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14
- 最後登錄
- 2022-7-6
- 在線時間
- 955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24696
- 帖子
- 748
- 精華
- 0
- UID
- 5781
|
我的地上也有幾串芭蕉掛在樹上,還不知道何時採收較適當? 沒經驗。
謎樣的芭蕉
【聯合報╱劉克襄】
有經驗者皆知,香蕉最好是在八九分熟時才採摘。但市面上的,往往有運送過程的苦衷,因而一般水果攤瞼X的香蕉,多半在七分熟就採收了。此後,再經過人工催熟才賣,口感其實較遜色。
其同科兄弟,芭蕉亦然。有陣子,我會嘗試直接摘食成串帶柄的野生芭蕉。這類荒郊外的芭蕉,往往比一般田間馴化成林的,更加短小。帶回後,懸掛於陰涼處,讓其在通風環境下,逐漸緩熟。等其單薄的外表略有棕黑的斑駁,就好吃了。
我期待吃到甜而不膩,香氣濃郁,帶點酸勁的野味。在水果攤,我們偶爾會買到馴化的芭蕉,略為粗胖,有時卻吃不到這種酸性的野味。酸是芭蕉做為水果最迷人的本質,不酸即非芭蕉。像這類,我難免會猜想,是否施肥過當了。
其實,芭蕉並不需要很多肥料才會長出期待的果實。施用過多肥料,反而讓芭蕉失去野性,甚而增加其未來病變的機率,對環境亦不好。非不得已,要添加養分,宜以腐熟堆肥為主。
享受芭蕉,除了要那麼一點清楚的酸味。我還渴望,咬下去時,果肉仍有棕黑的細小種子清楚殘留著。一般食用香蕉,在長期育種下,種子越來越小,甚而消失殆盡。多數芭蕉缺乏蕉農日夜照料,或者幫忙其繁殖,種子會存在一點也不意外,那是它必要且必須的生存策略。
芭蕉種子的存在常讓我有所啟發。我總是想像,透過強健種子長期生存的能力,芭蕉才能在野外拓延後代。在對抗天災、病蟲害等環境時,應該也會遠強於人工精心栽種的香蕉。
吃芭蕉還充滿自然志歷史的探險想像。現在吃的,不論是否野化,都是日治時期從南洋引進的南華蕉為主,呂宋蕉次之。但那時的農業文獻也都記載了,在台灣各地,仍有多種野生香蕉和芭蕉。這些會結種子的同科物種,很可能就散失或殘留在不遠的郊山地區。它們是否和我們平常吃的一樣可食,值得進一步深入訪查。
相較於同科香蕉的廣獲青睞,芭蕉較難在主流水果攤出現,換個角度,其實是選擇了一條孤寂的道路,必須自食其力。我常從芭蕉的性格,想及其生命的堅韌和尊嚴。每次吃,不論野生的,或者買自鄉鎮、公路邊的,吃下第一口時,都會如此嚴肅地凝視。進而,自內心悄然發出尊敬。
【2009/07/28 聯合報】 |
-
4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