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查看 13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竹縣] 2024/12/29~30 再一次的紀念山旅.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24-12-28 14:03:5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1-1 21:06 編輯

序.

此處山區, 會被列為筆者 " 多年來, 幾乎 " 每年都會前往的目標.

大概有幾點 ----

1. 累積過非常多的家人回憶.

2. 視野景觀夠優, 從 大霸尖山 到 雪山主峰, 一字排開. ( 稱為 神聖稜線 )

3. 屬於 西台灣 展望 聖稜線 的 " 最佳 / 距離最近 / 角度最優 " 的位置, 而且還不用爬山.

4. 稍微換個位置, 也可以從 雪山主峰 一路延著 雪山西稜, 看到台中的 鳶嘴山, 甚至於台中太平一帶的郊山.

5. 常常會出現 雲海 的景觀, 看不到山的話, 至少還有雲海.

6. 其他略.

-----------------------------------------------------------

此趟山旅, 預定三天兩夜的 車泊. ( 12/29 午後 ~ 12/31 天黑之後 ).

應該也是屬於 夫妻檔 將會連續待最久的記錄. ( 往年幾乎都是早出晚歸而已 ).

至於 " 可能會 " 看到或是拍到什麼.

嗯.... 回來之後才知道.

待續...

====================================

編註 : 因為提前一天下山, 把 12/29 ~ 31 改成 30.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24-12-29 01:10: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4/12/29 凌晨一點多, 一些雜事終於處理好了.

12/28 下午, 又到菜園努力了一陣子.

採了三種葉菜與白玉蘿蔔. ( 送給小女兒 與 家裡面 要吃 ).

之後撒底肥與挖土, 弄了一個新的畦, 種下第二梯次的 茼蒿 與 香菜. ( 灑水, 收工回家 --- 快天黑了 ).

回家之後, 又為了小女兒的便當在奮鬥, 燉的牛筋與肉, 青菜, 山藥雞湯. ( 弄成四盒, 兩個便當, 以及牛肉與雞湯 ).

全部弄完, 晚餐後已經將近九點, 又得繞去新竹市的大賣場. ( 補充 小女兒 生活上所需的其他食物或用品 ).

之後送往新竹市南側的郊區, 直到全部搞定, 回到家.... 晚間十一點.

先幫車子掛了 貝殼 ( 420 升 左右的 車頂行李箱 ), 因為 " 只要 " 是需要車泊, 非掛不可.

尤其冬季的物品與食品更多. ( 兩個人出門的話, 更得掛 ).

處理完車頂箱之後, 清理車子內部. ( 沒用到的雜物或其他 ).

之後又裁切龐大的厚紙板. ( 之前買冰箱的外裝紙盒 )....用來當 最底部 的墊層.

好不容易, 車子的基本樣子都弄完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然後又到二樓開電腦, 要先把兩張 4G 的記憶卡給清空. ( 32G 一直沒用過 --- 兩張 4G 就可以拍攝超過 1400 張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卡片也終於清好, 都已經 12/29 凌晨的 01:10 之後了.

至於到時候會使用到多少的 " 容量 ", 無法預知 ---> 先備著, 總是比較好.

===============================

趁著清空記憶卡, 補上這篇. ( 一年前 車泊 的舊圖 ).

然後就準備正式上山了.

返家的時間, 暫時未定 ---> 要看 " 遠山 " 的實際樣子如何, 再研究.

如果看起來 " 還不夠特別 " 的話, 可能會 12/30 就提早下來.

後面, 就看 " 結果 " 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24-12-31 20:09: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尋找 " 不夠完整 " 的影像記憶. ( 兩篇之一 ).

一些相關原因, 序 篇幅裡面, 大概寫過了.

會經常性的選擇這處偏遠山區, 就是為了觀看遠處的群山.

那裡是 西台灣 " 唯一 免爬山 " 而且距離最近, 角度最佳的拍攝位置.

註 : 東台灣只有宜蘭縣的太平山某地區, 可以看到這條稜線 ---> 但是角度與距離, 還有外觀樣貌,  " 徹底的 " 不優.


北側的區域是 大霸尖山群峰.



