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5查看 11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手機巨人為何倒下?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2-4-19 14:47:5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文章最後由 albd38 於 2012-4-19 14:50 編輯

手機巨人為何倒下?——100分的輸家諾基亞
原文 _ 出自技術在線   值 得 我們思考的一篇文章  

 2011年初夏,我們造訪在地圖上海程距離與台灣最遠的北歐國度——芬蘭,只為了解開一個謎題:「一個有146年歷史的領導企業,怎能夠在4年時間,就瀕臨崩潰?」
  當飛機越過俄國的聖彼得堡,往芬蘭赫爾辛基機場降低高度時。我手上的書籍,都是有關於謎題主角諾基亞(Nokia)的成功傳奇。它從芬蘭起家,是全球手機產業的領導者,每天有9億人通過它通話。因為它,手機開始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新聞週刊》(Newsweek)曾如此評論:「因為它,未來是芬蘭人的天下。」
  芬蘭傳奇正在消失……
  債評近垃圾等級、地位將被三星取代
  但我電腦上的驚人數據卻告訴我,傳奇正在消失。

1 ) 數據一:跟2007年高峰相比,諾基亞今日市值已暴跌87%,還被台灣的宏達電超越。

2.) 數據二:諾基亞下調今年財測,分析師預估從第二季起將從獲利往下成為損益兩平,甚    至 虧損。

3.) 數據三:諾基亞市佔率從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今日的25%。野村證券預估,連續14年的全球手機市佔冠軍地位,將在第二季被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取代,到第三季更會被蘋果(Apple)超越,跌至第三。

4.) 數據四:信評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已把諾基亞的債務評級,從「BBB+」下調至「BBB-」,即尚差一級就與垃圾級別看齊。

壹 諾基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拋出了所有媒體提出的理由:「差的領導力、自滿、過度成功後的弊病。」卻沒能下出定論?大家只會說:因為太大,所以諾基亞無法應變,來不及推出智慧手機,在高階市場被蘋果的iPhone佔據,低價市場被中國的山寨手機侵蝕的情況下,等於腹背受敵。
  但,這就能解釋諾基亞今日的境地?芬蘭阿爾托(Aalto)大學經濟學院,專教諾基亞個案的教授拉斐歐(Raimo Lovio)直接對我說:「我也很想知道,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  輸在老大心態?錯!曾瀕臨破產,它戰戰 兢兢

走一趟芬蘭,我們發現,諾基亞的問題不能簡單化用一句「老大心態」來形容。
  拉斐歐不認為,驕傲而自大的心態,就可以解釋一切。他的論點是:諾基亞與芬蘭的命運相似,從未處於安逸。
  我們在赫爾辛基火車站,搭上開往諾基亞的起源地——諾基亞市(Nokia)的第一班火車。這裡,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站,鄰近德國與俄羅斯的芬蘭如夾心餅乾般,在二次大戰期間,只能任由他國軍隊踩過自己的國土,就算躲過了戰爭,年均氣溫6度的氣候,也讓芬蘭人總不斷思考,如何才能掙脫雪國命運,走向世界。
  「矽谷的創業者,一大開門就是佔全球5成的現成市場等在面前,而芬蘭人一開門,卻只能見到三寸雪,」1984年,諾基亞集團旗下的手機公司——諾基亞莫卑蓋(Nokia Mobira)首席執行官執行J.o.Nieminen說。
  當我站在橋上,遠眺諾基亞工廠島(Factory island)時,我想起 J.o.Nieminen所說的這段話。眼前的老紙漿廠房,就像是三角形的孤島,島的兩邊,被附近愛瑪柯斯基河(Emakoski)的支流包圍,只剩下遠方三根冒著白煙,直沖天際的長煙囪提醒著人們,這裡就是諾基亞帝國的源起地。
  諾基亞好不容易從這裡走了出去。
 當年,諾基亞在這裡開始造紙行業,之後做橡膠輪胎,戰後發展衛生紙與電視機產業,最後進入網路電信產業。1990年代,諾基亞面臨幾乎破產、CEO自殺的命運,最後依靠現任董事長歐里拉(Jorma Ollila)大刀闊斧賣掉與手機無關的事業,才得以存活。
  「芬蘭人就是在寒冷的環境中成長,我們必須讓自己不斷適應以求生存。」歐里拉不只一次對外強調。
  坐在小鎮火車站的候車亭,我們等待著,一天只有7班開往赫爾辛基的火車,這裡的鐵軌緊靠著大馬路,就如同台灣鄉村的小車站。小鎮的年輕人問我為何而來,我說,為了諾基亞的殞落。拿著三星手機的他,聳了聳肩對我說:「他們總要自己想辦法Survive(存活)。」

