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卑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金流將枯竭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451#
發表於 2008-7-4 20:18:3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未爆彈!BIS:巨額併購借貸將到期 槓桿收購貸款拖欠率大升

未爆彈!BIS:巨額併購借貸將到期 槓桿收購貸款拖欠率大升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07 / 04 星期五 14:50      

  國際清算銀行(BIS)4日發布一份報告指出,隨著總額約5000億美元的各類併購融資的償還期陸續到來,槓桿收購貸款的還款拖欠率可能超過此前信用評級公司的預測水平,且將大幅上升。

新華網報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 (Moody's)數據顯示,全球高息票據融資的還款拖欠率從 4月份的1.7% 上漲到 5月份的2%,很有可能在2009年底達到6.3%。 BIS在這份報告中也指出,今年年底槓桿收購貸款的還款拖欠率將達到4%。

槓桿收購的突出特點是:收購方大規模融資借貸以支付大部分併購費用,融資額通常為總收購價的70%。

瑞士銀行集團援引惠譽信用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的數據表示,全球被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收購的公司必須在2010年底前償還高風險、高收益的貸款和債券融資。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債務抵押債券(CDO)的需求量減少,這些公司很難借新債還舊債。

BIS在報告中援引JP摩根大通的數據說明,作為一類CDO的全球貸款抵押債券(CLO)的銷售額在今年第1季降至3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半。而2007年CLO 銷售額為2500億美元。

BIS表示,2008年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復甦前景不確定,而且銀行放貸能力也受到限制,因此槓桿收購貸款的還款拖欠風險將在未來幾年顯著上升。

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的數據顯示,時下投資者更加傾向於購買風險較小、但到期回報率也接近市場平均利率水平的債券產品,這造成了高風險債券的利率和指標利率間的息差擴大。

今年,美國槓桿收購貸款相關債券的利率超過作為市場基準的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413個基點。而在 2007年底,兩者的息差只有270個基點。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2#
發表於 2008-7-4 20:22: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美財長Paulson:近期經濟前景嚴峻 通膨仍是全球心頭大患!

美財長Paulson:近期經濟前景嚴峻 通膨仍是全球心頭大患!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08 / 07 / 03 星期四 22:10      



  美國財長Henry Paulson周四結束4天歐洲行程,並偕同英國財長Alistair Darling強調,近期經濟前景依然嚴峻,通貨膨脹仍是全球的心頭大患。

Paulson警告,高油價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可能會延長經濟降溫時期。

紐約8月原油期貨稍早創下每桶145.85美元的歷史新高,倫敦時間3日下午1:58,原油上漲71美分,或0.5%,拉回至144.28美元。

Paulson表示,美國經濟局勢非常嚴峻,信貸風暴、房市衰退,均對經濟構成沉重壓力,美國第1季經濟僅增長0.6%,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存在衰退風險。事實上。這些經濟問題已蔓延至世界各地,英國、歐元區的經濟令人擔憂。

縱使歐元區經濟降溫,歐洲央行(ECB)周四仍決議升息1碼,基準利率調高至4.25%。

雖然Darling預估今年英國經濟成長率會趨緩,但仍強調英倫可以避免經濟墜入衰退。

該國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3%,創1992 年來最大增幅。Darling表示,「我們絕不允許通膨再次侵犯英國」!

Paulson接受《BBC》採訪時指出,雖然美國的核心通膨控制在一定範圍,但通膨在全球各地卻已經成為令人頭痛的難題,在俄羅斯、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體更是如此。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3#
發表於 2008-7-8 14:24:1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雷曼:來不及等油價回落 亞洲經濟快速下滑 明年Q1引爆

雷曼:來不及等油價回落 亞洲經濟快速下滑 明年Q1引爆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07 / 08 星期二 13:20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雷曼兄弟指出,鑒於油價屢創新高,亞洲 (日本除外) 經濟會在2009年第 1季達到引爆點--經濟加快減速。亦即這個世界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消費體,很可能在油價下跌之前就出現經濟下滑。

雷曼分析指出,儘管今年開局時動能強勁而且基本面良好,但亞洲區(日本除外)各經濟體如今看來卻步履蹣跚。造成這樣的結果可從以下 4個指標看出:

