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小園丁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咱們的囝仔 咱們的希望 [複製鏈接]

Rank: 4

21#
發表於 2012-4-3 00:16:0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小園丁 於 2012-4-3 00:17 編輯

19# indu
如何提昇自己?indu大真是窮追不捨,在我還未理清頭緒之際,就馬上追問我如何提昇自己這個問題,我想分為二個部份來說:
其一  時刻學習之
      您所提到的人本基金會,閒暇時或夜深人靜時時而學習之,其中一些課程
其實也很想將它當作提昇自己的一個方法,但礙於時空最後放棄,所以僅藉著網站上一些資訊及書籍來充實自己。
其二  想要提昇自己自然就提昇自己
      這個想法亦不失為一個方法,由心念出發,時而觀察之,時而反省之,時而思考之,將生活週遭環境當做借鏡,觸目所及皆為學習的對象,反觀自己的對應方式,思考其中的錯誤修正自己。
我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幾兩重,且受限於自己的問題中,就個人有限的能力,目前也只能這樣的提昇自己,所得或許不足,但已卯足精神, indu大不妨直言我應該如何提昇自己。
當然,每個人只能汲取自己程度的能力範圍,超越自己程度的,我非視而不見,亦非斥為荒謬,既是超越自己程度的當然就必須持保留態度並進一步了解其正當性與否,如您在11 樓提到的吃素,我不否定但也不排斥,這我會再另行討論。
至於您述及專家的論點並重申您不是專家一詞,我明白您不是專家,但世上出自教育體系及號稱專家的專家真的是專家嗎?就我認為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外在的表象擁有並不代表內在亦具有,雖然您不是專家,但我以我有限的能力去判斷去評估您所言真誠否;而他是專家卻行背逆常道之事卻常聽聞;全智的聖者又太遙不可及了。習得豐富專業知識又兼具實務經驗豐富,有一顆充滿愛與善良的心,時刻抱著學習與不偏執的心,在我認為這是專家之基本必備。
老師不可誤人子弟者,當初我就是秉持著這個理念,才會與老師一途無緣啊!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2#
發表於 2012-4-3 01:51:4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19# indu
習得豐富專業知識又兼具實務經驗豐富,有一顆充滿愛與善良的心,時刻抱著學習與不偏執的心,在我認為這是專家之基本必備。小園丁 發表於 2012-4-3 00:16

教育之道無它
愛與榜樣而已


教育不應是那麼沉重的

若是都要由「專家」來教
的確專家並不多

什麼才是專家?

孔夫子是萬世師表
幾千學生也不過教出72位較突出的
而這72位也非各個「活得愉快踏實」

人本
的理念基本上是對的
可是
為何一直推展不出來?
為何還是只有那幾位在「不斷呼籲」而已?

社會價值不斷在改變
昨日之是
可能是今日之非

價值可教嗎?
就如道德可教嗎?一樣

現在的老師跟父母
最大的困惑應該是:要教孩子什麼?
另一個困擾是:要怎麼教?
再加上
一些衛道人士的干預或渲染
一些如人本的似是而非理論
等等

真不知下一代未來在哪裡?

這才是根本的主題呀!

另外
我不太贊成版主定的主題「 咱們的囝仔 咱們的希望」
對下一代而言
有一點沉重

每一個世代
有每一個世代的命題
前一個世代的期望不宜加諸下一代來完成

個人看法
若不夠成熟還請見諒
2

查看全部評分

耘山草堂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3#
發表於 2012-4-3 09:42:1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indu 於 2012-4-3 10:04 編輯

現在網友流行的:
善哉善哉,小園丁大德。
您已了解重點在獨立思考的能力。重點不在別人,包括我,說了哪些屁話。
任何做法,任何行事,都需自行見證,自行領悟,我說的,仍只是我的,您的,要您自己去了解。如此,道,不遠矣!
孔子說的很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時刻學習之,時刻深思之。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
發表於 2012-4-3 12:25:4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我的發言都是有靈感就趕快發了,不然過後就忘光光,如您覺得尚未思考好,尚未準備好,請持續醞釀。
吃素這議題是值得好好思考好好探討一番的,何以故?九成九的人一定覺得吃什麼是我家的事,事實是只是我家的事嗎?
吃什麼影響什麼我已稍微提出一些,還有更多未深入的部分。如被吃的、如被吃而造的,如被吃而改變的.....................
一件小小的吃,就有這麼多值得人去思考去了解去抉擇的,人生活中其他的事項是否也如此?如存款儲蓄,很正常無異議,而事實是?
善學,善思。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25#
發表於 2012-4-3 14:56:1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2# fums420505
感謝fums420505大的賜教
渾沌的腦子不由得相互激璗起來
仔細拜讀大大之文  說的有理但似乎說服不了我
我試著作以下的釐清  僅就事論事請海涵