2.)  輸在視野狹隘?錯!20年前就有行動網路概念
  歷史資訊告訴我們:曾瀕臨死亡的諾基亞,一直不敢掉以輕心。
 1.) 1990年底,歐里拉就提出,行動電話就是把網路放在每個人口袋產品的概念。
 2.) 1996年,諾基亞推出智慧手機的概念機。比蘋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2007年, 諾基亞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動網路品牌OVI,比蘋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3.) 2007年10月,諾基亞以81億美元收購美國地圖供應商Navteq,因為諾基亞知道,未來的競爭在服務。

  早就看到趨勢,怎麼還是走向敗局?是因為諾基亞內部技術力跟不上大趨勢?

  3. ) 輸在技術落後?錯!觸控開發進程,和蘋果有得拚

「諾基亞真的有好多好的想法!」描述諾基亞產品行 銷史書籍《Behind the screen》作者,在諾基亞工作8年,負責諾基亞早期智慧手機N60系列行銷的前員工Ari Hakkarainen駁斥我的推測。
  他不加思索說出很多例子:早在2004年,諾基亞內部就開發出觸控技術;甚至是現在當紅的3D技術。翻開諾基亞的財報,單去年諾基亞的研發費用,估計就花到58億歐元,是蘋果的4倍以上。
  諾基亞擁有最龐大的研發資源,但是這幾年卻沒能力將其化為戰場上的武器。「他們總說,這市場太小,沒人要買,這花太多成本……。」「他們殺掉了它!」Ari Hakkarainen感嘆。他口中的他們,是諾基亞的管理階層。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後,諾基亞才推出第一款觸控技術的手機。
  所以,諾基亞已經是個迂腐失能的官僚組織?當我把這個推測與已經觀察諾基亞超過10年的芬蘭經濟研究所研究主管亞爾柯(Jyrki Ali Yrkk?)博士分享時,他搖頭對我說:「諾基亞是個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的成本導向(cost-driven),這些都是它的優點,只是,走得太遠了。(Goes too far)」
   4.)  敗給「高效率控製成本」!隔絕競爭對手的高牆害慘自己
  是優點,但走得太遠了?「最後,核心能力就會變核心障礙。」手機廠商華冠副總經理洪一峰解釋。
  諾基亞的成本控制能力,早已成為成功教案。《哈佛商業評論》一篇名為〈新興的諾基亞?〉(Emerging Nokia? )說:「諾基亞1616型號手機已經成了在新興市場的成功案例……,在供應鏈、採購與大量生產能力上的強化,讓諾基亞能推出這款售價僅32美元的手機,與此同時,類似功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在美國與歐洲,分別是206美元與238美元。」諾基亞能做到這點,靠的是高超的設計能力。
在手機開發時間平均需要1年的週期時,諾基亞1年卻可以推出超過50款以上的手機,同一時期,銷售的機種超過100種。如果說,一款手機的零件數約為三百個,需要50幾種不同的零件。諾基亞銷售100款手機,卻只需要儲備500種零件。「其他競爭者(的備料量)是它的1.5倍。」一位手機業者說。這讓其不僅可降低零件儲備成本,也因為零件共用,得以透過龐大的經濟規模,降低採購成本。
  精密計算,不是沒有原因。諾基亞幾乎擁有全世界最複雜的供應鏈。目前,諾基亞在全球有超過10個生產基地,有50個策略合作夥伴,單在印度,諾基亞就有超過800個維修中心,覆蓋412個城鎮。每個環節,都必須精確控制風險與成本。


  但現在,結果卻告訴我們,這些幫諾基亞隔絕競爭對手的高牆,卻困住了諾基亞自己!

  當我們站在諾基亞位於赫爾辛基西部約20分鐘車程的衛星城市艾斯普(Espoo)企業總部時,我看著這棟有玻璃帷幕與天橋,背後是湖畔的大樓,很難想像,諾基亞在2008年才創下4成手機的市佔率顛峰,但去年剛上任,從微軟商用企業部門挖來的CEO埃洛普(Stephen Elop),卻發出了一封內部備忘錄,他用這篇名為「燃燒的平臺」(Burning Platform)的文章,揭示諾基亞面臨的緊急狀態。
  文章裏這樣寫道:「我們的競爭對手用來搶走市佔的並非是硬體產品,而是一套(有競爭力)的手機生態系統」「我們犯了不少錯誤、錯過了太多機會……。諾基亞,我們的平臺正燃賞蛞諗呀!」(編按:燃燒的平臺,是形容站在燃燒的石油平臺的工人,跳海,可能在15分鐘後喪命;不跳則一定會馬上死於大火。)

