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1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在線時間
- 15489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97736
- 帖子
- 12610
- 精華
- 0
- UID
- 5071
|
本帖最後由 smhu 於 2016-8-28 08:37 編輯
smhu 發表於 2016-8-26 22:54
從The New Lens看到的文章,『年輕人請收起無謂的同情,認清農業的殘酷與現實』
這篇談到台灣農業的現實面,不一定是針對年輕人,對於想全職投入農業產銷的人也是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它算是制度的遵循者(畢竟罵政策最省成本但也最狗吠火車),所以想到的只是結合小農成為大爺而已。習之有年的產銷班,多在生產端著力而不在銷售,畢竟銷售就會碰觸到利益分配,因此通常產銷班就算已經做到了品管、分級這一階段但碰觸拿錢出來的大爺還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通常從農業的生產端談起時,比較不會去思慮到佃農與自耕農間的差異,畢竟生產是從有了土地使用權之後才開始。與農相關的三個角色佃農、自耕農、地主,以2home會員的結構多數是在地主這一端,少數自耕農而佃農則是屬於跑龍套的,因此只要有牽扯到土地的農業政策時通常與外界的氛圍就會不一樣。
早期農業依水旱田分成田與園,而水田又依生產條件的優劣分等則,在大地主的年代,租金是依產出抽成,因此造就了高等則的田價格當然比低等則的高,園在那時是生產條件最差的,當然價格也最低。但是當生產技術提昇之後,最輕鬆的田反而變成了最沒有價值的東西。對於不了解或忽視這些過程的人碰觸到了本身的利益時,就會到處施壓、陳情、結社,什麼買不起田種啦或是終端價格太低啦通通跑了出來,畢竟行之有年的慣例要打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依台灣目前的人口結構分佈,北北基桃佔了三分之一,土地面積則佔四十分之一,依供需理論而言價格高也是天經地義的事,當機捷線通車以後,桃園的地價漲得會比宜蘭還要凶...但選擇在都會區耕種本來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所以俊大所謂的農團也就可以省省事吧...
|
-
6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