教育之道以愛為出發點  榜樣是方法  終點是由愛衍生的責任
教育這條路是任重而道遠  不是沉重而是穩重的踏出每一個步伐
人生不能重來  只能從錯誤中不斷尋找  尋找真義
當然  執教者或許並非專家
而教育之責並非只落在執教者身上
家庭教育  學教教育  社會教育通通是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孔子因『因材施教』而成為萬世師表
世人只看到七十二學生的突出表現
默默無聞的幾千學生活得愉快踏實否  不足為外人道
的確  這個世代的孩子  生命中活的愉快踏實否是種奢望
但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  活得愉快踏實的定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每個人心中自有一塊夢田  無法比較

人本的理念既是對的  又為何推展不出來?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在功利主義的趨勢下 有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做別人眼中的異類呢
就連我也幾乎被這功利的社會洪流給淹沒了
僅存的是心底微弱的意志與之兩方交戰  拼命的掙扎
試圖找到立足之處
然而他們的聲音小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要
傾聽這樣與眾不同的聲音  了解堅持的理由何在之後
再在心中做出判斷  做出選擇

正因社會價值不斷改變  所以更顯生命價值的可貴
試問為何價值不可教?道德不可教?
若連父母  老師都不知道要怎麼教孩子  要教什麼
那麼如何為人師表  為人父母  孩子更將何去何從呢?  
回歸教育的本質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如您所言的自我認同
價值  道德亦皆可教  潛移默化及榜樣都是方法之一
您道出了社會普遍的現象  再再更顯示了教育的任重而道遠
不論是為人父母  為人師表  都必須耳提面命不斷提醒自己:
教育是愛  是榜樣  更是責任  

另您提到本版的命題「 咱們的囝仔 咱們的希望」
『希望』是廣義的希望  並非如您所言的是狹義的
自身的期望加諸於孩子身上而已
何謂『希望』?希望如種子  在孩子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奠定生命成長的最初,再來他要自己開花結果…  …
若說對孩子的期待  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
希望他們健康快樂的長大吧!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6#
發表於 2012-4-3 23:38: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fums420505 於 2012-4-3 23:43 編輯

25# 小園丁
很久很久以來
已經很少人去注意或討論「教育的本質了」
只在:學費調漲、12年國教等等的形式外面打轉
事實上
台灣的教育已經漸漸失去了「真正教育」的主旨了
1.在體制方面:
  師範體系被刻意摧毀之後,「人師」式微,經師興起,經師也罷,一些野雞大學的教育學分班大量製造學校教師;正統師範體系學校全部淪為聯考錄取的後段班。
  鼓勵表揚卓越學校、優質教學......充斥著表面文化,學校師生忙著作秀、做表面文書
  從一試定終生,變成多金入好校;大學錄取率提高,聯考7分入大學
  這是根本的問題,雖偶而有人討論,卻終究沒有創制出有效的方案
2.在課程方面:
  從母語教學、英語教學、通識課程......一一進入校園,掠奪了正統課程時間:國語文沒有閱讀、作文,數學失去運算習作演繹,連生活倫理等道德領域也沒有了;無怪乎現在學生學業程度不佳,連一些基本的待人處事原則也沒有
  (當然這跟師資來源也有甚為密切的關聯)
3.教育政策方面:
  由於政黨輪替,教育部長一職多所酬庸,甚至找公然挖鼻屎的人擔任
  由於台灣的定位問題,教育政策取向失去「百年樹人」的長遠規劃,只求速效,只求近功;更有甚者:為一黨的主張,強制「置入行銷」甚至歪曲史實.....•進入課程中;
4.在社會、家庭方面:
  資訊發達之後,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充斥,致關心教育的父母莫衷一是
  工商社會父母雙職,無暇吸收新知及「教育」子女,常有電話中要求子女告訴來電者:我爸說他不在,的錯誤身教

