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2005-9-11最後登錄2015-4-1在線時間617 小時閱讀權限50積分2114帖子2149精華0UID66
 
 
 | 
粽子
| 端午節免不了要吃粽子,今天就來說說粽子吧! 
 粽
 
  南方粽(左)及北方粽(右)
 
 南方粽(左)及北方粽(右)粽,或作糉,為以箬葉或蘆葦葉,包裹糯米或黃米或其他輔料如棗,豆沙,火腿等,並以水煮或蒸熟的食品。起源於中國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應景物之一。
 
 語源
 《說文解字》中,糉字的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而「糉」字右半邊有「聚集」的意思,意即粽乃為米之聚集也。
 
 歷史
 粽的歷史悠久,在戰國時已經出現。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成為在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的端午節時必備的食品。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中國大陸
 
 北方
 
 北方粽多為長型, 口味為甜粽
 南方粽多為錐形北方以一般用蘆葦葉卷為漏斗狀。因蘆葦細長而窄,常需兩、三片相疊才能縛粽。
 
 餡料則灌入糯米、粘黃米等,亦可加入棗。一般只有甜素餡,多用紅豆沙或小棗做餡,有用粘黃米或其他粘種糧食的封口用細繩或草絲捆扎(北方傳統上用馬蘭草),作成稜錐正四面體形狀,然後用水煮熟,可以熱食也可以冷食,具有葉子的清香味。
 
 但是到了近代,北方的粽子也成為和南方的一樣,成為4個角的粽子.但是口味還是多為豆沙或者小棗的甜味.
 
 南方
 南方多以箬葉包粽,也有用蘆葦葉者。粽子形狀接近三角錐,體積較大。餡料有糯米外加肉、赤豆等,有甜鹹葷素各種口味,其中以嘉興肉粽最為出名。南方粽子的主要類型有肉粽,棗粽,栗子粽等。肉粽是用瘦豬肉在醬油中浸泡一段時間後,裹入同樣被醬油浸泡過的大米(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純白糯米的)中。近年來,人們在肉粽中加入適量肥豬肉的越來越多,這樣口感更為香美.此外,近年也有蛋黃肉粽,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鴨蛋黃。製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會加入水泡過的紅豆或者綠豆。
 
 香港
 香港地區與中國南方其他地方大致相若,但以裹蒸糭、鹼水糭(甜食)和鹹肉糭(鹹食)為主,亦有紅豆糭和綠豆糭等。近年來,也有茶樓和部分小販售賣。而每逢端午時節,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魚翅、鮑魚等貴價材料作餡料。
 
 臺灣
 臺灣粽接近中國南方作法,成錐立四角形狀,以白棉線或鹹草捆紮,但臺灣南北部亦有作法上微小的差異。1949年後,大量軍民隨國民政府遷台,亦隨之傳入各省粽類料理。
 
 北部
 臺灣北部作法是米浸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近於油飯,再以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餡後蒸食。台灣北部粽所用竹葉多為筍殼,為棕黃色澤,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
 
 南部
 臺灣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肉餡、香菇、鴨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魷魚、蝦米者,餡料須先行醃製,以月桃葉包裹,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中間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一時半至兩小時。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亦有添加花生粉、醬油膏一起食用者。台灣南部粽所用月桃葉,質地細緻而葉面較寬, 氣味也較芳香。
 
 越南
 越南粽
 越南的粽(國語字:Bánh chưng,儒字:餅粽)是春節食品,呈方形,將糯米浸泡後加肥豬肉、綠豆和黑胡椒作餡,以尖苞柊葉(Phrynium placentarium)包裹、蒸熟,蘸魚露食用。
 
 日本
 日本部份地區在端午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日本粽有多種不同的款式。
 
 其中一種呈長條狀,尾端有稻草伸出,幾隻捆成一紮。
 
 在新潟縣山北町有一種鹼水粽,稱為灰汁笹巻き。
 
 朝比奈粽是朝比奈的名產,加入山茶花的根。
 
 灰汁巻き類似廣東式的鹼水粽,常見於南九州,如鹿兒島縣、宮崎縣、熊本縣的人吉、球磨地區等。
 
 馬來西亞
 娘惹粽
 有一種娘惹粽是混合中式和馬來式做法製造的。
 
 其他
 台灣習俗中,若某家有喪事則端午不製粽,粽由女主人娘家提供,並贈以回禮。
 臺灣南部的粽子相比大陸南部體積更小巧,油較多,加入的料也更豐富。不僅有瘦肉、蛋黃,還有花生、魷魚等。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昨日燈謎答案
 家庭閒話(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寓言
 
 今日燈謎
 過目不忘(猜文學名詞)
 | 
 | 
| 甩手練氣功  堅持必有所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