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nature4d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 聖稜線. [複製鏈接]

萬分會員

期待有資材室的蛙

Rank: 9Rank: 9Rank: 9

31#
發表於 2022-5-9 14:43:5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2-5-9 00:37
沉重的山旅人生.

超過三千公尺高度的山區, 有 " 很大比例 " 都沒有可靠或是穩定的水源, 有些是用山屋收集 ...

看4D杯杯幾次登山行程真的是"玩命"
為何天候不佳還要獨自強行登山? 好運氣有用盡的時候
或許自身安全和家人擔憂都比不上征服高山的快感,
當然啦! 成敗論英雄,山一直都在隨時都可以去挑戰,
自己很欣賞ORIS運動潛水錶的廣告格言: 獻給在極限環境中仍勇於接受挑戰的勇者,
這句話4D杯杯當之無愧!!


  



1

查看全部評分

如果貪心是前進的泉源,那不滿足便是成功的原動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2#
發表於 2022-5-9 16:47:0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水蛙 發表於 2022-5-9 14:43
看4D杯杯幾次登山行程真的是"玩命"
為何天候不佳還要獨自強行登山? 好運氣有用盡的時候
或許自身 ...

1. 早期的網路, 較少資訊可以吸取 ---> 沒日沒夜的工作, 也比較沒有太多空檔能夠找相關資料. ( 網路看到的多數圖片, 都是風和日麗, 不知道鋒面天氣, 會比地獄還更慘 ).

2. 偶爾要請個特休 ( 假如是 3 或 5 天 的行程, 必須臨時請個 1 或 3 天 ), 只能視 " 當時 /  極短日期內 " 的公司業務情況, 臨時決定行程. ( 無法參加那種 組團, 跟團 , 早早決定日期的方式...也沒有認識時間很閒, 隨時可以跟著出門又有在爬高山的朋友之類 ), 就只好獨自上山.

3. 一般氣候下, 多數山屋幾乎很難會有空床位, 預估 " 壞天氣 " 的條件下, 機會相對會大很多.

4. 知道壞天氣還決定要 " 上去 ".... 應該不叫挑戰極限, 或是想要征服某些山頭 ----> 而是冥冥之中有個聲音, 順著某種 " 感覺 " 而決定上去的. ( 生物 都具有某種程度的 本能...人類也是一種生物 ).

5. 面對完全陌生的山林, 還 " 膽敢 " 繼續前進, 應該不是冒進, 而是已經盡了自己 99 % 的充分準備, 大約有了 97 % 的充分把握. ( 沒人能夠知道, 另外的 3 % 可能會面臨什麼狀況 ).

.......................

有家人有小孩, 確實是 " 最好 / 儘量 " 待在所謂的 舒適圈 / 安全網 之內啦.

前往山林 " 一定 " 要冒著某潛在程度的風險, 要前往高山, 那是最基本的自知之明以及心理準備 ( 即使是 組隊 / 跟團 所發生的山難, 其實次數還更多 ).

講起來, 台灣的環境裡面, 除了家裡或房間, 幾乎沒有其他地方可以 " 保證 " 不會發生壞事情. ( 馬路邊等著過馬路, 或是綠燈正在通過馬路, 也可能丟掉小命 ).

個人是覺得, 在台灣...開車在高速公路, 或是騎車在一般道路 ---> 都遠比爬山來得更危險.

要害怕危險的話, 最好別開車騎車, 也不要行走於馬路上或是馬路邊.

山難 " 假設 " 一年 30 位...會被無限放大.

交通事故一年死亡 3000 位 ( 加上輕重傷, 每年數十萬 )...不當一回事.

..........................

對於踏出戶外, 走入山林...歐美國家的觀念, 就來得開放許多.

台灣就是拼命的限制與封閉, 大家都不出門不上山, 就不會發生某些事....所謂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謂的 4D 杯杯 受難記, 講起來就是政府的標準受害者 ---> 應該從小就努力的教育民眾, 台灣的山林是什麼模樣, 以及具有哪些潛在危險, 上山之前該做好哪些準備之類的.

註 : 最大的危險, 稱為 無知. ( 知道得夠多, 還是有危險啦...因為有許多的 未知 還是有可能發生 ).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萬分會員

期待有資材室的蛙

Rank: 9Rank: 9Rank: 9

33#
發表於 2022-5-9 17:41:3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nature4d 發表於 2022-5-9 16:47
1. 早期的網路, 較少資訊可以吸取 ---> 沒日沒夜的工作, 也比較沒有太多空檔能夠找相關資料. ( 網路看到的 ...

