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17
- 最後登錄
- 2017-10-10
- 在線時間
- 385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9257
- 帖子
- 530
- 精華
- 0
- UID
- 11155
|
農業是一種商業行為,不汱弱扶強就無法競爭,裹面講的都是空泛的白話,舉幾個例來回應
1.台灣養豬應該以台糖為主體,頂多再培養2-3家,以專業區模式經營,小農加入契作,才能有外銷競爭力,併解決環保問題
2.台灣休耕補助制度應取消,不投入生產的老農,或在外工作的假農民,排除在農業統計,規劃外,這樣實際的農業調查,輔導才會精準,一個公司,有工作,沒在做事的員工都混在一起,怎可能經營。
3.現在其實有許多還活得下去的農民,但後面跟著一堆跟風型沒技術,沒知識的農民,看到某種農產品價格好,就一窩蜂跟進,拖大家一起死,所以台灣農民,尤其是一些老農應該要加速離農,減少實際農民數量
4.農業技術專利應保護,不然辛苦研發的東西,別人買個十株,回去培育,二年後銷售推廣,五年後產能過量大家一起死,政府研發變慢是因為沒有誘因,以及某些研究人員研發成果,私下交他人做後續,提高研發人員的獎勵金才是重點
5.正式與大陸農業的往來,現在大陸研發的農業技術都是農民私下引入,不是政府主動引入,台灣畜產的幼禽其實現在也多靠大陸,但政府又沒開放,反而造成防疫漏洞,反而台灣技術被人隨手就拿去大陸大面積量產,台灣農業水準,除幾個項目外,已輸給大陸了。
6.產銷制度,果菜拍賣不敢大破大立,目前年輕收入高的農民主要靠高品質或有機,瞄準高消費群,但這只能養一小部分農民,整體產銷制度,拍賣制度,政府敢不敢改革才是重點。
7.大陸市場怎麼面對,大陸市場銷售,每個大城市銷售許可是特許的,價格與數量是盤商,政府決定的,以虱目魚契作來說,大陸指定一個上海定額購買,就可控制台灣某一類農產品生產規模與秩序,政府如何面對,他表面是商業行為,但關鍵時刻是政治行為,不講法,不講利潤,可以讓台灣產銷秩序大幅波動。
|
-
6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