1.官方先行經濟指標下滑:亞洲區幾個國家近幾個月來所公佈的官方先行經濟指標紛紛顯著下滑。

2.貿易順差縮減:中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已經觸頂,而該地區其他經濟體的貿易順差總量在急劇下跌。貿易狀況惡化主要是因為石油進口成本的大幅提高,但也是因為價格上漲誇大了出口額增長。估計中國、韓國、新加坡、臺灣和泰國的總出口量增長在 4月份已經放緩至年同比 11.6%。與之相比,出口額增長高了將近1倍(21.1%)。

3.消費者信心下挫:除了馬來西亞以外,各國信心都出現下挫,其中印尼、菲律賓和韓國的消費者信心降幅尤其大。上周,香港 5月份的零售量增長從 4月份的11.5%跌至年同比5.5%。

4.庫存增加: 5月份中國的工業產出增長已經從 4月份的 15.7%略微加快至 16.0%,但韓國已經放緩增長 (從10.4%降至8.3%),臺灣則減半至5.3%,新加坡更是驟減至-12.8%。更令人擔憂的是,庫存開始堆積。估計中國的工業庫存在 5月份年同比增長了 25.2%,為 8年來的最快增速,而韓國的庫存增長和出貨增長之間的缺口也開始擴大。

亞洲區的經濟前景現在主要取決於油價走向。能源分析師預期,2009年第 1季布侖特油價將大幅下跌至每桶90美元。基於此,雷曼認為,除中國以外的亞洲 (日本除外) 各經濟體明年的經濟增長都將反彈, CPI通膨顯著回落,而且財政和貿易狀況得到改善。隨著基本面的提高、經濟高速增長和高利率,預期明年該地區將吸引大量資本淨流入。

然而,鑒於油價繼續屢創新高,現在越來越令人擔心亞洲(日本除外)經濟可能會在2009年第 1季達到引爆點--經濟快速減速。原因有三:

1.亞洲和央行反應緩慢,必須更大幅加息。消費者通膨預期(例如韓國和印尼)和工資通膨(例如新加坡和泰國)上漲的跡象正在顯現。實際上,核心 CPI通膨正在加速上揚。

2.亞洲(日本除外)出口嚴重下滑開始對內需造成巨大的乘數效應,公司被迫降低資本支出並且裁員。

3.來自中國的宏觀衝擊 (特別是出口滑坡暴露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並侵蝕利潤率) 可能會對亞洲其他地區造成溢出效應。

雷曼表示,所有亞洲國家都容易受到這些觸發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澳大利亞、香港、韓國、菲律賓、印尼和泰國。比較麻煩但越來越可能出現的一個結果是,作為世界上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消費體,亞洲 (日本除外) 的經濟體將在油價下跌之前就出現經濟下滑。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2

454#
發表於 2008-7-9 23:29:4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以台股歷史經驗來看 政府護盤 沒有一次成功 只是成為大咖的倒貨天堂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5#
發表於 2008-7-10 06:21:5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好像飛彈危機那一次有成功
但也是跌到夠低才護

外資對台股持股越來越高
台股規模越來越大
政府想護股,己不可能成功
反而成為外資提款機,那就是全民的損失
所以,極不贊成政府去護股,尤其是護指數

另方面來說
政府護股,也算成功的
因為政府基金在高檔都有調節,也就是都獲利了

覺得政府基金就依其本份去行事即可
投資該投資的,有投資價值的
不要護指數
最終受益的是全民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6#
發表於 2008-7-11 20:29:3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昔日拱為金磚.今日棄之如垃圾--------印度現況

印度5月工業生產降至6年最低 S&amp考慮將評級降至"垃圾"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綜合外電
2008 / 07 / 11 星期五 19:00      

  由於物價急速上漲造成消費者減少購買汽車、電冰箱等工業產品的支出,印度 5月份工業生產成長率降至 6年來新低。

印度政府今天公佈官方統計數據顯示, 5月份工廠、電廠和礦場的生產力只比去年同期成長3.8%,遠低於 4月份創下的6.2%成長率,更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6.5% 成長率。

《彭博社》預估,亞洲第 3大經濟體印度的工業生產成長率還會繼續下滑,原因是1995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正嚴重打擊印度消費者支出,促使印度央行今年可能第 3度升息。

具印度車市50%市佔率的Maruti Suzuki India Ltd. (MARUTI-IN),以及生產貨車的Tata Motors Ltd. (TATAMOTORS-IN;塔塔汽車),在利率高漲、打擊消費的情況下,產量皆下跌。

