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0查看 19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試沒教的事 [複製鏈接]

萬分會員

LINE : batman1155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3-2-21 18:41: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文章最後由 aotsen2004 於 2013-2-21 19:16 編輯

PS: 一共 七篇文章 小弟 排成參篇 方便大家閱讀!  如有重覆 請站長大大 刪除! 感謝!!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
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同理心

◎生活能力

◎表達與應對

◎挫折容忍力

◎感情功課

◎永續學習能力

◎當錢的主人
----------------------------------------------------------------------

第一課 同理心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反正你快死」 黃春明心痛

教孩子關懷自己以外的生命,培養同理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
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
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
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
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
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
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
「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
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
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
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
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
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
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
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
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
,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
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
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
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
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

第二課 生活能力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小餐館裡,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完全不動筷子,只盯著牆上電視看卡通;好不容易進廣告了,一旁
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媽媽趕快拿起湯匙送到男孩嘴邊:「寶貝,再吃一口,現在上廣告了。」

母子餵食圖令人開眼界

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
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
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
洗頭的。

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 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
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
都是薯條尾巴。

少子化浪潮個個都是寶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
浪潮之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

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
在那裡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
自己穿鞋。

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
「哇,真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
理,依賴別人,不是很可悲嗎?」

只要念好書其他別管

「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
體貼設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台南縣歸仁鄉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描述,開學後的上下學時間,無論小學、國中或高中,學
校附近就擠滿接送孩子的車輛,有的家長甚至還幫孩子背書包進教室;甚至,中午到教室餵孩
子吃午飯。

學灑掃庭除學解決問題

「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
不得孩子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
機會。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
小孩掃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
、應對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
母無法代勞的。

洗碗又拖地比電玩省時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
更何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
獲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
機會」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
了「生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
遜漂流到荒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碗盤放哪裡家人都要知

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
高喊:「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
嘆不已。

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
;丙路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

資料來源: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

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
我自己會」,就讓他試試。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
有「家」的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
有價值。

●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
「不要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

-----------------------------------------------------------
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45408
6

查看全部評分

LINE : batman1155    電話: 0900-521155

使用道具 舉報

萬分會員

LINE : batman1155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3-2-21 18:43:3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aotsen2004 於 2013-2-21 18:57 編輯

第三課  表達與應對


嗯,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

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
的名字後面加個『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
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

讀名校未必懂禮貌

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
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
貌也不懂呢?

「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
,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
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了。」

說話課學校沒這堂

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公民素養的基礎;合宜地說話與應對進退,拿捏分寸,由小學起。

在大學任教卅年的散文家廖玉蕙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發言,去年開學第一堂課,她請一位學
生說說對某文章的評析,但他訥訥不能言,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同學推他、拱他,廖玉蕙
形容,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過去,他就是說不出來。」

臨下課前,她跟學生約法三章:「下次上課,你第一個發言喔。」結果,沒下次,這名學生退
選了。

會說話,能如實、得體地表達自己,在重視溝通、講究行銷的年代,已是重要競爭力;但是,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及教育體制裡,很少重視「說話」這一課。

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台語)」;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
本能力,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學說服這都要訓練

「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
融總經理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
做事是不夠的,還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
力」。

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
大陸年輕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

「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

無厘頭應對失準頭

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
不斷笑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

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
憂心,面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就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
的想法,也相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
準頭,他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

宅孩子難面對真實

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
生仍占大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面對詢
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
的答話走天下。

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回答
「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太直率得罪人不知

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
「怎麼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就是「直率
到底」。

直到有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
對的分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說話修鍊術

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
觀察、對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
能考量說了的後果。

多說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
尾地描述,就是很好的練習。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

多聽
●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
可原音重現)。

●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就是
搖曳生姿的散文。

多充實自己

●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

●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

----------------------------------------------------------------

第四課 挫折容忍力

不錄取就跳樓?學跟挫折做朋友

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
真的上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
「這不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
卻失去機會讓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

面對不如意高難度功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

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
、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

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人生本有不如意,愛孩子就要協助他培養挫折免疫力,縮短復原期。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
通」:「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

孩子太順遂家長有責任

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
實在太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

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
心的環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
反而要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

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
「白雪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

沒遇過挫折怎學會處理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
鮮人求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就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
遇過挫折,就學不會怎麼處理。

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
子得一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
險的理由不准」。

過度的讚美自我不真實

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
,長久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就很大。

「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就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
才能面對真實世界。

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
的賣點就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
成功」的假象,歌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

與失敗共存成長維他命

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
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
折常難以招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

面對挫折備忘錄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
子面對上  學遲到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家長隨堂考

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
能搆到的地  方。

解答:D較正面。

A 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 B 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

C 可能讓孩子覺得漠視; D 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2

查看全部評分

LINE : batman1155    電話: 0900-521155

使用道具 舉報

萬分會員

LINE : batman1155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3-2-21 18:44: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aotsen2004 於 2013-2-21 19:05 編輯

第五課  親密關係 感情功課

大人不准…愛與性只能錯中學?

