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10-15
- 最後登錄
- 2024-9-24
- 在線時間
- 3162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6455
- 帖子
- 2123
- 精華
- 0
- UID
- 76
|
苑裡鎮稻米產銷4班
一般產銷班多由農會輔導,苗栗縣苑裡稻米產銷第4班,卻是由糧商主導成立、立願宏大的產銷團隊。一手扶植起這個團隊的苑裡稻米4班班長、山水米實業總經理葉淑蕙,談起一路走來的歷程,有艱辛、有不忍、也有對於土地無限的感恩,還有將稻米視為台灣的生命道場的滔滔志業。
苑裡稻米產銷4班又名山水有機米產銷班,生產基地位於苗栗縣穀倉苑裡平原。苗栗縣山多田少,苑裡這片面積不算大的大安溪沖積扇平原,完整純粹的稻米產區,因此格外顯得珍貴。更重要的是,當地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不僅哺育了農民世世代代,也是他們追尋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泉源。
葉淑蕙回想起產銷班和山水米實業的發展之路,應該也算是台灣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見證。
民國68年,葉淑蕙隨夫婿李東朝回到火炎山腳下的苑裡平原,在一片相思樹林中,從一輛三輪車的規模,開啟米糧事業。創業之初,一次只能載一車的稻穀回來碾製,碾好隔日天還未亮就載出轉售,如此安家糊口。
當時的食米包裝是以60公斤為單位,來自都市的葉淑蕙,提前嗅出社會趨勢變化,她認為未來的米糧消費必然走向小包裝制,以及品牌化,因為城市中已漸演變成以小家庭為主,傳統大包裝短期內根本吃不完,都放到生蟲。葉淑蕙夫婦因此率先為米糧業導入小而精緻的包裝米革命,74年並創建自有的品牌「國光米」。
台灣稻米行銷型態一直在轉變,國光米創設不久,米的銷售點也從以前糧商、雜糧行,逐漸轉移到量販店、連鎖超市,市場形態的改變,小包裝、有品牌的國光米順勢而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葉淑蕙夫婦的米糧事業逐步有了規模,碾米廠附近也漸漸繁榮,甚至有一條新開闢的巷子,特命名為「國光巷」,成為他們打拚有成最自豪的佐證。
隨著品牌化策略的成功,葉淑蕙開始反思自己辛苦建立的國光品牌所代表的意義。她說,那時流行的「國光」這兩字,代表的是「增產報國、為國增光」,但是時代在改變、在進步,社會的價值已經轉而注重品質更甚於產量。如果為了追求產量,付出了危害環境的代價,例如使用過量的農藥和肥料,反是得不償失。
葉淑蕙初到苑裡平原時,生活周遭遍地的田間野菜、路旁蝸牛、溪中蝦蟹,即是勤儉持家的主婦就地取材的餐桌菜色,漸漸的,葉淑蕙驚覺到,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野菜、魚蝦都慢慢不見了,生態環境正一步步惡化之中。
雖然,苑裡一帶由於天然條件得天獨厚,農藥和肥料的使用量比起其它稻區較少,不過為了節工省時,除草劑等化學藥物同樣還是危害環境。葉淑蕙從事米糧業30年,看到不少農民因為噴藥而中毒甚至往生的案例,時有所聞,農民是農藥的第一線受害者,讓人十分不忍。推展有機農業,由動心起念進而化為行動。
走向有機,葉淑蕙由辛苦打造的國光品牌易名「山水」開始,她說,如果追求的是與環境為善,而不是過時的增產報國的價值觀,換個品牌是勢在必行。至於何以取名「山水」,其間有深意。
葉淑蕙說,苑裡平原這塊土地的豐饒,源自於雪山山脈流淌下來、台灣西部最無污染的大安溪,而且正位於台灣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火炎山腳下,純淨的水、肥沃的土、多雲霧高溫差的氣候,正是老天賜給他們好山好水出好米的最大恩澤。以「山水」為名,一方面是表達對土地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是發願向土地學習永續耕作之道。
由「國光米」演進到「山水米」,預告了邁向有機農業的新方向。接著,葉淑蕙開始籌組有機生產團隊,但是要說服農民們放棄已經習以為常耕作方式,一時間有困難,尤其當時資訊還很貧乏、法令仍不健全、仿冒有機充斥、政策鼓勵尚欠積極,農民多少心存觀望,不過葉淑蕙決定推廣有機生產的腳步卻沒有猶豫躑躅。