以上是我概略想的「隱憂」
當然教育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述盡
總的:
我們全國上下,真的很少人能或敢真正面對它
從根本上看:
我們的小孩是在這一種氛圍中成長的


我們還能寄望些什麼呢?
其實
我個人並不悲觀
俗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如何讓小孩成為「蓬」,是父母更需要關心的課題

在我小孩成長求學的過程
我一直扮演:陪伴的角色
我願意花較多的時間和心思陪伴他們
弄早餐、中午愛心便當、晚上全家用餐說學校趣聞、晚上床邊故事、假日旅遊露營......我相信他們的童年是無懼的、是快樂的
雖身為學校教師,絕不安排小孩分到哪一班(這是一般學校的通病),我認為:讓小孩去接觸各類型教師,或許會學到更多;因為你若要安插,勢必會找你自認為「好」的同仁,這有2個疑慮:一是你找的大多是詪你同質性的,小孩會失去接觸不同類型的機會;二是佔地利之便,安排班級,那別班的教師會作何感想?

曾有名言:投資教育太少,未來花費在監獄會更多
台灣
目前還難定位,亦即短期內仍沒有「全心」打造教育環境的可能
關心子女的父母會更辛苦一些
畢竟子女因你而出生呀!
但是
更畢竟:子女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仍將個別去面對他將面對的社會
父母無法顧及也無法預測未來會如何

我的一個理念是:
相處時
我會用最多的心思陪伴你
若有不足
那是我力有未逮
因為我們有緣才當親子
長大了
你可以海闊天空
不必牽掛(做父母的常用牽掛來牽絆小孩)
若想陪我
就回家一趟
不回來也無妨:因為面對社會,你需要用更多的心力

人生
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對子女有這麼多的「用心」
而對於我們自己的父母呢?
2

查看全部評分

耘山草堂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
發表於 2012-4-5 20:55:2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人本論壇:「不服」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74期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上期的論壇(〈挖空心思教小孩〉,《人本教育札記》二七三期)報告了一個自然科的「教案」,也在結尾處說「透過這一例,希望大家了解,我們始終堅持著教育改革的本業!」;現在,容我透過另一例再來說明,所謂教改的本業,到底是在堅持些什麼。

這另一個例子的故事,已經寫在〈可以拿一顆石頭回家嗎?〉這篇文章(參見本期「用心生活」專欄)裡了。看過故事的人,大概都會把焦點放在小孩最後的「順從」上,或欣羨老師教育的成功,或質疑那番說詞的效力;然而,我要講一點別的。

這個故事有幾個要點:第一個是,在一片「明理」的氛圍中,一個男孩可以一無所懼地「不配合」,完全不在意「輿論」,甚至不必提出理由,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當眾宣示「我一定要拿」;問題是,他那個秤砣,是打哪來的?其次是,他十分清楚自己所對抗的壓力,不然就不會從「喜歡一個女孩」的談論中立即警覺到「跟我拿石頭有什麼關係」,但經過「存在與佔有」那麼「高層次」的開導之後,他仍然能夠「不管,我還是要拿」;那麼,讓這麼小小的一個人在如此強大的知識與正義之前,還能挺立不搖的那個力量,又是什麼?第三個要點是,到了最後,他只是滿不在乎地說「我把它們丟了」,而不是滿臉愧色地向老師報告「我已經把石頭放回原地」;所以,雖然「沒有帶走任何一顆阿朗壹的石頭」確是事實,然而,他真的順從了嗎?

讀者可能覺得奇怪,心想,經你這麼一說,好吧,這故事似乎真的充滿言外之意;但這麼一來,它還剩下什麼教育意義呢?