偶喜歡山也喜歡海,高山像雄偉的父親,大海像包容萬物的母親,
從小就喜歡親近大自然,長大後因工作關係,接觸到海上搜救訓練這一塊,
深知大海喜怒無常,人們是多麼的渺小和脆弱 ,很想也接觸高山搜救這一塊,
可惜因為工作因素調離單位,我喜歡山,但是只有走步道和所謂"名勝風景區"
目前還不敢爬大山,指的是像您這樣重裝備的那種,知道山有山的脾氣,深藏危險。
沒有專業的知識和充足的準備最好還是要找人帶比較安全,
台灣人民或政府不注重專業,出事後才在檢討當事人和相關單位,做事只做半套,
加上人民守法觀念不佳,常不遵守法律,我行我素,什麼樣的人民就選出和麼樣的政府,
政府開放山林及水域之際,應該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清楚告訴民眾相關資訊極可能的危險
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人民要提升自身素質,不遵守規定出事了就要國賠,過國家怪政府怪公務人員,
奇怪!! 腳長在自己身上,要有自己評估危險的能力,出門在外自己安全自己顧,這樣才能安全的享受台灣山林之美。
1

查看全部評分

如果貪心是前進的泉源,那不滿足便是成功的原動力。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4#
發表於 2022-5-9 20:36: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水蛙 發表於 2022-5-9 17:41
偶喜歡山也喜歡海,高山像雄偉的父親,大海像包容萬物的母親,
從小就喜歡親近大自然,長大後因工作關係 ...

奇怪!! 腳長在自己身上,要有自己評估危險的能力,出門在外自己安全自己顧,這樣才能安全的享受台灣山林之美。

================================

政府不敢負責 ---> 刁民 太多.

民眾不對自己負責 ---> 自己準備不足, 發生山難卻要求國賠, 把所有 " 任何有關 " 的單位全都告上一整輪 ( 內政部 / 警政署 / 消防署 / 地方政府 / 地方警察局 / 國家公園 / 各地的民間搜救單位.....沒有不被告一狀的, 尤其是掛點於 白姑大山 腳底下的那位超級大白目 ).

不過, 那算是另外的故事了, 暫略.

台灣人, 做事永遠都只做一半, 政府偷懶 + 人民 " 平均 " 素質差. ( 優秀的人當然有, 只要算 30 % 好了, 優秀的人數也有 800 萬 ... 但是素質不夠的人數更多 ).

其實講起來, 自從 蔡政府 ( 蘇老大 ) 決定 山林開放 之後, 我反而不太想再上高山了 ---> 遍地都是人, 山屋爆滿營地塞滿, 還加上遍地更多的垃圾.

總之就是... 反正也算是 曾經走過... 是否要再走, 就是一切隨緣. ( 能力與實力還在, 時間也不是很大問題, 膽子當然也沒有縮小 ).

或許某一天, 感覺某座山頭或是某個山區又在遠方呼喚....

那就... 再看看.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5#
發表於 2022-5-9 21:59: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聖稜小故事 之 雪山六勇士.

前面曾經預告說要寫, 就盡早寫這篇吧.

一趟山旅, 被惡劣的氣候環境, 在 新達山屋 多困了一天, 後來, 已經接上主稜路線, 仰攻 素密達山 之前, 因為路線判斷錯誤, 又死了一趟.

幸好, 安全的到達 素密達山屋, 趁著傍晚時分, 專程跑去登頂 穆特勒布山 的時候, 那個千仞絕壁, 看了真的會腳軟. ( 腳邊幾乎二十或三十公分, 就是懸崖, 萬一下去的話, 可能直落千米 ).

主稜線上頭的地獄氣候先不談了.

最終, 被迫或決定要放棄北稜角, 從 38xx m 的稜線臨時迫降, 途經一處山溝, 又不小心誤判了路線, 差點墜落身亡. ( 低溫又暴雨, 極度惡劣的環境之下, 心裡面只管急著要趕到安全處所, 專選距離近的下撤方式, 沒有想要應該用繞的走法才會更安全 ).

終於到達 三六九山莊 ( 後面上方的山頭高度 3690m, 山莊大概 3200m 左右的樣子 ).