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

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你可以負責任嗎?」

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

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不讓你追就該被殺千刀?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就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
一起情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

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

發狂的情節和今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

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
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
「做中學」。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
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
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學習愛情只能看偶像劇?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
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

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
真實。」怎麼告白?怎麼交往?怎麼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兩性相處瑞典小學就教

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
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
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

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
成為情愛問題的避風港?

我懷孕了我敢跟爸媽講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
問題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就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
相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


失戀經驗願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
好故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

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
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
的人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
至親,因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

他提分手我學危機處理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
過程讓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不尊重我:
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挑剔、吹毛求疵:
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
小心。

•對小事暴怒:
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

怎麼修好戀愛課

•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

--------------------------------------------------------------

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96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
,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
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
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
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

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
、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小男孩對螃蟹好奇,上市場買了蟹、也買書,對照學習得津津有味。就算考試不考,「獲
得新知」本身已是樂趣。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
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
,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

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
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5小時:23分鐘 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

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
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 DNA,再明白幹細胞,
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

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
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18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

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
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
,在自己螢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
『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
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
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
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
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
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
,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
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
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LINE : batman1155    電話: 0900-521155

使用道具 舉報

萬分會員

LINE : batman1155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3-2-21 18:45: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aotsen2004 於 2013-2-21 19:08 編輯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駕馭欲望馬車別急著吃棉花糖

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
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
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
;「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
「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

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
橫在眼前。

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
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
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
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
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
;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
,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
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
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
「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

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

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

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
全是CD及遊戲機。

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
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
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
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

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
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
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
用。

個人財務管理

●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
流向。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馬上吃掉的人,可能
不斷累積債務。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須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2

查看全部評分

LINE : batman1155    電話: 0900-521155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3-2-21 22:52:1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很棒的分享...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3-2-22 06:36: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甩它
因為…
我年青時無法全做到
現在也是
不然還修什麼
這種文章知道就好
不用太認真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3-2-22 07:02:0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記得年輕時,長輩也說我們這一代生活能力上有問題,不像他們如何如何。可是我們中能調整過來的 成龍成鳳,不能的成街友或是鬱鬱寡歡。這種事情讓來子們自己面對吧,我們善盡告知,他要不要面對和改進,由他們自己造化了。
2

查看全部評分

打造綠城堡  http://wwww091wang.pixnet.net/blog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3-2-22 10:05: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7# 4w

我們善盡告知,他要不要面對和改進,由他們自己造化了。

有人生錯環境,有人生得好環境!生得好環境者,大人們都善盡告知了,而聽者(小孩子們)呢?有的會:依教奉行而改進,有的卻:頑冥不領教!此即是:宿世所陪值之「善根福智」資糧不同!
2

查看全部評分

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9#
發表於 2013-2-22 12:17: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不甩它
因為…
我年青時無法全做到
現在也是
不然還修什麼
這種文章知道就好
不用太認真
大地彩妝師 發表於 2013-2-22 06:36

小弟倒有不同觀點: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我雖沒能念到研究所,但,還是得要求小孩盡其能力,向研究所邁進。只是不強求!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2

10#
發表於 2013-2-22 15:22:3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又來了!
這回不多說,只談同理心.本文所舉的例子(假設是事實)中的人物,本身就很沒有同理心,不知有何立場〝教訓〞.
1.        「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
(1)        會發笑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是取笑.說不定人家笑中帶淚呢!
(2)        身為知識份子,資深教育工作者,竟然無法體諒受教者的無知,尤其是受教者可能因為人生歷練不足所產生的無知.這更是失敗中的失敗.
2.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
(1)        有幾個媽媽會把又大又好的東西不給小孩先給外人?
(2)        如果公開場合這樣講是不妥當,但依判斷人家這應該是私下母子間的對話,只是小孩不懂事講出來給例子中的人物聽,至於這麼嚴重嗎?
(3)        身為知識份子,資深教育工作者,竟然無法同理心的站在對方(母親愛護兒女,無可厚非)的立場體諒,還拿出來說嘴.也是失敗中的失敗.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考試沒教的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29 00:17 , Processed in 0.051701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