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2-17
- 最後登錄
- 2024-11-27
- 在線時間
- 2184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5208
- 帖子
- 670
- 精華
- 0
- UID
- 10359
|
本帖最後由 richard531 於 2015-9-27 22:00 編輯
yuan193689 發表於 2015-9-18 17:43
利率,您說的是債券的殖利率吧?
基本利率的決定,可只是依據某種天期的債券價格而定?
我們可以把美元的供應鏈看成,生產廠商(FED)批發商(各國央行)經銷商(銀行),
而消費端不僅僅只是公司或個人所組成的最終消費端.且同時存在上述的各個供應鏈之中。
因此創造了貨幣的乘數效應。
當消費端願意付出格價(債息)購買(借錢),債權契約才成立。
接著供應鏈端將債權契約包裝或直接出售的同時產生了債券的價格和殖利率,
有了殖利率後,殖利率減去貼水就產生一個叫基準利率的名詞。
貼水是指銀行交易債券的手續費加上價差。
就像是去水果攤買顆蘋果,老闆不可能免費或倒貼。
銀行所收的只是微薄的貼水,
如果賠錢寧可不賣(還有債息),此筆債券交易就不存在。
美國十年期公債是大家參考的一種指標 .
因為債券種類繁雜,要從殖利率導出基準利率所需建構的計量模型,非小弟能力範圍,就此打住。
僅以邏輯關係繼續推演。
有了基準利率後, 基準利率X風險因子=利率。
風險因子可以看成期貨对現貨(殖利率)正逆價差的走向加上國家,公司,個人,的債信評等。
上述關係可知央行或銀行對利率的調控能力微乎其微
僅止於貼水且受限於風險因子。
反過來說:為了增加投資,就業,通縮,...等等,
巴西或俄國宣布將利率由10%調降為2%不會成真。
因為債券市場不會買單。
以上只是小弟從另一種角度所觀察到的貨幣市場。互相討論求進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