最大容量大概 120 人 的山屋裡面, 那天傍晚據說擠了 129 人...

當時的山屋外頭, 偶爾東邊露出一個小洞.



不時都是大風大霧, 還加上 大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能偶爾趁著雨勢稍歇, 拍個一兩張. ( 相機不能淋雨 ).

品田山 跟 雪山, 實際上還有不算短的距離 ---> 有特意拉近一些.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裝備, 弄完晚餐之後, 床位對面有六個人, 正在喝著 " 會暖身 " 的飲料... 因為有看到筆者身上背著龐大的沉重裝備, 問筆者從哪兒來 ? ( 屬於 上山 或是 下山, 在山屋內是不會知道的 ).

筆者回答說... 是從稜線上的 1.5K 左右, 稱為 水管路 的地方下來的. ( 當時鋒面的最強風勢主力已經出現, 無法完成那最後的 1.4K...只能退回 1.5K 緊急迫降 ).

對方聽到之後, 馬上邀請筆者一起 " 同喝 ". ( 那是 58 度 的透明液體 ... 爬山當然一定有自己的杯子或容器啦 ).

畢竟... 知道是從 " 稜線 " 上頭下來的, 終歸不是一般跟團的阿貓阿狗. ( 重點是...能夠沒在稜線上頭掛點 ).

稍微聊開之後 ( 山屋有規定, 夜間九點一律就寢, 當時才傍晚六七點 ), 對方說, 山屋裡面這麼一大群, 扣除筆者有大概 128 人, 當天只有他們六個人 ( 自組隊, 實力相當的人自己組成的小型隊伍, 商業隊伍動輒三四十人甚至於更多 ), 有成功登頂.

據說有一半在山屋直接放棄走出門外, 一半嘗試才走到雪山圈谷, 又有其中的一半直接下撤, 其餘 1/4 嘗試上登, 每幾百公尺就撤掉一小群, 能夠努力爬到最後 0.5K 的, 只有他們那一隊的六個人.

然後說, 0.5K 之後, 從原來低身前進, 變成 黑猩猩 的姿勢 ( 身體蹲低, 雙手輔助...努力的慢慢前進, 因為風勢不是普通的強烈 ).

辛勞苦的爬到 0.3 K, 變成 朝山 的信徒, 三步一拜, 九步一叩.

最後的 0.2K 更嚴重, 只能五體投地, 身體完全貼著地面, 使用 匍匐前進 的方式, 奮力的爬上雪山主峰的基點.

筆者當然相信他們的那些形容啦, 畢竟... 自己也有一些路程, 是真的只能用爬的. ( 稜線上頭的狂風, 身背重裝都被直接吹翻 ).

128 人 只有六位奮力登頂, 稱為當天的 雪山六勇士, 半點都不為過.

其他暫略.

次日... 只能說, 鋒頭 尚未結束....剛離開山莊準備下山, 還是 風 / 雨 / 霧. ( 四月中旬的春天, 玉山杜鵑也開了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是, 惡夢尚未結束...

持續下至 雪山東峰下方 的木頭觀景台之後, 遍地落雷的巨大爆裂聲響, 從遠而近...本來聽起來有一公里, 後來只有幾百公尺, 然後就在百米距離一帶的森林中此起彼落.

雖然身負重裝, 但是已經不能慢慢下山了, 時間越短, 被 K 中 的機會相對越低....於是又再度拼了最大的自身極限 ( 背著重裝又一路陡下坡, 膝蓋真的要很強 )...衝回武陵登山口, 只花了 74 分鐘.

註 : 當然不可能往上走回更高更遠處的 369 山莊, 因為下方有個 七卡山莊, 往下的行進時間要快速許多. ( 衝到七卡之後, 決定就繼續直接衝到登山口了, 因為七卡以下的區域, 落雷聽起來沒有高處那麼密集, 但是依舊設法走快一點 ---> 密度較低不表示安全, 就不會被 K 到 ).

運氣不佳, 辛苦的山行卻沒有那些 天堂美照.... 不過, 留下那些屬於黑暗或潮濕的景觀, 遠比天堂般的日子更為重要.

有許多 " 每次山行都只走過天堂 " 的人, 某一天, 時運稍微變差的時候...卻不幸的走入地獄, 而且走不到家.

山...其實有 " 很多種 " 的不同面貌, 切記.

還有就是...

