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9-8-25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在線時間
- 1224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86544
- 帖子
- 6488
- 精華
- 0
- UID
- 125495
|
2024/08/02 閒聊, 畫質鬆散.
大概是從 2000 年代開始, ( 從最早的 28k 撥接, 56k 撥接, 網路流量逐漸變高變快 ), 網路社群也越來越多.
然後, 不管是 自然生態 / 車輛 / 旅遊 / 登山 / 攝影....的各種社群, 也到處都是.
有關攝影方面, 討論 相機 與 鏡頭, 就會出現 畫質緊密, 畫質鬆散 之類的文字. ( 主要是評論 鏡頭 居多 ).
講一個, 筆者自己的心路歷程.
=======================================
畢竟是十幾年前的一件 " 生活小事 ", 沒有特別留下記錄或是詳細的資料, 只有腦中印象而已.
2008/01/1x 初入手一台 400D, 加上 18 ~ 55mm 常用焦段, 以及一支 55 ~ 250mm 的較長焦段.
只是, 因為拍攝的對象不同, ( 景觀 / 人物 / 局部特寫 / 小型生物... ), 有時候出門一趟, 鏡頭就要來回更換好幾趟. ( 容易出現 入塵 的問題與麻煩 ).
到了 2012 年末, 決定增加另一台 機身...找到一個台北市的, 特別從新竹, 去到捷運忠孝站某出口去 面交.
拿到東西, 基本檢查沒有大問題, 付錢帶回家.
那是 平輸 的機型 ( 水貨, 代號是 Kiss X ), 附了一支副廠, Sixxa 的 18 ~ 200mm. ( 俗稱 旅遊鏡 ).
註 : 只是個人觀點, 並沒有批評之意. ( 筆者自己覺得不適合而已, 覺得 ok 的網友或是其他人, 用得高興即可, 因為有其 方便性 ).
========================================
在家中, 晚餐之後, 兩個女兒在吃速食, 後面的右邊兩位是住在附近的親戚.
焦距應該是最寬的 18mm. ( 等效 28.8mm ).
只是整理看起來, 有些 朦朧感.
原圖縮.
稍微裁切兩處, 總之就是帶著 朦朧感. ( 沒有半點 清晰 的樣子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原來的兩支鏡頭, 拍起來就不會這樣子.
18mm 的表現如此, 到了 200mm 的話, 即使沒有 更慘, 也不可能比較好. ( 而且 18mm 的使用率, 相對更高 ).
因此, 只有試過那麼幾張, ( 拍攝家人, 以及上傳電腦看過 ) 之後, 那支鏡頭, 就直接拆卸, 丟一邊了.
兩台機身, 分別掛著 18 ~ 55mm 以及 55 ~ 250mm 的鏡頭. ( 雙機雙鏡, 比較麻煩, 但是可以避免 入塵 的問題 ).
--------------------------------------------------------------
回到筆者平常的鏡頭.
原圖縮, 至少不會感覺 朦朧.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花粉顆粒至少還可以辨識.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張代表. ( 縮圖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花粉, 也沒有那麼朦朧.
花瓣邊緣至少也還蠻清楚.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一隻蜻蜓....原圖縮.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翅膀的紋路, 都還很清楚.
按這裡顯示圖片
==================================
雖然一般看影像, 都是螢幕尺寸的縮圖. ( 非原圖, 也都不去裁切 ).
只是那支副廠鏡, 光是螢幕規格的尺寸, 整體上看起來就是.... 徹底的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筆者是 開車出遊 ( 或是台灣爬山 ) 的話, 還是寧願帶著雙鏡. ( 不想要因為方便, 而去犧牲畫質 ).
" 假如 " 是 出國, 也寧可只帶一支短鏡. ( 雙鏡也可能, 不帶太多行李的話 ).
也就是, 打死 都不會去考慮, 換成所謂的 旅遊鏡. ( 原廠的沒試過, 也沒意願去試 --- 生活中已經夠用就好 ).
註 : 筆者本身, 沒什麼 出國 的那種物質慾望.
嗯....講起來, 那支 旅遊鏡, 早就不知道被丟在哪裡了. ( 十餘年前的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