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5查看 7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連作行不行?–記大仁農場連作試驗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3-2-23 01:26: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真相必須是實踐以及實驗才能驗證的:

連作行不行?–記大仁農場連作試驗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0717/

這些研究者的實驗精神值得敬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2#
發表於 2013-2-23 01:27:0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摘要: 照一般說法,連作基本上是不可行的,MOA自然農法奉為宗師的岡田茂吉則主張,實行自然農法栽培,連作是可能的,為了驗證此事,以推廣自然農法為主的大仁農場,於平成7年(1996年),展開本連作試驗。


大家讀了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解讀嗎?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3#
發表於 2013-2-23 02:02:27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首先聲明,我對於採用自然農法的朋友是很敬佩的,實行者須要有更高的技術才能成功,一些限制也可算是一種苦行,而能苦中作樂的,真是要超凡的心境。另一方面,個人反正不靠務農吃飯,種植時連主動殺蟲的方法也不採用,被吃就當作送蟲,還好我不是務農的,沒有經濟考量,但對於有經濟考量的人,科學的精神還是須要的,畢竟依法不依人,大師也不是神,如何帶給農友、消費者、和大自然最大的利益,是值得大家多加研究、反省、甚至自我修正的。

上面這則十多年的實驗,照我外行來看,有以下推論,不一定正確,只是供討論、修正之用:

照實驗來看,一年生作物連作後,產量還是下降的,後來回升了,但平均產量仍只有第一年的一半左右。

此實驗前幾年的設計好像其實對草質堆肥有利,因為是計算要一樣的氮肥,草堆及牛糞的養份自然會比化肥來得完整,算是更高檔的肥料。

另外,我前幾天看到另一個研究結果:在多肥的養液的小苗,改為少肥的養液後,養份吸收較差。在少肥的養液的小苗,改為多肥的養液後,養份吸收較好。也就是說植物的根部會漸漸適應環境,因此縱使養份減少為1/3,在根部加強吸收能力後,實際吸收的養份會多於1/3。但搭配前述實驗來看,還是無法達到100%的養份吸收。

因此從產量來看,對於一年生植物,照此實驗數據而言,連作產量還是會大幅降低的。當然,產量不見得是農作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品質、養份、病蟲害等等也很重要,但這可能表示自然農法曾主張的「「沒有肥毒的清淨的土壤,五年以上實行連作的話,收量將會是現在的倍數左右。」,在一年生植物似乎不成立?

這只是我就外行角度,對於此實驗結果的判讀,不敢說我的解讀一定對,而且此實驗結果也不代表自然農法都是錯的。但知道有什麼理論可以修正,也才有更加進步、更有智慧的成長空間。如果我的了解有不對的,也還請幫忙指正我。謝謝!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3-2-23 07:23:5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 DavidChiou
如果毛豆、小麥、白蘿蔔、高麗菜按照時令下去輪著種不叫間作而說是連作的話,那麼台灣的水稻田應該也都「連作」好幾十年了...
在南台灣某個角落有片從日治時代就開發使用的鳳梨山(五百多公頃使用中),那裡就鳳梨、木瓜、香蕉以每兩年一輪的「連作」?只是到現在還沒有那位英雄敢在那裡單一農作連作下去咧...而且從鳳梨轉作木瓜時還得用苦土石灰做土壤酸鹼度的調整...

有些實驗很有意義,但有些實驗則是很有趣...曾經有個機會與當時鳳梨山的管理人(已退休的場長)聊過,在那裡也曾經嘗試種植草苺,但最後不了了之...試想以一個上市公司的規模所做的試種,最後以不具經濟價值做為結論而結束,但仍有人會想說來創造奇蹟,這就是生產性農場與實驗性質的差異吧....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3-2-23 07:48: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smhu 於 2013-2-23 11:57 編輯

3# DavidChiou
我前幾天看到另一個研究結果:在多肥的養液的小苗,改為少肥的養液後,養份吸收較差。在少肥的養液的小苗,改為多肥的養液後,養份吸收較好。也就是說植物的根部會漸漸適應環境,因此縱使養份減少為1/3,在根部加強吸收能力後,實際吸收的養份會多於1/3。但搭配前述實驗來看,還是無法達到100%的養份吸收。

植物在某個程度以內是可以馴化的,有朋友種西瓜的怪招是在砂地上種植初期只給少量的水(不會死的程度),但到了中期則給足量的水,結果他的產量爆錶,依他的解釋是初期水份不足時根系會更努力的分生來讓生命存活,而到了中期給了足量的水分時,這些水與養分會完全的被吸收應用...

從某個角度來說,肥料取得的成本是不是也應該列進去呢?以牛糞堆肥來說,如何在短期間內取得足夠的量而能夠將這項成本壓低,也是應該要考量的因素吧....以嘉南平原為例欲取得足量的草木堆肥之成本會比想像中的高出很多的多...以生產性的農場來說,獲取最大利益是不變的指導原則,而有別於傳統農作法則的其它耕作方式其最大利基是在於市場區隔,所以消費者得以較優的價格來取得...這有點像礦泉水及市售的飲水機一般...喝水就喝水,還要分喝進去的水有沒有能量?

一直以來有個疑惑就是假使公司在招慕員工的時候,有個人提出說「因為他很重視家庭關係與價值,所以薪水應該是其它人的一倍以上」,您會給嗎?
4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3-2-23 13:58: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mhu 說得有道理:「如果毛豆、小麥、白蘿蔔、高麗菜按照時令下去輪著種不叫間作而說是連作的話,那麼台灣的水稻田應該也都「連作」好幾十年了...」

我對自然農法不熟,不知道有沒有熟悉自然農法的人,能澄清一下其所謂「連作」的定義?會不會是翻譯名詞本來定義就不一樣,釐清定義後比較能避免雞同鴨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3-2-25 23:59:4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沒種過稻,不過看他們用肥.用葯都很有經驗..而且都少不了,曾經我的地承租給有機農場種稻六年半,偶爾去看時,隔壁老農都會笑笑的說:山比巴溝某吧....問那不是不敷成本嗎?竟說這是檢驗用的,賣的種其他地方....真的?假的?也沒求證..反正只吃姑媽家種的米...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2

8#
發表於 2013-3-5 16:01:0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文章最後由 agneeds 於 2013-3-5 16:07 編輯

我覺得這比較像是在同一個地方切成三塊輪作耶~

連作指的是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同一種作物。連作最大的缺點就是土壤中的菌相會適應該種作物環境,讓之後種的作物不容易生長,容易生病感染。再加上肥料施用若是沒有掌握得宜,很容易造成某些元素缺乏或過多。

目前為了避免連作的副作用,在台灣大多採用輪作的方式在耕種(例如番茄和洋香瓜、水稻和花生),就是利用不同種(跨科)作物對於肥份的要求不同與病蟲害也不同,不斷地讓元素及土壤菌相平衡改變,不會往某一方向大幅偏移(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錯誤的耕種方式反而發生更嚴重的問題)。
1

查看全部評分

綠寶農業科技
官網 http://www.agneeds.com.tw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gneedFANs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連作行不行?–記大仁農場連作試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6-29 20:40 , Processed in 0.046175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