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2005-9-11最後登錄2015-4-1在線時間617 小時閱讀權限50積分2114帖子2149精華0UID66
 
 
 | 
吳郭魚
| 吳郭魚 
 
  
 吳郭魚為一種中小形魚,俗稱「非洲鯽魚」。現在牠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原產於非洲,屬於慈鯛科之熱帶魚類,和鱸魚相似。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可以存活於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份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
 
 中文名稱
 
 在台灣,其中文名吳郭魚是紀念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從新加坡將其引進。
 
 在中國大陸,其中文名羅非魚源自其原產地:尼羅河、非洲。
 
 在香港,因其形狀和肉質像鯽魚而叫非洲鯽。
 
 在馬來西亞,其中文名非洲魚,以牠為主要材料的著名料理是醬蒸非洲魚,咖哩魚頭,薑蓉非洲魚等。是當地常吃的魚類之一。
 
 人工養殖
 現在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養殖。FAO估計年產量為1.5百萬噸,這數量相當於三文魚的年養殖產量。
 
 養殖羅非魚有很高的經濟利益,因為其天然抗病性強,能以穀物,藻類及腐敗物為主食,幼魚存活率高,養殖所需空間及其小,再加上羅非魚成長快,6個月即可達於上市之體型(12-15厘米)。若水溫較高則終年均能產卵。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發展並散佈清水養殖(使用羅非魚)的廉價技術,獲得2005年世界糧食獎。
 
 羅非魚在台灣
 
 二戰以後,羅非魚在台灣被引進後大量養殖,其肉質嫩,雖然微有土腥味,但因其價格便宜,成為大眾食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同時養殖的羅非魚出口到歐美日本,產生了很大經濟效益,被稱為台灣國寶魚或台灣鯛。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受歡迎度有所下降。
 
 飲食烹飪
 羅非魚在中國很受歡迎,烹飪中常把牠當作鯉魚來處理。
 
 紅燒方法:
 
 平底鑊煎至兩面微黃,
 加入兩調羹豉油(醬油),同時加入蔥、薑、糖、醋、料酒、(豆腐,番茄醬)、一至兩杯水,
 悶燒5至10分鐘即可。
 
 分類
 
 全世界共有100多種,其中曾被人們在池塘養殖的約有15種。
 
 口孵非鯽屬 Oreochromis A. Günther, 1889
 
 阿爾卡口孵非鯽 - O. alcalica (Hilgendorf, 1905)
 奧利亞口孵非鯽 - O. aureus (Steindachner, 1864)
 大臂口孵非鯽 - O. macrochir (Boulenger, 1912)
 莫桑比克口孵非鯽 - O. mossambicus (Peters, 1852)
 尼羅口孵非鯽 - O. niloticus (Linnaeus, 1758)
 尾鱗口孵非鯽 - O. urolepis (Norman, 1922)
 
 帚齒非鯽屬 Sarotherodon W. P. E. S. Rüppell, 1852
 
 加利略帚齒非鯽 - S. galilaeus (Linnaeus, 1758)
 黑頦帚齒非鯽 - S. melanotheron Rüppell, 1852
 
 非鯽屬 Tilapia Smith, 1840
 
 布氏非鯽 - T. buttikoferi (Hubrecht, 1881)
 喬克非鯽 - T. joka Thys van den Audenaerde, 1969
 點非鯽 - T. mariae Boulenger, 1899
 倫氏非鯽 - T. rendalli (Boulenger, 1897)
 斯氏非鯽 - T. sparrmani Smith, 1840
 齊氏非鯽 - T. zillii (Gervais, 1848)
 
 目前台灣的羅非魚大多是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及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的雜交種。已非1946年時吳與郭兩人引進的土種(Oreochromis mossambica)。
 --------------------------------------------------------------------------------
 以上引用自維基百科
 
 昨日謎語答案
 君子之交(射地名兩個字)淡水 由無為姐答對了
 
 今日謎語
 年年二三月(射地名兩個字)
 | 
 | 
|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