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 駐孟買經濟學家Sonal Varma分析:「印度利率不斷上升、國外需求降低,加上生產成本增加,預計今年印度生產力相當有限。」

市場擔憂印度工業生產力不佳,已使得今年以來印度BSE Sensex指數下跌31%。全球評級權威機構Standard & Poor's(標準普爾) 表示,如果印度經濟情況繼續惡化,可能將該國信貸等級降至「垃圾」。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7#
發表於 2008-7-12 16:53:1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細數歷年景氣循環周期 美國本波經濟衰退谷底還有一段距離

細數歷年景氣循環周期 美國本波經濟衰退谷底還有一段距離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2008 / 07 / 11 星期五 21:45      



  跟過去的經濟衰退經驗相比,這次美國的蕭條有多嚴重?多少人必須兼差兩份工作才能維持收支平衡?資深財經新聞人John W. Schoen近日在 《MSNBC》撰文回顧過去美國經濟衰退的情形,剖析這波景氣不佳的嚴重性。

隨著糧食和能源價格越來越貴,房屋價值卻不斷下滑,美國股市跌跌不休,工作機會也逐漸減少,整個國家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美國人愁容滿面。這次經濟衰退比較嚴重嗎?

過去35年當中,總共出現 5次官方定義的經濟衰退。由於歷史上最近一次經濟衰退情況較溫和,因此如果出生年代晚於1965年,年輕一輩美國人可能根本沒經歷過什麼叫經濟衰退。

對某些人來說,2001年經濟放緩可能根本稱不上什麼景氣衰退。2001年先發生科技股泡沫化事件,接著是 911恐怖攻擊,讓美國消費者和受薪階級籠罩在陰鬱的烏雲下。但是,當時美國整體經濟狀況仍相當有活力,聯準會(Fed)降息帶來大筆資金挹注。經濟衰退中最痛苦的指標─失業率飆升,也遲至2003年 6月才出現(失業率達6.3%),早已過了官方公布的經濟衰退期。

雖然1990年代後期開始,失業率顯著提升,但當時網路公司仍提供不少工作機會,大學畢業生在沒有實質獲利的網路公司坐領高薪,直到泡沫破裂,這些人再重新尋找腳踏實地的工作。

所謂歷史上最近一次經濟衰退(1990-1991年間),包含了一些重大事件:波斯灣戰爭、房價下跌帶動的房地產市場疲軟、消費者信心不足、失業率高達7.8%(目前的失業率為5.5%)。

不過1990年代初期的衰退並沒有持續很久,在連續兩季 GDP下降之後就止跌回升,1990年股市大跌 20%,但之後就開啟史上最好的10年榮景。

時間往前推, 1980-1982年的經濟衰退又不太一樣。當時出現「符合官方定義」的連續兩次經濟衰退,兩次的原因都是 Fed的調升利率抗通膨。

1979年美國短期利率接近 10%(現在利率水準的 5 倍),但通貨膨脹造成商品價格完全失去控制, Fed想壓制通膨率,1980年 4月決定把利率一口氣拉高到將近 20%。1980年 7月, Fed決定調降利率至9%,1980年代第一個官方定義的經濟衰退就此結束。

然而通膨的問題依然存在,1981年 7月 Fed再度決定加息到 20%。1980年11月到1982年 7月,美國股市下挫 24%。1982年年底,失業率高達 10.8%。不過, Fed 再度加息終於發揮效果,通膨重新受到控制,經濟重新抬頭,股市也擺脫陰影,開啟史上最長也最強勁的一段牛市時期。

在經濟大蕭條之後、1980年代初期經濟衰退之前的這段時間,美國也發生過另一次長達16個月的景氣低迷(從1972年至1973年11月)。當時失業率躍升為9%,股市更狂瀉 45%,通膨率居高不下,消費力萎靡。

至今經濟學家仍在爭論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起因,不過當時造成的經濟傷害無庸置疑:股市市值在1970 年代末期跌回原點,通膨怪獸讓美元購買力下降了不止一半。那段時間經濟像是毫無解藥。

目光回到現在。今天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跟以往都不太一樣,雖然棘手程度可能相去不遠。這次經濟衰退的起因,是 Fed與金融產業刺激美國消費者過度借貸,大家貸款買房子、買車子、付大學學費、重新裝潢、度假。但當房屋市值下跌,美國人就沒抵押品可申請貸款了,想買東西必須先付清帳單。

