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7-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在線時間
- 14883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422477
- 帖子
- 23810
- 精華
- 11
- UID
- 2
|
未來真的不用灑藥了,把菜蟲養的肥肥的,再來吃它,如果人類吃菜吃蟲就能夠維持生命那就太好了,不需要吃肉了,地球的昆蟲種類比植物還多,是個未知的食物領域!
以後看電影吃零食,不一要爆米花,可以考慮 吱吱叫脆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593
未來食物 多吃蟲,救地球!
作者:辜樹仁 2015-05-20 天下雜誌572期
把昆蟲夾進漢堡、將蟋蟀磨粉做餅乾,這不是惡作劇。 歐美掀起「食用昆蟲」熱,營養價值高、容易飼養又環保,還能解決糧食危機。新型態食物,等你來嘗鮮。
近年來,除了全球科技創業潮之外,其實還有一股鮮為人知的新創業潮。
那些創業家們推出的新玩意,將顛覆大家的習慣與觀念,挑戰你的舌尖味蕾。
他們做的,就是運用現代科技,大規模飼養「食用昆蟲」,因為昆蟲富含蛋白質等各種優質營養素,是未來肉類的最佳替代品。
這股新創業潮背後,是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的推廣。
昆蟲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容易飼養、成本低,對環境衝擊小,被聯合國認為是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環境污染和全球暖化的最佳未來食物。
肉類替代品 超市就買得到
去年四月,一家新創企業在美國俄亥俄州開張營業,名叫「大蟋蟀農場」(Big Cricket Farms),這家公司不僅是一處飼養蟋蟀的養殖場,更是一家食品供應商,它供應的食品,顧名思義,就是用蟋蟀加工製成的各種食材。
沒聽錯,就是在夏天的草叢中吱吱叫的蟋蟀。
創辦人包賀伯(Kevin Bachhuber)和餐廳、麵包店、超市合作,研發出以蟋蟀製成的漢堡內餡,以及使用磨成粉的「蟋蟀粉」,製成餅乾。
包賀伯也和另一家位於波士頓的食用昆蟲新創企業Six Foods合作,研發蟋蟀粉、蟋蟀豆、蟋蟀米,作為製作點心脆片的原料,還取名「吱吱叫脆片」。
Six Foods從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募到七萬美元,用來生產海鹽、起司、烤肉醬口味的吱吱叫脆片,去年底開始銷售到全美的超級市場通路。
大蟋蟀農場的養殖場,佔地只有五千平方英呎(約一百四十坪),目前每月生產一百三十六公斤的蟋蟀,包賀伯今年計劃將產量提高到每個月一千一百公斤。
以製造業工廠的標準來看,這種擴張速度似不可能的任務,但包賀伯很樂觀。
「飼養蟋蟀的空間使用效率非常高,也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包賀伯對英國《衛報》解釋,一隻蟋蟀的生命週期中,可產下一千到三千顆卵,從孵化、成長到可以「收成」的大小,只要九週的時間。
在蟋蟀「收成」之前,包賀伯用蘋果、胡蘿蔔等蔬果餵食蟋蟀,讓牠們產生不同「口味」。
目前大蟋蟀農場銷售一袋冷凍完整蟋蟀的價格,介於四到十美元之間,一公斤蟋蟀粉的價格,大約六十六到七十七美元。
除了食品供應商,通路也開始販售食用昆蟲。
去年底,荷蘭超市集團Jumbo旗下在格羅寧根(Groningen)的門市,開始販售由昆蟲製成的漢堡與「香脆零食」,成為荷蘭第一家開賣食用昆蟲的超市。
今年起,Jumbo旗下的所有門市,已全面開賣食用昆蟲。
Jumbo對當地媒體表示,提供這樣的新產品,是希望讓消費者有健康、可替代魚與肉類的食物。
大蟋蟀農場和Jumbo超市,只是昆蟲創業潮的其中一例,投入食用昆蟲養殖的新創企業,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例如美國鹽湖城的Chapul和紐約的Exo,銷售以昆蟲加工製成的營養棒(energy bar)。
其實,把昆蟲當食物,在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傳統社會中,已行之多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吃昆蟲的人口,已有二十億人。
台灣的山產野味餐廳,不難發現炒蟲蛹、螞蟻炒蛋等菜色,一些熱炒店、夜市也會提供炸蟋蟀,當作下酒小菜。
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攤販用一串串碳烤昆蟲,吸引觀光客。中國人早已用昆蟲入藥,例如冬蟲夏草。
南非的莫帕尼毛蟲和東南亞織葉蟻的蛋,被當地人視為美味佳餚,奇貨可居。泰國大概是昆蟲吃最多的國家,大約有兩百多種昆蟲被吃下肚。
