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25
- 最後登錄
- 2024-11-28
- 在線時間
- 7292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321352
- 帖子
- 12824
- 精華
- 0
- UID
- 14836
|
為遏止荔枝椿象擴散全台危及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林業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號召民眾「呷蟲了!」將荔枝椿象酥炸、研磨後,再加入芝麻、乳酪做成抹醬,或是佐以九層塔、胡椒鹽的「鹽酥蟲」。吃過的民眾說,荔枝椿象成蟲有股「杏仁味」。
農政單位為防治荔枝椿象,以往除施放平腹小蜂「以蟲剋蟲」或化學施藥,也曾祭出收購卵片計畫,嘉義縣政府農業處2021年原規畫收購17萬片,但短短1個月就收購57萬3902片,預算超出近194萬元,中埔鄉還有一家交了9萬5千片,一口氣就進帳47萬元,逼得防檢局檢討後喊停收購卵片計畫。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想出新招研發多款蟲蟲菜單,嘗試把荔枝椿象做成料理,讓民眾以吃蟲來防治害蟲,並開辦「呷蟲王者」課程,教導民眾怎麼吃荔枝椿象尚好呷。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指出,不少外籍移工會將荔枝椿象炒、烤後食用,加上園區標榜天然、不施農藥,龍眼樹上有大量荔枝椿象,幾經嘗試發現4月至5月的荔枝椿象多半是尚未長出翅膀的若蟲,較無「杏仁味」容易入口,但也有人認為,成蟲油炸後比較有味。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目前研發的菜色以「酥炸」為主,除做成抹醬與麵包一起入口,也可在酥炸後加入九層塔、胡椒鹽做出「鹽酥蟲」;今年還研發出將蟲體煎、炸過壓碎加入鬆餅粉,做成「蟲蟲鬆餅」。坊間也有餐廳端出荔枝椿象炒飯,頗有特色,但部分學員「心魔難除」,依舊不敢動筷,有人則是吃得津津有味。
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副教授林明瑩說,東南亞國家普遍會把荔枝椿象等昆蟲油炸後食用,對移工而言就像「家鄉味」;國際間有部分國家推動食蟲文化,尤其是經濟落後國家,主要是透過昆蟲取得蛋白質,不僅較飼養牛、豬易取得,縮減碳排放,是解決全球糧食危機及溫室氣體排放方案之一。
林明瑩以學界角度分析,透過取食達到荔枝椿象防治效果有限,但確實能增加蛋白質攝取多元化,且椿象蟲體內臭腺體經油炸高溫殺菌處理,可以放心食用。身為植物防治學者,「我也想試試荔枝椿象料理的味道」。 |
-
3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