中段的區域是 品田山 與 穆特勒布山. ( 過去的圖文都標過, 略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南側的區域是台灣第三與第二高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海拔超過 2400m, 夠冷的天氣, 有可能遇到下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看到雲海的機率, " 可能 " 超過 70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註 : 2024/12/29 ~ 12/30, 連續兩天 " 而且 " 是在兩處不同的山區, 都遇到雲海. ( 就是總共拍了六或七次以上 --- > 不同方向與不同位置, 雲海都不同 ).

這兩張影像是 2023/12/29 的舊記錄. ( 新的, 還沒弄好 ).

---------------------------------------------------------

拍攝 最上三張 影像的地方, 再開車移動約 5 公里, 就是 雪山西稜 的區域, 而且一路延伸到台中的低矮郊山.

這處地點的視野, 除了 大霸 ~ 雪山, 還加上整段的西稜. ( 可以看到總長度超過 30 公里 的山稜延伸 " 直線距離 " ).

底下的畫面中, 是 屬於中央位置左右的 頭鷹山, 奇竣山 ( 中左 ) 以及 大雪山. ( 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延伸末段, 是 台中的 鳶嘴山 ( 左尖峰 ), 再持續延伸到某些台中的郊山.

按這裡顯示圖片

郊山裁切, 可能是 台中東勢 / 新社 / 大坑 .... 那一帶吧. ( 最高有 859 公尺, 雲層低時, 會出現於雲海上方 )

沒有雲海的話, 甚至於台中的夜景都有可能看得到. ( 筆者尚未拍過倒是 ---> 多數都屬於當日往返, 日落就下山, 曾經兩次有過夜, 但是那一區域都有雲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此趟的主要目標, 就是 北稜角 ( 左, 高度 3880m, 台灣第三高 ) 以及 雪山主峰. ( 右, 高度 3886m, 台灣第二高峰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其他當然也包括 " 完整的全條聖稜線 ".

不是為了看到它們, 因為看過的次數, 多得可以.

目的是... 山頭上的積雪, 而且要 " 黃昏版本 " 的.

雖然 " 曾經 " 拍到過那種景觀... 但是, 當時所使用的相機, 畫素不夠高.

因此, 即使未來還需要 " 補考 " 很多趟, 還是必須努力的去.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25-1-2 17:16:5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4/12/29 夜拍星星 與 家人的對話.

上山日期是 12/29 ( 週日 ) 下午 14:30 左右.

兒子在家, 小女兒在租屋處. ( 大女兒在外 教課 )

出門之後不久, 兒子發了 旅途愉快, 小女兒說 紀念日快樂.



晚間 20:04 .... 看星與拍星的時候, 另一半 傳了一張星星的影像. ( 她的手機拍攝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中央位置的 獵戶座, 下方的 大犬星座, 最底下是山巒的黑影.

只能說, 角度與構圖還算不錯. ( 手機拍星星, 終究有其限制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另一半 說 好冷....氣溫 4 度 當然會冷.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又附上兩張, 是筆者決定趁著尚未全黑, 去瞧一眼 雪山西稜 的那處地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 圖片的縮圖, 遠處中央是 頭鷹山, 中右是 大雪山...都屬於 百岳 的山頭. ( 雪東 與 雪山 不算, 西稜途中有四座百岳 ---> 火石 / 頭鷹 / 大雪 / 中雪, 其他略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個地點的雲海, 水平有歪掉. ( 不用特別去調整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 又傳了氣象方面的資訊, 當時 4 度, 預定最低 0 ~ 最高 7 之間. ( 當地有機會飄雪或結霜, 前面講過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又問到, 大女兒回家沒 ?

大女兒傳了 蓋棉被 的圖案.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 另一半 又傳了一張, 筆者車上的溫度顯示.

按這裡顯示圖片

=====================================

終究是, 即使上了山, 離開了家.

每位家人的心, 都還相互連繫著.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25-1-3 14:40:1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尋找 " 不夠完整 " 的影像記憶. ( 兩篇之二 ).

某年在中台灣的一處山區, 拍攝 藍腹鷴 的時候, 遇到一位常常去拍鳥的人. ( 住於台中市 )

閒聊之間, 對方說 : 幾乎每週一定會去, 一年去了五六十趟.... 而且, 已經有八年十年以上了.