  5.) 追求成本與極致效率的態度,似乎真讓諾基亞連續犯下失誤。

  諾基亞捨棄了觸控風潮,因為它的高成本風險。若以iPhone4使用的觸控面板單價推估,一支手機至少要多花10美元的成本。對一個年銷售量4億支手機的公司而言,一個一塊錢零件的採購錯誤,都要花上新台幣四億元代價。更遑論這個還未被證實的市場新技術。
  6. ) 敗給「追求規模和速度」!拒絕客制化,失去美國市場

缺席美國市場,是因為怕延遲在其他市場推出新品的速度。「我們是規模跟成功的犧牲者,」諾基亞執行副總裁麥德薇(Mary T. McDowell)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訪問時曾說。美國市場主要是由大電信商所主導,為了市場劃分,他們會非常強力個別要求打造特殊功能。相對剝奪其他市場產品開發的資源。
  不願早一點放棄已落後的軟體作業系統Symbian,原因在於,除Symbian曾在市場有近8成的成功紀錄外,其另一個關鍵是,諾基亞就是靠軟、硬體一手包,才能隨時需要改變設計時,又快又便宜。
  而這點,也是當初摩托羅拉(Motorola)敗給它的理由。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6Rank: 6

2#
發表於 2012-4-19 14:51:2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7..)  最後,諾基亞連翻身的希望——新作業平臺MeeGo都失去。
  「那是2007年,iPhone推出那一年,我得到一個新的任務,去設計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Maemo(MeeGo作業系統的前身)。我們集中了全球最好的軟體人才,大約60人。在赫爾辛基的大樓裏,我們是最重要、最神秘的計劃,我們被隔絕,大家不能接觸我們,我知道有些事將發生(Something is coming)。」一位不願意具名的諾基亞前設計主管對我說了一個故事。
  但是,當2009年諾基亞做了組織改組後,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諾基亞把設計團隊分成兩塊————裝置與服務,「兩邊軟體的看法不同,一個要用QT,一個用Webkit。」於是,就在琢磨哪種技術的風險較低時,Maemo整個開發行程大延。
  「為什麼沒有主管可以跳出來強勢主導?」我問。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術的。他關心value(價值),他關心figures(數字)他不關心產品。」他回答。
  「你看這張照片,」他把電腦打開,照片裏,有六個人圍著在一起。
  「這是iPhone第一次出現在諾基亞大樓,大家第一次去解析它。」
  「這些人呢?」我隨口問。
  「有三個已經離開。」
  錯過MeeGo後,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如我們所知,諾基亞宣佈裁員,選擇與微軟(Microsoft)攜手,希望突圍。Google副總裁古諾托(Vic Gunotra)批評:「兩隻火雞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鷹。」因為兩者都是舊時代的案例。即使諾基亞今日仍是手機領域的第一名,仍手握110億歐元的流動資產,要談倒閉還言之過早。
  但是在另一個範式早已展開的新時代,獲利能力卻持續走下坡,當蘋果一支手機可以賺258美元時,諾基亞只能賺10美元。
  「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維,殺死了諾基亞該有的創新。」芬蘭之旅的尾聲,我很想把這答案列為謎題解答。但,太多矛盾仍在衝撞著。
  1990年初,諾基亞面臨生死關頭,不就是靠賣掉其他非核心業務,只專注專長的事情——手機,才得以存活?

   8..)  當優勢變成絆腳石——面對新戰場,要有絕佳「忘記力」

 如果不靠著這個強化成本優勢,諾基亞又怎能在1992年推出第一支GSM手機後,接著在1997年就成為全球手機霸主。
  今日,若我們不能再僅依循自己的強項而行,那麼,又當何以適從?又怎麼能知道,自己的強項已經不適用於今日?這真是兩難的問題。  ( 新的競爭者帶來新的競爭優勢)
  沒有人能自誇當我們面臨諾基亞的處境,會比他們更能解決問題。我們只能更謙虛來學習諾基亞的教訓。
  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溫肇東認為,當戰場不斷在改變,原有的優勢不一定總能適用在新的戰場裏,甚至反而會成為束縛時,「忘記力(Unlearn)變得很重要。」他解釋,這就是「Unlearn」的新能力。《創新的紀律》(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一書就說,把過去最擅長、最核心的忘掉,才能很快學到新東西。
  過去的管理學教導我們,在戰場上,要專注核心,以把握機會消滅對手。但現在的動態競爭理論卻是在談:我們要會把握機會放棄自己的優勢,以創造新優勢!
  諾基亞犯的錯,就是把自己的優點極大化後,沒留餘地讓自己冒險,最後,成為一百分的輸家。
  「擺脫成功的慣性當然難,畢竟,若非它讓你成功過,你也不會養成習慣。」臺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說。即便是在拜訪赫爾辛基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岩石教堂,記者仍因未來新戰局的遊戲規則而震撼,無暇看週遭的風景。