那麼,容我再說一個遙遠的故事。一九六七年四月的某個禮拜一,美國加州的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擔任世界歷史課的教師Ron Jones先生,充分運用了言詞的魅力,細細地闡述了「紀律」的價值;然後「邀請」學生親身來體驗:先從端正坐姿開始,抬頭挺胸,雙手背後;回答問題必須起立,開口的第一個詞必須是「Jones先生」,得到允許才能發言;如果先生不滿意,則一定會命令你不斷重複。接著是效率訓練:起立,坐下,直至整齊為止;又讓學生離開座位,等老師發出信號後,要在五秒內跑回坐下,而且不能發出任何聲息。

星期二,Jones步入教室的時候,原先那個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班級已經完全不見了,換成一群聚精會神,充滿期待的學生。他開始闡述「團結與力量」的價值,並在在黑板寫下「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奇怪的是,平時的搗蛋鬼變成了榜樣,不但勇於發言,而且見解獨特。當然,前一天正襟危坐的紀律還是維持著的;Jones原先預料學生們會認為這樣很可笑,或心生反感不願配合,但他完全錯了。

下課前,他突發奇想,用手掌劃出一個波浪狀曲線,說這是一個「問候禮」,叫做「第三波」,任何時候,不論在餐廳或走廊,大家都要用這手勢表明身份,做為加入這場運動的識別(沒有人意識到歷史上曾有一個「第三」帝國)。於是,這一班學生的特殊舉動,引起校園裡所有學生的好奇,紛紛打聽是怎麼回事。

星期三,Jones派發了成員卡,同時闡述「行動」的價值與真諦:無論是紀律、團結、或力量,沒有行動的配合就毫無意義:所以大家應該去邀請其它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有三張卡上有特別記號,拿到的人有特殊的使命:檢舉發表反對意見或背離規定的人;結果自動請纓的卻有二十人之多。

星期四,這個「運動」已經擴及到全校,課堂裡的人數已從三十人增加到了八十人,新來的都是逃課來參加的高年級生。這時候,Jones宣佈一個祕密:「第三波」是屬於全國性青年運動的一部分,目的在於促進國內政治體制變革…;星期五在大禮堂等著大集合,並以手勢向Jones致敬的學生,已經有兩百人…

Jones老師是怎麼結束這場「實驗」的?在此我們就不詳述了(註);但他在大禮堂跟學生們說的話,卻真的令人觸耳驚心:不到一個禮拜之內,我們就成功地變成了優秀的納粹;不是出於強迫,而是因為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法西斯的種子,甘於出賣自己的自由與自主,以交換安全與力量的感覺…

當初,是因為課堂上有同學問「為什麼德國的好公民,包括高等知識份子和秀異專業人員,都能默許甚至參與納粹的罪行?」;透過這場實驗,Jones徹底回答了這個問題,同時,他也成功地證明了,一個民主社會和極權統制之間,其實只有五天的距離!

現在,讓我們回到台灣。稍稍想一下就可以發現,Jones所扮演的那個角色,每一所學校裡都不少見,且以各種變形存在著;其中有些也很有個人魅力,幾乎可以和Jones一樣成功,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並非出於扮演,更是樂在其中,甚至自以為或被封為「power」教師;而這個教育體制,從不曾反省過,它正為納粹或紅衛兵鋪好了溫床!

對比之下,我們那個「拿或不拿石頭」的男孩,就是透過他的始終不服,徹底回答了本文一開始「我們到底堅持什麼」的問題—無論如何,必須呵護學生的獨立與自主;同時,他也成功地說明了,真正的教育,即使發揮影響改變了學生,也是要讓學生知道那是出自自己的抉擇,而不必歸功於某人的教導,更無須回頭來感謝這個教育…

註:這是真實的故事,曾被改編成電影〈惡魔教室〉;本文所述是根據Jones本人的回憶,和電影情節略有出入。

編按:Jones本人的回憶,是一篇非常精采而感人的文字,內容也非常豐富,涉及許多教育上的重大議題,絕非本篇所能討論;我們將在下期刊出完整譯文,並附有詳盡評論,敬請期待。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4