只是傳統社會中的昆蟲大餐,主要從野外採集,也不是主食。在歐美社會,食用昆蟲的接受度也比較低。
那為何現在開始有人興起大規模飼養食用昆蟲的念頭?原因來自於聯合國的推廣,以及現代化畜牧業的發展已至極限。
吃蟲救環境 減緩溫室效應
為了因應快速增加的人口,以及新興國家愈來愈多中產階級對肉類的需求,畜牧業過去數十年來快速擴張,不但消耗大量資源,產生大量污染,帶來人畜共通傳染病,也導致森林面積大量減少,加劇全球氣候極端化。
聯合國估計,全世界人口預計在二○五○年增加到九十億人,對肉類和動物飼料的供給和環境,將產生更大的壓力。
人類食肉,為的是攝取蛋白質和脂肪,既然提供肉類來源的現代化畜牧業,有很多缺點,何不考慮「環保又永續」的另一種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昆蟲。
首先,飼養昆蟲的蛋白質轉換效率非常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昆蟲是冷血動物,不需要燃燒脂肪來維持身體溫暖。
以蟋蟀為例,產出等量蛋白質,蟋蟀需要的飼料,只有牛的十二分之一、羊的四分之一、豬和雞的一半。
平均而言,昆蟲可將兩公斤飼料,轉換為一公斤體重,肉牛需要八公斤飼料,才能轉換成一公斤體重。
其次,昆蟲數量多、繁殖快、對飼料要求低,也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和龐大的空間,所以容易飼養。
只需要餵食廚餘、堆肥,甚至屠宰場的動物廢棄物,昆蟲就會產生優質蛋白質。
因為這些優點,食用昆蟲的生產成本極低、資源投資報酬率高,對環境的衝擊比傳統畜牧業小很多。
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飼養同樣重量的情況下,黃粉蟲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只有生豬的百分之一。
不過,如果消費者真的難以接受吃昆蟲,替代方案就是改用昆蟲當作畜牧業的飼料,也有同樣效果。
不敢吃蟲? 當畜牧飼料也行
二○一○年成立的南非新創企業AgriProtein,就是將人工飼養的蒼蠅幼蟲,烘乾後壓製成薄片或磨成粉,做為畜牧業飼料,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魚粉或黃豆飼料。
AgriProtein去年募集到一千一百萬美元的資金,第一個大規模生產工廠將在今年開工投產,裡面將飼養大約八十五億隻蒼蠅,每天產出七公噸用蒼蠅幼蟲製成的動物飼料。
共同創辦人朱爾(Jason Drew)解釋,人類從海裡捕撈的漁獲中,將近三分之一被製作成飼料魚粉,造成漁業資源快速枯竭。
「未來我們每天可產出二十四公噸蒼蠅幼蟲,這表示從海裡捕撈的漁獲,可以減少二十四公噸,」朱爾對《衛報》說。
其實,營養價值高、數量大、容易取得,本就是許多傳統社會食用昆蟲的原因,現在是要找到可行、有商業價值的大規模養殖方法。
「將寶貴的傳統知識和飲食文化,與現代科學結合,擴展規模化飼養技術……就可解決糧食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等人類面對的最大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報告中呼籲。
去年,糧農組織為了擴大推廣食用昆蟲,特別與荷蘭瓦寧根大學合辦了首場國際食用昆蟲會議,吸引四十五國、共四百五十位學者專家出席,同時出版了全球第一本《食用昆蟲與飼料》學術期刊。
大蟋蟀農場的包賀伯相信,未來大家一定會愈來愈了解吃蟋蟀的好處。
「蟋蟀嘗起來有些堅果的口感,很適合用義大利青醬烹調,或當作燕麥營養棒和蛋糕的材料,」包賀伯說,他同事曾嘗試過和蘋果、迷迭香一起燉煮,「和墨西哥菜搭配也很棒,包在墨西哥捲餅中更是絕配。」
---------------------------------------------------
吃昆蟲很髒?會不會生病?
食用昆蟲是在乾淨的養殖場中人工飼養,所以不會有野外昆蟲的骯髒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吃昆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和吃蝦子等有殼類海產差不多。和牛羊豬雞相比,昆蟲發生禽流感、狂牛症等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也比較低。
但聯合國也強調,關於食用昆蟲的潛在健康風險,資訊仍不夠,若要擴大推廣,還需要更多營養學、化學與醫學的相關研究。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 ... thash.qGtQM6DX.dpuf |
|
自律來自道德,請大家發言時互相尊重理性討論,避免使用情緒化的字眼!請響應桃花源無政治,並多體諒站務維護的辛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