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1
- 最後登錄
- 2024-11-26
- 在線時間
- 15508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98126
- 帖子
- 12615
- 精華
- 0
- UID
- 5071
|
樂活族 發表於 2017-2-11 20:27
要不然要這樣 或許是出路 但好像還是有點困難
有點長 有興趣的慢慢看
很有趣...偶是說背後的故事很有趣...
南澳自然田的前頭是秀明農法的施行者,而逐漸的轉變到以保育為主要出發點的自然農法,到現在也不需要有機啦...為什麼?大家都要夠巴豆啦...
米一公斤賣一百元說貴也算是還好,重點是賣一百的可以供貨多久?當年情義相挺好友的一公斤60元,最後還是沒能再繼續挺下去了(有陣子真的也不太需要偶繼續挺啦)。
不要只看表面上一公斤白米賣一百元,那後頭還有很多學問,是一年兩期購買,還是米吃完了還可以再進貨的差別就很大了。如果了解乾榖的最佳保存溫度大約在15℃附近時就會有一個頭兩個大的情況,很多都是每期收成完後碾成白米,然後真空包裝後就寄送到你家,想想半年要吃掉多少公斤的白米,然後寄送來的白米要放在那裡?放在室溫下米是會變質的,如果要放冰箱的話則要再有一個閒置的冰箱來存放,對於小家庭結構來說,就要多出一個空間來擺一台冰箱,以及供應冰箱運作的電力。
站上也不是沒有賣米的人,只是有幾位能夠永續經營呢?我們家現在的情況是一次叫18公斤,剛好佔掉冰箱一層(層架要有夠堅固),吃到最後一包開封時傳個LINE,後天就到貨了...這樣子的情況,業者需要去承租榖倉存放人家搶購剛收成賣剩下的乾榖來持續供貨(到榖倉每次提個幾百公斤回家吹冷氣),所以這些都是成本。
鼓吹契作或是什麼的有去考慮過消費者的方便性以及適口性嗎?現在已經不是為了有一口飯吃,而是花了錢也要能夠吃到好吃,吃完了下次還會自然的回頭繼續交關的米。若要人民情義相挺,忍受不便與適口性,那乾脆就立個名目徽稅來補貼不是更快?
而有機x.x不過又是農青搞不下去之後再想出來的花招,主食可以這樣弄,那其它的呢?還一票人一起來契作番薯咧...而高麗菜要不要契作,您要契作多少粒還是多少坪?一甲地的高麗菜需要多少人來契作?
|
-
1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