筆者寫的山行, 很少會說攀登過程有困難或不算困難, 因為每個人的程度與能力都不同.

聖稜線... 會被列入台灣高山路線的 最高殿堂, 就已經表示 ---> 沒有足夠的高山資歷與足夠把握之前, 千萬不要輕易去嘗試. ( 即使是跟隨隊伍, 同樣要擔負不低的風險, 尤其是 O 型 的走法, 需要通過的危險地形, 要比 傳統 I 型 還要來得更多 ).

雪山 一帶 死過人, 主稜線一帶也死過人, 大霸南側的一帶山區也曾經 消失 幾個人, 品田山 的區域摔死過更多人...

因為這是台灣高山裡面, 被稱為 最高最長 的一條稜線, 因此特別以它為文, 做一些粗略的介紹.

總之就是... 想要走, 不會有人反對 ( 不反對是指外人啦, 家人可能會反對, 尤其了解一些高山風險的家人 ).

但是... 假如決定要去的話, 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各項事前準備.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6#
發表於 2022-5-10 15:21:1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地獄之門, 來自 次高山 的天堂神光.

這算是 28 #, 地獄之門 實境篇 的第二篇章.

許多人, 登了多少多少顆數的高山, 留下來的, 或許只有登頂照與累積數字. ( 很多 跟團 的那種, 都是努力跟著領隊或是其他隊員的屁股走, 全程就只是努力的一直跟著走而已 ---> 會被要求跟上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 或說節奏 ).

筆者只是在偶然的機緣之下, 偶爾的走往某個地方, 上山次數沒幾回, 卻有著幾百上千的不同故事.

一顆石頭是一個故事, 一棵圓柏或是杜鵑, 可以是一個故事, 一個山坳可以是一個故事, 一道神光, 當然也可以是一個故事. ( 這道光, 說不定全台灣, 沒有人拍過相同的場景 ---> 是指在同個地點而言啦 ).

之前萬萬沒想到, 在屋後山頂, 曾經拍攝過的那個遠方...持續不斷翻攪, 幾乎每秒鐘不斷閃光的那種 暴雨雲團, 居然自己會待在那種場景的 " 正中央 ".

翻攪的濃密雲團直接變成冰雹與超大的雨滴...算是難得的見識到了, 當中的雨勢可以狂暴到何種恐怖的程度, 而落雷又能夠密集到怎樣的情況.

終究, 被圍困四十多小時之後, 第四日的早上七點, 無限狂暴的風雨終於停了, 遍地的落雷也沒再繼續了.

三棵 ( 左二右一 ) 高大的圓柏中央, 看到了偶爾出現的光影....



雪山主峰 ( 右上 ) 的位置, 偶爾出現些許藍色的天空.

按這裡顯示圖片

直覺上, 該是 離開地獄, 走往天堂 的時刻到了.

重裝上身, 開始走往高處稜線的鞍部. ( 次高山 與 第三高峰 之間的鞍部 ).

已經到了大約上稜的半途, 身旁四周還是濃密的霧, 畫面右上方是 北稜角 的位置.

至少, 雨已經沒有再下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走出樹林, 到達碎石坡的下緣, 右上方是 雪山主峰. ( 左方是 北稜角 ).

拍攝從聖稜線最高峰 ( 雪山主峰與北稜角, 台灣次高與第三高峰 ) 冒出的太陽.

沒想到...會連帶出現特別的耀光. ( 當然是回家之後才發現的, 因為邊拍邊爬, 要先爬高 350m, 再下降 1800m, 距離很遠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缺口那裡就是鞍部.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來又爬上雪山主峰的山頂.

從地獄之門走入地獄, 又從地獄裡面走了回來...然後...

在 雪山 的山頂, 見到了新的天堂.

當然啦...那又變成其他不同的故事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7#
發表於 2022-5-10 21:33:4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前一篇末尾所述的, 約略延伸一下.

從地獄之門走入地獄, 又從地獄裡面走了回來...然後...

在 雪山 的山頂, 見到了新的天堂.


=======================================

其實上到雪山的山頂之後 ( 先前兩天有經過一次, 四處落雷的恐怖情境...這是回程又經過一次 ), 其實只看到大概 1/5 或是 1/10 的 天堂. ( 以視野範圍跟視線距離而言 ).

而且也沒有心情多加停留, 畢竟還要連續下降 1800M 的高度 ( 大略等於從 601 樓 下到平地 )....也無法看到 大霸尖山 / 品田山 之類的地方. ( 雲層上端的高度超過 3700M, 所有遠處的高山都在雲裡面 ).