筆者問說 : 都已經拍了四五百次, 總該 " 拍夠 " 了吧 ?

對方回說 : 不管如何拍, 還是感覺 " 不夠滿意 ".

--------------------------------------------------------------

2024/12/18 也是中部山區, 遇到一對台北新店的夫妻 ( 好像他們聊到此趟有拍攝到 山羊母子 與 白面鼯鼠 以及 帝雉 的話題 ), 對方說 : 許多年來, 他們固定 3, 6, 9, 12 月份, 都會前往該處山區. ( 喜歡那裡的環境 ---> 跟台北或雙北, 差異當然是很大 ).

同樣是... 充滿熱情. ( 也 有錢又有閒啦 ).

----------------------------------------------------------------

筆者自己的話, 臨時決定的短程往返不談.... 每年 12 月份 的 紅葉之旅, 以及偏遠山區的紀念山旅, 就覺得 " 跑得蠻勤 " 了.

註 : 跟多數忙於家庭與生計, 朝九晚五的人相比, 每年偶爾能夠到遠一點的地方, 次數也不算少了.

==================================

回到本篇的標題 ----> 不夠完整 的影像記憶.

相同山區的二十多年來, 次數就不用算了. ( 最高的時候, 一年甚至於 6 ~ 8 次, 近年來也有個 2 ~ 5 次, 隨緣, 不一定 ).

各種景觀的記錄影像, 當然算是 " 不缺 ".

但是同樣的, 覺得 " 不夠滿意 ".

理由有幾個 ----

1. 最優的景觀, 相機的 畫素 不夠高.

2. 用到較高等級的相機之後, 要不是缺了積雪, 要不就是缺了黃昏. ( 山區被雲霧遮蔽 )

3. 藍天的山巒不缺, 有積雪的白天也不缺, 甚至於附加雲海的, 同樣也不缺.

4. 唯二缺的是 ....

a. 積雪 + 黃昏 的顏色.

b. 積雪 + 黃昏 + 雲海, 三者同時出現. ( 這種機率, 最難遇到 ).

=========================================

更舊的不談, 前一趟是 2024/01/22 ~ 01/24. ( 獨自前往 ).

左往右, 伊澤山 / 中霸 / 大霸.



中霸 / 大霸 / 小霸. ( 近景的 雲海 也有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是, 整條 聖稜線, 不是缺了東, 就是漏了西. ( 輪流躲起來 ).

雪山一帶, 永遠覆著薄紗. ( 不是對焦問題, 是那裡有一層的薄霧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群峰 到 穆特勒布.

按這裡顯示圖片

品田山 到 雪山.... 永遠都是矇矓版.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合併, 聖稜線的全貌. ( 北從 大霸, 南至 雪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接近黃昏之前, 依舊是.... 永遠的矇矓版. ( 不是焦距不準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回顧較舊的影像.... 白天的清晰版.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黃昏的清晰版.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惜就是 --- 拍攝當時, 相機的畫素不夠高.

因此, 就只好努力的 補考, 再補考, 繼續補考.... 直到 " 沒能力拿筆 " ( 開車與拍照 ) 為止.

會到何時, 永遠無法得知.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25-1-4 13:37:1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正式上山.

屬於 縣道 的路段不談, 進入稱為 林道 的道路名稱之後, 就算是正式上山了.

因為最高處, 目標山區的景觀樣貌, 永遠不會得知 ( 隨時都在變化, 說不定滿山雲霧, 甚至於連 下雨 都有可能 ), 沿途所見的, 先拍先贏.

所以, 許多年來的山旅, 都是從 進入山區 開始, 遇到覺得該拍的, 直接就拍. ( 看到拍攝目標, 而且又有不會影響交通的較為寬闊位置為前提, 如果短距離內都不適合臨時停車, 當然就放棄 ).

註 : 高處有雲霧, 也沒有陽光....影像都是原圖縮 ( 真實樣貌 ), 不管亮度 ( 色調 ) 還是銳利度, 全都沒動.

把圖片修到更漂亮一些或是修很大, 沒那必要.

