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3-28
- 最後登錄
- 2021-4-1
- 在線時間
- 634 小時
- 閱讀權限
- 70
- 積分
- 4190
- 帖子
- 163
- 精華
- 0
- UID
- 24201
|
本帖最後由 wurinrin 於 2015-6-8 15:43 編輯
我找到一篇以前的文章,“有說服力的”應該是這種吧?
要講農地政策,應該回到1990年代談起,
當時台灣為了加入WTO,準備開放許多農產品進口,並大幅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農地是農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根 據農委會的估計,加入WTO後對農業的衝擊,也連帶影響農地的使用,農地種植面積將大量減少 (依據農會會研究報告顯示:加入WTO的兩年內,農地種植面積將減少5.3萬至8.6萬公頃)。為此,當時李登輝主政的國民黨政府,研修「農業發展條 例」,並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修正條文研擬「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開放農地興建農舍 (建蔽率10%)與農業產銷設施 (建蔽率60%)及休閒農場 (建蔽率最初10%後改為20%),除了因應農業轉型外 (休閒&精緻農業),一方面主要還是要解決加入WTO後農地過剩的問題,並提高農地價值。
2002年1月1 日,台灣成為WTO的正式會員國,為了符合WTO規範及減少開放稻米進口的衝擊,政府除了推動「水旱田調整計畫」,鼓勵稻田休耕外,並推動第二期農業釋出 方案(預估至2020年釋出25萬公頃農地申請變更使用)。近年來,大量進口農產品(包含稻米)低價進口,已經嚴重衝擊台灣的農業,然而稻米收購價格又多 年不漲,農業成本 (農藥及汽油等)卻逐年上漲 (已經有報導有農民因汽油太貴不開耕耘機反過來用牛犁田了)。台灣係屬小農國家,農場經營規模普遍偏低,大部分農民的耕作面積不到1公頃,以1個農民種植 稻米1公頃來算,扣掉生產成本 (每公斤約18元),一年大概只能獲利22,723元 (一期稻作17,176元+二期稻作5,547)(農委會,2006)。如果種香蕉則血本無歸 (成本每公斤約10元,最近交易價格每公斤1-5元)。
要求農地種植經濟作物,又不增加農業補助,是要一般農民怎麼過日子,難道農民天生就比較低下,就該當都市有錢人的「奴隸/園丁」嗎﹖農民天生職責則就必須 好好把農地照顧好,好好維持生產,萬一天災人禍時都市人才有飯吃﹖那些要求農地要100%維持農業生產,不能蓋農舍,不宜破壞農村景觀的都市米蟲,有沒有 一分一秒從事過農業生產﹖要不要每個人都先買一塊農地,種滿7000公斤額度才能停止 (就像當義務兵一樣),才來說大話。
好不容易,農地可以蓋農舍,經營民宿/休閒農場,補貼農業收入不足;好不容易,老農種了一輩子的田,可以蓋個農舍三代同堂,含飴弄孫;就算只是賣了個稍微好的價錢,又如何。農舍依法興建也不過就建敝率10%,扣掉合法申請的農路 (4米寬25公尺長)、農業資材室 (最大每公頃興建330平方公尺)、曬場 (5%農地面積,不超過330平方公尺)等等,大約還有80%的農地,就算80%的地都只種景觀樹和草坪,不事農業生產 (註3),又怎樣﹖至少樹和草都能涵養水源。
我真不知道那些蓋農舍就會講復活島故事 (註4)的建築師,蓋工廠甚至蓋核電廠 (註5)時要講什麼故事﹖更甚的是,那些緇銖計較 「草坪不是經濟作物 」的政客,相對於地方政府強徵上千上萬公頃的農地給大老闆蓋工廠,變成幾乎百分之百的不透水層,怎麼不講一句公道話﹖
最後,孫德鴻文中提到,他擔心「花蓮每年約有150件農舍興建案,造成30公頃以上的耕地消失」,看了真是覺得好笑,就算台灣每年300公頃耕地消失又如何,一百年也就3萬公頃,還遠遠趕不上應該要休耕的面積。依據專家報告,台灣目前耕地面積為74.3萬公頃,至2020年將有33萬至55萬之農地剩餘。依最近幾年每年農地釋出的數量不過4,5千公頃,相較於24萬公頃的休耕面積仍微不足道 (徐明宜,2006)。
|
-
2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