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查看 4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滄海桑田.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25-2-11 20:23:0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序.

對於描述有關地景地貌變化的方面, 似乎沒看到比較適合的大主題.

談天說地 裡面, 標題數量已經破萬.

務農危險性 --- 除了小部份稍微會有關, 多數都不太相關.

因此, 還是放在農村生活底下好了.

主要還是描述, 跟一些環境樣貌, 以及少數的人物, 隨著時間, 逐漸改變的方面.

沒什麼特殊的 大架構, 基本上, 比較偏向 .... 新舊歷史, 還有...看圖說故事. ( 曾經的生活, 包括影像 ).

更舊的暫時不談. ( 舊照片的記錄部份 ).

機緣湊巧的時候, 有些照片, 可能遠超過 一甲子 之前. ( 需要掃瞄或是翻拍, 比較麻煩一點 ).

---------------------------------------------------

相對比較新的, 是從 2002 年度之後, 筆者自己的數位相機記錄. ( 這些, 比較方便快速取得 ).

同樣還是, 有多少空檔可以用得上, 就加減貼圖寫文. ( 隨緣 )

=================================

最早的數位相關影像 ( 跟農村生活算是有關的 ), 是在 2001/12 月份.

先貼一張, 稍微晚一些的... 2002/09/21

兩個女兒的 側影. ( 左小右大 )



一轉眼, 至今都超過 22 年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其他就是, 剛好看到哪些有關 地景方面 的今昔, 就加減講個故事.
3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25-2-14 15:42:1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5/02/13 你拍那些做啥?

話說, 離筆者家 " 不算遠 " 的一處山區, " 曾經 " 是每年一二月份, 觀賞 山櫻花 / 複瓣山櫻花 的不錯地點.

可能三或四年前吧, 不知道是在當地營業的業主要求, 或是鄉公所的決定, 停車空間的 一整側 ( 或是一整排 ), 包括幾棵 複瓣山櫻 的不同位置, 把所有三或四米以下的枝葉, 全都鋸光了.

只剩下高處的部份枝葉.

櫻花樹, 變成類似 竹竿 一般. ( 較低的枝葉, 統統沒了 ).

然後, 每年的過年前後, 偶爾到山區看櫻花, 那裡....被列為筆者的拒絕往來戶. ( 許多曾經有過的風景, 已經成為歷史 ).

--------------------------------------------------------------------

2025/02/13 下午, 本來預定要到菜園的.

另一半 臨時想要, 出門到山區兜個風, 散散心.

筆者說 : 這種陰暗, 沒有陽光跟藍天的天氣....不太適合.

註 : 02/11 白天, 另一半 跟附近的一位女性親戚, 就一起從筆者家中, 一路爬上山頂往返, 耗時五小時多, 據說走了一萬九千多步.

廟宇後方沿路到山頂區域的櫻花狀況, 她都已經看過拍過了.


------------------------------------------------------------

另一半 還是想出門, 也只能作陪了 --- 筆者開她的車, 去山區繞一繞.

到了廟宇附近, 筆者瞄一眼....沒看頭, 不停車, 繼續前行.

山區的途中有幾棵, 花況還可以....沒停車也沒拍. ( 天空背景不佳, 而且...櫻花拍過太多了 ).

再開一段路, 曾經有許多嫁接的粉紅色 富士櫻....因為樹木遮蔽, 幾乎快要死光了, 也統統沒有好拍. ( 又一個成為歷史的 ).

繼續開到廢棄半世紀的山區小學.....決定停車.

然後下車, 跟另一半在附近走走.

停車位置的一棵, 不算鋸得很慘.

但是, 大約低於三米半的區域, 都是空的. ( 先前的 矮枝, 高度大約兩米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假如為了不影響停車, 只要鋸掉低於兩米的部份, 就夠了.

那一次的 " 大修 ", 有些甚至於鋸到五六米的高度.

==========================================

連續下了兩天的雨, 許多的落花. ( 氣候異常, 半數都還沒開...花苞居多 ).

按這裡顯示圖片

這一側鋸得沒那麼慘, 但是半數以上都還沒開花. ( 正常花期是一月下旬 ~ 二月上旬 ).

都已經 02/13 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花況不怎樣, 另一半 也加減拍.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樹縫中, 遠處的丘陵.

按這裡顯示圖片

====================================

走到幾棵 複瓣山櫻 的位置, 靠.... 曾經的 80 分, 如今剩下 5 分. ( 高處的零星幾朵, 拍攝價值 = 0 ).

上個廁所, 又走回車子.

有三台其他遊客的車輛, 但是...營業場所裡面, 沒見到任何客人. ( 可能在附近的步道走路, 未消費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停車的一側, 多數枝葉都沒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路邊幾棵, 還沒開花, 但是 樹型....也很差. ( 盛開也不會漂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筆者停車的一側, 幾乎可以稱為 " 全滅 ".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剩下高處的零星幾朵.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另一半 看到筆者的拍攝方向, 問說 : 那些又不漂亮, 你拍那些樹做啥 ?

筆者回答 : 就是要拍它們 " 不好看 " 的樣子啊.

註 : 好的影像與差的影像, 都拍 ---> 可以用來當 對比.

按這裡顯示圖片

高個 拍 矮個...會更矮.

-----------------------------------------------------------

準備回到車子, 補上一張側照.

那一側, 唯一 勉強能看 的一棵.

按這裡顯示圖片

------------------------------------------------------

上車之後, 另一半又要求, 繞去另外的山路 ---> 繞遠路回家. ( 她的目的是 兜風, 只好繼續兜 ).

途中的一些山櫻花, 也沒看到特別值得拍的....車上有放相機, 但是...沒機會動.