====================================

這幾棵 楓香 ( 其實並非 楓樹科 ), 許多次的山旅, 都是上山途中, 首拍 的目標.



明顯的, 高處山區都是雲霧.

按這裡顯示圖片

落葉, 冬天的象徵.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顏色不錯的 青楓, 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棵更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鮮黃色....同樣是 青楓.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上方雲霧, 完全沒有陽光, 仰拍的話, 只有 暗黑版本 的. ( 幸好, 次日午後, 有拍到其他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平向視角拍攝的話, 就稍微好一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同年間或是地點, 每趟的山旅, 離開家門之後, 基本上都只能抱持 隨遇而安 的心態.

看到的景觀或是留下的影像, 即使 " 未必盡如人意 ", 也都是屬於珍貴的記憶.

因為, 每一趟, 都無法替代. ( 時間不會重來 ).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25-1-5 13:47: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爆滿的車床.

因為是冬天, 衣物與睡眠的東西都特別厚重, 而且又是兩個人的裝備.

四百多公升容量的車頂行李箱, 是首個 " 必掛 " 的東西.

後面的三張座椅拆除之後, 腳踩的地板位置, 要擺一些東西填補. ( 拆胎工具盒, 電動打氣桶或其他 ).

後方還有一個原車輛放 拆胎工具 的凹陷處, 也不是全平的狀態.

因此, 拿了之前換 新冰箱 的外包裝, 大型紙箱 當打底.

-------------------------------------------------------------

椅背位置.



尾門位置.

按這裡顯示圖片

之後鋪了對折的鋁箔睡墊.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另一半要求, 那一件巨大的 紅色厚毯子.

也只能照辦.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準備先放到車頂行李箱的雜物.

包括兩個紅色 方格狀圖案 的枕頭. ( 二樓房間床上的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連房間床上的灰紫色 " 巨大棉被 "....估計體積可能有 " 一立方公尺 "...也搬到車上了.

因為 另一半 習慣睡她的大棉被. ( 不喜歡使用睡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台車的行李箱空間高達 1800 公升. ( 前座椅是否必須推到最前方計算的, 不詳 ---> 總之內部的空間設計相當優良就是了 ).

即使加裝了頭頂的置物空間, 也敵不過 另一半 的各種 " 裝備大軍 ".

=====================================

終究, 一個人出門, 獨自車宿是 毫無問題.

兩個人 + 寒冷冬季 的話, 就真的比較吃力.

除非 三噸半 以上的車子, 要不然....沒有一般的中小型車子, 能夠敵得過一張 6 X 7 尺 的雙人床. ( 連 5 X 6 尺 的普通規格都不到 ).

獨自出門就罷了.

兩個人車宿的話, 真的很克難.

後記 : 2024/12/29 之前, 2023/12/07 也曾經 " 兩人 " 車泊 過.

確實比較 不好睡 倒是真的.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25-1-7 13:05: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去看的是 ---- 心裡面的那些群山.

都屬於舊照.

從小孩還小, 筆者只要工作上能夠騰得出來的一天空檔, 幾乎就蠻經常的會帶他 ( 她 ) 們, 前往一些不同的山區.

不管是看風景, 某些時候則有機會看到或是實際摸到霜雪.

隨著他們逐漸成長, 即使到了成年, 有機緣的話, 也同樣都還會去.

合歡山的區域不談, 跟 聖稜線 有關的地方 ( 某部份的幾座山頭 ), 筆者之外的家人, 只有兒子曾經接觸過而已. ( 單獨的父親帶兒子, 嗯.... 別輕易模仿 ).

畢竟那類偏遠的高山, 要靠近的 " 門檻 ", 終究有相當程度的限制. ( 除了體力, 也包括某程度的潛在危險性 ).

屬於紀念日的相關日子, 相對機率高的狀況, 都是會陪伴 另一半 前往這處山區, 除了家人的影像記憶,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 可以不用爬山, 就可能有機會可以看得到這些山巒. ( 時間允許的條件之下, 想要走某些難度不高的步道, 當然是可以啦 ).

對於 另一半 而言, 看到的.... 稱為 遠山.

