮、恐懼、嫉妒和罪惡感,只要有恐懼,就不可能有愛。被憂傷折磨的心,永遠無法體會愛。多愁善感和愛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同樣的,愛和快感、慾望也扯不上邊。
愛不是思想的產物,因為思想是屬於過去的,它根本不可能滋生出愛來,愛是不受束縛的,也不可能陷人嫉妒之中,因為嫉妒屬於過去,而愛卻永遠屬於活生生的現在。它絕不是“我要去愛”,或“我已經愛過了”。如果你了解愛,你就不會再追隨任何人。愛不是臣服,當你愛的時候,根本沒有可敬或不可敬的分別。
你知不知道愛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意思?你能了解這種沒有仇恨,沒有嫉妒,沒有憤怒,不干涉對方的思想和行為,既不譴責也不比較的境界嗎?如果你以全心、全意、全身以及整個生命去愛一個人,你會有比較嗎?當你已經為愛而徹底捨棄自己時,就不再有比較的對象了。
愛是否包含了義務和責任?它需要使用這些字眼嗎?如果你因為責任而去做一件事,那還有愛嗎?責任之下絕沒有愛。
人類所陷入的責任結構其實已經毀了自己,如果你因為責任的緣故,不得不做某件事,你就無法愛你所做的事了。愛所到之處,既無責任,也無義務可言。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於是他們就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不該變成什麼樣的人等。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安穩的職位,因此,他們所謂的責任,只不過是要傳給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罷了。
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父母所關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個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幫著孩子適應社會,其實是在助長世上的衝突、暴力及戰爭。你能稱之為愛和關懷嗎?
真正的關懷就好比種一棵植物那樣,為它澆水,認清它的需要,給它肥沃的土壤,溫柔親切地照料它。可是如果你只培養你的孩子適應社會,你就是在訓練他們如何鬥爭,那麼他們就會被社會宰割。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怎麼還會鼓勵他們加人這場人間的苦戰?
如果你失去所愛的人,你會流淚不已,然而你的淚水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那逝去的人而流?你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別人而哭?你曾經為別人哭過嗎?你曾經為那捐軀戰場的兒子哭過嗎?如果你哭過,那些眼淚是出於自憐,還是為了亡者?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傷心,那麼眼淚就是白流了,因為你只不過是自憐罷了。
但是如果你落淚,是因為你喪失疼愛了半輩子的人,那也不是真的疼愛。假設你的兄弟過世,你很容易為自己落淚,因為他已經離你而去。你落淚顯然是因為內心有很深的感觸,但不是因為罵過他而感傷,其實是因為自憐而感傷。這種自憐的心態會使你變成鐵石心腸,你會封閉自己,逐漸變得麻木而愚昧。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哭,這能算是愛嗎?你哭是因為你落單了,你感到孤單無助,你對自己的處境滿腹牢騷,總之是那個“你”在哭泣。如果你真能看透這些事的內情,就像你摸一棵樹、一根柱子或握一隻手那麼直接,你就不難看出悲傷是自創的,是念頭引發了時間感而造成的。三年前,我弟弟還健在,轉眼他就故去了。因為我變得更孤單、更傷心,再也沒有人能給我慰藉或陪伴我了,每念及此,難免熱淚盈眶。
只要仔細觀察,不難看出內心的起伏過程,如果能一眼就看清它的來龍去脈,而不是一點一點地分析出來,你會在剎那間識破那個虛偽的小傢伙—小我的整個本質及結構。我的眼淚、我的家庭、我的信仰、我的宗教、一切醜惡均藏在內心深處,如果你打從心底看透它,而不是用腦子去分析,你就獲得了中止哀傷的秘訣了。
悲傷與愛是不可能共存的,但是基督教卻把痛苦理想化,甚至將它供在十字架上朝拜,這暗示著除非你通過那扇特殊的門,否則你是永遠脫離不了痛苦的,這完全顯示了宗教組織剝削人心的伎倆。
因此,在你問愛是什麼的時候,你也許會害怕看到真正的答案,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一種徹底的劇變—它可能會毀了你的家庭。你也許會發現你根本不愛自己的妻子、丈夫或孩子。你真的愛他們嗎?你可能會決定毀掉辛苦築起的家園,從此再也不去教堂或寺廟了。
如果你仍然想追問真相,你就會認清恐懼不是愛,依賴不是愛,嫉妒不是愛,佔有控制不是愛,責任義務不是愛,自嘆自憐不是愛,不被人愛的痛苦不是愛。愛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謙卑不是虛榮的反面一樣。如果你能毫不強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綠葉上的積塵一般除淨那些假象,也許你會突然見到那朵人們所渴求的奇葩。
|
-
1
查看全部評分
-
|
就是簡單生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