舉報

萬分會員

天下本無事,除非看電視..^-^..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2-4-20 06:12:1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okia 6150 紅色 made in Finland.........
是當年超級紅的手機,
其實當年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真是擄獲了大多數人的心.
而他也真是有一套的,因為我的nokia 6150直至目前為止,
還在我的車上服役,當成車用機,一路走來,不離不棄,也從不曾給我出過問題!
另外幾年前還網拍買了兩隻二手機當備份,人丟我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我的相簿
:http://photo.xuite.net/klinton.lin.    我的遊記:http://blog.xuite.net/klinton.lin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2-4-20 06:39: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當有一天人類覺醒的時候,手機業恐怕一個個都會倒。
那時大家都不願換新手機,大家都用舊手機就很OK了。
這時候,手機製造廠風光不再了,這一天終將會來臨。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2-4-20 07:29: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當有一天人類覺醒的時候,手機業恐怕一個個都會倒。
那時大家都不願換新手機,大家都用舊手機就很OK了。
這時候,手機製造廠風光不再了,這一天終將會來臨。
陳青 發表於 2012-4-20 06:39

很難...至少要看到那一天還有得等...
我們逐漸的學會了mobile phone不過就是個不用固定在位置上講話的東西時,不過就是隨身攜帶一條無線的狗鏈子罷了的時候,正有更多的人們透過它去探索那浩翰的世界,或是虛擬的空間中...以前學生上課就只有幾種狀態,睡覺、看小說、打瞌睡、發呆、暝想,多數是一個人的無聲世界;但是現在手機充實了他們的世界,可以安靜的聽廣播、看下載的影片,影集、跟另外一個空間的人聊天、討論著等下要去那裡吃、那裡玩,用的不過就是手指滑啊滑的。所以...這改變了很多的生活形態...在它風光不再時,人們的生活卻已經徹底的改變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2-4-20 20:11: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陳青 於 2012-4-20 20:12 編輯

您說的對,這日子不會很快來臨,但是會來到的。
當使用這個東東影響健康,一個個變神經質,手指一個個僵硬。影響交通安全,影響家庭經濟,影響學習.......當發生太多影響的時候,人們覺得不想陷入手機製造業的圈套,不想隨之起舞的時候,人們或許就自然覺醒了。

比方說,在下就用五、六年前的舊手機,日子不是一樣過的好好的嗎?慢慢的,像我這種不隨之起舞,不被新手機迷惑掌控的人多了,手機業就自然滯銷了。不過普遍覺醒,需要很長的時間。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2-4-22 23:29: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至少在目前我家都沒有使用這種智慧型手機..
是的..它能做很多事情..
但是這些事情我們原本也有快速得到的途徑..
它能娛樂能定位能解決問題..
而且在彈指之間..
但這一切都是要多付出些許代價的..
當生活習慣改變..消費跟著改變..
人們開始買一些自己不真正確定需要的東西..
因為廣告的催眠一直進行著..
2012年最後一天..台灣環島的那個腳踏車活動..
有一個科技壁壘障礙..
智慧型手機..打卡..
許多人..就是有心無力了!!
當每個低頭族都這麼專注按啊按的..
真的有很多東西產生吧?
是真的需要的?
這東西真的看來似乎是有經濟的價值..
是嗎??
山難的朋友靠著定位救了自己一命..
然而真像是廣告中的農婦一樣..
用來查看天氣情況..而非直接感受??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2-4-23 00:20: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任何的產品都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而產生,
顯然除了通話之外,還有更多的需求存在。
更甚者,還可以創造需求。
人類歷史更因為不斷追求改革而進步,
在時代巨輪下,誰都無法逃脫興衰的定律,
Nokia, Samsung, Motorola, iPhone, HTC....
只不過是再寫人類歷史中所出現的配角而已。
優跑於山林之間, 耕種於頂山之下.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2-4-23 00:48: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傳說中的外星人,應該是比我們早的人類演化而成的,看看現在的低頭族,食指使用量最大吧!加上大拇指幫忙固定,所以想像畫當中的外星人只有兩跟手指頭,應該也是他們那年代,手機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演化後果!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2-4-23 02:32:5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山難時打112一般手機也有定位作用的。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手機巨人為何倒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4-11 14:24 , Processed in 0.050629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