不止一般民眾,連美國的銀行也自身難保。由於違約率暴增,之前又使用離譜的槓桿投資,美國多家商業銀行及投資金融機構損失慘重,減記連連。金融爛攤子還沒解決,全球開發中國家需求擴張點燃大宗物資價格勁揚,通貨膨脹再度來臨,美國經濟腹背受敵,可說是禍不單行。

到目前為止,情況看似不到1970年代那麼糟糕,現在失業率只有當時的一半,而且今天油價雖貴,至少還有油可以加。然而,這一切會不會只是經濟衰退的剛開始,如同1970年代頭兩年的情況呢?

手握數據的經濟學家開始對「何時美國復甦?」一問轉趨保守,經濟因美國政府退稅刺激以及 Fed大砍利率而看似稍有起色,實際上,2008年底至2009年初可能又會栽第二個跟頭。

如果美國政府拿出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政策,或許會替未來經濟展望帶來一絲光明,但美國光是能源政策就支離破碎,房地產相關法案也還在爭論不休,布希政府下台之前應該也不會出現大轉機。

除非今年 300萬喪失房屋回贖權的美國人想辦法贖回房子,而各地房價也開始止跌,否則這波影響還會發酵。根據最新美國勞工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 6月約有 780萬名美國人(每20名就有 1名)兼差貼補家用,有些人甚至同時作 3份甚至更多的工作。

統計資料並未揭露民眾的兼職原因。跟去年同期相比,兼職人數略微上升,但就長期數據比較,2001年經濟衰退之後兼職人數的變化就保持穩定。不幸的是兼職的薪資水準不佳,經過通膨校正後,每周平均薪資增幅有限。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消費者手頭拮据:汽油也漲、食物也漲、任何家用支出都在增加,就只有薪水不漲。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8#
發表於 2008-7-15 00:36:3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Jim Rogers:美國政府援救Fannie、Freddie 根本是個災難!

Jim Rogers:美國政府援救Fannie、Freddie 根本是個災難!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08 / 07 / 14 星期一 21:35      



  投資大師Jim Rogers(羅傑斯)強調,美國政府援救房貸公司Fannie Mae(FNM-US)與Freddie Mac(FRE-US)的計畫,根本是個災難。

Rogers表示,美國次貸市場崩潰後,Fannie Mae與 Freddie Mac「基本上已破產」。

Rogers說,若國會通過財長Henry Paulson的要求,讓政府買入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並借錢給這兩家公司,納稅人將因此背負沉重債務。美國的房貸規模達12兆美元,Fannie Mae與Freddie Mac買入或提供融資的比重高達一半。

Rogers強調:「若布希政府不插手,Fannie Mae與 Freddie Mac將宣告破產,但他們理應破產!」

Rogers曾在2006年4月,精準預估油價將攀抵100美元,黃金將飆至每英兩1000美元的天價。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59#
發表於 2008-7-15 00:57:2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專家:次貸危機進入"金融海嘯"階段 後面衝擊更大

專家:次貸危機進入"金融海嘯"階段 後面衝擊更大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07 / 14 星期一 14:10      



  正當市場推測美國次貸危機高峰已過,美國經濟年底會見底之際,金融市場卻暴發房利美和房地美將被政府接管,以及美國抵押貸款 IndyMac因資金不足,被監管機構儲蓄機構監理處接管風暴,打碎了投資人的希望。曾任房利美和房地美高級諮詢顧問的《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認為,次貸危機第一階段影響雖已結束,但第二階段即「信用違約交換」造成的「金融海嘯」此刻才要登陸。

《香港文匯報》引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宋鴻兵表示,正在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只是美國全面債務危機的引信,美國債台高築將有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

宋鴻兵指出,金融危機可分為4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流動性資金危機

危機發生的時間是在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該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支付危機,金融市場中一切以次貸為基礎的證券(如次級MBS 債券) 及其在這些證券之上進一步衍生出的新金融產品 (如CDO) 出現了嚴重貶值,以這些金融資產為抵押向銀行以 15-30倍槓桿貸款的各類基金被迫競相變賣資產來緩解銀行催債的壓力。

此時,大量的、同時的、恐慌性的資產拋售導致了金融市場流動性資金急劇凝固,至此,支付危機終於演變成為流動性資金危機,而流動性資金危機反過來引發金融資產價值進一步暴跌,銀行出現大量壞帳。