對於筆者而言, 看到的, 可以稱為 另外的一個家. ( 除了曾經走過, 當然也曾經 住 過 ).

其他略.

========================================

此山區的西北側視角 ( 稜線大約是 東北 / 西南 走向, 西北側 是最佳觀賞角度 ), 在上面的 3 # 跟 5 # 都貼過了.

換到幾處 " 比較不同 " 的視角, 觀看這條所謂的 聖稜線.

註 : 底下的 11 張 代表影像, 都必須經過漫長的登山過程.

----------------------------------------------------------------

東側最接近 90 度 的視角, 是高度 3325m 的 桃山山頂. ( 池有山 的角度也類似 ---> 但是, 幾次登臨, 剛好都遇到四周 白牆 ).

聖稜的高聳主稜線, 屬於較北側的 穆特勒布山, 剛好會被 品田山 給擋住.

稜線西側幾乎都是千米斷崖, 東側的樣貌, 看起來就相對緩和許多.

意思就是 --- 從東面, 看起來並不雄偉. ( 西側就像是一整道的高聳長城 ).



品田山頂 的視角, 穆特勒布山, 夠清楚.

但是距離稜線太近, 除了使用 魚眼 之外 ( 有可能裝得下單張影像, 嚴重變形的 ), 其他不管再廣的鏡頭, 都無法整個拍入. ( 頂多只能使用 接圖, 或是 360 度 的拍攝方式 ----> 西側的觀賞距離就很剛好, 片幅1.6 X 的 APSC 相機, 使用 18 ~ 55mm 的鏡頭, 就遊刃有餘, 而且還根本不需要爬山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雪山一號圈谷 這部份, 全台灣的 " 唯一 " 最佳視角, 除了 桃山山頂, 別無它處. ( 西側所見到的是 2, 3 號 圈谷 ).

註 : 就不用老是扯到 空拍機 這回事了. ( 純粹只談 人類肉體 能夠看到的部份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同角度的 大霸尖山. ( 從 小霸尖山 的角度望過去, 差不多接近 西南面 吧. )

從距離遙遠的 雪山主峰 望向 大霸尖山, 形狀也類似. ( 但是非常小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從一座岳界所謂的 鳥山 途中.( 尤指距離遙遠景觀又差 ).


喀拉業山 途中, 所見的 大霸尖山 南面樣貌.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出現最多機率, 大霸尖山 的 " 代表角度 ",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 顯示出 " 尖 " 字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某一趟高山獨行, 專注於行走的途中, 隱約聽到 山 的呼喚.

臨時停住, 轉了個 回頭..... 疑, 樹縫的對面, 居然就是 大小霸.

於是, 拍攝到了許多張的 畫框 影像.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西側 或是 西北側角度, 看到的 小霸尖山, 因為都是距離遙遠. ( 能夠 不爬山 的最近直線距離, 也有 20 公里 那麼遠 ).

無法看出它的細節.

底下是從 東面 ( 從 大霸底部 走到近處的方向 ) 見到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多數人都聽過 大霸 與 小霸.....實際上, 大霸尖山的東面, 有 東霸五連峰.

因為不是 百岳, 會特別去攀登的人也相當稀少.

因此.... 並不 " 出名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兩張都是南面, 拍攝自不同的山區與不同日期.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不同於南面的樣貌. ( 北面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對於 另一半 或是多數遊客來說, 看到山....就只是山. ( 完全 無感 ).

對於筆者而言, 看到那些遠山, 是去看看自己所熟悉的 老朋友. ( 有過許多不同的記憶, 或是生活軌跡 ).

至於, 每一趟的看山之旅, 老朋友 是否願意 見客.... 那就, 不一定了.

待續...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25-1-8 17:33: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回顧, 四年來的紀念山旅.

更早的不談, 只是回顧 2021 年度之後, 所見到與拍攝的景觀.

2021/12/29 聖稜線有雪, 白天清楚版 + 傍晚 雲霧版 附加 雲海的前景. ( 失敗 )

2022/12/29 稜線無雪, 白天清楚版. ( 無雪, 提早收工回家 )

2023/12/29 稜線無雪, 白天清楚版 + 傍晚清楚版. ( 還是沒成功 ---> 少了積雪 ).