28#
發表於 2012-4-6 00:03:5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6# fums420505
身為老師的您     我可以看得出您對整個教育環境感到隱憂與無奈
                            如您所言  可能我們無法抗衡環境的顯性與隱性的影響
                            您因了解而憂心
而身為父母的我  對於學校教育環境  社會型態即使觀察的很有限
                            或許不及您的十分之一
                            我則因無知而無所畏   但有時我也會軟弱
從您所述及對待  教育孩子的種種方式與過程
我認為您是一個好父親  孩子的好朋友
您說您並不悲觀   那是否也同時意謂著您並不樂觀
如何讓小孩成為"蓬"的確也是我的課題之一
關於如何做  雖然我正處於迷惘搖擺當中
我無法悲觀也無法樂觀  我無法去預想孩子將來面對的會是什麼?
就算我神準料到了什麼  孩子也必須自己去面對
我能夠做的就是學習我該如何教育他們  才能讓他們有獨自面對各種磨難的能力
或許我做的不對  不夠好  但我將自己的無知當作是最佳利器
時刻吸納新知  舊法  異端  種種可能都不放過  消化吸收後再選擇  
我每天都在接受孩子的挑戰   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如何應戰  
正面迎戰  或迂迴戰術  或棄械投降求和  或曉以大義  一刻不得休
我的大女兒特別喜歡和我在睡前來個聊天談心
今晚  她說:1 為什麼保健室的阿姨對我總是特別兇?
                     就因為她是保健室的常客:妳怎麼又來了?
                  2. 如果二十年後是世界末日  那我該怎麼辦?
                      因為三年五年太短  所以假設二十年
連睡前也不放過我  為此我們談心談了30分鐘才結束
我不知我的用心努力會不會太遲  但我只能一頭栽進去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這樣過來的  就當我是新手父母  
有機會就多教教我  對於我的無知爭辯就多多承讓了
另我相信我對於父母的用心  我的孩子都看在眼裡  不言而喻  這就是榜樣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9#
發表於 2012-4-6 00:29: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taiwanbigmary 於 2012-4-6 14:29 編輯

台灣的教育..
是如同法國式的中央集權式..
表面上許多階段都有學校自主權..
其實教部只要把入學規則掐在手裡作成若干建議..條例..辦法..
再把獎勵補助的胡蘿蔔晃一晃..
結果就被決定了..20多年來的教改..大家看得還不夠多嗎??
當初決定這個方向的大專家大學者..和那個什麼基金會的..都講得頭頭是道..
而且他們仍然繼續發揮影響力..
但是一切的教育素質低落..一切的青年失業..一切的助學貸款呆帳..
當然也跟他們無關的!!
繼續主導這個迷失方向的鐵達尼號..
希望大家能搜尋看看..是誰要廣設高中大學..
是誰執意終止聯招..但是改成多元入學..
配合超高錄取..有教無類..
所有的東西都貶值以後..學歷更是超貶!!
經歷也因為初就業的機會降低而無從積累..
恐就如此成為失落的一代..
原本的多元學制成為同質性更高的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但是素質不講求..一切以快樂為導向..深信快樂能造就一切..
就要上路的12年國教會比修正過去偏離航道還重要..
或只是試圖把情況降到更無為呢??
鐵達尼要撞冰山了..教育部專家們..XX基金會還在研究船上桌椅櫥櫃要怎麼擺放!!
湯..藥換了嗎?
對於台灣的教育走向..大概是只能以"潛水艇出航"看吧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0#
發表於 2012-4-6 00:37: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我們期望小孩:成為他自己?還是成為「社會人」?
有很多教改的理想總希望小孩能獨立自主:成為他自己
可是終究:他仍要回歸的社會中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的迷思

人本
曾經自己有設立學校
就我所知現在好像不在了(或許是我的資訊不足)
對於相關的報導
不再贅述

在「常態編班」的原則下
一般的學校的一個班級中
總混雜著:
學業成績優、劣的學生
有文靜、好動的學生
有守禮、放浪的學生
......
我們不知,該如何一一針對個別學生
因為有課業整體進度的壓力、有班級秩序的管理、有學校整體行事的運作......
一個班動輒30餘位學生
他們各有差異、各有背景、各有需求......
這些是實際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說重一句話會變成辱罵、練學生體能變成體罰......

說岔了

人人都關心教育
人人都受過教育
人人對教育都會有它自己的解讀也有他自己的主張

學校教育
很難完全達到每一個人的需求
這是事實
學校教育
有其任務也有其限制

社會教育設為分歧多元
也不易適用於個別差異的個人

於是
家庭教育便成為許多個人的真正主導
可惜
太多父母「疏於職守」
1

查看全部評分

耘山草堂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咱們的囝仔 咱們的希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9-21 18:31 , Processed in 0.049241 second(s), 10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