隨著美國聯準會 (Fed)、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聯合大規模注資,這一階段的危機已經出現緩解。但美國房地產市場衰退將持續到2011年或2012年,在這一時期,美國經濟將難以出現真正的復甦。

第二階段:信用違約危機

從2008年6月起,美國正式進入了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其主要標誌是信用違約交換(CDS;Credit Default Swap)等金融衍生品市場即將出現全面危機。

第一階段流動性資金危機的緩解並不意味著信用違約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得到了有效控制。信用違約交換 (CDS) 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成為次貸危機一樣家傳戶曉的熱門詞彙。

美國資本市場中的垃圾債券(Junk Bond)、資產抵押債券(ABS,其中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消費貸款等)、房貸抵押債券(MBS)、槓桿貸款等債務工具將出現信用違約的連環危機。其中特別是垃圾債券的違約率將在未來1年內出現2-4倍的暴漲。

第三階段:利率市場危機

在大規模信用違約危機的劇烈震盪之下,美國銀行間和貨幣市場將再度出現流動性資金枯竭危機,其背後的原因將是對償付能力的擔憂急劇增加。

美國最大的兩家政府間接擔保的房屋抵押貸款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由於自有資本金超級單薄,使得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現重大危機,其發行的信用等級接近美國國債的債券可能出現孳息率大幅上升的危險局面,這種危機將傳染60年以來被世界公認為最安全的金融資產─美國國債的信心,進而觸發更大的全球金融市場震盪。金融衍生品市場中規模最大的利率交換市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酷考驗。

第四階段:美元地位危機

美國國債和房利美、房地美債券的信心危機將導致世界範圍內對美國金融產品的恐慌性拋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於美元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和全球貿易的 70%以美元結算的客觀現實,美元的危機必將導致全球危機的爆發。

根據美國次貸的利率重設高峰和美國垃圾債券違約率預測可以得出,2008年6、7、8月、2009年3月、2010年9 月、2011年8月很可能是次貸危機全面升級的危險時段。其中2008年6、7、8月和2011年8月對世界金融市場的衝擊將最為劇烈。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460#
發表於 2008-7-15 15:33:3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嗯, 果然, 蕭條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呵呵

----------------------------------------------------------
這波經濟危機是至少30年來最險惡的一次

對全球許多投資人而言,這波經濟危機,是他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所經歷過最恐佈的一次,而許多已經有幾十年投資經驗的老手,也開始這麼認為。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的全球股市重挫,給許多投資人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經驗,相形之下,2000和2001年網路泡沫,已經不夠看,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的信貸危機,也顯得微不足道,就連1997和98的亞洲金融危機,都相形遜色。
和這一回合經濟危機最足以比擬的是1970年代,當時的經濟成長減緩,通膨加速,美元貶值以及油價飆漲,這次都具備了,這一回,加上房市泡沫化以及商品價格飆漲的因素一起攪和,它對經濟的衝擊,很可能更有過之。


投資專家索羅斯斷言,這可能是他畢生遭遇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它的影響將擴及美國總體經濟,而不僅限於金融市場。
索羅斯說,經濟蕭條已經緩緩來襲,它報到的速度愈慢,威力就愈強。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這波危機中,最新引爆的炸彈,目前美國平均每天有八千到九千個房貸戶喪失抵押品贖回權。過去短短一個禮拜,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價,就幾近腰斬。見識過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投資專家說,在全球化的投資市場上,已經找不到所謂的避險天堂,這一次經濟危機,程度恐怕是至少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08-07-15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夏明珠】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10+112008071501243,00.html
 

post by ""文旦""
發表於: 星期五 九月 07, 2007 9:27 am

一般看的談的都是次級房貸的問題, 我可能圯人憂天, 看法較不樂觀。
我看到的是美國人的信用危機, 類似我們的現金卡衍生的問題, 美國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美國人習於信用交易, 先享受後付款(先花再賺), 信用出問題必會衍生消費危機。
看近年私募基金如跳樑小丑, 推波全球股市大漲, 宛如大多頭結束前的嘉年華會, 一旦薪材不濟, 恐怕全球經濟會大幅衰退。
近年有不少例證, 宛如1929年美國大蕭條前的景象重現。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全球金流將枯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23 13:03 , Processed in 0.052218 second(s), 8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