87年一期稻作,在苗栗農改場的技術指導下,首先以試作方式進行自然生態農耕法。加入的稻作面積僅約4.2公頃,還未達產銷班10公頃的標準,不過到了同年的二期作,面積已增加至12.6公頃,山水有機米產銷班正式成軍。
產銷班雖迅速組成,但推動過程絕非一帆風順,要改變農民習慣,放棄簡單的慣行農法,改採更麻煩繁複的有機種植,除了觀念的不斷溝通之外,當然還包括有不惜虧本的保證價格有機米契作、無償提供改善土壤的有機資材、一公頃補助3萬元請農民採取傳統的人工除草作業、對以牛糞米糠製成的有機堆肥給予補貼等等措施,激勵農民加入意願。
山水有機米稻穀收購價格比行情高1.5倍,成本較高,售價有所反映,上市初期,由於有機農業尚在起步階段,消費者接受度不高,市場通路也少,售價較高的山水有機米行銷情況並不理想,甚至還曾經被迫下架,辛苦栽種的有機米,只好充當一般米賠錢出售,虧本經營持續了4、5年。
熬過初期困頓,如今山水有機米生產團隊已是50多位成員、耕作面積46公頃的龐然規模,而且還持續快速擴增中。
山水有機米產製過程一絲不茍,田間生產端奉行有機農法,稻米碾製從入料即進行嚴格品質控管,確保後段加工之穩定度。田間收割之稻穀送至低溫烘乾時間不超過5小時,並採用專業低溫烘乾設備,確保米質品感。
烘乾後之稻穀,為保持最佳食味與口感,以攝氏15度冷藏桶保存,同時為確保冷氣循環正常,製廠還增設冷氣點偵測器,以最先進設備完成儲存任務,碾米以輸送帶作業全程不落地,碾米設備先進並全自動化,減少人為作業不當因素,甚至運送也有自營嫡系運輸車隊,以避免外包車輛專業不足與服務不佳。
山水有機米栽培品種以「台梗9號」為主力,上市產品琳瑯滿目,包裝有精緻、有平民,精心設計的木質飯桶外覆棉布的精品禮盒,曾榮獲台灣精米禮盒設計競賽冠軍。諸項產品中,「鴨間稻」有機米最具話題性。鴨間稻乃利用稻田間放養鴨子除蟲、吃雜草的古老智慧,進一步包裝成最具生態概念的米產品。91年推出後,一炮而紅,並帶動跟風。
另外,以農村產業生態旅遊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知性之旅、體驗之旅,更使山水米產銷班遠近馳名。取名「有機稻場」的有機稻米博物館,在象徵性地一元委託給觀樹教育基金會經營之後,成為台灣最佳的環境學習中心之一,讓全民都可以來這裡體驗親近土地的樂趣;而產銷班的農民們,也一躍成為導覽示範時那些來戶外教學小朋友口中的「農夫老師」。
如今,已建置完整生產履歷的山水米,不但銷路廣開,並且打入高級餐廳、速食店、超商便當等等通路,甚至外銷日本這個對米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的市場。市場肯定之外,95年,山水產銷班榮獲全國有機米評鑑競賽優等獎;96年,又榮獲了全國十大經典產銷班的殊榮。
備受鼓勵之餘,葉淑蕙最關切的仍是有機產業的發展,多年來,她持續反映有機農業的相關立法,農委會去年開始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業及產品正式納入政府的法律規範,她至為欣慰。
葉淑蕙認為,面對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大舉進口和黑心產品的衝擊,台灣農業的機會和國際競爭力就在有機農業,因此她積極參與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的籌備,並且在成立後出任副理事長。今年6月協會將到義大利出席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年會,與會人員將在會中大力爭取2011年年會的在台灣召開,希望讓台灣的農民和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有機農業發展接軌,也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推廣有機農業的可觀成果。
由4位班員開始,發展到50多位的山水產銷班,班員年齡由30歲到80多歲都有,不論老少身體都很健康,也沒有人因罹患癌症所苦,有機農業好處,班員是最佳見證。未來葉淑蕙和山水產銷班夥伴發下更大的宏願,就是由苑裡沖積扇平原這個點出發,連成線、結成面,把台灣建立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機島。
苑裡稻米產銷4班
班長葉淑蕙037-743616
苗栗縣苑裡鎮玉田里91-1號
節錄自豐年雜誌97年4月16日58卷第8期
P.S.: 照片是偶拍的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