因此沒有拍很多. ( 近景倒是拍了不少 ).

然後, 時隔兩年又兩個多月... 再一次踏上 雪山主峰 ( 帶兒子上去 ).

因為擔心兒子的安全 ( 必須全時間盯著, 不能離開自己視線 ), 因此...還是只能放棄 近在咫尺 的 北稜角. ( 距離 0.6K 而已 ).... 畢竟不能讓他獨自待在雪山的山頂, 然後自己跑去爬 北稜角. ( 非假日, 四野又完全沒有人跡, 萬一緊張或是心慌, 可能會出大事...他的體力又已經到極限, 無法再跟著爬上 北稜角, 因為要先下降一段高度, 然後又要再度爬高, 稜線地質破碎, 也是一種風險 ).

註 : 雪山往返北稜角所需的 爬升量 ( 指 單純往上的高度, 往下的不列 ), 估計也要 500 甚至於 600 公尺 吧....可能耗費兩小時跑不掉.

因此, 聖稜之行, 北稜角 未竟, 往返翠池又有兩次未竟, 再度爬上雪山, 都已經在附近第四趟了... 北稜角 還是未竟.

雖然為了考量兒子安危, 沒辦法實際過去 北稜角...不過, 那趟行程的 雪山主峰 360 度 " 超級無敵 " 的視野, 盡覽四周群山, 真的是... 拍得夠飽.

以 3000m 高山 部份來說, 從最遠處的 喀拉業山 / 詩崙山 / 桃山 然後 池有 跟 品田....那裡就是所謂的 武陵四秀, 清楚的一字排開.

然後, 衍生變化的 O 型 聖稜線, 就是從對面一直走到此處.



附上沒有標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後記 : 前面講過, O 型 走法的 聖稜線, 絕對不是兒戲 ( 傳統 I 型 也是啦, 同樣都是屬於 高級路線 ) ---> 品田前山的 V 形 斷崖 ( 沒多久之前又摔死兩位 ) + 品田山 三段斷崖 ( 這一區摔死更多 ) + 素密達 三段斷崖 ( 同樣的危險地形...近年來可能有加強一些安全措施的樣子 ).

台灣的高山, 屬於比較 平易近人, 相對安全 那種的, 實際上沒有多少座. ( 大多數都有某程度的危險存在 --- 前面沒幾天, 好像 北大武山 又有人不幸摔死了 ).
2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8#
發表於 2022-5-11 14:54: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2-5-11 14:56 編輯

那一道高聳的城牆.

身在山裡, 是一種感受.

身在山外, 也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以 " 不用爬山 " 當做標準來說, 這裡應該可以稱為 " 全台灣距離最近 + 觀賞角度最佳 " 的區域了. ( 角度剛好呈 90 度, 而且距離也夠近 ).

偶爾的去一趟山區, 只要遇到視野特別好的日子 ( 無雨 / 無霧 ), 目光就很難避開那一道高聳的城牆.

那一條綿延的主稜線, 全段的最低海拔都超過 3500 公尺.

在櫻花即將盛開的春日, 以櫻花的樹枝與花苞當成前景, 遠方的聖稜線上, 還有殘留的積雪.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特寫, 台灣高度排名 2, 3 的高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偶爾上山, 是機緣... 偶爾看到遠山, 是機緣.

能夠拍到如此樣貌的山, 同樣也是特殊的機緣.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9#
發表於 2022-5-11 22:01:3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黑色的聖稜線.

那是一段工作上的轉換時期, 尚未決定下一步的安排該如何, 因此出現了一段時間上的空檔.

二月下旬之時, 看到氣象預測, 三月初會有一波 寒流等級 的鋒面來襲.

更早的兩年之前, 就曾經在 3600M 的高山, 獨自一人而且還是非常紮實的 " 領教 " 過了. ( 同樣背著雪地帳, 同樣背負 58 % 左右體重的超級重裝, 當然也是同樣恐怖的春天鋒面 ).

剛好有空檔, 網路的申請也應該來得及 ( 送件之後需要經過國家公園業務相關人員的審核, 可能 3 ~ 5 個工作天之類的, 因為入園要申請, 入山也要申請 ).

那就.... 上山去看一看風景吧.

------------------------------------

Day 0 到達武陵農場.

