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5
- 最後登錄
- 2016-8-22
- 在線時間
- 572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
- 積分
- 444
- 帖子
- 96
- 精華
- 0
- UID
- 2817
|
六萬元就能遞茤苤@謝英俊讓「住」回歸基本人權
作者:林倖妃 2016-06-14 ,《天下雜誌》
建築師謝英俊以台灣為基地,研發輕鋼構材質,配合協力造屋模式推廣到全世界,下一步他要讓敘利亞難民也有棲身之所。
房子,是消費商品,或是人的基本權利?
建築師謝英俊用他所設計的建築,回答了這個問題。八八水災發生後,他和團隊以所研發的輕鋼構體系,創造在設計、施工之外,由社區居民組裝鋼架的協力造屋模式,在阿里山來吉部落、屏東瑪家農場、花蓮、高雄等地,誘F上千棟有著高聳尖型屋頂,外型類似度假小屋的木造房子。
算算每棟房子,只有當時為災民造屋估價的六成。
兩千美元的奇蹟
強調「參與」和「合理價格」的協力造屋模式,完全顛覆世人對建築的想像。他更將視野放到全世界,去尋找適合理念生根發芽的「土壤」。
如今從中國、菲律賓、中南美洲到俄羅斯,都留下謝英俊團隊的腳印。最近更接受香港NGO委託,進入尼泊爾遭震災摧毀的村落,發動村民互相幫忙、相互合作一起造屋,以每戶兩千美元(約六萬元台幣)的價錢,建造出面積二十餘坪的兩層樓房。
若說謝英俊是「建築師」,他更像社會夢想家,夢想一個更見公平的烏托邦。
「現代人把建築當消費行為,花錢請營造廠說A」過去在新竹科學園為科技業誑b導體廠房,謝英俊在參與九二一大地震重建工作時,看到原住民部落將住屋當作「生產」的一部分。彼此幫忙貍苳l,將生活、生產和文化相互結合,一如過去台灣農村,自己買材料、雇工一起貍苳l。
當依照現代建築材料和美學標準建造的房子,愈來愈像銅牆鐵壁,住來冬冷夏熱。原住民部落或是農村傳統技術自建的老屋,在地震時卻仍穩若泰山。
「這顯然和建築專業無關,」這一切深深震撼謝英俊,「當全世界約七成人口的住房形式,都和我的專業無關,讓我不得不思考要如何突破。」
謝英俊以部落的協作概念,擴大連結網絡邁向各地,將建築從空間解放出來。謝英俊的團隊在九二一之後,以台灣為研發基地,不斷研究建築材料,發現以輕鋼建構骨架,不但可以大量生產,在品質上也可精確控制。更同時達到操作簡單兼顧「開放性」,不論到哪一個地區或國家,都可以和當地建材、技術相結合。
在台灣練兵打造三百戶後,謝英俊在2004年轉往正在快速發展農村的中國大陸,摸索出只提供設計、輕鋼材料和施工指導,由住民一起建造的操作模式。
打破工匠精神
於是,在蒙古可以看到由交錯複雜的輕鋼所架構出的定居所;在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則會看到一群又一群羌族女性忙著做活兒,以當地木材和石塊搭建出一排長排屋。
他們設計的是一套連女性都可以操作的建築系統,所追求的是更簡單、更容易參與的體系,不需要任何高深的技術。
謝英俊的協力造屋模式連同輕鋼構系統,從台灣輸出到全世界。
所捲起風潮從中國到菲律賓、尼泊爾,跨越中南美洲吹向非洲奈及利亞、盧安達、南非等國家,乃至於為敘利亞難民所困擾的歐洲國家都希望藉此解決難民居住問題。
賺下輩子的錢
他們不滿足於實體造屋,接下來更要建構虛擬的建築網路平台。透過平台可以將輕鋼構從工廠直接運送到消費端,提供全世界各地的人利用這套體系設計、協作貍苤A甚至發展出品牌,以解決當地遭遇的問題。
但是當建築掙脫消費商品的形象,成為生產行為的一部分時,隨著協力造屋不斷擴散,趨向「合理」價格時,做為建築師還能維持高收入嗎?
謝英俊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賺錢?肯定賺錢。這輩子賺不到,下輩子肯定大賺,」沒有任何嘲諷的意味,他看到的是更長遠的未來,一個烏托邦的到來。
|
-
9
查看全部評分
-
|
但將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