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9-7
- 最後登錄
- 2024-4-18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2950
- 帖子
- 739
- 精華
- 0
- UID
- 8534
|
本文章最後由 Casa verde 於 2010-10-31 05:46 編輯
就我關注的順序先是融入當地環境的A空間格局設計,再來是B建材,最後才是C設備。就我的認知:發展的難度也是如前述順序,畢竟空間規劃存在許多假設(風或光線的流動與變化)與環境變數(鄰居建物),後面BC兩者是可以實驗並重來(但開發成本往往轉嫁到售價),而A的部分很難重來,所以需軟體來模擬(不知有沒有推薦的免費軟體?)或直接風洞試驗(自己很想玩的項目之一,先模擬看看通風設計的效果,但還有些功課要做)。
各位大大都知道選地的重要,因為那是先天條件,地選得好加上謹慎的空間格局設計,若預算允許可選擇對A有加分效果的B(尤其外牆部份),我想C的預算比例應該就可以降低了(設備範圍太廣,這邊指例如室內換氣機之類而非風力、太陽能,因屬性不同喔)。
回頭來談談這主題,我想我會很清楚參觀這些展示屋時的重點,若發現只是太多設備堆疊的展示屋就當增廣見聞並構思替代方法。就像我看了阿羚所寫的四本書,我應該不會就取某個案例直接來蓋,光是基地條件就不同,更遑論機能需求,但書中某些案例已經給我啟發而讓我考慮更多細節了,所以這些展示屋雖距離市場還很遙遠(原因太多啦),但個人覺得是值得鼓勵的,就像以前馬車年代能買得起剛問世的汽車應屬少數,現在路上開始出現油電混合車但也仍屬少數(除了有錢還要能認同),未來呢?
PS:上述所提環境變數是就建地考量,若是農地可能就不是鄰居建物而是暴雨或其他.... |
|
蓋房子...不難,只是....比較麻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