Day 1 睡到自然醒....啟程時間當然也已經很晚了.

背負沉重裝備, 要爬升約 1500m 左右的高度落差. ( 爬上五百層樓 )....估計途中會摸黑的可能性, 絕對是 100 %.

而且, 那是自己根本不曾去過的地方.

反正人都來了, 也沒啥需要害怕的. ( 所有該準備的東西, 全都已經準備充分, 即使真的到達不了這天的預定目標, 還可以迫降以及緊急紮營, 第二天再繼續也無妨 ).

溪谷邊的小瀑布, 算是進入傳聞中所謂 天梯 的入口.



傳說中的 天梯, 可能爬了里程 1.5 K 左右, 往下方回看的大略模樣.

按這裡顯示圖片

背得太重, 上升速度被拖得特別慢.... 從 1.6 K 看了時間, 再爬到 2.2 K...居然耗費一小時, 天啊. ( 山頂里程是 4.5 K --- 之後還要下去山屋的位置, 大概 0.3 K 啥的 )

有個木頭椅子, 下重裝, 稍微休息一下, 松樹與天空.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繼續前進到 2.5 K, 有一處平緩的區域, 稱為 停機坪.

目標山頭還很高很遠. ( 高山的 2 K, 可不是短距離, 背著重裝更辛苦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雪山了, 原來在這裡看到的樣子是如此.

按這裡顯示圖片

東邊的 南湖大山群峰.

按這裡顯示圖片

看到 中央尖山, 當然也要拍. ( 台灣高山裡面的 三尖之首 哩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大概 2.6 K, 天色逐漸變暗.

按這裡顯示圖片

傍晚的陽光, 照在一棵樹頂, 好像是 鐵杉 的樣子.

按這裡顯示圖片

根據光線的角度, 幾分鐘後, 太陽就要沒入地平線了.

遠方高聳的雪山, 已經開始變成黑色.

按這裡顯示圖片

要天黑了, 大概只爬到 60 % 的高度而已.

用 1500M 來算, 只爬完 900M , 還差 200 層樓那麼高. 而且是在黑暗中, 獨自一個人行走.

半天多的時間裡面, 在這處山區沒見到其他任何的人影. ( 沒有上山的, 以自己的速度或時間而言, 可能被別人超車...也沒遇到下山的 ).

既來之...則安之.

待續...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0#
發表於 2022-5-12 16:34:4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黑色的聖稜線. ( 續 )

爬升途中, 所拍攝的最後一道光.



走到一處透空視野, 雪山真的要變黑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品田山 也已經變暗了. ( 山的前方有另一道 品田前山 擋住, 只露出小部份的頂端而已...實際的品田山是另外不同的樣貌, 高聳獨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然後就開始摸黑夜行, 一個人獨自享受無人的山野, 以及無人的黑暗環境.

視野透空的位置, 再拍一張.... 黑色的聖稜線.

按這裡顯示圖片

頂著黑夜...至少算是無風無雨, 溫度雖然相當低, 感覺倒是還好.

持續的努力爬升, 終於上到桃山的山頂...從 1800m 或是頂多 1900m 左右的地方, 爬上到了 3325m...

除了著名的 天梯, 後面一大段的陡峭坡度, 也真的很有得爬.

按這裡顯示圖片

登頂之後往下, 走往 桃山山屋....難怪整段路程都沒有遇到任何人.

原來...容量大概 39 人, 分成上下舖的山屋, 自己一個人獨自的包棟.

按這裡顯示圖片

光是那頂沉重的 雪地帳, 睡袋睡墊露宿袋跟地墊, 然後再加上攜帶的備用水 ( 一次扛了三天的用量 + 緊急備用, 無法真正確定山上的集水桶會剩餘多少 ), 可能就重達 15 ~ 17 公斤.

鋒面氣候 + 高山獨行....為了自保, 還真的不可能會有 輕鬆行 這幾個字.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下層是空的...上層也是空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高山會有下雪的可能, 因此是斜的屋頂結構.

按這裡顯示圖片

總之就是...順利的爬到這裡了.

煮個麵條 + 牛腩料理包.

按這裡顯示圖片

第一天, 大約就是這樣子.

慶幸的是, 途中完全沒有遇到大風大雨.

然後, 過了一個 " 非常寂靜 " 的高山夜晚.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尋覓 聖稜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24 13:24 , Processed in 0.053038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