2024/01/24 ( 個人新增行程, 兩個日夜 ), 稜線有雪, 白天雲霧版 + 傍晚雲霧版. ( 再度失敗 ).

2024/12/29 稜線無雪, 傍晚超級清楚版 附加 壯闊雲海的前景. ( 也是失敗 )

---------------------------------------------------------

因此, 筆者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

1. 有雪, 白天清楚版 + 傍晚清楚版 ( 難度稍低一些 ).

2. 有雪, 白天清楚版 + 傍晚清楚版 + 雲海的近景

想要把項目 2 給順利完成, 真的 " 不是很容易 " 的一件事.

連續四年之間的五趟山旅 ( 看櫻花的其他山旅都不談, 指 純粹為了看山 的方面 ), 都沒能完成目標. ( 雖然那些影像記錄, 對於 一般遊客 的等級而言, 收穫已經非常可觀了 ).

也只能說.... 找機會與時間, 繼續努力.

如果 2025/03 月份之前, 還是沒能完成目標.

那就只能繼續等待, 2025 年尾了.

後面的, 以後才知道.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25-1-9 21:49:5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1-11 16:22 編輯

又見聖稜線.

對於紅黃葉片, 沿途拍拍停停的, 不過都是快速動作, 下車上車, 點到為止. ( 不想要耗費太多時間, 必須儘量趕路前往目標區 ).

到了遙望群山的地點, 剛好還有一小段 " 傍晚之前的陽光 ".

更難得的是, 除了黃昏的色調變化, 而且是 100% 完全清楚的遠山, 還加上漂亮壯觀的雲海, 可以成為近景的額外襯托.

類似的狀況, 平均算起來, 機率大概 " 低於 1/10 " ( 甚至於更低 ), 簡直可以說 : 這下子, 賺很大.

筆者拿著相機, 另一半 用她的手機, 各自找到不同的位置, 移過來移過去, 拍攝想要的目標.

總計在天色更暗之前, 筆者用相機就拍了七八十張吧.

唯一的遺憾就是 ---> 沒有積雪.   ( 如果有積雪的話, 這趟就可以直接拿到 100 分 了 ).

因此整體上, 打了 95 分 ---> 因為能夠見到類似的景觀, 就已經 " 相當不容易 " 了. ( 尤其還有附加其他不同位置的山景跟雲海 ).

終歸就是 ---> 還是必須繼續努力. ( 在自認比較有可能的時機, 勤跑個幾趟 ).

只要 心 還在, 身體也還行的條件之下, 機會也持續還存在.

=====================================

陽光逐漸消失, 相機也正式收起來了.

換成手機, 走到先前 " 曾經的 " 最佳拍攝地點, 拍個幾張.

註 : 隨著兩側的樹木枝葉越來越大, 整個拍攝的 視角 已經嚴重受限.

因此大概從 2023/12/29 再度拍過之後, 2024/01/24 開始, 換到附近的另外一個地方.

-----------------------------------------------------------------

手機所拍攝到的影像特性, 一直就是偏暗與偏黑, 加上已經沒有陽光, 當然就更不鮮明了.

不過還是直接 原圖縮.

中右遠方, 就是 大霸群峰. ( 而且要站到較高的地方拍攝 ).



中右遠方就是 聖稜線 的主稜區域.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樣要站到較高處, 完整的 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霸尖山 ~ 穆特勒布山 ( 右緣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雲海範圍, 還延伸到更北邊一些. ( 大霸 在畫面右邊, 沒有入鏡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補充一張, 相機拍攝的 完整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兩天的期間, 因為光是使用手機的部份, 拍攝的畫面就已經 " 相當多 ".

再註 : 光是 雲海 的方面, 2024/12/29 首日天色全黑之前, 總共就拍到了 五次 不同的地點與範圍視角, 次日又拍了三處. ( 歷年來, 可以說是 " 雲海拍到最多, 而且屬於七個不同地點 " 的一趟山旅, 拍了八次.)

因此暫以手機的影像為主.

相機影像的話, 就再看情況了.

編註 : 補充與修正幾個字.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2024/12/29~30 再一次的紀念山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1-21 02:35 , Processed in 0.052452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