於是, 就一路回到家了.

下一篇, 補個兩張, 先當成簡單的對比.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25-2-15 13:21:1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12 年, 沒進步, 還退步.

2013 年代, 此次停車的那棵 山櫻花, 就已經生長得蠻壯觀了.

車子 ( 車頂架 ) 高度是一米八.

左邊藍圈的花朵, 大概低到一米六.

另外就是, 右側的枝葉, 大約是左側的一倍.



左側枝葉, 平展甚至於些許下垂, 樹型蠻不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歷經 12 年 的光陰之後, 除了後方的杉木, 長高了許多.

照道理, 應該長得更高更寬大, 樹型更壯觀的櫻花樹, 甚至於比 12 年前 還不如.

按這裡顯示圖片

而且, 本來那一側是 一整排 的, 變成稀稀落落. ( 上一篇 )

只能說 : 在一些人為的 不當干擾 之下 ( 把枝葉亂修亂鋸 ), 原本好端端的風景, 就變成歷史影像了.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25-3-28 18:11:1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ature4d 於 2025-3-29 14:21 編輯

2025/03 月份, 走入歷史的石橋.

近幾年來, 筆者停車的 小土地公, 走往山區菜園的途中, 有一座建於 民國 42 年 的石橋.

隱約的記憶中, 應該是在 2015 年度  的一次颱風與大水, 把基座沖壞了, 整座石橋, 崩塌超過一半的橋體, 剩下不到一半的殘跡.

橋面毀掉, 當然就已經無法再行走了, 後來只能繞道, 行走早年 " 圳溝, 給水流通過 " 的, 窄小的水泥橋.

民國七十年代的休耕政策, 以及農業機械的普及, 面積狹小的山區梯田, 也全都廢耕了. ( 失去耕作的價值 --- 做不到來吃 ).

廢耕, 圳溝也無人維護 ( 清理水道之類 ), 歷經年復一年與大雨, 逐漸被沖刷的土石填滿, 圳溝也同樣成為歷史.

經過斷橋的時候, 只剩下早年的記憶.

=====================================

隨手拍個記錄.

剩餘的一端橋頭, 長滿耐蔭的雜草或是姑婆芋.



畫面中右的超過一半, 都已經成為歷史.

按這裡顯示圖片

繞到另外一端回看, 近處約 2/3 都消失了, 剩下遠方的大概 1/3 而已.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回顧九年前, 2016 的年初, 還曾經幫三個小孩, 拍過幾張記錄影像.

拉近拍攝三個人物的, 當然有....遠拍的代表就好.

左往右, 兒子, 小女, 大女.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只有兒子拍了獨照, 兩個女兒急著往菜園前進.

按這裡顯示圖片

菜園的簡易工寮, 也算是難得的生活記錄.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16 當時, 嫁接存活的 河津櫻 接穗, 出現花朵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同個場景, 相差九年的對比. ( 左 2016, 右 2025 ).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回顧了一下舊日檔案.

更早之前的 2010/03/xx ( 崩塌之前 ), 湊巧的, 曾經幫石橋拍過一些的影像記錄.

15 年前 的拍攝當時, 完全無法想像....只差了5年多而已 ( 2015 夏天 ), 那些影像就已經變成 不會再度重現 的歷史了.

再另外找個空檔, 回顧一下, 石橋的昔日樣貌.

民國 42 年 ~ 民國 104 年, 只撐了 62 年 而已, 算是有些短命.

早年建橋的人, 可能也無法預料, 六十多年後 的大水, 水勢 會大到把橋樑的基座給沖垮.

滄海桑田, 未來的事, 永遠無法預先知道. ( 筆者早年留下的一些影像記錄, 同樣也是如此 ).

編註 : 回想最後的那張對比影像, 拍攝於 2016 年初, 當時崩塌的地方尚未有很多雜草, 因此應該是 2015 年度 崩塌的, 修正.
1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25-3-30 15:36:4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2025/03/29 山區的雙拱石橋.

相關文章在講古的最近一篇. ( 的末半篇 ).

http://www.2home.com.tw/bbs/foru ... &fromuid=125495

=======================================

簡單的部份代表文字.

筆者下達路口, 車身是偏右側的, 打了右燈, 右轉.

另一半 看筆者決定右轉, 講了一聲 好耶. ( 快樂的語音, 又可以兜個風了  ).

一路往山區前進, 也按照 另一半 希望的路線, 開到某個位置.

筆者昨晚才寫了一座 石橋 的狀況, 因此臨時起意, 開到某座山區石橋附近的空地, 決定停一下車, 下車四處看一下.

雙方下車, 筆者走往適合拍攝橋樑的位置, 先拍個一張記錄. ( 手機 )



-------------------------------------------------------------

幾十年來, 並沒有特別去看, 這座橋樑建立的年代. ( 未來有空的話, 再去留意一下 --- 03/29 只是匆匆經過與停留而已 ).

距離筆者家, 五或七公里距離內的山區, 筆者自己估計, 殘留至今的早年石橋, 可能介於 7 ~ 10 座 之間.

因為山區的溪流不寬 ( 山勢比較陡峭 ), 因此都是 單跨 而已.

這座可能是唯一 雙拱 的一座.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早年, 建橋者, 會選擇這個位置, 大概是因為溪流中央, 有個凸出又穩固的巨石, 可以當成中途部份的基座. ( 地面的下方, 隱藏的尺寸到底有多巨大, 當然難以預估 ).

至少, 應該已經支撐超過一甲子了.

按這裡顯示圖片

裁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有關早年的石橋或是影像, 也有幾處不同的題材可以寫.

其他, 就隨緣了.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滄海桑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4-3 20:39 , Processed in 0.047404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